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现状的论文(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及思考论文)

100 2023-05-28 07:39 论文大全

1.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及思考(论文)

摘 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就。

“十六大”,“三个代表”的会议和文件为我国在新世纪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和要求。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全民素质,是二十一世纪——科技时代国家强大的基本体现,因此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人们对知识的苛求程度越来越大,全民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

然而大多数人忽视了小学教育的重要性。据日本科学家调查发现,人类大脑智力的开发,个性素质的培养,大都在儿童时期形成。

所以说小学教育至关重要,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小学教育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作为彝族聚居地的凉山州的小学教育教育同样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小学、彝族小学的问题更显得突出。

【关键词】凉山州 小学教育 教学现状 原因 现状 Abstract After the 11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China's reforming and opening up have made achievements of world attention. The congress and the documents of"16th Party Congress"and The "three represents"are providing a strong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Chiness further developing in the new century. Enhancing the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and improveing the quality of the whole people are the 21st century -- an era of technology and strong country's basical embodiment .so people gradually realize that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and eager for knowledge more and more stronger ,and people accessing the educational level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However, many people ignored the importance of primary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Japanese scientists found that the human brain's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and quality of character mostly produced in childhood. So primary education is essential, because China's economic developing is uneven, primary education has been a severe challenge. Primary education Yi habitat in the Liangshan Prefecture exist the same problem. Key words:Liangshan Prefecture Primary Education Teaching conditions 引 言 科技兴国,教育为本。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基础教育面广量大,在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上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小学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龙头,其作用更是至关重要。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农村教育的整体性薄弱状况一直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其根源何在?有何对策?迫切要求全社会人的关注。现就此问题略陈管见。

第一章 凉山州教育发展现状 2006年,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达到673033人(其中,小学505691人,普通初中122915人,普通高中35221人,职业初中3231人,职业高中2341人,中专2285人,中师1014人,技工校335人)。西昌、德昌、宁南、会理、会东实现整县“两基”,其他县的40个乡镇实现分乡“两基”, “两基”地区人口达232.33万人,人口覆盖率达57.49%。

全州有小学校(点)3317个,在校生505691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5.36%;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小学生252396人,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90.46%; 民族教育和农村教育是凉山教育的重点,也是凉山教育的难点,当前民族教育和农村教育还存在诸多难点和问题,主要是: 1、对教育的思想认识较差,观念落后 一些地方的党政领导对教育,尤其对民族教育和农村教育的思想认识较差,重视和支持的力度不够。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在具体行动上落实得不够。

2、教育投入不足 2006年,全州预算内教育经费9.8亿元,教职工人头经费和公、业务费达9.02亿元,事业发展经费只有10%左右。 3、师资队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不适应教育发展和实现“两基”的需要 按省定编制标准,教师数量不能适应凉山一师一校多、寄宿制管理人员多、双语教学需增加教师的需要。

同时凉山小学教师队伍还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教职工中尚有3225名代课教师,他们中70%以上是小学文化水平,工资待遇低,工作不稳定,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其二,有一批教职工是由民办教师转正,其中不少文化水平也低,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007年小学在校生50余万人,需增加教师3080人。

2.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论文

学生怕作文,尤其农村学生更怕作文,城市小学生与农村小学生在习作水平上的差距是不容争辩的事实。

农村学生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社交能力更无法与城里孩子相比;他们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对于这些困境和现状,相信每一个在农村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人都会有更多的体会。笔者在农村小学担任语文教师已有六七年的时间,在作文教学中花了不少心智,可谓煞费苦心而收效平平。

从前每次在学生作文前,从选题到开头结尾,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每个环节都指导得有板有眼,滴水不漏,可最后换来的还是学生干巴巴、令人沮丧的文字。在一次次失望和无可适从中我开始反思我所运用的指导方法是否最适合我指导的对象,其得到的答案也是肯定的,一般的作文训练方法,运用在农村学生身上,必然要碰壁的。

那么如何做到,既能够立足现有作文教学理论和成功方法的同时,又能够在这些理论和方法中寻求突破,走出一条更有助于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训练方法,这就是笔者多年来一直努力探询的作文教学中的“循规”与“寻变”,在此将本人的思路和经验提出与大家交流。 一、长篇短章,词汇先行 “词汇积累——作文训练的基石。”

