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论文【精选9篇】

0 2023-12-24 15:10 Mr.xuan 手机版

总结这段内容要与开头相照应,篇幅不应过长。有些总结在主体部分已将这些内容表达过了,就不必再写结尾。你会写实习论文总结范文吗?以下这9篇实习论文是来自于宣传员的实习论文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实习期毕业论文 篇一

实习论文

关键词:实践教学 农科类本科生 综合实践能力

一、改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

2003年学院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按照仪器设备功能对实验设备进行了合理配置,将原来由教研室管理的15个实验室整合为目前的6个实验室。在管理体制上实行院系两级管理,集中了人力、物力、财力,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2.改革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内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006年学院借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之机,加大了实验课学时,整合了实验内容,增加了综合性和开放性实验。为了彻底解决依附在课程中的实验难以确保教学质量的问题,增强实验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对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内容进行融合重组,单独设立实验课。改革实验课程体系,增加了设计和综合性实验,提高了实验课质量。

二、改革实习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调整实习方案

将以往二段制实习调整为第六学期一段制实习。即第六学期利用5~6周时间集中学习专业课程,然后利用20周时间进行作物完整生长周期的实习。

2.加强实习过程管理

根据大学有关实践教学环节的规定,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了生产实习的规章制度。实习前各系互请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对不同专业的实习学生进行专题培训。

三、狠抓毕业论文(设计)的全程质量监控管理,促进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提高

近年来由于扩招,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面临诸多困难的局面,学院进一步强化了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对毕业论文组织、选题、指导老师、评分指标体系和监控及论文答辩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毕业论文(设计)应突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对毕业论文的格式和文档管理进行了全面规范。通过上述改革,学院各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有较大提高。通过设计(论文)的教学活动,学生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四、积极开展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提高学生科研能力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自2002年起,学校开展了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简称SRP)活动,农学院共承担SRP项目200多项,在教师的指导下有700余名学生进入了科研训练计划,学生受益面超过30%,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据不完全统计,近年学生参与在公开期刊发表的论文达30余篇,其中学生以第一作者有12篇。

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毕业论文没有与生产实习有效结合

学院要求各专业第四学期末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初步选题工作,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查阅文献撰写开题报告,进行毕业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由于第五学期学生功课比较多,学生只能投入很少的精力实验,而第六学期学生上五周课就下去参加生产实习了,实习内容与部分学生选择毕业论文内容关联度不高,第七学期多数学生主要精力忙于考研,第八学期学生又忙于联系工作单位,没有充沛的时间投入到毕业论文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将毕业论文(设计)与生产实习任务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的指导力量和实践环境。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在题目的拟订和确定上,坚持选题与生产、科研实际相结合,既要有科研训练背景,又要有较强的实践价值。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办学定位为教学研究型大学。这一定位就要求学校一方面要培养为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具有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为此,在我们可以让打算直接就业型的这部分学生选作贴近生产实际方面的论文并让他们选择到生产单位实习,让学生在实习中收集与论文有关的数据,通过调研或与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相互交流,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上升为毕业论文课题,同时还可能帮助实习单位解决一些生产上的难题。让打算继续深造的学生选作与科研实际相结合的论文,实习时选择到科研院所参与科研项目,从事科学研究,使他们感觉到浓厚的科研气氛,有助于提高交流与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这种结合方式不仅能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显著提高学生研究能力和综合能力。

2.大学生研究计划(SRP)项目没有与毕业论文、生产实习有机结合

参加SRP的学生都是二三年级的本科生,申请上项目,二年级的学生还有点时间可实验,三年级的学生正好下去实习,SRP的内容大多与生产实习内容无关,同时,由SRP项目上升为毕业论文的也很少,这样三年级的学生投入SRP的时间很少,这就影响了这部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也影响了二年级学生科研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同时也影响到SRP项目和毕业论文的质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对策:将大学生研究计划(SRP)项目与毕业论文、生产实习有机结合。在SRP项目和毕业论文选题上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科研实际。并将SRP项目上升为毕业论文,进一步推动SRP项目成果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延续工作,使学生科研创新活动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不仅能增强生产实习的实效性,还能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3.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的调整,原有的实习内容已不适应这种变化。势必影响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对策:结合当前生产实际,改革教学内容。当前兵团农业正逐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现已大面积推广大马力农机具、机采棉以及滴灌,精量播种等种植业十大主体技术。种植模式改变,势必影响农业生产的变革,栽培措施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及时调整教学生产实习内容,将最新、最前沿专业知识向学生传授,增强学生专业知识实用性,熟悉当前农业生产动态,不断强化专业技能,以适应当前生产实际。

参考文献:

[1]桂萍等.加强实践教学 确保人才培养质量[J].大学时代论坛,2007,(1).

[2]李鲁华等.植物生产类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0,(3).

[3]瞿志印.高等农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几点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9,(8).

