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结婚时的礼仪

0 2024-09-08 09:00 来源:www.xuanchuanyuan.com 手机版

1.有谁知道维吾尔族结婚的风俗习惯和礼仪

习俗:

维吾尔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离席。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共盘吃抓饭时,不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饭毕,如有长者领作“都瓦”,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吃饭时长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认为那样不礼貌。

饮食习惯:

日食三餐,早饭吃馕和各种瓜果酱、甜酱,喝奶茶、油茶等,午饭是各类主食,晚饭多是馕、茶或汤面等。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种类有数十种。最常吃的有馕、羊肉抓饭、包子、面条等。 维吾尔族喜欢饮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 新疆盛产绵羊,由此维吾尔族便有了烤羊肉串的习俗。讲究的羊肉串肉质鲜嫩,味咸辣,孜然的特殊味浓郁。 与羊肉串相媲美的手抓饭,也是维吾尔族的传统风味食品。在新疆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地区,逢年过年,婚丧娶嫁的日子里,都必备抓饭待客。他们的传统习惯是请客人围坐在桌子旁,上面铺上一块干净的餐巾。随后主人一手端盘,一手执壶,逐个让客人净手,并递给干净毛巾擦干。然后主人端来几盘抓饭,置餐巾上(习惯是二至三人一盘),请客人直接用手从盘中抓吃,故取名为“抓饭”。维吾尔族抓饭的种类很多,花色品种十分丰富。

特产:

主要是馕和“库乃其”

2.维吾尔族的结婚习俗有哪些

婚姻礼俗在一个民族的习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最能表现这个民族礼俗的特点。

维吾尔族的婚礼习俗是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维吾尔人的婚礼较为隆重,充满欢乐的气氛,婚典通常要举行两、三天。

婚礼的第一天,新郎、新娘两家同时在各自的家里设宴招待来宾,人们弹着都塔尔、热甫,打着手鼓,唱跳舞,院子里充满了喜气洋洋、欢声笑语的欢乐气氛。这一天,新娘上漂亮的衣服,由伴娘及前来祝贺的朋友们陪同,集在邻居家里,新娘坐在炕角的地毯上,女伴们在屋内有限的空间,唱跳舞,尽情欢乐,等候迎新队伍的到来。

新郎也由伴郎及前来道喜的朋友陪伴,集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和朋友们弹琴、唱跳舞、说笑,尽情地为婚礼助兴,并且耐心地等待着接亲时刻的来临。整个婚礼过程中,新娘及新郎的朋友们使婚礼沉浸在欢乐喜庆的气氛之中。

在举行婚礼的前一天晚上或当天早晨,举行“尼卡”的宗教仪式,由阿訇诵经证婚。询问新郎、新娘是否愿意结为夫妻。

之后请他们吃一块在盐水中浸泡过的馕。下午,新娘穿上婚礼服,修饰得如花似玉,头蒙面纱在家等候迎亲队伍的到来。

新郎穿戴一新,在亲友的簇拥下去女方家迎娶新娘,一路上小伙子们打起手鼓、吹着唢呐、弹着热甫,兴高采烈地高唱“迎新娘”。 当女方的亲友们得知迎亲队伍到来时,立即把大门堵上,索要礼品才允许迎亲队伍进门。

女方盛情招待前来迎亲的人们,人们在新娘家的院子里跳一会儿舞,以增添喜庆的气氛。迎亲的人们离开女方家前,新娘要辞别父母,请求父母为自己祝福,新娘的父亲在众人面前为女儿祝福和祈祷,新娘难免要流下依依不舍的泪水。

这时小伙子们唱起了“劝导”。 迎亲队伍返回时,迎亲的小伙子打起手鼓、弹着热甫,唱着喜走在前面,整个迎亲队伍充满着欢乐的气氛。

新郎和新娘分彩车随后,迎亲队伍的妇女们跟在后面。按传统习惯,迎亲队伍经过的路上,乡里乡亲可以“拦驾”,不让迎亲队伍通过,迎亲队伍向拦路者赠送礼物后,方可继续前进,这主要是为了使婚礼的喜庆气氛更加热烈。

