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儒家礼仪具体概括为三纲五常的是

0 2024-08-28 19:50 来源:www.xuanchuanyuan.com 手机版

1.儒家所提到的三纲五常是指什么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名教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名即名份,教即教化,名教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等级制度。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求全责备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亦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三纲皆取于阴阳之道。具体地说,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治国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他看来,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五常之道。坚持五常之道,就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从宋代朱熹开始,三纲五常联用。(这是我复制的)

2.儒家是否只讲三纲五常,儒家中的三纲五常是怎样的

问:儒家是否只讲了三纲五常? 答: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谈谈儒家思想里的三纲五常 最近100多年来,更多的人在把中国遭受到的耻辱,归结到自己的文化的上来,于是从清末开始就流行起了,以批判中国文化来表达自己对自己所处的时代的不满,更是在一些极端的行为中,去否定中国文化,尤其中国文化的最核心的儒家思想中来.尤其一些所谓的精英分子,更是为了哗众取宠,而采取了偷梁换柱,摸黑,造谣等手段去攻击儒家思想,在中国近代的100多年的历史中,因为各种政治利益的交错,于是这样的批判更是被扩大化,导致我们今天根本就不可能去认识中国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的精髓所在这样的政治利益的诉求,可以一直追溯到清初300多年的时间,试图去毁灭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但事实证明,一个伟大的思想,并不是可以这样就被扭曲和诋毁的到今天,随着人类的发展走入到一个新的误区,全世界的人类都在寻找一些东西,来给人类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东西于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从2002年后,逐渐的被提起,并得到更高的认识 这里,我就一些儒家思想里的核心东西,做一个简单的阐述,让一些别有用心者彻底的失去机会,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儒家思想,提供一点点的帮助提到对儒家思想的攻击,尤其是近代100年,我们不能不提三纲五常…在中国,古代哲学者通常认识社会和自然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八卦所表达的易理,来阐述自己三纲五常,也是如此,贴合者里面的三才五行之说…天地人之三才,金木水火土之五行 三纲五常的发展演变历史三纲五常因该在孔子之前就有一些类似的说法,但记载都不明确,所以只能推断出。三纲来自于周,或者之前的礼的一种模式在孔子,对待的礼的态度,一般以“不以器”的态度,所以他并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的东西出来只是孔子提出了君臣,父子之间的概念。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这句话里,明确了君臣,父子之间的关系,但同时也给君臣,父子之间的义务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君要有君的样子,父要有父样。

否则,一切都是扯淡所以,在孟子里,当有人问孟子,周文王杀死了商纣王,是不是违背了君臣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孟子就回答:“我只知道杀了一个屠夫,并没有听说杀过什么君主”.可见在儒家思想里虽然定义了君臣,父子的关系,但却同时给了君,和父赋予了更多的义务这就如同,中国的历史一样,人们选择了有道明君,但你如果昏庸无能,就会被人民给废除这也在理论上,说明了,为什么中国的朝代变化在里,里面描述了社会上的五种关系,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其实,我们说的三纲,应该确切地说是五纲,只是前三纲,是最基本的社会纲,所以在儒家思想里更多的去描述前三个关系其中,夫妇的关系,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在中庸里道: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可见夫妇之道,是所有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其后的韩非子,公开而正式提出了纲举目要的做事准则后,就提出了“:”故至今为人子者有取其父之家,为人臣者有取其君之国者矣。

父而让子,君而让臣,此非所以定位一教之道也。臣之所闻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明王贤臣而弗易也。

“(《韩非子·忠孝》)”显然在这个三纲里,缺乏了儒者的情怀,于是汉代的儒者,在这个基础上,加了五常,来规范人的行为,不要让三纲被滥用。五常为:仁义礼智信如此一加,就从一个侧面约束了三纲。

到了后来,在宋朝的时候,儒者也是反对这样的三纲,后来再这个基础上略有改善为::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直接的把当初法家的提出的三纲(纲举目要)给更加可行可见,儒家思想一直在对当初法家的提出的纲举目要的概念进行一定的弱化,并吸收了里面积极的意义,而排斥其积极因素 这里还有一个意思,董仲舒,也就是被大家认为的三纲五常的创始人,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他在当时可以完全不用提这个三纲,但他担心当时的皇权独大,也就根据此提出了三纲。

所有的三纲,都会被皇帝所采纳,但其后的五常,又给皇权限制了道德枷锁,让其皇权受到约束其实在中国历代的封建朝代内,都得益于这个。在汉朝,所有的大事,都有其当时的三大司马来决定,由皇帝来审批。

就如同现在的君主立宪制。在制度上,古代的皇帝是不能为所欲为的同时,也是这个董仲舒,一不高兴,就大声疾呼:苍天已死后来的替天行道的概念,也是有此君给予了理论依据 在宋朝的时候,儒家文化发展到了空间的水平君臣义,父子顺,夫妇随,是当时的社会的关系的主流君臣之间,要讲究义,而不可以让皇权为所欲为,父子之间要顺从,不要闹矛盾,夫妇之间,要经常在一起,不可以分开此为三纲也,同时还有仁义礼智信,去对此三纲作了一个约束 关于,三纲五常对女性的压抑也被一些人给胡乱扣上了帽子三纲五常被提起的年代是汉初三纲是基于法家的思想,去由儒者去完善。

3.三纲五常具体是指什么

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架构。三纲、五常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最早渊源于孔子。何晏在《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中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这种名教(名份与教化)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把儒家礼仪具体概括为三纲五常的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