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的社交礼仪

0 2024-07-15 14:25 来源:www.xuanchuanyuan.com 手机版

1.捷克礼仪常识有哪些

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czechoslovakia),位于欧洲东部,是个内陆国家面积12.7万平方公里,人口1560万,捷克族占决人口的64%,斯洛伐克族占总人口的30.8%主要宗教是罗马天主教,天主教徒约占全国人口的70%首都布拉格(praha),捷克和斯洛伐克语为国语。

贷币克朗Koruna,捷克和斯洛伐克有“支之国”的美称“年10月28日独立,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36年3月又被希特勒得国占领,直至1945年5月9日全国解放,1990年4月20日又改名为捷在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宪法于1960年公布联邦国会分民族院及两面三刀共和国选出等数休表组成的人民院,人民院按人口比例分配席位,直接民选。总统由联邦国会选举。

1949年10月6日与我国建交,中捷两国于1950年建立贸易关系。 捷克和斯洛伐克经济比较发达,工业有一定的基础,已有150年历史,是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之一。

尤以机业突出,其次是玻璃品、鞋类、酒等也较著名。主要矿产次源有煤、铀、玻璃砂、花岗岩等,森林次源较丰富,但主要工业原料和很大一部分能源须依进口。

1983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208亿美元,人均5480美元。 捷克和斯洛伐克人在起居方面,有早起早睡的良好习惯。

一般说来,他们通常要住宽敞适、卫生设备齐全的房间,穿着也较讲究。 按照当地人的商务活动,随时宜穿保守式样的西装。

会政府官员,须先订约会。各经济机构均为国营,现有外贸企业103个,其中,直属联邦外贸部领导的专业公司53个,经济单位自营外贸企业和公司50个。

这些贸易组织各司其职,负责一特定会同务谈羊一般较拖拉,叭有耐心的人才能做生意,应邀到捷克和斯洛伐克人家里做客,要上礼物和鲜花、葡萄酒、威士忌或法国白兰地。 在捷克和斯洛伐克,一要在物、美术、军事设施和机场拍照,不要给和军人拍照。

捷克和斯洛伐克人认为红三角形是有毒的标记。 捷克和斯洛代表克人在食上习惯吃西餐。

他们吃早餐时,要有麦粥。而在晚餐时,一般都要有汤。

但是,他们爱吃清汤,同时也特别爱吃用奶油做的各种点心。一般说来,他们在口味上与法国人相似,喜食以炸、焖烹的菜肴。

他们特别上与法国人相似。 当地的节日,1月1日元旦、2月25日劳动人民胜利纪念日、5月1日劳动节。

各银行营业时间从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上午至下午4时。 商务活动,每年9月至次年5月最宜往访。

每年6月8月是传统的休、度季节,这段时间外国商人最好不要去捷谈生意。大城市及度胜地水安全。

捷克和斯洛代伐克是个内陆国家。贷运通常是通过欧洲其他港口进行的,其中主要包括安特卫普、汉堡、勒阿旨尔、特的里格尼亚等。

海关规定,免税香烟250支或雪匣40支、或烟草200克,酒1瓶。本国贷币禁止出入境,但对经互会成员国另有规定。

公民往返经互会各国,可出入不超过500克朗的本币。经互会各国公民去捷克和斯洛伐克,出入以600克朗为限。

外币入不限,入境时申报数额,可如数携出。 官方禁止小费,但私下仍受欢迎。

计程车小费为车资的5~10%,行李一件5克朗,旅店、夜总会的小费为10%,另给3%者,皆大欢喜。

2.捷克有哪些独特的风俗习惯

捷克包括历史上的波西米亚、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地区,这枚盾徽形象地揭示了捷克的历史渊源。小国徽为盾形,盾面为红色,。他们待客彬彬有礼,喜欢不厌其烦地介绍这里的山川景物,名胜特色,历史掌故和风土人情

仪态礼仪

捷克人认为可以没有好衣服,不可没有好风度。他们不但在与别人打交道时谈吐文雅,彬彬有礼,而且独处时也不随便,对举止轻浮的人非常讨厌,对公众场合搂肩搭背的现象也没有好感。在家里,对长辈恭敬,在室外,扶老携相见礼仪

