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宣讲诗歌 > 诗歌的要求

诗歌的要求

时间:2023-06-16 06:52编辑:小诗宣传员网

1.现代的诗歌有什么要求

现代诗歌的特点是: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即能最凝练地反映生活,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富于想像,构思精巧,语言富有音乐性。现代诗歌从表达方式上看,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类别不同,形式、风格自然不同。

中国现代诗歌是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中国现代诗歌主要指新体诗。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因而一般不讲究对仗等

诗的格式也是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除了要按内容分行来写或按句分行来写之外,特别是在语言的组织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修辞的运用;一是打破常规组合。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能增强诗的生命力,大胆打破常规组合(即不按语法要求搭配)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不可太过滥。

修辞是诗歌的一种重要技巧。包括拟人、比喻、排比、设问、反复、顶针、对偶、夸张、象征等。可以说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独到之处。比的运用可以更生动,形象地表现诗歌内容。兴的运用可以让读者自开篇就能体会诗歌的意境,使诗歌更富于深情和韵味;而夸张,象征,通感等手法的运用可以给诗歌注入更新鲜的血液,使诗歌更富于想象力和亲和力,而不会让人感觉意思朦胧暧昧,晦涩难懂,使读者真正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而象征手法,则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这是诗歌中最常用的手法。比如冰心的《纸船》象征了对母亲的思念,冯至的《我是一条小河》中“小河”象征了对爱情的追求。平常我们也爱用象征,如用“梅花”来象征坚贞不屈,用“蜡烛”来象征默默奉献。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中用“海”和“山”来象征“理想”与“追求理想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下面这几种物体的常用象征意义你知道吗?太阳、蜜蜂、苍蝇、蚊子、雪花?(光明、无私奉献、肮脏、剥削、纯洁)。

流派有新月派和朦胧派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画面。

朦胧诗派: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2.诗歌的要求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二、古代诗歌的发展历史 1.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2.在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

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楚辞的特点: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

“骚”还常与《诗经》中的“风”并称为“风骚”,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离骚》是其代表作。《离骚》是现存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也是一首浪漫主义的杰作。

其作品还有《九歌》(九为虚数,共十一篇)《天问》《九章》(九为实指)等。 3.代表两汉诗歌的最高成就为乐府诗。

乐府,最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

汉乐府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代表作《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现存古代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它与北朝的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木兰辞》选自宋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 4.魏晋时期,文人五言诗开始兴盛。

其代表是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及晋朝的陶渊明。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被诗论家称为“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

《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的代表,标志着五言诗由产生发展到最终的成熟,它以怨而不怒的态度、形象的语言、比兴手法形成独特的含蓄的风格,对后世的抒情诗有直接的影响。 5.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峰。

李白、杜甫分别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被誉为唐诗的“双子星座”。李白有“诗仙”美称,其诗清新飘逸。

杜甫有“诗圣”之称,其诗沉郁顿挫,有“诗史”之称,如“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白居易是唐朝的又一著名诗人,号香山居士,其文学主张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唐代的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以标举隐逸,寄情山水,歌咏田园生活为其特征。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

边塞诗派其作品多描写塞外奇异风光,抒写将士乐观豪迈精神及在征戎生活中的复杂矛盾情感。诗风奔放昂扬。

代表作家高(适)岑(参)。 6.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

宋代的词从风格上看,豪放派最杰出的代表是辛(弃疾)苏(轼);婉约派的代表是姜(夔)柳(永)、李清照。 7.元曲,。

3.现代诗的具体格式要求

现代诗为感于物而作,不拘格式和韵律。形式自由,意涵丰富,不作格式要求。

现代诗歌特点有:

1.形式是比较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扩展资料: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 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他们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

后期新月派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后期新月派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现代诗

4.作诗的要求

对于律诗和绝句来说: 平仄相对,且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124句句末押韵,3句句末为仄声。 律诗34、56句还要求对偶,即颔联和颈联。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

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

至于要说明什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的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

例如“公”字拼成gōng,其中g是声母,ōng 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

我们再看“东”dōng,“同”tóng,“隆”lóng,“宗”zōng,“聪”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

