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收集五个古代文言文中表示称谓的词语
【称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 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称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 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2.请收集五个古代文言文中表示称谓的词语写出例句并说出属于某种称呼
足下: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 足下昔称吾于颖川——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寡人:君主的谦称或诸侯夫人的自称 寡人,庄姜自谓也——郑玄笺
阁下:敬称 前乡贡进士欧阳詹于洛阳旅舍再拜授仆人书,献尚书阁下——欧阳詹《送张尚书书》
令X:如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敬称 王曰:‘前奉令尊命,不弃小国,许令次女瑶芳奉事君子。’——李公佐《南柯记》
拙荆:谦称 遂有妇人出拜,年可四十余。翁曰:‘此拙荆。’公揖之——蒲松龄《聊斋志异》
3.请收集五个古代文言文中表示称谓的词语
【称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 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称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 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4.文言文中有哪些礼貌性称谓
文言文讲究礼貌性称呼。
礼貌性称呼,对己是“谦称”,对 人是“敬称”。下列礼貌性称呼是非常普遍的。
(一)用专门性的具有代词性的词语。 1。
自称方面,有“臣”、“仆”、“鄙人”、“妾”等用于 对长辈或平辈。如: ① 臣能令君胜。
(《孙膑》)(我能叫您获胜。) ② 仆非敢如此也。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我不敢这 样做。) ③ 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
(《中山狼传》)(我虽不聪明, 但还想在世上做点事业。) ④ 若怜妾而活之,当秘勿泄。
(《画皮》)(如果可怜我想救 活我,就该保守秘密,不要讲出去。 ) 这里要说明的是:例①中孙膑与田忌并非君臣关系,例②司 马迁与任少卿并非主仆关系,例④的“妾”也不是“小老婆”的 意思。
所以,只是一种谦称。 帝王诸侯有专用的表谦称的词。
战国时代多用“寡人”, 如:“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去私》)(先生在这件事上听从 我的劝告吧。
)后代多用“孤”,如:“孤不度德量力。”(《隆 中对》)(我不能估计自己的德行与能力。)
至于“朕”则不是什么 谦称,而是秦以后皇帝专用的自称。 2。
对称方面,有“君”、“子”、“公”、“足下”、“先 生”、“夫子”、“卿”、“阁下”、“陛下”等。 其中“先 生”、“夫子”多用于长者;“卿”是上对下(君对臣、夫对妻) 的爱称;“阁下”称有较高职位的人;“陛下”只用于对皇 帝。
如: ⑤ 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您怎么跟项伯有老交 情?)(按实际地位,刘邦是“君”;而他称张良为“君”,可见“君” 是代词性。 ) ⑥ 足下事皆成。
(《陈涉世家》)(您的事业都会成功。) ⑦ 又安能发狼踪以指示夫子之鹰犬也?(《中山狼传》(又 怎么能发现狼的踪迹来指点给您 的猎鹰、猎狗呢?) ⑧ 誓不相隔卿Q (《孔雀东南飞》)(发誓不和你分开。
) (按:妻子对丈夫称“卿”却不行,《世说新语•惑溺》中便批评 了王安丰的妻子用“卿”称呼王安丰。) (二)在名字或职位上讲究。
1。 谦称方面,对长辈、平辈,自己称名(称别人的名是不礼貌 的),或临时写作“某”。
如: ⑨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不这样的话,我项籍 怎么会这么办呢?)(项羽名籍。 ) ⑩ 某启(《答司马谏议书》)(我王安石陈述) 2。
尊称方面,对平辈(朋友)则称字。古人有名、字、号之 分,“名”是正名,“字”是补充解释名的,有人还有“外号”。
如:白居易,姓白,名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因为司马光 字君实,所以,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说:“冀君实或见 恕也。
”(希望您或许能够谅解啊。) 称呼对方的官爵,是表尊称的通常方法。
如《隆中对》: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 着饭、用壶子装着酒来欢迎将军呢?) 第三人称的敬称与第二人称基本相似。一般称“公”、“先 生”,或称其字号、爵位。
如《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 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按:吴默,字因 之;文震孟,字文起;姚希孟,字孟长;“公”是敬称词;“冏 卿”、“太史”是官爵。)
八四、什么叫“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后来为古代诗 歌乃至散文广泛采用。
“赋”就是“铺”的意思,即用白描的手法把事物描绘出 来,把感情抒发出来。如《伐檀》这首诗,直接铺叙伐檀的劳动 场面,抒发了伐檀木工对不劳而获的统治者的愤怒控诉与辛辣讽 刺。
又如:《采薇》诗也是通篇用赋的手法抒写久征战士在回乡 途中的复杂感受,其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 霏霏”这样情景交融前后对照的白描句子,千古以来为大家所传 诵、模仿。 又如《北山》则在白描中运用对比手法与排比句式, 控诉了贵贱悬殊、劳逸不均的社会现象。
“比”,简单点说就是“比喻”。但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今天称为“拟人”、“拟物”、“拈连”的修辞格,也常常被 古人称为比喻。
如《硕鼠》这首诗,用贪婪的大老鼠比喻凶恶的 剥削者,既是借喻(只出现了喻体),又兼有拟物色彩。 后来屈原 的《离骚》、《九章》、《九歌》等大大发展了这种手法。
共同 为后代诗人所借鉴。 “兴”就是兴起、起头的意思,先描写他种事物以引起下面 的正题。
“兴”的核心是联想。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夭》)前两句写桃树长得很嫩绿, 幵放着光灿灿的红花,是全诗的“兴”。
它实际上起了点明季 节,创造气氛(春光明媚的欢乐气氛),象征人物的年青美丽等作 用。有些“兴”可能只是单纯的韵律联系,如《唐风•山有 枢》,开头写山头、山谷都长着榆树,与正文写守财奴的吝啬, 在意义上关系不大,仅仅是“枢”、“榆”与后面的“娄”、“驱”、“愉”等押韵,以解决“山歌好唱起头难”的问题。
总之,赋、比、兴是古代文学评论中常用的术语。前人有的 说得很神秘,其实并不难了解。
其中,“比”是属于修辞手段; “赋”、“兴”不是一种单纯的修辞手段,而是可以运用别种修 辞手段(如“赋”可运用对照、排比,“兴”可用比喻)的表现手 法。还要附。
5.古文中的礼仪
这是一篇摘引文章,请查看:礼仪即礼节与仪式。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
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
生活类礼仪的起源,按荀子的说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在礼仪中,丧礼的产生最早。
