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综述性论文范文 第1篇
关键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教学 课程设计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以及食物中有毒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的重要课程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相关慢性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以及我国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曝光,人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也越来越重视。
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医学院校的非预防医学专业(包括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医学专业、医学检验专业、护理专业等)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工作,其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的知晓水平、态度、行为将对身边的朋友和病人产生重要影响,他们却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效果不理想,令人担忧。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重视程度不够。多数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认为只要学好英语和相关专业课就行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与自己今后的工作关系不大,没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②教学内容比较多,安排的课时相对又少,导致老师讲授、学生学习都难以突出重点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课程内容必须改革;③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需要调整,先介绍人们每天都接触到的各类食物的营养,而将比较枯燥的营养素部分内容结合到食物营养价值部分讲解;④教学方法必须改革,采用传统的理论讲授难以激发非预防医学专业学员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兴趣,应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采用结合案例、注重实用性、强化技能培训的互动式教学,以激发学员的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针对上述情况,谈谈我们对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的体会。
1.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2.课程内容的改革
近年来,“营养”和“食品安全”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处于敏感、新潮、时尚前沿的大学生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充满了渴望,对这门课程也充满期待,经常希望评价一下自己或亲人的膳食是否合理,有的也想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来控制自己的体重或提高自己的免疫力等等,他们大多是在充满期待中来学习这门课程的,这和几年前有了很大的不同,这在我们对大学生的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的问卷调查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回答。为了适应目前的这种状况,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应该更加符合他们的心理,不至于使他们满怀希望而来,经受最初几节枯燥的理论灌输后对该门课程失去学习兴趣,为此必须针对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目前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主要以培养研究生为主,在部分院校招收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本科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主要在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开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课程内容的设置依次为营养学基础或基础营养学、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特殊人群营养、营养与相关疾病以及合理营养,食品卫生学的内容包括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物中毒及预防、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这样的课程内容安排和顺序设置对预防医学本科教育是必需的。非预防医学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等)学生学习的预防医学课程中包含部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内容,他们的教学时数为10学时至20学时,时间相对较少。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营养学基础或基础营养学、合理营养、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物中毒及预防,不仅重点不突出,还恰恰忽略了实用性最强、学生最感兴趣的食物营养、营养与疾病等部分内容。建议重点讲授食物营养与人类健康、营养与疾病,食品污染及其预防可以少讲甚至自学。
3.调整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之前,对营养素的概念比较模糊,因此一开始就给学生讲营养学基础似乎基础性、理论性太强,学生接受比较困难,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感觉就是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既枯燥难学还不实用。
认知学习理论指出,是在头脑中形成认知地图,即形成认知结构的结果。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用来同化新知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安排上符合这个规律,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能够联系以往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逐步由已知引申到未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第一堂课常常讲营养素,而营养素是专业性非常强的概念,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很少接触。食物则是人人都知道的东西,所以由食物讲起,逐渐过渡到营养素等,才符合认知学习理论的要求,可以具体化教学内容,使营养学课堂从一开始就联系实际,内容生动,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逐渐进入营养学的理念中,避免因基础内容的枯燥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降低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教师课堂讲授的效果。国外的优秀教材《Nutrition:Concepts and Controversies》也是首先介绍食物选择和人类健康这类比较感性的知识。
4.教学方法的改革
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内容多,学时少,加上学生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不高,为了激发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浓厚兴趣,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联系日常生活、结合临床案例和食品安全事件等展开;可以结合当前老百姓中流传的一些有争议的观点(如牛奶有害论、食物相克等)组织学生辩论;也可以让学生分析自己、同学或朋友的营养状况,看看各种营养素摄入是否合理,膳食搭配是否恰当,从而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还可以鼓励学生去指导亲人、朋友的饮食习惯,使之达到科学营养和合理膳食,促进健康等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同时感受到其实用性,既牢固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又训练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基本技能。
总之,为了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效果,在学员方面,要认识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提高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在教师方面,需要优化教学内容,调整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改革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永,韦娜. 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5):778.
[2]张乾勇,陈明亮. 军医大学本科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的问卷调查[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2):3408-3409.
