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社区体育的社会意义和价值6篇

0 2024-11-04 00:00 来源:www.xuanchuanyuan.com 手机版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以下这6篇县域社区体育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是来自于宣传员的社区体育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社区体育 篇一

县域社区体育的社会意义和价值6篇

关键词:大学;社区;体育互动

1.研究的意义

1.1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对大学体育理论进行丰富和拓展,在推动大学体育和社区体育进行互动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提高高校相关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加强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战略的贯彻落实;二是对社会体育理论进行丰富和拓展,由于社区体育的随意性和离散性较强,所以难以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和规范。而通过与大学体系相联系,能够极大程度上拓宽体育活动类型和管理组织形式,促使社区体育与社区发展趋势相契合。1.2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有助于拓宽大学体育人才培养的渠道,推动人才培养战略的落实以及提高大学人才的体育社会化程度;二是有助于加强对社会体育活动的管理和规范,保证社区体育活动的科学合理;三是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团结稳定,提高对公共体育事业的建设程度,同时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保证广大群众保持合理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加强人们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

2.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困境

2.1大学和社区大多以独立状态存在,两者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较为匮乏。在此背景下,应重点提高高校与社区间的沟通程度,对社区体育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调整,实现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之间的有效结合,促使两者建立密切的联系,在两者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帮助下,对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和划分,制定科学合理的流程体系,保证大学体育和社区体育之间保持良好的互动。只有这样,才可以既不影响正常体育教学工作的展开,同时还能够提高高校体育资源的利用率,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需求。2.2体育资源管理制度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同时,这一问题也是导致高校体育和社区体育难以实现互动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想对高校体育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规范,最关键的就是要保证体育资源管理制度的综合全面。对于学校来讲,应积极推动体育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同时针对社区体育的特点和现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机制,协调好两者间之间的关系,保证两者实现良性互动。除此之外,在推动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互动过程中,应重点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规范。2.3学校正常教学活动与服务社区体育两者存在矛盾。由于两者之间的沟通程度难以达到要求,导致学校日常体育教学活动难以正常进行,甚至影响学生与社区居民的关系,造成两者的冲突。同时,对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也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作用。例如当社区内组织体育活动和比赛时,就需要大量的专业教练进行组织和充当裁判。而活动大多都在白天举行,从而影响了学校正常教学活动的展开。2.4对安全保证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互动过程中,人员的流动性有了显著性的提高,这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出于对学校公共财产安全保护以及学生和居民人身安全的角度考虑,大部分学校都不支持将场地设施对外开放。

3.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共赢对策研究

4.结语

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近年来,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意识不断提高,对于体育资源的需求程度也日益加深。而高校体育资源类型多样、体育设施全面、人力资源丰富能够极好的满足社区体育发展需要。除此之外,还能够对当代大学生服务社会和加强锻炼的意识进行培养,提高学校体育资源利用率,实现高校体育资源和社区体育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骆军保,李义志,骆慧菊.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补发展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12).

[2]赵红林.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结合与发展[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09).

社区体育论文 篇二

社区体育有如下特点:

①社区体育的娱乐性。

社区体育所针对的对象是社区内的所有居民,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也比较明确。

②自控性与个人针对性。

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主要是在其业余时间自愿参与其所喜欢的体育活动。虽然有时候社区也会组织居民参与一些集体性的体育活动来丰富居民业余生活,增强邻里间的感情。但在多数情况下,居民参与体育活动所选择的运动项目、运动时间等都是由居民自主控制的。

③参与的随意性。

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项目形式多样,运动内容极其丰富,因此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在森林公园、社区广场,只要人们有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就可随意选择与之相应的内容与形式进行身体锻炼。

二、烟台市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现状

(一)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最主要目的是以锻炼身体和塑造形体为主,其次为休闲娱乐、提高家庭凝聚力、满足兴趣等。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锻炼身体(27.16%)和休闲娱乐(24.02%)占参与调查居民总数的一半以上,这说明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动因为以上两项。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与心理、生理、年龄、性别、经济条件、兴趣等有关,因此,参与的动机会有不同。在动机的选择上年轻人倾向于休闲娱乐和兴趣满足,中年参与者偏重锻炼身体和塑造形体,年长者偏重锻炼身体和加强交流。由此可见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多样的。

