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礼仪是什么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礼仪文明作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 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 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 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 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
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代价值。 现试分述如下: 一、尊老敬贤 我国自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人际的政治伦理关系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缘关系为纽带,故此在家庭里面尊 从祖上,在社会上尊敬长辈。
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推崇礼治和仁政,敬贤已成为一种历史的要求。 孟子说:“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注:《孟子·告子下》)。
“庆”就是赏赐。古代这种传统 礼仪,对于形成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以及有序和谐的伦理关系,不管过去和现代,都起着重要作用。
说到尊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古代的敬老,并不是只停留在思想观念和说教上,也并不仅 止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
从君主、士族到整个官绅阶层,都在身体力行,并且形成一套敬老的规矩和养老的 礼制。 《礼记》记载:“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注:《礼记·祭义》)。
就是说,五十岁以 上的老人不必亲往打猎,但在分配猎物时要得到优厚的一份。一些古籍,对于同长者说话时的声量,也作了明 确的要求。
如《养蒙便读》说:“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注:《养蒙便读·言语》) 。《弟子规》又说:“低不闻,却非宜”。
总之,上至君王贵族,下达庶人百姓,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老者、长者的孝敬之意, 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修养的重要标志。 任何形态的社会,都需要尊敬老人。
不仅因为老人阅历深,见闻广,经验多,劳动时间长,对社会贡献大 ,理应受到尊敬;同时,他们在体力和精神上较差,需要青年人的体贴、照顾和帮助。作为一个有礼貌的现代 青年,对长者和老人,应该做到:路遇主动谦让,乘车主动让座,在商店、戏院等公共场所,应尽量考虑到为 老人创造方便条件。
关于敬贤,三国时候有个典故,叫“三顾茅庐”。说的是刘备仰慕诸葛亮的才能,要请他帮助自己打天下 ,便不厌其烦地亲自到诸葛亮居住的草房请他出山。
一而再,再而三,诸葛亮才答应。从此,诸葛亮的雄才大 略得以充分发挥,为刘备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历来有作为的君主,大多非常重视尊贤用贤,视之为国家安危的决定因素。平时不敬 贤,到了紧急关头,贤才就不会为国分忧。
不是贤才不为国家着想,而是国家缓贤忘士,如此“而能经其国存 者,未曾有也”(注:《墨子·亲士》)。 今天我们提倡发扬古代“敬贤之礼”,须赋予现代新人才观的内容,就是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当今社会,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种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大至国家民族,小到公司企业,要 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都必须拥有强大的人才队伍。只有从思想观念到具体行动上尊重、爱护人才, 使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形成足够强大的人才队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仪尚适宜 中华民族素来注重通过适合的形式,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遇到重大节日和发生重要事件,多有约定 俗成的仪矩。
如获得丰收,要欢歌庆贺;遭到灾祸,要祈求神灵保佑。久而久之,就形成许多节庆及礼仪形式 ,如春节、元宵、中秋、重阳等等,几乎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礼俗。
在古代,婚、丧和节庆等活动是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大事来对待的,其礼仪规定得格外详尽而周密,从服饰 、器皿到规格、程序和举止的方位,都有具体的规定。 今天,我们要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礼仪文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贵在适宜。
即如二程所主张:“ 奢自文生,文过则为奢,不足则为俭”(注:《二程集》程氏外书卷六)。可见,仪式的规模在于得当,适当 的文饰是必要的,但文饰过当就会造成奢侈浪费,偏离礼规的要求;而过于吝啬,妨碍到仪式的实行也是不得 体的。
古人这种见解非常精辟,对我们今天举行各种仪式具有指导作用。 在当今的社会活动中,举行各种仪式仍然是不可缺少的。
公司开张、儿女婚嫁,各种节庆活动,都有不同 的仪式。我们要把握好各种仪式的规模,就必须掌握好适度的原则,要使必要的仪矩同现代文明相结合,相关 的活动既隆重其事,又不至于华而不实。
