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的文明礼仪

0 2024-04-10 23:35 来源:www.xuanchuanyuan.com 手机版

1.尊敬父母的礼仪有哪些

道德把敬重父母列入规范,法律把赡养父母定为准绳,舆论将虐待父母作为谴责对象。

那么,尊重父母应讲究哪些礼仪呢?以下几点是必须遵循的:1.孝敬父母首先要尊敬孝顺。每一个人都是父母从小拉扯大的,都倾注了父母的大量心血,父母到了晚年,做儿女不仅要有物质上的赡养,还要有精神上的安慰。

如逢年过节,在向同学、亲友祝福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的父母;在父母的生日,以及父亲节、母亲节之际,应送上一件有意义的小礼物,献上深切的祝福,让父母享受到生活的美好,品味到人生的天伦之乐。2.关心父母 父母养育子女,并不是为了将来子女如何报答自己。

但是,和其他人一样,父母也需要关心,尤其需要子女的关心。谁都有衰老的一天,谁都有需要子女关心的日子。

人一辈子有两件大事:生儿育女,养老送终。这是社会的规律,谁都不应该回避。

关心体贴父母,尤其要留心老人的健康状况,这是对父母最大的关心。疾病是老年人最大的麻烦,越是身体不好的人,越需要子女的关心。

对有病的父母,一定要悉心照料他们的衣食起居,随时嘘寒问暖,给予老人更多的关心。成年的子女,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外,还要主动挑起家庭的重担,为父母分忧,尽量减轻父母的负担,让辛苦了大半辈子的父母享受一下清闲。

3.体谅父母父母为了事业和家庭,为了子女而辛勤地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会逐渐衰老,可能就没有过多精力关注自身的穿着修饰,或许还会产生某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作为晚辈,要设身处地地替他们考虑,充分理解和体谅父母,时时注意关心父母的健康和生活。另外,不要干涉父母的私事。

父母有自己的社会、人情、利益开支,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子女应为父母的幸福着想,支持理解他们。礼仪精髓: 管好衣食住行就是真正的孝敬了吗?当然不是,管好衣食住行只是孝敬父母的一个方面。

另外,最更要的是关心父母的内心世界,让老人快乐顺心地生活。这是一个子女对父母最重要的礼仪。

2.卫生文明习惯

现代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还有一项内容极为重要—那就是从小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西方教育学者曾指出:“好的习惯比法律还正确”、“习惯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 那么,现代父母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该如何培养子女的行为习惯呢? 文明语言习惯—从礼貌用语做起。

高尔基说过:“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做为一名现代家长,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应注意从孩子的呀呀学语阶段,就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

比如正确地称呼大人,说“谢谢、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还有一种情况,孩子说话虽然不带脏字,但说话的态度不好,语气急躁甚至严厉。

这也是不好的习惯。试想,一个人语言文明、却举止粗野,或者举止得体,却出口不逊,这都是不和谐的。

因此,家长在教养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会说话和气、举止文雅、活泼大方、形成待人诚恳、落落大方的良好习惯。 集体意识—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行为习惯。

人是社会性的。 孩子在一岁之后,越来越有了对伙伴儿的需求。

但是对每一个孩子来说,如何与伙伴相处,还是他们亟需学习的一门学问。 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在早期教育中引导孩子与伙伴儿交往。

在0-3岁期间,要经常带孩子走出家门,接触外部世界,让孩子不认生;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就引导孩子与周围伙伴友好相处,要让孩子有集体荣誉感,鼓励孩子帮助别人,或为集体做事情—尽管有时,孩子所做的“帮忙”可能在大人眼中有些可笑,但切忌打击孩子的热情。 一般说来4—6岁的孩子就有了东西的归属意识。

比如,这个玩具是我的,这盆花是妈妈的,玩具娃娃是幼儿园。家长应因势利导,支持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图书借给小朋友,教育孩子幼儿园的玩具要大家轮着玩,甚至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这样,才会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产生集体意识,学会遇事考虑他人的感受,不能仅仅以自己为中心。

劳动习惯—让孩子从自己穿衣做起。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占绝大多数。

现代父母在孩子的教养上,常常会过度保护或生活中处处代劳。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可能会失去自己动手的机会,进而失去办事靠自己的意识。