毕业实习论文 篇二

[关键词]生物专业;毕业实习;质量控制

毕业实习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形式,是塑造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实践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技能和经验,培养适应社会、应用型专业创新人才的保障[1]。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要求[2]。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是实践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性评估》64项指标中,将其列为培养过程指标体系中实践教学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实习质量控制也是《本科教学工作审核性评估》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质量监控、质量信息及应用、质量改进等评估体系的重要指标。因此,作为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如何保障实习的质量,真正发挥毕业实习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已成为实践教学管理和切实完成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议题。医学院校开设生物类专业具有不同于其他类型院校的学科特点与优势,能够为该专业学生提供系统的医学类课程教育,从而将医学与生物学两大学科相融合,体现出医学基础与生物学技能特色,培养具有现代生物科学和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合型、实用型医学生物学专门人才。蚌埠医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是安徽省第一个由医学院校设置的生物科学专业,该专业自2003年开始招生,学制4年,培养模式为“3+1”,即前3学年在校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4学年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毕业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该专业2010年批准为安徽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获批为安徽省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目前,我校生物科学专业已有11届毕业生完成了在校外实习基地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与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毕业实习过程管理质量控制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毕业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为该专业顺利开展实践教学、完成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活动提供了有效保障。本文对蚌埠医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毕业实习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以期为其他医学院校生物类专业开展和评估实践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1毕业实习质量控制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与构成

蚌埠医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毕业实习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以系统工程的思想为指导原则,将毕业实习作为一个系统,按照企业产品质量保障体系标准,引入ISO9000﹕2000基于过程管理的质量管理体系,运用PDCA循环过程控制方法,提出并设计和构建面向过程管理的我校生物科学专业毕业实习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PDCA循环基本理论为:人们做所有工作都必须经过过程策划(计划plan,即P阶段)、过程实施(执行do,即D阶段)、过程检测(检查check,即C阶段)和过程改进(处理action,即A阶段)四个阶段,要达到预期效果需经过这四个阶段的数次循环,即PD-CA循环[3]。学生毕业实习可划分为准备、实施、考核和反馈四个阶段,这与PDCA循环理念非常契合,因此,将PDCA循环这一成熟的理论应用于我校生物科学专业毕业实习过程管理,将为毕业实习的质量控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基于此,我校生物科学专业毕业实习过程质量控制体系构建的具体框架内容及其分级指标和质量控制要点阐述如下。1.1计划与组织体系(P阶段)毕业实习工作开始前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的分级指标有:专业实习计划、关于毕业实习的各项制度建设、实习指导意见、学生实习前的各项教育(思想教育、安全教育、职场礼仪、角色转换等)、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供实习的基地基本信息(地址、岗位、数量等)、学生选择实习基地的意向、指导教师的选拔和培养、毕业设计(论文)标准体系等,根据这些相关数据信息,编制当年毕业实习计划。本体系质量控制要点为:实习制度完善健全,实习前教育务实有效,实习基地量足、质优,指导教师责任心、能力较强,毕业设计(论文)开题、实施过程、撰写、评阅、答辩各环节均有相应评价标准。1.2实施与管理体系(D阶段)毕业实习的实施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实习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毕业实习过程管理的重要部分。主要的分级指标包括:学生的实习进度、内容、阶段性成果、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指导教师的指导、培养,实习基地实习环境、岗位轮换。本体系质量控制要点为:学生各阶段目标明确,实习内容及毕业设计(论文)均按计划进行,取得相应成果;指导教师指导时效性强,能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实习基地实习环境安全,岗位轮换按计划执行。1.3过程监控检查体系(C阶段)此阶段主要对各个实习环节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的监督检查,分析出现的各种问题,探索解决的方案,及时反馈结果,完善毕业实习下一循环的各环节。主要分级指标包括学校、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学生四位一体根据计划的要求,检查执行情况,进行问题分析、处理、反馈。本体系质量控制要点为:认真检查执行结果并与预定目标对比,学校、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学生信息交流反馈及时顺畅。1.4过程优化与改进体系(A阶段)通过上一阶段的检查结果,针对毕业实习过程的不足之处进行优化,改进实习计划和管理模式,并在下一年度毕业实习中实施。主要分级指标包括:处理检查出来的各种问题,对正确的予以肯定,总结经验,巩固成绩,提炼制定标准;没有得到解决的质量问题、效果不显著、不符合要求的措施等归为遗留问题,反映到下一个循环中去。本体系质量控制要点为:优化和改进的措施及管理模式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毕业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为更好地贯彻和完善毕业实习过程质量控制体系,蚌埠医学院生物科学系又针对上述体系构建了生物科学专业毕业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定期对每届毕业生根据评价体系标准进行实习质量评价,并提出评价意见与建议,对毕业实习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毕业实习过程质量的保障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将我校生物科学专业毕业实习过程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各级指标和质量监控评价体系阐述如下。2.1实习基本条件。本指标包含5个二级指标:指导教师配备,质量监控评价包括指导教师职称、学历、指导经验与能力、生师比等;实习文件,监控评价实纲内容的规范性与完整性、实习计划的可行性、实习管理手册的规范性与完备性等;实习基地,监控评价校内外实习基地的专业对口性、稳定性、基地的各项设施对实习教学需要和实习任务完成的满足度;毕业设计,监控评价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进程表、指导教师意见表、质量评价表、格式要求等的规范性与完备性;实习动员,监控评价实习计划的组织、学习、动员,实习目的、要求、注意事项及各规章制度的规范性、完备性和执行度。2.2实习过程。本指标包含4个二级指标:实习内容,监控评价实习内容与专业的对口性、与大纲要求的符合度、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有利度、学生对实习单位生产或科研的实际参与度;教师指导,监控评价对学生实习指导的态度、实习计划与进度的执行及落实、实习记录的填写等;学生实习情况,监控评价实习态度端正性、积极性,遵章守规性、对导师的尊重性、实习计划的执行性、实习记录书写的及时性与充实性、实习成绩的考核等;实习检查,监控评价对各实习单位及其指导教师的检查与督导、与各实习点进行信息交流与反馈等。2.3实习效果。本指标包含4个二级指标:实习考核,监控评价考核小结内容的完整性及科学规范性、学生实习工作总结的内容丰富度、系部实习工作总结的内容充实性;实习质量,监控评价学生实习手册记录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毕业论文撰写的规范性、论文质量达到毕业论文质量标准的状况;成绩评定,监控评价成绩评定方案的科学性和完善性、评定程序的规范性、评定结果的合理性等;综合评价,监控评价学生对实习教学内容与组织工作、实习基地情况等的满意度、指导教师、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态度、实习效果等的满意度等。

