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教学案例范文(热门13篇)

0 2024-06-28 19:58 来源:www.xuanchuanyuan.com 手机版

高二政治教学案例范文 第1篇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剖析价值冲突的实例,体验价值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认同人民的利益为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的标准,但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所以,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通过第一框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价值观的含义和价值观的指导作用,通过本框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本框包括“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两个目题。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对他人和自己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分析,认识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和社会历史性。

2、通过对生活中价值冲突的实际事例分析和思考,明白为什么要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初步具有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

3、通过例举先进人物的事例,深刻领会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在实践中自觉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评价任务

1、填写导学案,然后归纳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和特征。(评价目标1)

2、通过合作探究,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知道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评价目标2)

3、结合先进人物的事例,归纳道理,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评价目标3)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歌曲《为了谁》,在激情的歌声中,教师用相关的歌词和创作背景导入本框内容,激发学生探究在生活中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展示学习目标

3、推进课程:

活动一: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材内容,完成导学案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活动二:通过观看视频《寻找最美村官---裴春亮》,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1)裴春亮因为穷离开了家乡,后来,还是因为穷,身价过亿的裴春亮又回到了家乡。他的前后变化说明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什么特征?当他投资2000千万建设裴寨新村时,他的妻子持反对态度,说明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什么特征?

(2)裴春亮想点子、找路子,带领全村人民面向市场发展蔬菜大棚、花卉种植等新型农业,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带领全村人民脱贫致富;村头树立的未来五年要干的十件大事是沉甸甸的责任和沉甸甸的承诺。说明了他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符合了什么要求?(标准)(分组讨论)

活动三:通过对落水儿童事例讨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价值冲突?即如何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

活动四:学生写一条勉励自己的人生价值格言。

活动五:跟踪训练

4、教师总结:生活中有五种人:圣人(利人不利己)--好人(利人也利己)--平常人(利己且利人)--坏人(损人为利己)--恶人(损人不利己)。我们都是平常人,我们的目标是努力做好人,力争当圣人,坚决不做坏人和恶人。

高二政治教学案例范文 第2篇

《意识的本质》

1、知识目标

◇识记 :

意识的含义及本质

◇理解:

(1)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2、能力目标:

(1)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世界客观性的认识,初步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2)思考人类对世界的各种创造活动,深刻体会意识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二、【重点、难点】:

意识的本质

第一框题 意识的本质

复习提问:

1.什么是物质?物质的特性是什么?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是怎样的?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3.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导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节课我们来探究梦的形成。

自主探究:

1、动物有意识吗?

2、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各是什么?

3、纯粹[S1] 的动物心理会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

4、为什么只有人脑才能产生意识,而动物脑则不能?

5、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但是不是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呢?

合作探究: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是物质的或者化学的反应;生命物质包括植物和动物,都具有对外界刺激做出感应的特性,动物还具有感觉的能力,-但这些反应都属于它们的本能;而人的意识活动则是自觉的,无生命物质、植物和动物的反应有着本质区别。但人的意识活动也要依赖于一定的生理基础,特别是人脑这一高度发达的物质器官。因此,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基础。

教材设置这一栏目,旨在引导我们探究人类意识与非生命物质、植物和动物反应的历史联系,从而说明人的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现象既不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自然界先于意识而存在,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随着运动的发展,大脑越来越发达,大脑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生物的反映由应激性到动物的感觉、心理的发展,为人类意识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课堂探究:(1)谈谈你所熟悉的动物有哪些复杂的心理反应。

(2)上述动物的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

◇探究提示:(1)高等动物的心理不仅包括感觉、表象、情感,甚至还有简单的分析和判断。如猴子可以借助木棒获得高处的食物。关于这一点,教材中也有不少事例。

(2)动物心理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其根本原因是它们缺少意识赖以产生的物质器官——人脑。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动物的大脑和单纯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产生意识。意识是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意识是社会劳动、语言和人脑的必然产物,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又说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使猿变成人的决定因素,也是人的意识产生的决定因素。

人的劳动同动物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制造和使用工具。而在制造和使用工具改造外部世界的劳动中,不仅要求人们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要有抽象思维这种人类意识的反映形式来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 [S2] 劳动过程中,由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推动了人类意识的发展。

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并随着社会劳动的进步而日趋完善,这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由此可见,人类: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所以,马克思说:“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反之,如果脱离社会实践,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就不会形成人的意识。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课堂探究:(1)有没有一种高等动物的脑在复杂性上超过人脑?

(2)动物的脑在机能上有没有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

◇探究提示:(1)高等动物虽然也有一定的心理反应,但是其大脑无论是在重量、构造,还是在机能上,都要比人脑简单。因此,人脑与高等动物的脑有着本质的区别。高等动物的复杂性不会超过人脑。

高二政治教学案例范文 第3篇

  通过对税收及其基本特征、税收的作用的理解,认识到依法纳税的必要性;通过对具体税种特别是个人所得税的了解认识到个人在社会分配中的地位,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难点

  税收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后习题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偷漏现象很严重,如何实现征管工作任务艰巨。针对这一现象你有什么对策?

一、学科教学基本情况

总体情况

政治教师基本情况统计表

职称学历年龄段骨干总数

中高中一中二未定大本大专其他35岁以下35—45岁45岁以上

比例%

从上表统计情况来看,我县政治学科教师,学历水平普遍较高,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一多半,中学高级职称的人数较少,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多集中在城区高中校,川区、山区较少。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A类课13节,占教师总数的类课89节,占教师总数的类课8节,占教师总数的。

(二)从听课情况来看,教师及政治课课堂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绝大多数教师教学观念新,教改意识强,能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索和试验。

2.教师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这表现在大多数教师能够较好地理解把握教材,在所听课中基本上没出现科学性错误,相当一部分教师能够较好地处理教材、教师及学生之间的关系,能较好地驾驭教材和课堂教学。

3.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逐渐向规范化方向发展。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板书教案设计以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实效性,教学行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正在逐步减少。

4.大多数教师在政治课教学中能注重及时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探究式、参与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观点,去分析认识现实问题,尝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出现了一批学生喜欢的政治教师和课例。

5.课堂教学形式方法呈现多样化,学生主体意识逐渐增强。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县政治教师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新的教学方式不断涌现。如,有的教师将人们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实话实说》、《焦点访谈》、《以案说法》、小品等形式以及模拟法庭、社会调查活动等引入课堂,由于这些教学形式具有娱乐性、参与性强的特点,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6.教师使用多媒体及投影仪等教学媒体辅助教学的水平层次有了很大提高。主要表现在操作普遍规范、熟练,课件制作比以前精细了,选择内容的典型性、针对性有所提高,教学效果较好。

(三)教学中存在问题

1.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主导作用不充分,导致学生活动出现盲目性和欠广泛、深入的现象,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2.部分教师对初一课标、新教材的理解把握上还欠准确深入,如何把握、驾驭新教材还需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研究探索。

3.由于受高考和中考改革的影响,高三、高二理科班及初三政治课遇到很大困难,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不愿上政治课的现象比较普遍,部分学校随意削减政治课法定课时的现象依然存在。

4.由于受教师个人业务素质、工作态度、工作技能、学校工作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可能很快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还需要一定时期的探索、实践的过程。

5.部分教师还不能很好地处理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弱化了双基的落实,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6.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重复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于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中(四)学生学业水平现状

从全市来看,我县学生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从我县内各年级情况来看,从初一到高三成绩呈递减趋势,初中学生成绩城乡差距较小,到高中城区校明显高于川区校。造成这种现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办学体制上造成的学生水平和师资水平差异方面的因素,也有因受考试改革和教师教学方式影响,学生不重视政治科学习方面的因素。因此,作为政治教师,要提高学生学业质量水平,应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自身素质和改革教学方式上下功夫。

二、初、高中各学段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一)初中段应实现的教学总目标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以马列主义、思想和_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密切联系实际,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进行心理健康与品格修养、法制意识、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使学生在基本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观念上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社会责任感。

(二)高中段应实现的教学总目标

通过高中政治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中国_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的常识;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针对以上情况,为更好地实现各学段的教育教学目标,特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

1.关于教学准备

教师要确立依据《课标》指导教学和开展活动的意识,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在学期初教师要通读《课标》和教材,在《课标》指导下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定位、基本教学目标、基本知识结构和基本的逻辑思路、逻辑线索和方法。这是教师提高驾驭教材能力、搞好课堂教学的基本前提。

