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民婚礼的步骤过程有哪些
1、催装礼
在结婚的前一两天,由男方带一只羊、100斤大米和半斤重的大馒头、油香若干,送到女方家去,这叫催装礼,意为请女方家老小放心,保证姑娘过门后,好光阴赛蜜糖。女方家接受催装礼后要尽快做准备。
2、流水席
农村的婚礼都是流水席,办个席,亲戚们全都来家里帮忙,大家在开席几天前就开始到清真寺杀牛宰羊,女人们围着炉灶做回族特色小吃,直到婚宴上结束都是自家最近的亲戚一起操办,全家人有说有笑的,氛围特别好。
3、婚礼仪式
当新娘子入了洞房,送亲客人进屋后,主人一方面安排接待客人,一方面请阿訇给新郎新娘念“尼卡哈”:在堂屋正中设一张方桌,上方坐阿訇,左右坐证婚人和父母亲,地下铺上毯子,新郎、新娘跪或站在上面,聆听阿訇的教诲,阿訇还要宣读《古兰经》有关片断。
念完经,正式的婚礼也就结束了,随后就由比新人年龄小的弟弟妹妹以及同学朋友闹闹洞房。
扩展资料:
回民订婚的风俗:
1、提亲
一般回族姑娘长到十六七岁时,就有人上门提亲。提亲都是男方家通过各种途径看准女方家的姑娘后,请媒人去提亲。
2、道喜
提亲后男方会去女方家“道喜”,要选择主麻日(星期五),准备回民喜欢喝的花茶、绿茶、陕青茶、龙井、毛尖等各种高中档茶叶,还要准备一些红糖、白糖、桂圆肉、核桃仁、葡萄干、红枣、花生米、芝麻等等,然后分别包成一斤重的小包,每个小包上放一条红纸,表示是喜庆的事。
3、定亲
也就是男方家送彩礼的日子。做完这些准备后,就是正式的婚礼了,回族青年男女婚礼不看黄道吉日,一般都是以伊斯兰教的主麻日或主麻日的前日以及阴历双日为佳期。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回族打工妹谈婚礼
2.回民婚礼的步骤过程有哪些
(一)提亲回族当中有句俗话:“一家女儿百家奔。”
当回族姑娘长到十六七时,就有人上门提亲。提亲一般都是男方家通过各种途径看准女方家的姑娘后,请媒人去提亲。
回民请媒人一般要两个以上,一个代表男方家的媒人,一个代表女方家的媒人。男方家的媒人提亲时,要带上茶、糖等四色礼,并通报男方家的姓名、家庭经济状况和教派等情况,有的还详细介绍男方家小伙子的相貌、性格、文化程度、手艺等,女方家长听后觉得大体合适,便给男方家媒人给话。
女方家也请媒人到男方家看家道,并由男女双方媒人安排姑娘、小伙子在集市或亲戚朋友家见面,看男女双方相互能否看上相貌人品。见面后如无反对意见,男方家父母或其他人带上四色礼,小伙子还要带上见面钱,在媒人的陪同安排下正式见面。
姑娘一般由姑妈或嫂嫂领着当面看女婿,媒人此时问小伙子和姑娘同意不同意。小伙子此时给姑娘见面钱,一般同意就接收,不同意则不接收。
有些地方姑娘收了小伙子的见面钱后还给小伙子回赠小礼品。过去回族女子怕羞,不敢在客人或父母面前说婚姻事,不敢张口说同意不同意。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或媒人就观察表情,如果低头微笑,就说明同意;如果沉脸、哭泣或发脾气,则说明不同意,就不强迫,但也有不少父母包办的婚姻。(二)定茶有些地方的回族也叫“说色俩目”或“道喜”。
