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没有文明礼仪的细纹

0 2024-08-27 13:10 来源:www.xuanchuanyuan.com 手机版

1.急求大学生不文明现象的原因和背景,500字左右

什么是恶的根源?这是伦理学界的一个司芬克斯之谜。

对这个问题的探讨,首先要纠正一个偏颇,即对问题的求证只能有一个解:非此即彼。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关于恶的根源,当然要从人的社会关系中找。在阶级社会中,恶的根源就是私有制度。

但如果仅仅这样研究,就过于简单了.笔者认为:关于恶的产生,应该从社会关系以及对人所造成的影响来寻找. 现代化建设事业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这种要求也仍然并不局限在仅仅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这一方面。大学生要使自己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才,必须使自己德、智、体全面发展。

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其中德是个人服务社会的方向和动力,智是个人服务社会的本领,体是个人服务社会的物质基础,三者缺一不可。对学生进行道德礼仪教育,培养他们学会怎样“做人”,并且从小事做起,从日常言行培养起,不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使得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能够动摇的。

当然,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涉及许多方面的工作,这里所讲的大学生文明素质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大学生的确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文明行为,大学生在文明教养方面亟需补课。

本文着重对大学生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功利诱惑的存在及不正当追求——大学生不文明行为产生的社会原因 所谓不文明行为指的是对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损害和由此造成的对合乎道德的社会秩序的破坏。

在这里:利益是一个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能够发现历史唯物论,就是因为发现了人的行为动机背后的物质利益原因。

功利与利益是密不可分的,主要是指基于行为主体的物质生活需要,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中介,以社会实践为手段所实现的物质利益的总和,包括三个要素,一是功利的自然基础,即人的物质需要本身;二是功利存在的客观条件,即人的物质的社会关系;三是功利实现的客观手段——社会实践。 功利与道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对这种关系的认识形成了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追求功利本身就是一种善,道德上的善就是追求最大的功利,另一种观点认为,功利会导致道德败坏,一切罪恶源于对利的贪恋。其实这两个观点都存在着片面的真理性。

如上所述,从终极意义上讲,恶的根源必须要从人的社会关系上找。功利对道德的作用机制也要从功利的社会性找。

首先,从构成功利的“需要”来看,似乎只与人们的客观欲求有关,事实上,它也是不能脱离社会关系而存在的。社会关系不同,需要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同。

饥饿是对食物表露出的一种需要,“但是用刀叉吃肉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啃生肉来解除饥饿。”[1] 其次,满足功利需要的目的,也与人的社会关系有关。

本来人的需要是一种心理活动,人们心里想什么是无所谓善恶的,但是人的社会性使得事情并不这样简单: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决定了人们不可能按需要获得物质资料,即不是人的心里想的都能实现。这样就使得人的需要变得复杂,既有个人需要与国家(人民)需要之分,也有正当的与不正当的、合理的与不合理的需要之分。

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奋斗,就会产生高尚的行为;人的非份之想及其追求就会产生恶。再次,从功利的实现过程来看,当一些人的需要得到满足而实现自己的功利时,总会对社会、对他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双重效应:从积极方面看,某人功利的获得可为他人以及社会功利的实现创造条件,这就产生正效应;反之,从消极方面看,某人功利的获得,可能恰恰是以损害社会或他人的利益为前提,这就是功利的负效应,就是恶。

如果说,当功利在人的需要层次仅仅有作恶的可能性的话,那么,人的功利的获得与实现,则可能导致恶的现实性。因此,功利究竟导致善还是导致恶关键就在于人们对功利的态度,如果追求的是社会利益,是为人民大众谋福利,并付诸行动,导出的现实结果就是善,且是最大的善;如果追求的是不正当利益,并付诸行动,其后果一定是恶。

二、价值错位——大学生不文明行为产生的主体性因素 恶是人的自由意志的产物,道德与行为主体的价值认知有关。如果在价值观上发生错位,就可能发生不文明行为,甚至走向罪恶深渊。

价值错位一般有三种表现形态。 1、个人与社会的错位 人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一个带根本性的价值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自我与他人或社会的关系,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结合起来。

对此,在道德观上存在着利己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对立发生个人与社会错位的人大都主张个人利益第一,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惜损害他人或社会的利益。他们奉行“人不为已,天诛地灭”,在行为中常表现出“唯我”倾向,把“我”当成社会 的中心,把自我摆在与社会对立的位置上;在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时,常常以个人为本位,社会为“次位”,强调个人需要和利益的满足而置社会或他人利益于不顾。

