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的礼仪文化

0 2024-08-18 14:50 来源:www.xuanchuanyuan.com 手机版

1.侗族礼仪是怎样的

侗族家里来了贵客,通常要拿出最好的苦酒和腌制多年的酸鱼、酸肉及各种酸菜进行款待,因而有“苦酒酸茶”待贵客之说。侗族民间用鸡、鸭待客时,首先主人要把鸡头、鸭头或鸡爪、鸭蹼敬给客人。客人应双手接过,或转敬给席上的长者,以表示主客之间互相尊重,以诚相待。 到侗族家里做客,食用腌鱼时,主人将一堆酸鱼块放入客人碗中,但客人最好不要吃光,留1、2块,以表示“有吃有余”。 生诞婚丧之日,都要进行不同规模的宴客活动。 在广西三江地区的侗族民间,婚后妇女头胎儿女诞生,都有以“三朝酒”祝贺之习。“三朝”指三天,即在小孩生卜后十天内,选其中二个单数日子,如:五、七、九(有的地方生男选单日,生女选双日),进行祝贺。孩子周岁时,还要喝对周茶(有的吃周岁酒)

该答案来自南北游旅行网官方网站

2.民族礼仪中的侗族日常习俗礼仪文化有哪些

侗胞对人友善、诚恳、热情,“油茶待客” 是侗族人民最为隆重的传统待客方式,无论哪 村哪屯哪家,只要客人踏进门槛,侗家主妇就 会立即打油茶,一碗、二碗、三碗地端送到你的 面前,倘若你能一掌托起,轻轻摇晃之后一饮 而尽,主人就觉得你尊重他、看得起他、没有见 外,心里会十分高兴。

侗族家里来了贵客,全家老少都要起来向客人让座,通常还会用家中最好的苦 酒和腌制多年的酸鱼、酸肉、各种酸菜以及香喷喷的三碗油茶来招待贵宾。作为客 人,这三碗油茶是非吃不可的。

吃油茶特别讲究:首先主人和客人都围坐在桌旁或锅灶周围,由主妇动手烹 调。 第一碗油茶必须端给座上的长辈或贵宾,表示敬意;然后依次端送给客人和家 里人。

每人接到油茶后,不能立刻就吃,而要把碗放在自己的面前,等待主人说一 声敬请,大家才一起端碗。吃油茶只用一根筷子。

吃完第一碗,只需把碗交给主 妇,她就会按照客人的坐序依次把碗摆在桌上或灶边,再次盛上茶水和配料。 每次 打油茶,每人至少要吃三碗,否则会被认为对主人不尊敬。

吃了三碗后,如果不想 再吃,就需把那根筷子架在自己的碗上作为不吃的表示,不然主妇就会不断地盛油 茶让你享用。 侗族民间用鸡、鸭待客时,主人会把鸡头、鸭头或鸡爪、鸭蹼敬给客人。

客人应 双手接过或转敬给席上的长者,以表示主客之间互相尊重、以诚相待。 到侗族家里 做客,食用腌鱼时,主人会将一堆酸鱼块放入客人碗中,但客人最好不要吃光,留1 块以表示“有吃有余”。

路上相遇,即使素不相识也要互相打招呼问候,谦让对方先走;赶路人若遇上 天黑,可随意进入村寨讨火把照明,若借宿,主人会热情接待、不取分文;寨中不管 谁家孩子出门上学,全寨的人都带着礼物前往祝贺。 冬天,在鼓楼的火塘里生有柴 炭火供人取暖;夏天,在风雨桥、凉亭中备有清泉水供行人饮用。

