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
现代礼仪与现代妇女 内容提要传统礼仪当中许多关于女性的“礼法”曾严重束缚并还在继续影响着女性的发展;由于教育 等方面的原因,现代社会对女性礼仪及礼仅本身的认识和操作中尚有许多偏颇之处。
因此,在女性广泛 参与社会的今天,建立现代礼仪规范、进行礼仪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关键词现代社会妇女乳仅 现代社交礼仪,讲述现代社会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的丰取,则回子绷朋u,去粗取精。
中所普遍遵循的表示尊敬的礼节和活动仪式。它以尊重纵观历史,由于女性长期处于社会的底层而带来了女 为前提(包括尊重自己和薄敬别人),要达到的是一种人子礼仪完全不同于男子的状况,并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女 的平等和谐相处、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
应该说,这与妇性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在男女两性为生存而共同奋斗的 女解放的目的和方向是相一致的.原始社会,男女两性曾经是平等的,并且由于女性在两种生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作为伦理原则、道产中的重要地位还受到普遍的尊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 德和行为规范的“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有制的出现,女性的地位便发生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 要的位置。
周公制礼,“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上至社会败”,②从奴隶社会开始直至后来的封建社会和半封建半殖 制度、伦理规范,下到生活方式,无所不包。正如当代历民地社会,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中,妇女从社会中逐渐隐 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所说,周文化是一种“尊礼”文化,退,丧失了独立的人格,丧失了女性的尊严,被束缚在同样 “ 礼”在周代社会处于一个很关键的地位。
而间题的关键属于男人的家庭中,成了生育的工具,为男性家长服务的会 并不在于此,而在于这种礼制文化因适应了中国的传统说话的机器。礼仪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表示尊重的礼节和 人文、地理等特点,成为后世文化主体框架的一个强有仪式。
在根本不把女人当人看的社会,哪里还谈得上对女人 力的支撑点。有些学者正是从这种意义上,称中国文化表示尊重!所有对于妇女的礼法大都只是缚束身心的栓桔 是礼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样讲也许不完或清规戒律。在“三纲五常”这一当时全社会加以提倡的道 全妥当,但“礼”在中国文化传统继承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德规范中,妇女被压在最下层,“三从四德”便是评判女子贤 确是不可取代的。
淑的标准。唐代宋若萃作《女论语》,标榜贞洁柔顺,讲女子 中国呀掣究丰以义中,有许多优秀的东西,我们是应当继承和弘作人之礼:“行莫回头,语莫掀唇,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 扬的,同是,也确有一些圈喘豁辐组除。
我们应遵循的原贝提:看大笑,怒莫高声,内外各处,男女异群,莫窥外壁,莫出外庭,公寸现今日扦怕勺发屁杳豁轩萍捆意义;是否有利于绷七仕会的出必掩面,窥必藏形,男非眷属,莫与通名,女非善淑,莫与 生产和人民生活;是否有利于现代人的身心健康,只要对其中一相亲,立身端正,方可为人。”女人只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项有利的就应当继承,反之则应当否定。比如:招裂充年取中“父母这些对女子的礼仪规范,非但限制了妇女的人身自由,也极 在,不敢私其财,,的孝敬之礼;“主人亲馈,则客祭。
主人不亲馈,大地限制了妇女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则客不奈,的餐饮之礼;“娶妻不娶同妙①的人生斟l,其中都包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往的传统礼仪显然已经不能适 含着积极的防止争利忘义、防止不孝、防止同姓婚姻等在今夭看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现代的女子礼仪。
这 来依然合理的成份,就应当继承和发扬。而在僚瓣取中诸如:父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妇女自身发展的需要。
现代妇女再 母在,子不远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愚忠,对父母、不是以往的妇女,她们走出家庭,走向社会,为人类的文 丈夫绝又拍勺、无条件的顺从等,因其已不适应现今时代发展的需明与进步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妇女的地位发生了天 要则应该予以」宾弃.当然八扫七邀精华与糟粕同时存在于刊本翻地覆的变化,社会主义更是在法律上为妇女的解放及 妇女地位的提高开辟了康庄大道,提供了强有力的保 障。
但不容忽视的是:传统的观念及道德礼仪规范还在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今天的社会生活。制度可以用暴力去 摧毁,思想意识的变化却需经过更缓慢更艰难的历程,这正是思想意识的转变总是滞后于社会制度的转变的 原因。
在现实社会中,传统礼仪道德负面的影响比比皆 是,歧视妇女,不尊重妇女的现象时有发生:“男怕选错 行,女怕嫁错郎”,夫贵妻荣的遗迹尚在;“郎才女貌”、“女子无才便是德”,拿女性作装饰的遗风犹存。主张让 女人回家,还不是“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礼仪规范在 作祟?其他诸如片面强求女子的贞节而造成的种种不 幸,遗弃女婴、拐买妇女、女童失学,招工招生中的取男 舍女,近年女大学生比例上升引起的恐慌,无一不是来 自于对女性不够尊重不够正确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妇女 观认为,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人类普遍解放的天然尺 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对妇女的尊重程度也是衡 量社会文明。