当迎亲队伍簇拥着新郎新娘来到新郎家门口时,新郎家在门前点燃一堆火,让新娘从火堆上越过去。婆家还要在地上铺新布,维吾尔族称这块布为“帕炎达孜”,一般要从院门一直铺到屋门。

来宾中的妇女站在新布两旁夹道欢迎。进屋坐定后,青年男女唱跳舞进行揭面纱仪式,其中一人利用跳舞的机会迅速地揭去新娘的面纱,新娘即起身向大家行礼。

然后客人们入席吃喜宴。喜宴之后举行舞晚会,大家尽情地唱跳舞,以示庆贺。

几乎所有的人,都随着鼓点翩翩起舞,欢乐的气氛达到高潮,直到深夜人们才离去。婚后第二天早晨,新娘由伴娘陪同,去公婆屋里行礼问安。

公婆热情接待并向新娘及伴娘赠送礼物。这一天早晨女方家给新郎新娘送来早餐(维吾尔语称“依斯克力克),一般为抓饭和薄皮包子。

早餐之后新郎由伴郎和一、二个朋友陪同,去给父、母行礼问安,父母同样热情接待并向新郎等人赠送礼物。婚后一周内,双方家里都举行“其尔拉克”,彼此宴请亲友。

到此,整个婚礼仪式才告结束。 维吾尔族婚礼的举行方式,由于地区的不同,举行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城市和农村也不一样。

现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城市里的维吾尔族婚礼增添了不少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

3.维吾尔族婚礼有哪些风俗

维吾尔族的婚俗大体上由提亲、定亲、议婚、完婚等四个阶段构成。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一个阶段的具体步骤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在过去人们讲究门当户对,或是亲上加亲,与非穆斯林不同婚。提亲前要有由亲戚和邻近的妇女受委托去女方家探听对方的情况,通常是女方同意后,男方父母才正式出面去女家提亲,并按惯例带定亲礼物,感谢女方的父母愿意把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自由恋爱的男女双方关系确定之后,一般由男方的父母主动到女方家去提亲。提亲时要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陪同,只有这样女方家才会接待,并认为男方郑重其事感到光彩。履行提亲的手续反映了维吾尔族对婚姻的慎重。

但是 一些地区还流行婚前测试新人生活能力的风俗。对女婿的测验方法是劈树墩,女方父母以某种接口把未婚女婿叫到家里劈柴,所劈之柴往往是盘根错节的树墩或半湿的柴火,在牧区则是用刀卸羊脖子。男方测试未来儿媳妇的能力的方法是用玉米面做面条,在地毯或地毡上洗锅碗瓢盆,看他的动作是否麻利。

4.维吾尔族的风俗礼仪

维吾尔族婚姻习俗、婚礼风俗 维吾尔族 霍城维吾尔族青年男女较为开放。

他们有这样一条约定俗成的规矩:青年男女在恋爱阶段,男女双方都不能把对方领回家去。维吾尔族青年谈恋爱别有一番情趣,他们大都是**恋爱。

较开放的青年男女也常常在僻静处、渠边、树下、庭院门前或机关院内谈情说爱,窃窃私语,这种情况随处可见。一对对情侣,坐在一块或站在一起,絮絮叨叨叙述衷情。

当双方都已考虑成熟,才分头告知各自父母家人,双方父母就共仪订婚、结婚事宜,然后举行结婚仪式。 其婚礼分两天进行。

第一天在女家举行出嫁仪式。这天的上午,由男方的伴郎们簇拥着新郎,吹吹打打去女家娶亲。

举行仪式时,客人分男(左)、女(右)两厢,由阿訇居中主持婚礼,念古兰经,然后问新郎新娘是否愿意结婚,得到肯定的回答后,阿訇将一块馕掰成两块,蘸上盐水分别送给新郎和新娘,当场吃下。这表示同甘共苦,白头偕老。

这时出嫁仪式进入**,在琴声歌声中,众宾客齐声赞道“美满婚姻,地久天长”,男、女宾客和青年们欢歌曼舞,琴瑟悠扬,千祥云聚,喜气洋洋,舞毕即入席就餐。 这天下午,新娘穿戴一新,在姑娘们簇拥下,上马或坐车,径往男家驶去,一路上也是吹吹打打,热闹非常。

