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拱手礼是我国的传统礼仪

0 2024-09-02 17:45 来源:www.xuanchuanyuan.com 手机版

1.中国传统礼节有哪些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

这里的“礼”包含了传统礼制的精神原则与传统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关系密切。这里只就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礼仪择要介绍: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

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

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

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

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

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

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

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入坐之礼——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

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

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

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饮食之礼——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

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

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

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所谓:“与人共食,慎莫先尝”。

古代还有一列进食规则,如“当食不叹”、“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投骨于狗”等,主客相互敬重,营造和谐进食、文明进食的良好氛围。拜贺庆吊之礼——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

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如古代元旦官员朝贺,民间新年拜年之礼。

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恭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

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子孙繁衍是家族大事,诞生礼自然隆重热闹。

婴儿满月时,亲戚朋友纷纷上门恭贺,并馈赠营养食品与幼儿鞋帽衣物。小孩长大成人时要行成年礼,成年礼在中国传统社会称为冠笄之礼。

男子20岁行加冠礼,重新取一个名号,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担社事务的资格。女子15岁行绾发加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

现代成年礼的年龄在18周岁,学校举行集体的成年宣誓仪式,强调青年人的成年意识。婚嫁是人生的大事,传统社会十分看重。

传统婚礼有六道程序,所谓“周公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宋代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三礼。

婚礼的高潮在亲迎,新郎要到女家亲自迎娶新娘,新婚夫妇拜堂之后入洞房,行结发礼与合卺礼。大婚之日,亲友纷纷前来恭贺,主人要大宴宾客。

寿诞礼,一般在四十岁以后开始举行。生日那天有庆生仪式,亲友送寿礼致贺。

最后一道人生仪礼是丧礼,谁也逃脱不了。中国人重视送亡,丧礼发达。

人死于正命,是白喜事。亲戚朋友都来吊唁热闹。

为了表示哀悼心情,人们要奉上挽联、挽幛或礼品、礼金。亡者一般在三五天内入殓安葬。

拜贺庆吊之礼显示了人们相互扶助的社会合作精神与社会团结的气象。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

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若要好,大敬小”。

并且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或仅为礼仪性的表示,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

2.举出两至三则中国古代沿用至今的礼仪

一 居家克己 1 家中有高龄行动不方便的长辈应定日主动到其房里行礼请安(最好是一对夫妇,一对夫妇的前去,家中小辈兄弟姐妹前去,这样人既不多也不烦杂)与其聊天,问寒问暖,送餐递巾。

2 要出门时与家人相互告之,上学上班去要打声招呼,回来时要说“我回来了”,家中有人时要迎一下,帮忙拿东西等。为人子者出门要主动到长辈房里告之辞行,回来时也要主动到房里行礼(以免长辈担心). 3 自己在屋里或者与亲人朋友在屋里谈话时要记得关上门,以免影响其他家人. 4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其他场合,到别人房间不要直接推门擅入,也不要大声敲门(唐突,不礼貌且打扰别人)应在门外通报“我是某某我可以进来吗?”里面人应说”请进“并站起来,方可进入,比较熟悉的亲人朋友可以直接就坐,像客人或较疏人等主人应请其上座,自己坐客座,并且客人坐后自己方能坐;身为晚辈者,有事应主动到长辈房间去,通报应答如前仪,只不过长辈仍坐主坐,晚辈进去后可略一躬,自己坐客位,不必谦让. 5 朋友哪怕是兄弟姐妹来也要站起身来,如是长辈老师的话站起身来并微一躬身,长辈立不可坐,长辈让坐时方能就坐. 6 两人一同行礼问安或陪同他人去行礼时 如旁人须行礼自己不用行礼时,旁人行礼自己先不能就坐等旁人礼毕就坐后自己方能坐下. 7 居座行礼时 应先站起离座 站到一旁 然后行拜 再起身复位 且莫从座上直接下跪. 8 出门时候 衣冠要整. 9 即使在家 亦不要大声喧哗. 二 待客之道 1 有客拜访 应将家收拾整洁 着正装,衣着整洁,(尤其夏天更为注意)不随意出门,侯客而到. 2 客人来 应主动迎出,与客人在门外拱手,主人伸右手请客人入,客人微一躬谢礼后方可进入,主人在前引路客人跟其后,客人应将鞋摆放整齐,客人走时脚步应轻些,以免打扰其他家人,主人请客上座,自己坐客位,客人谢坐后方可坐,主人侯客人坐后而坐,起席,客人先站起来,主人方能站起来,送客送出门. 3 如内有客人,应都起立,主人为其一一介绍,相互都要见礼,方可就坐,按说,晚来的客人应众人都坐后方才就坐. 4 主人送茶送水应主动下地亲自奉与,客人双手接过,点头示意。