劳动习惯,同样是一项在幼儿时期就应该培养的行为习惯。 一般幼儿的好奇心使他喜欢自己做。

我们都知道孩子从1—2岁起就会抢着要自己吃饭,可常常是饭菜洒了满桌,就是放不进嘴里。类似的情况还有,像孩子要自己穿衣、穿鞋、帮忙叠衣物、收玩具。

但由于他们年纪小,劳动能力有限,在有些家长看来无异于帮倒忙。 有些家长就喜欢自己代替,把一切打理得干净利索。

天长日久,就像俗话说的:父母能干,儿女娇痴。孩子失去了学习和参与的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就该由家长做。

渐渐产生了依赖性。现在有的小学生甚至中学生都不做一点自我服务性劳动,认为“我的任务是学习”,进而不爱惜劳动成果;还有一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离开家长就吃不好、穿不好,这都是早期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结果。

卫生习惯—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环。 现代家庭对子女卫生习惯的培养重在两个方面,一是健康的饮食习惯,一是良好的作息习惯。

5岁的莉莉是个胖胖的小姑娘,她食欲很好,可喜欢吃的除了零食就是洋快餐。爸爸妈妈说,这孩子几乎天天都要去麦当劳。

可前不久幼儿园体验,莉莉竟然血色素偏低,是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现代家庭中孩子养得娇,往往是孩子喜欢吃什么就买什么,殊不知这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并无好处。 应该注意让孩子从婴幼儿阶段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按时进餐,不暴饮暴餐,少吃零食,不偏食。

尤其是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观,让孩子从小形成饮食有节、均衡营养的好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将伴随孩子一生。

作息时间混乱是现代人生活的误区,这一点,孩子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现在的小孩从婴幼儿阶段就开始接触电视、电脑,到了幼儿期,沉湎于电视、电脑的机会更多。

有些小孩子从3岁开始就接触电脑;有的孩子精力充沛,周末、节假日甚至随着父母的生活节奏晚睡晚起,这种做法不仅使孩子的身心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还使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不能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 学习习惯—让孩子受益一生。

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北路小学校长沈广慧告诉我们,小学一二年级是养成阶段,要让孩子逐渐养成按时休息、按时起床、按时学习等生活习惯,以适应今后紧张的学习需要。 但是实际上这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样始自孩子的幼年。

为人父母者,在孩子幼年阶段,不仅要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更要注意激发孩子爱学习、爱看书的兴趣,这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极为有益。据美国教育专家表明,如果在学前阶段,孩子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那么孩子将来入学后很可能就会学习能力低下,跟不上学校学习的进度。

那么在孩子0至2岁这个阶段,家长应注意发展孩子的那么能力呢? 第一阶段:零至六周。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身体的接触,需要爱和温暖。

如果母亲能在这个时候喂养母乳,对孩子笑、说话、唱歌,目光要有接触,更能增加亲子间的亲密关系; 第二阶段:六周至五个月,接触环境。 继续给婴儿。

3.老师怎样指导独生子女养成好习惯

我们要养成孩子讲礼貌、讲公德的好习惯。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中更需要家长为孩子做出表率。 独生子女不爱劳动,我们更应该让他们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孩子抛撒饭食,可用他熟悉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启发他。

应该教育孩子珍惜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块橡皮、一支铅笔等,从点滴小事做起,习惯成自然,自觉珍惜劳动成果。还可教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修桌椅、缝补衣物等,以实际行动珍惜劳动成果。

4.如何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

学生良好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作为一名小学生,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有义务,有责任弘扬我们的礼仪传统。现在的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因父母及家人的多度宠爱而变得刁蛮任性,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最基本的文明礼仪。

当他们迈进校门之后,常常表现出某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导致同学之间的磨察,给学校的教育带来很多不便之处。如果不改变这些行为习惯,必将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文明礼貌是一粒最有生命力的种子,我们只要在学生心里播下这粒种子,它就会在我们学生的精神世界里生根、开花、结果。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呢?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注意培养学生美好高尚的心灵。