我们尤其要反对那种。
2.文明礼仪是什么
一、个人礼仪 (一)仪表 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
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感。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
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四溅。
(二)言谈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
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
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三)仪态举止 1、谈话姿势: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所以,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
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静态的美。
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颁、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
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 3、坐姿: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
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确的坐姿应该:腰背挺直,肩放松。
女性应两膝并拢;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
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钟”。
若坚持这一点,那么不管怎样变换身体的姿态,都会优美、自然。 4、起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
“行如风”就是用风行水上来形容轻快自然的步态。正确的走姿是: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
二、公共礼仪 (一)与人交往,谈吐方面的礼仪常规 使用好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 1、尊称(敬称):对长辈、友人或初识者称"您";对师长、社会工作人员要称呼职务或"老师"、"师傅"、"同志"、"叔叔"、"阿姨"等,不直呼其姓名。
2、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说:"您好":与人分手时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别人向自己致歉时回答说"没关系";受到别人帮助表示感谢时说"谢谢"。 (二)使用好体态语言 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礼让。
1、微笑:是对他人表示友好的表情,不露牙齿、嘴角微上翘。 2、鞠躬:是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个人对群体的礼节。
行鞠躬礼时,脱帽、立正、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然后身体上部向前倾斜自然弯下15--30度左右,低头眼向下看。有时为深表谢意,上体前倾可再深些。
3、握手:与人见面或离别时最常用的礼节,也是向人表示感谢、慰问、礼贺或鼓励时的礼节。 (1)握手前起身站立,摘下手套,用右手与对方右手相握。
(2)握手时双目注视前方,面带微笑。 (3)一般情况下,握手不必用力,握一下即可,老友间可握得深些、久些或边问候边紧握双手。
(4)多人同时握手不要交叉,待别人握后再伸手,依次相握。 4、招手:公共场合远距离遇到相识的人或送别离去的客人,举手打招呼并点头致意。
招手时手臂微屈,手掌伸开摆动。 5、鼓掌:表示喜悦、欢迎、感激的礼节。
双手掌有节奏地相击,鼓掌要适时适度。 6、右行礼让:在校园、上下楼梯、楼道或街道上行走时,靠右侧行进。
遇到师长、客人、长幼、妇、残、军人进出房门时,主动开门侧立,让他们先行。 三、学校礼仪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礼仪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内容。
学生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因此,学生应具有的礼仪常识是学校礼仪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在活动中,在与教师和同学相处过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
1、课堂礼仪: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 (1)上课: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上课,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
学生应当准时到校上课,若因特殊情况,不得已在教师上课后进入教室,应先得到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 (2)听讲:在。
3.中国文明礼仪有哪些
中国的文明礼仪有:
1. 尊老爱幼。
2. 仪尚适宜。
3. 礼貌待人。
4. 容仪有整。
解释:
1. 我国自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人际的政治伦理关系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缘关系为纽带,故此在家庭里面尊 从祖上,在社会上尊敬长辈。