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在礼仪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孕育出了中国的宗法制(见中国宗法)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
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履行礼仪即是向鬼神讨好求福。因此,礼仪起源于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
“三礼”(《仪礼》、《礼记》、《周礼》)的出现标志着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宋代时,礼仪与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相融合,即礼仪与礼教相杂,成为实施礼教的得力工具之一。
行礼为劝德服务,繁文缛节极尽其能。直到现代,礼仪才得到真正的改革,无论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礼仪还是人民生活礼仪都改变成无鬼神论的新内容,从而成为现代文明礼仪。
[ 转自铁血社区 / ] 古代政治礼仪 ①祭天。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
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所有这些具体崇拜,在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抽象为对天的崇拜。
周代人崇拜天,是从殷代出现“帝”崇拜发展而来的,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结束。②祭地。
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
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汉代以后,不宜动土的风水信仰盛行。
祭地礼仪还有祭山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③宗庙之祭。
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
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右寝。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
祭祀时还要卜筮选尸。尸一般由孙辈小儿充当。
庙中的神主是木制的长方体,祭祀时才摆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祭祀时行九拜礼:“稽首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
宗庙祭祀还有对先代帝王的祭祀,据《礼记·曲礼》记述,凡于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喾、尧、舜、禹、黄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自汉代起始修陵园立祠祭祀先代帝王。
明太祖则始创在京都总立历代帝王庙。嘉靖时在北京阜成门内建立历代帝王庙,祭祀先王三十六帝。
④对先师先圣的祭祀。汉魏以后,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代尊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
唐宋以后一直沿用“释奠”礼(设荐俎馔酌而祭,有音乐没有尸),作为学礼,也作为祭孔礼。南北朝时,每年春秋两次行释奠礼,各地郡学也设孔、颜之庙。
明代称孔子为“至圣先师”。清代,盛京(辽宁沈阳)设有孔庙,定都北京后,以京师国子监为太学,立文庙,孔子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曲阜的庙制、祭器、乐器及礼仪以北京太学为准式。乡饮酒礼是祭祀先师先圣的产物。
⑤相见礼。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
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
[ 转自铁血社区 / ] ⑥军礼。包括征伐、征税、狩猎、营建等。
古代生活礼仪 ①诞生礼。从妇女未孕时的求子到婴儿周岁,一切礼仪都围绕着长命的主题。
高禖之祭即是乞子礼仪。此时,设坛于南郊,后妃九嫔都参加。
汉魏时皆有高禖之祭,唐宋时制定了高禖之祀的礼仪,金代高禖祭青帝,在皇城东永安门北建木制方台,台下设高禖神位。清代无高禖之祭,却有与之意义相同的“换索”仪式。
诞生礼自古就有重男轻女的倾向。诞生礼还包括“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等。
“三朝”是婴儿降生三日时接受各方面的贺礼。“满月”在婴儿满一个月时剃胎发。
“百日”时行认舅礼,命名礼。“周岁”时行抓周礼,以预测小儿一生命运、事业吉凶。
②成年礼,也叫冠礼,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男女青年发育成熟时参加的成丁礼演变而来。
汉代沿袭周代冠礼制度。魏晋时,加冠开始用音乐伴奏。
唐宋元明都实行冠礼,清代废止。中国少数民族不少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成年礼,如拔牙、染牙、穿裙、穿裤、盘发髻等仪式。
③飨燕饮食礼仪。飨在太庙举行,烹太牢以饮宾客,重点在礼仪往来而不在饮食,燕即宴,燕礼在寝宫举行,主宾可以开怀畅饮。
燕礼对中国饮食文化形成有深远的影响。节日设宴在中国民间食俗上形成节日饮食礼仪。
正月十五吃元宵,清明节吃冷饭寒食,五月端阳的粽子和雄黄酒,中秋月饼,腊八。
6.表示礼仪的古文有哪些
表示礼仪的古文如下:
1、《仪礼》。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内容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
2、《礼记》。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3、《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但是实际上是西汉末王莽时期大儒刘向和其子刘歆的伪作。
扩展资料:
古代生活礼仪中的成年礼也叫冠礼,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男女青年发育成熟时参加的成丁礼演变而来。汉代沿袭周代冠礼制度。
在魏晋的时候,加冠开始用音乐伴奏。唐宋元明都实行冠礼,清代废止。中国少数民族不少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成年礼,如拔牙、染牙、穿裙、穿裤、盘发髻等仪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古代礼仪
7.文言文中的称谓语有自称、他称、一般他称、爱称、敬称还有什么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有以下几种:【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梅花岭记》“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代多铎被封为豫亲王。
《柳敬亭传》“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是明末左良玉爵号宁南侯的省称。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名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大书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以诚意伯相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
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