2.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论文文献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语言差异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夏日炎炎"、“火辣夏日”,夏天总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
而在莎翁的一首十四行诗中却有这样的诗句,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我能不能拿夏天同你相比?/你啊,比夏天来得可爱和照。) 诗人把情人比作夏天,可爱而温煦。
"夏天" 带给中国人和英国人的联想竟是如此的迥异。原因就在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中国位于亚洲大陆,属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天最明显的特征便是骄阳似火,炎热难熬。
而英国位于北温带,属海洋性气候,夏天明媚温和,令人惬意。当然还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例如,在汉语中的 "东风" 使人想到温暖和煦,西风则叫人有种寒风刺骨的味道。
而在西方则相反。原因也是一样,两地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带来感觉就不同 。
二、生产劳动 英语中与水产、航船有关的词语非常多,如 fish in the air (缘木求鱼 )、an odd fish(怪人)、miss the boat (错过机会) 等。汉语中这类词语就少得多。
原因在于英国四周环水、水产捕捞业和航海业在其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故而多此类词语。而在中国只有沿海地区才有渔民结网捕鱼,所以该类词语相对较少。
要表达“用体力负运东西" 的动词在汉语中有许多,如 "扛、荷、挑、担、抬、背、驮、负、提、挎" 等,每个词都有一定的负运的东西与之相应(如,挑土、担水、提箱子),真是细密之极。在英语中却只有一个 carry来泛指这个动作。
汉语之所以将这个动词细加区分,大概因为中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体力劳动特别多的缘故。 汉语中我们会遇到"像老黄牛一样干活" 、"气壮如牛 " 等词 ,英语中要表达同样的意思,会说 work like a horse, as strong as a horse, flog a willing horse 。
为什么汉语用 "牛 " 而英语用horse 呢? 答案是中国人向来用牛来耕田种地,早期的英国人却用马来耕作。牛和马在生产过程中分别分成了两国人的好帮手,博得了人们的好感,词语中也就有了如上用法。
三、风俗习惯 1、称谓及称呼: 学习英语时,我们发现英语中的称谓名称比汉语中的要少得多。例如,英语中cousin一词,对应于汉语的表兄、表弟、表姐和表妹等。
我们看到,汉语把表亲关系区分得非常严格,既要说出性别,又要分出大小,根本不像英语笼统一个词了事。这种语言现象的产生归因于中国二、三千年之久的封建统治。
这种封建社会高度重视血缘关系,特别强调等级间的差异,提倡长幼、尊卑有序。亲属关系亲疏,长幼和性别等万面不同,权力和义务也随着出现区别, 故称谓区分得严格而细密。
英语中的称谓为数不多 , 除 dad, mum, grandpa, aunt, uncle等几个称谓经常使用外,其它的几乎都不用。在英美国家,人们的相互称呼在中国人看来有违情理,且不礼貌,没教养。
比如: 小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作grandpa和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这种做法却是得体,亲切、合乎常埋的,年轻人称老年人,只在其姓氏前加 Mr, Mrs 或Miss。他们这些做法体现了西方人追求人人平等的思想,在他们眼中,称谓本身就意味着不平等。
2、敬语谦词: 像称谓一样,英语中的敬语谦词也远远少于汉语。在英语中,不管对方年龄多大,地位多高,you 就是 you,I 就是 I,用不着像汉语那样用许多诸如 "您、局长、工程师 " 等敬语。
汉语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还是中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它要求人们跟长辈或上级、甚至同辈说话时,要用敬语,否则就认为用词不当而失礼,甚至显得高傲;谈及自己时则要用谦词,如不使用,也会被认为没有礼貌。
另一原因,便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不愿突出自己,总认为"谦虚" 是一种美德。而在英语中这类词较少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西方人喜爱追求平等,二是他们长期以来尊重个人价值,乐于表现自己,强调培养个人自信心。
受以上观念的支配,中西方人接受赞扬、祝贺时的反应也明显有很大区别。中国人听此类话语后会说一类谦虚的话语,而西方人则会毫不犹豫地说: “ Thank you”我曾从报上看到过这样一则笑话,在一次舞会上,一位美国人赞扬一位中国女士说:“You look very beautiful today (你今天很漂亮) 。”
这位中国女士赶忙谦虚地说:Where(哪里 ), where(哪里 )." 而这位美国人感到非常奇怪,然后只好说了句: everywhere(到处)。" 根据西方人的习惯,当他们赞扬别人时,总希望别人以道谢或爽快接受的方式作答,否则他们会误解为对方对自己的判断力表示怀疑。
而东方则比较谦虚、谨慎,即使心里非常高兴,也不会坦然认同或接受对方的赞扬。 又如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文献或论文的标题。
汉语文章的标题除说明文章的内容外,往往有表示谦虚的字眼。如"浅谈…… " 、"试论……" 、"、“……初探" 等,而英语文章的标题常常是直截了当,不加任何修饰,如 Science and Linguistics (《科学与语言》) 。