先奉老后奉少,先奉生后奉熟. 5 如只有两人面对面谈话时,有客人进来时,应主动站起来,让出座位默默退侧到一旁客位,来者坐下后自己才坐,自己在一旁不要插话,等二人相邀时方可加入谈话内容当中. 6 递接物品时应双手拿稳物品奉上(古礼 单手为”递“双手为”奉“ 长辈上级用”递“晚辈下级用”奉“)长辈老师所送礼物,不应推辞. 7 如会尊长老师 则入门后须行礼问好 自己主动坐客位. 8遇节日 亲朋好友之间应相互拜访串门,相互馈赠礼物,每家每户都要走到送到,晚辈学生主动到长辈家里去拜节问安,在路上认识人之间相遇应行古礼,如作揖等. 三,谈话交流 1 等对方说完话自己再发言 不要插话 随便打断别人讲话. 2 谈话时身子不要乱动 不翘二郎腿 不扪脚 不东倒西歪. 3 谈话时 不要一直用眼睛盯着对方看. 4 谈话时不要用手指着对方或他人. 四 聚会有制 无论是聚餐还是出席会议 多人皆坐一张桌子时 应请老者或长辈居上座 其次左右两边客位按辈分年龄先来后到依次排之 自己如是东道主的话应坐末位. 古代用餐时的座次 汉至南北朝为分主客位的分餐制 主人居北边上座 客人分坐室内左右两侧皆有单独的餐案 餐具;隋唐时出现长条方桌 没有了单独的餐案但每人依然有自己的餐具 其座次排位皆如故;清时普遍已用圆桌 一齐聚在一处 沿用至今。个人以为 无论聚餐还是聚会应效先汉的分餐制较好 尤其是传染病大肆猖獗的今天. 五 行礼有仪 1 谢礼: 如果要谢谢别人的话 不要只说口头上的谢谢 应站起身来行礼作揖,如对他人表示歉意也应作揖或顿首表示自己诚心悔过. 2 见面之礼:平辈好友同窗相遇时,应面对面一同相互作揖;兄弟姐妹或其他人相遇时,应为幼者或年纪辈分小的先行礼,对方还礼;男女之间男士先行礼,女士还礼;遇自己长辈师长时,应主动行礼,为长辈者对晚辈只颔首还礼便可. 六 学门肃清(补充) 1 在校园中如遇师长装扮人走过应停步,侧身一旁让其先过(无论认识不认识). 2 对高年级或低年级同学应以”某某学兄学姐/某某学弟学妹“称之,对学兄学姐应有其尊重. 3 对同年级同学应以”某某同学“称之. 七 长幼有序 不管是兄弟姐妹还是很熟悉的朋友之间 年幼者应称比自己年龄大的人为某某哥/姐 做到待之以敬 为长者应称比自己年龄小的人为某某弟/妹做到待之以礼让 无论座次 事物名额 分发物品 处处做到让幼者为先. 八 称谓之礼 只一点既可 关于名字的问题 现在我们习惯性的管同辈人群或同社会圈子中的人直呼姓名 或者关系亲密点称名字认为是表示友爱的方式 实际中华礼仪中名者既讳也是不能随便呼之的 所谓名讳名讳 一般只有父母偶尔称之或自己用谦辞时提到 在古代甚至君臣之间亦不能直呼其名 多称其职称或者叫字号 由此可见名只用于标书立传 户口注册人物登记中 可同社交圈中一般都以姓后冠以职称呼之 或者叫某某君 尊敬但有很亲近的叫某某兄/某某姐 再亲密一点的直接称字 没有字的称号或者如兄弟姐妹般 以仁兄贤弟尊姐贤妹呼之。