“唯我”的过度表现就是“无我”。正如李建华先生在《罪恶论》中所指出:“唯我”过度的“无我”不。

2.我们身边不文明现象,文明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子女的减少,孩子更加被家庭所关注。

在家庭里人们把更多的精力和才力放到了孩子身上,旨意是好的。可更多的家长则是在不断满足孩子精神和物质上的要求,而是放在头上怕吓着,含在口里怕化了的过分溺爱,使孩子在生活中逐步养成了依赖、自卑、任性、唯我独尊等不良心理,随之而来的不文明行为习惯一一呈现在他人面前。

为了深入全面了解我们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状况,我在暑假,对1—6年级的学生部分进行了“小学生校外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一、调查时间:2010年8月 二、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我调查的学生有100人。

其中留守儿童35人,占总数35%。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00份,收回100份,有效率为100%。

三、调查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我校的各年级部分学生。调查目的主要了解学生校外行为习惯养成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内容包括:一、文明礼仪、孝敬父母、心理健康;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三、保护环境等三个方面。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表1、关于学生文明礼仪、孝敬父母、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调查情况:题目 见到老师、长辈 主动问好 主动帮助父母 做家务 你有心事会 怎么做?情况 主动 问好 有时 视而 不见 经常 有时 没有 告诉 父母 告诉 他人 闷在 心里 人数 75 17 8 24 30 46 15 20 65 比例 75% 17% 8% 24% 30% 46% 15% 20% 65% 从以上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文明礼仪方面,不管在学校看到老师,还是在家里看到长辈,你会怎么做?有75%的学生会向长辈主动问好;近几年,学校结合“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等有特定意义的节假日,在全体学生中举行了一系列家庭“感恩”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或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或为父母亲洗洗脚、捶捶背;或者给父母讲幽默、说笑话,逗父母开心……调查表明,在家里,学生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只有54%的学生能帮助父母做家务,其中经常帮助父母做家务的只有24%;平时也只有15%的同学能和父母主动交流。

表2、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等方面习惯养成的调查情况 题目 你经常读 课外书籍吗? 你的课外书籍 情况? 自己的事 怎么处理?情况 经常读 很读 不读 多种 很少 不够 自己做 有时做 自己不做 人数 15 20 65 5 65 30 75 16 7 比例 15% 20% 65% 5% 65% 30% 75% 16% 7% 从以上调查数据看,只有15%的学生能主动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有85%的学生没有条件或者没有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只有15%的学生有一定的课外读物;只有75%的学生能够做到自己的的事情自己处理。以上调查数据表明,我校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还比较欠缺,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待加强;此外,从调查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不多。

为了进一步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迫切需求,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建议学校添置图书,家长购买图书。表3、学生环保意识、节俭意识的调查情况:题目 如果看到地上有垃圾,你一般会怎样处理? 在公共场所用完水电后,你是怎样做的? 如果你不小心破坏了公物,又没有人看见,你会怎么做?情况 捡起来扔进垃圾桶 有时捡 视而 不见 自觉关闭 有时不关 不关 主动跟老师讲 隐瞒事实 不知该怎么做 人数 5 10 85 15 60 25 2 30 68 比例 5% 10% 85% 15% 60% 25% 2% 30% 68% 保护环境,清洁家园是《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

从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5%的学生有良好的环境卫生意识;75%以上的学生有珍惜资源和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只有2%的学生有爱护公物和诚实守信的品德。通过调查分析,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仍旧存在着许多不良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男学生的礼仪行为普遍不如女生,其根本原因是性格和心理特点的差异。调皮好动、思想活跃的男生要多。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高年级学生礼貌用语的使用开始出现不好意思的心理障碍。不如低年级孩子那么大方自如。

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对非常熟悉的人总说这些礼貌用语没什么意思觉得多余,而不熟的人又没有感情基础运用起来又不大自然。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在小学阶段是关键,因为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行为可塑性大的阶段,是实施教育的最佳时期。

培养良好的道德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3.校园中不符合礼仪的行为有哪些

一、举例说明校园中不符合礼仪的行为:

1、穿奇装异服

2、染头发和指甲

3、上课迟到、课堂里搞小动作、扰乱课堂纪律。

4、乱扔垃圾

5、在教室里大声喧哗、喊叫打闹。

6、在走廊里不右侧通行而是横冲直撞。

7、食堂内买饭不排队。

8、穿着服装不够干净整洁。

9、对同学或者老师不够尊重,说话不文明。

10、图书馆内随便占座。

11、在书桌上乱贴乱画。

二、看法:

1、这些不符合礼仪的行为,应该被摒。学生要学会“做人”,杜绝不文明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 文明行为习惯,使学生具备合格的基本素养,知荣辱,讲正气,树新 风。

