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需要掌握的社交礼仪

0 2024-09-12 06:30 来源:www.xuanchuanyuan.com 手机版

1.大学生需要注意哪些礼仪

1、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

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大学生一般都远离家乡父母,过着集体生活,与其他同学处在平等位置,失去了以前那种对父母的“血缘上的”、“无条件的”依赖。

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友谊,是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的需要。事实上,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是大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但也有不少大学生却不同程度的表现出 “自我封闭”的倾向。

时常出现“孤独寂寞”、“没有朋友”的情绪体验。产生这种情况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

较为普遍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友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真正走出早期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依赖他人”、“不平等的”人际交往模式,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 “依附于人”、“利用他人”、“个人中心”、“求全责备”等倾向, 偏离友谊“无私、平等、尊重”的根本原则;另一方面是缺乏社交的技巧,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不善于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缺乏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等,因而导致人际交往受挫或交际范围狭窄。

长期发展的结果就是感到孤独寂寞,缺少朋友,形成一些心理障碍,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让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使他们觉得你是熟悉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

实践表明,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宣泄愤怒、压抑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空虚和夸奖等。这些都是十分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而且也会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产生了不良情绪则能够得到有效的排遣。

同时,社交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2、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社交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

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警世骇俗”的“异端”,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

大学生堪称“准社会人”,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人。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

然而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直接影响到交际活动的质量。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

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参加重大交际活动前,常会出现惊慌恐惧,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有的在交际活动开始后,甚至会出现心跳加快,四肢颤抖,说话声调不正常的现象。那么,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不仅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而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

3、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学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实际行为上却往往达不到基础道德的水平。

这是与社交礼仪教育的缺乏分不开的。因为,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是调整社会生活成员在社会中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社会规范主要包括法律规范和非法律规范两大类别。礼仪是一种非法律规范,它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等。

其中,道德规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它是从社会生活中概括提炼出来的一种自觉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社会礼仪反映了人们在共同生活、彼此交往中最一般的道德。

2.大学生需要注意哪些礼仪

1、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

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大学生一般都远离家乡父母,过着集体生活,与其他同学处在平等位置,失去了以前那种对父母的“血缘上的”、“无条件的”依赖。

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友谊,是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的需要。事实上,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是大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但也有不少大学生却不同程度的表现出 “自我封闭”的倾向。

时常出现“孤独寂寞”、“没有朋友”的情绪体验。产生这种情况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

较为普遍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友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真正走出早期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依赖他人”、“不平等的”人际交往模式,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 “依附于人”、“利用他人”、“个人中心”、“求全责备”等倾向, 偏离友谊“无私、平等、尊重”的根本原则;另一方面是缺乏社交的技巧,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不善于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缺乏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等,因而导致人际交往受挫或交际范围狭窄。

长期发展的结果就是感到孤独寂寞,缺少朋友,形成一些心理障碍,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让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使他们觉得你是熟悉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

实践表明,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宣泄愤怒、压抑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空虚和夸奖等。这些都是十分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而且也会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产生了不良情绪则能够得到有效的排遣。

同时,社交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2、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社交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

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警世骇俗”的“异端”,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

大学生堪称“准社会人”,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人。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

然而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直接影响到交际活动的质量。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

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参加重大交际活动前,常会出现惊慌恐惧,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有的在交际活动开始后,甚至会出现心跳加快,四肢颤抖,说话声调不正常的现象。那么,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不仅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而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

3、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学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实际行为上却往往达不到基础道德的水平。

这是与社交礼仪教育的缺乏分不开的。因为,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是调整社会生活成员在社会中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社会规范主要包括法律规范和非法律规范两大类别。礼仪是一种非法律规范,它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等。

其中,道德规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它是从社会生活中概括提炼出来的一种自觉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社会礼仪反映了人们在共同生活、彼此交往中最一般的道德。

3.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礼仪素养

礼仪修养让你气度不凡

美国非常有名的社会学作家亚当.斯金写过一本《社会阶层与运气》著作,他讲到礼仪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如果人生像雪峰,礼仪就是攀登雪峰的雪橇,如果人生是河流,礼仪就是承载你远航的小船,如果礼仪是厚书,礼仪是记载你成功的密码”。

一个幸福的女人往往也是一个深谙礼仪之道的女人。二十几岁女人要想幸福,要想有一份自己的事业,就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处理各种事务,如果精通各种礼仪,那么,就为成功的交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名重八方的“礼仪之邦”,在各类社会关系中,重礼仪、讲道德,崇尚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追求一种个人人格上的精神美,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