定茶一般要选择主麻日(星期五),男方家要准备回民喜欢喝的花茶、绿茶、陕青茶、龙井、毛尖等各种高中档茶叶,还要准备一些红糖、白糖、桂圆肉、核桃仁、葡萄干、红枣、花生米、芝麻等等,然后分别包成一斤重的小包,每个小包上放一条红纸,表示是喜庆的事。另外,还给未婚妻送二至三套合体、漂亮的衣服,由男方父母和未婚夫一起送去。
女方家要宰鸡、宰羊,以糖茶、宴席热情款待。吃完宴席,双方当着众亲戚朋友的面,互道“色俩目”,表示这门婚姻大事已经定下和许诺,今后一般不再变更和许配他人。
女方家在送客人时,还要给男方家以适当的回赠礼,表示意志坚定,决不反悔。(三)插花回族也叫“定亲”,有的地方还叫“提盒子”,也叫纳聘礼,意思是为姑娘插朵美丽的花。
插花一般是在女方喝了“定亲茶”以后,媒人根据女方的需要,由男方纳合理的聘金,回民叫“麦哈尔”,并适当购置一些化妆用品、日常生活用品、四季服装或布匹材料、手表、自行车、录音机等等,以及送相当的装饰品,如手镯、戒指、耳环等,还要准备一只羊、一百斤大米和若干糖、茶等。如果不赠送聘礼,则婚姻无效。
这些东西一般由女方或男方长辈或同辈妇女去陪同购买。插花一般都定在主麻日,男方由一位阿訇等带领,父母和嫂子或奶奶、婶子跟随。
女方家也有一位阿訇或回族老人在家迎客,接盒子接聘礼。女方家还要炸油香、宰羊、过“尔麦里”。
“尔麦里”,即由男女双方请的阿訇或懂得伊斯兰教义的人,诵读《古兰经》有关章节,其余人聆听。“尔麦里”过后,两家人和亲戚一起赴宴,这时相互寒暄,讲婚配和攀亲的重要意义。
最后由双方商量结婚的大致日期,以便做好准备。插花这天,有些地方的回民由嫂子或奶奶故意将一对青年男女安排在一起吃饭、干活儿,增进了解,加深感情。
送聘金没有规定,一般是根据男方的经济条件量力而行,不强迫。通常情况下,不得少于一两纯银,但无论多少都要履行这一习俗。
回民认为,赠送聘金,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男子对婚姻大事不严肃,朝三暮四,随意离婚,从经济上有所牵制;另一方面也是保障女子生活的一项措施。长期以来,在回族当中形成了男子如果无理提出离婚或中断婚姻关系,男方所赠的聘礼和东西不能索回。
但有些地方的回民,由于受中国封建社会买卖婚姻的影响,所索聘礼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给家庭贫穷者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困难。(四)娶亲回族青年男女结婚不看黄道吉日,一般都是以伊斯兰教的主麻日或主麻日的前日以及阴历双日为佳期。
在结婚的前一两天,由男方带一只羊、一百斤大米和半斤重的大馒头、油香若干个,送到女方家去,这叫催装礼,意为请女方家老小放心,保证姑娘过门后,好光阴赛蜜糖。女方家接受催装礼后要尽快做准备。
结婚当天上午,如女方家住得较远,接亲车要早点出发,主要是怕与怀孕的妇女相见,要图吉利。宁夏泾源等回族聚居区在娶亲这天,男方家还要请一位结婚不久的新媳妇去接亲,临去时还要带些核桃之类的东西,到女方家后先把核桃之类的东西撒到院子里,乘人不注意时赶忙到客屋吃饭;之后,陪同新娘上车。
女方家一般在结婚头一天要设宴款待亲戚朋友和邻里乡亲。来的人一般都要给新娘送衣服、袜子、鞋、毛巾被、布料和钱,回民管它叫“填箱”。