(二)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

对于居民活动频率的调查统计中,将调查表设计为不参加(0次/周)、少参加(1-2次/周)、参加(3-4次/周)、积极参加(5次以上)等四个层次。通过调查,居民参与体育锻炼与年龄也有很大的关系。如老年人退休后,时间较多,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体育活动;中年人工作、家庭生活压力较大,同时他们也逐渐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在有时间的情况下一般先一周参与1-2次体育运动。年轻人大部分都是刚刚参加工作或是上学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一般集中在周末。

三、影响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一)经费少,健身器材、场地不足

在对烟台市社区进行调查中发现,社区体育最大的困难就是经费不足的问题,经费不足造成体育器材设施严重缺乏,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目前社区内的体育设施主要集中在学校中,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大多数学校的体育建设设施是不对居民开放的。因此居民的活动场所主要集中在公园、广场、社区内。

(二)对于现有的体育建设器材设施保护意识差

对于目前烟台市多个社区内的体育建设设施进行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社区健身设施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如有的健身器材明显缺乏日常保养维护造成油漆脱落,锈痕斑斑;另外还有些体育设施已经损坏,存在安全隐患。这些损坏的体育器材或是被人故意破坏,或是因管理不善导致损坏,更有甚者一些健身器材成为人们发泄的对象,这种情况的出现不能仅仅将责任归结到管理部门,我们市民的保护意识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健身意识薄弱

目前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并不是很高,能够积极主动参加锻炼的人群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群上。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年人、年轻人能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比重较低,特别是中年人能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占中年人调查总数的7%。在调查过程中,能明显感觉目前大多数居民对健身活动作用的认识水平及了解程度整体上偏低,有些居民对健身的认识尚停留在“没病就是健康”的肤浅层次上,因此产生了“既然身体是健康的,就无需浪费时间去进行身体锻炼”的错误观点。目前大多数居民将业余时间用于、逛街、看电视、玩电脑等活动上,仅有很少的居民在闲暇时间内进行体育锻炼,总体上揭示了当前居民的自我健身意识相当薄弱。全民健身活动要得到广泛发展,提高全民的体育意识是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四、提高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现状的对策

(一)提高管理意识,培养居民进行体育锻炼意识

尽快建立一个规范化的社区体育发展、规划管理体制,构建科学的社区体育管理体系,加强体育功能的宣传,建立愉悦的体育健身氛围,增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同时利用媒体的力量进行广泛的宣传,加强体育锻炼方法的科学指导。在和谐社区的建设进程中,烟台市政府对于小区体育设施的建设、保护等问题,已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并已颁布开发配套政策,并贯彻到小区体育设施修建工作中。这一政策的充分落实,体现了烟台市政府对于群众体育开展的支持力度和决心。现在已建成的小区体育设施配套方面,总体规划是规范的,规模也有扩大的趋势。在今后的社会体育运动发展中要逐步完善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以街道办事处为主的体育健身管理网络,使大众体育逐步迈入良性循环发展,组织引导好广场体育、公园体育的开展,吸引社区成员参加体育活动,努力扩大体育人口。

(二)加强体育设施购置,增加场地的建设

更应突出普及化的问题,避免为健身面积达标而修一些脱离大众体育的设施。即使修建有偿服务的健身设施,在现阶段应特别注意有偿与公益的比例。小区体育设施的修建,可考虑分层、分区、分段的布局,进而形成小区内各种体育设施完善的服务网,并从数量上合理增加。在开展小区体育设施的配套修建时,应考虑修建环区“跑道”的项目设立,(在小区内公路旁修建1.2-1.4米的塑胶跑道)以使跑步爱好者长期无路可跑的问题得以解决。重视在市民住宅周围留有足够的绿地或建设简易实用的体育健身场所,特别是新建生活小区和旧城改造拆低建高更应引起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住房条件的改善,人们逐渐把体育健身场所设在自己家中,这既有利于锻炼,又安全可靠,在今后的住宅楼房设计时,增加运动器材摆设地方,能不同程度地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

