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傣族的结婚习俗
1、迎亲
举行婚礼这天,男方家派出的亲朋好友来到女方家参加婚礼的人特别多。他们陪着新郎,一路敲着象脚鼓和铓鼓,喜气洋洋地来到女方家,沿途还鸣放鞭炮和鸟铳,以增加喜庆气氛和驱除邪魔。婚礼首先从女方家的门口开始:在地上铺一条花毯,在上面摆一张小供桌,桌上摆放着鲜花和果酒。
2、拴线仪式
在竹楼的堂屋里摆上一张小桌,上面放着两个用芭蕉叶做成的圆锥形帽子,下面放着煮熟的雌雄鸡各一只。桌上还放有男方送给女方的礼物,如衣服、筒裙、银裤带、手镯等。此外放着糯米饭、红糖、芭蕉、盐巴、白线等。拴线仪式开始,新郎新娘并排跪在婚礼桌前,接受老人的祝福。
3、宴席
拴线后,桌上的一只鸡献给主婚人,另一只拿给小伙子们去分吃,预祝他们早日找到心爱的姑娘,也来幸福地拴线。其余的东西全部放在新婚夫妇的帐子边,过了三天才能吃。
4、唱歌
婚礼过程中,傣族歌手赞哈的演唱是决不可少的。傣家人常说:没有赞哈的婚礼不热闹,酒也不好喝。人们一边吃菜、喝酒,一边听赞哈们演唱,唱到精彩处,人们会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
5、结婚第二天
第二天天亮,新郎要返回父母家,到晚上才回妻家。第三天,男方父母亲挑着凉米粉等东西来女方家认亲戚,并分别向各亲友送凉米粉一块。婚后第五天,新郎新娘又挑着凉米粉到男方家认亲戚,同时也分别送亲友凉米粉一块,亲友也要向新娘赠送礼物。到此,整个婚礼才算结束。
扩展资料
丈夫到女方家里居住,是傣族传统的习俗。解放前,丈夫到女方家上门,满三年后,经男方父母提出要求,女方父母同意,方能携带妻子到自己父母家居住。女方嫁到男方家,女方在男方家住满三年后,夫妻俩人再到女方家居住,由此循环往复,直到另立门户继承了某一方的财产为止。
解放后,这种情况有了变化,如果男方是独生子,家里缺乏劳动力,男方家长可以向女方家长提出要求,提前把新娘接到婆家,甚至婚后七天就可以接走了。如果男方家里人多,劳动力充足,而女方家里是独生女或缺乏男劳动力,男方可以长期地从妻居住。
傣族地区一般都实行一夫一妻制。夫妻中若有一人先死,没有死的人不管年纪有多大,都要在给死者举行葬礼的时候,举行与死者断绝关系的仪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傣族婚俗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傣族的家庭生活——"上门"与一夫一妻制
2.傣族的结婚风俗习惯
家庭婚姻 德宏和内地傣族地区的家庭婚姻具有更为鲜明的封建色彩,婚姻完全建立在买卖和包办的基础上。
一般彩礼合三百元,还有其他名目繁多的费用,如要负担“开门钱”、“关门钱”、“拜堂钱”、“佛爷费”、“认亲费”、“媒人费”等,达十几种。这实质上成了妇女的身价。
不少家庭贫困的青年男子,由于无法负担这一笔费用,便采取了偷亲、捡婚的形式,即男女双方感情成熟后,确定“抢婚”日期。男青年倍其伙伴,身带砍刀、铜钱,到预定地点埋伏,待姑娘走来,“抢”着就跑。
姑娘假意呼喊通知家人,男方将铜钱撤下逃去。既成事实便托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双方邀请头人、亲友会商解决,聘礼定后,才正式过门成亲。
此外,在这些地区,入赘的现象也较普遍,但在性质上和西双版纳已完全不同,它不是原始习俗的遗留,而是封建婚姻的产物。入赘的人社会地位极低,他们的子女没有财产继承权。
傣族婚札 傣族的婚礼,民间称为“金欠”,含结婚宴请之意。婚期只能定在每年的“开门节”至“关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以后,至次年九月十五日以前)这段时间,婚礼以为新郎、新娘祝福、拴线为主要内容。
成婚仪式在新娘家举行,届时要杀猪、杀鸡(有的人家还宰牛),备办丰盛的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和本寨父老乡亲。举行婚礼之日,在新娘家堂屋内设置“茂欢”(直译为魂桌),摆上一至三张蔑桌,用芭蕉叶铺面,上摆煮熟的雌雄子鸡一对,和用芭蕉叶盛装的糯米饭以及米酒、舂盐棒、食盐、芭蕉、红布、白布、白线等物。
