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毕业论文讲话(精选5篇)

0 2023-12-15 10:13 xswz 手机版

医学影像是指为了医疗或医学研究,对人体或人体某部分,以非侵入方式取得内部组织影像的技术与处理过程。为了加深您对于医学影像毕业论文的写作认知,下面宣传员给大家整理了5篇医学影像毕业论文范文,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 篇一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讲话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工程硕士教育已成为我国涉及面最广、规模最大的一种专业学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新类型,注重在教育实践中的不断创新[1-2]。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新兴边缘学科。针对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特殊行业特点,按照工程硕士培养的目标,探讨面向医学院校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新模式十分必要。

以医学院校为背景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如何使学生在不脱产的情况下保证学习质量;二是按照研究生学位条例,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如何确定论文的要求;三是如何体现以医学院校为背景的工程硕士特色培养模式。工程硕士教育要抓住这三个环节,进行教育思想和培养模式上的创新。

一、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是工程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知识再积累和知识更新的基础环节,在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是学校可控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环节[3]。因此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考虑工程硕士的特殊性,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特色鲜明的工程硕士。在进行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期间,我们通过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工程硕士进行了问卷调查及现场调研,并对调查及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

在课程设置上增设了实用设备类课程的讲解,针对工程硕士要求动手能力强等特点,加设了与医疗相关的设备维修理论及实践课程和相关实用性较强的应用类课程。同时,在教学内容上也进行了优化调整,主要表现为:1.在讲解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增加如电子病历等热门话题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探讨;2.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及在某一领域已经有一些独到见解,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安排一些学生讲座,让学生针对自己所熟悉的领域与班级学生进行讲解与互动,从而扩大工程硕士在教学内容上的局限性;3.在时间充裕的前提下可以尝试邀请相关医院及厂家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可以增加解决某一专业问题的针对性。

二、优化学位论文指导与评价体系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是工程硕士培养的主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与工学硕士不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选题应来源于医院及相关部门的实际需要或具有明确的生物医学工程背景,研究成果要有应用价值。因此,在学位论文指导方面可以实施由学校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与医院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联合指导,医、校双方导师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指导。

为制定更具实用性的论文指导与评价体系,我们调研了省内10余家附属医院和部分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相关科室,了解附属医院及相关科室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根据相关部门及临床医生提出的意见进一步完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毕业论文制订及相关评价体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工程硕士论文学位论文质量参考标准,并在多家培养单位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构建适合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模式

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是电子技术、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以及材料科学、数学、化学、物理学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由多学科的渗透与综合作用于传统医学领域而形成的一门新型的交叉的边缘学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具有跨学科、交叉的学科特殊性,在培养模式方面会出现偏重于工科或医科的现象,没有真正体现出医学工程的多学科交叉的特点。那么如何更好地将理、工、医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素质更加完善,这已成为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个突出问题。

为了更好地构建适于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4]: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专业设置及培养目标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生产和科技发展变化的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尽快地接受新技术与信息。

2.重视实际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课程讨论会,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与创新意识。

3.师生共同参与课程设置

课程目标由侧重传授知识转向培养探究能力,由片面增加学生认知成长转向兼顾学生情感发展,课程内容由静态的稳定划一走向动态的开放灵活,课程不再仅仅作为面向过去知识的载体,而更多地呈现为面向未来发展的过程;课程设计趋向更大的弹性,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增加了选修课的数量,多方位地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设置与发展,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需要,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课程的设置与修改,而不仅仅是由学校单独制定,课程的组织不再限于学科界限而是面向跨学科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培养模式的创新主要表现为:

1.由学校教师和医院临床医生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真正实现理、工、医的有机结合。

2.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真正做到与实际相结合。针对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对现有仪器设备的看法和改进意见以及病人的需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

3.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四、结语

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是一个典型的交叉科学技术领域。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是生物医学信息、医学电子、医学影像技术、基因芯片、纳米技术、新材料等技术的学术研究和创新的基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医院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培养复合型的高级技术人才。本文通过对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探讨,包括从课程体系的建设、论文评价标体系优化等,不断完善培养模式。以医学院校为背景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的培养工作既有优势也有局限性,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培养模式还需要不断探索研究,希望能够不断探索出培养该工程领域高素质、创新型工程硕士人才的新实用模式。

参考文献:

[1] 吴太山,朱军,孟伟。试论工程硕士教育管理的规范化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130-132.

[2] 梁艳。对完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几点建议[J].黑

龙江教育,2009,(10):13-14.

[3] 邢淑清,麻永林,李慧琴。冶金和材料工程领域的工程硕

士学位教育[J].中国冶金教育,2007,(4):31-33.