2. 中华民族素来注重通过适合的形式,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遇到重大节日和发生重要事件,多有约定 俗成的仪矩。如获得丰收,要欢歌庆贺;遭到灾祸,要祈求神灵保佑。
3. 任何一个文明社会,任何一个文明民族,人们总是十分注重文明礼貌。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序,反映一个民 族的精神面貌。中华民族历来就非常重视遵循礼规,礼貌待人。
4. 一个人的仪表、仪态,是其修养、文明程度的表现。古人认为,举止庄重,进退有礼,执事谨敬,文质彬 彬,不仅能够保持个人的尊严,还有助于进德修业。
4.新入职员工职场礼仪都包含什么礼仪
职场礼仪的基本点主要有如下几点:
1、握手礼仪
握手是人与人的身体接触,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当与某人握手感觉不舒服时,我们常常会联想到那个人消极的性格特征。强有力的握手、眼睛直视对方将会搭起积极交流的舞台。
2、介绍礼仪
首先,要弄清职场礼仪与社交礼仪的差别。职场礼仪没有性别之分。比如,为女士开门这样的绅士风度在工作场合是不必要的,这样做甚至有可能冒犯了对方。请记住:工作场所,男女平等。其次,将体谅和尊重别人当作自己的指导原则。进行介绍的正确做法是将级别低的人介绍给级别高的人。
3、道歉礼仪
即使在社交职场礼仪上做得完美无缺,也不可避免地在职场中冒犯了别人。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真诚地道歉就可以了。表达出你想表达的歉意,然后继续进行工作。将你所犯的错误当成件大事只会扩大它的破坏作用,使得接受道歉的人更加不舒服。
4、电梯礼仪
电梯虽然很小,但学问不浅。首先,一个人在电梯里不要看四下无人就乱写乱画将电梯变成广告牌。其次,伴随客人或长辈来到电梯厅门前时,先按电梯按钮;电梯到达门打开时,可先行进入电梯,一手按开门按钮,另一手按住电梯侧门,请客人们先进;进入电梯后,按下客人要去的楼层按钮;到达目的楼层,一手按住开门按钮,另一手并做出请出的动作,可说:到了,您先请!客人走出电梯后,自己立刻步出电梯,并热诚地引导行进的方向。
5、电子礼仪
电子邮件、传真和移动电话带来了职场礼仪方面的新问题。在现在的许多公司里,电子邮件充斥着笑话、垃圾邮件和私人便条,与工作相关的内容反而不多。电子邮件是职业信件的一种,职业信件中是没有不严肃的内容的。传真应当包括你的联系信息、日期和页数。未经别人允许不要发传真,那样会浪费别人的纸张,占用别人的线路。
6、着装礼仪
职场礼仪之着装基本原则:职业女士的着装仪表必须符合她本人的个性,体态特征、职位、企业文化、办公环境,志趣等等。女强人不应该一味模仿办公室里男士的服饰打扮,要有一种做女人真好的心态,充分发挥女性特有的柔韧。
7、面试礼仪
女性在面试入座时,双腿并拢并斜放一侧,双脚可稍有前后之差,如果两腿斜向左方,则右脚放在左脚之后;如果两腿斜向右方,则左脚放置右脚之后。这样对方从正面看双脚是交成一点的,腿部线条更显修长,也显得颇为娴雅。若女性穿着套裙,入座前应收拢裙边再就坐,坐下后,上身挺直,头部端正,目光平视面试官。坐稳后,身子一般占座位的2/3,两手掌心向下,自然放在两腿上,两脚自然放好,两膝并拢,面带微笑保持自然放松。
8、商务餐礼仪
白领阶层的商务性工作餐是避免不了的。一些大公司、大客户,甚至通过工作餐很容易地对某人的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迅速作出判断。而且在某些餐厅必须遵守一些最严格的规定,因此在这方面应该具备一些简单的知识,有正确的举止和饮食方式,以免出丑或使客人尴尬。
职场礼仪是企业形象、文化、员工修养素质的综合体现,只有做好应有的礼仪才能为企业在形象塑造、文化表达上提升到一个更高的位置。
5.礼仪是什么
什么是礼仪?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礼仪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6.礼仪的含义是什么
个人礼仪是一种文明行为标准,是社会个体的生活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的准则,是个人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个体规定,是个人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养良知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
其核心是尊重他人,与人友善,表里如一,内外一致。 个人礼仪是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友好的表示,这也是一种德,是一个人的公共道德修养在社会活动中的体现。
对个人来说,个人礼仪是文明行为的道德规范与标准,就国家而论,个人礼仪乃属一种社会文化,它是构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素,也是一个国家文化与传统的象征,更是一国治国教民的经典。 从表面看,个人礼仪仅仅涉及个人穿着打扮、举手投足之类无关宏旨的小节小事,但小节之处显精神,举止言谈见文化。
个人礼仪,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不仅事及个人,而且事关全局。若置个人礼仪规范而不顾,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必然授人以笔柄,小到影响个人的自身形象,大到足以影响社会组织乃至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形象。
事实如此,绝非无病呻吟,耸人听闻。 无数事实证明了个人礼仪对一个社会的净化与美化起着积极的作用。
个人礼仪所形成的一种具有较强约束力的道德力量,使每一位社会成员能够自觉按社会文明的要求,调整行为,唾弃陋习,最终将自己的言行纳入符合时代之礼的轨道,以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可以说,个人礼仪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由此可见,个人礼仪不仅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高低和有无教养的尺度,而且也是衡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个人礼仪应该以社会主义公德为基础,以个人品格修养、文化素养为基础,如果只是在形式上下功夫,势必事与愿违。
