大学生创业论文讲话(通用4篇)

0 2023-12-15 11:40 Mr.xuan 手机版

下面宣传员为大家整理了4篇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

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一

大学生创业论文讲话

本研究在文献研究基础上,设计了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问卷共27个问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受访者背景因素与创业意愿的关系调查;第二部分是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调查,包括独立自主意识、学习能力、领导才能、风险承担能力和抗压能力、接受创业教育情况等。本文研究样本来自华南地区3所农业高校的本科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1份,回收率87.8%。有效问卷339份,有效率96.6%。采用EXCEL2010进行受访者基本特征分析,运用SPSS20.0软件对调查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本研究对问卷作信度分析,结果发现测评项目的信度系数(标准化克朗巴哈α系数)为0.804,表明问卷结果具有较高信度,问卷调查的数据可靠。

二、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调研结果与分析

1.个体背景因素与大学生基层创业意愿密切相关

由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创业人文环境较差,到农村创业更具不确定性和挑战性,在农村开展种植、养殖或农产品加工等创业活动有很大的风险性。这要求到农村基层创业必须具备很强的自学能力、挑战意识和风险承担能力、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坚定的学农爱农兴农的信念。而性别、年级因素、专业、心理素质等可能对农科大学生基层创业意愿的形成带来深刻影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性别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明显,男生有创业意愿的占25.0%,女生占18.0%,男生创业意愿显著高于女生;不愿意创业的女生比例高出男生14%(见图1-A)。这可能是因为男生更加追求事业成功,风险承担能力更强,更富于冒险精神;另外男生更加相信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和拼搏改变命运,取得创业成功,同时还可能与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女性追求工作稳定、男性担负着更多的家庭责任有关系。持无所谓态度(观望)的男生比例比女生高7%,反映男生一方面追求事业成功,同时对创业更加慎重,更显犹豫。不同年级大学生创业意愿有较大差异,愿意创业的学生比例大三>大一≈大二>大四,其中,大四学生愿意创业的比例大幅低于其他年级,而大三学生愿意创业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年级(高于大四学生17.3%)。相应地,不愿意创业的学生比例为大四>大一≈大二>大三(见图1-B)。大三学生经历过创业憧憬和创业教育成功案例激励后,创业冲动和意愿激增,而大四学生历经了找工作、毕业论文、考研等诸多压力后,变得更加现实,甚至有些消沉和疲惫,创业激情被磨灭,创业意愿大幅下降。依据专业特点,将受访学生分为两大类:传统农科类和非传统农科类。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传统农科类学生创业愿意(23.5%)明显高于非传统农科学生(14.7%),无创业意愿的传统农科学生比例(45.0%)明显低于非传统农科学生(56.3%)(见图1-C)。其原因可能包括,传统农科学生较多来自农村,受家庭和自身条件限制,就业相对困难,就业质量不高;所学专业比较对口,凭借专业知识更容易自主创业;农科学生由于专业“冷门”,更具危机感,更加懂得努力拼搏才能改变命运的道理;农科毕业校友中成功创业的案例较多,对农科学生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2.人脉和资金支持、自学能力、风险承担与挑战