3、个人隐私:对大多数西方人来说,向陌生人或不大熟悉的人提出 How old are you? How much do you make? Are you married? 等谈及年龄、收入、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家庭情况等问。
3.急求礼仪方面的论文文献
一、国际礼仪的概述 (一)国际礼仪的基本涵义 礼仪 礼仪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行为科学,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规范与准则,体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具体形式。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彼此用以规范行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互尊互敬、促进了解的形式,是约定俗成的准则,是一个民族道德修养、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 国际礼仪 也称为涉外礼仪,是指由于地区和历史的原因,各地区、各民族对于礼仪的认识各有差异。
在长期的国际往来中,在对外国人表示友好、尊重的各种礼仪,以及进行各种活动和庆典的仪式中,逐步形成的对外礼仪规范。随着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我国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在经济、政治、科技、文、体育等领域的合作与交往日益频繁,涉外礼仪日趋重要。
一方面,它具有高度的政治性,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另一方面,它在一定意义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民族文化和文明程度。 (二)国际礼仪的发展及过程 1、在远古时期,人类在狩猎时代就已知道要有礼貌,因为在打猎时.狩猎者相互间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而且即使没有猎获什么,也要讲一番有关野味的趣闻,使同伴们不致扫兴而归。
随着人类历史的前进,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人际交往日趋频繁,社会生活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礼”也不断丰富和发展。 2、在阶级社会时期, “礼”的发展也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这时候.“礼”已不仅是个人之间交往的“私人礼节”,而且成了国家统治的一种手段。由于国家的产生,也就有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
国际交往也需要有一定的规范与准则.在长期国际交往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许多国家间通行的国际礼仪。现代的国际礼仪正是历史上国际礼仪的继续和发展。
3、随着近代工业的迅速兴起,商品经济的大规模发展,交通邮电事业的日益发达,人际交往日趋频繁.人们更需要用“礼节”来调节和增进彼此间的关系。交际礼仪成了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讲究礼节、注意礼貌、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标志。 4、现代的国际关系。
礼仪习惯的演变.加上国际关系迅速、广泛、深入的发展.必然使国际间过去通用的礼仪程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一套现代的国际礼仪。现代的国际礼仪,包含有国际交往中的日常交际礼节、典礼仪式、外交礼遇、外交特权与豁免等多方面的内容。
它们中有的已形成国际公约,例如《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所涉及的有关内容,已具有法律效力,在国际上有约束力。而其余大部分则是相互交往中“约定俗成”,逐步成为国际惯例,为各国所普遍承认和接受.起着一定的规范作用。
(三)国际礼仪的特点 1、必须以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为基础。现代的国际关系,应当是完整的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
这与过去的封建割据、闭关自守的封建国象之间关系不同;也与宗主国同殖民地附属国之间的关系不一样。我们认为现代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主权应当一律平等。
因此,现代的国际礼仪也应当能体现这种主权国家间的相互关系。 2、多边来往大量增加。
由于前面讲到的国际环境、条件的变化,国家之间,除了双边关系的发展外,多边来往急剧增加的趋势十分明显。从而在礼仪做法上也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必然出现一些新做法。
3、国际礼仪的内涵更加丰富。包括政治外交、经济贸易、文化教育、军事国防以及民间往来等各方面、多层次的国际来往,也都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来进行活动。
社会团体、民间来往更含有大量的社交活动。特别是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许多公司、企业都设有专职礼仪人员或公关部门。
4、礼仪活动更加讲求实效,活动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具体安排更加灵活。例如,领导人之间的实质性会谈更加受到重视;日程安排更加紧凑合理;举行宴会讲究礼仪但不事铺张;参加宴会的人数有所压缩;在宴会上发表正式讲话的次数有所减少;相互访问的代表团人数注意控制,生活接待更加注意安全、舒适、方便,而较少铺张等。
总之,礼宾程序和礼仪做法,随着时代的前进.也在不断变化更新,我们应当不断加以注意和研究。 (四)学习国际礼仪的意义 国际礼仪是一种跨国际交往的交际规范。
认真学习正确运用,就会充分发挥出它的功能,成为我们达到预期目的的得力助手。 1、为进一步强化全民素质教育,积极推进科教兴镇战略,全面提高全民综合素质,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2、提升自己的内强素质。作为现代人,你跟别人打交道也好,你要做好本职工作也好,恰到好处地展示自己的素质都是非常重要的。