在侗族,婴儿出生的第三日称为“三朝”,在这一天举行的礼仪称“三朝礼”。 许多地方在这一天都要给婴儿沐浴,并宴请宾客,接受亲友庆贺,故此俗又叫“洗三 礼”。

经过“洗三礼”后,婴儿才能穿上临时赶制的新童装。童装一般是由外婆家 的亲戚(如姨妈、舅妈等)制作的。

她们不仅要制作衣服,还要在当天赶来轮流传 抱婴儿,左右上下细心端详,并说些吉利和赞许的话语。接着,男家青年以歌邀请 姨妈给婴儿唱取名歌。

姨妈以歌代答,经商讨后由外祖母确定并宣布婴儿的名字。 中午时分,大家就开始进行“洗三礼”宴了,客人们要先吃甜酒鸡蛋,后吃油 茶,然后吃午饭。

到了晚上,宴的规模就小了很多,不少食物是由女方家提供的,俗 称“吃忍受家饭”。晚饭后,人们要为婴儿弹唱琵琶歌表示祝福。

酒席散后,女客 回家时都要带上用竹片串起来的一块或三块重约4两的肥肉,表示主人家为庆贺 小孩出生而办的“三朝酒”宴肉菜太多,一时吃不完。 串肉带回家后可用来打油 茶,请左邻右舍的女子们来吃,以转告喜讯、分享快乐,此举俗称“串肉礼”。

3.民族礼仪中的侗族节日礼仪文化有哪些

侗族主要节日有正月的春节、婚礼节(初三)、祭萨、月半、龙家年、歌节、约也; 二月有二月二、赶社;三月有花炮节、摔跤节;四月有坡会、四月八;五月有端午节、杨梅节;六月有天赐节、吃新节;七月有祭祖节;八月有赶歌坪、芦笙节;九月有甲戌 节;十月有祖宗节;十一月有平安节;十二月过侗年。

侗族节日礼仪内容丰富多彩,他们喜欢将自己的心情通过节庆的形式表现出 来。节庆分为欢庆丰收、祈求风调雨顺、纪念民族英雄、宗教活动、青年社交等。

节 日里,全寨老少焕然一新,各种服饰尽展风来,形成了色彩斑斓的风情画,魅力无 穷。

4.民族礼仪中的侗族婚俗礼仪文化有哪些

侗族婚礼都是在黑天进行的,他们不备花轿,只派引路郎和押礼公挑着礼物前 往。

入暮到大约半夜时分才将新娘接到男家,迎亲礼物也较简单,一般是三四十斤 肉、二三十斤酒和一些菜肴。 同时,在婚礼礼仪上还讲究请引路郎接引新娘。

婚前一天,引路郎带上礼品前 往女家。睡到鸡叫头遍,寨上姑娘把嫁娘闹醒,起来打粉肠油茶,姑娘们吃饱喝足 才放新娘出门。

引路郎要机智灵敏、能说会道、不怕诘难。姑娘们越闹得欢,越证 明新娘合群,新娘的亲属就越高兴。

喝粉肠油茶寓意新娘出嫁,姐妹们牵肠挂肚、心连着心。 在侗族龙胜县,定亲也有特殊的礼仪习惯。

如男女青年情投意合,可互赠信物 确定恋爱关系,只有送过定亲茶后才正式向社会公开。侗族青年男方准备糯米粑、米花和酒菜,请舅爷或叔叔送至女家。

酒席上,由男方亲人向女方父母介绍男青年 的性格、人品等情况,女方家里人也介绍女青年的情况。此后,男女双方都要恪守 诺言,不能随意悔婚。

5.民族礼仪中的侗族禁忌礼仪文化有哪些

每一个民族由于环境的不同、对大自然认识的不同等等,在许多方面都有禁 忌,形成一些比较牢固的观念。

这一点,侗族人民也毫不例外。 在生产上,侗族人在每年第一声春雷响后,每隔十二日即为忌雷日(如该日系 子日,则逢子日均忌雷),不能下田劳动。

每年立春后的五个戊日也忌下田,认为如 不忌戊五,会触犯“土神”,对生产与身家不利。 侗族人每到这样的日子,都会互相 提醒“戊不动土”。

有的地方还有二月、九月的丑日与未日忌下种、做庄稼、竖房, 四月、十月的申日忌挖田翻土,秧苗未出水前及栽秧结束前忌吹芦笙、扇扇子等 禁忌。 在生活中,侗族人忌讳对着太阳、月亮小便;太阳将落山时忌见到人打桩,怕夹 自己的魂魄;忌天火(大流星)掉进寨,怕受火灾;忌鸡早啼、牛夜叫,认为是火灾之 兆;忌清早说死、杀、鬼等凶语,否则不吉利;忌在野外碰见兽类及蛇等动物的尸首, 认为见了会家破人亡。