欢快的乐曲声和口哨声吸引着大道上过往的行人。按照习俗,新娘到婆家时,男家的大门前要点燃一堆驱魔除邪的神火,由一位客人钳一点火星在新娘头上绕三圈,新娘也绕火堆走一圈才能登堂入室,进入新房。

有的男家从门前到新房的通道上,用毛毡、地毯铺地,表达对新娘的特别尊重和热烈欢迎。 婚礼的第二天,在男家举行“揭盖头”仪式。

这天下午,新娘蒙头,坐在炕沿或床沿上。新房里灯亮了,都塔尔、热瓦甫或收录机奏播出欢乐的乐曲,男女青年们挤凑在一起,唧唧喳喳,打打闹闹,或说或笑或唱或舞气氛热烈。

就在众宾客逗笑嬉戏的**时,一位天仙般的少女从人群中走上前来,以轻巧敏捷的动作,将新娘头上的盖头揭去。新娘含羞藏娇,不声不语,此刻新房内一片欢腾,一对对青年男女又在欢快的旋律下,翩翩起舞,以示祝贺。

新郎新娘也同大伙一起,轻盈举步,巧转腰肢,跳起了热情奔放的“赛乃姆”双人舞,宾客们则拍手唱和,当节奏渐急时,舞者观者的情绪更形炽热,喝彩欢呼,此起彼伏,整个新房沸腾了,宾客们在欢歌曼舞中如醉如痴,直至夜阑人静,方尽兴而归。

5.有谁知道维吾尔族结婚的风俗习惯和礼仪

住在农村的人,遇到婚丧嫁娶的事情,主要通过阿訇这条渠道向大家通知。

有事的人事先要向阿訇讲明事情的性质、时间、地点及所要邀请的人,阿訇清晨在清真寺做完礼拜后,便通知大家,范围是以村为单位。 要办红白事的人,有时口头通知阿訇,有时写个纸条或是请人写个纸条通知阿訇,人们把这种纸条称为“巴哈克”。

现在人们在发请柬时,就把请柬称之为“巴哈克”。 除请阿訇传递通知外,也常有亲自登门通知的,特别是对一些知己的朋友或村、乡、县上的一些头目,要亲自通知。

有趣的是过去在孩子割礼时,由被割礼的小孩在父亲的陪同下,骑上一匹马,挨家挨户去通知。这天,孩子要穿上新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走到谁家,主人都要热情接待小孩,并要赠送一件礼品,同时还要在小孩的身上别上一块布条。

等送完请柬回来,孩子身上已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布条,人们一看,就知道这孩子要割礼了。 传递通知,已成为维吾尔人的加强联络,增进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在一些村子里,还有专门从事传递通知的人员,这些人员掌握全村人的住址、名单。维吾尔人称他们为“海外尔齐”(消息传递者)。

他们传递信息一般骑马或是毛驴,近处多为步行。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把消息传到,送通知的人要收取一定的报酬。

住在城镇的人,通知客人或亲朋好友,大都用请柬,而且请柬讲究,形式多样。如果过“乃孜尔”,请柬大都是白色加黑框,有时上面还印有经文。

如果过喜事,请柬大都是红色。由于所请的客人对象不同,请柬的形式也有差异。

对于35岁以上的客人。大都是红色请柬,对35岁以下的客人,大都用花卉请柬。

持红色请柬的人,一般在午后参加,吃完喜宴即可回家;持花卉请柬的人,一般要从午后参加到晚上,不仅要吃喜宴,而且要参加晚上的娱乐活动,青年人聚在一起,打打闹闹,唱歌跳舞,把喜事推向高潮。 维吾尔族的请柬大小如一般明信片,向人邀请时,不装信封。