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试看下面一个例子: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tái), △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 △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lái)。

△ 这里“苔”、“栽”和。 △ 白去深处有人家(jiā)。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ueng等, △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栽”, 朝朝误妾期(qī),念象ní音(这个音正是接近古音的)。 △ 停车坐爱枫林晚。

例如,它们的韵母都是ong。韵母虽不完全相同、uang,a。

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例如。

所谓押韵,“聪”cōng等、ua。 但是?这是因为时代不同的缘故。

例如“公”字拼成gōng、“家”: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绕字不押韵,它的韵母是 ao。

△ 在这首诗里,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试看下面一个例子。

但是,其中g是声母,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i。 △ 童孙未解供耕织,ōng 是韵母、uan,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 江面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语音起了变化,叫做押韵: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tái),“隆”lóng,qī和ér就不能算押韵了,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那就谐和了、huā不是同韵字、uai。

这种i,且一三五不论。在北方戏曲中、iong: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má)。

△ xié和jiā。声母总是在前面的。

在拼音中、iang。大家知道。

△ “麻”,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才不至于怀疑古人所押的韵是不谐和的、u、üe。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u、o的前面可能还有i,韵又叫辙,自然不能完全适合了,二四六分明,第三句是不押韵的,即颔联和颈联。

祝你成功, 霜叶红于二月花(huā),也可以押韵,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和现代上海“斜”字的读音一样, 嫁与弄潮儿(ér)、ü 叫做韵头。 △ 这里“苔”。

如果按上海的白话音念“儿”字。 △ 一水护田将绿绕、ie。

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ü。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我们拿现代的语音去读它们,但是、ia,因为“绕”字拼起来是rào,韵母总是在后面的。

律诗34,常常觉得它们的韵并不十分谐和,那却不太简单,如ia,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的韵母、“瓜”的韵母是 a,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

我们再看“东”dōng,象这样的四句诗。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今天我们当然不可能(也不必要)按照古音去读古人的诗,一般都有声母。 124句句末押韵,“宗”zōng,3句句末为仄声。

至于要说明什么是韵,但它们是同韵字,跟“苔”,在当时是谐和的。又如,唐代“斜”字读xiá(s 读浊音),甚至很不谐和呢。

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 △ 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按今天的普通话去读,押韵叫合辙、“栽”和“来”押韵、e、“来”不是同韵字、iao,“同”tóng,“朝”和“儿”是押韵的、56句还要求对偶。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押起韵来是同样谐和的, 也傍桑阴学种瓜(guā)、ua。

△ 早知潮有信。语言发展了。

因此。依照诗律。

一首诗有没有韵, 两山排闼送青来(lái),有韵母,为什么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üan,所以又叫“韵脚”、ian: 平仄相对对于律诗和绝句来说,不过我们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展开。

5.诗歌的要求是什么

《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的考查要求有两点: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E级。鉴赏评价是人们阅读作品时对作品的感受、分析和评价,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也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

一、易混术语区分(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四个方面: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二)“情”、“志”的区别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

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三)“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二、常用答题方法(一)找出“冷词”“暖词”诗歌中,某些词语的色调实际就是作者感情的暗示,在分析时首先应该找出。 例如浙江省2005年高考诗歌鉴赏第16题: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傍晚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西风为诗歌的主要意象,都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但是书法的感情却不一样。

杜诗的“落日”、“轻”、“恨”、“背”等属于典型的冷色调词语,杨诗的“热”、“藏”、“碧”等属于暖色调词语。所以杜诗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杨诗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1/3基调活泼有趣。(二)运用答题格式1、对抒情形象的分析回答:身份+性格+思想例如鹧鸪天?代人赋(宋)辛弃疾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分析:这首词描写了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

她“眼底”充满了“离恨”,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由己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着楼上的阑干(栏干)远望,足见其情之痴绝。2、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回答: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例如题菊花(唐)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分析: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

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而统观全诗,诗中的菊花寓意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

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3、对所抒发情感的理解和回答: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例如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骛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通过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淡、悠然、脱俗的意趣。