在民间,还认为见了蛇蜕皮、交尾,男女野合,也会恶疾缠 身、不治而亡。此外,忌正月已、亥日出远门或上坡;忌每月逢七与九日出远门等。

在婚姻上,他们忌讳同姓结婚;还有五行相克不婚(尤不喜水克火),十二属相 相冲不婚(有“羊怕鼠、蛇怕虎、龙怕虎、马怕牛、金鸡见犬泪交流”之说)的习俗。 有些地区还对日期有所忌讳,如有的忌正月、三月、五月嫁娶、定亲,忌寅年婚嫁。

接亲时忌碰见孕妇、丧事。新嫁娘忌在半路说话。

新娘进新郎家门时忌碰见 新郎家人,全家要回避,否则不睦。陪嫁的箱子、水桶、盆忌空去,一定要用他物(如 米)充实;已嫁之女,回娘家时忌开禾仓、拿炊具。

举行丧葬仪式时,忌猫跨过尸体;忌铜铁附在尸上入棺;非正常死亡者入堂屋 停尸,其家庭成员忌参加竖鼓楼、架梁,也忌进入圣母坛;殁于外者尸体或棺柩忌入 寨;忌戴孝进入别家;未出殡前老幼忌吃荤,但可吃鱼;丧葬一月内忌外出远门或借 钱、借米。 妇女怀孕后,丈夫忌抬棺木、寿板;孕妇忌在娘家分娩,必要时另搭一棚守月; 忌生怪胎,一经出现认为是做了坏事的报应,于是不捡不养;产妇未满月忌到别家; 产妇分娩时,忌外人进屋,三天才解禁•,婴儿忌肉食,一岁时解禁;忌小孩数天上的 星星,认为会短寿。

6.民族礼仪中的侗族饮食有什么样的礼仪文化

侗族的饮食文化自成一体,其特点为:在膳食结构上,比较杂;在口味嗜好上, 喜酸;在筵宴氛围上,讲究欢庆。

在侗家人的心目中:糯米饭最香,甜米酒最醇,腌 酸菜最可口,叶子烟最提神,酒歌最好听,宴席上最欢腾。 据粗略估计,侗族的常见食料不少于500种,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长的、草中爬的,只要能吃,无不取食。

这也显示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很强的生存适应 能力。 侗族的很多地区都实行日食四餐、两饭两茶的饮食习惯。

一般习惯于清晨做 好一天的饭菜,带上山去食用。 膳食结构也因地区不同而不同,如平坝多吃粳米、山区多吃糯米等。

糯米种类 很多,有红糯、黑糯、白糯、秀壳糯、旱地糯等等,其中香禾糯最有名。 他们将各种米 制成白米饭、花米饭、光粥、花粥、粽子、糍粑等,吃时不用筷子,用手将饭捏成团食 用,称为“吃抟饭”。

其中香禾糯做成的“抟饭”尤为甘美,有“一家蒸饭、全寨飘香” 之说。 而我们提过的侗族人的饮茶,其实专指油茶。

它是用茶叶、米花、炒花生、酥黄 豆、糯米饭、肉、猪下水、盐、葱花、茶油等混合制成的稠浓汤羹,既能解渴,又可充 饥。 与饭、茶配套的,还有蔬菜、鱼鲜、肉品、瓜果、野味、菌耳和饮料等。