意愿以及事业心等对创业意愿形成有重要影响采用Bartlett球形度检验和KMO检验对原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样本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概率p值为0.000,即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有显著差异(见表1)。样本的KMO值为0.881,根据Kaiser给出的度量标准,原变量适合做因子(主成分)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按照特征值大于0.6作为纳入标准,运用正交旋转方差最大法提取因子,旋转在7次迭代后收敛,共提取8个因子(见表2),这8个因子共解释了17个原始变量总方差的77.396%,说明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贡献率较高,该分析结果可以接受。最终提取的8个公因子,涵盖了所有17个变量,根据载荷最大的变量对公因子进行命名。各原始变量的载荷、公因子的命名、解释变量如表3所示。由此可见,假设一个农业院校大学生的性别、生源地、家庭、年级、专业、社会兼职与实习经历、学生干部经历、创业相关经历等不变时,农业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主要受到8种因素的影响,依据重要程度由高到底依次为:人脉和资金支持(14.081%)、财富与地位的追求(11.502%)、政策了解(10.261%)、自学能力(10.201%)、创业氛围与教育(9.062%)、事业心(7.571%)、风险承担与挑战意愿(7.494%)以及就业形势感知(7.494%)。将因子分析中所得出的8个因子作为变量,分析其与受访者创业意愿的相关关系。这8个因子与创业意愿的Pearson相关系数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01,即所提取的这8个因子与创业意愿极显著相关。为探明各因子对创业意愿影响的方向和大小,各因子作为自变量,创业意愿为因变量,运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其中,人脉和资金支持、自学能力、创业氛围与教育、风险承担与挑战意愿以及事业心这5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概率p值均小于0.05,因此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结果表明,资金和人脉支持对创业意愿的影响最强。据此建立回归方程:y(创业意愿)=-0.291+0.398*x1(人脉和资金支持)-0.183*x2(自学能力)+0.286*x3(创业氛围与教育)+0.264*x4(风险承担与挑战意愿)+0.202*x5(事业心)。观察所有个案的残差数据,标准化残差呈正态分布,并且从回归标准化残差的标准P-P图(见图2)可以看到,散点在直线上或靠近直线,说明变量之间呈线性分布。由此可以推断,回归方程满足线性及方差齐性检验。

3.兼职、创业教育或培训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关系密切

调查发现,有社会兼职经历的学生愿意创业的占28.6%,无社会兼职经历的学生具创业意愿的占20.1%,两者之间相差8.5%;有社会兼职经历的学生不愿意创业的比例(40.2%)比无兼职经历学生的比例(53.6%)低13.4%(见图3-A)。表明大学生课余到校外兼职有利于促进创业意愿的形成。积累必要的经验和技术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1]社会兼职为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技能,提振了创业的信心和愿景。调查结果显示,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对创业意愿无明显影响。担任和未担任学生干部的创业意愿分别为23.5%和22.9%,不愿意创业的比例分别为51.4%和52.2%,均无明显差异(见图3-B)。有研究认为,创业教育中的创业实训有助于培养学生创业兴趣,提升创业意愿。[2]本次调查发现,创业实践和参加创业大赛活动对学生创业意愿形成有显著促进作用。参加过创业实践或创业大赛的学生其创业意愿(40.6%)比未参加创业实践或创业大赛学生(13.5%)高出27.1%,处于观望状态的比例也高出12%,不愿意创业的比例(19.4%)比未参加创业实践或创业大赛的(58.5%)低39.1%(见图3-C)。表明通过亲身参加和创业有关的活动,接触与创业相关的事务,对于了解创业、激发创业热情有积极的影响。洛达克(Roudaki)指出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对学生创业意愿的形成和强化有重要作用;[3]李(Li)研究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和印度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发现,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对创业意愿形成影响很大;[4]大学期间关于创业的学习经历有利于他们提前了解企业如何运作,对他们预测创业能否取得成功,评估是否做出创业的选择有重要的影响。所以,要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意愿,应该强化创业实践活动,激励学生参加创业大赛,让学生了解创业,掌握技能,勇于创业,热爱创业。

4.创业氛围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显著

家庭创业背景对创业意愿形成有较大影响。本次调查发现,亲友中有成功创业案例的学生,愿意创业的比例(23.1%)比无亲友成功创业的学生比例(14.0%)高9.1%,前者无创业意愿的比例(46.0%)比后者(55.6%)低9.6%(见图4-B)。这可能是因为如果处于亲友经营企业的环境当中,对企业的经营运作会有一定了解,或者对企业经营产生兴趣,这样也容易激发创业意愿。这些影响可能在于创业氛围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这种支持能够激励具有创业潜能的大学生坚定创业理想并朝着创业目标前进,从而提高创业的可能性。政府的政策支持等创业氛围对学生创业有重要影响。政府的政策支持主要包括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和保障制度、必要的资金扶持和贷款优惠,这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次调查显示,来自城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无明显差异,即生源地(城镇或农村)对创业意愿无显著影响。