结婚这天上午,姑娘要洗大净,这叫“离娘水”。要绞脸,用交*的线绞掉脸上的汗毛。
梳妆完之后,要穿上红色的棉袄,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要穿上,这叫“厚道”,主要是讲究吉庆,如果穿得太薄,则认为是“薄情寡意”,头上要搭上一块红绸子或红纱头巾,将新娘的面孔盖得严严实实。然后从近邻和亲友中请几位上有老、下有小、夫妻和睦、儿女双全的人去送亲,回民也叫吃“宴席”。
3.回族结婚礼仪
回族的婚礼程序及习俗表现 -------------------------------------------------------------------------------- 婚礼,是回族人民一生中的一个大礼。
回族老人常常把给儿子举行婚礼、完婚叫“卸担儿”,认为这是“终身大事”,是老人的责任。回族对婚礼特别重视和讲究,但由于回民分布在全国各地,回族婚礼形式多种多样。
据史书记载,回族的婚姻习俗大都是按照教规来办的。如娶妻,要经过请媒人提亲,送礼,写婚书,择吉日成婚等程序。
据《固原州志》说,过去固原地区议婚,“先请媒妁通姓,惟不辟同姓,议妥纳茶果”等,之后还要“择日送衣料”等。婚期到了以后,“婚妁至女家接婚,送羊、麦、清油等”。
新婚之夜,还要请阿匐念《古兰经》,第二天早晨,新婚夫妇要洗大净。《绥远归绥县志》载:“回俗须媒妁三人,掌教一人,方能议婚,男女主婚人如同意,握手为信,不立婚约,不亲迎,无鼓乐。
新妇下轿,由其兄弟抱入洞房。不见亲友,待阿匐来为之诵经赞圣。
及夕,新郎询问新妇以八句原根,能答,始行成礼。”《黑龙江志》还载:“新妇入洞房,坐炕上面墙,谓之坐福,傍晚,男女集新房,陪新夫妇食长寿面。
翌晨,仍宴亲友,新妇依次拜谒,亲友尊长,皆有赐予,钱物不一”。临夏的回民一是请媒,二是定茶,三是纳聘礼,四是迎娶。
无论是从史书记载,还是从现实的调查看,回族的婚礼习俗,各地大同小异,概括起来经过以下几道主要程序:请媒人提亲,看人看家道,说色俩目(也叫定茶),插花(也叫定亲),迎娶,念尼卡哈,撒喜,闹洞房,摆针线,回门等。 (一)提亲 回族当中有句俗话:“一家女儿百家奔。”
当回族姑娘长到十六七时,就有人上门提亲。提亲一般都是男方家通过各种途径看准女方家的姑娘后,请媒人去提亲。
回民请媒人一般要两个以上,一个代表男方家的媒人,一个代表女方家的媒人。男方家的媒人提亲时,要带上茶、糖等四色礼,并通报男方家的姓名、家庭经济状况和教派等情况,有的还详细介绍男方家小伙子的相貌、性格、文化程度、手艺等,女方家长听后觉得大体合适,便给男方家媒人给话。
女方家也请媒人到男方家看家道,并由男女双方媒人安排姑娘、小伙子在集市或亲戚朋友家见面,看男女双方相互能否看上相貌人品。见面后如无反对意见,男方家父母或其他人带上四色礼,小伙子还要带上见面钱,在媒人的陪同安排下正式见面。
姑娘一般由姑妈或嫂嫂领着当面看女婿,媒人此时问小伙子和姑娘同意不同意。小伙子此时给姑娘见面钱,一般同意就接收,不同意则不接收。