3实践成果与特色

蚌埠医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已有11届学生完成了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这十余年秉承毕业实习过程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逐步实践并完善了毕业实习过程管理质量控制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3.1质量保障标准和制度日臻完善。目前已经制定应用的计划与组织体系、实施与管理体系相关的质量保障标准和制度有:《生物科学专业实习计划》、《生物科学专业实纲》、《生物科学专业实习出科室考核评分标准》、《毕业实习鉴定总表》、《实习轮转科室成绩登记表》、《各科室实习项目表》、《各科室实习鉴定表》、《蚌埠医学院生物科学系学生实习期间考研及试工问题的原则性处理意见》、《蚌埠医学院生物科学系实习生承诺书》、《生物科学系毕业论文质量标准、格式要求、评阅及答辩要求细则》等。这些标准和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我校生物科学系学生毕业实习过程的质量控制起着较为重要的保障作用,有效地解决了实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如考研、试工与实习时间的冲突、有的实习基地疏于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指导、实习质量过程性评价体系不完善等。3.2。创建了一批较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基地依据蚌埠医学院教学研究课题成果—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评价体系原则和质量标准评估指标[4],经过十余年的努力,遴选创建了拥有较好实践条件且关系稳定的31个较高水平的校外实习基地,其中北京12个、天津1个、深圳2个、广州2个、南京3个、上海8个、合肥1个、滁州1个、蚌埠1个。这些校外实习基地包括重点大学和三甲医院的科学研究机构和中心实验室、生物制品研究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医药公司等类型,为毕业后打算考研或就业等不同志向的学生精准选择实习基地提供了保障。在此期间亦进行了校企联合实践教学基地共建研究,实现了经典的毕业实习模式和先进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并轨运行,实现了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从单纯的实践教学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转变,再到产学研深度合作的有效拓展,更好地以社会标准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了学生就业能力。3.3主要特色。该毕业实习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将毕业实习作为一个系统,按照企业产品质量保障体系标准及管理控制方法进行设计和构建,转变了毕业实习质量控制的管理观念,使其由经验性工作方法转变为现代化科学管理。运用科学的质量管理理论作指导,使毕业实习实践教学工作更加条理化、系统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减少了盲目性,为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质量控制、质量评价、质量分析提供了较为规范有效的实习质量控制标准体系。

总之,蚌埠医学院科学、专业的毕业实习过程管理质量控制体系为我校生物科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提供了一个规范、可操作性强、可复制的实习过程质量保障控制体系,保障了其实践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和专业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也为我校即将开始进行毕业实习的生物技术专业实习质量的控制提供了借鉴标准,可为其他医学院校生物类专业开展和评估实践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钱国英,朱秋华,尹尚军.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应用型人才-浙江万里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6):36-38.

[2]顾明远.学习和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7):1-6.

[3]黄丽霞,李华珍,王咏梅,等.运用PDCA循环法对癌痛用药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7,33(6):98-100.

实习论文 篇三

1.1对象选取2013年7月来本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359名,其中本科生45名,大专生314名(其中初中入学13名,高中入学301名);女性349名,男性10名,年龄17~24(19.93±2.54)岁。

1.2方法

1.2.1集中培训护理实习生岗前培训共42学时,其中安排安全文化教育28个学时,培训项目、主要内容、学时、教学法和考核方法。培训教员由人事部、医患关系部、护理部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护士长及带教教师担任。

1.2.2参加安全分析及不良事件讨论会在学生实习期间组织他们参加院内及科室的安全分析及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院级即护理部每季度1次,科室每月1次。鼓励学生发言,要求会后撰写自己的感想;在每个科室结束实习后,除写自我鉴定外,还要写以患者安全文化为主题的心得,交带教教师审阅并推荐写得较好的学生在每月一次的实习带教会上进行交流。

1.2.3评价方法①患者安全文化知识及护理不良事件认知采用问卷调查法。参考沈贻萍医院患者安全文化问卷和田欢欢编制的北京市护士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问卷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12个条目,前6个条目是医院患者安全文化问卷,后6个条目是护理不良事件认知问卷,每个条目均设“是”和“否”两个选项,调查并计算护理实习生对患者安全文化和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率,认知率=选择“是”的人数/总人数×100%,认知率越高表明学生对患者安全文化和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程度越高。问卷发放前由护理部向学生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问卷当场发放,匿名填写后当场回收。首次问卷发放在临床实习上岗培训前,实习3个月后发放第2次问卷(第2次问卷调查时学生已经参加院级护理不良事件研讨会1次,科室3次),2次调查各发放问卷359份,收回有效问卷35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②岗前培训加入安全文化教育内容的2013届实习生与未进行患者安全文化教育培训的2012届实习生临床,比较实习前6个月发生患者安全及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

1.2.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和χ2检验。

2结果

培训前后学生的患者安全文化知识及护理不良事件认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经过培训的359名学生临床实习前6个月发生患者安全及护理不良事件数为12例(药物外渗4例,给药差错3例,管道滑脱2例,标本错误、不请假外出、护患沟通事件各1例),发生率为3.34%;上届384名学生发生此类事件数为28例(给药差错8例,药物外渗7例,标本错误4例,护患沟通事件4例,管道滑脱3例,压疮、跌倒各1例),发生率为7.29%,两届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0,P=0.017)。