现在城里人在举办什么典礼、座谈会之类的公务活动中,也发一种比明信片大一倍的请柬。这种请柬多为红色,一般请领导人用的多。

这种请柬叫“泰克里甫纳曼”(邀请或聘请的意思)。 在维吾尔族的请柬上,虽然规定有明确的时间,但宽限的幅度较大,一般可“浮动”2至3个小时。

如果一个人一天接到4至5个请柬,他有充裕的时间逐个去参加,同时主人在分批接待客人时,也可减少压力。对于客人去的早晚,主人完全可以谅解。

维吾尔族接到请柬被认为是一种荣誉,一般都想方设法参加。对于不邀请的活动,一般不参加。

维吾尔族有句谚语说:“有请必到,未请别去。”看来,维吾尔人对邀请或不邀请十分重视。

朋友,如果你受到维吾尔族朋友的邀请,希望不要错过机会。

6.新疆维吾尔族婚俗有哪些

维吾尔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在青年男女成亲之前,都要经过提亲和订亲仪式,反映了维吾尔族对婚姻的慎重。

小伙子看上了谁家的姑娘,或是男方家长准备物色一位姑娘为儿媳,事先都要履行“提亲”的手续。 男方向女方家提亲之前,要经过一番调查,女方家姑娘的年龄、家庭情况、长相、人品等情况都要进行了解,认为合适时,才会提亲。

也有男女青年早已热恋,双方私下商定婚事后,再请家人去“提亲”,以达到双方关系公开化和合法化。 一般来说,男方家长不能单独去提亲,而要请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陪同一起去,或是请亲属一起去。

这样女方家才会接待,并认为有人郑重其事登门提亲,感到光彩,会非常高兴。提亲时,男方要准备给姑娘一套质量较好的衣料、一些盐、方块糖和五个馕(有的地区带7个或9个馕),作为见面礼。

礼品中的盐和馕都含有深刻的意义。男方向女方家提出攀亲的要求后,女方一般不马上答复,要和家人和女儿进行商量,并对男方家的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如果同意,即答复男方,若不同意,也要通知男方。

假若答应了这门亲事,则要把这门亲事公开,青年男女便可以来往,进行“合法”的恋爱,增进相互间的了解。维吾尔把这种提亲的程序称为“拜西馕塔西拉西”(意为试探)。

提亲被同意后,紧接着是准备彩礼和举行订亲仪式。彩礼是维吾尔婚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彩礼的数量与质量都和双方的经济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地来说,女方家提供彩礼的清单,最后经过男女双方家长商量后来确定。为了解决彩礼中的矛盾和分歧,要请一位双方都信赖的中间人,由中间人进行调解,最后达到一致的意见。

按着常规,男方家准备的彩礼要有:姑娘的四季服装1至二套;还要有头巾、大衣、毛衣、鞋、袜和耳环、戒指、手镯、手表等装饰品。另外,还要给姑娘的父亲做一件大衣,母亲一件连衣裙,准备给姑娘的兄弟姐妹、妹夫、嫂子或弟媳的衣料。

家庭陈设的家具,也要男方承担。 女方陪嫁的东西主要有:洗衣机、地毯、被褥、枕头、床单、桌布、窗帘、皮箱、木箱等。

由于双方的经济条件不同,彩礼和陪嫁的东西也有所不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彩礼中又增加了一些电器设备和其他高档商品。 订亲,维吾尔语称为“穷恰依”。

彩礼准备好后要选择吉日选举订亲仪式。这天男女双方各要请50名左右的客人,其中女客占到80%以上,个别男客都是亲属或亲朋好友以及德高望重男的宾,所以说订亲主要是妇女们的活动。