侗族人喜欢口味酸的菜,很多蔬菜和鱼肉都会被做成酸味的,自古便有“侗不 离酸”的说法,他们自己也称:“三天不吃酸,走保打倒窜C;'其酸菜的制作特点是: 第一,用料非常广,猪、牛、鸡、鸭、鱼4下、龙风、蜻蜓、白菜、黄瓜、竹齐、萝卜、蒜苗、木 姜、葱头、芋头……皆可入坛腌醅;第二,腌制方法非常巧,先制浆水,加盐煮沸,下 原料续煮,装泡菜坛,拌上酒精、芝麻和黄豆粉,密封深埋;第三,保存时间长,腌菜 可放2年,腌鸡鸭可放3 ~ 5年,腌肉可放5 ~ 10年,腌鱼可放20〜30年,非有大庆 大典不开坛。 侗家盛宴,碗碗见酸,而十道大菜组成的“侗寨酸鱼全席”实属罕见。

侗族人宴客要打“侗粑”,其工艺复杂而细致、品种繁多。比如,加苏子汁的叫 红侗粑,加杨桐叶的叫黑侗粑,带馅的叫豆沙侗粑、枣泥侗粑等。

宴客时泡茶要加柚子皮、冬瓜皮雕成的蜜饯花卉;席上要备畅销全国的“五味 姜”、清香适口的“油茶”、清甜软糯的“黑珍珠饭”、水牛肉调制的“酸龙肉”以及闻 名遐迩的“醅草鱼”,为的是宾主一起欢聚共乐。 宴会上最有特色的要数客人进寨时特殊的迎宾仪式一一拦路酒。

侗家人在进 入寨子的门楼边设置“路障”挡住客人,饮酒对歌、你唱我答。唱好了、喝好了,再 撤除障碍物,恭迎客人进门。

入座后又是换酒“交杯”,邻居或自动前来陪客,或将 客人请到自己家中,或“凑份子”在鼓楼中共同宴请,不分彼此。 酒席上还有“鸡头献客”、“油茶待客”、“酸菜苦酒待客”、“吃合拢饭”、“喝转 转酒”等规矩。

他们喜欢在欢乐中表示自己的礼貌,有人诗云:“吹彻芦笙岁又终, 鼓楼围坐话年丰。酸鱼糯饭常留客,染齿无劳借箸功。”

这正是侗寨欢宴宾客的生 动情景写照。 侗族人敬重厨师也是其饮食文化中一个奇特的内容,在许多宴席上客人与厨 师都要对唱、互相致谢。

此外,侗族人在饮食时不可坐在门槛上;别人吃东西忌讳被他人盯着看;祭祀 期间不许外人入寨;丧期孝子忌荤吃素,但鱼虾不限等。

7.关于侗族的一些风俗习惯,人情礼仪等等

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男子装束,近城镇者与汉族无异,唯边远山区略有差别,穿右衽无领短衣,着管裤,围大头帕。有的头留顶发。妇女装束各地互有差别,有着管裤、衣镶托肩、钉银珠大扣、结辫盘头者;有衣长齐膝、襟边袖口裤脚有滚边或花边、挽盘发者;有着大襟衣、大裤管、柬腰带、包头帕、挽头髻者;有着对襟衣、衬胸布、围褶裙、系围腰、着脚套或裹绑腿、髻插银椎者;有宽袖大襟、衣滚绣有龙凤花卉、长裙过膝,梳盘发者;也有着汉装者。一般都喜欢戴银饰。

侗族人民的饮食以大米为主要食物,平坝地区以粳米为主,山区则多食糯米。普遍喜食辣椒和酸味。自行加工的“醅鱼”、“醅肉”,贮藏十数年不坏。用油茶待客,是侗族人民的一种好客习惯。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以南部地区最富有特色。村头寨尾多蓄有古树,溪流上横跨“风雨桥”,寨中鱼塘四布。按族姓聚居,鼓楼耸立其间。住“干栏”房,楼上住人,楼下关养牲畜和堆置杂物。