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做好单元教学设计。单元(课题或节题)是介于整体教材和框题之间的中心环节,做好单元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把课标和教材的基本定位、基本教学目标、基本知识结构和基本的逻辑思路、逻辑线索和方法,贯彻到具体的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中去。从而避免教学的盲目性,保证基本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单元教学设计的指导下,将收集到的相关的时政信息资料及学生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与教材知识进行整合编写教案。教案既要体现课标和教材的基本精神,又要反映当前的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具有时代性;既要落实“双基”,又要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既要恰当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案应是动态的,要有对学生活动可能出现情况的预设,要有针对性的应对之策。

教师一方面要通过新闻广播、报纸、时政杂志等多种渠道收集积累时政信息资料,另一方面也要通过调查问卷、个别访谈、日常观察等多种方法了解学生相关的知识水平、道德认知水平和行为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更加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和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2.关于教学目标

教师要从课程体系中把握认识教学目标。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一个由课程总体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框题教学目标构成的有机的教学目标体系,课程总体目标体现在单元教学目标和框题教学目标之中,靠单元教学目标和框题教学目标来实现。而框题教学目标要依据课程总体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来制定,脱离课程总体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来制定框题教学目标必然会带来教学的盲目性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体现课程总体目标同时也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道德认知水平和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从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框题教学目标要具体,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直接将课程基本目标和单元目标作为框题目标来使用,这容易使教学目标空泛,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易实现。

教学目标应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处理好三者的关系。

3.关于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应树立学生主体地位意识。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思维水平,多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和主动性,注重学法指导,使学生具有自我学习的意识,学会学习。

以课标为指导,以教学目标为统领,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思维水平本着简约、高效的原则及教材知识逻辑与学生思维逻辑相结合的原则,优化教学环节设置。应尽量避免教学环节的重复设置和无效环节的出现,以减少教学的盲目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教学中,要遵循学生学习和发展规律,结合当前时事政策教育,选取学生关注的生活实际问题和社会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问题探究法、讨论法,行为模拟和角色扮演法、情景体验法和社会调查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和自身生活实际所遇到的问题,强化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实践过程,使学生在分析、讨论、辨别、体验和模拟中切实感悟和理解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的社会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手段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服务的辅助性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而有效地运用多媒体等其它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运用的不恰当,或过多过滥效果将适得其反。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遵循适时、适量、适度的原则选用多媒体等其它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同时要处理好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板书等其它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不能有了多媒体就完全否定板书的作用,应将二者结合起来,各取所长才能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4.关于教学评价

教师应以真正树立教学评价内容、主体、手段、方式多元化的观念,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教师不仅要重视终结性评价,更要重视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即时性评价,要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注重发挥评价激励机制的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愿望。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新课程理念的指导,研究探索符合本县、本校学生实际科学的评价手段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于考试,包括期中、期末及各种阶段性检测、结业和升学考试,是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评价方式,应注重结合当前时政和学生生活中的问题考评学生识记、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真实能力,在运用多种题型的同时,倡导综合的、开放的题型。注重将知识考核与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道德认知和实践行为能力考核结合起来。考试形式即可以开卷也可以闭卷。

关于过程性评价,应体现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知识运用、方法、情感态度及活动成果的评价。评价的形式手段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选择。如高中通过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写调查报告、小论文等形式进行考核;初中可采取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让学生制作专题小报、进行调查访谈写访谈报告等方式,考察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沟通、合作、表达能力;辨识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

5.关于教师培训和学科教研

(1)各片教研组、校内教研组要组织教师认真查找本片、校思想政治课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积极开展专题校本教研活动,以研代训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2)强化校教研组工作,多开展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评课等交流合作活动,为教师互相学习交流,展示自己搭建平台。

(3)学校要抓好常规的教育教学环节的管理,引导教师按照教学常规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教师教学行为更科学合理。

(4)教师要注重开展专题研究,注重对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与反思,才能使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如:教师应及时将自己的好的课例写成课堂实录,对自己不满意的课多写课后反思,及时改进。假以时日,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必定有很大提高。

中学政治组

中学政治学科各年级学生学业质量监控与评价指导意见

一、监测与评价的性质与目的

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学科质量监测与评价是以我县初中、高中学生为考核对象,以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所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使检测与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二、监测与评价的原则

坚持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

把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坚持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

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统一。

注重将课本知识与社会实际问题和学生自身实际问题的结合。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行为能力水平。

三、评价的具体要求

初中部分

监测目标和等级要求

(一)基础知识

可分为“识记”、“理解”、“活动”三个层次的要求。各层次的具体含义是:

识记:能够描述、再认、再现所学概念、观点、事实或意义。

理解:对知识的转换、解释、判断推理。

活动:是评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有关的知识运用到心情景、新材料、新问题之中,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勇,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那些教师未曾讲过或未曾帮助解决过的简单问题,增强实践能力。

(二)能力

1.识记能力:了解、认识、再认再现基本知识、有关概念原理、观点、

2.理解能力:对概念、原理、知识能解释、概述、迁移。

3.比较能力:能对所学的相关基础知识、概念、原理进行比较。

4.判断能力:能分析、判断观点和行为的正误,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地做出选择。

5.分析能力: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全面看问题的观点,分析和解决社会现象;能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思考、质疑、反思。

6.社会实际活动能力: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帮助他人,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参与公共生活的能力,学会合作交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情感方面具有积极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形成一定的生活情趣;在态度方面树立认真的学习态度,追求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在价值观方面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七年级

一、监测评价范围

思想品德学科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的内容要求为依据,同时加试一定的国内外大事。

1.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思想品德》(第一、二册);

2.时政考核内容为学年度国内外大事、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有关内容。

二、监测评价方式

思想品德期末测评采用笔试和行为考察相结合的方法,总分为100分。

(一)笔试采取全县统一命题、闭卷、书面作答的方式,卷面分为100分,在总成绩中占70分。其试卷结构如下:

1.试卷由两卷组成。其中第一卷为选择题卷;第二卷为非选择题卷。

2.知识内容的分布情况为:

《思想品德》(第一、二册)约94分;

时政考核内容为学年度国内外大事、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有关内容。约6分。

3.试题的难易程度分布情况为:

较易试题约占80%;中等试题约占10%;难度试题约占10%。

4.试卷题型的分布情况为:

选择题约40分;判断是非题10分;答题部分50分。

(二)学生行为评价由教师根据学生成长记录卡(学生成长足迹袋)评定,占30分。

评价等级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层次。评价项目指标如下:

评价项目优良合格不合格

态度与情感积极主动、认真较积极、认真一般不积极、不认真

过程与方法科学、合理较科学一般方法不得当

学科知识运用

准确、科学、合理较准确、科学一般不科学、不合理

对实际问题的认识、判断与说明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认识、判断、说明实际问题,能提出一些正确的方法能正确地认识、判断、说明实际问题,观点明确,表述清楚。一般对实际问题认识、判断、说明欠科学欠准确。不能正确加以说明。

创新能力及创新思维在科学性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独特的认识问题的方法在科学性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见解和认识问题的方法。一般不具备创新能力及创新思维。

四、监测内容

第一册监测内容:

第一单元我的新起点

第一课:融入新集体

明确集体的含义及作用;了解优秀班集体的特点和必备条件;理解个人成长离不开集体,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在集体中成长的意义;知道如何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学会适应中学集体生活,积极主动与同学、朋友、老师交流、沟通;知道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第二课:迎接青春

了解初中生从生理到心理发生的各种变化,知道应该怎样面对这些变化;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空好自己的心理冲动;理解和体会父母抚养自己的辛劳,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与教育,克服逆反心理,知道如何与家长进行良好沟通,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把握好青春期男女同学交往的两个原则,注意使用正确、恰当的交友方式。

第三课:走进新的学习空间

知道中学时期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学会应对学习的新变化,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知道适应初中学习的五把钥匙;了解中学课程;了解学习特点;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懂得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需要意志的磨砺和主动求索;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找到与自己心理发展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树立高标准的学习目标,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课:善用北京的学习资源。(综合实践活动)

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根据本地实际,确定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知道活动的基本步骤。

具体要求:活动主题突出,要求明确,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过程,能够理解和掌握活动的要求和规范,收获明显、深刻,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学习特点。