订亲仪式在女方家举行。这天,男方要为女方家带去一至二只羊,(经济条件好的也有带一头牛的)羊或牛是由专门的人牵去。

羊头上要系上红绸带,女方家要给牵羊人赠送衬衣或其他礼品,以示谢意。这只羊当天宰杀,供待客用。

同时还要带馕、茶叶、冰糖、水果糖、方块糖、饼干、点心、大米、清油、面粉、洋葱、黄萝卜以及姑娘用的化妆品等。 在订亲的仪式上,女方要做抓饭或是库尔达克来招待客人。

男方要在客人面前宣布给女方家的彩礼清单。宣布清单的人是专门聘请的,他以说唱的形式,向众人介绍每件彩礼的产地、质量、性能、规格等。

同时在介绍每件彩礼时,还要把彩礼举起来,让大家过目。一般地说,介绍彩礼的人,口才比较好,他可以把一般的东西,说得天花乱坠,讨得女方家人欢心,男方家人满意。

因为彩礼的数量和质量关系着姑娘的身价和男方家的诚意,所以宣布清单的人也特别卖力。事后,男方家人还给他赠送一定数量的礼品。

女方家陪嫁的东西,也要在当天展出,也要请一位“三寸不烂之舌”向大家过目,并介绍每件嫁妆。同时,女方家也要给未来的女婿做一套衣服,并从头到脚“武装”起来。

另外还得给亲家和亲家母各准备一套衣服的衣料。 在城市的订亲仪式上,除了请大家美食一顿外,还要举行跳舞、唱歌等娱乐活动,以示庆贺。

农村的订亲仪式,一般不搞娱乐活动,但有的地区也搞一些传统的娱乐活动。 订亲仪式结束后,便商订迎亲的婚礼,维吾尔语称穷托依”。

双方商定吉日后,正式举行婚礼。 订亲之后,双方不得违约。

但有时在彩礼问题上或是青年男女不同意父母作主的婚姻,也有违约的情况。但违约者必须退赔彩礼和承担经济损失。

这时,双方家长还得找中间人进行调解,直到双方可接受时为止。 由于地区的不同,南北疆的婚俗也有差异 该答案来自南北游旅行网官方网站。

7.维吾尔族婚礼有哪些风俗

维吾尔族的婚俗大体上由提亲、定亲、议婚、完婚等四个阶段构成。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一个阶段的具体步骤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在过去人们讲究门当户对,或是亲上加亲,与非穆斯林不同婚。

提亲前要有由亲戚和邻近的妇女受委托去女方家探听对方的情况,通常是女方同意后,男方父母才正式出面去女家提亲,并按惯例带定亲礼物,感谢女方的父母愿意把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自由恋爱的男女双方关系确定之后,一般由男方的父母主动到女方家去提亲。

提亲时要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陪同,只有这样女方家才会接待,并认为男方郑重其事感到光彩。履行提亲的手续反映了维吾尔族对婚姻的慎重。

但是 一些地区还流行婚前测试新人生活能力的风俗。对女婿的测验方法是劈树墩,女方父母以某种接口把未婚女婿叫到家里劈柴,所劈之柴往往是盘根错节的树墩或半湿的柴火,在牧区则是用刀卸羊脖子。

男方测试未来儿媳妇的能力的方法是用玉米面做面条,在地毯或地毡上洗锅碗瓢盆,看他的动作是否麻利。

8.维吾尔族婚礼有什么风俗

在喀什这个各民族和睦面结的大家园里,维吾尔族的风俗文化尤具鲜明特色,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在各种民俗中,维吾尔族的婚礼特色似更浓郁。 一对青年男女结婚,一般要经过说媒、定亲、证婚、婚宴、接新娘、“维契尔卡”(宴席)等程序。

举行婚礼的日期是由男女双方和双方的家长协商确定的,一般来说,婚礼大多在秋天举行,但人们总要把婚礼的日子同古尔邦节和肉孜节这两个民族节日错开,目的在于不使两种喜庆出现于同一天。 由于婚礼是青年人一生中的大事,所以人们极为重视,从不草率。

通常,男女双方的家长都要大宴宾客,宴请所有的亲戚、朋友、同事、邻居,宴席较丰盛,气氛十分热烈;席间有歌舞、音乐,包括祝酒歌之类的插曲;宴席有味道不同、色彩各异的中#果品及油炸的各种馓子、油果子,还有香脆的麦面馕、点心&瓜、甜瓜和加了香料的浓茶等。 宴席上主人殷勤的招呼和祝愿的歌声,宠不使客人感到主人待客的热诚。

