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的答题模式
1.诗歌鉴赏答题方式
一.看类型。
①送别类。以抒发离情为主。
②怀古类。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
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④战争或边塞类。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
⑤闲适类。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
⑥借景抒情类。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
⑦托物言志类。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
⑧爱情类。 ⑨民生类。
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 二.找意象。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
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 比如说梅的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 兰、荷的高洁; 笛声的思乡怀远; 竹的气节、劲健、积极向上; 菊的高洁、脱俗、隐逸; 松的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 柳的柔情、惜别怀远; 梧桐的凄凉、悲伤; 桃花的美人之喻; 杨花的离散、漂泊之意; 杜鹃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 牡丹的富贵、美好; 黍离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 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 鸾鸟、凤凰喻忠臣、贤士; 鹧鸪、寒蝉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 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 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之人; 月喻思乡怀远; 飞星传恨; 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暂,时光飞逝; 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 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 《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 《关山月》《梅花落》多指乡思乡愁; 杜康喻酒; 贾生、屈原指怀才不遇之人; 陶朱、猗顿喻富商巨贾; 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具体的诗句就不举例了) 三.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
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 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四.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1.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三种。
2.修辞手法: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反复、重章叠唱等。 3.表现手法:象征、烘托、对比、想象、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卒章显志、明贬实褒、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即事抒怀、欲扬先抑、以乐景写哀情等。
(具体的作用就不多说了,要结合诗句答,没有什么定式) 五.下结论。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
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六.品风格。
作者的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 语言风格: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
语言表达效果: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2.诗歌鉴赏解题方法
一、答题基本方略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二、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活怎样描写的)1.抒情言志的方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2.描写(写景)方法——比兴、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
(二)内容方面:设问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三)语言方面: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答题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四)综合设问: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
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
三、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一)怀古诗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三)写景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4.山水田园诗得住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四)战争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
3.诗歌鉴赏的基本答题模式有哪些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
(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
(3)拟人。(4)夸张。
(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4.诗歌鉴赏答题模式
第一,答题原则。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怎么提问就怎么答。如果问你东在哪里,你却回答西在何处;答非所问,能得到分数吗?所以,必须对答所问,哪样提问就哪样回答。
二是怎么要求就怎么答。如果要求你向南前进,你却向北进军;南辕北辙,凭什么给你分数?因而,必须靠船下篙,怎样要求就怎样回答。
三是怎么提示就怎么答。如果提示你一直向前,你却拐弯向右;无视提示,能回答得好吗?因此,必须借助导航,怎样提示就怎样回答。
比如泰州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诗歌鉴赏题。阅读武衍的《宫词》:“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然后回答第10题: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提供的答案是:运用了反衬手法。
落花能够飞出宫墙,无人禁止;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人不如花。这里以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的身不由己。
从答题优点来看,提问与回答相符。题目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回答用了反衬手法,做到了怎么问就怎么答。
其二,要求与回答一致。题目要求回答三四两句的表现手法,回答也确实说出了三四两句的表现手法,符合答题的第二条原则。
其三,能分析具体运用。在点出反衬手法后,能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反衬在诗中的具体运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题目本身没有具体提示,当然也就无所谓怎么提示就怎么答。就答题不足而言,主要有三点:一是分析有误。
点出反衬后,接下去的两个分句分析的不是反衬,而是对比。如果是分析反衬的话,那应该这么说:用落花能飞出宫墙,反衬宫女的身锁重门;用落花无人禁止,反衬宫女的失去自由;用落花行动自由,反衬宫女的空有愿望。
二是漏掉对比。一般说来,反衬与对比是一对亲兄弟,是一对好姐妹;有兄姐就有弟妹,有反衬就有对比。
如果把对比列为独立的一点,那就可以怎么回答:运用了对比手法。落花能飞出宫墙,无人禁止;而宫女却身锁重门,失去自由。
通过对比,表现了强烈的宫怨。三是作用未答。
问有什么作用,但答案中却没有回答;有问无答,不符合第一条原则。如果补上的话,那应该是:通过反衬,更加突出了对自由的渴望。
由命题欠缺来说,至少有两点:一是有歧义。是要谈三四两句诗的作用,还是要谈表现手法的作用?按照主语承前省略,那应该是问三四两句诗有什么作用;但如果按照前面问的是表现手法,那应该是问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如果是前者,那就应回答为:与第二句形成对比,用落花飞出宫墙,对比宫女被锁宫中;与第二句形成反衬,用落红飞出宫墙,反衬宫女身不由己。如果是后者,那就该在“有什么作用”前补上“其表现手法”,并回答为:运用反衬,突出了对自由的渴望;通过对比,表现了强烈的宫怨。