第二单元珍爱自我

第五课:多彩的生命世界

了解人在自然界生命中的重要地位、作用;知道自然界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生命与自然界相互依存;知道每种生命都是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遂意践踏生命,就是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知道人是万物之灵,其他生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学会与其他生命和睦、友好地相处;体会人类充满了智慧。人是伟大的,人在生命中的地位及作用。

第六颗:让生命更精彩

了解自然界有着丰富多彩的生命,每个生命物种之间是千差万别的,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理解自己生命的宝贵,知道思考如何延伸自己的生命价值;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知道对自己生命的承载内容,意识到自己的成长铺垫着长辈的艰辛,很多人的关爱,要珍爱生命,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

第七课:感受社会对生命的呵护

综合实践活动课

课标要求: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知道应该从日常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确立主题:体会生命的宝贵和生命的价值

根据本地实际,直接或间接地以多种形式了解人生命的起源,如生命的孕育、出生的准备、出生后的各种关爱。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方法、感悟等角度填写自己的收获。

目的:让学生感受人生命的含义是非常丰富的,除了父母亲人对自己的付出,还有社会对生命的健康、茁壮成长所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活动,使学生更加关注自己、家人及周围的亲人、好朋友。培养学生既要对自己的生命尊重,又要尊重他人的生命。

要求同第一单元。

第三单元塑造自我

第八课:我是谁

认识人的个性特点,理解“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道理;认识、评价自己力求准确、客观、全面、发展。了解正确、全面认识自己的重要性;了解什么是自我意识及具体表现;知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道理;知道准确、全面认识自我的方法和途经;知道应该客观地分析、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努力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学会认识自己的特点,悦纳自己,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克服不足。

第九课:创造新自我

了解“理想”的有关知识及其作用。正确认识理想;知道获取成功应具备的品质,了解实现理想的方法;知道塑造自我新形象,实现自己的理想应该怎么做;学会树立人生远大理想,塑造一个美好的自我形象。

第十课:我眼中的社区

综合实践课。

课标要求:认识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确立主题: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分析调查了解本地区的生活状况、建设情况,进行优劣分析,展望未来,提出合理化建议。描绘美好的社区(地区)前景。

目的:学习辩证地看事物(问题)的方法。学会客观、全面、发展地看待我们的社区(地区)。

第四单元展现自我

第十一课:情绪知多少

了解什么是情绪;了解人的情绪是多种多样的,人的基本情绪有哪些;知道情绪是复杂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绪;对待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情却反映不同;了解自己的情绪特点,知道描写基本情绪的词汇;知道情绪是一把双刃剑,两种不同的情绪会对人的身体健康、智力水平的发挥产生不同的作用;了解中学生情绪低落的原因及情绪特点的表现,积极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第十二课:情绪能调控

了解情绪需要调节,并且可以调节;知道有了快乐的思想和行为,你就会感到快乐;知道调节情绪的方法,排解不良情绪要科学合理;知道主动控制情绪的方法;要学会从多种角度看问题,使自己的感情向正确方向发展。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第十三课:让生活充满情趣

了解什么是兴趣、什么是情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知道区分正当与不正当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兴趣,追求高雅的情趣;能够判断高雅的生活情趣与庸俗的生活情趣;了解高雅生活情趣的含义,高雅生活情趣的意义;知道如何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第十四课:展现北京风采

综合实践活动课

课标要求:要求学生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在良好情绪和正当兴趣的基础上发展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培养高尚情操。

主题确立:根据本地实际,“我爱北京”或“我爱延庆”“我爱家乡”

目的:让学生体验北京(家乡)的美,了解北京(家乡)的历史与现在的发展情况。树立“我爱北京(家乡),“我是北京(家乡)小主人”的意识。为北京(家乡)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

活动要求同上。

第五单元保护自我

第十五课:远离灾难事故

了解身边的灾害事故。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安全;知道避免意外事故、远离灾难的三个锦囊;知道应对灾难的措施。掌握自我保护的多种方法;知道日常生活中要认真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在灾难面前从容应对,远离灾难。

第十六课:避免非法侵害

知道国家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了解法律对青少年的四种保护的基本内容;了解青少年自我防范的有效手段。提高自我防范意识;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法和途径,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途径;知道受到非法侵害后不正确的选择方法以及危害。

第十七课:星光青春自护行动

综合实践活动

课标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主题确立根据各自学校组织活动的特点安排。“星光青春自护行动”

活动要求:主题突出,要求明确,以体验为主。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知道自己身边存在的危险,了解自我保护的一些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方法、感受等角度填写自己的收获。

第二册监测内容:

第一单元笑对挫折磨砺意志

第一课:生活难免有挫折

了解挫折,成长之中挫折是难免的;了解青少年感受挫折的原因及不良表现,中学生感受挫折的类型,增强抗挫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知道挫折无法回避,要正视它,做出正确的选择;知道人生难免有挫折不是指所有的挫折都无法避免,有些挫折完全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得到避免。

第二课:直面挫折

知道挫折是坏事也是好事,有弊也有利。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理解“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是否正确;了解挫折的积极作用。知道要取得成功都要经历逆境和挫折的磨砺。因此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理解:“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低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说明了设么道理;知道挫折有利于我们成长,辩证地看待生活的顺境、逆境,树立正确的挫折观,直面挫折。

第三课:让我们更坚强

知道要战胜挫折,首先要战胜自己,真正从心理上做到不畏挫折,这是战胜挫折的前提;认识懦弱会使人丧失进取心,是成功的最大障碍;知道面对挫折和逆境要用坚强的意志、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去战胜它,知道迎难而上,坚持不懈;懂得战胜挫折的法宝;知道当身边的同学遇到挫折时,应该真诚地去关心和帮助他们。知道怎样去做。

第四课:感受挫折体验成功

实践活动课

课标要求:战胜困难和挫折,在逆境中自强不息。

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主题的确立:进一步认识挫折是难免的,无论是什么人在生活、工作、学习上都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挫折。只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取得学业和事业的成功。激励学生以名人为榜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提高抗挫能力。

活动要求:主题突出,要求明确,保证全员参与。课前布置,准备要充分,活动一定要结合学校实际、班级学生实际来安排。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更大的收获。

第二单元:明辨是非抗拒诱惑

第五课:善变是与非

了解生活中是与非的复杂性;知道明辨是非善恶观念是人的最基本品质。作为中学生,要努力辨别、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是非问题;理解是非问题是和平时的行为相联系的。要提高自己辨别是非、善恶、对错、美丑的能力,要从小事做起,从一滴一点做起培养自己的行为习惯;理解“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知道社会生活中的大是大非,面对大是大非要坚持原则,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六课:正确对待诱惑

高中政治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需要积极开展情感教学。分析了情感教学的内涵,探讨了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策略。

关键词:

高中政治;情感教学;内涵;策略

高中政治较为抽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很容易感到乏味,对其不感兴趣,因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鉴于这一情况,高中政治教学要积极开展情感教学,以情动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高中政治情感教学的内涵

情感教学是一种结合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的一种教学活动。在情感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情感因素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情感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抽象、乏味的教学内容,升华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高中政治情感教学充满了教师的情感投入,例如备课、教学等,都是教师辛勤付出的结果,同时,它能够提升高中政治的趣味性、生活性,让学生理解学习政治的意义。

二、高中政治情感教学的策略

1.创设情感教学情境

情感教学不是单纯的说教,需要依附一定的情境。因此,高中政治教师要重视情感教学情境,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创设合理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将积极向上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例如,在讲授“实现人生的价值”时,教师可以引用《感动中国》中的典型人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运用灵活的情感教学法

政治教师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让其成为学习的主体。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运用随和的、幽默的教学语言,避免过于严肃、呆板;另一方面,教师要“以情动情”,包容学生的缺点,赞美学生的优点。

3.教学评价要融入情感

科学的评价不能单纯地评价学生的成绩,教师要多角度地观察学生、全方位地评价学生。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改变,对其进步给予积极的鼓励,帮助其改正不足。高中政治中的情感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充分理解情感教育的内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创设情感教学情境,用真心关爱学生、鼓励学生,让教学过程充满情感,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政治学习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政治 实施政治 教学策略

一、引言

高中政治教学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哲学的常识,对于处于身心正在成长的高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树立起着关键的作用。当前是知识经济时代,是否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对社会的发展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是学生有效面对新时代挑战的关键。高中政治是一门具有时代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紧扣时代的主题,抓住国际和国内的热点新闻,开拓学生的视野,实现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时事政治内容在当前又是学生高考中的重点考试范围,因此,如何有效的加强时事政治教学是当前高中政治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