[4] 张荣君,蒋晓军,等。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经验及相关问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 篇二

课程教学是工程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知识再积累和知识更新的基础环节,在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是学校可控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环节[3]。因此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考虑工程硕士的特殊性,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特色鲜明的工程硕士。在进行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期间,我们通过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工程硕士进行了问卷调查及现场调研,并对调查及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在课程设置上增设了实用设备类课程的讲解,针对工程硕士要求动手能力强等特点,加设了与医疗相关的设备维修理论及实践课程和相关实用性较强的应用类课程。同时,在教学内容上也进行了优化以医学院校为背景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张鑫,曾碧新,黄敏,陈付毅(温州医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摘要:结合医学院校特点,探讨了以医学院校为背景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创新与优化,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位论文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优化,以不断完善和规范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工程硕士;培养模式调整,主要表现为:

1.在讲解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增加如电子病历等热门话题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探讨;

2.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及在某一领域已经有一些独到见解,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安排一些学生讲座,让学生针对自己所熟悉的领域与班级学生进行讲解与互动,从而扩大工程硕士在教学内容上的局限性;

3.在时间充裕的前提下可以尝试邀请相关医院及厂家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可以增加解决某一专业问题的针对性。

二、优化学位论文指导与评价体系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是工程硕士培养的主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与工学硕士不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选题应来源于医院及相关部门的实际需要或具有明确的生物医学工程背景,研究成果要有应用价值。因此,在学位论文指导方面可以实施由学校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与医院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联合指导,医、校双方导师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指导。为制定更具实用性的论文指导与评价体系,我们调研了省内10余家附属医院和部分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相关科室,了解附属医院及相关科室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根据相关部门及临床医生提出的意见进一步完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毕业论文制订及相关评价体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工程硕士论文学位论文质量参考标准,并在多家培养单位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构建适合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模式

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是电子技术、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以及材料科学、数学、化学、物理学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由多学科的渗透与综合作用于传统医学领域而形成的一门新型的交叉的边缘学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具有跨学科、交叉的学科特殊性,在培养模式方面会出现偏重于工科或医科的现象,没有真正体现出医学工程的多学科交叉的特点。那么如何更好地将理、工、医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素质更加完善,这已成为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更好地构建适于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4]: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专业设置及培养目标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生产和科技发展变化的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尽快地接受新技术与信息。

2.重视实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课程讨论会,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与创新意识。

3.师生共同参与课程设置课程目标由侧重传授知识转向培养探究能力,由片面增加学生认知成长转向兼顾学生情感发展,课程内容由静态的稳定划一走向动态的开放灵活,课程不再仅仅作为面向过去知识的载体,而更多地呈现为面向未来发展的过程;课程设计趋向更大的弹性,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增加了选修课的数量,多方位地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设置与发展,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需要,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课程的设置与修改,而不仅仅是由学校单独制定,课程的组织不再限于学科界限而是面向跨学科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培养模式的创新主要表现为:

1.由学校教师和医院临床医生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真正实现理、工、医的有机结合。

2.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真正做到与实际相结合。针对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对现有仪器设备的看法和改进意见以及病人的需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

3.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四、结语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 篇三

专科医生培养和准入制度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提高医学人才素质、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有效机制。1917年,美国组建了第一个专科医生委员会――眼科委员会;1933年,全国性的专科准入管理联合组织――美国专科医生委员会成立;二十世纪中期以后,德国、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亦逐步建立并推行了专科医生准入管理制度。

专科医学生的培养之路复杂而漫长,在中国有限的医疗资源现状下,适应新时代的医改政策,培养高效的医学领域专业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医学影像学作为一门涉及学科知识面广的综合学科,顺应时代、推陈出新是摆在所有现代医学影像医生面前的第一要务。

本期,我们请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中国放射领域专家郭启勇教授深入地谈一谈关于中国医学影像医生的培养问题。他就美国与欧洲、日本与韩国及中国的医学影像医生培养做了相应的比较,并指出了中国医学影像医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限于篇幅限制,本文将分为两期刊登在《e医疗》杂志上。

美国医学教育和医生培训

美国的医学教育包括三部分,即:在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这三部分是一个连续的系统,各部分之间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医学生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就开始毕业后教育即住院医生培训,第一年称为实习医生(Intern),完成该阶段培训后再经过2~3年成为专科医生,获得专科医生证书后的教育就开始称为继续医学教育。

医生培训分为四部分:进入医学院前的综合大学本科教育(可称其为医学预科教育)、医学院教育、住院医生培训、专科医生培训。

1. 报考要求高

目前,全美共有医学院校120多所,年招生总规模控制在1.6万名左右。报考医学院的考生一般要完成四年理工科大学本科的学习(以前主要是理工科,现在也逐步增加人文学科的比例)。一般来说,报考医学院会有以下要求:智慧并且具有学习动力;高中和大学时期各方面发展均衡;在与研究人体机能相关的课程中有良好的表现;完成综合性大学本科阶段(医学预科)的学习;具有良好的学术表现,特别是具有较高的平均绩点分(GPA,一般为3.5~4分);参加医学院入学考试(MCAT,Medical College Admission Test)并取得优异成绩;此外,还要向申请学校表明自己有学医的志向,乐于助人,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技巧,同时要有教授的推荐信。以上的这些准备工作都要在这个阶段完成, 同时进行一些其他相关的准备工作,如:在假期进行医学相关的志愿服务,参与临床研究等。

参加MCAT是每个要进入美国医学院校学习的学生所必须做的,MCAT在每年的春季和夏季各举办两次。考试目的是评估学生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水平、读写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院校的录取主要是依照GPA、MCAT成绩和学生提供的申请材料。这其中医学院特别看重申请人从事医学相关志愿服务的经历和教授写给医学院的推荐信,一般提出申请的学生中只有1/2会被录取。

