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对现世礼仪的影响

0 2024-07-14 22:20 来源:www.xuanchuanyuan.com 手机版

1.道教在现实中的意义

道家学说可以参照的现实意义主要有:

1、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天之道,利而不害;从之道,为而不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提出人类应按照道的规律来行动,反对妄为。人的行为应该合乎天道,这些思想对现今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需要顺应自然之道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体表现在人与资源和环境的问题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人类无节制与不合理的对待资源,产生由资源导致的人与人关系紧张,甚至产生资源大战。老子“道”的思想就要求人们应该按照自然规律行事,不凌驾于自然之上。

2、反对社会文明异化,守护人本然价值。老子十分强调“道”的自然性与无为性,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为天地人当效法“道”的自然性。可见,在道家哲学中,“道”既是世界的本原和万物存在的根据,也是天地万物之本性和君王治国安邦之根本方略,也是人安身立命之根据和社会发展的终极境界。“自然”则是对“道”存在状态与本性的客观描述,意指万事万物非人为的、不受外力干涉的存在方式,即“自然而然”、“自主而然”。因此,“道法自然”最一般的涵义,用今天的哲学语言来解读,就是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活动,要遵循万事万物本身的客观规律和主体自身本然的发展趋势。显然,“道法自然”是道家哲人为万事万物,包括人类社会在内,所预设的根本价值原则,它深刻地反映了道家哲学反对社会文明异化,守护人本然价值的思想主旨。

3、正确处理“身”与“心”的关系。老子认为,人的祸患多源于自身永不知足的贪婪本性,因此,圣人不仅要有优秀的道德修养、完美的人格魅力,还要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知足”是对于“已经得到满足后”的精神反刍:“知止”却是“获取过程中”的主动放弃。知足是不贪,知止是不随。知足常乐,能忍恒安;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知足知止”是道家用来调节、处理“身”与“心”(欲)关系的思想主张,也是非常可贵而独特的价值取向。《老子·四十四章》指出:“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兵?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名声和身体哪个更值得珍惜?身体和财富哪个更贵重?得到名利和丧失身体哪个更有害?过分地爱惜名声必定造成很大的精力耗费,过分地贮藏财货必定导致惨重的损失。因此,知道满意知足就不会遭到侮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导致危险。这样,就可以长长久久。可见,“知足知止”思想的可贵和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用辩证的智慧教导人们如何对待成功,如何把握名利财富,如何正确处理“身”与“心”的关系。

4、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在道家哲人庄子看来,社会上出现的人为物役,包括“以物易性”、“以身殉利”“去性从心”等等社会乱象,关键是没能正确处理好个人与“财货、名利”等有形或无形之“物”的关系。人生有三大需要,即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这正是成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赖以繁衍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为此人类产生许多欲望,比如食欲、物欲、占有欲,并由此派生出诸如金钱、名利、地位、权力、美色,等等。而且当某种欲望实现了,又会产生新欲望,所谓“欲壑难填”,欲望是无止境的。庄子“物而不物”的思想强调的是“人”对“物”的主导性和主体性,身虽处于“物”中,却不为“物”役,以此启示人们在处理“人”与“物”的关系时,不能本末倒置,不应把功名、利禄等外在之“物”,当做生命价值和生存意义的载体。唯此,才能真正做到“人”与“物”的和谐,也才能有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

5、反对世俗之“伪”,守护人“真”性。“法天贵真”是道家哲人用来揭示生命与生存内涵的思想主张。在一个人性被世俗的情欲、名利、财货所牵引,以致于物欲横流、虚伪丛生的社会里,如何安顿生命和生存,是道家哲人思考与关注的重心。现代人往往不敢以真面目示人,他们严严实实地把自己包裹起来,行事完全背离了自已的真性情,所谓“法自然”在如今的时代成了奢望。可见,道家关于生命和生存要“法天贵真”,内在地具有反对世俗之“伪”,守护人“真”性的价值诉求。

2.道教文化对我们今天日常生活的影响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思想,注重的是在现世中的影响。个人对它的理解是,天下为公。所谓上善若水,是让人没有争夺私利的欲望,以天下为重,以利人为重。不在乎个人得失,知足常乐。它是一种信仰,更加是一种心态。有了这样的心态,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在平凡中找到快乐,对生活充满希望,而不会因为社会的压力等因素影响心情,影响生活质量。

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注重的是因果循环,也是当时统治者所希望的,教人们学会忍耐,相信这一生的忍耐会让自己在下一世中有所回报,过上好生活。而其本身的意义也是教人于善,通过对自己的修行,了解人生的意义。信佛可以让人学会忍耐,对不满的现实社会学会忍耐,对家庭纷争学会忍耐,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做出许多会让自己后悔终生的事。

这两种信仰在现在的社会中能帮你调整自己的心态,帮你找到你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地位。

