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宣讲诗歌 > 诗歌的写景手法

诗歌的写景手法

时间:2023-06-24 10:20编辑:小诗宣传员网

1.在古诗中,写景的手法有哪些

在古诗中,写景的手法按照不同角度,有不同的手法,列举如下: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修辞的角度考虑: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互文等。3、从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动静景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5、从观察的角度、足点、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6、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觉结合):视觉(形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7、从分析景物的全景与特写景来考虑:粗笔勾勒与工笔细描(点面结合)。

8、从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的角度来考虑:突出景物的色彩、注重色彩的多样与谐调。详细说明:一、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虚”与“实”,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如“愁”是虚的,因为它是无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舴艋舟”、“春草萋萋”“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实的,古诗词常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情怀,或借助想象或回忆来写现实的境遇和况味。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二、运用修辞的角度考虑: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互文等。

例:《南柯子·十里青山远》宋代: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释义:潮水涨平了沙路,远处的青山连绵不断,偶尔听到几声鸟鸣,好像是在哀怨时光流逝。又是凄凉冷漠的秋天了,我远在海角天涯。

残月西堕。白露湿衣,拂晓的凉风慢慢地吹散朝霞。

走到那似曾相识绿杨堤畔,我询问起塘中盛开的荷花:“你可记得,那年我路边沽酒,敲开的是哪门哪家?” 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

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三、从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象征、铺陈、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例《商山早行》唐代: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释义: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鹅,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

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四、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动静景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例如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释义: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释义: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五、从观察的角度、足点、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例《山行》唐代。

2.在古诗中,写景的手法有哪些

在古诗中,写景的手法按照不同角度,有不同的手法,列举如下: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修辞的角度考虑: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互文等。3、从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动静景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5、从观察的角度、足点、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6、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觉结合):视觉(形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7、从分析景物的全景与特写景来考虑:粗笔勾勒与工笔细描(点面结合)。

8、从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的角度来考虑:突出景物的色彩、注重色彩的多样与谐调。详细说明:一、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虚”与“实”,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如“愁”是虚的,因为它是无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舴艋舟”、“春草萋萋”“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实的,古诗词常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情怀,或借助想象或回忆来写现实的境遇和况味。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二、运用修辞的角度考虑: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互文等。

例:《南柯子·十里青山远》宋代:仲殊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释义:潮水涨平了沙路,远处的青山连绵不断,偶尔听到几声鸟鸣,好像是在哀怨时光流逝。又是凄凉冷漠的秋天了,我远在海角天涯。

残月西堕。白露湿衣,拂晓的凉风慢慢地吹散朝霞。

走到那似曾相识绿杨堤畔,我询问起塘中盛开的荷花:“你可记得,那年我路边沽酒,敲开的是哪门哪家?”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

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三、从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象征、铺陈、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例《商山早行》唐代: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释义: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鹅,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

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四、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动静景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例如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释义: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释义: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五、从观察的角度、足点、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例《山行》唐代。

3.诗歌的描写手法有哪些

亲爱的楼主,很高兴为你解答,以下为我的答案1、烘托、衬托衬托只是烘托的一种具体形式,利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衬托是两方面的事物都得交待,二者相互映衬。2、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对比主要强调事物间的差异性,所列举的事物都是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3、渲染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4、虚实结合此外还有白描、细节、以小见大、以少总多、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远近结合、观察角度变化等描写手法。具体请见/blog/static//望采纳,O(∩_∩)O~。

4.诗歌的描写手法有哪些

亲爱的楼主,很高兴为你解答,以下为我的答案

1、烘托、衬托

衬托只是烘托的一种具体形式,利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衬托是两方面的事物都得交待,二者相互映衬。

2、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主要强调事物间的差异性,所列举的事物都是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

3、渲染

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4、虚实结合

此外还有白描、细节、以小见大、以少总多、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远近结合、观察角度变化等描写手法。

具体请见

/blog/static//

望采纳,O(∩_∩)O~

5.诗歌当中“描写景物”的手法有哪些

1.比兴bǐ xìng :,“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2.象征xiàng zhēng :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3.比喻bǐ yù :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4.夸张kuā zhāng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5.借代jiè dài :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借体和本体之间仍然有直接的关联;借喻重在事物的相似性,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

6.双关shuāng guān :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7.衬托chèn tuō :指为了突出某一事物而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用对某一事物的描写来突出主要描写对象的某种特质

8.烘托hōng tuō :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

8.渲染xuàn rǎn :是指诗人对某个环境或景物的描绘,目的是刻画人物或景物的形象,或突出某种环境的独特。

10.用典yòng diǎn :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诗歌的写景手法

阅读:
相关推荐
与黄河有关的诗歌 与黄河有关的诗歌

1.与黄河有关的古诗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

宣讲诗歌2023-06-28

诗歌朗诵的日记 诗歌朗诵的日记

1.诗歌朗诵日记不少于3百字怎么写 老师,我们就要毕业了六年啦,六年的岁月

宣讲诗歌2023-06-28

爸爸的爱诗歌 爸爸的爱诗歌

1.《爸爸对我的爱》诗歌 父爱深沉 我们时刻能感受 只是 我们都不善表达 今天

宣讲诗歌2023-06-28

与大海有关的诗歌 与大海有关的诗歌

1.与大海有关的诗歌 1.从那遥远海边 慢慢消失的你 本来模糊的脸 竟然渐渐清晰

宣讲诗歌2023-06-28

轻叩诗歌大门的活动总结 轻叩诗歌大门的活动总结

1.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总结 1.为了很好地进行本次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宣讲诗歌202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