三、提高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路径

1.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服务“三农”的创业理想

首先,应树立科学的创业教育理念,将解决“三农”问题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目前农村条件艰苦、就业岗位少、薪酬低,很多农业院校大学生毕业后不愿去农村基层发展。因此,农业院校应站在推进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发展、促进学生基层创业的高度开展创业教育,明确创业教育内涵,培养学生从事农业类创业活动所必备的挑战精神、自学能力和事业心,核心是要培养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着力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创业观念,自觉适应社会需求,将目光转向农村和农业,树立面向农村自主创业的观念。其次,在创业教育中应渗透“学农爱农”的专业思想。一些农业高校把创业教育视为提高就业率的无奈之举,部分涉农专业毕业生把回农村基层创业视为求职不顺之后的选择。学生创业意愿受事业心的追求影响较大,在创业教育中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基层创业所能带来的经济收益、社会价值与地位的提升。农业院校必须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培养一批立志学农爱农兴农的优秀学子。如袁隆平院士早年读书期间在学校组织的园艺场参观时,对花草果木和大自然的春华秋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立下了学农爱农的志向。再次,创业教育应与农业知识培训有机结合。农业现代化知识是农科大学生创业所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因此,要特别注重农业知识与创业知识的高度结合,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农科教育为特色,创业教育为龙头,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职业理想教育的融合。既要突出专业知识教育的作用和地位,也要加大创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强调人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要尽量扩大创业教育的受众面,不仅面向有创业兴趣的大学生,更要将创业教育普及到所有在校大学生,尤其要重视对女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普及,培养她们的创业意识。在普及创业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层次性、针对性和专业性,分类指导,统筹兼顾,保证农科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要求。还可成立创业教育研究机构,专门有针对性地研究农业院校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探索农科学生利用农业科技进行创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重视大学生农事训练与实践,积累创业技能

首先,建立农业院校农事训练与实习基地。调查表明,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创业实践经历对创业意愿有显著影响。但是,农业院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相关措施和制度还不完善,创业实践环节薄弱。相对工业类企业和服务业发展,农业企业发展存在数量少、规模小等问题,这些都导致农科学生创业缺乏平台和载体。因此,农业院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主动与农业企业合作,建立以科技创新、课程实践、就业实习等为目标的农事训练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农业企业参观、实习和实践。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与广东温氏集团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大批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实习机会,培养了一批立志农村基层创业的学生。另外通过农业科技创业园、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心、大学生创业协会等组织,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机会。其次,在创业教育中融入农业技能实践内容。农业院校要以教育部“卓越农艺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和实操能力,充分发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能,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养,激发其创业意愿。定期举办农业文化节、农业实验技能大赛、农业知识竞赛、生态沙盘制作大赛等活动,强化农业技能和农事实训,畅通科技创新和创业探索的渠道,让学生在参与式的教学中感悟创业。还可尝试举办面向农村的大学生基层创业计划大赛,让更多的学生在比赛中接受农业创业教育和模拟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再次,整合社会资源指导创业实践。创业是一项社会活动,需要与多个部门发生联系,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社会的支持。农业院校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大批人才,其创业教育具有特殊意义。农业院校创业教育起步晚,师资缺乏。一方面需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规定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必须到企业完成;另一方面,农业技术专家和企业负责人也可作为创业教育的师资,指导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训和实践。对愿意在农业领域进行创业的学生,重点开展帮扶和指导,尽量使其掌握一技之长。