食品综述性论文范文 第2篇
在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中,专业协会起到了推动和组织的作用,是美国职业教育的推动者和带头人。一方面,协会向民众宣传职业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达成舆论的共识;另一方面,协会代表政府领导职业教育建设和发展,组织和引导对职业教育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包括职业院校学生实践实训教学的开展等诸多问题,指引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确保职业教育建设的质量,专业协会起到了无可替代、关键的作用。“行业主导”是香港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香港的业界参与了职业教育的全过程:特别是在教学资源提供、学生参观实习等方面都发挥了主导作用。校企合作中,以香港职业训练局职业管理机构为核心,各行业的代表参加香港职业训练局下属各类委员会,主要为香港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专业发展提供了许多的意见;同时,为学生参观实习、就业工作提供机会;还有赞助培训设施设备,提供企业奖学金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香港职训局出面组织学生在学期间(利用课余时间、假期等)到所学专业的相关企业进行各种实习。规定企业支付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津贴、企业对实习生在实习期满后做出评定,并对实习生颁发证书。
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教学的目前状况
工科高职院校与其他院校相比较,其主要特点就是要特别强调实践性教学,因为工科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培养主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实现,像我们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食品系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作为工科专业,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该专业课程实践课教学时数要占到50%以上。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以食品检验技术为特色,服务面向食品行业、农产品加工业,培养能够从事食品分析与检验、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该专业职业技能性极强,因此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上,要突出强调实践教学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出“三性”:人才培养突出应用性,教学过程加强实践性,专业能力强调技能性。针对食品工厂生产实际复杂和安全问题突出的特点,作为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模式,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学生必须到真实的岗位上、在真实的工作氛围中学习,会更深刻地了解食品安全检测和质量控制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认识食品检验岗位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灵活性。
培养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需具备的能力较多,包括食品一般理化成分检验能力、食品微生物检验能力、企业ISO9000文本制订与审核能力、企业HACCP制订与审核能力、生产过程中在线品质控制能力、生产操作能力、车间技术管理与经营能力、生产操作设备操作能力、产品营销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训根据需要不同的实践教学课程和内容来进行设置。同时,这些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需具备的各项能力是和食品生产与检验操作流程相对应的。为此,张滨等提出以“专业+车间+检验室”生产式的建设模式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进行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配套建设,以“从生产到产品检验”为主线实施人才培养,以顶岗实训和现场工作全过程参与提升对职业岗位的理解和角色的转换。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如学生毕业时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不适应企业的要求,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等与生产实际工作岗位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校内现有教学实验、实训条件还不能满足专业与课程改革的需要,现有师资队伍中具有丰富的企业经验的人员明显不足等等。在各项实践教学环节中,顶岗实习又是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训练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但从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顶岗实习基本情况来看,由于受到多方因素影响,学生顶岗实习的开展并不顺利,存在岗位实习学生多、顶岗实习单位多而分散、顶岗实习岗位有限、指导顶岗实习专任教师有限等情况。而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和过程中存在的客观困难及问题,在国家目前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很难靠学校自身能解决,必需借助行业协会和企业等力量,实现外部资源的共享,才能实现根本的转变,真正达到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三、食品行业协会参与实践教学建设作用和途径