二、时事政治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更好的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当前的高中生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成长,他们不仅能亲身体会到改革开放给国家带来的巨变,而且十分关注国内外时事,却因为对历史与国情缺乏了解,因而在认识当今社会时不免存在流于形式之现象。可见,对高中生开展时政教育是新时代的新要求,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高考备战

在当前的高校招生中,对政治的考试范围中明确了时事政治的重要性,多年以来的高考政治试题中必然有一定比例的时事政治试题,着重考察近一年来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等,因此高中学生在学习中一定要对近一年来的时事有深入的了解,不仅能够提高知识的储备能能力,还能够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在对国内外的热点问题了解中,认识社会竞争的激烈,从而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动力。

(三)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质量

以往的政治教材的设置,多是关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和哲学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抽象性,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且难以提起兴趣,不了解学习政治的重要性,当前的政治教学中渗透着时事政治的内容,比较这样比较贴近实际,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时事政治和政治理论知识的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政治教学的效果,也能加强学生的思想的教育。

三、加强高中政治中的时事政治教育的措施

(一)课前开展时事讲评

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收集在课余时间收集事实材料,在政治课前的进行新闻报道,报道的内容范围不限,然后由全体同学讲评,教师做最后的总结。时事讲评的课堂遵循每个学生都要作为演讲者,每次课堂的时候随机抽取几名学生,这样能够调动起学生们关注时事的积极性,养成每天看报纸,收看新闻的良好习惯。在时事演讲课堂中,同学们要针对演讲者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并结合政治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论述。例如在党的_召开期间,我组织了学生开展了几节时事演讲课,围绕_报告中的精神,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进行分析,学生们在课堂中各抒己见,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在时事讲评的过程中,课堂由原本的教师一人讲解的方式转向了学生占主体进行主动质疑、学习的方式,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加深学习的印象,开阔了思路,也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开展新闻讨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明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这里主要是提高学生整合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加深对文化相关问题的理解。

  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情感,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教学过程

  (一)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新课

  如果说第六课第一框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从动态角度跨越千年,展现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激励青年学生再创新辉煌,那么本框则主要从静态视角呈现中华文化的厚重。

  视频展示:满江《中华颂》,请学生认真欣赏歌曲,抢答里面涉及了多少中华文化?

  (二)第二环节:活动探究 (三个活动,探究三目内容)推进新课

  设置现场招聘会:招收国际高级旅游顾问若干名

  条件——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凭,身心健康,无不良嗜好,责任心上进心强。

  待遇——月底薪5000,福利加提成至少3000,且无上限。

  过三关斩六将:第一关:眼力———鉴宝

  第二关:脑力———才思敏捷

  第三关:实战演练(共50分)

  第一关:眼力———鉴宝

  活动要求:应聘小组合作探究对应号码的“珍宝”,然后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对此宝物名称、特点和价值的了解情况。要求简明扼要,发言时间不超过一分钟。(总分40分)

摘要:高中政治是高中阶段的重要科目,是高中生建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指导课程。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不仅要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还要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更易掌握教学内容,强化理解层次,提高教学效果,真正将政治教学的课程价值体现出来。本文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做了分析和探索,以期提升高中政治教学的课堂效果,提升学生的总体政治素养。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

高中政治是高中的基础课程,理论知识较多,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和掌握,为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将教学“生活化”,充分的和生活联系起来,并以此来强化学生对政治的理解,引导其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一、对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分析

从本质上来说,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其实就是指在高中政治的学习工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并运用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和教育方式,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进行培养。高中阶段的政治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难以理解。将教学内容生活化,一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其对于客观事物的分析能力,并以此来促进其对于_思想分辨能力的提升。第二,通过生活教育与政治课堂的充分融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生活体现,并引导学生来对生活有一个主动的思考。第三,通过运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对于政治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树立一个正确的授课目标,能够帮助其完成对课程资料的搜集,并以此来更好的实现课程教学任务。虽然说,在高中学习阶段中,学生的成绩重要性非常高,但是,我们不能以此来作为政治教学的唯一目标。就针对于全封闭的高中学校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政治课堂是帮助学生们了解社会的一个唯一通道,在这个过程中,若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与帮助,将会有助于学生的成长[1]。因此,我们在进行政治教学目标的制定时,不能够单纯的让学生们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而是要以生活的具体应用为导向,确保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通过课堂学习,来养成一个良好的价值观,并对现实生活加以指导。

(二)教学方式形象化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最忌讳的一种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对着天花板,学生低头看地面”。由于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互动,通常会使得学生觉得课堂过于枯燥乏味,并因此而使得学生在上课期间出现“开小差”的现象,最终导致学习效率低下问题。所以说,在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丰富教学方式,确保教学知识能够更加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也是“生活化”政治教学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例如,教师在进行“生活与消费”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各自带一样自己喜欢的物品,并在课前准备一些在国际上流通的货币,组织学生们进行物品的等价交换,在这样的情境下,向学生们讲解为什么“钱可以买,东西可以卖”,能够让教学方式变得更加形象具体,并确保学生能够主动的去让了解相关知识。

(三)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高中阶段,各门科学都具有一定的深度,因此,教材的内容必然超越生活,并且有着明显的理论性与抽象性。因此,在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所选择的教材不能只局限于课本中的内容,还要注重发掘生活中的典型教学资源作为基础教学的补充。并且,要求其所选择的内容应当满足以下原则:第一,要求其能够贴近学生生活,并且能够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越贴近生活,学生越容易理解,越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哲学是学生在高中政治学习当中最难理解的一部分,若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并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作为引导。例如,在讲解“矛盾的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个抽象的定论时,教师可以首选抛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乐极生悲”“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否极泰来”等这些生活中常用的词汇,并稍加解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对该理论产生基本的感性认识[2]。在这之后,教师就需要通过运用一些生活化的语言,对该理论在生活中的运用进行阐述。在与人相处的过程当中,应当怀抱一颗宽容的心,因为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任何事情都是有转机的,要善于创造条件,把握机遇,让事物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第二,对社会热点与时事政治等有一个充分的关注,强化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就针对于高中政治的教育目标来说,其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一件事情之所以能成为社会热点,必定是触动了人们对人生观、世界观或者价值观的思考。高中学生的内心是很想表现自己的,在课堂上导入社会热点,就会引起学生的广泛讨论。学生会充分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此时,学生能深切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时事政治通常都是国内或者国际大事,看似离我们很远,实际上和生活密切相关。在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适时的引入时事政治,并对其作出精辟的讲解,就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知识库增加新鲜的血液。此时,学生受益匪浅,会对人生社会有更加深刻、理性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优良品质。

三、结语

总之,高中政治教学要摆脱乏味、枯燥,就要立足学生,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对政治内容的理解,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学目的、方式来作出有效的转变,并以此来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二政治教学案例范文 第4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明确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感悟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善于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本领;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辩证观察和认识问题。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开心学国学的主题曲《龙文》导入,引导学生中国传统习俗、建筑、文艺和思想的继承性;在学习中,继续与学生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其他特性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明确其作用的双重性,并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2.案例教学法对话式教学法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成为传统文化自觉的继承者和享用者

二.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对传统文化的辩证认识,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三.教学过程:

(一)先请学生快速预习课本P39——41的内容

播放《龙文》视频,请学生结合P39——41的课本知识点找出片段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

【师生对话】

1、吃汤圆,猜灯谜: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1)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汤圆象征团圆

(2)为什么汤圆象征团圆?——因为汤圆形状是圆的,名字中又带有“圆”,在我们中华民族这个群体中就被约定俗成地认为是团圆的象征。

(3)元宵节吃汤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从汉代就开始用点灯的方式庆祝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起源于宋朝,距今也比较久远。

(4)为什么那么久远,吃汤圆的习俗还能流传至今,让我们都能知道(你是怎么知道元宵节要吃汤圆这个习俗的)?——爸妈说的。爸妈是怎么知道的?——他们的父母告诉的。

所以传统习俗是世代相传的

传统习俗是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习惯、礼仪、风尚,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文化具有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的特点)