3.营造惠农兴农的良好创业氛围,激发学生创业意愿

创业氛围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显著,良好的创业氛围是形成创业意愿的催化剂。首先,农业院校要全方位加强中央惠农政策的宣传教育,通过校园网络、电台、校报等媒体宣传农业文化,将农业文化宣传融入到创业教育、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中,从而最广泛地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定期邀请在农村创业成功校友回校作报告,设立在校大学生创业种子基金,形成“想创业、能创业、创成业”的良好氛围。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成立了南洋创业中心,主要开展创业教育、创业咨询和创业研究。为学生、教师、校友、企业家及风险投资人之间提供交流和合作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咨询、创业知识和创业信息。由于良好的创业氛围,该中心成立至今,已有35%的学生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其次,政府应建立农科学生创业支持和保障系统。人脉和资金支持是影响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最重要因素,必须高度重视。目前,各地政府出台了一些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但还没有鼓励农业院校大学生去农村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政府应从新农村建设需要和实际出发,完善具体配套措施,协调财政、金融、保险、工商和税务等有关部门,拓宽创业资金的来源渠道,将优惠政策真正落到实处,简化相关手续,建立大学生农村创业的绿色通道,为他们提供更多创业机会和优质社会资源。利用政策吸引农业院校大学生去基层创业,如对农村自主创业的学生免除大学期间的学费贷款,并提供创业资金贴息或免息的优惠。将农科学生创业者纳入失业保障管理体系,对于创业失败的学生,选择留在当地就业或担任大学生村官可以优先录用。再次,构建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的联动机制。农村创业空间广阔,涉及的行业有经济作物的种植、禽畜养殖和加工、农业生态旅游等。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可考虑适当向农业院校倾斜,从技能培训、信息支持、项目推介、场地对接、资金保障、咨询辅导、创业孵化等方面给予支持。各地应主动将农业发展规划与农业院校对接,吸引具有农业知识背景的大学生开创事业;社会应进一步关注“三农”问题,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农村创业;农业企业要主动搭建农业科技孵化平台,提供实践场所。高校应积极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让学生牢固树立学农爱农兴农的理念,培养立志服务“三农”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政府、社会、企业和高校共同联动,各司其职,为农科学生创业工作提供保障和平台,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院校大学生的基层创业意愿。

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二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高校开始大量扩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趋势日益明显,这最终导致应届毕业生的总体规模不断增长,据教育部预测,我国2014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约为727万人,在城市劳动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目前,自主创业已经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和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了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即创业能力,要求把创业能力提高到与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教育同等的地位。尽管大学生创业能为实现个人梦想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提供了契机,但是社会各界人士依然对大学生、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的创业行为持怀疑态度,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目前的社会大环境是否适合大学生创业?相应的扶持政策是否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其次,大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质,但社会阅历和人脉关系网浅,其创业成功的概率是否比其他类型创业者高?再次,部分在校大学生在学习之余就开始创业活动,能否保证学业的顺利完成?有限的时间是更应该投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去还是学习与创业能够兼顾?为了详细了解目前大学生创业相关问题,课题组选取了九江本地的九江学院、九江职业大学、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等几所高校,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90份,除去数据不完整的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285份。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级、学历、专业、创业兴趣、选择自主创业的因素、创业存在的障碍等。

2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

2.1九江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较强

调查结果显示,有59%的大学生表示对创业感兴趣,明确表示没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所占比重比较低,仅有15%,这说明九江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比较强,而在有兴趣开展自主创业的学生中,男性大学生占85%,女性大学生占15%,这说明性别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识有着强烈的影响。对于“当创业和学业发生冲突时应该如何选择”这一问题,有69%的被访者选择边学习边创业,剩余31%的被访者选择了找人业务,没有任何被访者选择休学创业或彻底放弃学业去创业。这表明,更多的被访者还是更愿意选择先完成学业,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取得毕业证书较之自主创业还是更能提供给他们一个稳定的就业机会,九江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具有一定的理性。

2.2九江高校大学生创业目的比较明确

本次调查关注了大学生选择创业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有48%的大学生认为“创业能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有30%的人表示“创业成功能使自己和家人的经济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认为“创业能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的比重约占被访者的14%;完全是为了挑战自己的能力而选择创业的比重非常低,仅占8%。总体而言,九江地区高校的大学生创业目的比较明确,绝大多数大学生选择创业的首要目的是提升自己的能力或直接解决自身就业问题。

2.3九江大学生创业存在很多障碍

对于“你创业的最主要障碍是什么”这一问题,约44%的被访者选择了没有物质、经济基础,28%的被访者选择了与学业有冲突,14%的被访者选择了没有好的创业方向,6%的被访者选择了创业团队难以组建,有8%的被访者还选择了其他因素,而没有得到家人或身边人支持这一因素则没有人选择。由此可见,良好的物质、资金支持是阻扰大多数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没有得到家人和朋友支持”这一选项没有被访者选则说明现在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普遍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支持。