考生通过MCAT后,进入医学院校就读,学制四年,前两年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培养综合素质,以及学习相关医学预科知识。在此阶段,学生要完成学位课程和医学预科课程的学习,获得理学或者文学学士学位,拥有学士学位是申请去医学院就读的必要条件之一,后两年进行临床实践。学生在大学二年级结束时需参加全美医生资格考试USMLE(United States Medical Licensing Examination)的第一次考试,通过测试后方可进入高年级的学习。大学毕业前进行第二次考试,通过前两步考试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并结合自己的学习成绩报名各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或医学中心的相关学科进行住院医生培训,最后一次资格考试需在住院医生训练结束时进行。

医学院的培训分为基础阶段和临床阶段,其中基础阶段的学生要在医学教育联络委员会(LCME)认可的医学院进行为期四年的学习, 以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前两年学习基础课程,如: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以及诊断的基本技能,如:医患关系、营养学、医学伦理学、遗传学、预防医学、老年病学、社会医学等课程。临床阶段要求医学生要进入医院或者诊所接触患者及患者家属,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习临床“核心”课程――内科学、儿科学、精神病学、手术学、妇产科学,以及额外课程,如:家庭医学、初级保健护理、神经病学和社区医学等。此阶段,医学生要对医学领域不同专科进行选择,并决定在医院或者诊所进行临床实习;医学生要在上级医生管理和指导下进行工作,也要学习与其他成员包括护士、药剂师、医疗技术人员等的协作配合。

2. 住院医生培训多在大医院进行

住院医生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住院医生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通过规范的要求和严格的考核,从而学习到某一认可的医学专科领域中合格医生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美国,住院医生培训地点多选择在有条件的大医院中进行。全美有1700所医院接受住院医生培训。

每年5月由毕业后LCME召集会议,并由LCME认可,决定下年度全国住院医生培养计划,汇编成住院医生培养计划指南(DRTP,Directory of Residency training Programs),向全美以及国外医学院毕业生提供训练职位。培训职位的选择根据毕业生的志愿采取自愿申请制度,然后医院面试决定是否给予职位,这步叫MATCH PROGRAM。为确定首选专业和第二选择专业,每一名毕业生平均要向26家医院递出申请。某学校毕业生能否在全国著名医院竞争到住院医生席位及其竞争到的名额的多少是衡量该学校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对首选专业,每名医学生平均要接受10家医院的面试,从提出申请到得到面试通知的概率为63%,各家医院对首选专业拒绝给予面试的概率为20%,其范围根据各专业的竞争程度而有所不同。

3. 职位竞争激烈

在美国并非任何医院都可接受住院医生实施毕业后医学教育,只有经过LCME认可的医院才能开展住院医生培训项目。美国住院医生的职位是通过本国范围的激烈竞争得来的。不同专业竞争的情况不同,如1997年娇形外科、神经外科和耳鼻喉科平均每一个住院医生职位分别有89、68和67个申请者。某学校毕业生能否在全国著名医院竞争到住院医生席位及其竞争到的名额的多少是衡量该学校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住院医生在培训期间不是正式的医院职工。结束住院医生培训后,医生绝大多数离开该医院去开业或受雇于其他医院,仅极小部分留在本医院。

住院医生培训期间,有严格的考核登记制度。第一年实习医生结束后,参加美国医生执照考试自不必说,以后还有各个(如内科)专业委员会的考试。要成为亚专科医生,还要参加该亚专业委员会的考试,即住院医生培训有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

美国医学生毕业后即获得医学博士(M.D.)学位,通过本人申请和医院挑选,进入一个医院做实习医生一年,通过国家医学考试委员会第三部分考试后,方可取得行医执照。

美国住院医生培训时间为3~8年,分为实习医生、初级住院医生、专科训练或高级住院医生培训三个阶段。美国的住院医生培训时间各科有所不同,但均包括第一年的实习医生阶段和最后一阶段的专科训练。专科训练结束后,经专科委员会考试合格,取得专科医生证书。

4. 放射学住院医生临床培训有弹性

课程构成根据美国放射学委员会(ABR,American Board of Radiology)的要求,经毕业后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认证,形成五年住院医生培训计划:3+2计划,包括临床培训和放射学专业培训。

临床培训的第一年,住院医生(实习医生)的前六个月完成放射诊断学核心课程,接下来六个月临床轮转,包括急诊、创伤外科、整形外科、泌尿外科。其余临床培训根据个人兴趣有一定弹性,所需选修课程在第三年完成。专业培训中,住院医生开始接受总论、放射物理,放射生物学,安全和辐射安全等方面培训,第一年主要轮转胸部、肌肉骨骼、体部成像、神经影像学、急诊放射学等,随后几年在这些领域进一步培训,另外还要增加核医学,PET-CT、磁共振成像,乳腺影像,介入放射学,小儿放射学,放射物理学等内容。

放射科住院医生培训的日常培训还包括:每天1~2次教学讨论,讲座、病例;每月大会诊;访问学者讲座;临床病例讨论;基础科学讲座;值夜班(night call):2~3年。