(探究活动)请学生列举除元宵节吃汤圆习俗之外的其他传统习俗,包括西方的传统习俗。

点明本课主题“传统文化”并不是特指中国传统文化,每个国家、民族都会有他们的传统文化,但是今天会以中国为例来上这节课。

2、唱戏(挪进暖阁后,贾府的自养戏班唱戏助兴)

(1)剧中唱的是什么戏种?——昆曲(清朝的大户人家家里都会自养戏班——昆曲班)昆曲是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口述、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代表作。

(2)昆曲是哪里的地方戏?——江苏昆山的地方戏。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地方戏?——越剧、绍剧、莲花落、京剧……

为什么这么多地方戏,只有昆曲被列入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昆曲历史悠久,关键是在这么悠久的历史发展历程中,昆曲的变化最少,保留的传统戏曲特色最多;

昆曲非常好听,传统戏曲讲究唱念做打的功夫,昆曲对这些功夫的要求,舞台呈现效果出色,很多其他戏种的演员为了磨练自己的技艺都要学习昆曲,京剧大师梅兰芳就有很深厚的昆曲功底;

昆曲被誉为“百戏之师”,其他戏种在发展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受到昆曲的影响。

(3)昆曲是传统戏曲,传统戏曲是属于传统文化的哪种形式?——传统文艺

什么是文艺?——文学艺术:民族精神的火炬

除了戏曲,中国还有哪些传统文艺?——书法、国画、篆刻、传统文学(如小说《红楼梦》)……

3、《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传统建筑(视频片段中的贾府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建筑:凝固的艺术

(1)中国传统建筑有哪些特色?——飞檐翘脊、白墙黑瓦、雕梁画栋

还有非常有特色的一个地方,送灯谜来的公公从屋外进入屋内跨过的是——门槛(影壁墙、飞檐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建筑)

(2)以前的房子有门就有门槛,门槛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建门槛?——防止不干净的东西进入,门槛被认为是护家神,保佑全家平安幸福,愿望虽美好,但存在着迷信思想。

(3)一般人家有门槛,但是门槛会建得比较低,像贾府这样的富贵人家门槛一般都建得比较高,这是为什么?——门槛越高,象征地位越高。因为人在跨过高门槛时,脚抬高,身体前倾,姿态就好象在向屋主人鞠躬行礼一般。

这样的象征意义蕴涵了什么思想?——封建等级观念

4、除了在门槛这个传统建筑特色中蕴涵的传统思想,片段中还体现了什么传统思想?——孝、封建礼教思想等

(提示)吃汤团象征我们团团圆圆、和和美美,中国人历来喜欢“和”字,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还特别表演了“和”字的演变;在我们的语言系统中有一整套与“和”相关的词语,请学生举例(和睦、和平、和谐、家和万事兴等),这体现这什么传统思想?——“和合”思想

“和合”思想在现代生活中还存在吗?——提倡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就是对“和合”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传统思想: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道德观念,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传统习俗、建筑、文艺和思想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继承和保留下来,说明传统文化是可以被继承的,说明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点?——继承性

(二)展示北京奥运会会徽图片,请同学找出其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归类。

思考:九九重阳的变迁——所以传统文化虽然保留了最基本特征,但具体内涵要因时而变,说明传统文化还具有什么特点?——相对稳定性。

(三)正是因为有这么具有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所以我们设计的会徽才能那么独特而出色,有人说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一笔宝贵财富,但也有些人一提起传统文化就觉得是封建、落后、腐朽的东西,是阻碍我们社会进步的包袱,书本P43就有截然不同的两个观点。

【分组讨论】请同学们从现实生活中找找哪些传统文化是财富,哪些是包袱?并说明为什么。

简单总结,财富就是指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积极向上,符合社会发展的部分;包袱就是糟粕部分,落后、腐朽,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部分。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传统文化如果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如果一成不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就会阻碍社会和人的发展。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我们应该怎么做?——保持和发扬;对于糟粕应该改造或剔除。总结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学以致用】请同学就本堂课学过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孝”文化。

高二政治教学案例范文 第5篇

国家财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国家财政》这一框承接了上一课个人收入分配这部分内容,是对国民收入的延展和深入。同时又引出了下框税收,因为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本框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可以为学生积极参与经济生活注入新的动力。

(二)学情分析

有关财政领域知识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是较陌生的,平常生活中是较少关注的。另外,财政知识是较为宏观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也较难。这需要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在情境中构建知识、情感升华,以达到知情融合。

本人根据以上新课标、本课的地位及学情,结合高一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参与能力基础,联系生活,确定本课时需达成三个目标: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关心支持财政工作,以国家利益、经济建设为重。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财政、预算、决算、财政收支的含义,理解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及财政的巨大作用。

能力目标:联系国家财政政策的材料,说明财政的巨大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解事物内部联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及其确立依据:

教学重点: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这点,才能理解和掌握财政及为以后《税收》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财政的作用

难点的依据:对于财政为什么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理论性比较强,牵涉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理解比较困难。

二、教法、学法分析:

我们都知道思想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本节课我打算:在教法上,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运用了直观演示法、学生辩论、分组讨论、事例分析、活动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在学法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活动中亲自体验、由理论到实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接下来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分析:

(一)导入新课:《畅所欲言》

通过让学生回忆不平凡的2008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国家都投入了巨大资金,引导学生得出这些投资都是来源于国家财政的结论,从而引入新课。

回首过去的2008年,它带给了人们无限的感伤和无限的快乐,在这一年中,真的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让人难以忘怀,不知在咱们同学的心目中,08年的哪些事情让你至今仍记忆犹新呢?(学生发言)

多媒体展示:

①08年雨雪冰冻灾害,国家投入抗灾重建资金360亿元

②国家抗震救灾总投资亿元,09年在投入1000亿进行灾后重建恢复工作

③神七研制总投资300多亿元

④奥运场馆总造价为205亿元人民币,奥运会总投资4500多亿元

⑤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计划总投资达40000亿元

问题:国家投入的大量的资金从哪里来的?从而引入国家财政的话题。(板书)

(二)新课探究:

活动一:(学生阅读课本,然后回答问题)

给学生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本64页的内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什么是国家财政?

②财政的目的是什么?

③财政的本质是什么?(板书)

在学生对财政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后,我通过一段十一届_二次会议的财政汇报材料引出本课的第二部分理论,国家预算、国家决算、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的含义便呼之欲出。

活动二:(阅读材料,小组讨论)

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亿元,完成预算的。全国财政支出亿元,完成预算的。预计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65720亿,比2008年增长8%,财政支出预算总额将达到万亿元。

提出问题分组讨论:①在材料中出现的数字与数字说明的是我国的什么情况?而数字65720和数字万亿又说明我国的什么情况?

②材料中数字和数字65720共同代表的是什么?而数字和数字万亿共同代表的是什么?

通过第一个问题,得出结论:说明的分别是国家决算和国家预算,并由学生找出含义

通过第二个问题,得出结论:共同代表的分别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然后指导学生从课本中找出它们的含义,完成定义的教学。通过具体的数字,既便于学生理解,又形象直观,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板书)

在定义教学完成后,我会继续引导学生分析08年的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情况,从而引入财政收支关系的教学。

活动三:(对比分析,展开辩论)

通过小组讨论,正确得出财政收支关系:①支出>收入→财政赤字②收入>支出→财政盈余③财政收支平衡

然后把学生分成正反两组进行辩论:论题为:财政出现赤字好不好?辩论后教师进行总结性发言,指出如何正确的看待财政赤字。(板书)

在学生充分了解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后,引导学生分析财政收入的来源和财政支出的分类

活动四:(分组讨论,角色扮演)

情境分析:如果你是_,你打算从哪些方面获得收入?你又如何分配这些收入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派出代表以_的身份上台进行自我演讲。得出收入的来源和支出的分类,然后由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最后的总结,得出结论。(板书)

随后引导学生通过观看08年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构成结构图片加深学生印象。

在对财政的来源和支出分类做到详细的了解后,我会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财政的作用

活动五:(材料展示,分组讨论)

在这个板块中我会用多媒体展示三段材料,通过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出财政的三个主要的作用。

材料一:_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2006年:全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是536亿元,全国免除了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5200万名学生的学杂费。

2007年: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使农村亿中小学生家庭普遍减轻经济负担。

2008年:我国从2008年秋季起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这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举措。

此外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的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家电下乡,种粮补贴等惠民活动火热进行中。

探究问题:上述材料体现了财政有什么作用?