3讨论

3.1临床实习

培训前学生对医院患者安全文化和护理不良事件认知率较低本研究结果表2显示临床实习培训前学生对医院患者安全文化和护理不良事件认知率较低,说明学生的安全文化知识缺乏,整体安全意识较差,这与骆焕丽的调查结果是一致。我国目前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上可能存在缺陷,临床医疗课程设置丰富,但安全文化教育及相关的法律课程欠缺。实习学生患者安全文化观念直接影响患者利益,影响学生职业认同感与未来职业发展,也是导致医院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确保护理安全一直是现代护理教学及医院护理工作的重点,所以要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补上安全文化教育这一课。通过实习岗前培训,让学生了解安全文化最简单的定义为“对患者无伤害”;了解怎样降低实习中可能产生的护理风险,增强学生的护理风险意识,使其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护理的同时保证自身的安全,“把最好的患者结局”作为最优先考虑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护患沟通技巧的讨论,让学生知道沟通不良是造成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隐患,沟通也是安全文化构建的一个重要桥梁。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教育后学生对患者安全文化和护理不良事件认知均有所提高,但是培训后的问卷是实习3个月后发放的,学生可能在实习中通过其他途径接触相关教育内容,将在今后的研究中对评价时间进行调整。

3.2以临床真实案例

加深学生对患者安全和不良事件的理解实习期间组织学生参加院及科室的安全分析及不良事件讨论会。针对上届实习生发生较多的给药差错、标本错误、药物外渗、护患沟通事件等护理不良事件,选择护士中发生的类似典型案例进行重点讨论,讨论中鼓励学生发言。在其过程中首先运用“系统管理观”的管理理论,一方面从中吸取教训,查找不足,另一方面集中分析、揭示危险因素和事态发生发展的趋势,通过正面引导与案例反思,使学生安全文化构建教育更有针对性,以提高学生对不良事件的预见性,洞察实习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自觉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会后让学生撰写自己的感想和安全文化为主题的心得,增强学生维护自身与患者安全的责任感,强化安全文化教育,从而达成安全文化的构建。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培训的学生临床实习前6个月发生患者安全及护理不良事件数为12例,上届学生发生此类事件数为28例,说明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尽管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有诸多因素,但与学生和临床带教教师的安全意识、责任心有很大关系。提示今后要严格临床带教教师的选拔和对其加强安全文化知识的培训教育;找出学生临床实习中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进行培训教育。

3.3应把安全文化教育纳入护理实习生常规岗前培训内容

患者安全文化的构建是为了营造安全的医疗环境,降低医疗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所以医院提高安全文化已经成为改善患者安全运动的重中之重,而改变文化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人们一旦形成一种理解世界的特殊方式,就容易非常顽固地坚持下去。所以安全文化教育应纳入常规岗前培训内容。安全文化是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护理实习生进行安全文化培训、规范安全行为、树立“以患者安全为最优先考虑”的理念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培养他们对患者安全的信念和态度,通过他们自身素质的提升,以良好的慎独修养,促使其安全护理行为的养成,忠实地维护患者的健康利益,避免护理不安全事件,从而保证患者安全。

4小结

本研究结果提示护理实习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对医院患者安全文化和护理不良事件认知率较低,建议院校和教学医院应积极对护理实习生进行安全文化教育,以提高学生对患者安全文化知识及护理不良事件认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研究时间相对较短,研究者知识水平的局限,故还需和各位护理同仁进一步研究探讨。

实习论文范文 篇四

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马林洛夫斯基说过:“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一切生物的需要已转化为文化的需要。”现代包装设计正是一门以文化为本位,以生活为基础,以现代为导向的设计学科。因此我们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应把包装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来对待。

市场上,产品包装更新换代,层出不穷。而组织制度是最权威的因素,它规定包装设计文化的整体性质,是设计的群际关系得以维系的重要纽带,更是包装设计得以科学有效实施的保障。这一层面由一整套内在的准则系统所构成,从而成为包装设计师从事设计活动的准绳。再者,心理意识的内层则相应较为保守、稳固,是设计文化的核心所在。不同的设计观念会带来不同的行为方式和社会结果,认识到新环境所强加于我们的新要求,并掌握符合这样新要求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手段,这正是设计观念的新高度。三者间互相依存、互相结合、互相渗透,并融合反映在每一个具体的包装设计活动和设计作品中。

包装设计应从商标、图案、色彩、造型、材料等构成要素入手,在考虑商品特性的基础上,遵循品牌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如:保护商品、美化商品、方便使用等,使各项设计要素协调搭配,相得益彰,以取得最佳的包装设计方案。如果从营销的角度出发,品牌包装图案和色彩设计是突出商品个性的重要因素,个性化的品牌形象是最有效的促销手段。

色彩在包装设计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竞争激烈的商品市场上,要使商品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产品的视觉特征,更富有诱-惑消费者的魅力,刺激和引导消费,以及增强人们对品牌的记忆,这都离不开色彩的设计与运用。

日本色彩学专家大智浩,曾对包装的色彩设计做过深入的研究。他在《色彩设计基础》一书中,曾对包装的色彩设计提出如下几点要求:

1.包装色彩能否在竞争商品中有清楚的识别性;

2.是否很好地象征着商品内容;