雌雄子鸡需用傣语称为“索累东”的芭蕉叶做成的叶帽罩盖。作好举行婚礼的准备后,新娘的女友,要陪伴新娘梳洗打扮,等待新郎登门。
新郎亦在家中梳洗更衣,在亲朋好友陪同下,到新娘的竹楼上举行结婚仪式。 仪式开始时,主婚人端坐在“茂欢”后的正中位置,长者围桌而坐,一对新人按男右女左的位置面对主婚人而跪,亲友围于两旁。
坐在“茂欢”跟前的人伸出右手搭在桌上,静听主婚人念诵祝词。主婚人揭去盖在食物上的叶帽,先为新郎、新娘祝福:“今天是个美好、吉祥的日子,现在是一天中最好的时辰,你俩恩恩爱爱结成夫妻,金凤与铜凤结成一对,日子会幸福美好,愿生子会得子,盼生女会得女,祝福你们幸福美满,永不离分。”
主婚人念完祝词以后,新郎、新娘各在桌上揪下一团糯米饭,蘸点米酒、食盐、舂盐捧、芭蕉后摆在桌前。
主婚人拿起一条长长的白线,从左至右缠在新娘、新郎的肩背,将白线两端搭在“茂欢”之上,表示将一对新人的心拴在一起。然后再拿两缕白线,分别缠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祝愿新婚夫妇百年好合,无灾无难。
在座的长者也各拿两缕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手上,边拴线,边念些祝愿词。拴完线后,婚仪基本结束,婚宴开始,新郎新娘向宾客敬酒致意。
3.傣族的结婚风俗习惯
家庭婚姻
德宏和内地傣族地区的家庭婚姻具有更为鲜明的封建色彩,婚姻完全建立在买卖和包办的基础上。一般彩礼合三百元,还有其他名目繁多的费用,如要负担“开门钱”、“关门钱”、“拜堂钱”、“佛爷费”、“认亲费”、“媒人费”等,达十几种。这实质上成了妇女的身价。
不少家庭贫困的青年男子,由于无法负担这一笔费用,便采取了偷亲、捡婚的形式,即男女双方感情成熟后,确定“抢婚”日期。男青年倍其伙伴,身带砍刀、铜钱,到预定地点埋伏,待姑娘走来,“抢”着就跑。姑娘假意呼喊通知家人,男方将铜钱撤下逃去。既成事实便托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双方邀请头人、亲友会商解决,聘礼定后,才正式过门成亲。
此外,在这些地区,入赘的现象也较普遍,但在性质上和西双版纳已完全不同,它不是原始习俗的遗留,而是封建婚姻的产物。入赘的人社会地位极低,他们的子女没有财产继承权。
傣族婚札
傣族的婚礼,民间称为“金欠”,含结婚宴请之意。婚期只能定在每年的“开门节”至“关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以后,至次年九月十五日以前)这段时间,婚礼以为新郎、新娘祝福、拴线为主要内容。
成婚仪式在新娘家举行,届时要杀猪、杀鸡(有的人家还宰牛),备办丰盛的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和本寨父老乡亲。举行婚礼之日,在新娘家堂屋内设置“茂欢”(直译为魂桌),摆上一至三张蔑桌,用芭蕉叶铺面,上摆煮熟的雌雄子鸡一对,和用芭蕉叶盛装的糯米饭以及米酒、舂盐棒、食盐、芭蕉、红布、白布、白线等物。雌雄子鸡需用傣语称为“索累东”的芭蕉叶做成的叶帽罩盖。作好举行婚礼的准备后,新娘的女友,要陪伴新娘梳洗打扮,等待新郎登门。新郎亦在家中梳洗更衣,在亲朋好友陪同下,到新娘的竹楼上举行结婚仪式。
仪式开始时,主婚人端坐在“茂欢”后的正中位置,长者围桌而坐,一对新人按男右女左的位置面对主婚人而跪,亲友围于两旁。坐在“茂欢”跟前的人伸出右手搭在桌上,静听主婚人念诵祝词。主婚人揭去盖在食物上的叶帽,先为新郎、新娘祝福:“今天是个美好、吉祥的日子,现在是一天中最好的时辰,你俩恩恩爱爱结成夫妻,金凤与铜凤结成一对,日子会幸福美好,愿生子会得子,盼生女会得女,祝福你们幸福美满,永不离分。”。
主婚人念完祝词以后,新郎、新娘各在桌上揪下一团糯米饭,蘸点米酒、食盐、舂盐捧、芭蕉后摆在桌前。主婚人拿起一条长长的白线,从左至右缠在新娘、新郎的肩背,将白线两端搭在“茂欢”之上,表示将一对新人的心拴在一起。然后再拿两缕白线,分别缠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祝愿新婚夫妇百年好合,无灾无难。在座的长者也各拿两缕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手上,边拴线,边念些祝愿词。拴完线后,婚仪基本结束,婚宴开始,新郎新娘向宾客敬酒致意。
