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孔孟的诗歌
《孔子》 ——宋·王安石
圣人道大能亦博,学者所得皆秋毫。
虽传古未有孔子,蠛蠓何足知天高。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唐·唐玄宗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悲哉孔子没》 ——宋·王安石
悲哉孔子没,千岁无麒麟。
蚩蚩尽鉏商,此物谁能珍。
汉武得一角,燔烹诬鬼神。
更以铸黄金,传夸后世人
2.孔孟之道的精髓诗句
1、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5、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6、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7、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1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14、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15、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1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8、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19、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2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1、过,则匆惮改。
22、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2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24、听其言而观其行。
2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6、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29、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0、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1、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34、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5、不迁怒,不贰过。
36、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37、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3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3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4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1、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42、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4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4、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4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6、巧言令色,鲜矣仁!
47、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48、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4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50、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51、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52、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5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54、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5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3.扬孔孟之道,创和谐社会,诗歌散文
我自清风,你自月明,这世间的事,并非都要执着,轻盈的面对月缺月圆,收敛一窗的白月光,也是诗意。岁月悠长,所有的遇见,都会在时光深处,落地成花,万紫千红处,我自素心如菊,与草木温柔相待,在小烟火里沉溺,心花,只一株也不会寂寞。
喜欢,偶尔让时光慢下来,手中一杯茶,清清淡淡,心中一首歌,千回百转,于文字中寻一份感悟,让心灵安暖。人生总是太匆匆,不必将日子,过得那么拥挤,如果总是一味的奔波和前行,会让心因疲倦而荒芜,留一点时间,梳理一下思绪,去回味时光里的深深浅浅,让生命往来多一份沉淀和从容。
4.赞颂孟子的诗歌
孟子林庙历代题咏集 收题咏371篇,分别录自孟子林墓、孟府,孟母林墓祠庙,孟母三迁处、断机堂,子思书院等处的历史石刻;明代成化本《孔颜孟三氏志》、嘉靖本《三迁志》、万历本《孟志》、天启本《三迁志》,清代雍正本《三迁志》、光绪本《重纂三迁志》,以及历代《邹县志》等有关书籍。
本书收录题咏的时限,起自汉代,截至清末。在这一时限内,上述石刻与史籍所载之关于孟子或与孟子有密切关系的孟母、子思的题咏,凡能见到者均全部收入。
本书在收集有关资料时,坚持采用原始出处的原则。凡既有石刻又有刊印者,一律采用石刻,或石刻已毁而刊印又有多种版本者,一律采用最早版本。
本书内容包括:拜谒亚圣邹国公墓留题、敬谒先师邹国公祠、驺弱孟子庙碑铬、太师右丞相过邹孟子之碑颂、首谒亚圣公题诗等内容。 孟子林庙历代题咏集/中国孔子基金会文库下载 大众点评 书评 邹,孟子故里。
春秋时称邾、邾娄,战国时为邹国,秦汉时置驺县。后又称邹县,现在其境内设邹城市。
这里有孟子的林墓、祠庙,还有孟母三迁处、断机处,子思作《中庸》处,子思书院、子思祠等与孟子有关的古代遗迹、遗址及纪念性建筑。如岗如阜的陵墓,桧柏掩映的殿庑,历尽沧桑的遗址,是历代人们凭吊、拜谒、祭祀孟子的圣地,也是学士文人对儒学寻根求源的圣地。
人们前来凭吊、拜谒、祭祀孟子,总会为一种情感所驱动;而凭吊、拜谒、祭祀之后,又会使这种情感得到慰藉并进一步升华,以至感慨万千。这种情感的表述,题咏当然是最雅的形式。
“邹城南去有名祠,满地丰碑满壁诗。”“题勒半穷凫峄石,可能写得七篇终?”这是拜谒者对孟庙题咏之多而发出的赞美与感叹。
然而,孟庙并不是在孟子殁后就有,而是在北宋景佑四年(1037年)由孔子45代孙孔道辅创建。当时,孟子虽再度受到孙复、胡瑗、石介三先生的推崇,但官方尚未认可。
直到元丰六年 (1083年),才被追封为邹国公。随之,孟庙也由远离邹城三十余里的四基山孟子墓侧迁至邹城东郭。
因地势低洼易遭水患,宣和三年(1121年)又由邑士徐祓等捐资,由县城东郭移至南门外道左,即今址。因此,在北宋之前是没有孟庙题咏的。
但是,早在西汉,就有了对孟母的赞颂。这些赞颂,名日赞颂孟母,实由孟子而引发,在赞颂孟母中,也蕴含了对孟子的赞许。
西汉刘向《列女传》中《孟子颂》曰:“子学不进,断机示焉。子遂成德,为当世冠。”
西晋左芬《孟母赞》曰:“断机激子,广以坟奥。
聪达知礼,敷述圣道。”这是咏孟诗歌的萌芽。
北宋题咏孟子的诗歌,也并非存于孟庙,而是存于尊崇孟子的部分学者、政治家的诗词文集之中。如,与范仲淹齐名的韩琦作《孟子赞》,进一步肯定了唐代韩愈对孟子的赞誉:“醇而醇者,孟氏而止。”
“较其大功,盖禹之比。”“孔子之后,一人而已。”
王安石则吟出七绝:“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成为孟子千余年之后的知音。 北宋虽然创建了孟庙,然而人们对它的接受还有一个过程。
还未等人们诗兴作起,女真人便赶走了徽、钦二帝,邹县也就成了金朝的领地。因无人间津,孟庙荒芜了。
“先师立教尊姬孔,其土一祠犹草莱。”这是;通判赵鼎谒庙后留下的哀叹。
拜谒者悄悄来到孟庙,或将题咏刻于碑阴,或将题咏藏于橐囊,以待来日。金代的题孟诗歌虽然很少,但留存于孟庙的题孟诗歌却从这个朝代始见。
元朝蒙古族统治者将孔孟都追封了最高的爵位,一个是大成至圣文宣王,一个是邹国亚圣公。连孟子父母也分别追封为“邾国公”、“邾国宣献夫人”。
这时孟庙得到重修、扩建,谒庙者与日俱增。然不知何故,题名者有之,题咏者罕见。
所留下的几篇诗句仅系于碑文之末。如孔颜孟三氏子孙教授张颈,在《驺孟子庙碑铭》中替孟子疾呼:“天欲平治兮舍我其谁?安得所遇兮性之身之,无有乎尔兮孰知我悲?” 明太祖一统天下之后,虽崇儒重道,但当读到《孟子》中“土介”、“寇仇”之语时,却大为反感,不仅命刘三吾作《孟子节文》,删去《孟子》85章,而且将孟子牌位逐出孔庙。
在孟子遭受冷落的情况下,邹县的地方官吏仍竞相重修孟庙。首任知县桂孟谒庙后写道:“书藏老屋苍苔雨,庙枕荒郊古木风。
藻荐一杯浇断础,拟将微力效前功。”。
因孟庙邻近古道,邹县境内又设邾城、界河两处驿站,途经的朝廷要员络绎不绝地到孟庙拜谒,他们用最美妙的诗句,尽情地颂扬孟子。如,书吏尤存作《祀孟子之歌》:“泰山岩岩,配禹超荀,功业炽兮。
命世亚圣,醇乎其醇,崇仁义兮。绍尧继舜,道传其身,赖不坠兮……”专供主祀者祭孟时吟颂。
河东薛碹书律诗:“邹国丛祠古道边,满林松柏带苍烟。远同阙里千年祀,近接宣尼百岁传……”刻石镶于祠壁。
其后王华商、邵贤等竞相次其韵志感。监察御史陈洙、李棂则在同谒孟庙后,分别用同韵五言古风“发明孟夫子命名之意”。
多人同咏一题者比比皆是,一人题咏多题者屡见不鲜。如,东官后学卢瑛田谒庙后口占自警诗三章,改亭山人徐炳分别以孟庙、孟林、孟母祠等为题以五言古风及七绝赋诗六首,阳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