迎新娘是婚礼的高潮,届时,盛装的新娘坐在室内,耐心等待那甜蜜时刻的到来。新娘的父母则彬彬有礼,迎送客人。

at了下午,新尔由一伙男青年簇拥,载歌载舞,前来新娘家里迎亲•。新娘的父母热情接待新郎和他的同伴,而且还要互赠纪念品和礼物,跳舞唱歌。

到了傍晚,新郎带着新娘和他的同伴们才动身返回。 新娘走出自己的家门和进入新郎的家门还有一些有趣的讲究,表现了维吾尔族古老的风俗和沿袭已久的习惯。

如新娘出门^•,她的弟妹拦住大门或院子的出口,向新郎索要“红包”,不给“红包”,不得通行。到了新郎的家门口,新郎的弟妹同样也索要“红包”,这回就要轮到新娘一方的亲属们破费了。

过去新娘进门,还有跳火堆或坐在花毡上、由亲戚们拉着花毡边佾从火难上越过的仪式。 揭盖头是维吾尔族婚礼过程中十分有趣的仪式。

盖头揭掉,表示婚礼已成。揭盖头的时候,新娘总是羞羞答答地躲闪,小姑娘们把她围起来,这个逗一下,那个逗一下,引得人们笑声满堂。

通常是大人一声令下,动作敏捷的小姑娘猝然一掀,新娘躲闪不及,只好羞得双手掩面。揭盖头揭得成功的女孩还可得到一份奖品:一块绸子或一方头巾。

婚礼宴客基本结束,大批客人走后,新郎、新娘双方的至亲好友还要举行一种称作“维契尔卡”的活动。参加这种活动的多是新郎、新娘的同龄人,活动在新郎的家中进行,主要内容有唱歌跳舞、朗诵诗歌、饮酒吃菜等,通常活动持续到深夜,方尽兴而散。

9.想了解维吾尔族人的婚俗

1、选亲

男方家长从亲戚朋友、邻里或从别处为儿子物色姑娘,选中以后,就通过别人告诉儿子,征求儿子的意见;儿子也可自己物色对象,但须经父母同意。

2、接亲

姑娘一经选定,由家长出面拜托亲戚朋友中的两名中年男子到女方提议结亲,经女方家长同意,才可以订亲。

3、送订亲礼

送订亲礼时由男方的母亲带上事先准备好的聘礼,在三四名妇女的陪同下去女方家。女方备餐热情招待。餐中,把带去的礼物一一拿出,当面交给女方,并商定送大礼的日期。

4、送大礼

作为大礼送的衣物、食品及其他东西要比第一次送的多得多。送大礼时,陪同人数和娶亲人数一般由双方商定。男方的父母在亲友及邻居的陪同下到女方同女方的父母和主要亲属正式见面。送大礼的客人要受到女方的热情款待。之后,双方共同商定结婚日期和婚礼事宜。

5、婚礼

举行婚礼的前一天,男方要把举行婚礼需要的东西送到女方家里。当天,新郎新娘两家同时在各自的家里摆席招待来宾,现招待男宾,后招待女宾。男女不同席;庆贺礼物由女宾带去。新郎、新娘由各自的陪伴陪同,聚集在女方院内一间屋中弹唱跳舞。举行婚礼,要请伊玛目或宣礼员诵经。仪式上,新郎新娘同时吃一块在盐水里泡过的馕,意思是“同甘共苦,永结良缘”,因为盐和馕是维吾尔人生活中最离不开的两样东西。

维吾尔族人一般经过恋爱、提亲、订婚然后结婚。男方在选定对象后,家人即托亲友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同意后,男方的母亲便带着礼物由女亲友陪同前往女方家商定订婚日期。订婚时,男方父母带着聘礼,由亲友陪同去女方家与其父母及亲友会面,女方收下礼物并表示感谢,而后,双方商定婚期。

