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简述礼仪致辞的写作要求
礼仪致辞的要求
1
领导讲话稿写作(七)—礼仪、文体活动讲话稿(致词)的写作
第一节 礼仪讲话稿(致词)
一、礼仪讲话(致词)的概念
礼仪讲话(致词),是指领带干部在迎送宾客、寿辰庆典、结婚礼仪等特定场合中,宾主双方或一方所发表祝贺的一种礼仪性讲话。
二、礼仪讲话稿(致词)的写作要求
① 在讲话稿的开头部分,要对客人表示热烈的欢迎、诚挚的问候和敬意或感谢。 ② 在主体部分,讲话的语言要做到热情、谦逊、有礼,语言要短小精悍,饱含真情。 ③ 在结尾部分,有的要表示出良好的祝愿和希望,有的要谈今后的打算,表明继续努力的决心;但在婚礼致词结尾部分,则要表达出对新人的祝愿与希望,提议为新人的幸福干杯。
三、常见礼仪讲话稿(致词)的写作要点 (一)欢迎词(讲话稿) 1、欢迎词的概念
欢迎词是指在接待或招待客人的正式场合中,主人发表的表示欢迎之意的致词。 欢迎词一般是以口头形式在欢迎仪式现场上发表,也有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一般是在较为庄重的公共事务中使用,也在举行较大的聚会、宴会、舞会、茶话会、讨论会等非官方的场合使用。
2、欢迎词(讲话稿)的写法
欢迎词的写法一般为标题、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 (1)标题
第一行正中写标题,字体略大,可写“欢迎词”三个字或写“***在欢迎***会上的讲话”。
(2)称呼
第二行顶格写称呼,称呼要讲究礼仪,姓名要写全,要用尊称,可根据主客之间关系的疏密在姓名前面加表示亲切的修饰的词语,如“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要因人而异。
(3)正文
正文要表达三层意思:
第一层 开头要对客人表示热烈的欢迎、诚挚的问候和敬意;
第二层 阐述来访的意义,赞颂客人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也可回顾双方之间的交往与友谊,赞扬双方之间的友好合作;
第三层 最后表示良好的祝愿或希望。 (4)结尾
再一次对客人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良好的祝愿。 (5)署名、日期
正文右下方署名,如标题有名称,可不署名,署名下一行标明日期。
2.发言人的礼仪要求有哪几个方面
作为发言人,首先着装上必须整洁端庄,给台下的观众以美好的形象,绝不能穿过分怪异、性感、散漫或不洁的服装登台发言。否则,就显得不合时宜,也是缺乏礼数的。其次,就是对所发表内容的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观念要明确。发言人必须有明确的时间观念,基本的原则是宁短勿长,绝不拖延时间。集会若规定了发言限时,必须严格加以遵守。
(2)发言内容要有鲜明的观点。只有观点明确、中心突出、态度清楚、主张合理,才会抓住听众,并且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否则,滔滔不绝、离题千里,难免会让台下的观众起哄,或是倒喝彩。
(3)语言表达要生动形象。众所周知,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最受欢迎;而卖弄深奥活语言晦涩枯燥,则难以提起观众的兴趣,甚至会招致别人的反感。因此,发言时所用的语言,应当朴素、具体,但又不乏幽默、形象,具有哲学意味。
(4)讲究感情真挚。形象幽默是方式,真诚才是本质。因为发言人不是说书的先生,也不是在讲笑话,过分的煽情和矫揉造作的发言,也是听众不愿接受的。
(5)讲究礼仪,尊重听众。发言人的风度和修养,往往都体现在对待观众的态度上。所以,在上台发言之初,要向主持人与其他听众欠身致意,并进行问候。在发言之时,不能使用任何对听众不尊重的语言、动作或表情。发言结束之后,要道一声“谢谢大家”,再欠身退场。
3.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一、称呼礼仪
(1)对父母长辈不能直呼姓名,更不能以不礼貌言词代称,要用准确的称呼,如爸爸、奶奶、老师、叔叔等。
(2)不给他人取绰号、说花名。
二、问候礼仪
向父母、长辈问候致意,要按时间、场合、节庆不同,采用不同的问候。
(1)早起后问爸爸、妈妈早上好。(Good morning,Dad/Mum.)
(2)睡觉前祝爸爸、妈妈晚安。(Good night,Dad/Mum.)
(3)父母下班回家:爸爸、妈妈回来啦。(Hello,Dad/Mum.)
