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江苏泰州市委机关报《泰州日报》头版刊发“时干”署名评论员文章,提出要“实”字当先,“干”字当头,用奋斗成就梦想,用创新开拓未来。
这并非“时干”的首秀。2017年11月4日,“时干”首次在《泰州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用近两千字谈了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此后,在多个周一,“时干”总会在《泰州日报》头版出现,从生态建设、城市文明聊到招商引资,文风活泼直白。
截至今年1月初,“时干”已经累计发文九篇。澎湃新闻记者从泰州市委办公室获悉,“时干”所发文章,是对泰州市委书记曲福田的公开讲话进行整合,并经其审核修改。
“时干”之前,时任泰州市委书记、现江苏省副省长蓝绍敏主政泰州时,就曾署名“泰仁”在《泰州日报》头版发表多篇评论员文章。
有学者认为,这种行文风格自由的文章更能直击要害,舆论和思想引导作用更佳。
“时干”关键词:经济、生态、作风
“时干”的最新一篇文章题为《把业绩书写在泰州大地上》。他提出,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既要统筹推进面上改革,又要创造更多的‘泰州经验’”。
此前的2017年12月,“时干”曾就招商问题一席谈,并表示,招商引资,光靠热情和撞大运是不行的,要强化系统性思维,掌握科学的方法。
对于创新,“时干”表示,过去常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形势瞬息万变,可以说是“三年河东、三年河西”,不创新是最大的风险。
此外,“时干”的关注点还有生态和作风。
他在谈及生态对于“美丽泰州”的重要性时表示,绝不能守着生态“金饭碗”却没饭吃,而要把老祖宗和老天爷留下的“好底子”守护好、利用好。
而在作风方面,“时干”在《改进作风干实事》一文中多次谈到,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求务实管用。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时干”所发文章,除了紧扣热点,口语化表达也是一大特色。
比如谈招商时,他说,招商引资“不能仅靠撞大运,漫天撒网捕不到几条好鱼”。
谈创新,他说,一个企业如果不善于创新,充其量就是一个“加工厂”,不创新就是“温水煮青蛙”,创新则是“鲤鱼跳龙门”。
从“泰仁”到“时干”
泰州市委书记曲福田
泰州市委一位副秘书长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时干”之名由曲福田本人拍板敲定,蕴含了几层意思。
首先,与专栏名称“凤城新韵”相对应,新时代要有新作为,与时俱进地干。还有,“时干”和“实干”同音,强调实干导向,实干兴邦。
泰州市委办将曲福田在走访调研、大小会议上的讲话进行整理,送其审核修改后发表。这些评论文章作为官方报道的补充,被认为可以将主要领导的观点进行全面传达。
事实上,这种新评论样式在泰州并非首次出现。
2016年下半年,《泰州日报》头版曾发表多篇署名为“泰仁”的评论员文章。澎湃新闻此前曾报道,“泰仁”所发文章,正是根据泰州市委原书记蓝绍敏的讲话进行整合后,进行了公开发表。
2017年3月,随着蓝绍敏离任泰州后,“泰仁”也停止了更新。
如今,在曲福田履新泰州后半年,“时干”开始在《泰州日报》上开设专栏,侃侃而谈。
江苏省委党校教授李继锋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样的文章或许能帮助构建新的、也更容易为普通百姓所接受的官方话语体系。
李继锋认为,自由的行文方式往往能够直击要害,弥补官方话语体系中的一些限制,基层干部也就此能更全面接触到地方主要领导的思路。
钩沉:党报署名评论员文章的“风向标”作用
作为改革开放后党报的新评论样式,署名评论员文章注重思考的独立性和写作的灵活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作用。
相关文献资料显示,早在1984年,《中国青年报》和《福建日报》就曾开风气之先,登出署名评论员文章。
在这方面,上海《解放日报》的探索堪称样本。上世纪90年代初,署名“皇甫平”曾发表过《做改革开放的领头羊》等具有深远意义的评论文章。
此外,还有“吉方平”,曾发表《论走向市场》、《论加速发展》等。
2007年起,《解放日报》全新推出“申言”评论,强调评论的政治性、高度性和服务型。其周期性缩短,关注面扩大,风格平实、明快、简约,一直延续至今,已逾十年。
关注【人民网江苏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