维吾尔族人的婚礼较为隆重,充满欢乐的气氛。结婚的前一天,新郎和新娘各自在家与自己的亲朋好友欢乐歌舞,进行祝贺。结婚当天早晨要举行一种“尼卡”的宗教仪式,仪式在女方家进行。新郎由伴郎及近亲陪同去女方家,由阿訇或伊码目(均为宗教职业者)按教规念“尼卡”(证婚词),询问男女是否愿意结为夫妇,回答愿意后,宗教人士将两块沾盐水的馕分赠给新郎、新娘,让新郎新娘吃下,表示从此就像馕和盐水一样,同甘共苦,白头到老。仪式结束后,男方即回家准备迎亲。下午娶亲时,新郎在伴郎陪同下打着手鼓,吹着唢呐,去女方家迎娶,新娘的女友们会堵住门,不让新郎进门,新郎撒些糖果礼品方可开门,然后与岳父岳母告别,才可以娶走新娘,并由新娘父母的亲友送亲。当新娘离家出门时,要和家人分别,并流下喜悦激动的泪水。这时女方的歌手模仿新娘母亲的口气唱起告别歌。歌词大意是请多多关照我的女儿,愿青年夫妻和睦相处等。唱完歌后,同新郎来迎亲的小伙子便打起手鼓,弹起独塔尔和小提琴等乐器,唱着喜歌走在前面,新郎和新娘分乘彩车随在后面。按着传统习俗,沿途的乡亲可以在半路上“拦驾”。这时新郎要向大家施礼,给孩子们散发喜糖。大人们就地翩翩起舞,表示庆贺。

新娘由伴娘及女友陪伴进入婆家庭院或客房,头蒙丝巾和新郎并坐中间,由婆婆上前揭开盖头取另一头巾披于新娘肩上,并亲吻一对新人的额头,祝他们幸福美满。在揭新娘面纱时,要唱揭面纱的歌。喜歌没有固定的曲调和歌词,要即兴编唱,触景生情,出口成章。一般选择唱喜歌的人都是经过挑选的,歌词的大意是赞美新娘的美丽、贤惠和祝福新生活。歌词幽默诙谐引人入胜,逗人发笑。唱完喜歌之后,便请客人入席吃喜宴,先是请客人喝茶、吃干果和点心,之后是馕、抓羊肉和抓饭。款待送亲的亲眷后,除伴娘及新娘的女友们留下外,其余送亲人即返回。当天下午男家举行“麦西来甫”(舞会),邀请男女来宾欢歌曼舞,共贺新喜。

婚后第三天,新娘由新郎陪同回门,女方家向新娘新郎赠送简单的礼品,而后,男女两家互相宴请对方的亲戚邻居,互相介绍认识,便于以后往来。

维吾尔族的婚礼举行方式由于地区的不同,举行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城市和农村也不一样,有的地方还保留新娘进屋要跳火盆,或由舅舅抱着新娘上车等习俗。

婚后女方生育,头胎必须回娘家生产。小孩出生7天后,请阿訇命名。满40天举行“毕须克托依”(谢绝男性参加),请来女客人和小孩,正式举行把小孩放进摇床的仪式。这天男方家人请女宾携带礼物,慰问娘家人,并把产妇接回婆家。维吾尔族小孩出生后,届时,大请宾客,举行“麦西来甫”;女孩小时要扎耳朵眼。

10.想了解维吾尔族人的婚俗

1、选亲 男方家长从亲戚朋友、邻里或从别处为儿子物色姑娘,选中以后,就通过别人告诉儿子,征求儿子的意见;儿子也可自己物色对象,但须经父母同意。

2、接亲 姑娘一经选定,由家长出面拜托亲戚朋友中的两名中年男子到女方提议结亲,经女方家长同意,才可以订亲。 3、送订亲礼 送订亲礼时由男方的母亲带上事先准备好的聘礼,在三四名妇女的陪同下去女方家。

女方备餐热情招待。餐中,把带去的礼物一一拿出,当面交给女方,并商定送大礼的日期。

4、送大礼 作为大礼送的衣物、食品及其他东西要比第一次送的多得多。送大礼时,陪同人数和娶亲人数一般由双方商定。

男方的父母在亲友及邻居的陪同下到女方同女方的父母和主要亲属正式见面。送大礼的客人要受到女方的热情款待。

之后,双方共同商定结婚日期和婚礼事宜。 5、婚礼 举行婚礼的前一天,男方要把举行婚礼需要的东西送到女方家里。

当天,新郎新娘两家同时在各自的家里摆席招待来宾,现招待男宾,后招待女宾。男女不同席;庆贺礼物由女宾带去。

新郎、新娘由各自的陪伴陪同,聚集在女方院内一间屋中弹唱跳舞。举行婚礼,要请伊玛目或宣礼员诵经。

仪式上,新郎新娘同时吃一块在盐水里泡过的馕,意思是“同甘共苦,永结良缘”,因为盐和馕是维吾尔人生活中最离不开的两样东西。 维吾尔族人一般经过恋爱、提亲、订婚然后结婚。