得出结论: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板书)

材料二:南水北调总投资343多亿元,青藏铁路总投资339多亿元

西电东送总投资700多亿元,西气东输总投资940多亿元

这些都属于基础建设行业,利国利民,但是却存在着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利润不高的特点

探究问题:这类项目个人愿不愿意去投资?没人投资行不行?国家的投资说明财

政有什么作用?

得出结论: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板书)

材料三:目前,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正逐步显现,为此国家拿出4万亿的财政支出,目的是为了刺激国内的需求,保持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

探究问题: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得出结论: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板书)

四、课堂小结和反馈练习:

在课堂小结中我让学生自己来总结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做到自我的反思和总结,这样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反馈练习:

1、在我国财政收入的形式中(B)

A、利润收入是所有企业税后利润中按规定交给国家的部分

B、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稳定可靠的形式

C、债务收入是国家财政通过借贷的形式从国外取得的。

D、利润收入是财政收入中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形式。

2、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是(D)

A、税、利、债、费B、国家政治权力

C、国家的分配政策D、经济发展水平

3、财政赤字意味着(C)

A、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运用B、财政收入大于支出

C、财政支出主要依靠借债来维持,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D、国家财政收入计划未能完成。

五、板书设计

含义目的本质

国家财政财政的作用

实现形式分类

国家预算财政收入主要来源

国家决算财政支出支出分类

支出>收入财政收支关系收入>支出

财政赤字收支平衡财政盈余

高二政治教学案例范文 第6篇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要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概念,要注重对学生教育理念的推广,培养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在课堂上以学为生,师生处于主从的关系。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学生与教师建立起平等的教与学的关系,师生密切沟通,互相配合,让学生做起课堂的主人。

一、引言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组织教学中有序的排列各种因素,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适合的教学对象,本着一定原则来拟定教学目标,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中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整理,解决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好的课程设计是取得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思想政治课进行便是设计。从最初从新课改之初无教学经验到形成一定的理念和方法,通过课程设计,并在教学中实践运用,总结了一些经验,通过对高中政治教学课程设计的思考,总结出新课改背景下政治教学设计水平提高的方法和建议。

二、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设计的意义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教育改革的呼专声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进行变革的要求更为迫切。在新课改背景下,很多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在高中政治教学的过渡期,开展高中政治教学要以教学活动的设计为基础,这对于提高 篇3:全国高中政治课竞赛一等奖教案及点评

全国高中政治课竞赛一等奖教案及点评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教学设计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一中 田锋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将知识的传授过程转变为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生成和构建过程中,积极思考,增强辩证思维能力。紧扣时代特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知识探究、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有机统一,力求实现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列举具体事物,在判断分析中理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并进一步把握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走出判断新旧事物的认识误区。 2、能力目标

高二政治教学案例范文 第7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传统文化的继承;理解传统文化的特征;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2、能力目标:感受中国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延续及其影响;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和糟粕的能力,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和爱国爱家乡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学生分析】

在外来文化的强烈攻势下,不少学生盲目崇尚外来文化,追捧外来文化,很少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了解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通过本框的学习,从直观的赏析入手,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思辩中进一步明确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传统文化的在今天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2、难点:传统文化作用的双重性。

【教学方法】

探索“情境问题”互动教学法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结合,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确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教学过程】

导入:如果说文化传播是文化横向交流的过程,那么文化继承就是文化从古到今纵向积累的过程。这节课学习《传统文化的继承》。

传统文化面面观

探究:课本39页虚线框。

问题:你知道它们的由来吗?

老师:京剧和书法的由来同学们都了解,下面我介绍一下针灸的历史。

针灸起源于中国原始社会,具有悠久的历史。针剌法:人们偶尔被一些坚硬物体碰撞了身体的某个部位,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原来疼痛的部位疼痛感减轻了或消失了。最早的针具是砭石(石针),后来逐渐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到现在用的不锈钢针。

灸法的起源与火的使用有着密切关系,人们在烤火取暖时发现,身体某个疼痛的部位经火一烤,疼痛感减轻了,于是受到了启发。后来形成了针灸。

战国时代神医扁鹊、唐代名医孙思邈都擅长针灸。2006年5月20日,针灸经_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刚才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具有以下特点:

老师:什么是传统文化?

学生: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老师:由于传统文化在历史中形成,并延续到现在,所以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表现在很多方面,下面我们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方面,一起来感受传统文化。

1、传统习俗的继承

老师:我们在过民族节日的时候,会有很多传统习俗。

问题:我们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学生:元宵节吃,端午节吃,中秋节吃,清明节等。

老师:什么是传统习俗?它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

学生: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习惯。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

问题:北京故宫有什么样的建筑特点?课本28页图片。

学生:座北朝南,东西对称;宫殿高大雄伟,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_至高无上。深、宽、高。北方建筑至今仍然有这些特点。

老师: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地位是什么?

学生:中国古代建筑以自己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

老师: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老师:中国的传统文艺包括传统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书法等。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唐诗宋词,古代四大名著,王羲之、颜真卿的书法。吕剧、豫剧、山东梆子、山东快书。

老师:中国传统文艺的地位是什么?

学生:中国传统文艺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的继承

概念: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材料:孝是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百善孝为先”。三字经:“首孝弟,次见闻。”曾子《孝经》:“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问题:《24孝》之一王祥卧冰求鲤,你能否讲讲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

学生:王祥,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要王祥到河捉鱼。适值天寒地冻,河水早已结冰,哪有鱼呢?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刺骨的寒冰冻得他牙关打颤,全身颤抖。突然间,他身体下的冰块裂开了,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大喜,抱着鲤鱼飞奔回家,煮鱼汤给后母吃。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这个故事发生在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孝友村,从此那条河叫孝河。

老师: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不仅影响了山东、临沂,而且影响了每一个中国人。像忠孝仁义等中国传统思想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

学生: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高二政治教学案例范文 第8篇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

2、知道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3、理解各种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范围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5、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1、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汇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增强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信用工具外汇

★教学难点外汇汇率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组织学生亲自办张借记卡、灵通卡,用借记卡和灵通卡消费,体验信用消费;课上采取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理解了货币的本质,知道了货币的职能,并且知道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代替了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等职能,给人们的商品交换带来了便利。但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流通工具,大家知道有哪些吗?

学生活动: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一部分学生可能互相讨论;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

学生回答:信用卡、借记卡、灵通卡等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这些工具怎么使用,有什么好处、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吗?

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信用工具和外汇”这一框。

(二)进行新课

1、信用工具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同时提出问题:1、在核算经济往来时,通常使用什么结算方式?

2、你在生活中接触或使用过什么样的信用工具?3、对使用信用工具有什么感受?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展开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回答的提问,继续设问:什么是信用卡?如何使用?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总结: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

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使用信用卡消费更加简便、使用、高效与安全。我们应该学会使用信用卡。(了解常用信用卡的使用)

教师活动:出示一张支票(复印单)——这是我们学校为了购置多媒体给三联家电的一张票据,请大家看看,知道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点拨:总结学生结论,引导学生知道

(3)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转帐支票用于同城结算,付款单位开出支票后,收款单位凭此票到银行把这笔钱转入自己的帐户。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教师活动:现在我们学校从北京某公司购进一批餐具,我们学校应该怎样和这个公司结算呢?是否仍用支票结算?学生活动:看书并讨论,请学生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4)汇票支票一般用于同城结算,外埠结算一般使用汇票。汇票由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汇票包括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银行汇票又分为电汇和信汇。汇票的使用,避免了长途携带现金的不便和风险。

2、外汇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欧洲优美的风光,假期间我计划去欧洲旅游,在那里我能使用人民币消费、购物吗?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然后展开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1)含义: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工具。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等。

在经济生活中大家要了解外汇的特征(以外国货币表示;可自由兑换)以及外币与外汇的关系:外汇包括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外币。外汇中还包括其他内容: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等,外汇的主要内容是外币支付凭证。通常情况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

(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学生活动:思考P10“人民币外汇牌价”两个练习题,教师总结:

(3)人民币外汇牌价: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

教师活动:大家知道汇率是经常变动的,为什么汇率经常变动?我国在美国、日本等国再三施加压力的情况下,为什么保持汇率稳定,人民币不升值?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然后展开讨论,并回答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教师点评: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外汇的供求关系、通货膨胀(或紧缩)率的差异、经济增长率、利率水平、国家货币_的干预与管制、市场预期、外汇投机活动等。