从表面上看,文明礼貌是外在的,而实际上外在的形式下蕴含着内在思想和情感。真正讲文明懂礼貌的人,是有着美好心灵的人,美好的语言来自于美好的心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言为心声”、“形为内现”。

其次,要在实践中用文明礼貌的道德标准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文明礼貌,重在表现。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坚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加强落实一、加强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观念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我们教师通过持之以恒的教育训练,目的是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

因此树立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观念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学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反复现象,应对学生充满信心。

利用每次班会时间,我首先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细节,如进行上课要求教育时,我采用上课五字歌“上课铃声响 、赶快进课堂。书和文具盒、摆在桌子上。

起立要站直、坐下不乱晃 。不做小动作、上课要听讲 。

发言先举手、回答要响亮。 学会守纪律 、做个好学生。

升国旗三字歌 星期一、操场上、奏国歌、升国旗 。大家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

小朋友、要严肃、小眼睛、看国旗。 身站直、不乱晃、唱国歌、要响亮。

将来长大了、建设祖国更美丽。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

再让学生自己比一比、说一说自己在日常学习的表现。指出自己有哪些地方的不足,并进行自我纠正。

提高学生对文明礼仪的认识。既要使学生明白“文明”,又要训练“礼仪”,学练结合,以练为主。

使学生知道怎样去做。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明礼仪观念,树立正确的文明礼仪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二、加强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方法在日常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出发思考教学方法,收到了很好效果。1、教师方面要让学生做到,教师自己首先必须做到,以此来起到榜样作用。

在日常文明礼仪的教育中,不光要及时发现榜样学生,首先作为老师的我必须以身作则。从加强自身的文明礼仪出发带动学生、感染学生。

如教育学生着装整洁、美观、大方,我自己也要做到,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衣着整洁、美观、大方。

以自身良好的师表形象去感染、带动学生。再如,学生把我忘在教室的书送到办公室,我会说“谢谢你!”在乘坐电梯、购物买票、上下公交车,我始终做到礼让即使没有学生在场。

这种生活实际中发挥榜样作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效果胜过千言万语。学生会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而改进自身的文明礼仪行为。2﹑学生方面学生的身心特点存在不同的差异,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理念,既注重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又针对个别情况展开个体教育。

比如班上一位同学在做完广播操后为了快点回教室,在上楼梯时推着前面同学让他们快点,自己一路小跑。看到这样的情况,我首先把他叫到办公室单独跟他说这样的行为的危险性,然后强调礼让、谦让的重要性。

并且利用第二天的晨会向全班同学传达这样的思想。现在,上楼梯时每个同学都排好队没有一个同学争先恐后。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礼仪的养成教育,提高了遵守文明礼仪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育学生无论在学校还是家里都要做到爱、敬、让、和四个字,爱,是人类相处最重要的基础。

让,礼让、谦让。这是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也是礼的重要精神。

和,《论语》说:"礼之用,和为贵。"礼的功用在于达到和谐。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最高目标。三、加强文明礼仪的日常反馈工作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把文明礼仪以每日之星的活动形式开展。

有两操之星、晨读之星、纪律之星、劳动之星。让学生的日常文明礼仪表现在黑板上表现出来。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文明礼仪的积极性,更能使我在工作中能结合教学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工作。比如我发现在纪律之星上新添了“张彭、倪佳伟”两位同学,在晨会上我特意说明了原因,让其他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以促进全体学生在这个方面的整体提高。再比如我发现在两操之星上人数比上次少了,那我就会把工作的重点部署体现在两操之星上,以此来引起学生对这方面的注意。

经过开学四周的时间,黑板报的礼仪之花现在。

5.怎样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貌勤俭节约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对孩子的基本素质培养规范。

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都给予独生子女各个方面以最大的满足,往往有求必应,尽量满足,甚至无条件也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来满足他们,这样一来,孩子的节约观念严重匮乏,铺张浪费的坏习惯蔚然成风。因此,树立孩子的节俭意识,必须从他们的内心深处人手,改变孩子错误的思想观念,教育他们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从自我做起,省小钱变大钱,同时与家长通力配合,促使孩子能够把勤俭节约的观念人脑、人心,成为自觉行动。