引导学生积累词汇,让学生在习作时能做到腹中有物,以此提高作文水平,这点对于无论是城里还是乡下的语文教师,已不是什么新鲜的做法。但同样的“积累词汇”,其实施过程城里乡下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对于城区的小学生,老师要想让学生积累词汇,可能只要简单的布置和适时的检查这么简单,然而在农村,那可要费些心思和体力的。 首先,学生从哪儿获得词汇的积累?农村孩子手中可供阅读的书籍少之甚少。

本人所在学校,初步调查发现每个学生手上平均没有一本象样的课外读物,在这种状况下让学生去阅读,去积累词汇,不是纸上谈兵是什么?为此,我在班级中增设了“班级图书角”,把学校闲置的旧书架拿来放在班级教室的一角,让学生尽可能地把个人的藏书拿到这里来,此外在每年的寒暑假我都将给学生布置一道特殊的作业,那就是让家长给自己买一两本有意的课外书籍,甚至还推荐性地开出书目,从而使家长们由没有习惯为孩子买书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通过几个学期的坚持,图书角里的图书已经相当可观了,极大地克服了农村孩子可供阅读的书籍少的不足。

其次,对于积累的词汇的理解、分类、优化和运用能力,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也有很大差距。由于城市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高,他们在这项工作中充当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农村孩子在积累词汇的过程中几乎失去家长的作用,如果老师在这当中又缺少科学合理的指导和监督力度,那么词汇积累只能变成徒有形式的做法。

因此我找到了几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第一,专门开设阅读课,临场指导阅读;第二,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每星期、每月评出“阅读之星”、“词汇大王”等,同时注意遏制学生积累中的片面贪多求次情况;第三,积累的词语佳句要让学生尽量理解,平时通过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词义,用自己的感情朗读词汇等做法,强化了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培养了语感。

二、题材拓展,农村娃也可写城市事,国家事 笔者在网上曾研读过一篇题为《农村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出路》一文,作者提出的作文题材出路就是:写农村景色、写农村语言、写农村生活、写农村变化。乍看上去,似乎是些不错的点子,可仔细想来,难道农村学生的作文只要把农村的一切写好就大功告成了吗?现阶段在整个教材普遍带有城市化倾向的形势下,必然要求农村孩子的作文也能写、会写除农村以外的事物。

可农村孩子生活中接触的新鲜事物少,眼界狭小的的客观事实,成为阻碍学生作文题材丰富性,多样性的最大颈瓶。怎么办?思来想去,农村孩子最热衷的事情莫过于就是看电视,电视成为他们了解外界的唯一窗口,而新闻的价值也许正是我所寻求的拓宽学生作文题材的最好出路,并且笔者也的的确确为这个所谓的“新闻引路”构思摸索了近四年时间。

首先,培养学生关注新闻的热情。经常利用班会,自习课等时间,开展“会声会色说新闻”、“新闻小博士”等活动,而到了高年级后期,还增加了带有评议性质的“今日新闻之我见”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密切了新闻和学生间的联系,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视野。 其次,老师参与其中,事半功倍。

学生对于新闻的搜集不免有着方方面面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搜集渠道单一;新闻素材有些大而不着边际,有些小而索然无味。要克服这些不足,这时教师就有必要参与其中。

我经常从报刊、电视、网络中搜捕一些生活气息强的新人新事,然后与学生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以新闻的方式拓展题材的做法,已经小有硕果,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在笔下写出新鲜事物,这让笔者尤感欣慰。

三、模仿入门,例文作文教学法 有人提出,作文训练应当经历“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不断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阶段,本人对此非常赞同。那么如何做到“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呢,这就要发挥例文的强大作用。

在长期的工作中,笔者总结。

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农村小学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基础。

好问是孩子的天性。没过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是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就忽略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常常是一堂死气沉沉的教师演说课或是华而不实的气氛活跃的,老师和学生的一问一答。

因此,我认为要使现代教学设备不齐全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激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一、激发好奇心,使学生想问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