在高职教育成功案例中,建立稳定、高效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要素。但目前在全国上千所高职院校中,却很少能真正建立起这种稳定、长久、符合要求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因此,这也是中国高职教育质量至今无法实现质的飞跃的根本原因。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种重要的纽带和中介,如政府、行业协会、专业管理委员会、学生(校友)等。其中,行业协会是该行业企业自主组织成立的并为该协会会员单位服务,作为桥梁和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直接或者间接代表其会员单位与外界进行沟通与交流,其掌握的信息极为丰富,思路相当开阔。
行业协会熟悉和了解本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等具体情况,而且可以从行业发展情况和趋势出发,可以代表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进行有效的、直接的合作,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发挥桥梁和中介的作用,能站在更高的位置、从全面的角度考虑合作问题,对行业企业具有特别的说服力与影响力。食品行业协会对高职院校的产生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如在食品行业协会内的各相关企业内设立和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食品行业协会企业可以提供仪器设备等方式,在高职院校内建立校内实训基地;高职院校把部分实训实践教学内容放在食品企业内进行,让学生直接参加真实生产,不仅丰富了感性认识,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实践经验的积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食品综述性论文范文 第3篇
关键词:高校;双语教学;食品营养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0—182—02
一、高校食品营养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高校的外语基础教学和现行的专业外语教学还不能全面胜任培养专门学科和专业领域具有国际交流能力的高校毕业生。学科专业领域内适量的外语教学是改善这一现状的有效措施。但限于全外语教学师资和学生学习的较大障碍,双语教学以外语比重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渐过渡的教学特色,成为较优的教学模式选择。
食品营养学是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课程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笔者通过数年的双语教学实践体会到,该门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实现了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及提高学生通过英语听说吸收学科专业知识的能力。此外,此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体验到先进的课堂文化,通过中西方文化融合带给学生的人文气息及人文启发,如国外饮食特色、环境保护意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消除种族歧视等。
二、高校食品营养学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
双语教学应选用本学科在教学及科研上反映国际最新成就、应用广泛的国外原版及国内优秀教材。笔者在食品营养学教学中采用了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的《营养学——概念与争论》(Nutrition—concepts and controversies)。该教材在北美使用广泛,不但提供了营养科学中的重要概念,探讨了许多营养学的前沿问题,而且语言明了,论述逻辑性强,图片清晰、美观,人文气息浓郁,具有极强的兴趣性和可读性。教材中的数个营养学争论激发了读者对运用营养科学知识解决营养问题的探知欲与探索动力,有助于学生利用书本信息超越教室空间,解决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相关疑问,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此外,该教材的“争论”专题探索了现有营养知识范围之外的世界,深入讨论了当前营养科学话题和营养学不断涌现出的各种存在争议的问题。例如,要解决一些围绕食品安全、减肥食品的有效性、食品奸商以及人们对于肥胖认识的态度等紧迫问题;食物中植物化学物质的科研工作与消费者在这方面对于指导的需要之间的矛盾;新的食品工艺以及农业如何确保提供高质量食品的方法等问题。但是,直接引用原版教材存在学生学习背景、民族文化及学习习惯的差异,因此本土《食品营养学》母语优秀教材应与原版教材相互补充,各取所长,有机结合。本土优秀教材往往根据我国的教育习惯、思维方式、教学实际要求及大纲编写,具有符合国情的特点。原版教材与本土教材结合,要求教师对原版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及增补,以本土研究成果丰富原版教材的理论内涵。
教材的选择没有固定模式。自编教材也可以作为双语教学教材的来源,只要它适应本学校、本专业领域实际情况,适应本专业学生教育和课程建设的具体需要。但无论采用何种教材,教师都应对教材文本进行融合和理解,将教材知识内化为教师的理解与认识,然后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背景知识结合。教师还应根据课程需要,丰富教材文本资源,包括文字或图像内容。
三、高校食品营养学双语教学方式的探索
根据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教师师资背景及教学具体环境,可以采用多层次语言安排方式。可以是汉语为主、英语为辅,如营养素密度、限制氨基酸、必要的氮损失、葡萄糖的抗生酮作用、蛋白质互补作用、葡萄糖的节约蛋白质作用等名词、术语及解释采用英语语言来定义;可以是汉、英两种语言并重,教材以英语教材为主,板书或多媒体课件均显示英文,作业、考试命题及作答比例各占一半;可以是英语为主,英语在课堂教学及课后作业、考试命题的比例占优势,教材及板书、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全英文。汉英两种语言的使用比例应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的目标为依据灵活确定。
不拘泥于某个固定的比重和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可以采用部分内容英文讲解、教学难点用汉语解释、中英文对照的“交错式”双语教学方式,甚至是不同章节采用不同层次的语言安排方式。多媒体课件中以英文为主,但重要的专业概念及术语辅以中文注释,在教学课件中将同一专业术语分别以两种语言的经典概念列在同一页面上,便于学生理解和比较。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合理的中英文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