2.4九江大学对创业必备素质的认识比较清晰

85%的被访者认为其应具有较好的组织、领导能力,70%的被访者认为其应善于交际,60%的被访者认为其应具备吃苦精神,55%的被访者认为其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有60%的被访者认为其应还具备专业的知识背景,只有25%的被访者认为其应具备创新意识。由此可见,九江地区大学生普遍对于创业者必须具备的素质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2.5九江大学生创业行业的选择多样化

到底该选择什么行业进行创业是每一个想创业的大学生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为此本次问卷调查设计了“如果创业,你会选择什么行业”的问题,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会选择与自己本专业相关的行业进行创业,其比重占到45%,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还是努力想把专业知识变成自己创业的“武器”;而明确表示会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不相关的领域来创业的比重也占到30%左右,这说明大学生创业的行业选择日益多样化,已经超出了专业的限制。

2.6九江大学生对创业外部条件有充分认识

大学生创业成功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创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资金支持,其比重为85%;认为应有广泛的人脉关系的受访者占到70%;另外,有65%的大学生认为具有一个良好的创业团队也是创业成功的条件之一,还有35%的大学生认为“良好的经济形势”也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外部保障。选择”应有一定的办公场所”的大学生比重非常小,仅占12%。由此可见,“资金支持”、“经验和社会关系”、“良好的创业团队”是九江在校大学生普遍认为自主创业时需要的外部条件。

3对策与建议

通过为期三个月的深入调查和访谈,我们掌握了九江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基本情况,总体来看,大学生对创业形势还是比较乐观的,多数同学也愿意去尝试创业,当然在大学生创业时也暴露出职业素质低、社会经验不足、财力不足等问题,为此,本文从大学生本人、高校、政府三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3.1大学生应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兴趣来选择创业的行业

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中有一条就是“需求决定供给”,大学生考虑创业的行业选择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只有在充分考虑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去选择相应的行业创业才能增加成功的概率;另外,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行业,有句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毫无疑问,选择创业时最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那一行业,这样自己做起事来也能够事半功倍,不至于创业到一半时自己先放弃了。

3.2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的教育

九江的高校已经对创业教育有了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以九江学院为例,学校每年举办各类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成功创业人员的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并且将“就业与创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必修课,积极鼓励学生坚持创业与就业相结合、与地方经济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成功率。

3.3政府要完善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扶持政策

政府应该在扶持大学生创业中承担一定的责任,可以通过税收优惠、小额贷款、简化登记手续、表彰奖励、设立更多的民间风险投资基金等方式来支持大学生创业,以解决大学生创业普遍面临的创业资金不足、融资难等问题。

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三

1.设置创业教育课程时要注重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高校中创业教育活动的最终目标即通过一系列的创业教育来训练和培养大学生敢于创新、沟通协作、诚信诚实、了解社会的本领和素养。在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的过程中,创业教育课程要遵循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时代特征,用勇于创新和敢于创业的思想、观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实践活动加以引导,培养出适合社会要求的创业素养和创业行动。由此,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培养创新的思维、信息和资源的搜索、拓展力的开发、敏锐的机会判断力、良好的机会评估能力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和引导,持续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精神。

2.鼓励大学生创业要贯穿在创业教育的全程中。培养创业精神是提高创业能力的重要前提,高校要把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贯穿于入学教育、知识教学、社会实践、学生日常管理等活动中来。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培养大学生的创业需要、帮大学生树立创业的理想和坚定的创业信念,保持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树立大学生的创业责任。

二、营造创业导向的文化氛围,强化大学生的创业观念

1.高校应关注创业教育,搭建合理的创业文化体系。高校应转变发展思路,给予创业教育以足够关注,通过持续地开展创业教育来促进大学生创业潜能的提升。大学里创业导向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可以给学生们的创业行为充当精神指引,而且还可以提高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实际规范。高校要成立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机构,组建涵盖学校、院系、辅导员、教师的四级教育网络,保障创业文化建设得以落实,使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其紧迫性得到相关主体的重视,为开展创业教育搭建合理的创业文化体系。