(4)过生日:祝长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Happy birthday to you!)(Wish you good
health!)
(5)过新年:祝爸爸、妈妈新年愉快。(Happy New Year!)
(6)当爸爸、妈妈外出时说:祝爸爸、妈妈一路平安、办事顺利。(Wish you a good journey!)
(7)当爸爸、妈妈外出归来时说:爸爸、妈妈回来啦,辛苦了。(Welcome home!)
(8)自己告别家人时:您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离家时间较长,写信或打电话问候家人。
三、尊师礼仪
(1)见老师主动问好,少先队员敬队礼,分别时说“老师再见”。
(2)进出校及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要让行。
(3)进办公室要喊“报告”,听到“请进”后方可进入;问老师要用“请问”,老师答后要道谢,说“再见”后再离开;不随便翻阅老师办公室的东西;不私自打开教师电脑。
(4)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接受师长的教育。
(5)对老师说实话、真话,不欺骗老师。
(6)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7)服从老师管理,不顶撞老师。
(8)在校道上遇见老师主动停下,微微鞠躬问好。遇见两个以上的老师,问“老师们好”;排队在行进中遇见老师,由领队带领全体同学问“老师好”。(Hello,teachers.)
(9)与老师交谈时,要起立并主动给老师让坐。(Have a seat,please,teacher.)
(10)老师在办事或与别人在交谈时,不可随意打扰老师,躬身站立一侧,等老师办完事或谈完话后再找老师。
四、同学礼仪
(1)同学间要互相问候“你早”、“你好”可点头、招手。
(2)与同学说话态度诚恳、谦虚,语调要平和,听同学说话要专心,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3)同学间的交往应使用礼貌用语。问同学问题,问前要用谦语“请问”、“对不起”、“打扰你一下”、“向你请教个问题”等,问后要道谢;(4)尊重同学,不给同学取绰号,或叫同学的绰号,不说使别人感到伤心羞愧的话。
(5)同学之间互助互爱,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6)尊重和照顾女同学,不欺侮女同学。
(7)向同学借东西,要先征得同学的同意。对同学的东西要特别爱护,且按时归还。
(8)不在同学面前说长论短、搬弄是非,注重团结。
(9)不斤斤计较,对同学的过失或冒犯要宽宏大量。
(10)讲究信用,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办到。
4.学生语言礼仪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一、称谓礼仪 1、对父母、长辈不能直呼姓名,要用标准称呼。
2、对兄、弟、姐、妹不要连姓带名称呼。 二、问候礼仪 向父母、长辈问候致意,要按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使用不同的问候语。
1、早起后,问爸爸(妈妈)早上好。 2、睡觉前,祝爸爸(妈妈)晚安。
3、过生日:祝长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 4、过节时:祝爸爸(妈妈)节日愉快。 5、外出时:祝爸爸(妈妈)一路平安。
6、归来时:爸爸(妈妈)回来啦。 三、就餐礼仪 1、吃饭前,要帮父母、长辈做放置碗筷,搬放凳子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吃饭时,让长辈先入座。要等父母长辈先开始吃,才拿起碗筷吃饭。
3、吃饭时,不狼吞虎咽,不无故讲话,不随意走动,菜渣残骨不要乱扔。不要对着餐桌咳嗽打喷嚏。
4、若长辈给自己添饭夹菜,要说谢谢。若比父母、长辈先吃完饭,要请父母、长辈“慢吃”。
5、吃饭后,要帮助父母收洗碗筷、抹餐桌凳等。 四、穿着礼仪 1、仪表整洁大方,着装朴素得体,不穿奇装异服。
2、女同学提倡理短发,不烫发;男同学理发理学生头,不留长发,不理分头。 3、不化妆,不佩戴饰物,不穿中高跟皮鞋,不穿背心和拖鞋进学校。
4.按学校规定穿校服。 五、尊师礼仪 1、见到师长,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回家说再见。
2、进出校门、上下楼梯时遇见老师,应让老师先行。 3、进办公室要喊报告,听到“请进”后方可进入,离开时应向老师说“再见”。
4、发现老师的错处要有礼貌地指出。 5、课堂上发言要先举手,回答问题要起立。