3.道教日常礼仪与传统的礼仪有什么关系

道教的日常礼仪是传统礼仪的继承和发展。

传统礼仪包括服饰、饮食、居住、交往、祭祀、丧葬、宗族宗法等内容,而道教的日常礼仪也包括诸如服饰、饮食、居所、、祭祀等与之相同或相近的内容。比如服饰,道教的服饰具有周汉之遗风,大唐之气魄,宋元之韵味,自陆修静始有定制以来,虽经朝代的更替而改换不大,基本承袭了汉民族的服饰特点,是真正的民族服饰;再比如传统的拜、稽首、顿首之礼,现在只有在道教中才能找到这种礼节形式了,道教的叩拜之礼是“周礼”的遗续,而“周礼” 曾是过去的官方之礼;还有道教的各派别,都有自派的“宗谱” 排名,这跟过去各家族的辈分排名其意义是一致的。

这是继承方面。同时,道教的礼仪又有自己的宗教特色,比如,祭祀所用之供品,传统的有“三牲”(牛、羊、猪),而正统道教必须素食斋供,以体现道教的“慈”、“俭”思想;又如斋戒仪式,道教的最高境界是“心斋”,也就是真心清静,以无为而事;传统的宗法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来维持家族的发展,而道教则是以宗派制度、师徒关系为基础,来为教团的发展服务的。

这是与传统有别的方面。总之,道教的日常礼仪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缩影,体现了道教文化的民族精神。

4.道家文化具体有哪些

秦朝:炼丹修仙 之 徐福东渡日本 童男童女

汉朝:五斗米教 之 张鲁割据汉中

晋朝:《抱朴子》--葛洪

南北朝:陶弘景 --弘扬《上清经》创立茅山宗道教

隋朝:杨坚曾于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下诏“沙门坏佛像、道士坏天尊者,以恶逆论”。隋炀帝杨广即位后,与其父一样,既笃信佛教又利用和扶持道教。他上清茅山高道王远知,并对外丹仙药深信不疑。隋炀帝还曾集中学者撰作新道书,并编撰道经目录。

唐朝:高宗李治,追号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圣母为先天太后”,规定王公百僚皆习《老子》,咸亨五年(公元674),以《老子》为官吏考试的科目之一,为道门的理论阐扬奠定了基础,但他晚年又拟服胡僧枷阿逸多(非道教中人)的药,幸大臣切谏始未成事。

宋朝:南宋汪应辰《跋石洞霄传》曰:“刘歆叙《七略》以道家为诸子,神仙为方技。至道家者流有所谓黄帝力牧之书。盖非特不以道家为神仙,亦不以黄帝为道家也。自崔浩清颁寇谦之之说于天下,是后,道家,方技遂合为一。以黄帝为道家且不可,况又变而为方技乎?”他坚持“道家”与“神仙、方技”有别,这就说明当时民间已经有这个混用的现象。欧阳修《崇文总目叙释》有“道家类”曰:“道家者流,本清虚,去健羡,泊然自守。”

元朝:全真教--丘处机 国教 与成吉思汗关系密不可分

明朝:明朝建立以后,道教承宋元旧制,分为正一、全真两大派系,官方发给不同的度牒。明朝皇室因鉴于世居龙虎山张陵后裔在道教中的影响,一方面肯定了元代授正一道教主的地位,但又革除“天师”称号,改授为正一嗣教真人。在明代皇帝中,特别崇奉道教的明世宗(朱厚熜1522—1566年在位),他自号“玄都境万寿帝君”,躬亲礼斋,许多道事士被授予“少保”、“礼部尚书”等官衔,参与朝政。明代历世还在京师设置道箓司,在各府设置道正司,在各县设置道会司,将道教事务列入朝廷行政管理的范围。

清朝:自明中叶后,道教衰微的势头已较为明显。到了清代,朝野重佛抑道。乾隆年间(1736—1795年)宣布黄教为国教,道教为汉人的宗教;限制天师职权,取消其道教之首的地位,由二品降至五品,并禁止其差遣法员传度。到了道光(1821—1850年)年代,又取消了传统的张天师朝觐礼仪。道教丢失了与朝廷的联系,其地位逐渐下降。

总而言之道教作为本土宗教 对中华大地的影响深远 在经历过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后 与佛 儒 两教相辅相成 一些思想和文化底蕴为中华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5.道教如何影响中国民间习俗

中国有句俗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是说民俗极为繁杂而广泛。其内容涉及到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娱乐节庆等各个方面。一般地说,道教主要与民间信仰习俗关系密切,通过与信仰习俗的联系,进而影响到岁时习俗、娱乐习俗等。