具体做法如下: 1.勤俭节约的观念不容忽视 观念在于传授,一分辛劳有一分收获。古今中外,我们身边都有许多感人的有关勤俭节约的故事,这是教育孩子的好材料。

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感人故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在心中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精打细算的习惯。从地球的资源危机到人类的过度消费,从父母亲的辛勤工作到一部分孩子的好逸恶劳,从同学的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到好吃懒做、浪费严重,在多组案例的对比中,可以使孩子深切感受到勤俭节约的重要一一勤俭节约不仅是为自己节约对我们来说显得微不足道的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为我们的父母、他人、国家、人类奉献自己的一片关爱、一点美德。

2.勤俭节约从日常小事做起 节约是个广泛的概念,通过无数地方缺水、缺电的事实和身边随意浪费的情况进行对比与反思,加强孩子对水、电的重要性的认识,参与社会上提倡的节约水电的活动,教育孩子能自觉做到节约水电、随手关紧水龙头、随手关灯等,并且看到别人浪费水电,能主动出来制止。 针对孩子作业本、生活用品脏乱差的情况,要合理启发孩子懂得工作的辛苦,教育学生不随便撕纸、叠纸飞机等,作业本能写的就不能扔,没用完的可以把他们整理收集钉在一起,那又是一个新作业本,指导孩子用完了的作业本可以在反面演算数学题,做到真正的物尽其,用。

铅笔短的可以套上圆珠笔帽,继续使用。爱护公共图书,爱护公共设施;尽量减少物质损耗;节约使用清洁卫生工具,如笤帚,以延长使用寿命。

引导孩子不乱扔垃圾,并注意分类投放,废旧物品能利用的要收集起来,能卖钱的积攒下来买学习用品。提倡精打细算、适度消费,爱惜每一粒粮食,就餐时能吃多少要多少,不能剩菜剩饭,更不能随意倒掉,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孩子不盲目攀比,不追求享受,不过度消费,自己要学习怎样去生存、怎样通过劳动来养活自己。

3.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人人都有责任。勤俭节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行为,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多多配合。

从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人手,从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吃苦精神、理财能力与孩子中普遍存在的自理能力差、吃苦精神差、花钱大手大脚、被过分溺爱等情况进行分析,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让孩子参加各种劳动,让孩子懂得劳动创造财富,让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提倡家长有计划地给孩子零用钱,少领孩子到高档场所消费,鼓励孩子把钱用到有意义的地方等,.不要助长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

要关心和过问孩子零花钱的支出情况,教他们学会理财,即使家庭富裕,也不能肆意挥霍,让孩子养成精打细算的良好习惯。 总之,培养孩子节约的好习惯,不仅仅是为了省钱,更为了节约能源,培养良好的社会风尚。

需要每个人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改变我们习以为常的浪费陋习,这样才会使我们的下一代真正养成劳动光荣、懒惰可耻,节约关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孩子以至全社会自觉的节俭意识才能真正养成。