现代捷克人绝大多数只有一个姓和一个名,即姓,名各一词或一节,为了与自己同名同姓而且身份又相近者相区别,有人还要加一个中间名。称呼时,一般称呼先生小姐。见面行握手礼。幼者随处可见

商务礼仪捷克对外贸易发展很快,它同世界上一百多家和地区有经济贸易联系,其具体外贸进出口业务由外贸企业负责。在当地进行商业会晤时,一般要提前多日约定。谈判前应有足够准备,谈判过程中应有耐心。

旅游礼仪捷克千方百计发展旅游业,几乎所有历史文物,名胜古迹都对旅游者开放,而且特别重视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他们待客彬彬有礼,喜欢不厌其烦地介绍这里的山川景物,名胜特色,历史掌故和风土人情,一般情况下可付给小费,或事先打听后再作决定是否付小费。

3.捷克的文化

谈及捷克文化,必须提到捷克文学,因为这里诞生了卡夫卡、哈谢克、塞弗尔特、昆德拉等世界级文学巨匠。

捷克在20世纪曾有过两次文学艺术的繁荣,第一次繁荣是20世纪初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成立后,捷克出现了许多文学大家。比如人们熟知的雅洛斯拉夫·哈谢克(1883-1923)、弗拉迪斯拉夫·万楚拉(1891-1942)、卡·恰佩克(1890-1938),还有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捷克诗人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1901-1986)。

“这一批捷克文学家一下子将捷克文学提升到了欧洲文学的高度,可惜这个文学进程被第二次世界大战打断了。”1938年,德、意、英、法四国首脑签订慕尼黑协定,命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纳粹德国,之后捷克斯洛伐克又进入了被占领时期。

“但即便在被占领时期,捷克亦有出色的作家和作品。”红色经典《绞刑架下的报告》作者尤利乌斯· 伏契克(1903-1943),还有恰佩克、万楚拉,“他们都被德国法西斯杀害了,但他们的作品还是让人们感受到了捷克文学的存在。

第二次繁荣则源于20世纪60年代,那时有瓦茨拉夫·哈维尔(1936-2011)、米兰·昆德拉(1929-)、伊凡·克里玛(1931-)这三位并称为“捷克文坛三驾马车”的大家。“这些人在上个世纪60年代,比如我们现在会提到的‘布拉格之春’中以作家的身份发挥了特别积极的作用。

昆德拉的代表作《玩笑》就是在60年代初出现在捷克读者的视野中的。” 1968年8月,捷克“布拉格之春”被镇压告终。

“这时捷克文学重新跌落低谷。但即便是在这样的时候,捷克作家还是用他们的方式让作品发出声音。”

服饰礼仪:捷克人在穿着上比较讲究,正式场合都是西装或长大衣,天气寒冷时还戴帽,围较长较宽的漂亮的围巾,妇女爱穿具有传统风格的黑色或深红色裙,一旦结婚,男子就把羽毛从帽子上摘下来。仪态礼仪:捷克人认为可以没有好衣服,不可没有好风度。

他们不但在与别人打交道时谈吐文雅,彬彬有礼,而且独处时也不随便,对举止轻浮的人非常讨厌,对公众场合搂肩搭背的现象也没有好感。在家里,对长辈恭敬,在室外,扶老携幼者随处可见。