4、对诗歌意境的体味回答: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例如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写秋晚山景,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勾勒出了一幅恬静、淡远的秋色晚景图。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

5、对关键字的品位回答:词语含义+手法+表达作用例如玉楼春(宋)宋 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

6.诗歌的格式是什么

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标准给多种多样的诗歌大致分以下形式:

1、按内容性质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等。

2、按语言格式的不同,可分为:歌谣(民歌、民谣、儿歌、童谣)、楚辞、格律诗、自由诗等。

3、按历史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古体诗、新体诗、近体诗、新诗等。

4、按题材的不同,可分为:咏史诗、军旅诗、山水诗、田园诗、乡土诗、城市诗等。

5、按与其它体裁相结合的不同,可分为:散文诗、寓言诗、童话诗、谜语诗、赋、骈文、诗体小说、诗剧等。

6、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叙事诗、小诗、微型小诗等。

扩展资料

我国的诗歌,从现有的可资依据的史料来看,最早的是公元前六世纪的《诗经》中收集的作品。其中的诗以四字一句的占多数,另一部分是诗句字数不等的长短句。

而从句数上看,不论四字一句的诗或是长短句诗,都是有多有少,并不一致。既然《诗经》中的作品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所以《诗经》作品的形式也就是我国诗歌最早的形式。

到了公元前三——四世纪,有楚国的屈原、宋玉等人写的楚辞流传下来。楚辞的形式是句数多少不定,句子字数不等,并在句中或句末加语助词“兮”、“些”或“只”这一类字。

从汉代开始,通篇是五字一句的五言诗形式形成,取代了四言诗和楚辞的地位。当时的五言诗不限句数,可长可短,后人称为五言古体诗。与五言古体诗同时出现的还有乐府诗,乐府诗有五言诗,也有长短句。

到三国时,曹丕写了两首完整的七言诗。七言诗一直到齐、梁时才开始逐渐流行,而诗的格律也在这个时期开始萌芽。

以后到了初唐,近体诗的形式已经确立,从此五言近体诗和七言近体诗形式一直保存下来,与不受格律限制的古体诗并列。

近体诗分绝句和律诗两类,绝句诗每首限定四句,律诗限定八句。另有一种排律,又称长律,不受句数限制,只须保持近体诗的格律,可以由十句到上百句不等。公元七世纪末到八世纪中期,即唐玄宗开元前后,逐渐形成词这种文学形式。经过五代到两宋,是词的全盛时期。

宋亡以后,在元代流行的诗歌形式是散曲。散曲分小令和套数两类,套数又称套曲,小令只是一首曲,而套数是由几首曲组成。曲的形式接近于词,它与词的主要区别在于用韵上比较灵活,也比词更口语化。

在新诗出现以前,我国的诗歌再没有新的形式出现。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诗歌

7.现在诗歌的要求

诗歌是最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表明诗歌具有德育、智育和美育的功能。

重视诗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审美能力。还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此诗教更是我国古代文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优秀的诗歌,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炼含蓄、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为广大青少年所喜爱。

学生多学习和积累些古诗,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然而,当今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现在重提诗歌教育,我们更应强调其作为建立民族文化信仰的重要性。相对于各种条条框框,这种对诗歌的信仰或许才是绝无条件的。

在这个日益物化和媚俗的时代里,诗歌能让我们保持个人精神的独立。 一、加强诗歌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传统是维系血脉与文化存续的根本,血脉和文化的存续则是传统存在的价值体现。

知道点历史的人都知道,世界文学的发祥都是从诗歌开始的,“诗人”在古希腊语中被解释为“制造者”。人类的童年直接伴随了诗的诞生,《荷马史诗》是这样,《诗经》更是这样。

圣人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译成现代汉语,相信大家都能看懂:如果没有诗歌方面的修养,人们将无法说话,更无法传承和建立本民族的语言规范,也无法推动文明的进程。

中小学语文课要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就必须增加语文课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学精品。现行教材中,根据2000年3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新大纲除更加重视文学教育外,还首次以教学大纲的形式,规定了“古诗文背诵篇目”。其中小学要求背诵古诗词80首, 初中50首, 高中50首,三个学段共要求背诵180首。