“月也”,是这一村群众到另一村作客,并以吹芦笙或唱歌、唱戏为乐的社交活动。农闲斗牛,是集体娱乐之一。届时老少咸集,人山人海,欢声四起,锣鼓喧天,铁炮震动山谷。有外寨客人途经本寨,则阻之于寨边,以歌对答,谓之“塞寨门”。“行歌坐月”又称“行歌坐夜”,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谈情说爱的通称。北部侗族地区称为“玩山”,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三五成群,相约在山坡上对唱情歌。南部侗族地区称“走寨”,或称“走姑娘”,晚上姑娘们结伴在屋里作针线活,客寨男青年携带乐器前来伴奏对唱,互相倾诉爱情,深情时男女互相“换记”(送礼物)定情,约为夫妻。侗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姑舅表婚较为流行,姨表兄妹和辈分不同的不能通婚。女子婚后有“坐家”(即“不落夫家”)的习俗。

宗教信仰与重要节日

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古树、巨石、水井、桥梁均属崇拜对象。以女姓神“萨岁”(意为创立村寨的始祖母)为至高无上之神,每个村寨都建立“萨岁庙”。以鸡卜、草卜、卵卜、螺卜、米卜、卦卜测定吉凶。

侗族的节日以春节、祭牛神(农历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吃新节(农历七月间)较为普遍。有些地区还有在十月或十一月过侗年。由于民族之间的交往,侗族还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阳.

侗族家里来了贵客,通常要拿出最好的苦酒和腌制多年的酸鱼、酸肉及各种酸菜进行款待,因而有“苦酒酸茶”待贵客之说。侗族民间用鸡、鸭待客时,首先主人要把鸡头、鸭头或鸡爪、鸭蹼敬给客人。客人应双手接过,或转敬给席上的长者,以表示主客之间互相尊重,以诚相待。

到侗族家里做客,食用腌鱼时,主人将一堆酸鱼块放入客人碗中,但客人最好不要吃光,留1、2块,以表示“有吃有余”。 生诞婚丧之日,都要进行不同规模的宴客活动。

在广西三江地区的侗族民间,婚后妇女头胎儿女诞生,都有以“三朝酒”祝贺之习。“三朝”指三天,即在小孩生卜后十天内,选其中二个单数日子,如:五、七、九(有的地方生男选单日,生女选双日),进行祝贺。孩子周岁时,还要喝对周茶(有的吃周岁酒)。

参考资料:

8.侗族有那些乡俗文化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湖南的新晃、靖县、通道和广西的三江、龙胜等县。

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

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木。以生产鱼粳稻为主,善用稻田养鱼。

林业以产杉木著称。侗族有自已的语言,多通汉语。

原无文字,1958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有自已的民间戏曲——侗戏。

侗族的箫与笛是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侗族还以建筑艺术见长。

每个寨子都有造型别致的木楼。这种不用一钉一铆的木结构建筑吸收了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部分精髓。

习俗 侗族家里来了贵客,通常要拿出最好的苦酒和腌制多年的酸鱼、酸肉及各种酸菜进行款待,因而有“苦酒酸茶”待贵客之说。侗族民间用鸡、鸭待客时,首先主人要把鸡头、鸭头或鸡爪、鸭蹼敬给客人。

客人应双手接过,或转敬给席上的长者,以表示主客之间互相尊重,以诚相待。 到侗族家里做客,食用腌鱼时,主人将一堆酸鱼块放入客人碗中,但客人最好不要吃光,留1、2块,以表示“有吃有余”。

生诞婚丧之日,都要进行不同规模的宴客活动。 在广西三江地区的侗族民间,婚后妇女头胎儿女诞生,都有以“三朝酒”祝贺之习。

“三朝”指三天,即在小孩生卜后十天内,选其中二个单数日子,如:五、七、九(有的地方生男选单日,生女选双日),进行祝贺。孩子周岁时,还要喝对周茶(有的吃周岁酒)。

食俗 大部分地区日食三餐,也有部分地方有日食四餐之习,即两茶两饭。两茶是指侗族民间特有的油茶。

油茶是用茶叶、花、炒花生(或酥黄豆)、糯米饭,加肉或猪下水、盐、葱花等为原料(有的地方还加菠菜竹蒿),制成的汤状稀食,既能解渴,又能充饥,故常称“吃油茶”。 日常蔬菜十分丰富,除鲜食南瓜、苦瓜、韭菜外,大部分腌成酸菜。