相见礼仪:现代捷克人绝大多数只有一个姓和一个名,即姓,名各一词或一节,为了与自己同名同姓而且身份又相近者相区别,有人还要加一个中间名。称呼时,一般称呼先生小姐。

见面行握手礼。餐饮礼仪:捷克人习惯吃西餐,也爱吃中国菜,尤其喜爱广东菜肴。

在家里宴请客人时,往往在请柬上注明请自带餐具,因此,客人须自带餐具赴宴。捷克居民每人每年要消费160升左右的啤酒,居世界前列。

喜丧礼仪:每年新年开始,这里都要举行迎接新生儿的传统仪式。元月3日选出新年里的第一批婴儿公民,选中的将得到衣服和摇篮车等奖品。

当地人的婚礼在教堂举行。这一天,新娘家门紧闭,等待由新郎及媒人所率领的迎亲队伍前来迎娶。

商务礼仪:捷克对外贸易发展很快,它同世界上一百多家和地区有经济贸易联系,其具体外贸进出口业务由外贸企业负责。在当地进行商业会晤时,一般要提前多日约定。

谈判前应有足够准备,谈判过程中应有耐心。旅游礼仪:捷克千方百计地发展旅游业,几乎所有历史文物,名胜古迹都对旅游者开放,而且特别重视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他们待客彬彬有礼,喜欢不厌其烦地介绍这里的山川景物,名胜特色,历史掌故和风土人情,一般情况下可付给小费,或事先打听后再作决定是否付小费。主要禁忌:捷克民族将玫瑰花视为国花,人们普遍忌讳红三角图案。

受欢迎的谈话内容是体育运动等,不受欢迎的话题是政治问题和家庭琐事等。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

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特爱的酸白菜(Zeli)及沾酱,相当美味。捷克人嗜食肉类,水果蔬菜很少。

捷克的国菜,可以说就是烤猪肉了(Knedliky及Zeli),炖煮的食品也是不错的选择。捷克人嗜酒,当地酿制的皮耳森啤酒(PlzenskyPrazdroj)相当知名,皮尔森啤工厂开放参观,爱酒人士不可错过。

另外,摩拉维亚地区的葡萄酒也相当不错。捷克各地的Pub提供各式酒类,除了啤酒,还有梅子白兰地(slivovice)、草药苦酒(becherovka)等,都算得上口味特殊。

捷克和斯洛代表客人在食上习惯吃西餐。他们吃早餐时,要有麦粥。

而在晚餐时,一般都要有汤。但是,他们爱吃清汤,同时也特别爱吃用奶油做的各种点心。

一般说来,他们在口味上与法国人相似,喜食以炸、焖烹的菜肴。捷克最有名的美食是gulas是一种炖牛肉。

而这种炖牛肉的方法也很复杂,他要按照时间添加二十三种不同的调味料。整个制作过程要大约四个小时。

4.捷克的餐桌礼仪是什么

因为用西餐规矩颇多,很多中国人可能不甚了解。我们在此介绍一些最基本的知识。

选用酒杯

如果你面前放着四个杯子,不要随便拿起哪只就用。要知道其中的区分。

大杯用于盛水,人们不用它来干杯。因此,干杯时不能举这个大杯。

中杯用于盛红葡萄酒。小杯用于盛白葡萄酒。细长杯子用来盛香槟酒。

饮酒、水、饮料时应注意事项

在饮用杯中物时,应先将口中咀嚼物咽下,然后将刀、叉在盘中放成八字形或交叉,再用餐巾纸将嘴唇擦拭干净。然后再喝酒、水等。

在喝酒、水等时,中国人习惯举杯仰头痛饮,一口喝光。而在西方这却恰恰是应避免的。最文明的方式在西方是头保持平直、一口口啜饮。喝到底时,杯中总还是留一点酒。

在喝饮料、汤、酒、水等时,不要用嘴唇吸出声音来,而应一口一口地轻轻喝。

在祝酒时,总是由主人或是地位、身份最高者倡议。

在握杯时,应一手抓满杯子,不要在擎杯时翘起小指或其它手指。

使用刀叉

如在用餐时要放下刀叉,应将其放在盘子两边,刀与叉子头向内。

如用完了餐(即使盘中仍有剩余食物),应把刀叉平行斜放入盘中,叉齿朝下。叉离自己近、刀离自己远。

在将盘中食物推到叉上去时,应使用面包,而不要用刀去推。

不要始终拿着刀,也不要刀朝上。而要在切好食物后,便放下刀,让刀放在盘子平行的右侧,然后使用叉吃。

注意,如果不知该怎么正确使用刀叉时,就看别人如何做,依样画葫芦。

在有许多刀叉排列在桌上时,使用规则也是每次使用最外侧的刀与叉。

在使用刀时,应刀刃向下、食指按在刀脊上切割。

食用面包

将面包放在自己左面小盘中。在食用面包时,是不用刀去切割面包的,而是用手撕下一块一块面包,然后再放入嘴中。因此,人们也不用嘴去直接咬面包,除非是三明治。

如果要将黄油涂上面包,应是用手一块块撕下面包,然后一小块一小块涂。不要一下子将整个面包涂满。当然在早餐时,可以在一长条半片棍子面包上涂上黄油、果酱。但在正餐中就不能这样了。