4.傣族人结婚有什么习俗
你可以看看我给你的资料,希望能帮你 傣族青年男女结婚,一般实行从妻居的习俗,即男到女方家上门,因此婚礼主要在女方家举行。
婚礼开始前,新郎新娘先要到佛寺去拜佛,祈求吉祥幸福,白头偕老。 举行婚礼这天,男方家派出的亲朋好友到女方家参加婚礼的人特别多。
他们陪着新郎,一路敲着象脚鼓和芒锣,喜气洋洋地来到女方家,沿途还鸣放鞭炮和鸟铳,以增加喜庆气氛和驱除邪魔婚礼首先从女方家的门口开始:在地上铺一条花毯,在上面摆一张小供桌,桌上摆放着鲜花和果酒。新郎和新娘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并排坐在花毯前,请和尚念经。
念完后,和尚用彩色丝线分别束在新娘和新郎的手腕上,以示祝福。接着,男方要走进女方的家,这需要经过几道关卡:一是到门口时,竹门已比关闭,男方需放鞭炮、付礼钱,门才打开让男方通过;二是登竹楼时,男方被女方的人阻楼,男方需付礼钱才能登楼;三是进了屋后,新娘被藏起来,见不着新娘。
男方需付礼钱和敬酒,几番恳求,几经周折,新娘才被送出来。这一系过程包含着考验新郎的意味,充满了欢乐和喜庆的气氛。
接下来是举行拴线仪式:在竹楼的堂屋里摆上一张小桌,上面放着两个用芭蕉叶做成的圆锥形帽子,下面放着煮熟的雌雄鸡各一只。桌上还放有男方送给女方的礼物,如衣服、筒裙、银裤带、手镯等。
此外放着糯米饭、红糖、芭蕉、盐巴、白线等。拴线仪式开始,新郎新娘排跪在婚礼桌前,接受老人的祝福和来宾的祝贺。
接着由主婚人致贺词,在座的人们都要伸出右手搭在桌子上,低首聆听贺词。贺词完毕后,新郎新娘每人从桌子上扯下一团糯米饭,在酒里蘸一蘸,然后点鸡、盐和白线等物,每人需连点三次,点完后双把饭团放回桌面。
这时,主婚人拿走桌上一根较长的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祝福新婚夫妇幸福吉祥,生的儿子会犁田、盖房,生的姑娘会织布、栽秧…… 拴线后,桌上的一只鸡献给主婚人,另一只鸡拿给小伙子们去分吃,预祝他们早日找到心爱的姑娘,也来幸福地拴线,其余的东西全部放在新婚夫妇的帐子边,过了三天才能吃。 拴线吉束后,便开始宴请宾客。
席上的菜肴多带有傣味特色,其中有一腕是生血加料血炖,以象征着婚姻的吉祥。席间,。
新郎新娘要殷勤地向宾客敬酒,宾客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新郎新娘回答,有的则要求新郎新娘表演节目等,不时逗得大家开怀大笑,气氛热烈而活跃。第二天天亮前,新郎要返回父母家,到晚上才回妻家。
第三天,男方母亲挑着凉米粉等东西来女方家认亲戚,并分别向各亲友送凉米粉一块。婚后第五天,新郎新娘又挑着凉米粉来到男方家认亲戚,同时也分别送亲友凉米粉一块,亲友也要向新娘赠送礼物。
到此,整个婚礼才算结束。 结婚后,男方一般要在女方家住满三年,然后才能携妻回到男方家住,在男方家住满三年后,又可以回到女方家住,即所谓"三年去,三年来"。
直到夫妇二人盖起自己的房屋,经济能独立后,才离开双方父母建立起自己的小家庭。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新郎新婚结婚后即盖起自己的房屋、建立起自己小家庭的已不少。
傣族结婚后,夫妻恩爱,感情融洽,离婚的极少,如离婚,由提出离婚的一方递给对方一对腊条,或双方拉一块白布从中剪断,从此便恩断义绝,算离婚了,如夫妻中一方死去,不论年龄多大,也要举行离婚仪式;生者用一根棉线拴在死者的棺材上,出殡时由一老人用刀将线割断,生者和死者便断了夫妻关系。
5.民族礼仪中的傣族婚俗礼仪文化有哪些
傣族人对婚礼的时间很讲究,一般在“开门节”即阳历10月15日后才能举行 婚礼。
傣族的婚礼热闹、隆重。婚礼开始前,新婚夫妇要先到佛寺拜佛,祈求吉祥幸 福、白头到老。
之后在女方家竹楼上举行婚礼,双双并坐在婚礼桌前,接受德高望 重的长者的祝福。 桌上摆着送给女方的衣、筒裙、银器、长刀、煮熟的鸡、米酒、糯米 饭、红糖、芭蕉、盐巴、白线等。
祝福后,新人要去抢酒盅里的槟榔叶,据说谁先抢到 谁就会在将来的家庭居于主导地位。之后,婚礼主持人要为男左女右跪在面前的 新人拴线,从男方左肩一直围到女方右肩,再拿起两束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 手腕上。