2、养成良好习惯, 告别不文明行为,以班级为主体,召开“向不文明行为说再见”主题班会,以多种 形式,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纠正不文明行为,。

3、以多种多样的形式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日常 行为规范》,学习礼仪知识, 让文明礼仪教育进课堂,鼓励学生联系家 长,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礼仪知识,把学习礼仪知识作为固定的家 庭作业。

4、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让学生们互相监督提醒。对于发现不良行为并给予提醒制止的同学,学校给予适当的奖励。“同学们互相提醒的效果比较好。如果违规被班级同学发现,并告知政教处老师,大家会觉得不好意思。

4.辩题:规范言行,不一定就是文明大学生

大学生文明礼仪规范 发布时间:2008-3-20 9:21:16 阅读次数:4298 一、接访礼仪 1.尊重来宾(领导、专家、老师等),在校园公共场所遇见来宾应主动停下,微微鞠躬问好。

如遇到来宾提问要彬彬有礼,认真回答。对确实难以回答或自己不知道的问题,要真诚委婉地解释。

2.来宾进入办公室、教室、学生宿舍时,学生应主动起立、问好和让座,来宾离开时起身送行。 3.遇有来宾召集访谈,应按约定的时间提前15分钟到达指定地点,衣着整洁、举止文明、大方得体。

关闭通讯工具,把握语言技巧,发言要有准备,不说不负责任的话。 二、穿着礼仪 1.着装整洁,大方得体,不穿奇装异服和过分暴露的服装。

2.外衣左胸部佩戴校徽,不佩戴与学生身份不符的饰物。 3.男学生不蓄长发或染彩色头发、不佩带耳环,女学生不留怪异发型。

三、言行礼仪 1.语言文明,音量适中,讲普通话,不说粗话。 2.男女交往举止得体,在公共场所不勾肩搭背,不搂搂抱抱,不当众亲吻。

3.上下楼、过楼道靠右行,出入教室轻声慢步,起身和落座时不发出声响。 4.在校园内不骑车带人,不骑快车。

5.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不在校园内乱写、乱画、乱张贴。不践踏草坪,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四、尊师礼仪 1.对老师要有礼貌,遇到老师主动打招呼;虚心听取老师教诲,服从老师管理。 2.不随便翻阅老师办公室的东西;不私自打开老师电脑或抽屉。

3.与老师交谈时,要起立并主动给老师让座。 五、课堂礼仪 1.按要求提前十分钟进入教室,准备好课堂用品。

2.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关闭通讯工具。学生若上课迟到,应在门口喊“报告”,得到老师允许后进入教室,迅速坐好,应尽量减少对课堂秩序的干扰。

3.上下课要互致问候。上课开始时,老师说“上课”后班长叫“起立”,全体学生起立向老师致敬叫“老师好”,老师微微鞠躬致意回应说“同学们好”。

4.学生在课堂上准备提问或回答问题先举手,得到允许后,方可站起回答;回答问题时要用普通话,声音清朗洪亮,其他同学应保持安静,仔细聆听,问题回答完毕,老师示意后方可坐下。 5.晚自习时间学生不要在教室或附近走廊高声谈话、唱歌或接打电话。

6.自觉维护教室的卫生清洁,不在教室内吸烟、吃食品、乱扔杂物、随地吐痰。课前值日生要认真清扫、擦净黑板;课后要清理抽屉和课室内外卫生,离开教室要注意关灯关门。

7.对教学过程中所用的仪器设备和公共财物,要珍惜爱护,做到不在课桌及墙壁乱涂乱画,不私自拆卸、损坏或取走教室内的任何设备。 8.准时参加技能测试,自觉出示学生证,认真完成规定任务。

六、会场礼仪 1.参加会议、听报告要按规定提前到达,按指定地点整齐就座,保持安静,会中不早退,不随便进出。当报告人到来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会议结束后要有序退场。

2.在报告过程中,应端坐静听,不交头接耳,不窃窃私语,不打瞌睡。 3.集会时如有来宾参加,应在他们到达时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离场时应让来宾先走,并以热烈的掌声欢送。

4.不在公共场所吸烟。 七、餐厅礼仪 1.节约粮食,文明就餐,不相互喂食。

2.维护食堂秩序,排队打饭,相互谦让。 3.维护食堂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

4.尊重食堂工作人员的劳动,不与工作人员争吵。 八、图书馆礼仪 1.进馆读者需讲文明礼貌,衣装整齐,不穿拖鞋入馆。

2.自觉维护图书馆的学习秩序,保持安静,不大声喧哗,不接听手机并将手机及其它电子产品调整为无声提示,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3.维护馆内清洁卫生,不在馆内吃东西,不随地吐痰和乱扔废弃物。