礼仪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行为科学,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和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是一种为时代共识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即大家认可的,可以用语言、文字和动作进行准确表述和规定的行为准则,并成为人们自觉学习和遵守的行为规范。

对一个女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方式;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从审美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种形式美,它是人的心灵美的必然的外化。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做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礼仪等

4.大学生日常社交礼仪中应遵守那些礼仪规范

1、自我介绍

从某种意义上说,自我介绍是进入社会交往的一把钥匙。运用得好,可为你社会活动的顺利进行助一臂之力,反之则可能给你带来种种不利。因此能否善于推销自我是至关重要的。自我介绍是推销自身形象和价值的一种方法和手段。通常需要做自我介绍的情况有以下几种:社交场合中遇到你希望结识的人,又找不到适当的人介绍。这时自我介绍应谦逊、简明,把对对方的敬慕之情真诚地表达出来。电话约某人,而又从未与这个人见过面。这时要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还要简略谈一下要约见对方的事由。演讲、发言前。这时面对听众做自我介绍,最好既简明扼要,又要有特色,利?quot;首因效应",给听众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求职应聘或参加竞选。这时更需要自我介绍,而且自我介绍的形式可能不止一种。既要有书面介绍材料(个人简历),还要有口头的,或详或简,或严肃庄重,或风趣幽默诙谐等。这会直接影响求职或竞选者能否成功。掌握自我介绍的语言艺术,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镇定而充满自信清晰地报出自己的姓名(这是必须的),并善于使用体态语言,表达自己的友善、关怀、诚意和愿望,这是体现自信的表示。如果自我介绍模糊不清,含糊其词,流露出羞怯自卑的心理,会使人感到你不能把握自己,因而也会影响彼此间的进一步沟通。(2)根据不同交往的目的,注意介绍的繁简。自我介绍一般包括姓名、籍贯、职业、职务、工作单位或住址、毕业学校、经历、特长或兴趣等。自我介绍时应根据实际需要来决定介绍的繁简,不一定把上述内容逐一说出。在长者或尊者面前,语气应谦恭;在平辈和同事面前,语气应明快,直截了当。(3)自我评价要掌握分寸。自我评价一般不宜用"很"、"第一"等表示极端赞颂的词,也不必有意贬低,关键在于掌握分寸。

2、他人介绍

社交场合互不相识的人,介绍常常是通过第三者进行的。每个人都有可能充当被介绍者或为他人介绍的角色。为他人作介绍时应遵循以下基本礼仪原则:第一,在向他人介绍时,首先了解对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最好不要向一位有身份的人介绍他不愿认识的人。第二,注意介绍次序。按国际惯例,应该先把年轻者、身份地位低者介绍给年长者、身份高者;先把年轻的职务相当的男士介绍给女士;先把年龄低、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先把客人介绍给主人,把晚到者介绍给早到者;如果是业务介绍必须先提到组织名称、个人职衔等。集体介绍可以按照座位次序或职务次序进行。为他人介绍遵守"先向尊者介绍"的原则。第三,介绍人作介绍时,应该多使用敬辞。在较正式场合,介绍词也较郑重,一般以"***,请允许我向您介绍……"的方式。在不十分正式的场合可随便些,可用"让我介绍一下"或"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的句式。介绍时语气清晰地说出得体的称谓,有时还可用些定语或形容词、赞美词介绍对方。第四,为人介绍时注意手势和表情。被介绍时,眼睛正视对方。除年长或位尊者外,被介绍双方最好站起来点头致意或握手致意,同时应说声:"您好,认识您很高兴"或"真荣幸能认识您"等得体的礼貌语言。

5.大学生社交礼仪包括哪些方面

包括如下方面:

第1章 社交礼仪

1.1 现代社交概述

1.1.1 现代社交的含义

1.1.2 现代社交的类型

1.1.3 现代社交的原则

1.2 礼仪与社交礼仪

1.2.1 什么是礼仪

1.2.2 社交礼仪的作用

1.2.3 社交礼仪的修养

1.2.4 社交礼仪的一般规则

第2章 个人形象礼仪

2.1 仪容

2.1.1 讲究仪容卫生

2.1.2 注重规范妆容

2.1.3 掌握饰发要领

2.1.4 注重手部修饰

2.2 仪表

2.2.1 服装的类别

2.2.2 着装的原则

2.2.3 着装的注意事项

2.2.4 男士西装的穿着

2.2.5 女士服装的穿着

2.2.6 服装的饰物佩戴

2.3 仪态

2.3.1 站姿

2.3.2 坐姿

2.3.3 走姿

2.3.4 蹲姿

2.3.5 表情

2.3.6 手势

2.3.7 举止

2.3.8 风度

第3章 日常交往礼仪

3.1 见面

3.1.1 称呼的礼仪

3.1.2 介绍的礼仪

3.1.3 握手的礼仪

3.1.4 交谈的礼仪

3.1.5 名片的礼仪

3.2 通联

3.2.1 使用电话礼仪

3.2.2 使用手机的礼仪

3.2.3 收发传真礼仪

3.2.4 收发电子邮件礼仪

3.3 馈赠

3.3.1 馈赠礼品的标准

3.3.2 馈赠礼品的场合

3.3.3 馈赠礼品的礼仪

3.3.4 接受礼品的礼仪

3.3.5 赠花的礼仪

3.4 旅行

3.4.1 旅行的装备

3.4.2 步行的礼仪

3.4.3 乘车礼仪

3.4.4 乘飞机礼仪

3.4.5 乘客轮的礼仪

3.4.6 住店礼仪

3.5 接访

3.5.1 接待的礼仪

3.5.2 拜访的礼仪

3.6 宴请

3.6.1 宴请的种类

3.6.2 宴请的组织

3.6.3 赴宴的礼仪

3.6.4 西餐礼仪

3.6.5 喝咖啡与饮茶的礼仪

3.7 场所

3.7.1 公共场所礼仪

3.7.2 办公室礼仪

3.8 求职

3.8.1 求职的准备

3.8.2 面试的礼仪

第4章 社交活动礼仪

4.1 仪式活动礼仪

4.1.1 迎送仪式

4.1.2 签字仪式

4.1.3 开业仪式

4.1.4 交接仪式

4.1.5 剪彩仪式

4.2 会务活动礼仪

4.2.1 洽谈会礼仪

4.2.2 发布会礼仪

4.2.3 展览会礼仪

4.2.4 赞助会礼仪

4.2.5 联欢会礼仪

4.2.6 舞会礼仪

4.3 商务活动礼仪

4.3.1 产品推销礼仪

4.3.2 商务谈判礼仪

4.4 服务活动礼仪

4.4.1 酒店服务礼仪

4.4.2 旅游服务礼仪

4.4.3 银行服务礼仪

第5章 涉外民俗礼仪

5.1 涉外礼仪

5.1.1 涉外交往的基本原则

5.1.2 涉外交往主要礼仪

5.1.3 涉外工作人员的礼仪

5.2 民俗礼仪

5.2.1 民俗礼仪的内容与特征

5.2.2 中国民俗礼仪

5.2.3 国外礼俗风情

6.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应注意哪些社交礼仪

1)对朋友的态度要永远谦恭,要常常微笑着同别人交谈,交往。

(2)对周围的人要时时保持友好相处的关系,寻找机会多为别人做些什么,

例如,你的邻居病了,你能想到为他做一碗可口的汤,别人对你就会经久难忘。

(3)当别人给你介绍朋友时,你应集中精力去记住人家的名字。在以后的交

往中,你一见面就能叫出他的名字,人家就会觉得这个人很热情,很有心。

(4)要学会容忍,克服任性,要尽力理解别人,遇事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做到这一点就能让朋友感到亲切、可信、安全。

社交礼仪的原则有哪些?

答:遵时守约的原则、女士优先的原则、礼仪顺序的原则、TPO( 时间—time 、地点—place 、目的一objective) 原则、互动原则、尊重风俗的原则、理解宽容的原则、遵纪守法的原则。

欧美国家的人们在社交和旅游、娱乐休闲等公共场合,十分注意礼仪风度和各项礼节,因此,出行欧美旅游、探亲、访友的国人,一定要注意这些细节,以免发生尴尬、不愉快之事。

首先要注意衣着整洁。纽扣一定要扣好,手要清洁,指甲要剪短,胡须应修剪好。

和人交谈,要端庄和蔼,彬彬有礼。双方不可靠得太近,谈话声音不可太高。坐时忌跷二郎腿,更不能抖腿部。谈话要专注,忌在大庭广众面前耳语。初次交谈,切忌打听对方的收入、家产、年龄和婚姻。异性之间交谈时,眼睛不能老是盯着对方。在路上与妇女交谈应当边走边谈,不能停下站着说话。与妇女同座时不要吸烟。同相识的妇女打招呼,男方应起立,女的可以坐着回答。