外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汇率的升降调节进出口贸易;可以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向和数量;可以影响国内物价水平;影响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等。

因为外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堂总结、点评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有关知识。深刻理解这些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进一步学习经济生活知识的基础。也是大家参与经济生活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提高大家参与经济生活能力。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了信用卡、外汇和汇率的有关知识,知识点比较多,涉及面比较广。根据新课程目标要求,要把握住信用卡和外汇这两个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理解。涉及的相关链接知识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可以展开。教学中注意双向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讨论中,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经济生活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切忌机械记忆。

高二政治教学案例范文 第9篇

重庆外国语学校 肖志农李 静

一、本课地位

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在前面的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那么,怎样进行文化创新便是本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认识、处理好的两对基本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分析判断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分析判断文化现象中的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高雅与庸俗等的能力。

(2)实践探究能力: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3)思辨创新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提出富有创意的方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关注世界文化发展。

(2)积极参加文化学习、创作活动,具有积极学习借鉴各民族文化优点,特别是对中华文化发展创新的态度。

(3)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对文化生活中的“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处理好的两对关系。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的正确方向。

难点:

(1)如何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四、教学构思

(一)设计理念

(1)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观察文化现象、体验矛盾冲突、引发辩证思考、合作探究解决、生成构建知识、启发正确观念、反思践行提升,体现新的学习观、知识观。

(3)教学过程中大胆突破教材局限,重新生成和整合知识结构,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角度深化对文化正确方向的理解。

(4)教学过程中以典型的文化现象——“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品评、设计、展示等活动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和体现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特点。

(5)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法学法

(1)教法:情景教学法、实践探索法等 (2)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活动内容

活动形式

活动目的

课前视频:《茉莉花——文化南京》

观看视频

感受南京独特的文化内涵,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提出探讨课题:文化创新的途径。视频内容: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文艺表演

观看视频

在极其富有争议的视频欣赏、玩味中,积累复杂的情感体验,等待宣泄。

自由辩论:

正方:惊喜多过遗憾 反方:遗憾多过惊喜

即席辩论

在民主与开放的自由辩论中,让学生初步领会到文艺表演无论是惊喜多过遗憾,还是遗憾多过惊喜,都需要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中找到平衡点,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现场调查:

1、您最想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看到什么? 2.您最不想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看到什么? 3.你希望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有什么突破?

现场调查

为模拟设计“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收集素材。

理论储备:教材及温馨提示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整合文本,生成知识,为创意做好理论储备。

感悟经典:《他山之石—开幕式精彩瞬间》

观看视频

借助极富视觉冲击力、情感震撼力的视频,激发学生激情创意的灵感。

创新设计:设计点火仪式和开幕式片段

合作探究

结合实践调查、理论准备以及“他山之石”的启发,写出具体创意片断。

创新与竞争

创意展示

分组展示

分组展示创意片断,说明元素取舍和使用。

创意比拼

分组对决

自评,陈述本组构思中精妙之处;互评,修缮别组构思中的瑕疵。通过自评互评让学生发现文化创新应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文化创新的根本源泉是社会实践。

生成与构建

构建体系:在学生自评与互评基础上的点评总结生成文本的体系创建

知识小结

知识结构图(见板书设计)

六、板书设计 七、资料链接

温馨提示(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

开幕时间: 2008年8月8日20点(考虑时代风貌、现代气息)

主会场:中国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注意主办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展示)观众:几十亿中、外观众(考虑中外观众的需求)

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三大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绿色奥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科技奥运体现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和谐;人文奥运则体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甚至国与国之间和谐等。)

温馨提示(二)“北京奥组委”开幕式创意方案征集要求

1、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中国风格、人文风采和时代风貌; 2、蕴含“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

4、促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 5、创意方案的艺术表现形式要创新,并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展示奇思妙想,令人耳目一新。

八、教后评价

今年10月18日,本节课在参加了“全国第四届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优质课评选活动”的高中组现场授课,受到专家评审组和现场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荣获全国一等奖。全国著名特级政治教师、本届优质课高中评审组主任沙福敏教师在总结大会上对本堂课的创新设计和教学方式作了全面的介绍和高度的评价。她总结到:“从教学方式的选择与教学实效性的关系来看,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正是课堂改革中出现的可喜的现象,它已经改变了教师一人讲、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说是异彩纷呈,但是教学方式的选择必须把握好教师教学的核心主旨,离开了教学主题,教学的任何形式都是不可取的。要真正记住有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一定要防止偏离主题的形式化。

高二政治教学案例范文 第10篇

趣味高中政治教学案例

哲学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特别是一些哲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方面,是困扰学生的难题。但是,我们可以在有趣味的案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一、分橙子

有一个妈妈把一个橙子给了邻居的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便讨论起来如何分这个橙子。两个人吵来吵去,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由一个孩子负责切橙子,而另一个孩子选橙子。结果,这两个孩子按照商定的办法各自取得了一半橙子,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去了。

第一个孩子把半个橙子拿到家,把皮剥掉扔进了垃圾桶,把果肉放到果汁机上打果汁喝。另一个孩子回到家把果肉挖掉扔进了垃圾桶,把橙子皮留下来磨碎了,混在面粉里烤蛋糕吃。 经济学思考:一个孩子扔掉果皮,一个孩子扔掉果肉,这是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他俩有过 沟通和交换,就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双方各自的利益达到最 大化,获得“双赢”的结果。由此可见,市场经济条件下,谈判和贸易是多么重要。

哲学思考:联系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问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坚持联系的观点。两个小孩在吃橙子上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这种联系是客观的,割裂它(不沟通不交换)就要受到惩罚(两个小孩都吃不好)。

二、换个角度

在一次欧洲篮球锦标赛上,保加利亚队与捷克斯洛伐克队相遇。当比赛剩下8秒钟时,保加利亚队以2分优势领先,一般来说已稳操胜券。但是,那次锦标赛采用的是循环制,保加利亚队必须赢球超过5分才能取胜。可要用仅剩下的8秒钟再赢3分,谈何容易。

经济学思考:市场经济的运行就好像一场篮球比赛。保加利亚队与捷克斯洛伐克队之间有着激烈的竞争,同时两队之间又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这就像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和竞争性的特征一样。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的特征,市场经济的法制就如同篮球比赛的规则,没有规则,比赛就无法进行下去,没有法制,市场经济就会混乱无序。保加利亚队的教练遵守篮球比赛规则,并且合理利用规则,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战功,说明他有很高的业务素质。这如同企业的经营者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样。

哲学思考:创造性思维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性思维,很重要的是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敢于独辟蹊径,标新立异。保加利亚队的教练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敢于独辟蹊径,获得出线,令人拍案叫绝。

高二政治趣味教学案例

异想天开 有一位家长带着上初中的孩子去池塘摸鱼。摸鱼前,他吩咐儿子摸鱼时不要弄出声音,否则,鱼就会吓得往水深处跑,就捉不到鱼了。

有一天,儿子一个人去捉鱼,竟捉了半盆鱼。家长忙问怎么捉的。儿子说,您不是说一有声响鱼就会往深处跑吗?所以,我就先在池塘中央挖了一个深水坑,再向池塘四周扔石子,当鱼跑进深坑,我只管摸鱼就是了。

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中,如果伴随着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人的认识能力会得到进一步发挥,认识成果甚至是惊人的。此事例说明,家长看到的是几条鱼,而孩子看到的是整个池塘的鱼。成人随岁月的增长思维受到了束缚,丧失了思维的创造性。而孩子则不然,少了许多束缚。21世纪的学生应该异想天开,发挥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标准答案

小学语文老师考学生:“雪融化了是什么?”一全学生回答:“雪化了是春天。”老师说:“错。答案是泥水。”学生没有得分。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与时俱进,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面长和壮大,实现事物的发展。老师的答案虽然是“标准”答案,但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学生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违背了教育规律。

没问题

一个秃头的男人坐在理发店里。发型师问:“有什么可以帮你吗?”那全人解释说:“我本来去做头皮移植,但实在太痛了,如果你能够让我的头发看起来像你的一样,而且没有任何痛苦,我将付你5000美元。”