4.对于图书馆里的书刊、报纸阅后应及时归位。 5.爱护书刊资料,不得在图书、杂志上乱写乱画。

6.尊重图书馆工作人员,服从工作人员管理。 九、网络礼仪 1.倡导网络文明和网络道德,不造谣惑众。

2.认真学习网上知识,不浏览不良网站和信息,不玩网络游戏,不看电影。 3.在网上不侮辱欺诈他人,不进行人身攻击,不盗用他人网络帐号。

4.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5.不传播不健康的信息,不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

十、宿舍礼仪 1.宿舍内保持整洁,日用品放在指定位置。 2.不往窗外或楼下倒水、扔东西。

3.按时就寝,不进行影响他人休息的活动。 4.宿友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帮助。

5.不得在宿舍内喝酒、打牌、打游戏等。 6.非经宿舍管理人员同意,男、女生不能互串宿舍。

7.来宾进入宿舍,要主动起立问好,热情大方的接受来宾的询问。 十一、运动礼仪 1.积极参加各项体育运动,爱护运动设施。

2.运动时发生碰撞、摩擦应互相谅解。 3.观看体育比赛时,尊重双方运动员、教练员,不喝倒彩。

4.比赛时,遵守比赛规则,尊重对手,服从裁判员的裁决。

5.在校大学生不文明行为及改正方法1000字

一.中学生不文明行为的现象 行为是一个人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外在表现。

当前,学校常可以看到这样 的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留长指甲,染彩色指甲,男生长头发;没有正确的走姿 、坐姿和站相,穿拖鞋、背心进出教室等公共场所;满嘴脏话、粗话、庸俗话; 买饭不排队;考试作弊;男女交往不得体,在校园里挽肩搂腰;上网不文明,在网上说脏话,乱发电子邮件;在校园内抽烟;破坏宿舍公物…… 二.不文明行为出现的原因分析 造成学生出现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很多,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生生源素质偏低,缺乏礼仪文明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学校有10%的学生来自外地,有 90%以上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家庭,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缺乏礼仪文明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导致道德普遍滑坡现象。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家庭影响很大,外地借读生和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由于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文明程度不高,就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和训练层次较低,内容也是不全面的,因此导致学生文明意识的下降。 2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受到经济体制改革中遗留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特别是网络资源的开通使学生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频繁,社会上的各种思潮都会给学校带来影响,特别是一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等非文明现象严重腐蚀学生的灵魂,造成学生道德素质的下降。

3.意识教育和文明行为培养的措施不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学校仍然采用老一套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加上教育方式单一呆板,理论脱离实际,教学过程中空洞教学,没有真正去解决学生思想意识中深层次的问题,再加上一直以来学校把不文明行为存在的原因过分地归结在学生生源素质低等主观原因上,没有很好地进行教育引导和教育管理,没有把教育和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久而久之,导致学生认为讲文明都只是讲讲而已 4.学生对提高文明素质的认识不够。

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学好成绩,其它都是次要的,错误地认为文明礼仪都是些小事、琐事,无碍大局。其实这些“小事”确实反映了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5 .学生的认知与行为、观念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

从现实情况看,学生受教育的程度同其基础文明修养的程度不成正比,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认知与行为之间、观念与现实之间的反差。 6 .学生对文明与否的判别标尺失准。

部分学生盲目地追求“自我”,错误地把许多不文明的行为当成了“有个性”、“有性格”、“潇洒”,如有的学生认为散散漫漫、不修边幅、浓装艳抹、奇装异服等是追求个性发展,是一种新潮,甚至认为是“有品位”;有的学生认为几个要好的聚在一起时,脏话连篇,才显得“哥儿们”,才有兄弟情,才够人情味 。殊不知这些都不是高尚文明的行为习惯。

矫正学生不文明行为教育的对策 1.加大高雅文化进校园的力度,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校园环境的熏陶作用。 校园环境是中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影响因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精神活动起着规范、引导、示范、激励和约束的作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校园的一草一木,每个文化文化景点都对学生的教育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学校应该重视校园的文化景点的建设,并对文化景点的内涵进行宣传,让学 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

同时,要加大高雅文化进校园的力度,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大力开展以诚信教育、情感教育、感恩教育、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以报告会、学术讲座、大讲堂、演讲比赛、辩论赛、文艺汇演、高雅音乐欣赏等为主要形式的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追踪和引导校园热点,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促使学生思想品德、价值观念 、行为规范、意志与情感等方面受到感染。