5. 住院医生培训点资格认证

美国住院医生培训点是指由美国医学院毕业后教育评审委员会(ACGME)批准的科室,ACGME评定其师资、硬件、年病例数量、教学条件(每日的讲座、读书讨论会、客座演讲)等等。每四年复检一次,不合格者考虑停办,或观察一段时间(probation),到期仍不能改善者则中止其住院医生培训计划。大医院各个科室都具有招住院医生的条件,但在特定的医院里,只有有条件的科室才能招收。

欧洲医学教育

1. 英国医学教育:受训、读学位兼顾

英国共有30余所医学院校(综合大学医学院和专科医学院),每年毕业生约4900人。

管理――英国议会委托GMC(General Medical Council) 管理高等医学教育,但并不直接参与管理工作,只起监督和检查作用,并且负责管理医生的注册事务。

入学――英国并没有像美国那样有全国统一的医学院入学考试,只是高中毕业生(包括外籍学生)均需通过UCAS(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dmissions Service, www.ucas.ac.uk)向医学院申请入学,院方则根据学生的A-level(相当于中国的普通高中)成绩、推荐信、学业意向及面试表现来确定是否录取。

学制――大都为五年(牛津为六年),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有很大的自,院校间的差异很大,但一般都分为临床前期课程和临床课程。毕业时,一般授予MBBS(Bachelor of Medicine Bachelor of Surgery)学位。

毕业――无统一的考试,完全由学校决定,但受GMC的监督。学生可选择继续攻读postgraduate(MPhil或PhD),从事研究工作,而非医疗工作。但前提是申请internship(又称PRHO,Pre-registration House Officer或JHO,Junior House Officer),须通过GMC注册,自行向NHS (National Health Trust)系统的医院(即公立医院)申请,实习期为十二个月(带薪),内科六个月,外科六个月,以上及以下所涉及的职位都刊登在BMJ(British Medical Journal或者Lancet上公开竞争。专科实习合格者可向GMC申请limited registration(即pratise medicine under supervision)作SHO(Senior House Officer,相当于我们的住院医生)。

接受基本专业训练课程(Basic Specialist Training)的时间依专业不同而长短不一,通常为三年。完成规定年限的训练后,可向以RCP(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为代表的各专业皇家学会申请会员考试(即成为某一专科的主治医生),如MRCP(Member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MRCS(Membership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等等。通过者可以接受高级专业训练(Higher Specialist Training)。当然,年限仍然要根据不同专业而定。经过这一阶段的训练后就可以成为Consultant(相当于主任医生)。在整个受训期间,也有人在中途重返医学院攻读MD(Doctor of Medicine)或MS(Master of Surgery)等研究生学位(相当于我们的在职研究生),确实也很少有人只受训而不读学位的。

2. 英国放射学住院医生培训需五年

在英国,只有临床医生才有资格当放射医生。放射住院医生培训前要有二年的临床工作经验,用五年时间完成放射科住院医生的培养。这五年中,第一年的课程包括物理学基础和其他核心课程,结束时还有一次考试,需要达到一定的分数才算通过,要求每个人必须在乳腺X射线检查领域完成规定的学习。神经放射医生和介入放射医生的培养需要在完成五年住院医生培养后,再用1~2年的时间学习和培训。

3. 法国医学教育课程采取学分制

所有获得HK类业士毕业文凭(Bac)的学生均可到医学院注册。一年后必须通过筛选严格的资格考试后,才能继续学习。这项考试的录取名额只有200个,高达80%的学生会遭到淘汰。这项考试中,一名考生最多只能参加两次。通过考生需再经过至少六年的培训,其中前三年为医学基础教育,后三年为临床实践。

课程采取积分制,医学生在医学基础教育阶段结束之后,有严格的专科医生资格考试等着他们,通过者才能成为专科医生,并且分高者优先挑选专业;不参加考试或没考过者成为通科医生或称全科医生。

未来的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会分别接受三年和五年的医院实习,然后写出一篇毕业论文。一般只要有了医学院毕业文凭,便可以行医了。医生协会是决定医生是否具有行医资格并发放行医执照的机构。医学院的学生毕业后到医院工作,被称作住院医生,职位相当于医学院的助教,工作性质属于培训。工作两年后,再写一篇论文并获得通过,才能由住院医生升任主治医生,相当于讲师。住院医生阶段最长为四年,而且服务的部门和跟随的教授每半年要换一次,避免了学术圈内“近亲繁殖”。它主要考虑各地区医生的分布是否均衡,并杜绝有不良行为纪录的医生继续行医。

欧洲住院医生培训

欧洲的专科医生培训是在全科医生培训的基础上进行的。英国医学毕业生在完成注册后,要经过两年左右的临床综合培训,才可能进一步接受专科培训;俄罗斯医生则实行早期专门化的培养。医学生毕业前的一年,即大学六年级就实行专科训练,毕业后再继续进行一年的专门化培训,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法国在1984年医学教育改革后,规定专科医生只能通过住院医生这一途径培训,并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的培养方式,专科培训年限4~5年左右;德国采用定量化培训的方式。例如:他们明确规定,一个普通外科医生要做到300个主刀和100~300个与专业有关的手术方能合格,而且还规定应掌握的手术范围,如阑尾、肠切、胃切等各应做到多少例等。达到培训规格要求后,方可向医生协会提出参加专科医生资格考试的申请。