3.军礼中的举手动作是什么意思

军礼的由来

军礼,是军队中使用的严肃礼节。当今世界各国的军礼,其由来有两种传说:

一种传说,英国军队奋力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后,女王为凯旋归来的将士举行了一次壮观的祝捷大会。在会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亲自为有功的将士颁发奖品。当时,为了维护女王的尊严,特别规定将士领奖时,要用手遮蔽眼部,不得对女王平视。这一动作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军礼。

另一种传说,严肃的军礼来自中古情场。欧洲中古时代,一个公主若下嫁给一位勇敢的武士,而武士要得到公主,就免不了要在公主面前刀光剑影一番。比武之前,武士们必需列队在公主的宝座前走过。为了示意自己被公主的美丽所晕眩,都将手举起盖在眼前。渐渐地,这个动作演变成了当今的军礼。

举手礼

举手礼的起源已经不可考证,通常有两种说法,一是古罗马军团士兵(或欧洲中世纪参加比武的骑士和武士)举手作遮挡阳光状,以表示对上级(或观看比武的贵妇)的尊敬;一是与握手的用意相同,向对方显示自己手中没有武器。不过,比较正确且有根据的说法是:中古时期的欧洲,当骑士在路上交会时,会以右手掀起头盔,让对方看清楚自己,以表示尊敬,而这个动作进而演变为后来的举手礼。

4.关于社交礼仪的分析题1、.王先生参加一位朋友举办的小型家宴在途

1.王先生不应该把给自己买的东西带到朋友的家宴。

如果忘记带名片,自己做简易名片给别人是很失礼的行为,如果有需要交换名片的地方,得到对方的名片后轻声读一遍以表重视,然后征得对方同意,事后主动联系对方,或者得到对方允许后先留下联系方式。 与女士初次见面询问年龄和家庭住址的行为很失礼。

2.及时通知B公司重新安排约会时间是正确的,但最好是亲自打电话告知对方;送花的行为本身没问题,只是玫瑰花不合适;到约定时间还塞车在路上时,应该先打个电话表示可能会迟到一些时间;外套不应该放置在椅背后面,应询问主人哪里合适放外套;餐后的感谢是对的。

5.行走时的礼仪

行走时的礼仪有:

1、行走时,上身应保持挺拔的身姿,双肩保持平稳,双臂自然摆动,幅度手臂距离身体30~40厘米为宜。

2、腿部应是大腿带动小腿,脚跟先着地,保持步态平稳。

3、步伐均匀、节奏流畅会使人显得精神饱满、神采奕奕。

4、步幅的大小应根据身高、着装与场合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5、女性在穿裙装、旗袍或高跟鞋时,步幅应小一些;相反,穿休闲长裤时步伐就可以大些,凸显穿着者的靓丽与活泼。女性在穿高跟鞋时尤其要注意膝关节的挺直,否则会给人“登山步”的感觉,有失美观。

6、走路时,腰部应稍用力,收小腹,臀部收紧,背脊要挺直,抬头挺胸,切勿垂头丧气。气要平,脚步要从容和缓,要尽量避免短而急的步伐,鞋跟不要发出太大声响。

7、上下楼梯时,应将整只脚踏在楼梯上,如果阶梯窄小,则应侧身而行。上下楼梯时,身体要挺直,目视前方,不要低头看楼梯,以免与人相撞。此外弯腰驼背或肩膀高低不一的姿势都是不可取的。

8、走路时如果遇到熟人,点头微笑招呼即可,若要停下步伐交谈,注意不要影响他人的行进。如果有熟人在背后打招呼,千万不要紧急转身,以免紧随身后的人应变不及。

扩展资料:

另外,文明出行礼仪有:

1、行路礼仪。按照交通指示灯和标识、标线行走,不乱穿马路。不翻越交通隔离护栏,以免影响交通和发生危险。

2、骑自行车礼仪。礼让行人,红灯不越线,黄灯不抢行。进入有人值守的大门口应下车推行,以示尊重。不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骑行。

3、乘坐公交车礼仪。排队候车,先下后上。主动给老人、病人、残疾人、孕妇和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保持车厢和站内的环境卫生,不向窗外乱扔垃圾。

4、乘坐地铁礼仪。上下地铁时,应该做到先下后上。上车后不要手扶车门或倚靠车门。在地铁车厢内保持安静。

5、乘坐出租车礼仪。在路上叫车时,不应影响公共交通。如遇双方同时招停一辆出租车时,应互相礼让。

6、乘坐火车礼仪。放置行李应相互礼让,并主动帮助年老体弱者和妇女儿童。在车厢内不能大声喧哗。自觉维护车厢内的环境卫生。尊重同行乘客,不要把脱了鞋的脚放在对面座位上。

7、乘坐飞机礼仪。遵守规定办好行李托运手续,按时登机,对号入座。登机后,尽快放好行李,保持通道畅通。在飞机上用餐时,应主动将座椅调至正常位置。飞机未停稳时不抢先打开行李舱取行李。

8、乘坐轮船礼仪。依序排队上船,不要争先恐后。不要随便闯入别人客房,更不要到“旅客止步”之处游逛。晚上不可拿着手电筒乱照。不能向船外水中扔垃圾杂物。

9、驾车礼仪。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不抢道,不抢行,不随意变道,不乱鸣笛,不酒驾,不在驾车过程中接打电话。

10、问路礼仪。应主动保持适当距离,以谦恭的称谓称呼对方,得到答复后应真诚地向对方道谢,即使没有得到期望的答复,也要道谢。为别人指路时,应热情周到,不要歧视外地人,自己不清楚或不确定时应致歉。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走姿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 文明出行礼仪规范(图)

6.中国的传统礼节都是什么

中国传统礼节知多少? 居家 一、为人子不晏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二、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 三、为人子出必告,反必面。

四、长者与物,须两手奉接。 五、徐行后长,不疾行先长。

六、长者立不可坐,长者来必起立。 七、不在长者座前踱来踱去。

八、立不中门,过门不践门限。 九、立不一足跛,坐勿展脚如箕,睡眠不仰不伏,右卧如弓。

十、同桌吃饭不另备美食独啖。 十一、不挑剔食之美恶。

十二、食时不叹,不训斥子弟。 (二)在校 一、升降国旗及唱国歌、校歌时,肃立示敬。

二、师长上下课时,起立致敬。 三、向师长质疑问难,必起立。

四、路遇师长,肃立道旁致敬。 五、听讲时,应端坐或直立;不支颐交股,弯腰,翘足。

六、考试时,不交头接耳,或左顾右盼。 七、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三)处世 一、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二、家庭之事,不可向外人言。

三、口为祸福之门,话要经一番考虑再说。捣见失意人,不说得意语;见老年人,不说衰丧话。

四、交浅不可言深,绝交不出恶声。 五、不侮辱人,不向人开玩笑。

六、与残疾人会面,须格外恭敬。 七、于肩挑小贩苦力,莫讨便宜。

八、施恩求忘,受恩必报;开罪于人须求解,开罪于我应加恕。 九、善人自当亲近,须要久敬;恶人自当敬而远之。

十、遇事要镇静,做不到的事,莫妄逞能。 十一、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十二、凡事要合理智,不可偏重感情。 十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十四、凡求教他人的事,必须造门请问。 (四)聚餐 一、座有次序,上座必让长者。