3、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在国际交往中也好,在国内交往中也好,员工的个人形象,就是代表组织形象,就是代表产品和服务形象。
4、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学习礼仪有助于我们的人际交往,如说话时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它有游戏规则。
对此,我们要了解,更要遵守。 二、中外国际礼仪的差异 由于文化背景、习惯等不同,导致在具体礼仪上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现主要以西方国家来说,具体如下: 一、在称谓和称呼方面的差异。
4.急求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相关的英文参考文献(书或者是学术论文),
1 浅析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差异的原因 张文娟 现代商业 2009/04
2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及餐桌礼仪的对比 张亚红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04
[1] 王隽. 东西方文化差异浅谈[J]. 云梦学刊 , 2006,(02)
[2] 曾利娟.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05)
[3] 高凤霞.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5,(01)
[4] 肖利华. 文化差异解读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和作用[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 2003,(02)
[5] 屈虹. 略论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现象[J].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0,(01)
[6] 赵东.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 2005,(03)
[7] 刘淑芳.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J].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01,(02)
[8] 曾利娟. 文化与外语教学[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02)
[9] 潘克, 唐祥金. 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深层的文化差异[J].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7,(02)
[10] 王红丽. 文化差异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4,(04)
5.关于中美文化差异的参考文献
[1] 李莉,张峰. 中美文化差异[J]. 考试周刊. 2011(02) [2] 李莉,张峰.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J]. 山东电大学报. 2008(02) [3] 杨超美. 中美主流文化对比与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J]. 河南社会科学. 2001(05) [4] 谭杰.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因素[J].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7(05) [5] 郭雯静.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J].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4) [6] 檀祝平,孙杏林. 基于跨文化交际的英汉礼貌原则探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7] 黄玉英. 中西动物文化习俗差异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03) [8] 王隽. 东西方文化差异论[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9] 唐红芳. 价值论层面的中西文化差异[J]. 求索. 2008(02) [10] 侯晓舟. 了解文化差异,走出交际误区[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4)。
6.东西方风俗及礼仪的异同之处有论点论据有参考文献,即出版社或刊物
东西方风俗及礼仪的差异,其实最根本的在于文化的差异。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西方相对于东方文化起步比较晚,但在他们内部之间,比如:南欧和北欧,西欧和东欧,就是英国,德国内部也有着异处,然而体现着本质差异的无疑还是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 龙和凤在中国,龙是图腾的形象,在图腾发展的进一步神圣化之后,形成了龙,凤等具有多种动物特征的综合性图腾形象, 在我国古代传说中,龙是一种能兴云降雨神异的动物。
因而,在我国龙凤指才能优异的人,龙虎比喻豪杰志士。“龙”在成语中也被广泛的利用,如、“龙飞凤舞、藏龙卧虎”等。
汉民族素以“龙的传人”自称,以“龙的子孙”自豪。我国的传说中,凤凰是一种神异的动物,与龙、龟、麒麟合称四灵。
凤在中国还指优良女子,还有太平昌盛之意,旧时,凤也为圣德。 "凤毛麟角"指珍贵而不可多得用来比喻有圣德的人。
在西方龙和凤完全不是这个意思, 在西方,龙是罪恶和邪恶的代表,西方的凤,是再生复活的意思。在西方传说神话中,龙是一种巨大的蜥蜴,长着翅膀,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 ,能够从嘴中喷火 。
到了中世纪,龙演化为罪恶的象征,要不Diablo(西方的著名电脑游戏)中的魔鬼diablo是个长得很像龙的怪物, 在英语中,龙所引起的联想与“龙”在中文中所引起的联想完全不同。要是对西方人表示赞美千万不可用龙凤等。