有些地方姑娘收了小伙子的见面钱后还给小伙子回赠小礼品。过去回族女子怕羞,不敢在客人或父母面前说婚姻事,不敢张口说同意不同意。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或媒人就观察表情,如果低头微笑,就说明同意;如果沉脸、哭泣或发脾气,则说明不同意,就不强迫,但也有不少父母包办的婚姻。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现在有些青年男女互相早已认识,彼此也了解,互有爱慕之心,但还要请媒人给双方家庭说明情况,走个过场,否则会受到讽刺。
回民择偶不“合八字”。 不管是自由恋爱的,还是经人介绍的,只要双方表示同意,则要尽快准备“定茶”。
(二)定茶 有些地方的回族也叫“说色俩目”或“道喜”。定茶一般要选择主麻日(星期五),男方家要准备回民喜欢喝的花茶、绿茶、陕青茶、龙井、毛尖等各种高中档茶叶,还要准备一些红糖、白糖、桂圆肉、核桃仁、葡萄干、红枣、花生米、芝麻等等,然后分别包成一斤重的小包,每个小包上放一条红纸,表示是喜庆的事。
另外,还给未婚妻送二至三套合体、漂亮的衣服,由男方父母和未婚夫一起送去。女方家要宰鸡、宰羊,以糖茶、宴席热情款待。
吃完宴席,双方当着众亲戚朋友的面,互道“色俩目”,表示这门婚姻大事已经定下和许诺,今后一般不再变更和许配他人。女方家在送客人时,还要给男方家以适当的回赠礼,表示意志坚定,决不反悔。
(三)插花 回族也叫“定亲”,有的地方还叫“提盒子”,也叫纳聘礼,意思是为姑娘插朵美丽的花。 插花一般是在女方喝了“定亲茶”以后,媒人根据女方的需要,由男方纳合理的聘金,回民叫“麦哈尔”,并适当购置一些化妆用品、日常生活用品、四季服装或布匹材料、手表、自行车、录音机等等,以及送相当的装饰品,如手镯、戒指、耳环等,还要准备一只羊、一百斤大米和若干糖、茶等。
如果不赠送聘礼,则婚姻无效。这些东西一般由女方或男方长辈或同辈妇女去陪同购买。
插花一般都定在主麻日,男方由一位阿匐等带领,父母和嫂子或奶奶、婶子跟随。女方家也有一位阿匐或回族老人在家迎客,接盒子接聘礼。
女方家还要炸油香、宰羊、过“尔麦里”。“尔麦里”,即由男女双方请的阿旬或懂得伊斯兰教义的人,诵读《古兰经》有关章节,其余人聆听。
“尔麦里”过后,两家人和亲戚一起赴宴,这时相互寒暄,讲婚配和攀亲的重要意义。最后由双方商量结婚的大致日期,以便做好准备。
插花这天,有些地方的回民由嫂子或奶奶故意将一对青年男女安排在一起吃饭、干活儿,增进了解,加深感情。 送聘金没有规定,一般是根据男方。
4.回族婚礼仪式
你朋友先要进教,这样才能按照回族婚礼习俗来进行
其实和一般见到的婚礼差别没有那么大的,和汉族的婚礼差别在于加入了一些宗教元素,有阿訇宣布你们结为夫妻,类似与天主教里牧师的角色。
还有一点就是筵席上不要出现酒和猪肉这两样东西,有条件的话尽量在清真餐厅里举行,当然各地的风俗也有所不同,宗教气氛越浓的地方,婚礼越趋于保守,莫名其妙的规矩也越多。如果不是在民族聚居区的话注意以上两点就可以了
其实要注意什么让你朋友问他的未婚夫就好了啊,这样不是更简单,两个人都要成为夫妻了,除了婚礼,在平时的生活习惯,特别是饮食上面也要彼此迁就才好。
5.穆斯林婚礼的详细流程
婚姻程序
1、婚姻必须双方互相同意和认可。
2、正确的婚姻必须至少有两个男性理智穆斯林到场。婚姻要大张旗鼓,不可以私自秘密进行。
3、婚姻必须符合伊斯兰教的婚姻原则和范围,不允许近亲结婚。
4、穆斯林可以娶有经人的女子为妻。
5、婚姻当门当户对,彼此条件应该相当。