6.关于感恩主题的1000字读后感

什么是感恩,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上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是知恩,报恩,对恩惠心存感激之心的表示.在当今社会,已经快要成为“独生子女”主导的时代,由于部分家庭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他们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一部分同学已失去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不懂得感恩了.在家里,吃饭时最好的菜他一人独享,电视遥控器他一人主宰,时不时还给父母脸色,不知感恩父母;在学校,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生活在花园式的校园,不知感恩社会;在课堂上,教师上课他打瞌睡,甚至在说悄悄话,传小纸条,教师苦口婆心的规劝,他视为耳边风,不知感恩教师.据报道:四川一位84岁的老人王儒臣捐资助学,13年来先后资助了40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其中有10名是大学生,如今他双目失明,卧病在床,却从未收到受其恩惠而完成学业的大学生来信,更别说来人探望了;沈阳一名17岁的少年韩磊,为了救一名溺水的20岁的青年,献出了宝贵生命,而被救者却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英雄家庭明确表示不要赔偿,只希望对方能提供证明,可被救者始终不肯露面;张家口的一位67岁的赵老先生在北京某大学门口拉小提琴,为在北京读书的儿子筹集学费,老头在街头卖艺三年,儿子却在大学“玩潇洒”,进舞厅,到高档酒吧.而这些行为已严重践踏了我们社会道德准则,让社会、家长、学校痛心万分.大家都知道:西方国家有个“感恩节”,在英国 ,很多古老的教堂石碑上都刻着:思考与感谢.实际上就是在提醒人们:思考我们有的,并培养感谢的态度.我们中华民族更具有“感恩”的传统,有着几千年的文明礼仪之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我们中华民族美德.父母养育了你,你应该懂得感恩;老师用辛勤的汗水哺育你,你应该懂得感恩;祖国给了你幸福的童年,你要懂得感恩,地球母亲给了我们灿烂的笑脸,我们要爱护他,更应该懂得感恩.感恩,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一个缺乏爱心,不懂得感恩惜福的人,长大后不可能懂得体谅、关心他人,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也难以与人交往、融入社会,更说不上爱同学、爱母校、爱国家、爱民族;感恩,是一种礼仪,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做人的境界,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因为感恩可以让这个世界一天天美丽起来,让人与人之间一天一天更加温馨起来.感恩更是一种责任,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是一个人的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何谈对社会和人民有责任感呢?一个连感恩意识都不具备的人,何能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呢?孔子曰:“仁者爱人”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懂得珍惜,才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回报社会,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落难者或绝处求生的人们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常怀感恩之心,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也会逐渐原谅那些曾和你有过结怨甚至触及你心灵痛处的那些人.常怀感恩之心,我们更能够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才能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才会理智地面对人生旅途中的一切挫折和不幸,才能从容地面对一切思想上的是是非非,才能带来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与感激.同学们,今天我们不是缺少感恩之心,而是缺少去发现感恩的心灵,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邹越老师《给心灵解码,给智慧加油》的演讲不正是深深地激荡着我们每个人的心房吗?疯狂英语演讲者王铭峰老师与我们面对面交流,不是又一次打动我们的心,让我们热泪盈眶吗?我们要学会感恩,不要再以为所有的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其实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学会感恩,不要再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已经是足够的伟大,而且还要将我们养育成人;学会感恩,少一点以“自我”为中心,多一些关爱他人,用你的爱心换回他人的真心;学会感恩,感谢大自然赐予我们澄澈的蓝天、明媚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学会感恩,人生将沉淀一份理性、生活将增添一份从容,前进的路才会一路阳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激生育你的人、感激抚养你的人、感激教育你的人、感激关怀你的人、感激帮助你的人、感激鼓励你的人,等等……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学会感恩,都能有一颗感恩的心,都有发现感恩的心灵.让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生活在感恩的和谐的环境中.。

7.以我与文化同行为话题800字作文

中华民族是一个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社会的全面进步不仅体现在物质的充足、技术的先进上,更需要陶冶完美的精神、高尚的人格.促进全社会成员健康人格的构建,需要重建礼仪,让人们心灵相通,友好相处,在和谐的社会生活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心灵上的满足.这就需要我们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礼仪基础上,重建新的、体现时代要求的文明礼仪,让中国在成为经济强国的同时,也成为新世纪的“礼仪之邦”!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在文明礼仪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不文明的言行:在家庭中,长辈们重智力学习轻德育教育,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导致了他们对家人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与父母沟通,不理解家长的辛苦,不珍惜家长的钱财,不分担家庭的劳动,一味索取不知奉献;在学校里,不听从老师的教诲,说一些时髦的脏话,穿一些奇特的衣服,留着时尚的发型;不知道认真学习,在校园内大声喧哗,乱扔垃圾.这些行为直接影响同学们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了学校的形象.孔子云“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文明礼仪时刻提醒我们周围还有别人的存在,我们的行为会相互影响,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一种现代化的文明和谐的人际关系!其实,要想成为一名“讲文明,树新风”的时代青年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就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和自我认知价值的越来越高,就越来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毫无疑问,在当前的形势下,礼仪已不是个别行业、个别社会层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要想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使自己的修养得到完善.完善了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让文明的春风吹遍中华大地,四溢飘香。

8.求国旗下讲话内容,关于文明礼仪的.