住院医生还不是铁饭碗,这至少是促使他们勤奋努力、具有强烈竞争意识的原因之一。就笔者所接触到的美国住院医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确实证明了这一点。

欧洲放射协会EAR(European Association of Radiology)调查了欧洲20余个国家的住院医生培训情况,调查显示欧洲各国放射住院医生的培训在入选标准、培训时间、考试考核、专业设置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欧洲放射学会未来的目标是统一认证标准、规范培训计划、统一考核认证、全球标准化、全面化与专业化。

全美医生资格考试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 篇四

1超声影像专业队伍培养的必要性

1.1超声诊疗对人员素质的依赖性大近年来,我国经济虽然取得飞速发展,但人民群众总体生活水平仍有待提高,加之受现有医疗卫生体制的影响,诊疗费用仍是患者选择医疗服务时的重要参考因素。与其他影像检查(CT、MRI等)相比,超声诊断的损伤性小、电离辐射轻、性能价格比最优,得到大多数患者的青睐,在临床疾病诊疗和预防保健工作中被广泛使用。然而,由于价格相对低廉,程序相对简便,使得超声诊断过度医疗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与CT和MRI等技术有所不同,超声影像诊断由人工控制检查速度,即使仪器成像速度再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也仍由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决定n;准确无误的诊断涉及到多方面的医学知识,要求医务人员对多学科信息综合分析,从多角度集思广益、开拓思路,得出正确结论。因此,超声影像诊断对人员素质、人员数量的依赖性极大。为有效应对超声科室不断增大的工作量,除了添置和引进先进的超声诊断设备外,培养更多的高素质超声诊断医务人员已成为必然选择和当务之急。

1.2新型超声诊疗技术层出不穷,应用难度加大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现代超声诊断技术的难易度已出现明显的二极化态势。部分较为容易掌握的常规或传统诊疗超声技术由一般超声技术人员完成。部分已经成熟或标准化的超声脱机分析和图像重建工作,如造影增强时相分析、三维重建等新工作,可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技师完成。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型超声诊疗技术与日俱进。部分技术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显得比较繁琐、复杂和耗时,但在疑难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将起到关键性作用,推动超声医学不断向前发展。这对超声影像专业人才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协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我国超声影像专业队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超声影像专业人员队伍主要由近年来逐渐增多的高等院校医科毕业生和早期培养的超声影像技术人员组成,前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后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对传统的超声影像设备和诊断驾轻就熟。与国外医师和技师互相配合不同,我国医院单独设立超声科室,由医师或技师独自操作和诊断。这样,病例采集与诊断之间衔接紧密,医师可及时获取信息,调整诊断思路,效率较高,短期内可完成大量工作。然而,超声影像人员虽然熟悉操作和基本诊断,但对某一类疾病的了解不及临床专业医师。超声科室的诊断性与技术性工作分工不突出,对超声影像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都提出了很高要求,知识和技能兼备的超声影像人员仍较为缺乏。

2.1“学院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卫生部《关于医技人员出具相关检查诊断报告的批复》规定“出具影像、病理、超声、心电图等诊断性报告的,必须是经执业注册的执业医师”,超声诊断专业队伍正在朝着纯医师化方向转型。我国超声专业医师的培养,已形成了本科(临床医疗/医学影像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规范化教育体制。影像专业的本科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虽会有短期实习,但多数毕业生缺乏临床操作经验,且没有执业医师资格、大型医疗器械上岗证等资质证明,一般需要2年的培养周期才能完全胜任日常的临床工作。而目前的研究生教育学制一般为3年,培养计划大多是一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加2年的专业临床学习,在此期间还需开展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完成毕业论文。在较有限的时间内,硕士研究生同时面临着继续深造、从事科研和就业的压力。大部分硕士研究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考试、实验、以及上,毕业后无法在实际岗位上看病问诊,对疾病的认识多止于书本之上。这样的教育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科研能力,但远不能保证其临床水平。

2.2部分在职人员知识基础较为薄弱

目前在岗的经验丰富的超声影像医务人员大多并未接受过专业相关的高等教育。这部分人员具有大量实践操作经验,在“学院型”超声诊断人才初入岗位之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和扶持作用,但就全国范围来说,其学历构成水平仍以专科为主。虽然部分人员在工作中接受了更高水平的进修、函授教育,因在岗学习时间有限、系统性不强,部分医院或医务人员自身甚至报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而敷衍了事,难以弥补其较为薄弱的综合素质。如今很多大型医院引进了先进的影像设备,由于操作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原因,许多检查功能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甚至闲置;据有关资料显示,高尖端的设备只发挥50%的效能,有些甚至不能达到50%嘲。

3超声影像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3.1丰富教学形式,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超声影像涉及多门学科,知识量大,理论教学较为单调,学生易产生倦怠感。临床知识丰富、专业理论扎实的教师在超声影像人才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互动式讲座、PBL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确保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同时,可定期开展与住院医师的交流活动,尤其是各专科医师的定期讲座将极大丰富超声影像专业学生的临床见闻,各医学院校应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建立和维护与医疗机构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为本科生提供校外实践平台,通过医院内的观摩、考察、讨论以及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与优秀校友和资深医师之间的联系,建立和完善校外导师制;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就业意向,实施阶段性的院内实习,合理安排医院见习时间,要求掌握各种型号超声仪器的操作和特点,掌握常见多发疾病的超声诊疗技术,熟悉各种检查方法及先进的超声诊疗技术,同时协助医院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并完成论文。