道教神灵贯穿民间文化

道教所尊崇的神灵是虚幻的产物,然而又与中国民间文化传统紧密相连。好些赫赫有名的道教神灵,查询其根底,都是起源于民间。

道教神仙体系中的道教俗神,如雷公、风伯、关帝、文昌、门神、灶神、城隍、土地、妈祖、瘟神、蚕神、药王、财神等等,原本都是流传于民间的,后被道教逐渐吸收成为道教神祗,并被贯上各种名号。道教把民间俗神集中到自己的信仰中来,成为道教神仙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反过来,道教又利用自己的优势使这些经过道教化的神灵又返回到民间,更深、更广地影响着民间的神灵祭祀活动。像城隍、土地、灶神,一般的民众对它们都是无比敬畏的,对这些神灵的崇拜祭祷,实际上也就成了一种民俗。道教特有的一些神灵如八仙,财神,福、禄、寿三星,也得到民间的普遍祭祀。

道教法术深入民间习俗

道教的法术也深入到了民间,常常与民间的巫术结合而对民众生活发挥重大作用。道教法术有相当部分渊源于民间巫术,经过道教的改造发展,使之更加系统化。道教法术内容也是很多的,如祈雨、疗病、延生、超度、祈梦、求签等道术都与民间巫术结合在一起,使得道教借助民俗而普及,这一点是民间风俗与道教相联系的重要环节。

道教影响中国节日风俗

民间的各种按固定时间进行的民俗活动,道教也深入到了其间,如春节这个中国民间最盛大的节日,道教的影子就随处可见,有的风俗沿袭至今。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果酒送神,烧合家替代钱纸,贴灶马于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照虚耗’……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纸驴、回头鹿马、天行贴子。卖乾茄瓠、马牙菜、胶牙饧之类,以备除夜之用。自入此月,即有贪者三数人为一伙,装妇人鬼,敲锣击鼓,巡门乞钱,俗呼‘打夜胡’,亦驱祟之道也。”其中所述敬灶神,“打夜胡”,贴门神、桃符及钟馗画像等,都是涉及道教的。

民间重视道教神仙诞辰

道教神仙诞辰的庆典活动,在民间也极有影响。如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等诞辰日,民众大多要到道观烧香礼拜。而且,道教的这些庆典、节日,也掺杂了许多民间娱乐方式,变得非常世俗化。这时,有关的宫观就成了民间娱乐的中心,大家所熟知的“庙会”就是此种情形的表现。这也是道教与民俗相关联的重要方面。

6.道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哥不给你对比,哥给你讲历史,老子讲清净为天下正,庄子说逍遥是快乐本,所以基于这一点,中国历史上一直有一些离经叛道的人物,他们要么如老子一样隐居,要么如庄子一样狂放不羁,如果深受儒家影响的中国文人长期以来是以正统面貌示人的话,道家思想无疑为他们增加了生活化活泼的一面,比如说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人物,早先的如“七贤”后面的李贽,都是一些活泼可爱的人物,能够从所谓正统的光芒之下看到被世人遗忘的阴影,而这往往会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发展创新的因素,并以此大大推动传统文化的前进,因为道家基于批判儒家的立场提供了对立面,虽然貌似在被边缘画画,但实则深入中国人骨髓,我相信我们每个中国人身上浪漫主义的特质都是深受道家影响的。

我以为明清时期传统文化走入死胡同僵化,和道家思想为儒家同化失去自己独立特质的原因有关,无论统治者还是持道家思想本身的士大夫,都在中央集权的大潮下极力的向“统一”靠拢···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我们的社会缺乏创新,和缺失道家思想的自由独立而尊崇儒家“述而不作”很大关系···。

7.道教礼仪的礼仪文化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 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大量礼仪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处于渗融并存的状态,又由于礼仪文化的糟粕所产生不可低估 的消极作用。我们忽视了传统礼仪文明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相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学校对礼仪养成教育 不够重视,许多不文明的行为亦有增无减。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 精华,使传统文明礼仪古为今用,重建一套现代文明礼仪。

北绘认为,“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事尚礼则事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规范常被视作人生之本,立业之基。从现代管理学中延伸出来的职业形象和职业礼仪规范,也正在成为众多企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礼仪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必修课,在公共关系、对外交往、商务活动、职场管理、信息沟通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完善的礼仪文化成为企业职业化、规范化管理和国际化程度的标志。

8.道教对中国民俗有何影响

第一是中医药,中医起源于道家,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医生都是出家道士,比如孙思邈。中医和佛教没有本质的联系,如果一定要说联系,那就是佛教偷了中国的文化。

第二道教影响中国节日风俗,民间的各种按固定时间进行的民俗活动,道教也深入到了其间,如春节这个中国民间最盛大的节日,道教的影子就随处可见,有的风俗沿袭至今。

正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土生土长的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极深。这种影响是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既表现在道教的教义、哲理等思想层面,又表现在道教宫观、道教仪式等宗教层面,同时也表现在具体的世俗生活层面。相较而言,道教对于世俗生活的影响,与大众的关系最为紧密,其中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对中国民俗的影响。道教文化的元素已经融入到中国人娱乐节庆、婚丧嫁娶等生活起居的各个方面。

道教对现世礼仪的影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