2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引导 以学校宣传栏、广播站、校园网、阅报栏、报刊、学生文学社刊等舆论阵地为依 托,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及时准确地向学生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事等 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观,勤奋学习,文明修身,并通过总结校园内的典型事例和各种争创活动,如在学生当中开展每月班级之星的评选、优秀学风班的评选、优秀学生的评选、优秀学风班宣讲会等活动,宣传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使更多的学生崇尚文明、追求进步 、争当先进。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解决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的课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应发挥的作用。首先,转变观念,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也改变学生“背多分”的思想。

把理论教学与是实践教学相结合,把中学生的假期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相结合,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思想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把学生的思想与社会的实际、与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行为中。

6.“大学生不文明行为”教育主题班会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党中央的领导,还需要全民的共同努力。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军力,理应担当起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但大学生,还是一个尚未成熟的群体,其行为存在不稳定性,校园环境无疑就是一个影响学生行为的重要因素,一个文明的校园学风是大学生良好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生文明行为的保证。

而校园不文明现象不仅会严重损害大学生的高素质、讲文明的良好形象,而且会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负面影响。财经,作为一所正蓬勃发展的高校,更应严肃对待这个问题:对于文明行为,要提倡、赞扬;对于不文明行为,要认识其所带来的恶劣影响,并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治理。

因此,我会计学院分团委和学生会调研组于3月下旬进行了“财院五大文明行为与不文明行为评比”活动。 一。

状态描述 本次调查为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财院所有学院的在校本科生,我们从我院学生填出的材料中各选出10条文明与不文明行为,在发卷调查,制成问卷,共发放了问卷300份,回收率为100%,就财院男女比例分别调查了男生80名,女生220名。 男生 女生 财院学生 五大文明 1、节约用水用电,不铺张浪费。

2、不随地乱扔垃圾3、拾金不昧4、离开教室随手关灯5、吃完饭后自觉将餐盘归位 1、吃完饭后自觉将餐盘归位2、不随地乱扔垃圾3、离开教室随手关灯4、乘电梯主动帮人开门5、拾金不昧 1、节约用水用电,不铺张浪费。2、不随地乱扔垃圾3、吃完饭后自觉将餐盘归位4、离开教室随手关灯5、拾金不昧 五大不文明 1. 在图书馆、教室抢占位子而人不到2. 食堂买饭时插队3. 离开教室时不带走垃圾4. 上课时迟到、早退、旷课、逃课5. 在图书馆阅览室随意讲话 1、食堂买饭时插队2、在图书馆、教室抢占位子而人不到3、离开教室时不带走垃圾4、讲脏话5、上课时铃声响起 1、在图书馆阅览室随意讲话2、食堂买饭时插队3、离开教室时不带走垃圾4、讲脏话5、上课时迟到、早退、旷课、逃课 从表中可以看出,不论男生还是女生,都将“不随地乱扔垃圾”“拾金不昧”“离开教室随手关灯”“ 吃完饭后自觉将餐盘归位”这四项列入了五大文明行为中,这说明本校学生在诚信、节约、环保中有着强烈的积极意识,并且做的很好。

在“五大文明行为”评比中,男生存在的差别不大。男生较理性,更注重自然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走可是续发展道路,因此“节约用水用电,不铺张浪费”位居“五大文明行为”第一。

而相对感性的女生,将“乘电梯主动帮人开门”纳入到“五大文明行为”中,可见他们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诚信友爱、文明礼貌。她们渴望人与人之间的零距离,没有陌生与尴尬,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和谐与友善。

财院学生总况更接近男生的问卷结果。这是因为学校在公民道德教育上抓得好,由学校在教学楼、图书馆,以及餐厅的洗手池边贴的节约用水这样的标语可知。

从上表中还可以看到不文明行为方面存在很大问题: (一)在“五大不文明行为”评选中,“在图书馆、教室抢占位子而人不到”“食堂买饭时插队”“离开教室是不带走垃圾”不约而同的东进入了前三。这三项不文明行为都是直接关系到调查对象的切身利益,因此大家都对此表示深恶痛绝。

而这些调查对象中又有几个没有帮人抢占位子或请人带抢过位子,又有几个人能保证每次都是排队买饭,即使人在没有队伍的情况下,也谨遵先来后到的原则呢?这显示出调查对象在价值判断上存在着双重标准,即“宽律己,严待人”。 (二)、“上课时迟到、早退、旷课、逃课”和“上课时铃声响起”的上榜直接表明财院学生的学习态度,学风差。