二是不严密。严格地说,单就三四两句诗,不能说有什么反衬。
因为无论是反衬,还是对比,都是与第二句形成的。正因为这样,就必须加上“结合全诗”,也就是加个“答题提示”。
具体一点,就是将题目改成“结合全诗,说说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如此,自然就堵塞了命题漏洞,变得严密多了。
第二,答题模式。诗歌鉴赏的类型很多,每一类都有自己的答题模式。
各种模式虽有不少差别,但在总体上还是相同的。比如说,技巧型的答题模式,大体上就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指出其手法。
就是要具体说出它运用了什么手法,并且最好用手法方面的术语来回答。如果不归纳为术语,那就可能不到位;如果不上升为术语,那就可能不圆满。
第二步,分析其运用。就是要结合具体诗歌,具体阐述这种手法在诗歌中是怎么运用的,并且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第三步,点明其作用。可以点出其情感上的作用,也可以点明其结构上的作用;但不管是点明哪种作用,都必须是运用某种手法带来的作用。
就其实质而言,第一步是论点,第二步是论证,第三步是升华。例如宿迁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诗歌鉴赏题。
阅读李商隐的《夕阳楼》:“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然后回答第1题:“花明柳暗绕天愁”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给出的答案是:这句运用了反衬(衬托、对比)的手法;以花明柳暗的春色反衬自己的一腔哀愁,表达了一种愁苦之情。就答题规范而言,对第一问的回答符合答题模式。
先是点出了反衬手法,然后分析了反衬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最后点明了反衬手法的作用。从答题不足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问上,至少有两点:一是遗漏对比。
“花明柳暗”是乐景,“绕天愁”是哀情。用“花明柳暗”与“绕天愁”进行对比,也就是用乐景与哀情进行对比。
也许有人要说,答案中不是列有对比吗?虽然把对比列在括弧里,但只是作为对反衬的一种补充,并没有把它作为独立的一点,更没有阐述它在诗中的具体运用。而如此做法,实质上是模糊了二者的概念,混淆了二者的差别。
因为虽说反衬与对比连在一起,但反衬是反衬,对比是对比,两者差别很大:反衬有主次之分,对比无主次之别。二是表述不准。
在“反衬”后面的括号里,还列有衬托。
5.诗歌鉴赏答题模式
通常是课外的诗文,让你写出诗人的写作时的心情、感受等
也有可能会是很开放的题目:写出几种观点,让你说哪种更好,又就说出理由,没有就写出自己的观点
或者直接出一首诗,让你赏析,这时你可以从诗句入手,先写你认为那句最好或最能体现诗人的感情,然后说明理由,再说词语,即哪个词语最精炼,并用另外的几个词替换,说明原词的好处,和替换词比,讷里更精确(如:《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绿”最好,可以用“吹”“来”等词替换,但明显的,“绿”不仅体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现象,同时带有一种勃勃生机),说完词后,再歇一下诗歌体现的诗人的感情,要细致,不可以套用“公式”(如:思乡之情,悲伤的情感,官场不得意),要写明是怎样的“思念”“悲哀”“不得志”等,然后可以写一写自己的见解,如你对此诗的看法,对诗人的感情的看法(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
恩,大概就是这样了~
6.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
一、反复诵读、激发想象:
二、积累、运用鉴赏知识
1、文体知识: 全靠积累,没什么特别的。
2、诗歌内容 ,
2、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3、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4、咏怀诗: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
6、咏史诗: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
3、诗人风ge;问老师,自己查
4、语言特点
7.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模式
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就古诗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本文对之加以例析,供大家参考。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示例: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对比。(4)白描。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3)拟人。
(4)夸张。(5)双关。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早行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 反衬出陈与义 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春怨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
8.古诗鉴赏答题方法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4.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9.高中诗词鉴赏的答题模式
有关诗歌(1)诗歌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①、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也属于写景诗,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渊明、谢灵运、谢脁、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李白、杜甫、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②、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注意。如于谦的《石灰吟》等。
③、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王维、王昌龄等。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如盛唐、中唐、晚唐的边塞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相同的。
④、咏怀诗:因身世遭遇所感,多抒发一些抑郁之情。如杜甫、李商隐等。
⑤、咏史诗: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
(2)诗人风格孟浩然诗风的语淡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 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注意诗人总体创作风格之外的“变格”。
(3)语言特点①清新。②平淡,也称质朴。
③绚丽。④明快。
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⑤含蓄。
⑥简洁。 (4)表现手法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①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a)有动静结合(b)虚实结合等的不同(c)点面结合(d)正面侧面(e)远近、高低各个角度的描写(f)明暗、冷暖等色调形态(g)各种感觉:视、听、触、嗅(h)细节(I)场面等。
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②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③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④其他写作技巧包括:(a)赋比兴、(b)衬托、(c)对比、(d)渲染、(e)卒章显志、(f)欲扬先抑、(g)联想想象、(h)语序倒置等。(5)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a、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b、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 、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c、侧面描写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 d、语言特点类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 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诗情画意: e、议论类 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 f、语言风格类 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 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 、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雄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g、文章结构 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