二、入座后不横肱,不伸足。 三、主先举杯敬客,客致谢辞。

四、主人亲自烹调,须向主人礼谢后食。 五、主人敬酒毕,正客须回敬主人。

六、举箸匙,必请大家同举。 七、用箸夹菜,只取向己之一方者,不立起向他角器中取菜。

八、箸匙不向碗盘顶心取菜取汤。 九、公食之器,不用己箸翻搅。

十、匙有余沥必倾尽,方再入公食器中。 十一、自己碗中之肴菜,不可反回公器中。

十二、箸匙所取肴菜,不倍于他人。 十三、食勿响舌,咽勿鸣喉。

十四、公食以不言为原则,须言亦应避免唾沫入公器中。 十五、咳嗽必转身向后。

十六、勿叱狗,不投骨于狗。 十七、碗中不留饭粒。

十八、不对人剔牙齿。 十九、客食未毕,主人不先起。

二十、起席,主逊言慢待,客称谢。 二一、宴毕,主人进巾进茶。

(五)出门 一、衣冠不求华美,惟须整洁。 二、见长者,必趋致敬。

三、登高不呼,不指,不招呼。 四、路上不吸烟,不嚼食物,不歌唱。

五、乘车见长者必下,见幼者亦须与之颔首为礼。 六、夜必归家,因事不能归时,必先告家人。

七、车马繁杂冲区,不招呼敬礼。 八、不立在路上久谈。

九、不走马路中间,越路须先向左右看清,不可与汽车争路。 十、行走时,步履宜稳重,并宜张胸闭口,目向前视。

十一、遇妇女老弱,应尽先让路让座。 十二、途次有人问路,须详为指示;问路于人,须随即称谢。

十三、一人不入古庙,两人不看深井。 十四、逢桥先下马,过渡莫争船。

十五、在舟车上或飞机上,不探首或伸手出窗,并不得随便涕痰。 (六)访人 一、先立外轻轻扣门,主人让入方入。

二、入内有他客,主人为介绍,须一一为礼,辞出时亦如之。 三、入内见有他客,不可久坐;有事,须请主人另至他所述说。

四、坐谈时见有他客来,即辞出。 五、坐立必正,不倾听,不哗笑。

六、不携一切动物上堂。 七、主人室内之信件文书,概不取看。

八、谈话应答必顾望。 九、将上堂,声必扬。

十、户开亦开,户阖亦阖;有后入者,阖而勿遂。 十一、主人欠伸,或看钟表,即须辞出。

十二、饭及眠时不访客。 十三、晋谒尊长,应先鞠躬敬礼,然后就座;及退,亦然。

十四、与长官尊长,及妇女行握手礼时,应俟其先行伸手,然后敬谨与握。 十五、访公务人员,必先问明其上班钟点,不可久坐闲谈。

十六、访客不遇,或留片,或写字登留言牌。 (七)会客 一、见先致敬,熟客道寒暄,生客请姓字住址。

二、及门先趋,为客启阖。 三、每门必让客先行。

四、入门必为客安座。 五、室内有他客,应与介绍,先介幼于长,介卑于尊,介近于远,同伦则介前于后。

六、敬茶果先长后幼,先生后熟。 七、主人必下座,举杯让茶。

八、客去必送致敬,远方客必送至村外或路口。 九、远方客专来,须备饮食寝室,导厕所,导沐浴。

十、远方客去,必送至驿站,望车开远,始返。 (八)旅行 一、将远行,必辞亲友,祭祖辞亲。

二、远到目的地,必先拜访有关人士。 三、归来必谒亲友,或略送土物。

四、远行之亲友辞行,必往送行,事前或赠物,或宴饯。 五、远方客来拜访,须往答拜,或设宴接风。

六、旅人归来拜,须诣回拜,或设宴洗尘。 七、受人之送行及饯别,达到所在地,须一一函谢。

八、人之接风或洗尘毕,须还席。 九、入境问禁,入国问俗,入门问讳。

十、入国不驰,入村里必下车马。 (九)对众 一、他人正谈话,不在中间插言。

二、两人对谈,不向中间穿走。 三、不高声喧哗扰乱他人视听。

四、不横坐,不横腿,不扪脚。 五、不隔席谈话。

六、坐不掀起椅凳之。

7.中国古代礼仪

跪拜礼

在一些反映古代历史的戏剧和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古代人民行跪拜礼。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生活礼节呢?这要从古代人们的物质条件和生活习惯谈起。