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一个学校的学生不学习,对学生和学校都是危机。财院是紧追浙大之后的,其社会地位正逐日上升,其入校学生的文化素质一年胜似一年。

要成为一流的大学,更应牢牢抓紧学风和校风建设。 (三)“说脏话”这是一个严重的不得体的行为,它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

这一恶习的“传染”速度是很快的。有的大学生把它作为一种“时尚”,一种扮酷的必备,一种装拽的资本。

然后大家纷纷模仿,或拿以取笑,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习惯。也有的是愤怒之下,破口大骂。

不管怎样,这都是涵养低的表现。 (四)学生的自觉性存在缺陷。

“离开教室带走垃圾”“买饭排队”“上课手机静音或关机”以及“上课不迟到早退”等等。这些原本都是应该无需多言的。

然而上课时,总仍有那么些“精彩”的铃声忽然响起,吸引着老师与学生的注意,即使三令五申之后,这种现象也没有彻底消失。 二、原因分析 学校在某些方面的监管以及宣传,加上学生长久积累的文明习惯,界界相传,由上表可以看出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而针对不文明行为,我们需要做详细分析。 所谓不文明行为指的是对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损害和由此对合乎道德的社会秩序的破坏。

既然道德是社会普遍认可的行为规范,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个人发展的必然条件,为什么理性的人还会产生这么多且严重的不文明行为呢?我们总结了三个原因。 (一)社会原因。

社会上功利诱惑的增多,增强使一些大学生在思想上急功近利。大。

7.大学生具体文明礼仪有哪些

一、与教师交往的礼节 与教师的交往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最重要的内容。

教师是大学生感悟人生、获取知识、学有所成的引路人。古人云:“师同父母”,“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

为此,作为深受教师教诲之恩的大学生,在与教师交往的过程中应热爱与尊敬老师,尊重教师的劳动,虚心接受教师的批评教育,严格遵循有关的礼仪规范。 (一)教学中应注意的礼节 这些礼节包括: 1.为教师做好课前准备。

如擦干净黑板、讲台,搬教学仪器等。 2.上下课要和老师相互致礼。

(二)请教老师问题时应注意的礼节 具体内容有: 1.事先把请教的问题考虑清楚,以便明确地向老师提出。 2.请教的态度要谦虚,不要随便打断老师的讲述,若遇观点不同,可用征询语气委婉地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谦虚地与教师探讨。

不要反问和质问老师。 (三)到教师家拜访应注意的礼节 1.有约在先。

如果有事需要拜访老师,应事先约好时间,临时拜访、做不速之客不礼貌。预约时间要尽量准确,并且要照顾老师的时间。

拜访时间不宜太早,白天避开吃饭和休息时间,晚上不要太晚。约时间的同时讲明拜访事由,让老师事先有所准备。

2.守时守约。拜访老师要准时,不要提前,更不要迟到。

若提前到可在外面转转,到时再进去。因为到居室拜访,提前去,别人没准备好,容易引起难堪。

迟到是很不礼貌的,因不可避免的原因不能按时到达,应想办法提前通知老师并诚恳致歉;通知不了老师,过后一定要专门道歉,争取谅解。 3.礼貌登门。

到了老师家门口应先按门铃或敲门,门即使是开着的,也要敲门。按门铃或敲门注意动作要轻,要有节奏的停顿,仔细听是否有回音。

不要连续不停地用力拍门。 4.见面礼节。

老师开门后,要问候老师。若去不认识自己的老师家拜访应先确认老师的身份,然后再问候,做自我介绍。

如说“你好!请问这是张老师的家吗?”“张老师在家吗?”“张老师,你好!打扰您了,我是XX系的学生,叫***”。如果敲错门,别忘了道歉。

老师请你进门后,你再进门。进屋后,屋里若有其他人应与其他人点头致意。

5.拜访中的礼节。进屋后,东西不要乱放,老师请坐后再坐下,并向老师谢座。

与老师交谈时注意交谈礼节。 6.告辞礼节。

拜访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不超过20分钟为好。到吃饭、休息时间应告辞。

有其他客人来访时也应告辞。不要老看表,让人觉得你急于想走,也不要在老师说完一段话或一件事后,立即提出告辞,这样会使老师认为你不耐烦和不感兴趣。

告辞时一般遵从“先谢后辞” 的原则。如恭敬地对老师说“打扰多时了,我该告辞了,谢谢您的帮助指教,再见”。

老师相送,应及时请老师留步。 二、教室礼仪 教室是同学们学习的地方,同学们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里度过的,它应是一个严肃的场所。

