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指再植病人的护理论文(断肢指再植的生活护理)

0 2023-12-07 09:18 论文大全 手机版

1.断肢(指)再植的生活护理

断肢(指)再植病人的术后护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全身情况的观察 (1)休克 断肢(指)再植后发生休克多有2种原因。

1)病员经创伤的失血和长时间的手术,血循环恢复后肢体的灌注及术后创面不可避免的渗出等,随时可出现血容量不足以致失血性休克。早期表现为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皮肤黏膜苍白,湿冷,尿量减少,脉搏快而弱。

由于血压下降,周围帆管痉挛,引起血流变慢,血管吻合口容易栓塞,使再植手术失败。因此对术后病人应每10~15min测量1次脉博和血压,留置导尿管,观察每小时尿量和尿密度,观察神志和皮肤黏膜色泽的改变,以便及早发现休克迹象,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如输血、输液,使收缩压维持13.3kPa以上。由于升压药物对周围血管的收缩的痉挛,易造成再植肢体和肾脏等脏器的缺血,加重再植肢体组织缺氧,并增加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机会,因而不宜使用。

2)因肢体严重创伤,高平面断离,缺血时间长或因严重感染等使大量毒素被吸收,导致中毒性休克,病人常出现中枢神经刺激症状,如神志不清、四肢痉挛、抽搐、口吐白沫、牙关紧闭等。因此除应严密观察有无一般休克征象外,还应注意观察神忐改变和神经系统体征。

如发生中毒性休克而危及病人生命,应做断肢离解手术。 (2)急性肾功能哀竭 是断肢再植术后极其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引起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有:长时间的低血压,肢体的挤压伤、断离肢体缺血时间长、清创不彻底、肢体并发感染、血管收缩升压药物的滥用等。在发病机理上多由肾缺血与肾毒素2种因素引起。

急性肾功能衰竭初期主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氯质血症、高血钾和酸中毒。因此应严密观察尿最、测定尿密度、血钾、非蛋白氮、尿素氮、血pH值等,并详细记录液体出入量。

(3)脂肪栓塞综合征 这是多发于多发性创伤或长管骨骨折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在创伤性断肢病员中亦有一定的发病率,因此在断肢再植术后的观察中,有必要引起重视。 脂肪栓塞的肺部症状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胸部摄片可见雪片状阴影,痰中可找出脂肪球,脑郭症状表现为神志不清、谵语、昏迷。

肾脏的症状表现为少尿、尿中可检出脂肪滴。此外,皮下、结膜下及眼底可出现出血点。

2.局部情况的观察 (1)皮肤温度 1)正常指标 再植肢体的皮肤温度应在33~35℃,与健侧相比温差在2℃以内,手术结束时皮肤温度一般较低,通常应在3h内恢复。 2)注意事项 测量皮温(包括再植组织和健侧组织)的部位应固定,可用圆珠笔标出,以便定位观察。

测定先后次序及每次测量时间要恒定。压力要恒定。

一般应用半导体点温测定计,当用压较大时,点的接触面积较大,测出的温度也较高。 3)干扰因素 ①室温及患肢局部温度干扰。

再植的肢(指)体为失神经组织,温度调节功能已丧失,极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特别局部确烤灯时,皮温的高低不能反映实际情况。 ②暴露时间的干扰。

移植组织一般均用多层纱布、棉垫包裹而保暖。一旦暴露后,皮温即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暴露的时间越长,皮温的变化越大。

③因血液循环危象而做减张切开后,组织的渗血、渗液也可干扰皮肤温度的测定。 4)变化规律 ①平行曲线:移植组织与健侧组织的皮肤温度在相差±0.5~2.0℃以内呈平行变化,说明动、静脉吻合口通畅,移植组织血被循环良好。

②骤降曲线:移植组织与健侧组织的皮肤温度突然相差3℃以上时,大多是由于动脉栓塞所造成,应立即行手术探查。 ③分离曲线:移植组织与健侧组织的皮肤温度相差逐渐增大,一般24~48h后皮肤温度相差达3℃,这种曲线大多是静脉栓塞的表现。