毕业实习论文 篇五

1.1对实习内容进行科学合理设置结合机电专业的具体知识要求,按照毕业实纲的总体要求,精心组织和设置机电专业毕业实习内容。众所周知,在教育过程中,对于任何一类教学内容的安排,首先需要制定一个合理、可行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和内容,按照大纲内容的要求才能对教学人员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并按照实习教学的具体内容对学生的毕业实习整体行程进行制定,所以从这一层面来看,对实习内容的安排是确保整个实习过程的首要工作,直接影响到学生实习的整体轮廓和标准要求。同时,机电专业学生毕业实习通常需要了解和掌握机械加工的内容,比如机械电气设备的液压与气动系统及元件,电气及自动化控制等,所以针对每一部分毕业实习中涉及的内容都应该进行合理的安排,确保相应的内容得到合理安排,确保能够在学生的毕业实习中得到实现。这些实践内容的安排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实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此外,加强机电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模式由单一的自我实施模式向多元化的实践模式转变,促进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毕业实习计划,同时通过对实习过程的合理安排,可以进一步对学生的整体专业状况进行了解,促进学生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状况的合理的职业规划。另外,在参加毕业实习的学生中,有的在实践工作中确定了自身的未来职业规划,他们很有可能的将毕业实习单位和他们未来的工作单位联系在一起,但是仍然也有一些学生尚未形成自身的职业规划。对于那些不确定的工作单位的学生,其就业意向不够清晰,可以通过毕业实习让他们对职业规划形成合理清晰的认知,所以需要加强对实习内容的科学合理设置。

1.2按照机电一体化要求配备实习指导教师在旧有的毕业实习模式中,对于实习教师的安排,一些学校往往会比较随意并且缺乏合理的研究,没有考虑到毕业实习的具体要求就配置实习指导教师,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实践不足和对专业知识了解不全面的教师被选入实习指导教师的队伍之中,这种状况的存在就会导致在现场实习过程中,就不能对学生进行一个全面深入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导致实习效果的大大降低。在毕业实习过程中,一般学校的做法往往会配备至少两名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指导,为了确保教师能够合理指导学生的毕业实习,教师应侧重于机械知识方面,至少应该对机械专业知识有所理解,而且教师应熟悉电气控制方面的知识,确保可以对机械和电气方面的技术实践知识进行综合详细解释,也便于技术人员的交流和沟通,以全面提高实习质量。同时对于机电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还可以促进教师责任的实现。按照机电一体化要求配备实习指导教师,可以指导教师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合理分配给每个教师,有助于安排学生实习和实践课题,结合毕业设计或论文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毕业设计与专业实践,这样做的好处是针对数量相对分散的学生可以更好地安排毕业内容,也可以更好的提高从实践到设计过程中每个教师的责任。

1.3科学合理选择毕业实习单位目前,许多企业都是私有制和股份制的性质企业,由于生产任务紧张及技术保密等因素,一些企业并不愿意接收毕业实习的学生,这对于机电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安排增加了一定的困难,同时许多企业的领导在主观上也怕学生的毕业实习会影响企业的日常业务生产,故而也不愿意安排学生毕业实习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领导和教师应加强与相关企业的沟通,尽可能建立更多的实践基地,可以根据不同毕业任务,有选择地对一些实践单位进行合理选择,比如对于已经已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尽量安排他们到签约单位实习。安排学生在签约单位实习可以使他们尽快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生产实践,进而获得更多的锻炼和提高。同时还可以采取更灵活,更广泛的校外实训基地模式,解决机电专业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对机电专业学生要加强引导,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毕业实习单位。但这只靠学生个人的努力不能很好完成,还需要学校统一制定解决方案,其中最好的办法是建立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另外,要精心组织好毕业实习前的相关工作,包括教师选择,实习任务书拟定等环节都不能忽视。并且每一项任务都应根据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促进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生产性质和主要技术,然后有针对性开展机电专业的毕业实习工作,让学生提前做到心中有数,并带着问题去实践,才能收到较好的实习效果,同时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在毕业实习中实现自身能力的提高,增长学生的实践经验和技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培养和训练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2结语

实习论文范文 篇六

1.1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手术室进行实习的72例护理实习生。在这些实习生中,有男性实习生8例,女性实习生64名;其中有专科实习生38例,有中专实习生34例;其年龄为18~24岁,平均年龄为(21.5±1.0)岁。根据教学方式将这些实习生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每组各36例实习生。两组实习生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选取

12名理论知识过硬、操作技能娴熟、经验丰富并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老师进行带教工作。为参考组实习生进行常规带教。进行常规带教的方法是:根据实纲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实习生无固定的带教老师,由老师和实习生一起进行护理、交班等工作,每周五对实习生本周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情况进行总结。为观察组实习生进行一对一全程带教。进行一对一全程带教的方法是:在实习生进入科室后,明确每位实习生的带教老师,制定实习计划。带教老师要积极地与实习生进行沟通,了解其内心的想法,明确其实习的意义和价值,建立信任感,缓解实习生对实习的恐惧。向实习生讲解手术室的环境、布局及工作流程及各种规章制度,让其尽快适应手术室护理工作。由带教老师对洗手、穿戴无菌手套、摆放和铺设无菌器械台、传递无菌器械等工作进行示范。在进行示范教学的过程中强调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的重要性。向实习生讲解巡回护士、洗手护士等不同岗位护士的任务和职责,并让实习生做好记录。让实习生总结每位上台护士的表现,由带教老师对总结内容进行仔细的批阅,以此了解实习生对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并提出修改意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带教老师需根据实纲定期让实习生参加理论知识培训,讲解手术特殊的摆放方法、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各种急救知识,并进行实际模拟训练。