(三)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

因为社区居民的年龄层不同,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社区体育健身指导员要根据他们的各自情况及需求来开展运动,来满足他们科学锻炼、科学健身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学校里的专业体育教师和培养的体育特长生都可以深入社区帮助社区居民开展各类活动。通过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学校与社会的接触,而且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锻炼机会,这对社会和学校都大有益处,学生可以经常进入社区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多参加社会实践,多接触社会,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在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加强了学生与企事业单位、机关的联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加强,社区体育活动还可以与学校的各种活动联系起来,如校运会,各种球类比赛,社团活动等,以增进对社会的了解。

五、建议

第一,构建科学的社区体育管理体系,加强体育功能的宣传,增强愉悦的体育健身氛围,增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同时利用媒体的力量进行广泛的宣传,加强体育锻炼方法的科学指导。

第二,由于在现阶段应特别注意有偿与公益的比例,可考虑形成小区内各种体育设施完善的服务网。在开展小区体育设施的配套修建时,应考虑修建环区“跑道”的项目设立,以解决跑步爱好者长期无路可跑的问题。

第三,社区可以利用本社区内学校体育教师的力量对社区居民的健身进行指导,这样不仅可以使居民在锻炼的过程中得到科学化的指导,更可以有效地提高居民锻炼的热情。第四,通过宣传能提高居民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公共场地管理部门对现有场地的重视程度。

社区体育论文 篇三

【关键词】 少数民族;社区;体育活动;组织管理;调查

山东是一个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同时又是一个体育大省,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经过了奥运会、全运会的洗礼,使得体育运动深入民心。人们开始从物质生活的追求上升到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人们开始注重身体的锻炼,因此社区体育在全省乃至全国迅猛发展。尽管对社区体育的研究非常多,对少数民族的研究也达到了一定深度,关于少数民族体育的研究也不在少数,但是对于少数民族社区体育的研究却是凤毛麟角。这似乎与已深入民心的“和谐社会”理念有些不符,而山东恰恰又包含全部55个少数民族,并且还有17个著名少数民族社区。因此,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少数民族社区体育活动组织管理现状分析,以引起对少数民族社区体育研究的兴趣,使社会各界人士能对少数民族社区体育管理现状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并希望有关部门对少数民族社区同胞给予更多的关怀,为构建和谐社会尽一点绵薄之力。

一、调查对象

文章以山东省17个少数民族社区体育活动组织管理者为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分析法。设计问卷《山东省少数民族社区体育现状调查》。发放问卷170份,有效回收168份,回收率为98.8%。

三、分析与结果

1、社区体育管理人员职务分析

调查显示,普通管理工作者占了大多数,是因为普通工作者与参与者更接近,他们的信息更有利于直接反映出社区的管理情况;同时他们又是各种政策和工作的实施者。社区的专职管理者,他们是社区体育的决策机构,他们的信息和建议以及态度,直接关系到社区体育开展前景;社区指导员的情况和建议更是关系着人们体育锻炼的科学性;社区体育项目的开发人员的素质及建议等直接决定了社区体育所开展的内容。

所以,只有综合各个岗位人员的情况和意见,才能得出山东少数民族社区体育更为真实的现状。

2、社区体育管理人员年龄分析

调查显示:管理者的年龄状况同体育参与者大致相同,也是以中老年人为主,60岁以上的有5人,40-59岁的有8人,分别占了29.42%和47.06%,而40岁以下的青年人只有4人,占到25.53%,排在最后。这说明管理者中青年管理者明显不足,亟需注入活力,这也是造成社区体育很难发展的原因。中老年人做事情相对较保守,有利于传统项目的发展,但由于比例不均匀,所以,就导致了社区体育的创新不足,而已有的项目满足不了参与者的需求,这就导致了社区体育很难满足人们的健身需要。因此,少数民族社区应加大青年管理人员的培养,同时又要发挥中老年人的经验优势,使中老年人和青年管理人员数量上达到平衡,思想上达到统一,并利用各自的优势为社区体育服务,以使社区体育得到进一步发展。