(2)皮肤颜色 1)正常指标 再植肢(指)体的皮肤颜色应红润,或与健侧的皮肤颜色相一致。 2)干扰因素 ①光线明暗的影响,在自然光线下观察皮肤颜色比较可靠。

②皮肤色素的影响,皮肤色素随民族、地区及个体不同而有所差异。 3)变化规律 ①皮色变淡或苍白,说明动脉痉挛或栓塞。

②皮肤出现散在性瘀点,大多是静脉部分栓塞或早期拴塞的表现。随着栓塞程度的加重,散在性瘀点相互融合成片,并扩展到整个再植组织表面,提示栓塞已近完全。

③移植组织的皮肤颜色大片或整片变暗,说明静脉完全性栓塞,随着栓塞时间的延长皮肤颜色逐渐由暗红→红紫→紫红→紫黑。 ④当动、静脉同时栓塞时,移植组织呈灰暗色,最后变为紫黑色。

(3)肿胀程度 1)正常指标 一般再植肢(指)体均有轻微肿胀,可用(一)表示。再植肢体皮肤有肿胀,但皮纹尚存在用(十)表示。

皮肤肿胀明显,皮纹消失用(++)表示。皮肤极度肿胀皮肤上出现水疱用(+++)表示。

2)干扰因素 再植肢(指)体的肿胀程度很少受外界因素干扰,是比较可靠的血液循环观察指标。 3)变化规律 当血管痉挛或吻合口栓塞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组织干瘪。

静脉回流受阻或栓塞时,组织肿胀明显,当动静脉同时栓塞时,肿胀程度不发生变化。 (4)毛细血管反流测定 1)正常指标 指压皮肤后,皮肤毛细血管迅速充盈,在1~2s内恢复。

2)干扰因素 毛细血管反流足很少受外界干扰的客观观察指标,对临。

2.断肢(指)再植护理

1 急救护理:患肢立即采用气压式止血带加压包扎(压力至0.04 MPa,每隔30 min放松1次,每次5 min)、离断肢体消毒后用无菌敷料包裹放入冰箱冷藏,并标注患者床号、姓名;予患者平卧位或休克卧位、患肢抬高于心脏20 cm、持续低流量吸氧(2 L/min)、套管针双通道快速输液、备血、输血、患肢及离断肢体床边X线摄片及在抗休克治疗的同时,积极完成术前常规检查。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由护士陪同送手术室行断肢再植术。

2 术后护理

2.1 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安置于重症监护病房,密切监测患者神志、T、P、R、BP、SpO2、尿量,密切关注切口渗血量;两条静脉通路输血、输液,每30 min巡视1次,持续低流量吸氧,保持伤口外敷料干燥,及时记录渗血敷料数量、准确评估患者全身情况。

2.2 血循环观察 术后正常情况下再植肢体较健侧红润、温度比健侧略高1 ℃~2 ℃,轻度肿胀,毛细血管返流反应1~2 s。若患者术后患肢肿胀明显,皮纹消失;出现水疱,但皮温、毛细血管返流反应均正常,提示有潜在血循环危象可能。及时消除水疱,使用1 ml灭菌注射器抽吸水疱内液体以降低患肢张力,并以无菌生理盐水纱布覆盖防止干燥。及时将患肢进一步抬高至床面50 cm处[1],每30 min巡回1次,适时间断调整患肢抬高高度。

2.3 疼痛护理 疼痛是术后常见的不适反应,可诱发血管痉挛、影响血供。术后疼痛应给予预防性用药,而不是待疼痛难以忍受时再给药[2]。采用术后48 h内以镇痛泵维持镇痛,48 h后以奇曼丁缓释片0.5粒q6h口服,换药前30 min加服半粒,止痛效果明显,表情自然。静脉输液采用套管针,避免频繁穿刺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实践表明疼痛亦与心理活动有关,所以指导患者应用分心法、放松训练法、呼吸训练法以缓解疼痛带来的不适、恐惧等负面情绪得到缓解,痛阈得到进一步提高.