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新出现的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发现问题,并追根寻源、激发思考、引起探索欲望,开始创新活动。

因此,我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引出探索的欲望。如:我在上《草船借箭》这课时,抓住借字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借其实是骗,为什么偏偏用借呢?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白这里用借不但点出诸葛亮的聪明、智慧,而且暗示了这箭在后来作战时还要还给曹操。也就是曹军造箭射自己。

二、为学生创造环境,让学生树立信心,敢于发问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使学生敢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

1、创设积极宽松的教学情境。在农村语文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没有讨论、交流、课堂死气沉沉,我这几年尝试着,与学生多进行情感交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没有害怕感而敢于从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

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和愉悦,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给每个学生的提问投以微笑,关注和点头,允许他们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插话。

引导学生敢于对教师、书本上的观点,提出质疑,要积极提倡学生标新立异、勇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思考问题。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辩论,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质疑促思。

三、教给方法、使学生会问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困难可见提问并不容易。学生从敢问到会问,有一个培养和提高的过程。

需要教师的示范和引导。1、以问引文。

教师的提问要有启发性,要抓住关键之处。这样能够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矛盾之处的注意。

从而产生相关疑问。2、提供范例。

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喜欢模仿的又是教师的行为方式,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提问的角度、思路、方法方面给学生提供范例。善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敢于想像猜测,对同一个问题多层面,多视角地去观察、分析和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探因求果、正反对比、逆向思维、突破定势等方法,提出来具有创新性的问题,长期潜移默化,学生便会由原来的被提问变为主动提问。3、变课堂的纵向提问为横向提问。

所谓横向提问就是在课堂上问题不是由教师提出,而是由学生自己提出,再由学生通过思考来自行解决的一种提问方法。由于提问者与回答者在课堂教学中都具有同等的学习者地位,因此这种提问方法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纵向提问相比,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消除在课堂回答过程中的紧张感,能为推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敢议论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回答问题和分析问题创造了条件,使学生有机会在一种既无拘束又较热烈的教学环境中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四、提高认识、使学生善问。善问是在学生有主动提问意识基础上的更高的要求,是敢问、会问的进一步提高,善问是要问得当,问得明、问得妙。

问得当,是指当问之处才问,不要一有疑就问,每疑必问,应当经过充分的思考确实有疑问再提问。那些通过自己的努力,或通过查工具书、向别人咨询、与同学互相讨论便能得以解决的问题,则不必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敢问、会问、善问、并且把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及时纳入教学思路之中,这样既加强训练的针对性,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农村语文课堂教学,不管用何种方法,都必须符合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思维和语言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根本目的。

4.农村小学应怎样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论文

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是一种国际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

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反映和回应了时代又对教育的需求,是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已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并确定语文研究专题,独立地开展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这种学习方式下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着自已的智能结构,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着丰富的感受、体验。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创造性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显现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语文教学历来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并以学生自能学习为目的,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即是重在养成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在语文学习中使用研究性的学习方式有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达成。学生学习语文,应获得一定水平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

“语文知识指的不公是一般意义上的书本语文知识,还包括与生活、生主、经济、科技等广泛联系的应用知识;语文能力指的是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实践、适应创新的语文应用能力;语文素养指的是通过语文学习,语文的知识、能力智能结构不断完善,促进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显然,这样的培养目标,对学生在掌握陈述性知识的基础上,拥有一定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使用融合了方法策略指导、实践活动历练,显现创造精神的语文教学方式,而研究性语文学习方式因其重在学习的过程、思维方式的培养、思维水平的提高的过程性特点,学以致用的应用性特点,重体验、重参与的特点在达成语文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可以提供较其他方式更有效的支持。笔者多年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此对农村小语研究性学习作些理性的探讨。

一、研究性语文学习课程的改革语文学习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会“正确的理解并运用规范的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达到涵育人、发展人的终极目标。所以,语文学习过程中要通过有效形式显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现有教育界体制的课程体系里,虽然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也逐步拥有一定的位置,但学校主要使用的还是国家的统一教材。除却统一教材在不同地区适用性强弱的因素,统一的固定了的、成形了的教材在内容、组织结构等方面还存在着局限,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显得很必要。