3.2加强在岗培训,提高人员专业素质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 篇五

法庭首先宣读一审判决书。随后,林森浩口述了上诉理由。他表示,首先,他没有故意杀人的动机;其次,他要对案件的相关事实做一些澄清。自己并没有杀人的动机,在饮水机投放二甲基亚硝胺试剂的动机,是2013年3月30日晚上,听说黄洋在聊天中想到了一个整人的方法――等人睡着的时候,把脚泡在热水里,会尿裤子。听到这个后,因平时和黄洋时常也会开玩笑,会走到对方身后“吓唬”对方,所以有了整人的念头,但只是“一闪而过”。

他对投毒后的饮水机中的液体进行了一定的稀释:“做完这个事以后,我把饮水机的凹槽揭开,看到里面的水比较黄,就用自己的刷牙杯先后舀出两到三次……每次舀出后,我从盥洗室接水倒入饮水机,大概两次。”

林森浩在上诉状中也表示,判决书上认定“林森浩因琐事对黄洋不满,逐渐对黄怀恨在心,决意采取投毒的方法加害黄洋”的事实错误。实质上,他只是出于“愚人节”捉弄黄洋的动机而实施投毒,没有杀害黄洋的故意。其次,被害人饮入的二甲基亚硝胺的剂量多少、能否直接导致被害人死亡的事实不清,不能排除合理怀疑。因此,上诉人没有杀害被害人黄洋的故意,被害人黄洋所饮入的二甲基亚硝胺的剂量能否直接导致被害人死亡的事实不清,认定上诉人构成故意杀人罪的事实认定错误。

在此前的2014年2月18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

黄洋、林森浩,这两个复旦大学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性格迥异,曾经住在同一个宿舍,却在2013年3月的最后一天,因为一杯水,改变了各自的人生……

庭审激辩:有无杀人动机成焦点

在一审庭审时,检察机关指控:林森浩因琐事与黄洋不和,竟逐渐对黄洋怀恨在心。2012年年底,林森浩因个人原因不再继续报考博士研究生,黄洋则继续报考了博士研究生。2013年3月中旬,复旦大学2013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揭晓,黄洋名列前茅。2013年3月底,林森浩决意采取投毒的方法杀害黄洋。

对自己投毒的经过,林森浩并没有异议。庭审中,他以冷静的语言陈述着事情的起因:“当时愚人节要到了,黄洋说他要整人,还拍着我同学肩膀,我当时想,那我就整你一下,第二天正好去我做过实验的地方,再加上以前听到另一位同学说过,以前其他地方有人拿毒药搞同学的事情,所以阴差阳错地就做了这个事情。”

当公诉人问:“你在饮水机内投入二甲基亚硝胺,你是想达到什么目的?”林森浩回答:“就是想让黄洋难受,但是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

对于检察机关指控的“因琐事与黄洋不和,对黄怀恨在心”这种说法,林森浩却认为并非如此。他是这样描述自己与黄洋的关系:“从2011年8月起成为室友后,两人关系一般,不是特别铁,有时互相之间看不惯,比如说,他觉得我没生活情调,我觉得他有点自以为是,但平时聊天也会讲到人生、理想。”

在二审庭审中,林森浩也坚称自己没有故意杀人的动机。林森浩称,2013年3月30日晚,他听黄洋说要在愚人节整人,“这个想法就一闪而过”。林森浩交代,自己这么做,就是好奇黄洋遇到这种事怎么办。林森浩称,自己和黄洋没吵过架、打过架,也不妒忌黄洋。所以,不存在一审判决中说的对黄洋不满,决定投毒。

被告律师认为,林森浩使用的根本不是N-二甲基亚硝胺,或者即便是,它的浓度也被稀释了。事后被告人上网查阅N-二甲基亚硝胺,说明他对这个毒物不熟悉。林森浩用来投毒的N-二甲基亚硝胺在2011年3-5月间用来做过大鼠实验。从当时形成的论文来看,在这个实验中,林森浩和同伴向一公斤的大鼠注射了50毫克N-二甲基亚硝胺,结果大鼠死亡率14.7%。国家化学品中心出具的N-二甲基亚硝胺的毒性标准是,向每一公斤大鼠注射37毫克N-二甲基亚硝胺后,大鼠死亡率为50%。

被告律师表示,林森浩论文主要是围绕医学影像成像检测,重点不是N-二甲基亚硝胺的毒性,不能证明林森浩对N-二甲基亚硝胺很熟悉。林森浩闻到N-二甲基亚硝胺的刺激性气味但是没有戴口罩,而国家安监有关条例,操作也要戴口罩,因为吸入也会致死。加上林森浩事后上网查阅N-二甲基亚硝胺,可见他对这个毒物不熟悉。

对此,公诉人表示,林森浩投毒的行为客观表现了其对黄洋的不满和怀恨在心;上海市的所有毒物鉴定都不出具质谱图,质谱图不是认定二甲基亚硝胺的必要内容,因此有理由不提供;至于定量检测的问题,公诉人指出,投入二甲基亚硝胺的水样已经不在,客观没有条件进行定量检测。在此前的庭审中,林森浩表示自己在投毒后曾替换过饮水机内的水,因此剧毒物的成分被稀释了很多。