1.3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综合素质

使用自制的手术室综合素质考评标准考核实习生的综合素质,满分为100分,实习生的分数越高,其综合素质越好。护理技能:使用自制的护理技能评定量表评定实习生对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护理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理论知识、安全缺陷及风险预防四个大项,每个大项的满分为100分,实习生的分数越高,其对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实习生的综合素质

经过带教后,观察组实习生的综合素质评分为(92.6±2.3)分,参考组实习生的综合素质评分为(78.9±3.4)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实习生的护理技能

经过带教后,观察组实习生的理论知识评分为(88.7±2.5)分,参考组实习生的理论知识评分为(71.2±5.4)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生的操作技能评分为(89.5±5.6)分,参考组实习生的操作技能评分为(72.3±2.7)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生的安全缺陷评分为(91.4±3.7)分,参考组实习生的安全缺陷评分为(70.5±4.8)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生的风险预防评分为(88.2±5.3)分,参考组实习生的风险预防评分为(73.6±5.3)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在来到手术室进行实习的第一天,情感状态、心理状态各不相同。一对一全程带教的教学方式缩短了实习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使老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根据实习生的个人特点及对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实习计划,激发实习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实习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并提高其护理实践的技能。带教老师应具备操作技能娴熟、经验丰富、乐于承担责任等素质,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使实习生能够时刻学习到有效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摆正工作态度。在进行教学课程安排时,应确保课程安排具有科学性及合理性,能够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突出分段学习的特点,让实习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4.总结

毕业实习论文 篇七

1.1对象

选择天津中医药大学2010级护理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共123名为调查对象,在2013年7月进入临床实习前进行调查。

1.2调查内容及方法

依据调查目的自制调查问卷。问卷参照天津市《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执行手册》中应急事件的处理程序进行设计。问卷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应对输血反应,第二部分为应对化疗药外渗,第三部分为应对针刺伤。其中,每部分答对60%者为具备应对该项突发事件的能力。调查前采用统一指导语向护生解释本次问卷调查的目的和意义。问卷均由学生本人独立填写,25min后现场收回。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3份,收回有效问卷123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调查表明,本科护生在实习前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低,且在应对输血反应、化疗药外渗和针刺伤这三类突发事件的能力上存在统计学差异。

3讨论

3.1护生初步具备应对输血反应的能力

本次调查显示,发生输血反应时,96.75%的护生知道应该立即停止输血,68.29%知道应该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50.41%的护生知道应该将余血送检。但是,所有护生均不知道如何预防输血反应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同时,仅2.44%的护生选择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护理。这说明,尽管输血反应的救护是护理学基础的教学重点,但是护生在实习前仅仅具备了最基本的应对输血反应的能力,而不具备处理相关并发症的能力。同时,护生也不能将心理护理知识运用到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也就是说,护生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临床实践中。鉴于此,我们建议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模拟教学,使护生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促进学生批判性地思考,以拓宽学生的应急知识,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2-3]。同时,教师应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加强护生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能力的培养。

3.2护生不具备应对抗肿瘤化学药物外渗的能力

本次调查显示,在化疗药外渗时,护生完全不具备处理能力。尽管她们知道化疗药外渗时应该立即停止输入药物,但只有24.39%的护生知道应保留原针头,连接注射器尽量回抽渗漏的药液或血液以减少渗漏的液体量,而不是直接拔出针头。此外,仅有23.58%的护生知道化疗药外渗后应将患者的肢体抬高以减少药物对肢体的进一步损伤;仅10.57%的护生知道应该及时通知主管医生及护士长。尽管25.20%的护生知道化疗药外渗时应该进行局部封闭或者根据药液性质注入拮抗剂,但他们均没有答出正确药物名称。当前,化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化疗药外渗不仅会导致患者局部疼痛和发生炎症反应,还可致局部组织坏死、溃疡,以至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4]。关于应对化疗药外渗的相关知识多散在于内科和外科的各个章节中,且并未涉及对血管刺激性大的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因此,专业课教师和临床教学老师应该开展化疗药防护的专题讲座,使护生在实习前就具备应对化疗药外渗、化疗药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以及根据化疗药选择相应解毒剂进行局部治疗的能力。

3.3护生具备应对针刺伤的能力

实习论文 篇八

土木工程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参加实习的学生多,指导教师数量不足

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建筑工程方向,2006-2008级参加实习的学生人数均达到100人以上,2009级更是将达到134人,尽管学校和学院都非常重视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研室指定的实习队也非常认真地组织实施生产实习教学,但每年参加生产实习的老师也只有3-4人,所以,老师亲自指导实习的时间就很少,实习的质量就受到影响。

(二)实习单位接收容量有限,实习单位联系困难

我校的生产实习都是安排在每年暑假,这一时间段几乎所有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都在实习,特别是应用型高职专科学校的学生,他们到工地的时间早,实习时间长。而每一个施工项目由于在这一时间段都是在赶工期,施工安排的很紧凑,建筑工程施工场地本身就比较狭小,学生到工地后由于没有任何经验且给工地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施工项目部一般都不愿接受较多的学生实习(一般一个项目部只接受3-4人实习),甚至是不接受学生在这一时间实习,或者要求实习的时间增加到3个月或者半年,这样,施工项目部经过短暂的培训,学生上手后也能为企业做出一些贡献。因此,每年建筑工程方向实习要联系的实习工地就多达20-30个,这给实习队老师前期联系实习单位增大了难度。