种种注意事项

除了用手撕面包吃外,其它食物都用刀、叉、匙子来吃。

食用生菜不用刀去切割,只用叉的边缘去切割。

盘中最好不要留下剩余食品。当然也不用“涮”得很干净。

使用餐巾时,应将其平摊在膝盖上。用完餐后略一叠就留在桌旁好了。不能将其完全叠好,也不能将其揉成一团扔在桌上。

在西餐桌上很少用牙签,因此最好不用。

万一打翻酒杯等,不用大惊小怪,只说一声道歉便可。到用餐结束后再道歉一声更好。

如要吐出嘴中硬核、鱼刺等,不要直接吐在手上,而要用叉接好去放在盘子边缘。

吃东西时,用叉将食物取起放入口中,而不要低头用嘴去接近食物。

5.有谁知道关于捷克的风俗人情么

1,a,捷克人很讲究礼仪

b,送人喜欢送水晶玻璃,送人单数的鲜花

c,忌讳13、星期五

d,忌讳义叉式握手、交叉式谈话、反感盯着自己的人(蔑视)

e,视红三角为有毒标记

2,那里的人。。很好。。爽快,近人

3,100捷克克朗是兑换成35.84元人民币

4,他们尤其注重礼仪= = 礼仪= =。

5,(这个来源于爱问)布拉格历史中心 、泽莱纳霍拉的内波穆克圣约翰朝圣教堂 库特纳霍拉的历史城区、圣巴巴拉教堂、塞德莱茨的圣母大教堂 莱德尼采—瓦尔季采文化景观 、克罗梅日什的花园和城堡、利托米什尔城堡、奥洛莫乌茨的三位一体圣柱、布尔诺的图根哈特别墅、圣普罗科皮乌斯大教堂

6.国外的社交 礼仪

首先,你要知道,英语话很多国家在讲,如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等都讲英语。

有很多话语和你想象的不同不同。在美国,苦工(Fag)是对同性恋贬义的称呼。

在英格兰,游民(bum)是指某人的后方。靴子(boot)并不是指穿在脚上的鞋子,而是指车厢。

在美国,句号是一件事情中止的标志,而在大不列颠,句号则是句子结束后停顿的时间。在美国你把东西存储在bin(箱柜)里面,而在大不列颠,bin是指垃圾桶的意思。

在美国,下午四点钟左右,大部分人已经准备回家吃饭了。在英国进行商务会谈要安排在早上。

美国人比较习惯冰饮料。

7.各国社交礼仪

美国:美国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具有下述四个主要特点:第一、随和友善,容易接近。

第二、热情开朗,不拘小节。 第三、城府不深,喜欢幽默。

第四、自尊心强,好胜心重。 加拿大:加拿大的基本国情是地广人稀。

特殊的环境对加拿大人的待人接物有一定影响。一般而言,在交际应酬中,加拿大人最大的特点是既讲究礼貌,又无拘无束。

加拿大国民的主体是由英法两国移民的后裔所构成的。一般而言,英裔加拿大人大多信奉基督教,讲英语。

性格上相对保守内向一些。而法裔加拿大人则大都信奉天主教,讲法语,性格上显得较为开朗奔放。

与加拿大人打交道要了解对方情况,然后再有所区别的加以对待。 法国:与英国人和德国人相比,法国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现是大不相同的。

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爱好社交,善于交际。对于法国人来说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内容,没有社交活动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诙谐幽默天性浪漫。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大都爽朗热情。

善于雄辩高谈阔论,好开玩笑,讨厌不爱讲话的人,对愁眉苦脸者难以接受。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法国人不仅爱冒险,而且喜欢浪漫的经历。