如:酸黄瓜、酸罗卜、酸刀豆、酸蕨菜等。侗族日常菜肴以酸味为主。

不仅有酸汤,还有用酸汤做成的各种酸菜、酸肉、酸鱼、酸鸡、酸鸭等。相传腌酸菜始于宋代。

制作酸菜有坛制和筒制两种,坛制是指将淘米水装入坛内,置于火塘边加温,使其发酵,制成酸汤,然后用酸汤煮鱼虾、蔬菜,做为日常最常见的菜肴。 民间经常食用的虾酱也多以坛制作。

腌鱼、腌猪排、牛排及腌鸡鸭则以筒制为主。筒有木桶和楠竹筒两种。

制作腌鱼以入冬最佳,腌渍时间越长,其味越醇。鱼虾除大量酸食外,亦常鲜食。

侗族成年男子,普遍喜爱饮酒,所饮酒类大都是自家酿制的米酒,度数不高,淡而醇香。 节庆 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在一起。

新婚节: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卯日是侗族人的“新婚节”,常有数十对青年男女在这一天成亲,类似今天的“集体婚礼”。贵州剑河县小广、化敖等地还保留此风俗。

架桥节:相传侗族祖公祖奶因架桥发子发孙,架桥的日子正好是二月初二。侗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把这一天定为架桥节。

9.侗族的风俗习惯

“月也”,是这一村 群众到另一村作客,并以吹芦笙或唱歌、唱戏为乐的社交活动。

农闲斗牛,是集体娱乐之一。届时老少咸集,人山人海,欢声四起,锣鼓喧天,铁炮震动山谷。

有外寨客人途经本寨,则阻之于寨边,以歌对答,谓之“塞寨门”。“行歌坐月”又称“行歌坐夜”,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谈情说爱的通称。

北部侗族地区称为“玩山”,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三五成群,相约在山坡上对唱情歌。南部侗族地区称“走寨”,或称“走姑娘”,晚上姑娘们结伴在屋里作针线活,客寨男青年携带乐器前来伴奏对唱,互相倾诉爱情,深情时男女互相“换记”(送礼物)定情,约为夫妻。

三江县富禄等地侗族群众常于夏历3月3日或2月2日汇集于广坪上,用一特制火包冲一铁环腾空而起,降落时,让大家抢夺,获得者受重奖,叫做“抢花炮”。 侗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

姑舅表婚较为流行,姨表兄妹和辈分不同的不能通婚。女子婚后有“坐家”(即“不落夫家”)的习俗。

解放前,侗族的社会基本单位是封建家长制的父系小家庭。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低于男子,妇女禁触铜鼓;男人或长辈在楼下,不准上楼。

侗族姑娘在婚后才能享受父母和自己积累的“私房”以及分得少量的“姑娘田”、“姑娘地”。男子继承家业,无继承人的可招赘养子。

丧葬一般同汉族,行土葬。个别地区还有停葬习俗,人死入殡后将棺材停放在郊外,等本族与死者同年同辈的都死亡以后,才一同择日安葬。

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古树、巨石、水井、桥梁均属崇拜对象。以女姓神“萨岁”(意为创立村寨的始祖母)为至高无上之神,每个村寨都建立“萨岁庙”。

以鸡卜、草卜、卵卜、螺卜、米卜、卦卜测定吉凶。有的地方受汉族影响,还信汉族的一些神。

相信灵魂不死。佛教也有流传,有庵堂寺庙,但信奉的人不多。

基督教、天主教也曾传入,但信奉者也不多。 侗族的节日以春节、祭牛神(农历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吃新节(农历七月间)较为普遍。

有些地区还有在十月或十一月过侗年。由于民族之间的交往,侗族还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