(三)实习时间太短,学生实习真正参与生产的机会少

按照教学计划,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时间为4周,对实习接收单位来讲,实习4周的时间太短了,学生在实习期间基本上只能到实习单位熟悉施工项目的基本情况,跟着施工人员在现场参观该工程的一些基本施工情况,所以大部分学生在实习工地也只能是以参观者的身份去实习,而不是土木工程培养计划所要求的亲自参与实践锻炼,甚至顶岗实习,因此也就谈不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参与现场实习的时间一般都在半年甚至是一年的时间,因此企业就能有针对性地安排现场技术指导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生一般也能完整地参加一个项目的施工和管理,学生可以深度参与到施工和管理活动中去,动手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对整个项目的施工管理也非常清楚,真正达到了生产实习的目的。

生产实习教学改革探讨

(一)人才培养方案实践环节改革

(二)加强校企合作建立长期稳固的实习基地

1906年,美国的辛辛那提大学首次推出“合作教育”,即:一部分专业和一些教育项目的学生,一年中必须有1/4的时间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公司或企业等单位去实习,以获得必要的知识。近百年来的实践证明,合作教育方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目前,美国开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形式合作教育项目的院校已有1000多所,参与全美国高等教育合作教育的大公司和企事业单位已达5万多家[2]。教育部新近推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提出了采取“3+1”模式实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该模式必须实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才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3]。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是开展实习工作非常重要的基础。我校现有土木工程的实习基地有3个,但真正能长期合作,给学生提供实习平台的不多,这就要求实习队临时去联系大部分实习工地。临时联系实习工地一方面大大增加了指导教师的前期准备工作,而且企业也不是很愿意接收,即使接收学生实习很多单位也是敷衍了事,没有真正安排现场指导人员让学生参与生产实践,与教学要求相差甚远,也就很难达到实习的目的。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可以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和沟通,能让企业更加理解学校对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需求,让企业更加愿意接收学生实习,更好地安排学生进行现场顶岗实习,学生完全以项目施工技术人员的身份参与到工程施工的实践中去,从工程的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工程质量控制、施工管理等方面进行实践锻炼,从实践中学习知识,把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并跟随一个完整的工程施工全过程,建立整体工程的理念,学生通过长期与现场技术人员的沟通交流锻炼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非常有利的是能满足灵活机动的实习要求,企业往往会有多个项目同时在施工,而且每个项目的施工进度是不一样的,学校可以根据专业课程的进度灵活地安排学生在实习基地的施工现场进行短暂的现场参观等实习活动,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在理论学习是对抽象概念的认识,做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还可以通过在现场实习也更加深刻认识到土木工程需要他们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以促进学生自觉学习。所以,学校应该进一步探索与建筑企业合作建立长期实习基地的模式,建立更多的、有效的实习基地,为实习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校企合作制定培养计划和任务

校企合作可以让学校从与企业的交流中掌握目前土木工程人才市场对学生能力的需求,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的人才培养计划,更好地执行人才培养计划,学校也可以与企业共同制订专业培养方案,根据建筑企业生产、管理的实际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让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更加贴近企业的需求,让学生具备更高的市场竞争力。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主要承担土木工程理论教学的任务,而实践教学主要由企业承担,学校只是参与实践教学管理和指导。结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与素质,系统地制定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任务及实施计划,确立可操作性强的企业培养方案。其主要内容应包含建筑企业文化学习,施工技术训练和施工管理。学生通过在企业实习认识企业文化、深入了解企业发展战略和管理模式,如何培养企业文化。施工技术训练,这是培养计划的主题,培养计划应包含建筑工程各个施工工序的操作技能培训,让学生通过在企业参加实习,建立完整的工程概念,对各个工序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有深刻的认识,达到能独立组织项目施工的目标。项目施工管理先行,培养计划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施工管理中去,让学生深入掌握项目管理的内容、程序和规律,学生通过实习初步掌握项目施工组织编制能力,掌握工程量清单编制,初步了解工程成本控制、合同管理和进度控制等项目。

(四)校企合作加强教师实践经验的培养

专业教师在拥有丰富的学科知识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需要的在经济建设一线工作的专业技能,要善于研究所授内容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作用以及所教内容与学生工作实践的结合[4]。企业技术人员长期从事工程实践,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因此可以加强校企合作让高校教师有目的地到企业锻炼,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教师的实践锻炼可以根据教师承担课程分别到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让他们参与完整的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教师参加工程设计应该更深入地掌握工程设计的程序、设计的关键方法和技术、设计软件的使用和注意事项、设计规范的应用等诸多工程设计问题。教师参加工程施工应该从施工组织、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等方面全面掌握现场施工实践技能。教师通过到企业锻炼实践经验得到丰富后,在理论课的授课中必然更加生动、具体,也更加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五)加强自联实习

毕业实习论文 篇九

论文摘要:高等教育扩招与就业制度改革,使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间的矛盾凸显,学生多把实习时间用于寻找工作。对此,各高校应进一步提高对毕业实习重要性的认识,主动深入基层与用人单位了解信息。使实习与择业有机结合起来;政府主管部门要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调整各类招聘会的时间,并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以减少毕业生的求职成本与求职时间,保证学生毕业实习质量。

毕业实习是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毕业前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训练、掌握和应用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问的矛盾日益凸显出来。