因为它无法从本质上表现出对他人的尊敬之心,友好之情,因而也就不可能真正地打动对方,感染对方,增进彼此间的友谊,融洽彼此间的关系。
7.中国礼仪是什么
一) 日常交往礼节 1.尊重各国风俗习惯,遵守社会公共道德。
2.遵守时间,不要失约。参加活动要按约定时间到达。
不要过早,使主人因未准备好而难堪,也不要晚到。不守时是很失礼的。
3.尊重老人和妇女,上下车辆和电梯应予照顾,出入门应让他们先行。 4.举止端庄,注意言行。
不要作一些异乎寻常的动作,不要用手指指人,不喧哗,不放声大笑,不在远距离大声喊人。走路不要搭肩膀,脚步要轻,遇急事可加快步伐,不可慌张奔跑。
无论站立或坐下,姿势都要端正,不要蹲在地上等车、等人。站立时,身子不要歪在墙上或柱子上,不要坐在椅子扶手上。
坐下时腿不要乱跷、摇晃,更不要把腿搭到椅子扶手上或把裤管撩起。手不要搭到邻座的椅背上。
5.切勿随地吐痰,可吐在纸巾里扔进垃圾箱。不乱扔烟蒂或其他废弃物品。
6.公共场合不可修指甲,剔牙齿,掏鼻孔,擤鼻涕,挖耳朵,搔痒,摇腿,脱鞋,打饱噎,伸懒腰,哼小调。打喷嚏、打呵欠应用手帕捂住嘴、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声音。
7.在国外许多场合,如看演出和进餐时不许抽烟。在允许抽烟场合,应征得女士同意。
不要边走路边押烟,进入会客室、餐厅前,应把烟掐灭。 8.参加活动前不要吃蒜、葱等气味大的东西。
(二) 仪容、服饰 1.头发、胡须要经常修整。鼻毛、指甲应修短。
2.衣着要注意清洁、整齐,特别是衬衣要经常换洗。衣服要熨平,皮鞋要擦亮。
参加正式活动穿西装应打领带。长袖衬衣要塞在长裤内,袖口不要卷起。
短袖衬衫不要塞在裤内。内衣裤和衬衣、女士的袜套,不要露出。
需要脱换衣服时,应到盥洗室或其他适当场所整理和脱换。 3.出席隆重活动一般穿深色服装,上下身颜色要一致。
有些热带国家、隆重场合也可穿长、短便服。 4.参加活动进门后应把大衣、帽子、围巾、手套等脱下,送存衣处存放。
存放前注意检查口袋里的个人物品。 5.男士任何时候在室内不得戴帽子。
6.室内一般不要戴黑眼镜。就是在室外,遇隆重仪式和迎送等礼节性场合,一般亦不要戴深色眼镜。
(三) 见面的礼节 1.初次相识,一般由第三者介绍或自我介绍。为他人介绍,要先了解对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要贸然行事。
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士介绍给女士。要把姓名、职务说清楚。
介绍到具体人时应有礼貌地以手示意,不要用手指指,更不要用手拍打别人。自我介绍,先讲自己姓名身份,然后请教对方。
互相介绍时可互换名片。 2.一天中首次见面,或一次活动中初遇,均应问好。
对方主动问好,一定要相应回答。通常见面时互相握手,参加大型活动因人数众多,也可与主人握手后,同其他人点头致意,不需一一握手。
东南亚佛教国家有的人不握手,双手合十致意。握手时,由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女士先伸手。
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可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再握。多人同时握手注意不要交叉,待别人握完再伸手。
在室外握手,男士应脱帽。 3.参加外国人举行的活动,抵离时应主动与主人打招呼,如系庆典活动,应致节日祝贺。
4.在外事场合遇到过去熟悉的外国重要人物要尊重,一般不要匆忙前去打招呼,待对方主动表示,再相应作答礼。 5.日常生活中,与熟悉的外国人见面,应互致问候,酌情寒喧,但不要问"到什么地方去","吃过饭没有"等语。
(四) 谈话时应注意的礼貌 1.社交场合谈话时要先弄清对方身份,以便自己谈话得体,有针对性。 2.对外接触谈话要自然、和蔼。
对方发言时要注意倾听,不要左顾右盼,看手表。 3.说话时不可用过多过大的手势。
谈话声音不要过高,以使对方能听清为宜。 4.不要谈疾病等不愉快的事情。
一般不要询问对方履历,谈及时,要十分客气,如对方不讲,不要追问。不要询问女士年龄,是否已婚等私事。
5.对外谈话要实事求是,自己不知道的事不要随便答复,无把握之事不要应诺,应言而有信。 6.三人以上在场,不要只谈两人知道的事,冷落其他人。
7.不要谈论第三者的事情。不要交头接耳,讥讽他人,如所谈事情不便让旁人知道,则应寻找适当的时机再说。
8.谈话时不要总自己讲,应让别人有讲话机会。别人讲话,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别人话头。
9.对方讲话如未听清楚,可以再问一遍。发现对方对我讲话有误解,应进一步解释。
10.社交场合,应按本人身份,主动交际。但如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前旁听。
若有事需与某人谈话,应待别人谈完。有急事找,则应先打招呼,表示歉意。
8.问问的"礼仪"是什么
“问问”礼仪
1.标题要正确
在提问或答复的时候不要写无意义或模糊的题目,为了别人解答时理解的方便请正确书写标题。
2.对问题进行具体的说明
在提问或答复的时候,内容要具体详细地书写。问题内容越详细别人的答复也就越正确,答复越详细也就越让人容易理解。
3.检查问题是否重复
在提问之前,请先对问题进行搜索,或者查询相关分类中的问题,其中是否已经有过得到解决的类似问题。在确认没有令您满意的答案后再提问。
4.检查问题的分类是否正确
提交问题之前请确认问题的分类是否正确,提问的正确归类可以让你更快地得到满意的回答。
5.及时处理问题
在提问后的15天之内,如果有满意的答复一定要作出选择,以免伤害热心回答的网友。如果有答案而过期不对问题进行处理,我们将扣除您10分的积分以示惩戒。具体方法参见怎样处理问题。
6.学会表示感谢
对所有解答自己问题的会员表示感谢。选出满意答案后也请给予回答者一些友好的评价,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7.互相尊重
提问者提问时的语气请尽量友好,避免给他人以责问、逼问的不良感受。回答者在答复时候也不要小看或嘲笑提问者,要有诚意地解答,正确地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