男方在选定对象后,家人即托亲友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同意后,男方的母亲便带着礼物由女亲友陪同前往女方家商定订婚日期。订婚时,男方父母带着聘礼,由亲友陪同去女方家与其父母及亲友会面,女方收下礼物并表示感谢,而后,双方商定婚期。

维吾尔族人的婚礼较为隆重,充满欢乐的气氛。结婚的前一天,新郎和新娘各自在家与自己的亲朋好友欢乐歌舞,进行祝贺。

结婚当天早晨要举行一种“尼卡”的宗教仪式,仪式在女方家进行。新郎由伴郎及近亲陪同去女方家,由阿訇或伊码目(均为宗教职业者)按教规念“尼卡”(证婚词),询问男女是否愿意结为夫妇,回答愿意后,宗教人士将两块沾盐水的馕分赠给新郎、新娘,让新郎新娘吃下,表示从此就像馕和盐水一样,同甘共苦,白头到老。

仪式结束后,男方即回家准备迎亲。下午娶亲时,新郎在伴郎陪同下打着手鼓,吹着唢呐,去女方家迎娶,新娘的女友们会堵住门,不让新郎进门,新郎撒些糖果礼品方可开门,然后与岳父岳母告别,才可以娶走新娘,并由新娘父母的亲友送亲。

当新娘离家出门时,要和家人分别,并流下喜悦激动的泪水。这时女方的歌手模仿新娘母亲的口气唱起告别歌。

歌词大意是请多多关照我的女儿,愿青年夫妻和睦相处等。唱完歌后,同新郎来迎亲的小伙子便打起手鼓,弹起独塔尔和小提琴等乐器,唱着喜歌走在前面,新郎和新娘分乘彩车随在后面。

按着传统习俗,沿途的乡亲可以在半路上“拦驾”。这时新郎要向大家施礼,给孩子们散发喜糖。

大人们就地翩翩起舞,表示庆贺。 新娘由伴娘及女友陪伴进入婆家庭院或客房,头蒙丝巾和新郎并坐中间,由婆婆上前揭开盖头取另一头巾披于新娘肩上,并亲吻一对新人的额头,祝他们幸福美满。

在揭新娘面纱时,要唱揭面纱的歌。喜歌没有固定的曲调和歌词,要即兴编唱,触景生情,出口成章。

一般选择唱喜歌的人都是经过挑选的,歌词的大意是赞美新娘的美丽、贤惠和祝福新生活。歌词幽默诙谐引人入胜,逗人发笑。

唱完喜歌之后,便请客人入席吃喜宴,先是请客人喝茶、吃干果和点心,之后是馕、抓羊肉和抓饭。款待送亲的亲眷后,除伴娘及新娘的女友们留下外,其余送亲人即返回。

当天下午男家举行“麦西来甫”(舞会),邀请男女来宾欢歌曼舞,共贺新喜。 婚后第三天,新娘由新郎陪同回门,女方家向新娘新郎赠送简单的礼品,而后,男女两家互相宴请对方的亲戚邻居,互相介绍认识,便于以后往来。

维吾尔族的婚礼举行方式由于地区的不同,举行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城市和农村也不一样,有的地方还保留新娘进屋要跳火盆,或由舅舅抱着新娘上车等习俗。 婚后女方生育,头胎必须回娘家生产。

小孩出生7天后,请阿訇命名。满40天举行“毕须克托依”(谢绝男性参加),请来女客人和小孩,正式举行把小孩放进摇床的仪式。

这天男方家人请女宾携带礼物,慰问娘家人,并把产妇接回婆家。维吾尔族小孩出生后,届时,大请宾客,举行“麦西来甫”;女孩小时要扎耳朵眼。

维吾尔族结婚时的礼仪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