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跪拜之礼废除在清末吗
新成立的民国政府用法律的形式废除了在中国实行了数千年之久的跪拜礼。
虽然,民国的规定主要针对的是公共生活中的礼仪,民间社会当然不会在政府规制的范围之内,人们私下要磕头下跪,政府可能也管不着。但是,政府取消公共生活中的跪拜礼,对于民间的移风易俗是十分有用的。
废除跪拜,对于伸张国人平等意识,废除奴隶思想,一定是大有作用的。 当然,对于国粹派来说,废除跪拜礼等于了抽去了他们的脊梁。
1897年梁启超提出废除跪拜之礼时,湖南士绅叶德辉即曾猛烈批评梁启超: “竟欲易中国拜跪之礼为西人鞠躬,居然请天子降尊,悖妄已极。”南京临时政府废除跪拜礼后,康有为振振有词地质问说:“中国人不敬天,亦不敬教主,不知其留此膝以傲慢何为也”。
2.晚清时期,国门渐开
(1)清政府:天朝上国的传统思想。
列强:无视中国的主权和制度,希望进一步控制中国。有积极意义。
有助于破除传统思想和打破旧的礼仪制度的束缚,有助于近代外交制度的形成。(2)创办近代工业,引进西方生产方式和技术,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改良派、革命派的成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创办近代教育,培养新式人才,翻译西方书籍,冲击了旧思想,为新思想的引进和传播创造了条件。
(3)背景: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中国的经济利益受到严重破坏;国内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清政府扩大税源。意义:突破了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有利于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维护中国的经济利益。
3.传统孝道中跪拜礼仪是否应该传承
跪拜只是传统礼节,无关孝道。若一定要与“孝敬文化”扯上关系,向父母跪拜还不如给父母洗脚。
跪拜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礼节之一,又称叩头,磕头。古人为何要用这种肢体语言来行礼?是不是包含着所谓“男儿膝下有黄金”的缘故?
其实不然。古代社会之所以用跪拜行礼,是因为这是当时生活习惯下最方便、最简捷的礼仪方式。
中国古代最早是没有凳子、椅子的,长期习惯坐在地上或席上,正常跪坐的时候,双手一般是放在膝盖上。在这种坐姿下,如果要行礼,只要身子稍往前倾,双手放到地上或席上就行了。当所有人都是跪坐的时候,向对方行跪拜礼并没有多少高低的区别。这就是民间跪拜礼节的来源,其中并不包括特别敬重或孝敬的意义。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如今出现的跪拜中,确实含有尊敬或敬重的意思。但这种认知也是基于跪拜礼节在封建社会就发生的演变。那时候,君王要显得地位高,只是他自己有专用的平台。向坐在平台的人行跪拜礼,地位高低的差别就很明显了。由此,跪拜礼的不平等性才真正出现。如果要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来区分,这种不平等的起源,应该属于封建意识的糟粕。
以往引发舆论热议的“洗脚”,尽管有“作秀”之嫌,但毕竟还与“孝敬”沾边,而学校用学生集体下跪彰显“孝敬文化”,就有点离谱了。一种在古代就如现代人握手鞠躬之类的礼节,后又被封建专制体制用作区分尊卑的礼仪,即使现在也被在某些场合沿用,但一旦被认真解读时,是找不到任何普及意义的。
因此,下跪除了在“死者为大”的追悼会上,或者在十分虔诚的许愿中,又抑或在后悔莫及的认错时,已经很少见到。
有学者认为下跪磕头是宣扬传统文化的糟粕,并非没有道理。因为,这已经不是对某种约定俗成的民风的看法,而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上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