为此,同学应格遵守教室的礼仪规范要求。 (一)整洁的仪容穿着 同学进入教室要面容清洁,头发整齐,男同学不要胡子拉碴,女同学不要化妆。

衣服要整洁。夏天不能穿背心、拖鞋到教室,也不能敞胸露怀。

(二)举止得体 听课时不能扇扇子,冬天课堂上不能戴口罩。不能吃东西,喝水,嚼口香糖,听录音机。

坐姿要端正。具体要求: 1.入坐时要轻要稳。

先走到座位前,再转身轻稳地坐下。女生入坐时,若是裙装,应用手将裙装稍稍拢一下。

2.坐下后,嘴唇微闭,下颌微收,面容平和自然。不要随意挪动椅子,发出巨大的声音。

3.双肩平正放松,两臂自然弯曲放在课桌上。两手不要交叉在胸前,不要抱起肩膀,也不要摊开双臂趴在桌子上或放在臀下。

4.立腰、挺胸,上体自然垂直。不要前倾后仰或歪歪扭扭,东摇西晃,也不要斜靠在椅子上。

5.双膝自然并拢,双腿正放,垂直地面。双腿不要过于叉开,也不要长长地伸开,脚也不要不停地抖动。

6.坐在椅子上时至少要坐满椅子的三分之二。 7.离座时,要自然稳当,右脚向后收半步再站起来。

(三)注意保持教室的卫生和秩序 不要在黑板、墙壁、课桌椅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教室里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在教室里随时保持安静、整洁,维持教室的良好学习环境。

课间不要追逐打闹,以免影响同学的学习和身心健康。课间休息时,在楼道内行走要靠右慢行,不要快速奔跑猛拐。

三、与同学交往的礼节 (一)相互尊重 相互尊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见面要主动与同学打招呼问候。与同学打招呼一方面表示对同学的的尊重,另一方面表明自己自信健康的心态。

2.当同学遇到困难如学习暂时落后,遭遇不幸,偶尔的失败,不应嘲笑、讽刺、歧视、而应热情帮助,真诚地抻出援助之手。 (二)礼貌相待 在求于同学时,须用“请”、“谢谢”、“麻烦你”等礼貌语言;借用学习用品时,应先征得同意后再拿,用后及时归还并致谢。

(三)和睦相处 和睦相处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学生宿舍里,同学要自觉遵守作息时间,按时起床,按时熄灯就寝,起床、就寝动作要轻,说话声音要小,尽量避免打扰别人。 2.自觉保持宿舍内的清洁卫生,既要搞好个人卫生,又要热心主动搞好室内的清洁卫生。

3.不要随便在他人床上坐卧。未经主人允许不要随便动用他的茶具、碗筷、毛巾等用具。

不要随便翻阅。

8.关于当代学生文明礼仪的调查报告

文明礼仪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从而更好的塑造良好的学生形象,创建文明的校园。

二.调查对象:勘查与测绘学院08级同学。 三.调查形式: 问卷形式( 发放问卷 40 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 。)

四.调查内容简介:调查大学生自身的文明礼仪程度和对本院大学生整体文明礼仪的看法。 五.调查结论: 以下是问卷调查统计: 1.在图书馆、教学楼等公共场所,你会注意小声说话吗? (很注意90%,有时会忘记10%,经常忘记0%,从来不在乎0%)。

2.碰到老师会不会主动问好? (总是35%,熟悉的老师会60%,偶尔会5%,不会0%)。 3.上完课或下自习后自己的垃圾会不会带出教室? (一直是55%,有时会35%,有人提醒会5%,不会0%)。

4.离开图书馆的座位时会主动将椅子和取下的书放回原处吗? (总是会80%,记得时会10,有人提醒时会8%,没这个意识2%)。 5.对于大学生普遍的在公共场合的亲密行为,你的看法如何? (反感,认为不符合大学生的身份25%, 无特别感觉,但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60%,比较认可他们的行为0%,无所谓15%)。

6.上课你会把手机关机或调静音吗? (一定会95%,重要的课会0%,老师提醒会0%,经常不会5%)。 7.在食堂中是否会自觉排队打饭? (当然会85%,人少时会5%,有时着急会插队10%,从不会0%)。

8.宿舍中有同学休息时会不会注意保持安静? (很注意60%,有人提醒时会5%,兴奋时会忘记35%,不会0%)。 9、看见水龙头及厕所中水流不止会主动让其停止吗? (会100%,心情好的时候会0%,忙的时候不管0%,不会0%)。

10、看到别人丢失的饭卡你会怎么办? (尽力找到失主并交还25%,交到失物招领处70%,放到原处不理他5%,占为己有0%)。 11.你觉得当前长春市大学生整体文明礼仪状况如何?哪些地方应该进一步必进? (说脏话10%,不注意个人、公共卫生20%,公交车上不让座10%,不注重课堂纪律20%,不爱护公共设施10%等等。)