大家好!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播撒现代文明 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

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教师首先要教育学生要做一个真诚的人,而学生的学习也应该首先学做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无不遗憾的发现,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公民的文明素质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新华社10月7日报道了一则新闻:“十一”黄金周的第二天,新疆乌鲁木齐市南山旅游景区出现80多名韩国游客集体捡垃圾的场面,其中包括30多名儿童。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在游览途中看到景区垃圾遍地,便自发地组织起来清理垃圾,短短20分钟,方圆近1公里的垃圾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外国人到我们这儿来捡垃圾的事儿并非头一遭:在城市街头、园林景区以及长城上,都留下过外国人捡拾垃圾的身影。他们或是一人或是数人乃至数十人,为我们的环境保护充当“义工”。

而我们国人乱扔垃圾,却成了自然,因此即便到外地旅游,也照样与陋习一路同行。前不久香港迪士尼乐园开幕,在迎客首日,内地游客在乐园的非吸烟区肆无忌惮吸烟,横躺座椅、胡乱吐痰、随意插队,种种陋习给迪士尼乐园留下了一曲不和谐的音符。

再比如到国外旅游,中国游客大声喧哗,不排队,不遵守公共秩序,没有良好卫生习惯等在国内已见怪不怪的陋习,在外国背景的反差下更凸现得淋漓尽致.作为中国人,我们在对外宾捡垃圾的行为表达敬意的同时,也更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中国有让我们引以为骄傲的秀丽风光,更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然而秀丽风光今天仍在,美好礼仪却被一些国人丢得差不多了.再来看看我们的孩子们吧。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在文明礼仪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不文明的言行:在家庭中,长辈们重智力学习轻德育教育,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导致了他们对家人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与父母沟通,不理解家长的辛苦,不珍惜家长的钱财,不分担家庭的劳动,一味索取不知奉献;在学校里,不听从老师的教诲,说一些时髦的脏话,穿一些奇特的衣服,留着时尚的发型;不知道认真学习,在校园内大声喧哗,乱扔垃圾。

这些行为直接影响同学们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了学校的形象。孔子云“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文明礼仪时刻提醒我们周围还有别人的存在,我们的行为会相互影响,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一种现代化的文明和谐的人际关系!其实,要想成为一名“讲文明,树新风”的时代青年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就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还记得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公益广告吗?一个晨练的青年,一边跑步锻炼身体,一边帮孩子拿下了不小心扔到了树上的篮球,还把路边的垃圾扔到了垃圾箱,还还帮助一位费力上坡的三轮车老人推车,早晨跑了一路,好事做了一路,快乐了别人也满意了自己.还有,10月25日,由新华网等单位举办的首届“中国十大民间环保杰出人物”评选结果揭晓。当选者中有一个很特别的女孩。

说她“特别”是因为她是当选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今年只有15岁;说她“特别”是因为她是一个只有两个手指的女孩;说她特别是因为她用仅有的两个小手指,从10岁到15岁的5年时间里,利用业余时间捡了6000多枚废旧电池。她就是潘娜威,营口的一个中学生,是她以自己真诚的环保行为为辽宁争得了惟一的“十杰”称号。

所以,同学们清除陋习需要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讲文明语言,做文明学生,平时不讲粗话、脏话;遵守校规校纪,不旷课、不迟到早退、不打架斗殴、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吐口香糖、不乱扔垃圾;仪表整洁大方,在校期间不化浓妆、不配戴首饰、不穿奇装异服;尊敬师长,见了老师主动问好;团结同学,互帮互助;爱护花草树木、公共设施,不在桌椅上乱涂乱画;不进网吧,提倡文明上网,科学上网;不看不健康的书籍和录像;生活俭朴,不比吃穿,不浪费粮食。

在家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体谅父母工作辛苦,生活节俭。 社会的全面进步不仅体现在物质的充足、技术的先进上,更需要陶冶完美的精神、高尚的人格。

促进全社会成员健康人格的构建,需要重建礼仪,让人们心灵相通,友好相处,在和谐的社会生活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心灵上的满足。这就需要我们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礼仪基础上,重建新的、体现时代要求的文明礼仪,让中国在成为经济强国的同时,也成为新世纪的“礼仪之邦”! 同学们,让我们全校上下,携起手来,让文明礼仪之花开满校园的每个角落,为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流的现代化名校而不懈努力吧。