2.凸显出创业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点滴渗透、耳濡目染的效果,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能起到整体引导、塑造和养成的作用。高校应在校园文化中加强创业文化的内容,使得创业文化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及其行为,有效诱发大学生的创业精神。高校要在政策和资金上支持学生开展创业相关活动,支持学生策划有关创业的比赛、成立创业协会等社团组织,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对在校生讲解本人的创业历程、创业感悟和经验。高校要充分调动各种资源,贴近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校园活动,营造有助于学生创新和创业的校园氛围。

3.加强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的宣传与政策引导和支持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要及时加强对创业的宣传与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在大学里创设创业导向文化氛围,培育有利于创业文化的舆论环境,指导相关规章制度的制订,做好舆论的引导工作。此外,充分利用广播、网络、电视等舆论宣传工具大力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创设优良的创业文化氛围,让创业文化深入人心。

三、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

1.依托创业实践基地,增强学生创业能力。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在创业实践基地中的锻炼,高校应建立创业实践基地,依托创业实践基地,增强学生创业能力。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基地需要教育管理部门积极协调,发挥主导作用。同时,高校也要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与各级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企事业机关等共同构建起顺畅的协作机制,实现多方主体共同建设实践基地。创业实践基地应发挥创业实践教育作用。一些高校成立了学生创意工作室、学生创新创业园等组织或场所供学生开展创业活动,使学生有机会将理论应用到具体活动中来。同时,也鼓励专兼职的创业教育教师深入实践基地,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更好地开展工作。

2.鼓励大学生踊跃参加与创业教育相关的活动。高校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促使大学生参与创业教育,如鼓励学生参与“挑战杯”等各类创业竞赛活动。高校大学生通过聆听成功创业的典型案例,受到鼓舞;通过参观创业实际项目,深入了解创业;通过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有机会使自己的设想变为行动。高校大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参与创业活动的热情被激发,并在活动中积淀了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为创业夯实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3.加强创业相关知识教育,完善大学生创业认知资源体系。优化大学生的认知资源结构,挖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其社会适应性。通过合理设置创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等课程让高校大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到创业所需的理论知识,形成与创业相关的一系列的知识结构体系。该知识结构体系至少涉及到专业知识,与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经营与管理方面的知识及工商、税务、人际交往、公共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该知识体系能为提高学生创业综合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同时,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系统化的思维训练、技能实践与方法培养,促进受教育者提升素质。

四、结语

“全方位”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多个主体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整体,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工作需要多元主体多层面的推动。现阶段,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关系到学生的发展与成才,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政府、高校、社会及大学生本身都应该予以高度重视。高校应根据本区域内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情况来提供更多操作性较强的手段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同时,要构建高校、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大学生本人之间的联动配合机制,从而在“全方位”的视角下搭建起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平台,并以“全方位”为视角及时地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发展情况的趋势进行展望,以期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改善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的现状,增强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应变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使更多的学生能最终成功创业。

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四

国内学者陈侠提出“创业教育的本质是指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能力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可见创业教育属于狭义的教育范畴,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指高等院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满足自主创立企业所需要的,并可以开展自主创业的人的教育活动。

二、地方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举措

大学生毕业就失业,大学生就业难,是全世界的难题,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世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高等学校开展了创业教育,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从而自主创业。这一举措普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一般在10%—20%,而美国高校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了创业教育,他们的创业教育非常成功,其中有近30%的大学毕业生实现了自己创办企业,当代社会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重要就业方式之一。可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破解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应然诉求。

(二)地方院校生存与发展的诉求

纵观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地方院校处于生存与发展的弱势。地方性院校要改变弱者态势,只有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推动改革,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质量,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生存和竞争力,从而增强地方院校的活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创造出有利于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三)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