2.4 心理护理 严重创伤可引起机体生理、心理不同程度的变化,甚至出现情感障碍。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耐心细致地做好各项护理工作,介绍科室特色。对于不同的患者应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患者的心理得到及时调整。患者创伤早期,就医心理急切,对医疗护理期望过高,易与现实产生落差,存在纠纷隐患。故如实告知伤情,用相应病例的康复状况宣教,使患者能勇敢面对现实,树立信心、配合治疗。手术时间长、术后患肢肿胀、留置导尿等带来的不适,患者易出现焦虑情绪。通过对患者的认知干预、情绪干预和行为干预,使患者消除焦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5 康复指导 术后患肢功能的恢复程度与有效锻炼密切相关且过程漫长,应针对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康复方案。初期以再植肢体理疗和被动锻炼为主;中期以主动锻炼为主,适当给予被动锻炼及理疗;后期坚持主动锻炼,逐渐加强力量训练。具体方法如下:术后2周拆线开始被动活动各指关节;术后第3周肌腱愈合但不牢固,神经修复后暂无感觉可行腕关节保护性的被动锻炼,2次/min,持续10 min,术后第4周行被动屈曲活动,每天3次,3次/min,持续20 min,再行主动屈曲活动,方法同前、轻度用力。满4周后除去外固定做被动屈伸活动,每次30 min,4次/min;再做主动屈伸活动,方法同上,中等用力,每日3次。术后第6周开始指导患者行主动锻炼,每日不少于3次,每次30 min。上肢可采用抓握橡皮圈、拉橡皮筋、夹弹珠等方法锻炼患肢肌力,以扣纽扣、捡豆子、写字等方法锻炼手指灵敏度;此后逐渐增加活动次数和活动时间并加大用力。整个过程应循序渐进,活动后加强患肢向心性按摩和抬高,以减轻肿胀,严格掌握力度,保证进度。

3.断指再植术后如何护理

专家表示,断指再植的能否成功关键在血管能否接通,1965年Kleinert应用放大镜接通手指血管和Buncke等用显微外科技术成功地进行兔耳再植与猴拇再植的动物实验后。

1966年我国医务人员与日本学者Komatsu(1968年)等相继报告完全离断的拇指再植成功。一、环境病房整洁,保持空气流通、控制探访人员,防止交叉感染。

紫外线消毒房间每日1-2次,室温控制在24-26度之间,为了保持局部温度可用60-100W烤灯照射,灯距为30-50CM,告知病人及家属不可自行调整距离以免引起灼伤,湿度60%-70%,如温度过低使血管痉挛阻碍血液循环,过高则加速组织耗氧代谢。二、体位术后需绝对卧床7-10天,因体位改变可导致体内血压的改变,而吻合的血管对血压瞬间变化极为敏感,极易发生痉挛,患肢应垫软枕略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局部应制动,保持功能位。

三、再植指血运观察术后应严密观察局部血液循环情况,发现血液循环障碍,要及时解决。术后24-72小时内,是吻合血管出现循环危象的高发期,因此应每1-2小时观察一次,其中需要严密观察再植肢体血液循环的指标有:皮肤的颜色、皮温、指腹张力、毛细血管返流、指端侧方切开出血等情况,以上指标应综合分析并进行正确的判断。

其中颜色和温度是反映皮下血运的可靠指针。目前小儿断指再植术手指未节再植术,十指离断再植术等高难度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显微外科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4.如何护理断指再植术病人

再植术后常规的处理包括:(1) 隔离护理,安置病人于特殊隔离病室,保持20T〜25T 室温及一定的湿度,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2)抬高肢体。(3)局 部加温。

(4)观察再植手指血循环,有色泽、弹性、皮温、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5)周围血管扩张药物的应用,常用妥拉苏林 25mg/6h、罂粟碱30mg/6h等。

(6)预防感染和常规破伤风抗毒血 清1500u肌肉注射。全身应用抗凝药物:断指再植术后,是否应用全身抗凝药物,至今尚有争论,国外 的学者仍在常规应用,认为抗凝治疗有助于减少或防止吻合血栓形成。

事实上精良的血管缝合技术最为重要。目前,一般应用低分子 右旋糖野(500mL/d〜1000mL/d)、阿司匹林(每次0.5g/次〜 l.Og/次,3次/d)及一些血管解痉药物即可。

只有当血管损伤严 重或手术探查取出血栓或作血管移植的情况才慎重地应用肝素等的 抗凝治疗。

5.断肢再植的护理概述及分类有哪些

断肢(指)再植是指失去血液供应的离断肢体,通过骨科与显微外科手术重建其血液循环使肢(指)体获得再生的手术。

⑴按肢体离断的程度分类:①完全断离。断离的肢体完全与人体分开、无任何组织相连,或断肢(指)上有少许组织相连,但在清创过程中必须将这部份组织切断再植。

②不完全断离。断离的远端肢(指)体虽有少量皮肤与软组织与近端相连,但主要血管断裂或栓塞,只有吻合血管才能使离断的肢体存后。

⑵按肢体损伤的性质分类:①整齐损伤。如锐器切割锯伤的离断肢体、创面整齐,没有严重的软组织挫伤和缺损。

②不整齐损伤。多由于机械的搅拌、冲压、辗轧而致绞伤、挤压伤或撕脱伤,组织损伤严重而广泛切除挫伤组织后仍能再植肢体。

断指再植病人的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