其中首先需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定的教育理念与学生一道对课文进行选择与重组,使用权教学内容、教学序列更为合理。(一)着力基础,对现有教材的重组与选择现有语文教材的课文编排,通常以单元为单位,单元内的文章在内容上的联系不是很紧密,而是为了训练某项语文技能把在结构和写上有相似点的文章放在一起,课文异化成了便于分析的对象,而不是让学生感悟、审美、体验的凭借。

所以,课文应该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需要重新组合,以丰富学生对在内容上真正有联系的的文章的感受,从而在“意相近”的层面上领悟文字如何达意及文章的奥义。现以人教板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为例谈谈课文的重组与学生研究性语言学习的关系。

教材原本将《飞夺泸定桥》、《丰碑》、《狼牙山五壮士》、《冀中的地道战》、《毛主席在花山》、《革命烈士诗两首》、《难忘的一课》等有关中国近代社会的数篇文章散排在几个单元里,而本年段的《社会》教材内容的第二单元正是“中国近代社会风云(二)”,它由“中国共主党的诞生、北伐战争与四一二政变、南昌起义与井冈山会师、红军不怕远征难、神圣的八扑抗战、两种命运的大决战”等篇构成,语文课本里的几篇课文的背景正是这段历史。为了充分利用教材间的内容联系,我引导学生在明确了《社会》课的目录及内容编排后,对语言课本上的这几篇课文进行了重组,将它们归为一组。

这样便于学生在了解社会课知识的同时,感受语言课文的时代背景,同时便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时更广泛地展开资料收集-------收集有关长征、抗日、解放战争的详细资料,通过内化,在更为广阔的背景认识中学习语文。对语文课文的后果组,沟通了学业科间的联系,为学生的研究性提供了新视角,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广泛阅读,加深了对文章背景的理解,从而为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提供了基础。

(二)、着眼发展,把握随机性的学习内容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应是广阔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而在对课本形态的教材进行重组的基础上,必须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着眼于发展,通过补充、探究收集、调查了解等多种方式进行吐故纳新。

让学生在专题性的收集、整理、讲座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领略汉语言文字的风采、韵致。

这样,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扎在课堂上习得的技能在实践中转化,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对课本教材的内容进行印证和强化,并在广泛收集资料时丰富词汇,积累感性经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素养。相对于课本形态的学习对象,学生装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视野中的其他部分就。

5.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新课改中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的思考和对策

永昌镇中心小学 钱明强

一、存在问题

1、新教材的学习更注重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各个年级之间的知识体系联系紧密,中间如有一环节掉队,就很难补上去。而农村师资配备并不完全到位,难免中途有个别教师对新教材的把握不够,而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出现断层。接任教师再去弥补,效果不像老教材那般显著,从而导致语文成绩下降。

2、新教材的编排中,二、三年级之间跨度太大。二年级对阅读、作文教学的要求不明显,但三年级就要求会写250字左右的文章,且近几年来作文的题目艰涩,习作要求与五六年级相差不明显,使学生倍感吃力,也使教师教的幸苦。而且万一脱节,很难弥补。

3、农村孩子的家长配合难以到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但是,农村学生目前有三种状况让教师感到头痛。一种是,想配合而无能为力。许多家长学识有限,对现代教学提出的问题感到很茫然,无法谈的上让家长进行家庭辅导。二种是有能力而不配合,这类家长都比较忙,忙于挣钱,忙于农活,连学校开家长会都没时间参加。也许,在他们认为孩子交给了学校就是老师的事了。第三种情况是没有人配合。许多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等长辈上学,只管孩子的吃穿住行,不过问学习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家长良好“照顾”只有靠孩子的自觉学习,幼小的孩子又有多少能有自觉学习的习惯呢?顶多是为完成作业而已。这是语文教学也是各科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4、新教材内容变广、变活,虽说题型变化不大,但阅读量、识字量大增,也导致许多教师无从下手,只能更大范围的进行题海战术,更长时间的“折磨”学生,教师教的痛苦,学生学得痛苦。