第三、渴求自由,纪律较差。在世界上法国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义者”。

“自由、平等、博爱”不仅被法国宪法定为本国的国家箴言,而且在国徽上明文写出。 他们虽然讲究法制,但是一般纪律较差,不大喜欢集体行动,与法国人打交道,约会必须事先约定,并且准时赴约,但是也要对他们可能的姗姗来迟事先有所准备。

第四、自尊心强,偏爱“国货”。法国的时装、美食和艺术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在此影响之下,法国人拥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们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法国最棒。

与法国人交谈时,如能讲几句法语,一定会使对方热情有加。 第五、骑士风度,尊重妇女。

在人际交往中法国人所采取的礼节主要有握手礼、拥抱礼和吻面礼。 德国:德国人在待人接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往往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一、纪律严明,法制观念极强。第二、讲究信誉,重视时间观念。

第三、极端自尊,非常尊重传统。第四、待人热情,十分注重感情。

必须指出的是,德国人在人际交往中对礼节非常重视。与德国人握手时,有必要特别注意下述两点。

一是握手时务必要坦然地注视对方,二是握手的时间宜稍长一些,晃动的次数宜稍多一些,握手时所用的力量宜稍大一些。重视称呼,是德国人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鲜明特点。

对德国人称呼不当,通常会令对方大为不快。一般情况下,切勿直呼德国人的名字。

称其全称,或仅称其姓,则大都可行。与德国人交谈时,切勿疏忽对“您”与“你”这两种人称代词的使用。

对于熟人、朋友、同龄者,方可以“你”相称。在德国,称“您”表示尊重,称“你”则表示地位平等、关系密切。

波兰:在人际交往中,波兰人的举止优雅,语言文明,彬彬有礼,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同外人打交道时,波兰人对称呼极其重视。

他们的习惯,是要尽可能地采用郑重其事一些的称呼。对于男士,波兰人言必称“潘”。

对于妇女,他们则非要称之为“帕那”或“帕妮”不可。在社交场合问候他人时,波兰人肯定会对对方以“您”相称。

他们假如与对方以“你”相称,则多半意味着双方关系十分密切,彼此相交已非一日。按照波兰人的习惯,自己在交际场合被介绍给他人之后,必须要主动同对方握手为礼,同时还要报上自己的姓名,不然即为失礼。

在波兰,最常用的见面礼节有握手礼和拥抱礼。在波兰民间,吻手礼则十分通行。

一般而言,吻手礼的行礼对象应为已婚妇女,行礼的最佳地点应为室内。在行礼时,男士宜双手捧起女士的手在其指尖或手背上象征性轻吻一下,假如吻出声响或吻到手腕之上,都是不合规范的。

俄罗斯:在人际交往中,俄罗斯人素来以热情、豪放、勇敢、耿直而著称于世。在交际场合,俄罗斯人惯于和初次会面的人行握手礼。

但对于熟悉的人,尤其是在久别重逢时,他们则大多要与对方热情拥抱。在迎接贵宾之时,俄罗斯人通常会向对方献上“面包和盐”。

这是给予对方的一种极高的礼遇,来宾必须对其欣然笑纳。在称呼方面,在正式场合,他们也采用“先生”、“小姐”、“夫人”之类的称呼。

在俄罗斯,人们非常看重人的社会地位。因此对有职务、学衔、军衔的人,最好以其职务、学衔、军衔相称。

依照俄罗斯民俗,在用姓名称呼俄罗斯人时,可按彼此之间的不同关系,具体采用不同的方法。只有与初次见面之人打交道时,或是在极为正规的场合,才有必要将俄罗斯人的姓名的三个部分连在一道称呼。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人见面习惯于握手,不过有些女子之间不握手,女友相逢时常亲吻对方的脸。澳大利亚人大都名在前,姓在后。

称呼别人先说姓,接上先生,小姐或太太之类。熟人之间可称小名。

墨西哥:在墨西哥熟人见面时采用的见面礼节,主要是拥抱礼与亲吻礼。在上流社会中,男士们往往还会温文而雅地向女士们行吻手礼。

他们最惯于使用的称呼是在交往对象的姓氏之前,加上“先生”、“小姐”或“夫人”之类的尊称。前去赴约时,墨西哥人一般都不习惯。

捷克的社交礼仪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