到人家家里做客,要先脱帽而后入室。雨天走访,雨具应放在室外,不可穿雨衣入室。夫妻同到人家做客,告别时应当由妻子先起身告辞。

出行坐车,要让客人坐上座,即坐在驾驶座旁边的位置上。走在街上不可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不可乱扔东西与随地吐痰

7.结合实际谈谈社交礼仪对当代大学生有何现实的重要意义

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

比如在大学里,学习现代礼仪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

大学生一般都远离家乡父母,过着集体生活,与其他同学处在平等位置,失去了以前那种对父母的“血缘上的”、“无条件的”依赖。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友谊,是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

同时,熟练掌握现代礼仪,有助于我们在大学的人际交往中左右逢源,从而提高我们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宣泄愤怒、压抑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空虚和夸奖等等。 学习现代礼仪不仅有助于大学里面的人际交往的良好发展,它也为大学生的社会化做好了基础,提高了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为进入社会和成为社会人的过程中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好铺垫。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现代礼仪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

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

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警世骇俗”的“异端”,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 毕业时大学生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

然而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直接影响到交际活动的质量。一个具有良好的礼仪基础,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

相反,一些没有了解礼仪的人,在参加重大交际活动前,常会出现惊慌恐惧,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有的在交际活动开始后,甚至会出现心跳加快,四肢颤抖,说话声调不正常的现象。那么,进行现代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不仅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与同事交往时,不要当面蜜言背地恶语,拒绝和批评时语言尽量委婉,因为是人就都有脸面,只喜欢往脸上贴金而不愿意在脸上抹黑。与老板接触时也要讲究策略,比如上司分派你一项非常棘手的任务,你内心很不想接受,但懂得礼仪后的你就会对他说:好的,我一定办到。

你说这句肯定的话后说不定下次晋升时老板就会想到你,这是因为老板可能问过很多职员得到的都是不情愿,而唯独你积极的接受任务。想想,其实做的好与否,老板都不会责备你,就因你有肯定的态度。

所以礼仪在职场中的人际交往不容忽视。 在看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范围的分工协作关系和商品流通关系,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合作,同时更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皇帝女儿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局面已一去不复返。

这对于一个企业或服务行业而言,就更需要积极地适应这种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总是需要具体的人去实施、操作的,这些实践者如不懂得现代的社交礼仪,那么就很难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比如说一个供销员上门推销产品时,如事先不敲门径直而入,那是不礼貌的,甚至会被人误解。

所谓“礼多人不怪”,在市场经济的氛围下,人们不仅为自己也为组织均应更多地了解学习现代礼仪的知识,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际网络,良好的人脉关系有助自己顺利走向市场、走出单位,为自己的事业铺平光明之路。 学习现代礼仪,增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顺利让自己成为合格的国际人才。

大家知道对外开放的国策打破了长期封闭的环境,使得人们深刻地意识到坐井观天只做一只井底之蛙已难以适应形势,唯有从井底跳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才是现代人应有的意识。要从狭小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除了应具备一些必备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了解如何与人相处的法则和规范。

这些规范就是现代礼仪。现代礼仪的学习能够帮助你顺利地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能够更好地树立起自身的形象,在与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美好印象,便于形成跨国际的人际交往脉络。

总的说来,人无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8.当代大学生应该注意那些礼仪

礼仪常识 礼在中国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地位崇高,所以我们的先祖便自称“礼仪之邦”,而视化外的其他民族为“蛮夷”。

这种观念固然不无自大之嫌,但正说明了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人认为万物皆有文采,鸟兽有美丽的羽革,人的“羽革”最主要的就是礼仪。

个 人 基 本 礼仪 一、仪表 仪表者外观也。 (一)整齐洁净。

仪容的整洁是一个人仪容美的最基本条件。试想一个蓬头垢面的人,尽管五官很美,但外观上给人的感觉也是不堪入目的。

(二)适度化妆。如今,一些合资、外资企业要求员工画淡妆。

所谓淡扫蛾眉淡点唇。因此,除了整洁还要注意适度化妆。

在社交当中,美貌是一张很好的“通行证”。人们对美好的东西总是欣赏的、赞美的。

俗话说:“三分容貌七分打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条件不断改善,容貌化妆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三)发型美观。发型是构成仪容美的重要内容。