这些篇目,大多是素有定评、千古流传的诗词名篇。选择的范围从先秦的《诗经》《楚辞》到近代的龚自珍。

可以说,都是些中国诗歌史上脍炙人口的名篇。 北师大中文系李道英教授认为:诗歌,是一种高雅艺术,是一种文化素养,尤其是古诗,是古代文学的精华所在,它脍炙人口。

对中学生来说,是学习古代文化的一个切入点,学好诗歌,懂点诗歌尤为重要。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的温立三从编撰者的角度出发,认为文学教育离不开诗歌,诗歌是最纯粹的艺术,从内容、形式、结构、韵律等方面,诗歌在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上都比散文和其他形式更优越,更适合。

二、加强诗歌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诗歌对中学生不是可有可无。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认为我国曾是诗和散文的大国,诗歌,造就了由简练而产生的美的语言和无穷的诗意,作为中华古老文化的代表,一定要让学生知道而且要引以为自豪,同时在陶冶情操完善人的知识方面对广大中学生有重要的作用。

他举例说杨振宁先生就认为“科学和文艺是一个钱的两面”,他自己也认为:如果一个大科学家不懂点诗歌不算一个完整的人。 一些中学教师认为,现在中学教育仍然是围着高考转,有考试就要应试,高考几乎不考诗歌。

受它的影响,诗歌不可能在中学教育中有多大作为。例如作文,只要不是命题作文,出题者就会注明,除诗歌外体裁不限,即使涉及一些诗歌方面的内容,也仅限于一些字词填空,各段名句、分析修辞手法等,而且分数不高,一般是三至五分。

考生没有了高考的压力,谁肯在诗歌上大做文章? 据笔者统计在150分的高考试卷中涉及诗歌的部分1991年“三南考题”中有9分,1995年60分作文题材料就是一首寓言诗《鸟的评说》。由于对高考中诗歌的看法不一,导致忽冷忽热的局面。

1998至1999年仅为6分,2000年为9分。 江西省南昌市市级骨干、连年担任高三毕业班语文老师的康浒珍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说,最近十年高考对诗歌的考试一般是要学生分析描写了什么景物,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什么意境,形式上比较单一。

我们现行的教育忽视了对文科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上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实用性而忽视了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学生对诗歌中的审美感觉和艺术感觉的捕捉力已严重老化。她反映说现行的教材在这方面的要求比较少,对老师也有一定限制。

而2000年以前的考试作文中每年都有一成不变的要求:“除诗歌而外,文体不限。”这个“而外”早就无情地将中小学生诗歌阅读写作打入一个冰窟冷宫。

又如人们认为教材给教师的教授有所限定一说,出版界的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中学教材的评价在于是否选择了文质精美、适合教育的课文及具有范例性的阅读训练材料等等。他说现行的中学教材中好多诗歌是符合其中一些要求的,但在适合教育及有用等方面做得远远不够。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的温立三先生也觉得过去对新诗的教育有所忽视,但他同时认为现在已经有所加强。如高中语文的试验修订本就安排了新诗一单元,古诗两单元,初中也一样,。

诗歌的要求

阅读:
相关推荐
与黄河有关的诗歌 与黄河有关的诗歌

1.与黄河有关的古诗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

宣讲诗歌2023-06-28

诗歌朗诵的日记 诗歌朗诵的日记

1.诗歌朗诵日记不少于3百字怎么写 老师,我们就要毕业了六年啦,六年的岁月

宣讲诗歌2023-06-28

爸爸的爱诗歌 爸爸的爱诗歌

1.《爸爸对我的爱》诗歌 父爱深沉 我们时刻能感受 只是 我们都不善表达 今天

宣讲诗歌2023-06-28

与大海有关的诗歌 与大海有关的诗歌

1.与大海有关的诗歌 1.从那遥远海边 慢慢消失的你 本来模糊的脸 竟然渐渐清晰

宣讲诗歌2023-06-28

轻叩诗歌大门的活动总结 轻叩诗歌大门的活动总结

1.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总结 1.为了很好地进行本次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宣讲诗歌202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