我国创业教育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势头迅速,开展创业教育的高等院校总数量以及实现自主创业学生人数的总量出现“双增”的喜人前景。2002年,教育部确定9所大学为我国创业教育的试点大学,随后迅速扩大,2005年全国实现自主创业的高校本科毕业生近1.4万人,比2004年增长55.2%。相关统计显示:2008年、2009年、2010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分别是1.0%、1.2%、1.5%,中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连续出现上升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地方院校只有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才能适应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四)推动国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我国经济历经三十年的改革与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过去靠拼资源、廉价劳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这种高耗低效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造成了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必须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改革与发展,实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创造技术含量更高的企业,发展第三产业。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改革,需要大量的具有良好创业能力和创业技术的人才。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开展创业教育,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创业人才是国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求。

三、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形成的关键要素

(一)必备的创业知识体系

创业知识体系是指大学开展创业必备的知识结构。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想创业,先需要学好知识,而每一种能力的形成所具备的知识是完全不一样的,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差异。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养成需要具备下面知识:扎实的行业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行业专业知识,为大学生形成本行业创业能力提供可能。中国俗话说“隔行如隔山”,道出不同行业的工作需要具备不同行业的专业性知识,如医学专业的创业与营销专业的创业,这两个行业创业需要的行业专业知识就是风牛马不相关。丰富的经营管理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包括相关金融财务管理知识、市场调查与市场营销知识、领导科学知识、法律知识等相关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大学生经营管理能力的形成。常用的创业社会性知识,包括常用语言、写作、计算和现代计算机技术等等方面的知识,工具性的知识起到辅助作用,但是不可缺少。

(二)完善的创业能力体系

创业能力是影响创业实践活动效率、使创业活动顺利完成的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大学创业能力体系主要包括专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等多种能力构成的统一体。专业能力是指将大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如计算专业开发软件的能力,土木工程学生专业的设计能力等等,专业能力是创业的基础和前提,是创业能力体系的核心。经营管理能力指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对产品的营销和管理能力、对员工的领导和协调能力、对财务的管理能力等等,经营与管理能力是创业发展的有力保障。社会能力是指创业过程中开展社会行为的能力,包括人际关系的交往与公关、同其它相关企业的谈判与合作、利用现代媒体为企业服务的能力等方面,社会能力为创业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三)良好的创业动力体系

创业的动力体系是指驱动大学生开展创业内在动力的总和。大学生创业动力体系包括创业兴趣、创业动机、创业理想、创业的世界观、创业的意志以及创业的价值观等等。具有良好的创业动力体系的大学生,不但能激起创业的激情,保持激昂的斗志,而且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甚至奋不顾身献身于自己的创业。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有必要的知识,也具备了相应的能力,如果没有创业动力体系,即使机会来到其面前也不能很好地把握住,让创业机遇瞬间消失。

(四)完善的自我体系

创业是开创前人没有过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而且一个人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所以需要我们的大学生能够根据创业工作的需要,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勉励、自我学习,从而进行自我不断的完善。因此,大学生创业完善的自我体系主要包括正确的自我认识、自觉的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勉励、自我学习体系。

四、地方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策略

(一)完善条件,促进学生必备创业知识体系的构建

1.建立科学的创业教育知识体系,构建地方特色的创业课程群。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础,而课程是知识的载体,大学生学习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知识,即学习课程知识。大学生掌握课程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潜在能力的发展。因此,地方院校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创业教育知识体系,构建地方特色的创业课程群。地方院校在编写和建构创业教育课程群时,要遵循以下原则:其一,科学性原则。课程的编写,必须紧紧围绕“大学生创业能力养成”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模块(行业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常用的社会性知识)进行构建。其二,地方性原则。由于我们地方院校创办历史短,开设创业教育的历史更短,所以在建构创业课程群,既要学习“拿来主义的精神”,注重学习国内外先进院校的经验,又要突出服务地方,扎根为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构建地方特色的课程群,实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2.建立一支高素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提高创业课程教学质量。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施教者,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的高低对创业教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据有关研究显示:目前,国内地方院校创业教育的课程主要由分管学生思想工作的辅导员或二级院部的副书记担任,师资缺乏专业性,课堂缺乏吸引力;许多学生选创业教育的课程是为了学分,上课时,常常出现逃课或者塑性逃课的现象,课堂教学质量低。因此,地方院校开展创业教育,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两种途径比较有效:其一,立足校内,通过整合校内已有的资源,把其分为创业行业性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常用的社会性知识三大块进行整合与建设,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创业师资队伍,同时,让在职教师进修学习,甚至委派到企业第一线学习实践经验,走内涵提高与发展的道路;其二,立足地方,他山之石为我所用。我们聘用地方成功的创业家,兼任我们创业课教师。师资建设,立足校内是根本,立足地方是补充,要正确处理好这两者的轻重和辩证关系。目前,有些地方高校花高额经费聘请外校专家来为在校生讲授创业课,而对校内教师相当吝啬,这是方向性的错误,是本末倒置行为。3.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评估体系,保证创业教育的质量。科学的创业教育评估体系能为创业教育提供有力的指导。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以及高校都没有制定出相应的评估体系。笔者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评估体系构建应充分考虑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形成的关键要素,遵循系统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为地方院校量身定做,评估体系构建要起到引导和激励的作用。