6、男方必须付聘礼。
伊斯兰教婚姻礼仪
1、双方父母应允;
2、夫妻双方欣然同意;
3、证婚人的作证;
4、约定的聘礼。即,成年有理智的穆斯林男女双方,经过证婚人介绍和由主婚人(双方父母)的允许,在给予女方定金的前提下,欣然结为夫妻。
扩展资料:
以华北一带穆斯林婚礼仪式为例,主要的婚姻仪式包括请阿訇念“尼卡哈”。其实念“尼卡哈”包括写“婚书”,所以也叫写“伊扎卜”(应允)。它是由“念”和“写”的两个阶段组成,或者有两个人共同完成――一人念,一人写。
念的内容一般包括四部分:
1、以悠扬、充满喜气地诵念《古兰经》第24章(光明章)32节;
2、圣训:“فمنرغب عن سنتى فليس منىّ ”(结婚是我的教律,凡是嫌弃我的教律者,谁不是我的教民);
3、通过正统圣门弟子的认可,认为婚姻是具有社会和宗教意义的行为;
4、为新婚者祝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伊斯兰婚礼
6.回民结婚仪式
回民结婚仪式需请一位长者作证婚人,当众征求男女方意见,如双方给了口话(同意)即有效。结婚时,写“一扎布” ,即“书婚”(迎亲之日,请掌教为申明婚姻之礼),书男女姓名及双方父母姓氏于笺,宣读于众,谓之礼成,请阿訇念“尼卡经”(证婚词)。必须有证婚人在场。把订婚吃喝叫做“吃喜面”,男方要付给女方一定数额的聘金。男家到女家议婚期,谓之“送日子”。一般必须与同教人结婚。结婚仪式由知客主持,阿訇先询问双方是否同意,如果男女都表示愿意结婚,接着由阿旬念“尼卡哈”(主婚经文),最后把事先准备好的核桃、枣儿散给亲属,婚礼就此结束。迎亲与送亲要互赠:‘份子”(喜钱),有的地方也有闹房的习惯。结婚当天置办筵席款待宾客。亲友邻里赠送礼钱、礼物表示祝贺。
西安钟楼附近的回民基本已经大多被汉族的习俗同化了
没什么大的区别!
7.长治回族婚嫁全过程
婚俗 现在,一般说来以双方都是穆斯林为首要条件。
回族比较集中的地方,回族婚姻大致有以下几个程序: 1.选择对象 (可以自由恋爱,不过也得有媒人上门求亲)2.使媒妁提亲 (多是男方让媒人上女方门,当然媒人一般是双方都认识的人)3.双方均有联姻之意(则由媒人经男方给女方下定钱,如果出现男方悔约,则定钱女方不预退还。反之,则由女方经媒人退还。
此事本身也有男方悔约,女方退钱的事情。不能一概而论。
)4.聘礼。
(长治地区回族的聘礼是比较繁杂的,房子由男方准备。女方负责家电,衣物,家具,交通工具等物品的购买。
另外有一点要澄清,男方所交女方聘金,女方多是原封不动陪嫁过来,有的甚至要高于男方所给的聘金。所以在长治,有一种说法就是陪嫁闺女等于“赔”闺女。
这几年婚嫁风气不太好,男方的聘金多在七八万,所以女方的陪嫁也多在十余万元。
甚至几十万元。)
5.请定成亲日期 (这个日期要错开封斋的日子)6.迎亲与成婚 (男方备好婚车去女方家接亲。)7.阿訇玉成婚礼 (阿訇诵念成婚词,宣布婚礼合法)。
8.新疆的回族订婚结婚全过程是怎样的,各环节有什么礼节或习俗呀呀
结婚前,新娘要开脸沐浴(按宗教沐浴规定),新郎要修面沐浴(按宗教沐浴规定),此举表示已经成年,要婚配了。