六、同学交往礼仪 1、同学交往要学会使用“请、你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别客气、再见”等礼貌用语。 2、同学间相见要互相问候、招呼或点头。
3、与同学说话语调要平和,听同学说话要专心,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4、向同学请教问题,问前要用谦语,问后要道谢。
5、不给同学取绰号,要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和身有残疾的同学。 七、升旗礼仪 1、升旗时,要身穿校服,仪态庄重,脱帽肃立,行队礼。
2、唱国歌时要严肃、准确,声音要洪亮。 3、认真听国旗下的讲话。
八、活动礼仪 1、参加集体活动要准时,遵守秩序,不随意走动,不随便说话。 2、在大会上发言时,要先向师长、同学或听众致礼,发言结束时要道谢。
3、观看演出要提前入场,观看时聚精会神,要适时、适度鼓掌,不起哄,不喝倒彩。主持人宣布演出或比赛结束后,有秩序地退场。
4、活动中不吃零食,不在场内留下杂物。野外活动要集体收拾处理垃圾,保护好环境卫生。
九、接待礼仪 1、有亲戚、朋友、老师、同学来访,要热情接待,主动招呼,接提亲人或朋友手中的物品等。 2、对来客要主动让座、端茶送水,接递物品要用双手。
3、客人走时要起身道别,要送到门口。
5.交谈礼仪有哪些要求
语言是双方信息沟通的桥梁,是双方思想感情交流的渠道,语言交流在人际交往中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
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语言交流首先随时间、场合、对象的不同,而表达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和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了解交谈礼仪的各项原则和重点,对我们顺利进行下一步工作有莫大的帮助。
一般人在交际场中,第一句交谈是最不容易的,因为彼此不熟悉对方,不知对方的性格、嗜好和品性,又受时间的限制,不容许多作了解或考虑。对于新客户,你不妨先自我介绍,尔后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拭探。
比如说:“你好,我叫李明,是前台接待员,您家里的房子是要装修吗?”不论问得对不对,总可引起方的话题。问得对,可依原意急转直下,问得不对的,根据对方的解释又可顺水推舟,在对方的话题上畅谈下去。
与人交谈时要有自信,不要惊慌害怕。许多人害怕与人交谈,惟恐自己无言以对,而对别人说的话一个字也听不进,结果反而更是使谈话难以进行。
注意倾听,做个忠实的听众。谈话本身包括说和听,不要口若悬河的垄断整个谈话,要给对方发表意见的机会。
要全神贯注地聆听对方的讲话、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谈话,以示尊重对方。例如,设计师只有通过仔细聆听客户的讲话,才能更透彻地了解他的需求,这样才能设计出让客户满意的作品。
如果想参加他人的谈话,应事先打一声招呼。若别人正在进行个别私下交谈,不可凑上去旁听,那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如果有事要找正在谈话的人,应站在一旁稍等,让别人把话说完,然后表示歉意,说自己要同某位先生或女士讲几句话。如果发现有第三者要参加谈话时,应以微笑、点头、握手等表示欢迎。
如果谈话时有人来找或遇有急事要离开时,应向双方解释清楚并表示歉意。 一、交谈礼仪中的重要原则: 1、与人保持适当的距离。
说话通常是为了与别人沟通思想,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当然必须注意说话的内容,其次也必须注意说话时声音的轻重,使对话者能够听明白。这样在说话时必须注意保持与对话者的距离。
说话时与人保持适当距离也并非完全出于考虑对方能否听清自己的说话,另外还存在一个怎样才更合乎礼貌的问题。从礼仪上说,说话时与方离得过远,会使对话者误认为你不愿向他表示友好和新近,这显然是失礼的。
然而如果在较近的距离和人交谈,稍有不慎就会把口沫溅在别人脸上,这是最令人讨厌的。有些人,因为凑近和别人交谈的习惯,又明知别人顾忌被自己的口沫溅到,于是先知趣地用手掩住自己的口。
这样做形同“交头接耳”,样子难看也不够大方。因此从礼仪角度来讲一般保持一两个人的距离最为适合。
这样做,既让对方感到有种亲切的气氛,同时又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在常人的主观感受上,这也是最舒服的。 与人保持适当的距离就是控制“界域”。