黄家人则表示,林森浩的数篇论文及毕业论文中很明显说明,林森浩对于二甲基亚硝胺剧毒且会致人死亡的情况是清楚的。

致命毒物:二甲基亚硝胺

导致黄洋死亡的化学试剂――二甲基亚硝胺,是林森浩的同学吕博士所购买,她用二甲基亚硝胺进行试验,目的是从事救死扶伤的医学研究。但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种剧毒的化学试剂却被用以“整人”,最终夺走了一条年轻的生命。

自2011年开始,林森浩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大鼠肝硬化模型方面的实验,基本方法是用二甲基亚硝胺造成大鼠肝脏逐渐硬化,研究者在不同时间段进行影像观察。

在林森浩与吕博士第一次用二甲基亚硝胺做动物试验时,由于计算错误,导致配比浓度过高,注入第一只大鼠后,大鼠便迅速死亡。而林森浩在场目睹了这一切。

经过多次试验,林森浩掌握了肝毒性物质、剧毒化学品二甲基亚硝胺的相关知识。实验结束后,林森浩执笔撰写并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他硕士毕业论文第一部分也是以这个实验为依据而写成的。

林森浩自己确认,在案发前的3月31日下午,他从试验室取出装有剧毒化学品“二甲基亚硝胺”的试剂瓶和注射器时,试剂瓶中的“二甲基亚硝胺”为30毫升左右。但他却将如此大计量的试剂全部注入了饮水机中。

据此,检察机关认为,林森浩是具体做实验的人,对于多大的剂量会对肝脏造成多大的损伤肯定是清楚的。剂量大了,动物会立即死亡。剂量小了,对动物肝脏没有损伤效果。所以是否能熟练控制剂量的使用对这个实验的成败很重要。林森浩的试验是成功的,并撰写了多篇相关论文,这可以证实他对控制二甲基亚硝胺剂量是熟悉的。但他故意将远远超过致死量十多倍的二甲基亚硝胺全部注入饮水机中,让黄洋饮用,林森浩主观上决意要杀死黄洋,黄洋的死亡是林森浩投毒所希望实现的必然结果。

法院在一审判决书中也认为,林森浩是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又曾参与用二甲基亚硝胺进行有关的动物实验和研究,明知二甲基亚硝胺系剧毒物品,仍故意将明显超过致死量的该毒物投入饮水机中,致使黄洋饮用后中毒,林森浩主观上具有希望被害人黄洋死亡结果发生的故意,是故意杀人。

在二审中,上海市人身伤害司法鉴定委员会专家作为鉴定人,表示黄洋死亡原因鉴定为:符合二甲亚硝胺中毒致急性肝坏死引起急性肝衰竭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而林森浩辩护人邀请的法医胡志强在庭上提出,黄洋死亡原因是爆发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致急性肝坏死,多器官衰竭死亡。其次,根据目前检测报告,认定黄洋中毒致死缺乏依据,而通过病理检测,确定死亡性质是中毒并且是特定二甲基亚硝胺中毒,是“不客观不科学的”。

而检方从法医胡志强的专业资质、出具的相关检验报告引用的相关学术论文、动物实验和人体之间是否有差别等,提出了质疑。检方认为,胡志强的结论主要依据的是文书、报告等,没有参与尸体解剖。“能不能认为你对原来的尸检过程获取的证据是认可的,只是不认可它的结论?”“如果你连尸检获取的证据也不认可,根据它出具结论不觉得是矛盾的吗?”

而法官也当庭表明,胡志强所说的内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鉴定意见,应该作为对鉴定意见的质证意见,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

投毒之后 他没有挽救和弥补

投毒的当天18时25分,林森浩以“二甲基亚硝胺”“味道”为关键词上网百度,查询二甲基亚硝胺的基本特性。该网页内容显示:二甲基亚硝胺系高毒类化学物,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可能致死。2013年4月1日18时起至4月7日18时止,他又频繁上网查询关于二甲基亚硝胺中毒后如何确诊、如何鉴定、能否检测出该物质的信息等等内容。

4月2日黄洋出现各种不舒服症状后,约林森浩为他做B超检查。林森浩做完B超后告诉黄洋“胃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又补充了一句,肝脏也没有问题”随即,林森浩意识到自己说多了,就将话题扯开了。

黄洋住院期间,林森浩作为室友,曾数次前往医院探望,面对黄洋日益恶化的病情,他没有透露黄洋致病的原因,也没有采取任何的挽救和弥补措施。

4月11日,林森浩在两次接受公安人员询问时均未供述投毒事实,直到次日凌晨经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刑事传唤到案后,才如实供述了上述投毒事实。

在一审庭审中,面对公诉人的询问:“为什么在知道他病情恶化的情况下,不说出他病发的真实原因?为什么不尽力挽救弥补自己行为造成的危害后果?”林森浩回答:“我认为可能几方面原因,第一我知道他喝下去很少量,另外我实验中大部分老鼠是不死的,我一直认为这可能只是一个病程,他熬过去就好了。”但在致命的剂量下,黄洋年轻的生命并没有“熬过去”。