其中侗族的年节被称为行年。 吃社饭(二月春社之日)侗族有吃社饭之俗,但不搞什么活动。

将田园、溪边、山坡上的鲜嫩社蒿(香蒿、青蒿)采撷回家,洗净剁碎,揉尽苦水,焙干,与野蒜(胡葱)、地米菜、腊豆干、腊肉干等辅料掺合糯米(可掺部分粘米,但需先将粘米煮成半熟后掺入糯米)蒸或焖制而成,吃起来别有风味,其功能是防疫去瘟,促进健康。 户内供奉祖先的神龛,为最神圣之处。

一切凶器,刀、松、剑、戟、戈、矛、弓、弩,甚至棕索,都不准放置其上。否则,为对神大不敬,会招致惩罚。

寨内举行祭礼活动期间,禁忌外人入寨。禁忌标志为用斑茅草打4个结,结成十字,悬于寨子口处。

食俗 侗族分布在中国南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处。侗族种植水稻,稻田养鱼,鱼粮兼营。

出产木耳、香菇、玉兰片、西瓜等。 侗族地区大多日食四餐,两饭两茶。

饭以米饭为主体。平坝多吃粳米,山区多吃糯米,糯米种类很多,有红糯、黑糯、白糯、秃壳糯、旱地糯等等,其中香禾糯最有名。

他们将各种米制成白米饭、花米饭、光粥、花粥、粽子.糍粑等,吃时不用筷子,用手将饭捏成团食用,称为"吃抟饭"。 侗族一般习惯于清晨做好一天的饭菜,带上山去食用。

其中香禾稻做成的"抟饭"尤为甘美,有"一家蒸饭,全寨飘香"之说。侗族人喝的茶专指油茶,它是用茶叶、米花、炒花生、酥黄豆、糯米饭、肉、猪下水、盐、葱花、茶油等混合制成的稠浓汤羹,既能解渴,又可充饥。

与饭、茶配套的,还有蔬菜、鱼鲜、肉品、瓜果、野味、菌耳和饮料,食源广博而异杂。 蔬菜大多制成酸莱。

制作酸菜有坛制和筒制两种,坛制是指将淘米水装入坛内,置于火塘边加温,使其发酵,制成酸汤,然后用酸汤煮鱼虾、蔬菜,作为日常最常见的菜肴。 鱼鲜包括鲤鱼、鲫鱼、草鱼、鳝鱼、泥鳅、小虾、螃蟹、螺蛳、蚌之类,可制成火烤稻花鲤、草鱼羹、鲜炒鲫鱼、吮棱螺、酸小虾、酸螃蟹等风味名肴。

民间经常食用的虾酱也多以坛制作。腌鱼、腌猪排、牛排及腌鸡鸭则以筒制为主。

筒有木桶和楠竹筒两种。制作腌鱼以入冬最佳,腌渍时间越长,其味越醇。

鱼虾除大量酸食外,亦常鲜食。 肉品主要是猪、牛、鸡、鸭肉,吃法与汉族差别不大。

瓜果有刺梅、猕猴桃、乌柿、野杨梅、野梨、藤梨、饱饭果、刺栗、大王泡,以及松村嫩皮、桑树嫩皮、香草根等。 其中,栎木的果实可做成豆腐,"香树"的皮可洁白牙齿,油茶树上长的"茶泡"是天然的酸甜汁。

野味包括鼠、蛇、蝌蚪、四脚蛇、幼蝉、幼蝗、土蜂蛹、石蛙、穿山甲、囡囡鱼、麋鹿、梅花鹿、麂子,以及吃松果长大的松香鸡和松香猪,侗族均能巧加利用。 菌耳方面有松菌和鲜美的鸡丝冻菌,还有可制粑粑与粉丝的藤根、葛根,水田生长的细微苔丝,随处可见的竹笋。

饮料主要是家酿的米酒和"苦酒",以及茶叶、果汁。 据粗略估计,侗族的常见食料不少于五百种,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长的,草中爬的,只要能吃,无不取食。

显示出他们。

侗族的礼仪文化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