“没问题。”发型师说。然后他很快将自已和对方剃了个光头。

在思维过程中,需要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只有这样,人的认识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挥,认识成果往往出其不意。而创造性思维的一个表现是,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这个小幽默中的发型师面对秃头的顾客提出的苛刻要求,他不是按照常规在顾客身上做文章,而是从自己身上做文章,赢了顾客。

开灯的哲学

有一个盲人住在一幢楼里,每天晚上他都会到楼下花园散步。奇怪的是,无论上楼还是下楼,他虽然只能顺着墙摸索,却一定要按亮楼道里的灯。

一天,一个邻居忍不住好奇地问他:“你的眼睛看不见,为何还要开灯呢?”盲人笑笑说:“开灯能给别人上下楼带来方便,也会给我带来方便。”邻居疑惑地问:“开灯能给你带来什么方便呢?”盲人说:“开灯后上下楼的人都会看见路,就不会把我撞倒了,这不是给我方便吗?”邻居这才恍然大悟。

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这位盲人虽然有生理缺陷,但他却能够想到别人,关心他人,给别人以热情的帮助。人生的真谛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开灯的这位盲人首先给他人提供方便,同时也方便了自己。

评说玫瑰

一对孪生小姑娘跟随她们的妈妈走进玫瑰园去玩。不久,其中一个小姑娘跑过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跑回来对母亲说:“妈妈,这是个好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都有花。”

母亲听了深思起来……

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由于立场不同,思维方法不同,对客观事物的结论也不同。这对孪生姐妹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思维方法不同,对玫瑰的认识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因而也对该地方的认识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承认矛盾,还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扑克问题。世间万物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关键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看。 何时来思考

卢瑟福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培养人、教育人都有特殊的方法。有一次已是深夜,卢瑟福走进实验室,看见一个学生仍然在工作台上伏身工作。“这么晚了,你还在做什么?”卢瑟福问。“我在工作,老师。”学生回答。“那么你白天在做什么呢?”“在工作。”“那你早晨也在工作吗?”“是的,教授。早上我也在工作。您说这样好吗?”学生期待着教师的赞赏。卢瑟福略微迟疑了一下,随即问道:“那么,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学生的脸刷的一下红了,他明白了老师的用意。从那以后,这个学生开始合理安排时间,且特别注意思考问题,学习较以前更为出色。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实践含有人的主观因素。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总是在某种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受人的理性、意志的支配。因此,实践离不开认识的指导,特别是理性认识的指导。人们必须在实践基础上发挥思考的作用,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是我们认识的根本任务,也是认识过程的第一飞跃。然后,再把理性认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使之得以修正和完善,以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卢瑟福的学生一天到晚都在实践而不注重思考,只能是一种盲目的实践难以获得成功,经过卢瑟福的指导后,他把思考和实践结合起来,学习自然就比以前出色多了。

标点符号很重要

从前,有一家三口,年年与别人打官司,打得又怨恨又厌烦。大年夜,三人决定多说吉利话,保佑来年运气好,不惹官司。父亲先说:“新年好。”大儿子接着说:“晦气少。”小儿子也道:“不得打官司。”他们把三句话的11个字,请人写一条横幅,贴在中堂上,可是他们忘了加标点符号。年初一清早,有人来拜年,见到横幅便朗读到:“新个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父子三人听了急得直跺脚,连声道:“倒霉、倒霉!”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不仅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而且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横幅字数没变,客人作了不同的组合意思则发生了质的变化。

高二政治教学案例范文 第11篇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及国际竞争的实质,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2、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和勇于挑战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国际格局相应的发生重大变化。各国之间将呈现怎样的关系呢?下面就学习这方面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 透视世界若干力量中心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4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当今世界正在形成的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反映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这与二战后形成的美苏对峙两极格局有明显不同。这种局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在当今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1、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世界两极格局。

(2)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105-106页内容,思考所提出的探究问题。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欧盟成员国的增加,有力的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使欧盟成为多极化力量中头等实力单位,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俄罗斯当今的实力虽有所削弱,但仍具有巨大的经济科技潜力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其大国地位不容置疑;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目前正在保持经济大国基础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3)目前世界正在形成的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

(4)世界多极化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2、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国际竞争

(1)伴随着世界多极化进程,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调整目标,力图为自己确立有利态势。美国极力维护其世界超级大国地位;日本和德国正努力跻身政治大国行列;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竞争的意义: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总之,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国际竞争及其实质

世界格局的变化,各国目标的调整,形成了国家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要对话与合作,不要对抗与冲突,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各国人民要求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国家间在加强合作的同时,竞争也在加剧。

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6页“专家点评”内容,了解什么是综合国力?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即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这些物质力量是基础。其中,经济力和科技力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文化、经济、政治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6页“相关链接”内容,了解各国是如何展开竞争的?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当今世界,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关心的问题,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制定发展战略,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加快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7页图表,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发展才是硬道理。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国家实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当前,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学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以及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通过学习深刻领会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机遇和挑战,对于维护和实现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等,有重要意义。

课余作业

分析讨论,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我国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高二政治教学案例范文 第12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2、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

3、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实例中分析认识生产的决定作用,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衷心拥护中国_,拥护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认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自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教学重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教学方法】遵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运用“探究—交互”式教学,积极采用启发式、谈话法、案例分析法、情绪激励法。

【教具】电脑多媒体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商品与消费的有关知识,我们知道了商品是生产出来的,有了商品的出现,我们才有消费,大家看看我们使用的课桌,还有风扇等,都是生产出来后由学校买来供我们使用的。由此可以得出:从生产可以推出商品,由商品可以推出消费,依据数学知识,我们可以从生产推出消费,但是,从我们生活常识和经济学角度讲,能否由生产推出消费呢,生产与消费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回答的问题。我们今天就来共同学习第四课第一框——《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二)新课教学

学习导航:必须带着问题学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什么,怎么样),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是什么?

1、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活动一:面包、家庭居室、电子产品等这些商品从哪里来的?

师:很好,这些商品是通过生产出来的。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师:要满足我们消费,就必须发展生产,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这说明了生产决定消费。(板书)

师:既然生产决定消费,那么生产是如何决定消费的呢?请看图示(幻灯片展示课本29页的漫画“今非昔比”):漫画中,坐拥江山和美人的皇帝为何坐不上飞机、吹不了空调?

师:对了,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我们消费的对象,首先必须生产出来,否则就谈不上消费。在古代,即使是皇帝也享受不到看电视的乐趣,因为那是无电视可看。

高二政治教学案例范文 第13篇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本P43,找到并说出政府的含义和具体要求,能够在合作探究和选择题中做出正确判断,准确率达90%。

2、阅读课本P43-44,找到并记住政府依法行政的原因,能够通过合作探究理解依法行政的意义。

3、阅读课本P44,找到并说出政府权力行使的环节及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要求和防止决策失误的措施,能在合作探究和选择题中做出准确判断,准确率达90%。

4、通过演讲,能够培养自身的法治和责任意识,感悟政府的依法行政,自己也能为其贡献一份力量。

教学重难点

1、政府的含义和具体要求。

2、政府依法行政的原因,依法行政的意义。

教学过程

1、自主回答预习检查问题:

⑴依法行政的含义——针对学习目标1

⑵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针对学习目标1

⑶权力行使的环节——针对学习目标3

2、情境导入:

观看《投其所好》的反腐题材的小品,感悟出国家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不能滥用,应该依法行使!

3、问题探究一——针对学习目标2

⑴探究问题:暴力执法泛滥下去,会有什么危害呢?

⑵学生活动:1.自主思考2.小组合作探究3.小组代表探究展示

⑶展示内容:

小组1展示:暴力执法泛滥下去,损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如人权。

小组3展示:暴力执法泛滥下去,损害了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不利于树立政府的威信。

小组5展示:暴力执法泛滥在全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不利于推动全社会尊法重法守法。

⑷师点拨:各组展示地都很有道理,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分析:公民、政府、法制建设。

4、问题探究二——针对学习目标1

⑴探究问题:分析三组镜头分别体现了依法行政的哪个具体要求?

⑵学生活动:1.自主思考2.小组合作探究3.小组代表探究展示

⑶展示内容:

小组2展示:第一组镜头体现了合法行政。

小组3展示:第二组镜头体现了程序正当。

小组6展示:第三组镜头体现了权责统一。

5、问题探究三——针对学习目标3

⑴探究问题——材料中政府是如何决策的?

⑵学生活动:1.自主思考2.小组合作探究3.小组代表探究展示

⑶展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