白线象征纯洁,拴线意味着把他们的心拴在一起,婚礼仪式就算结束了。 之后,便开始婚宴,在赞哈(歌手)的歌声中开怀畅饮,人们不时发出“水、水、水”的 欢呼,频频举杯向新人祝福。
花腰傣族则有着自己的奇异婚俗:男女双方在定下亲、议定结亲需要的肉、酒、菜后,择定吉日成亲。 结婚之日清晨,男家宰牛、杀猪,准备菜蔬。
吃过中饭,新郎、陪郎领着厨师和帮忙的小伙子们,扛着牛肉、猪肉,挑着酒菜,浩浩荡荡地到女家去 办酒席,款待女家亲友。女家请来送亲的小“卜少”们,站在土掌房上泼吉祥水喜 迎。
老人们把厨师带来的人领到已经支好锅灶的地方,开始做菜烹调。 吃饭时,全 寨人每家来一人参加(自带好吃的饭菜),共喝喜酒祝福。
花腰傣族的婚礼大多数都在子夜举行。傍晚,媒人和两位知礼仪的中年妇女, 带迎亲队伍出发去新娘家迎亲。
新娘的母亲早已守候在门前迎接,向迎亲队伍敬 酒。媒人和迎亲妇女恭敬地把酒碗举过头顶,念着敬祭语将酒洒在地下,表示先敬 大地祖先;喝下第二杯酒后进入家中入席就餐。
小“卜少”来频频斟酒,女家亲戚 轮番来敬酒拈菜,场面十分热烈。新郎手提酒壶,新娘用托盘端着酒杯,向长辈、亲 戚敬酒。
最后,来到父母亲面前双双跪下敬酒告别。母亲难舍女儿,女儿不忘母亲 抚养,抱头哭在一起,不愿分开。
新娘的兄弟或亲戚把她拉开,背到门外,让迎亲、、送亲的人簇拥而去。 接亲途中,若途经河水,新郎必须背新娘过河。
新郎的阿妈与举行婚礼仪式的 老人们等在门外,迎接子夜到来的新人。当8个小“卜少”在佩带的银铃声中扶着 新娘来到门口时,婆婆连忙走上去为媳妇戴上“鸡苁斗笠”;小伴们有意把帽碰歪, 让婆婆再去扶正,反复嬉闹,增加婆媳感情。
新娘跟着婆婆首先去牛厩给耕牛喂草。传说,牛与傣家耕田种地、共同劳作, 它吃的是草,傣家吃的是粮。
为了崇敬牛的精神,便将其当作图腾来崇拜,反映出 农耕文化的历史积淀和傣家人的美好品德。 接下来在门口举行隆重而充满民族特色的婚礼仪式:一位老阿妈手持火把围 着新娘绕三圈,驱逐路上带来的邪气;二位老人为新郎、新娘“拴线”,祝福婚姻牢 固;新郎用左脚踏在门槛上,新娘把右脚踩在新郎脚背上,老人拿着火把在他们脚 上用水浇熄,表示赴汤蹈火不分离。
夫妻同食蛋黄染的同心糯米饭团,共饮交杯 酒,表示黄金白银要靠夫妻同心协力用劳动去创造。 随后,要到正堂去拜公婆、认亲戚。
进入新房内,中央端放着一甑热气腾腾的 糯米饭,饭中间横放着一把锯齿镰刀。新娘、新郎在老人的指点下,各从一侧取出 米饭,奉给双亲先食,然后互换位置,取糯米饭自食。
这样表示尊敬老人、男女平 等、有饭同吃、有福共享的含义。
6.傣族结婚典礼是怎样的
傣族婚礼,古老简朴,按照当地风俗,婚礼必须在女方家竹楼上举行。
“拴线”仪式是傣族婚礼的主要内容。宽敞的竹楼堂屋摆着一张婚礼桌,桌面上覆盖着芭蕉叶,上面放着芭蕉叶做成的帽子,下面放着雌雄鸡各一只。
桌上还放有红布、白布、芭蕉叶盒子等。主婚人坐在婚礼桌上首,亲友们靠近主婚人围桌而坐。
新郎新娘跪在主婚人对面,准备接受“拴线”仪式的洗礼。主婚人致完贺词,新郎新娘从桌上抓一坨糯米饭,蘸上酒,掸向四周。
之后,举手作揖,以示对祖先的怀念和祭典。接着,主婚人从桌上拿起一根较长的白线(有的地方是红线)从左至右,绕过新郎新娘的肩,把线的两端搭在桌子上。
然后,又用较短的白线,分别拴在新婚夫妻的手腕上。表示他们的灵魂和心已经拴在一起,相亲相爱,永不分离。
同时,在坐的老人也纷纷拿起白线,重复地将线拴在新人的手腕上。并祝福他们婚后幸福。
生出儿子会犁田、盖房;生出姑娘会织布、插秧 ……拴线后,桌子上的一只鸡献给念祝辞的老人,另一只让年轻小伙子拿去分享,预祝他们早日找到钟情的姑 娘。在竹楼的另一端,主人摆设丰盛的佳肴,招待前来贺礼的宾客。
新郎新娘举杯向来宾们殷勤地敬酒。此时 ,客人往往提出各种问题,让新郎新娘当场作答。
幽默的问答,有时引起哄堂大笑,气氛异常热烈。婚宴中,还要请“赞哈”(歌手)来唱歌。
“赞哈”有男有女,大都是口齿灵俐,通晓本民族文化,善于 表达感情的人。当“赞哈”唱到精彩之处,人们爆发出“噢!噢!噢!”的欢呼声,将婚礼推向高潮。
筵席场合,既是对新婚夫妇的祝贺嬉戏,又是来宾中那些未婚男女谈情说爱的良机。在筵席桌旁,青年们 总是和自己的心上人坐在一起,互相把酒谈心。
一对新人的结合,另一对新人又在悄悄地孕育之中。来年的这时,不知有多少青年结合为伴侣。
7.傣族的礼仪和习俗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