能给人一种整洁、庄重、洒脱、文雅、活泼的感觉。保持头发的清洁和健康。

中国人一般认为头发健康的标准就是具有光泽、发色乌黑、清洁滋润、无头皮屑 服饰 二、服饰。莎士比亚说过,“服饰往往可以表现人格”。

整洁端庄、雅致和谐的服饰可以表现人的自尊。穿着时应注意TPO原则(TIME、PLACE、ACCASION)。

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穿着符合身份的得体服装,是社交活动中着装的基本原则。着装得体,能显示出特有的品味和风格,产生特殊魅力。

如果不符合这条原则,即使穿上华丽昂贵的服装,也会让人觉得品味不对,甚至闹出笑话。在喜庆的场合选择色彩鲜艳明快的服装以增加喜庆气氛;在悲伤的场合穿的肃穆一些;在庄重的场合穿正装,女子可穿各式套装、礼服、旗袍等,男士穿西服,着装还要看对象,不能脱离自身的高矮胖瘦肤色等条件,一般胖人穿竖条纹而不穿横条衣服,瘦且高的人穿上横格衣服就比较美观。

得体的着装会帮助人遮饰人体的缺陷,起到“扬美”与“遮丑”的作用。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人的身体不可能十全十美,但若能“扬美”“遮丑”,装扮后立觉风采照人,绰约动人。 西装产生于欧洲,已有150年的历史,清朝末年传入我国。

西装造型优美,做工讲究。合体的西装,能体现男士的潇洒风度,女士的优雅端庄。

穿西装的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配好衬衫。衬衫的领头要硬扎、挺刮,衬衫的下摆要塞在裤子里,衬衫衣袖要长于西装上的衣袖,以显示出穿着的层次,如果不打领带,衬衣的第一个扣子不要系,系上显得呆板、老土。

但袖扣则无论何时都要系好。打领带时衬衣的第一个扣子一定要系上。

单穿长袖衬衫不要卷起袖子。 第二,凡是正规场合,穿西装都应系领带。

领带的色彩、图纹,可根据西装的色彩配置,以达到相映生辉的效果。领带不应露出小的一端,大的一端箭头应盖过皮带,如果露出皮带扣则是不雅的,穿背心,领带应放在背心里,尖也不能露出背心之外。

第三,西装上衣纽扣。西装有单排扣和双排扣之分,双排扣西装一般要求把扣子全部系好,不可以将全部扣都打开。

单排扣西装,三粒扣的只系中间一粒,两粒扣的只系上面的一粒,或是全部不系。在外国人眼中,只系上面的扣子是正统,只系下面的扣子是流气,两粒全系上是土气,全都不系是潇洒。

在较正式的场合,一般要求把上面的扣子系上,坐下时应解开。 第四,西服内不要穿太多的衣服,穿的过分臃肿,以致破坏西装的线条美。

第五,西装的袖口和裤边均不能卷起,不宜把两手随意插在衣袋和裤袋里。西服上衣的外口袋一般不放东西,参加宴会时把折叠好的花饰手帕放在西服上衣口袋里做装饰用。

内口袋放比较重要的东西证件等,切记不要装得太多。裤兜里一般不放东西。

第六,西裤的长短以站时不露袜子为宜。裤脚触脚背为妥,西裤的裤扣要扣好,拉锁全部拉严。

第七,深色西服要配深色袜子。 穿西装一定要穿皮鞋,皮鞋一定要经常上油打亮,不要布满灰尘。

黑色的皮鞋素雅大方,因而穿着比较普遍。穿凉鞋、布鞋、旅游鞋都不符合正式场合西装穿着的规范。

不同颜色西装与衬衫领带的搭配。 仪态 三、仪态 仪态是指人在行为中的姿势和风度,姿势是指身体呈现的样子;风度是指气质方面的表露。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的感情流露和交流往往借助于人体的各种姿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体态语言”,它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在生活中被广泛地运用。通过一个人的常态的仪态,可以了解其个人的素质和感情。

此外,一个人的仪态还直接展示着他的气质与风度。而一个人的仪态美,主要是一种外在美,它以高雅的气质、迷人的风度为具体表现形式。

它既建立在一个人的内在美,即心灵美的基础上,又准确的将其表现出来。 依照服务礼仪的规范化要求,服务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务必要高度重视体态语的正确运用。

这个问题,实际上又可分为相互关联的两个不同侧面:更为有效地运用自身的体态语与更为准确的理解他人的体态语。 电力行业依据本行业特点,要求员工注意的举止礼仪主要涉及站姿、坐姿、行姿、手势、表情。

站姿 1、站姿 站立姿势,又称站姿或立姿。它是指人。

大学生需要掌握的社交礼仪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