一、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间的矛盾表现

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教育管理体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高等学校的毕业实习、就业分配带有计划性和指令性,接收单位把学生的毕业实习与学生就业作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来安排,实习单位与实习内容吻合,就业单位如期安排落实。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则是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体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以追求盈利为目标的企业,接受学生毕业实习不再是指令性计划,而是互利互惠性质的。其结果是,部分企业囚经济利益的驱动,拒绝接受学生实习,或者是在收取费用的前提下接受;有的企业缘于企业之间的竞争,对企业技术进行保密,不愿意让学生接触先进的技术。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只能自寻实习场所。在自寻实习场所中,有的实习场所与学生所学专业内容完全没有关系,加上近年来高等教育就业形势严峻,有的学生就把毕业实习变成了寻找就业岗位,为满足有录用意向单位的要求,在实习单位从事与专业要求完全无关的工作。在目前“就业率指挥棒”的控制下,学校对此大多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

2005年5月,笔者对广州地区6所职业学院2002级4977名学生的毕业实习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安排的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占44%,学生自找实习单位达到56%(见表1)。

对实习单位与专业对口情况的调查发现,完全对口的占55%,基本对口的占36%,不对口的占9%(见表2)。

另据周大现等学者调查发现,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参加供需见面的时间和参加次数比较多,不少学生毕业实习后期的主要精力、时间都花在择业上,严重影响了毕业实习质量。

二、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间的矛盾成因

自1994年以来,我国逐步实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由过去“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调整为由学校和有关部门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通过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制度。在目前人才市场不太规范的情况下,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在每年的上半年比较频繁,而每年上半年的前几个月,正是毕业生的实习时间。在某种程度上,毕业生的择业与实习相冲突的情况比较多,学生无心实习,全心应付各种招聘会、面试及用人单位的测试。

此外,从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增长,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逐步加大,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据统计,截至2004年9月1日,2004年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61%,与普通本科院校84%的就业率相比有较大差距。哟推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教育部2OO3年专门下发了文件,文件指出:年度招生计划安排与毕业生就业率适度挂钩;从2003年开始,对连续3年7月份毕业生就业率低于本地区平均就业率的高校,控制专业总数。哒一文件的出台,引起了高校领导对就业率问题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民办高校,更把就业率看成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将“以就业为导向”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对就业率的过分追求,使得教学工作与就业工作发生矛盾时,教学工作包括毕业实习主动为就业工作让步。

三、解决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间矛盾的措施

(一)充分认识毕业实习对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

高新技术产业化与社会生产手段高技术化,导致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培养出大量以智力为主的技能操作型人才,以满足当前我国科技发展的需求,成为当前高职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毕业实习是学生了解、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及流程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另外,笔者从一项调查报告中了解到,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不满意的素质与品质排在前5位的是:吃苦耐劳精神(62.6%)、责任感与使命感(55.6%)、爱岗敬业精神(52%)、动手能力(42.4%)、社交能力(37.4%)。而这些素质和品质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可在毕业实习时得到锻炼。因此,高职教育的管理者和教学人员应正确认识毕业实习的重要性,以便采取措施,把毕业实习环节真正落到实处,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毕业实习安排形式,使毕业实习与择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目前,有部分学校采取在校企结合、产学合作单位安排学生毕业实习,这种形式下的实习效果比较理想。近几年,高职院校和企业在这方面进行了多层面、多形式的实践探索,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较好地解决了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围高职教育办学的楷模。如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的“2+1”人才培养模式,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合作教育模式,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的“双定生”人才培养模式,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的“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人才培养模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结合地方经济全面合作”模式,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的“以企业为主”的合作办学模式。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校企结合、产学合作的模式只限于少数学校或少数专业。多数学校或者多数专业的毕业实习还是采取其他形式进行。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安排毕业实习,要考虑的不但有专业对口、操作机会、企业接受意向等问题,还要考虑用人单位与学生就业的结合问题。在人才市场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方缺乏了解,在选择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盲目性、偶然性。如果学校在确定毕业实习单位前,能深入社会基层、用人单位多做些调研工作,了解相应专业用人单位的生产、岗位设置、人才需求以及企业发展规划等状况,不但能为毕业生找到专业对口实习单位,而且有利于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选择毕业生,真正做到毕业实习与择业的有机结合。

目前国有企业的改革与高等教育扩招,使得学校统一安排毕业实习变得不太现实。学生的毕业实习不但要发挥学校的作用,而且要发挥学生个人的主动性,实行学校安排与学生白找相结合的模式。不但要集中安排,还要采取分散的方式进行。其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情况灵活选择,包括委托实习、顶岗实习、用工实习等形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的,首先要考虑实习单位是否与实习内容一致,不能为择业而实习。对这类学生,学校要严格审批,要求学生按实习要求来做,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审批;不按要求交实习手册、实习日记、实习鉴定表及实结的,不给实习成绩。绝不能让学生以自找实习单位为由,把整个实习阶段用于寻找就业单位。

(三)规范招聘时间、形式,提高择业效果

根据我们的调查,多数学生从毕业前一年的11月份一直到毕业时的6月份,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参加各种类型的供需见面会。学生迫于就业压力,不得不奔走于各个招聘会,不但毕业实习受到影响,而且参加招聘会的各类费用也不少。建议教育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根据高校的教学特点,明确规定各类招聘会的时间,最好安排在每年5月份以后进行,各用人单位不得提前面试。在此时问前只接受书面材料,根据书面材料进行初步挑选,若需进一步面试,要求应试者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参加丽试。

(四)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及信息服务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宣传员为大家分享的9篇实习论文就到这里了,希望在实习论文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