我国在汉以前,还没有正式的凳椅。人们在进食、议事、看书时,只是在地上铺一条用芦苇、竹篾等编成的铺垫用具,即席子,人就坐在席子上,故称“席地而坐”。如果请客人坐正席,则多垫一重席子,表示恭敬。就连朝廷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席地而坐”,不过,所坐的东西比普通老百姓好一些,如周代每次举行大朝觐时,五者所坐的席位,设有绣着黑白斧形的屏风,屏风前面南向铺设着莞草编成的席子,上面再加上五彩蒲席和桃枝竹席,左右摆设玉儿,给王者凭依。

因此,古代所谓“坐”的姿势,和我们现代人的“坐”完全不一样。坐时要两膝着地,然后将臀部坐于后脚跟之上,脚掌向后向外。古人的“坐”,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的跪。在接待宾客中,每当“坐”着向客人致谢时,为了表示尊敬,往往伸直上半身,也就是“引身而起”,使坐变成了跪,然后俯身向下,就这样,逐渐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礼。

古人认为,不跪不叫拜。拜,在古代就是行敬礼的意思。按照周代礼仪的规定,当时对跪拜的动作和对象,作了严格的规范,共分稽首、顿首、空首,称为“正拜”。行稽首礼时,拜者必须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撑在地上,然后,缓缓叩首到地,稽留多时,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重的礼节。一般用于臣子拜见君王和祭祀先祖的礼仪。(后来,用于僧人举一手向人们行礼,也称“稽首”。“)

行顿首礼时,其他和稽首相同,不同者拜时必须急叩头,其额触地而拜。一般用于下对上的敬礼。(“顿首”两首,后来也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也有首尾都用的,表示对人家恭敬。)

行空首礼时,双膝着地,两手拱合,俯头到手,与心平而不到地,故称“空首”,又叫“拜手”。这是“九拜”中男子跪拜礼的一种。

其他如振动,不仅要跪拜、顿首,拜后还要“踊”,即跳踊,一般都在丧事时,拜者往往捶胸、顿足,跳跃而哭,表示极度悲哀,凶拜,即行礼时,先顿首,后空首;吉拜,则在行礼时,先空首,后顿首;奇拜,奇为单数,即一拜;褒拜,即再拜、三拜。古代以再拜为重。

肃拜,是古代女子跪拜礼的一种。拜时跪双膝后,两手先到地,再拱手,同时低下头去,到手为止,故又称“手拜”。肃,手到地的意思。所以后来在书信来往中,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往往上“谨肃”。妇女行礼也称“端肃”,即源于此。

到了汉代以后。才渐渐有高座,凳椅先后问世,人们不再“席地而坐”,因而使原来生活中的“跪坐”起了很大变化。但跪拜礼仍然存在,却变成了等级差别的标志,主要广泛运用于官场之中。如臣子拜皇帝,小官拜大官,奴才拜主子等。有时都要行三叩九拜之礼。在民间,如祭祀、祝寿等风俗中,仍世代相传。后来,又增加了打千(行礼时左膝前屈,右腿后弯,上体稍向前俯,右手下垂)、作揖(两手合抱,拱手为礼)、鞠躬(弯身行礼)等礼节,直到辛亥革命胜利,随着几千年封建君主制度的覆灭,才结束了这种跪拜礼 ,今在拜神、拜祖时仍有残留。

8.文明礼仪黑板报内容

我觉得可以多介绍一些 礼仪 方面的知识,我想您也知道,当代学生,自九零后至今出生的孩子,是一代又一代被溺爱的孩子,(当然,我也是九零后),越来越不把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礼仪当回事儿了,很悲哀!

可以分三版:

①概述中国传统礼仪: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这里的“礼”包含了传统礼制的精神原则与传统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关系密切。

②具体礼仪: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入坐之礼——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

饮食之礼——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

拜贺庆吊之礼——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如古代元旦官员朝贺,民间新年拜年之礼。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恭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

③当代学生怎样做到“礼貌”(可自由发挥了)

在路上拱手礼是我国的传统礼仪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