中华民族是一个渴望安定祥和的民族,因此,就想象龙、凤是一种福音。 从文化的角度上看,西方长期受宗教的影响,我国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受封建思想的统治。
西方人信仰上帝,与上帝作对就是过错,就是罪恶;而我国人民信仰上天,佛祖,祈求上天能给我们带来好运,神把龙作为自身的代表降到人间,是至高无上的象征。 东西思维方式的冲突 在欧洲工作生活了26年,现在是中国驻德国大使的卢秋田老师说一个德国人和一个法国人在临死以前,你问法国人,你死前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法国人的回答是我想喝一杯最好的香槟酒。
又问德国人,你死前有什么愿望?他说如果我还有力气的话,我想再作一次报告。这就是德国人,喜欢作报告。
我想这也许就是思维的不同,这还只是在西方内部,要说到东西方的差异,我想就更大了。 对于思维方式的特点,主要有四点:第一,思维的广泛性。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 一个美国人给中国人写信,中国人看美国人的信,一看就发火,因为美国人在信的开头,将自己的要求放在最前面,开门见山,后面才讲些客套话。 中国人为了保持心理平衡, 把美国人的来信先看后面。
而美国人看中国人的信,开始越看越糊涂,不知道对方要说明什么问题,到信的末尾有几句才是他要说的问题,前面说的都是客套话等等。 美国人读中国人的信也是倒过来看。
这种不同的写法反映出不同的思维方式。 第二,思维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
我们年轻一代的思想变化也正是如此。我们已经与50,60,70年代的思想有很大的不同。
第三,思维方式的差异有时感觉得到但很难说清楚,也不容易反馈给对方。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第一,是义利关系问题。
一般来说,西方人重利轻义,东方人重义轻利或义利兼顾。东方人的意识就是义字当先,古时的关羽不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义气英豪。
也被当时的人们大加赞赏,我想这也是由于古时的多方思想而造成的一种文化意识。5000年的文化也是造成这种重礼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相对而言,短短的西方文化更注重利益,这也正是现实主义的表现,从侵华战争及西方的一切生活都可以看出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可以称为不虚伪,实事求是的作风。当然,这也只是针对东方的绝大多数而言的。
在东方比如中国人的生活中,谦让是一种美德,而西方人对此不知如何是好。 西方人在多数时候为了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义。
第二,是整体性和个体性问题。东方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
比如中医和西医,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西医不一样,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说,它重视整体中的局部。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之间差异还表现在交往中,比如在很多报导中,一为中国人到西方人家吃饭,当主人问今天吃中餐还是西餐时,客人很客气的说道:“随便。
”“客随主便。”西方人对这样的答复难以理解,他们说一听到?随便?这个词就头疼,不知道怎么弄好,不好操作。
我们思维方式深处,认为客随主便是礼貌的表现,是对主人的尊重,可西方人不这样看,这就是区别。反过来看看,欧洲人到中国来,你问他今天干什么,他一定不会说“随便”,一定会明确表明自己的愿望。
今天就吃西餐,或者就吃中餐,而中国人往往较少表示个人的愿望,当我国代表团出访时,外方接待我方代表团,对方问,各位想喝什么?如果团长说喝茶,后面几位可能也都说喝茶。人家奇怪,怎么一个说tea,就tea,tea全下去了。
第三,是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问题。 我们中国人总是强调“和为贵”,“天人合一”等,而西方则讲究多样的标立新说。
我们在感谢对方接待时往往是这样几句话:你们国家很美丽,你们人民很友好,你们接待很周到,等等。他们认为万里迢迢从东方到西方,难道没有任何一点。
7.论中西方文化差异及相关的文献
1 浅谈中英文化差异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 2006/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 文化背景与翻译——谈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中词义选择的影响 无锡南洋学院学报 2006/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 颜色词所体现的中英文化差异及其译法 成功(教育) 2008/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 日常会话中的中英文化差异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 中英文化差异与英语专业阅读教学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08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6 中英文化差异对中外合资企业的影响 中国市场 2008/1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7 中英文化差异在语言应用中的体现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8/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8 中英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教学 考试周刊 2008/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9 论中英文化差异及其对中英文语言表达的影响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0 中英文化差异对语言交流的影响 语文学刊 2007/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