结婚前一天,要磕“丈母头”。就是在这天傍晚前,由夹毡人领着新郎等主亲戚朋友家行“作揖”礼。前面小孩打着红灯;高声喊“磕丈母头”,后而会有一群孩子尾随助威。结婚时,从前是坐轿或骑马。娶回新娘后,新郎一下轿便先进入洞房,躲在门后,此谓新娘不能入空洞房。新娘下轿脚不能着地,用小轿子抬到洞房门口,毡倒毡入洞房,面朝里坐在炕上。新娘进洞房后,新郎便出来。举行宗教仪式时请阿訇写“伊扎布”,其意思是:婚姻由真主而定;凭双方父母“口唤”;凭夫妇情愿。继之,夫妇交换信物,称为行“卡宾礼”,并要核定煤 人,媒人数额妇女需四人,男子需二人。由媒人宣布二人婚配合法。最后阿訇征求女方意见,女方念“达旦”,意思是我愿终身陪伴于你。此时阿旬要撒枣或栗子。男方念“改比列图”,意思是我呈领你的愿望。此时阿訇也撒枣或栗子。仪式完毕后,要见“大小”,让新娘认识一下婆家亲戚。凡是拿过拜礼钱的亲戚都见面,由婆家人做介绍,介绍一人,新娘就拜一次。还有娘家近亲送饭,一般送馒头三十个,按习惯一家饭就要摆一桌席,每桌席男方都有陪客。当天晚上,新郎要向新娘交“金钱”。宿房时,要“偷媳妇”。天黑以后,主事人将洞房内的人都喊出来,新娘藏在门后椅子上,然后新郎进入洞房,偷偷地将钱交给新娘,此为“交金钱”。这时窗外一些人等着要点心,新郎即去窗口给人们递点心。窗纸早在新娘进门时就打破了。宿房前女方娘家人将新娘领回娘家,名为“偷媳妇”,也叫“偷三”,第二天送回。现在回族人结婚仍有“偷媳妇”之举。
第二天女方娘家人请女婿,新女婿到丈人家后要“见大小”,行作揖礼。
结婚当天算三天。六天时,新娘回娘家不住。九天时住娘家四天,叫“走人天”。双九时住八天,为“住双九”。还有“住对月”的。
9.回族的嫁娶和婚礼知多少
回族人的结婚典礼,一般要分两步走。先由主家请来的阿訇,把新郎、新娘及家里的长辈集中在一起,用回族人的风俗习惯举行一个小小的仪式,这个仪式主要由阿訇主持,阿訇用回语对新郎新娘进行提问,让新郎新娘用心虔诚的回答,我觉得有点类似基督教堂婚礼,等这个仪式进行完毕后,正式结婚大典才能开始。
从婚礼用词上,司仪在典礼中,不能出现“酒”字和酒字的谐音字。因为回族的婚宴上一般是不摆酒的,宴席上只出现各种饮料和瓜子、糖块。汉民新婚典礼中的交杯酒这一项,在回民的结婚典礼中是不用的。主持婚礼的司仪如果不懂此项禁忌,典礼中出现酒字和酒的谐音字,就是对回民的不尊重。如:我们经常用到的,天长地久的“久”字,就要避开,或用其它词代替。还有拜天地的“拜”字。回族是信奉真主的。按照他们的说法是,我们不拜天,不拜地,不拜人,只拜真主。这个拜字只能用在拜真主时才行。为此,汉民婚礼上用的最多的“拜”字,就不能出现在回族人的典礼场。另外,回族人结婚不放炮。我们经常讲到的,鸣炮奏乐,也不要讲顺嘴了脱口而出。同时,在回族人的结婚典礼议程中,部分地区还有的加入了一项谢大厨,这和汉民婚礼议程截然不同。汉民婚礼中的谢大厨,是在典礼以后的敬酒,新郎新娘端着酒杯,向大厨致谢,而回族人则是必需作为典礼中的一项,在典礼台上隆重的向大厨行礼致谢。所以司仪也要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的调整,做到整场典礼按主家的要求来做,在不出现以上禁忌词语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使主家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