3、社区体育管理人员学历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社区管理者的文化程度绝大多数为初、高中学历,其中高中学历的占52.94%,初中学历的为29.41%,高中以上学历只有3人占17.65%,而本科以上学历者无一人。虽然学历并不能完全代表管理者的能力,但是学历可以反映出管理者所受的文化教育,进而从侧面反映出社区的管理现状。从以上可以看出,山东省少数民族社区体育管理还未完全受到重视,而现在的大学生虽然较多,而且就业较难,但仍不愿进入社区工作,为社区服务。对此,社区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增加就业岗位,提高管理者的待遇,以便吸引高学历、高素质人才进入社区,为社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由调查可以看出,山东省少数民族社区虽未设有专职的社区体育管理机构,但却都有社区体育管理人员。只有3个社区设有专门社区体育管理机构,占17.65%,剩下的14个社区均没有专门的社区体育管理机构,这说明了山东省少数民族社区体育管理机构设置明显不足。

然而,有6所社区设有专门的体育管理人员,这说明除了3所设有专职管理机构外,还有3所社区设有专职的体育管理人员。而剩下的11个社区均设有兼职管理人员,这足以说明山东省少数民族社区管理者并未忽视社区体育的管理。

四、结论及建议

1、结论

目前,山东省少数民族社区体育管理力量明显不足,大多数社区无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社区的体育管理人员学历偏低,年龄偏大,均谈不上专业化,这严重阻碍了少数民族社区体育的发展。

2、建议

山东省各少数民族社区应加强社区体育管理机构的建设,这是未来社区体育是否能良好发展的关键;政府部门应当鼓励更多的大学生进入社区,社区体育方面更应该如此,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更可使社区体育得到科学化发展;要对社区内的体育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仅要加强体育指导员的培养,还要加强对体育项目开发人员的培养,这样才能形成系统,从而保障社区体育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东。论我国社区体育发展模式[J].全国职工体育论文报告会获奖论文汇编。

[2] 王凯珍。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A].北京体育大学,2004.

[3] 罗汉礼,彭雄辉。城市社区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4.1.11-4.

[4] 纪晓岚。论城市本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5] 陈青梅。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5(3).

社区体育设施 篇四

一、西安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现状

(一)西安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总体水平滞后于西安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给西安带来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繁荣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然而,由于西安城市化进程过快,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问题、气候问题、城市化不均衡性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等。作为社区建设内容之一的社区体育也与城市发展不协调。随着城市社区的形成和以单位大院为主的城市人口居住结构向开放性居住结构过渡,人们的单位意识在淡化,那种依托单位的城市群众体育逐步向以地缘联系为纽带、以业余自愿为前提的城市社区体育方向转化,城市社区体育成为面向城市社区居民的公共物品,而城市社区体育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健身、交际需要。社区体育文化不能满足居民生活、文化的需求。城市化在促进经济增民的同时,加快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也加剧了城市人群的优胜劣汰的竞争,城市居民生活压力进一步加大;另一方而城市化的加速,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革命,进而使城市居民生活空间变小,体力下降,健康状况受到威胁,城市居民体质普遍下降。城市社区体育作为改变城市居民健康状况、缓解生活压力、促进人际交往、实行全民健身的重要手段,在城市社会协调发展的作用日趋重要。

(二)西安城市社区体育管理运行模式低效,制约社区体育发展。一是多头管理容易淡化文化资源整合。目前社区管理实行的是“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不可避免地使社区体育文化发展受到影响。由于社区的管理体系还没有理顺,造成了现有文化教育资源的浪费,无法产生整合效应。二是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缺乏科学的长期规划,制度保障缺失。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建设工程,需要科学的长期规划和完备的制度保障。三是社区体育文化运行机制上行政化倾向严重。在调研中发现,大多数社区在举办的体育社区文化活动中,每组织一次活动,从设计方案到实施过程,基本上都是由街道办事处牵头进行,上面怎么安排,社区机构就怎么做。也就是说,社区开展的社区文化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政府或街道发起,并投入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再由居委会操作,动员各方参与。这样,社区体育文化建设过度依赖政府。