泼水节:时在傣历六月二十四到二十六日(夏历四月中旬),节期三、五天。节日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寺赕佛,即给佛像洒清水洗尘,然后互相泼水,除疾消灾。后演为以泼水为戏的节日
开门节:傣语叫“出洼”,意为佛主出寺。每年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举行
关门节:傣语叫“进洼”,意为佛主入寺。每年傣历九年十五日(农历七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三个月。
巡田坝节:云南省绿春县骑马坝一带的傣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举行,节期一天。
花街节:又叫“热水塘花街节”。云南省元江一带傣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七举行,节期一天。傣雅人也过花街节,活动内容和傣仂人基本相同,但节期是在农历五月初六。
禁忌: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日常食俗 傣族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外出劳动者常在野外鱼餐,用芭蕉叶或众饭合盛一团糯米饭,随带盐巴、辣子、酸肉、烧鸡、喃咪(傣语,意为酱)、青苔松即可进食。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其制法是把青菜晒干,再用水煮,加入木瓜浊,使味变酸,然后晒干储藏。吃时放少许煮菜或放在汤内。这种酸菜有地方的傣族几乎每天都吃。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吕有助于消化。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傣族食用的青苔是选春季江水里岩石上的苔藓,以深绿色为佳,捞取后撕成薄片,晒干,用竹篾穿起来待用。做菜时,厚的用油煎,薄的用火烤,酥脆后揉碎入碗,再将滚油倒上,然后加盐搅拌,用糯米团或腊肉蘸食,其味美无比。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料央而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8.傣族的婚姻习俗是怎样的
西双版纳傣族男女青年,有"赶摆黄焖鸡"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通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
傣族的"吃小酒"是在男女订婚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个男伴陪同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共摆一桌共饭。"吃小酒"讲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
傣族婚礼的新房落成时,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傣族婚礼之日,双方家里都要举行婚礼,大都先在女家进行。婚宴时,席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血旺、年糕及各式菜。
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线仪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又用两根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然后由高龄老人将糯米饭捏成三角形蘸上盐,置于火塘上的三脚架的顶点上,任其火烧后自然脱落,象征爱情像铁一样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