(二)打造创业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有了知识并不等于能力的形成,能力形成于实践,在实践中发展,也在实践中体现。我们开展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养成创业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需要打造良好的实践平台,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历练机会。地方高校打造创业实践平台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其一,创建创业团队,开展创业活动。如有些地方高校,根据学生的创业兴趣和他们的专业特长,创建团队,开展建筑、广告策划、服装设计创业活动;其二,打造校内创业孵化园,孵化园具有创业教育实践中心与企业孵化器性质,通过校内创业孵化园的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行业能力。相关报道显示:玉林师范学院于2012年创建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其孵化园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设立50个创业项目,近500名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孵化园实现了服务地方经济,推动地方高校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多赢目标;其三,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构建创业实践基地,派遣学生到实习基地,开展调研和实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四,开展课程设计或者毕业设计形式,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目前,地方院校普遍利用后两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过有些地方院校,由于管理不到位,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前两种培养形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实践效果比较好,很受学生的欢迎。

(三)加强教育与引导,激发学生创业原动力

创业原动力具有激发、维护、调节创业的功能,创业原动力源于创业者个体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崇高的理想、创业深厚的兴趣、强烈的动机和对未来生活美好的向往及其良好的敬业精神。创业需要创业者有扎实的创业知识、超强的创业能力,更要其具有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这种百折不挠精神源于学生的创业动力体系。如何构建学生创业动力体系呢?第一,加强核心价值教育。核心价值教育包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金钱观、国家观、人民观和自我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对于创业具有强大的动力,能为创业者保驾护航。第二,激发学生的创业需要、创业兴趣和创业动机。创业需要、创业兴趣和创业动机都能直接激发学生创业动力,推动学生的创业行动。第三,切实利用创业典范的榜样作用,激发学生创业信心。相关研究显示:地方性大学学生创业信心不足,很需要充分利用创业典范的榜样作用,激发学生创业信心,特别是聘请自己学校培养的而且成功的创业学生,进行现身说法,传授创业经验,效果会更好。第四,创造创业氛围,打造创业项目,激发学生创业热情,释放学生的创业潜能。英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提供创业资金,为大学生开设创业项目,取得了非凡的业绩。地方院校可以参照英国通用做法,设立相应的创业基金,培养创业项目,营造创业氛围,激发学生创业热情,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

(四)强化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构建完善的创业自我体系

心理家弗洛依德认为自我是介于生物人和社会人之间的真实个体。气质学说研究也表明: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的个体都可以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创业是开拓性的事业,是走前人未走过的路,没有前人现行经验可以复制;创业不仅受自身条件因素的制约,而且受到许多社会复杂因素的制约;创业不仅需要创业者扎实的创业知识、超强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动力体系,更需要创业者个体根据社会复杂因素的变迁,与时俱进把握变化着的因素,而对复杂因素的驾驭需要创业者具有完善的创业自我体系,完善的创业自我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创业者具有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的自主学习能力。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包括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能够及时纠正,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包括培养学习目标自我设计能力、学习策略选择和运用能力、学习自我监控能力、自我管理、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估能力,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做到“想学、会学、可学、恒学、乐学”目标,从而培养地方高校学生的创业适应能力和创业的开拓潜力。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宣传员为大家分享的4篇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就到这里了,希望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