(三)西安体育场地设施数量不足、分布不均。一是社区文化体育等公共配套设施数量不足。西安市已建成体育场(馆、所)4827个,总面积1664.3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8平方米,从这些数据看来,西安市的体育设施状况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若与国际上一些经济较发达国家的城市相比,则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二是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分布不平衡。根据西安市的相关标准,文体设施分为三级:市、区级文体设施和街道级文体设施。其中,市区级文体设施主要包括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和新华书店、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等,街道级文体设施主要包括居住区级文化中心、综合体育活动中心、游泳池等。然而,实施中西安社区体育场地分布、结构不均衡,一方面表现在西安体育场地地域分布不均衡;另一方面表现在体育场地结构不均衡,室外体育场地是主体,室内体育场地偏少,办事处一级的社区体育中心几乎没有,城市社区群众日益增强的多元化健身需求难以满足,同时也限制了许多运动项目的开展。

(四)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投资体制不够完善。西安市不少社区文化体育建设的资金得不到保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文化体育设施硬件建设的投资体制不健全,没有明确的投资主体;另一方面群众文体活动经费保障不足,有些社区根本不知何处筹集。特别是当各街道办独立财政权收归上级后,社区文化体育建设和管理的经费更是难以保障。目前西安城市社区体育场地管理存在两种体制:即完全市场化的经营模式和政府体育管理部门作为市场主体直接介入经营的模式。政府体育主管部门或者是行政派出机构直接经营、介入,都造成了政企不分,市场失效,还必然会产生权力寻租和腐败,一方面政府体育管理部门作为城市社区体育资源的拥有者,要求城市公共体育资产在城市文明建设、全民健身中发挥功能和价值;另一方面,作为城市社区体育的经营者,政府体育管理部门必然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进行城市社区体育资源资产的商业化运作,获取垄断利润。还有,政府体育管理部门又要行使对城市社区体育经营各项活动的市场监督权。这样,政府不仅是所有者或“出资者”,又是经营者,同时还是行业的管理者、监督者,其本身的职能和行为无法得到清晰有效的界定、约束和监督,更为严重的是因为这种“政府投资政府受益,”的模式,对于民间和社会资本投资城市社区体育也有很人的阻碍效应,影响了城市社区体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社区体育文化活动面不够广泛,居民群众的参与度比较低。

1.非经常化社区体育活动和日常性社区体育活动相脱节。非经常性竞赛活动,如区级和街道社区的综合运动会、家庭运动会、趣味运动会、健美操比赛、秧歌比赛,受到资源消耗多,组织困难等因素的局限,无法满足居民个体的不同需要,难以普遍的参与,也不可能经常化,对增强社区成员体质方面的作用比较小,但影响力较大,可以有效的激发居民的体育活动参与动机,增强体育意识,形成体育气氛。日常性的体育活动,有极强的增强体质的功能,但影响力较小,这两类的社区体育活动在功能上是互补的,只要两者相结合才能很好的完成社区体育任务,但由于依属于政府企业的社区体育组织与自发社区体育组织缺乏联系,经常性体育活动促进日常性体育活动的作用并没有很好的发挥。

2.社区体育参与者以老年人为主。这一表现也是全国社区体育活动的一个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值很大。另一方面,除了老年人自觉参加社区体育,少年儿童有学校体育的保障,而中年人由于生活压力较重,少有参加社区体育活动者。第三,部分喜欢参与体育锻炼的成年人,其目的既不是为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当运动员,也不是为了促进自身的生长发育,而是在其已经定型成年人的基础上,为了“健、美、乐”。事实上,现有社区体育活动恰恰缺少健美性与娱乐性。因此,目前的社区体育很难吸引成年人参加。这就形成了社区体育参与者主要以老年人的现状。(六)西安体育指导员的数量、素质影响城市社区体育水平的提高。一是数量少、等级数量失调,高等级数量过少,二、三级数量较多。因此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活跃在社会体育指导第一线的骨干分子,如何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调动其积极性,提高其指导能力显得十分紧迫。二是队伍的文化程度结构偏低,资源质量不高。据统计,西安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型社会体育指导员本科占12%,专科占50.1%,高中及以下占37.9%;指导型社会体育指导员专科占17%,高中及以下占81%。显然,目前西安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缺乏学历层次较高的体育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