二、对策

1、加强师资培训,尤其对年龄偏大的教师的培训,现阶段对年轻教师的培训不少,但对中老年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加强教师的对新教材的认识,加强对教师的新教材培训。使教师对整个教材体系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引导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

2、学校对三年级教师要重点安排,同时学校要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指导。

3、积极开办家长学校,加强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努力宣传现代教育理念,使教育至上的观念深入人心。

6.如何提升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要:小学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小 学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 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关键词:九年义务教育 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小学语文素 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 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课程标准中语文 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 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 养。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使语文教学在弘扬科学理性精神,注重 语言的准确、简明、实用,与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创新思维的培 养、人文精神地熏陶、完美人格的塑造这两者的矛盾力中寻求一中 平衡,这是对历次语文教学大纲的历史性超越。 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 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 理性主义的误区。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 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 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

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的感性语言材料,在 量的积累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掌握常用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 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这是形 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行成为一种 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让小学生学会 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 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 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 当地使用语言技能,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 第四, 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 是为了不需要教” 。 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语文学习的兴 趣,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如,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养成读书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书写整洁的习惯。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

7.如何提高 农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论文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如何,直接影响到获取信息、了解世界、认识人生、发展思维等方面,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农村小学生的视野比较狭窄,阅读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非常注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重视课前预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当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授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只注重知识而不注重获取知识的的能力,就像猎人走进山林时只带干粮,不带猎枪。预习,是新授课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讲课前学生先行自学的一个阶段,是“训练阅读最主要的阶段”。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而且有助于学生发现和思考问题,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新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前都有提示预习的具体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根据这些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带着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去认真地读课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把要求做的地方做一做。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课文的内容和中心思想。例如在教学《顶碗少年》一课时,我提前给学生出示了预习内容:

8.如何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水平的论文

近些年来,我国的教育领域卷起了课程改革的浪潮。当这股浪潮袭来的时候,教师被推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教师理所当然地成了这场改革的弄潮儿。因此,注重自己的专业成长,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使自己不被这股浪潮所淘汰,使自己能够与中国的教育改革同步俱进,为中国的教育改革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是每一位教师的当务之急。

首先,要尽可能利用现有的条件去读书学习。无数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都证明多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教学离不开学科知识的储备与更新,离不开教学思想与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我们要静下心来翻开也许尘封已久的专业基础知识读本,重新咀嚼已渐被遗忘的专业基础知识;我们还要学习和接受那些越来越多的添加到我们专业来的新专业知识;学习那些看似与自己专业无关但实际上是有关的其他学科、其他领域的知识。让知识源源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头脑,让自己的一桶水变成宽阔的河流、深深的海洋。为做好一个专业的语文老师打下雄厚的扎实的知识基础。

其次,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农村的学生,由于环境限制,基础知识较薄弱,视野不够开阔。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多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教给他们相应学习方法;确定自己相应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能够获得认可和成功。在教学活动中,要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探索尝试,逐步提高。还要多多参加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比如听课、上公开课、参加教学竞赛等,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第三,要努力做一个研究型教师。有专家指出:教师即研究者。语文教师不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要做一个终身学习者,一个教学研究者。许多有名望的语文教师,他们都是教育教学研究的不懈探寻者,可以这么说,没有教育教学研究,就成就不了这些名师。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还要学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且把它形成于文字。将自己的教学实践形成于文字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这是对实践的一种提升,也是对自己专业素养的一种提升。一些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虽然教龄不长,但成绩突出,业绩优秀。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因为他们经常用文字形式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用正确的理论和行为的效果来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也对未来的教学活动进行设想和计划,从更高的水准进行研究,这样逐渐减少了自己教学行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第四,要虚心向专家请教学习。只凭个体的经验,往往会产生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状况。有时自己做了一些事,自我感觉良好,但拿出来请众人一评论,又发现遗憾不少。因此,我们要想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能忽视经验丰富教师的指导,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不能单等专家帮自己指导,而要主动地去找他们,请他们与我们共同诊断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指导是针对我们自己的问题进行的,可以对我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只要我们付出艰辛、付出努力,我们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一定会逐步提高。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现状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