检察机关认为,被告人林森浩在公安机关立案并予以刑事传唤后,虽然逐步供述了投毒杀人的犯罪事实,但依法不构成自首,且其犯罪手段残忍、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极大,依法不应对林森浩予以从轻处罚。

林森浩的辩护人认为,林森浩在接受公安人员询问时,详细叙述了取得二甲基亚硝胺的经过,将二甲基亚硝胺注入饮水机的时间和地点及被害人喝下桶装水的情况。林森浩如实的交代了犯罪事实,不仅有助于公安机关收集定罪证据,对于定案证据的收集也有重要作用。林森浩的供述构成坦白,依法应当从轻处罚。

一审法院认为,被告人林森浩因琐事而采用投毒方法故意杀人,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社会危害极大,罪行极其严重。林森浩到案后虽能如实供述罪行,尚不足以从轻处罚。辩护人建议对林森浩从轻处罚的意见,不予采纳。据此,法院判决: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

而在二审庭审时,林森浩透露,他是在4月21日才得知黄洋去世的。他自称,一直认为黄洋会没事。

4月2日下午,黄洋告诉林森浩自己肚子不舒服,并让林森浩帮他做了B超。“当时我看不出有什么异样。”林森浩说,当晚11点他接到同学电话称黄洋住院了,“当时我还觉得他有点大惊小怪了!”而在3日下午,黄洋被转入了重症监护室。

对于为什么没有挽救和弥补。林森浩说,有些人是能够勇敢站出来的,而他就是那个只会选择逃避的人。林森浩吐露,自己是一个很空的人,欠缺一点人文方面的阅读,属于那种没有什么价值观的人。

检方认为,作为医学院的研究生林森浩应该明白病人被转入重症监护室的意义,为什么还是不愿意说出实情?“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问我自己。”林森浩说,他知道黄洋有生命危险,很希望医院能够查清原因,但由于害怕被发现,就想尽量撇清关系。

检方追问,为什么不以匿名的方式把实情说出来。林森浩称自己连告诉父母的勇气都没有。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自首你会怎样?”检方问。“假设我自首了,我这二十几年的书都白念了,一切都没了。”林森浩说。

在二审最后陈述中,辩护律师斯伟江认为,林森浩应是故意伤害致死罪,量刑应在10至15年之间。辩护律师唐志坚则认为可以以过失伤人使人致死罪量刑。

公诉方认为,该案事实清楚,定罪准确,希望法庭能驳回其上诉,维持原判。

同样的悲剧,不同的哀伤

复旦投毒案的最终审判结果,还要等待二审判决之后才能分晓。但究竟什么原因,仍然是一个谜。或许,林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只是性格中的某些缺陷,而导致的“一念之差”。他的性格让人难以捉摸。在一审庭审中,他由始至终都表现得十分冷静,给人留下“淡漠”的印象。人们从他的表情和语气中看不出悔意。对于这些指责,辩护律师斯伟江表示,林森浩并不是没有道歉,他不是冷血杀手。他只是不善于表达,没有激烈的肌肉行动上的表现。很明显,4月18日的时候(此前当庭播放了当天的审讯视频)他长时间哭泣过,那时候他还不知道黄洋已死。等到黄洋死后,他整个人已经空白了。还要如何表现悔意呢?他只是不会跪在地上哭泣而已,他更像他的父亲。

在12月8日上午的二审庭审中,林森浩也多次用双手捂脸,且不时发出抽泣声。在被问到想对黄洋的父亲说些什么时,他情绪有些失控。问了他几次,他却不知如何表达。情绪很激动,哭了一两分钟。“(我)向黄洋的父母亲人道歉。不要因为我的事情,双方父母成为对立面。如果侥幸我还有机会,我会竭尽全力补偿;如果我走了,希望你们走出阴影,好好活下去。”林森浩在二审最后陈述阶段如是说。

黄国强和林尊耀分坐在同一法庭旁听席左右两边,一样地红着眼眶,一样地心情忐忑。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为了同一件悲剧,再次踏上伤心地――上海。对于林森浩,黄国强多次表明自己的态度,惩凶追责,杀人偿命;而林森浩父亲则多次表示“我到死都不相信儿子会故意杀人”。

坐在二审法庭旁听席上的林尊耀,相比一审时,瘦了一大圈。原本消瘦的脸颊显得更为棱角分明,脸上也布满了皱纹,一头黑发也变花白。与前几次一样,林尊耀依旧穿着他那件黑色的夹克。而林母也患有心脏病,林家人也不敢和她提及案情。而失去独子的黄洋父母,双双下岗,“我们的后半生也将在丧子的痛苦中度过,以后的日子,也只能慢慢熬了” 。

一场悲剧,断送了两个年轻人的未来,也毁了两个家庭。而同一件悲剧中的两个家庭之间的裂痕,远未随着案子的审判结束而尘埃落定。他们都在哭泣,却有着不同的哀伤。

“善恶的分界,不是对立面,而是每个人那最后纯洁的防线。”――黄洋最后的微博。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上面就是宣传员给大家整理的5篇医学影像毕业论文范文,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医学影像毕业论文的相关认知。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