所谓界域,即交往中相互距离的确定,它主要受到双方关系状况的决定、制约,同时也受到交往的内容、交往的环境以及不同文化、心理特征、性别差异等因素影响。美国西北大学人类学教授爱得华•T•霍乐博乐博士在他的《人体近身学》中提出了广为人知的四个界域: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众距离。
⑴ 亲密距离:距离在15厘米之内或15~46厘米之间,是人际交往的最小距离,适于亲朋、夫妻和恋人之间拥抱、搂吻,但不适宜在社交场合,大庭广众面前出面。 ⑵ 个人距离:其近段距离在0.46~0.76厘米之间,适合握手、相互交谈;其远段距离在0.76~1.2米之间,普遍适用于公开的社交场合,这段距离可以使别人自由进入这个交往空间交往。
⑶ 社交距离:主要适合于礼节性或社交性的正式交往。其近段为1.2~2.1米之间,多用于商务洽淡、接见来访或同事交谈等。
远段在2.1~3.6米之间,适合于同陌生人进行一般性交往,也适合领导同下属的正式谈话,高级官员的会谈及较重要的贸易谈判。 ⑷ 公众距离:近段在3.6~7.6米之间,远段则在7.6米以外,它适合于作报告、演讲等场合。
2、恰当的称呼他人。 我们之前学的称呼礼仪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在这里就不再做过多的解释。
3、及时肯定对方。 在谈话过程中,当双方的观点出现类似或基本一致的情况时,谈话者应迅速抓住时机,用溢美的言词,中肯的肯定这些共同点。
赞同、肯定的语言在交谈中常常会产生异乎寻常的积极作用。当交谈一方适时中肯地确认另一方的观点之后,会使整个交谈气氛变得活跃、和谐起来,陌生的双方从众多差异中开始产生了一致感,进而十分微妙地将心理距离拉近。
当对方赞同或肯定己方的意见和观点时,己方应以动作、语言进行反馈交流。这种有来有往的双向交流,易于双方谈话人员感情融洽,从而为达成一致协议奠定良好基础。
4、态度和气、语言得体。 交谈时要自然,要充满自信。
态度要和气,语言表达要得体。手势不要过多,谈话距离要适当,内容一般不要涉及不愉快的事情。
5、注意语速、语调和音量。 交谈中陈述意见要尽量做到平稳中速。
在特定的场合下,可以通过改变语速来引起双方的注意,加强表达的效果。一般问题的阐述应使用正常的语调,保持能让对方清晰听见而不引起反感的高低适中的音量。
二、谈话的禁忌 。
6.社交礼仪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无论是离家出访还是应邀作客,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人家眼里,因而,平时的举手投足都要注意,尽量给人一个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的良好形象。
盐城人比较讲究仪表美,长辈对晚辈的教诲总是要讲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吃有吃相,求“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站着时,要挺胸收腹,不要弯背凸肚,两手要自然地垂放,不要插在双肋,别在身后,或交叉在胸前,给人一副气势汹汹、吊而郎当的样子。
坐着时,要腰杆挺直,目视前方,不能跷起“二郎腿”,用手托下巴,亦不能掏耳朵、挖鼻孔,身体不能前仰后磕,左右摇晃,给人一副坐立不安的样子。走路要稳健,那些“外八字脚,内八字脚”,歪走横行的走法总被人看不入眼,受到指责。
当地人尤其是十分注重吃相,大概是中国作为一个有着“吃文化”的国家,因而,非常注重“吃”的礼仪。出门做客,轻则吃茶,重则赴宴,都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一般主人没有招呼,不要走入饮宴场所;主人打出了“请”的手势,也不能抢先入席,要让长辈或主客先入席;如不知自己该坐哪里,应先坐在下首,等候主人来调整,要不然,抢占了主宾的位置,主人又不好意思请你走开,那是十分失礼的行为。入座后,不能用筷子敲碗或者敲桌子,也不能眼睛盯着菜肴,露出一副馋相来,等主人示意开始时,才能吃菜。
吃菜也要讲文明,挟菜要挟自己面前碗里的,一次挟菜不能太多,吃时也不能狼吞虎咽,尤其是不要发出不必要的声音,如喝汤时“咕噜咕噜”,吃菜时嘴里“叭哒叭哒”作响,这都是粗俗的表现。有的菜肴是按人定量的,如喜宴的肉团子,每人三只,少吃无妨,多吃则为失礼,会失笑于人。
尤其是饮酒,敬酒要站立起来,双手举杯,杯子的高度在自己的眉眼之间。别人来敬酒,也要礼貌地相陪,特别是要注重自己不要饮酒过量,以免醉酒失态,不分场合的闹酒和酗酒总被人们视为失礼的行为。
餐后,不要不加控制地打饱嗝或暖气,用牙签剔牙时,要用一只手摭住嘴巴,不能叫人家看到你呲牙咧嘴的样子。如果自己吃好饭,别人还未结束,不能先离席,要把筷子搁在碗上,主人示意结束时,再把筷子搁在桌子上,然后再起身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