六.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从统计这40份问卷中,我们看到了08级大部分同学的文明礼仪是很好的,但也有一部分同学们的文明礼仪需要改正。

从他们对我院大学生整体文明礼仪状况的提仪中,我们看到了我院大学生们在文明礼仪方面存在很多不良的现象。说脏话,不注意个人、公共卫生,公交车上不让座,不注重课堂纪律,不爱护公共设施,不排队打饭,在公共场合有亲密行为等等。

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两点建议 :一、校园呼唤文明行为,学生应自身加强自律,争做一名文明大学生;二、相应的宣传工作尚需加强,让同学们了解与自已相关的事情细致些。 长期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思想根深蒂固,要想改变这种思想,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

不可否认,我院绝大多数学生的素质是高的,能够做到“文明行事”,但不文明行为仍然存在。这是因为大家反对这种不文明现象的态度还不是很坚决,虽然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但没有从行动上去杜绝这种现象,有的甚至“两耳不闻窗外事”,持听之任之的态度。

大部分同学都认为不文明行为是素质低的表现,应加强教育,但实际生活中大家没有用行动来反对不文明行为,没有尽力阻止它们的发生,在客观上默认了它们的现实性,滋长了各种歪风邪气。因此我院分团委特举办这个“大学生文明修身活动”,争做文明大学生,创建文明校园。

有人不禁要问:文明到底有多远?其实并不远,只要你愿意给每一个人同样真诚的微笑。文明到底有多远?其实并不远,只要你愿意弯腰拾去地上的一团纸屑,只要你走路时多弯一下,这样我们就会离文明越来越近! 校园应该存在文明的火种。

校园文明,事关我们自己切身利益,影响长远。有了好的校风,优良的校园环境,对我们身边的发展、学习都有立杆见影之效。

更重要的是它反映我们学院师生的精神面貌和综合素质,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折射。这是形象问题,又是由其内在本质决定的,没有良好的个人素质是很难达到的,这就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关心,共同努力! 歌德曾说过:“理论之树是灰色的,只有生活之树才是长青的。”

愿这郁郁葱葱的生活之林开出更多的文明之花,点缀我们的校园,装饰我们的生活。文明的钟声已经敲响,生活的交响曲还在延续。

我们坚信明天的太阳是崭新的一轮,我们的校园文明也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加分哦。

9.当今社会大学生礼仪文化的缺失本质原因是什么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以“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然而现今我国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却存在着明显的缺失,大学生的文明修养和文明行为令人担忧。

本文分析了引起大学生礼仪失范的原因,对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和途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教育礼仪修养 所谓礼仪,就是用来约束自己、尊敬他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通过特定的行为、语言等表达自己对别人尊重、理解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受历史传统、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发展等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关系为主要目标的行为准则的总和。

它既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体现,也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和技巧。中国更是以“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著称。

在古代,“礼”更是曾经与“法”共同成为社会调整的手段,礼仪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之一。但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却让人难以乐观:校园内各种不知礼、不懂礼、不守礼、不文明的现象经常出现。

笔者认为,在新的时期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有着十分深远的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

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 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行的情感交流。

大学生一般都远离家乡父母,过着集体生活,与其他同学处在平等位置,失去了以前那种对父母的“血缘上的”、“无条件的”依赖。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友谊,是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的需要。

事实上,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是大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

但也有不少大学生却不同程度的表现出“自我封闭”的倾向。时常出现“孤独寂寞”、“没有朋友”的情绪体验。

产生这种情况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较为普遍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友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真正走出早期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依赖他人”、“不平等的”人际交往模式,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依附于人”、“利用他人”、“个人中心”、“求全责备”等倾向,偏离友谊“无私、平等、尊重”的根本原则;另一方面是缺乏社交的技巧,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不善于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缺乏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等,因而导致人际交往受挫或交际范围狭窄。长期发展的结果就是感到孤独寂寞,缺少朋友,形成一些心理障碍,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

让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使他们觉得你是熟悉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 实践表明,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宣泄愤怒、压抑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空虚和夸奖等。

这些都是十分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而且也会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产生了不良情绪则能够得到有效的排遣。 同时,社交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这样,不仅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进一步提高你的礼仪修养,培养你应对酬答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让文明之花遍地开放。

如果人人讲礼仪,我们的社会将充满和谐与温馨。由此可见,社交礼仪的根本目标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社交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

大学生没有文明礼仪的细纹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