9.对知礼仪,学礼仪,行礼仪有哪些体会与收获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礼仪?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它是人类为维持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所以,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内强个人素质、外塑单位(小到家庭、企事业单位、社区,大到城市、国家),更能够润滑和改善人际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与人交往的日益频繁,文明礼仪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商务等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习礼仪知识,运用礼仪规范,对提高我们自身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明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自古以来,中华儿女一直将文明礼仪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如今,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文明礼仪更显得尤为重要,它内容之多,范围之广,可谓包罗万象,无处不在.一个人的举止、表情、谈吐、对人待物等方方面面,都能展示一个人的素质修养,一个单位的整体形象. 二、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 在一个国家中个人是主体.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呢?我想首先应该是具备文明素质,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无不遗憾的发现,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公民的文明素质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来看看一则新闻:“十一”黄金周的第二天,新疆乌鲁木齐市南山旅游景区出现80多名韩国游客集体捡垃圾的场面,其中包括30多名儿童.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在游览途中看到景区垃圾遍地,便自发地组织起来清理垃圾,短短20分钟,方圆近1公里的垃圾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再来看看孩子们,现在的孩子都是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在文明礼仪方面存在着诸多的不文明的言行:在家庭中,长辈们重智力学习轻德育教育,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导致了他们对家人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与父母沟通,不理解家长的辛苦,不珍惜家长的钱财,不分担家庭的劳动,一味索取不知奉献;这些行为直接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了学校的形象. 三、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1、社交礼仪无处不在.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离不开社交礼仪. 所以,我觉得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应真正地做到“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力求做好每一件事.相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树好自身形象,树好单位形象,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的社会将更加温馨和谐.我们身在社会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变化之中.我们这一刻讨厌别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别人讨厌的对象.这些无非都是“不拘小节”的行为所致. 外表文明是内心文明的反映,培养良好的礼仪行为,必须有内心的文明素质.所以我们都应当认真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加强自身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习惯.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说文明话,做文明事,着装端庄整洁,举止文明斯文,保持一种有内在素质,有外表文明的良好形象. 2、讲究礼仪,注重细节. 良好的礼仪素质,文明的行为,并非一朝一夕能提高和养成的,而要靠平时做起,从点滴做起.如接一只电话,应当首先说:“您好!请讲……”这种和蔼可亲的话语,会给人一种亲切、温馨的感受.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时时处处讲究礼仪礼节,注意职业礼仪,而且还要讲究家庭礼仪,注意家庭美德的培养,自觉做到尊老爱幼,相互尊敬,讲文明,懂礼貌,守规矩,和睦相处.我们只要持之以恒地注重实效,从平时做起,从点滴做起. 当我们身为游客的时候,总是依着自己的兴致,随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乱写乱涂;当我们是市民的时候,又是对随地吐痰、乱写乱画的现象深恶痛绝.当我们是行人的时候,往往是怎么就近就怎么走路,管他有没有红灯,管他有没有人行道,讨厌那些没按规章开车的人;当我们开车的时候,总是抢车道、夹塞儿、占非机动车道,讨厌那些在马路上乱闯的行人.当我们是消费者的时候,经常把个人的怨气往服务人员身上撒,还总说他们态度不好;当我们是服务人员的时候,又总是把个人的情绪带到工作上来,却总怨顾客太挑刺.当我们和同事相处的时候,总会埋怨同事的“不拘小节”,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的说话、借东西;而我们自己又往往懒得去理那些“小节”.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总是为能抢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挤到、踩到别人的时候从不屑于说对不起;当我们被人挤到或踩到的时候,总是对对方不说声抱歉的话而耿耿于怀甚至拳脚相加;当我们是老人的时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车上,总是渴望能有人为站立不住的自己让个座. 3、为人师表,身正为范. 我们都知道教师礼仪是贯穿在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要养成良好的教师礼仪习惯,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重视礼仪教育,提高教师的素养,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的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使者,承载着推动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责任,承担着教书育人、。

独生子女的文明礼仪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