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看待当前的“逆全球化”思潮
面对“逆全球化”思潮扩散全球的新现象,如何分析世情?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全球化整体形势?习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上明确指出,“经济全球化进入阶段性调整期,质疑者有之,徘徊者有之。
应该看到,经济全球化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符合各方利益,是大势所趋”。经济全球化的“大势所趋”,来源于金融危机后国际贸易、跨国投资、人员跨境流动的回温。
首先,从国际贸易来看,2015年世界货物出口额和进口额占GDP比重虽有所下降,但2011年-2014年间基本与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相当,达到25%左右,并未出现严重下滑,此外服务贸易成为贸易增长新亮点,服务贸易占GDP比重从2008年的12.5%上升至2015年的13%;其次,从跨国投资来看,世界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占GDP比重也有所回温,从2011年的高点303.2%下降至2014年的低点218.6%,2015年又回升至286.7%;最后,从人员跨境流动来看,国际移徙者总数也一直呈现上升状态,从2000年的1.72亿人上升至2010年的2.21亿人,又进一步上升至2015年的2.43亿人,人员要素的流动加剧,也必将带动其他要素的全球化流动。经济全球化的“大势所趋”,来源于南方国家加速崛起、南北国家实力消长的全球经济格局重塑。
从当前全球化格局来看,虽然北方国家对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抱收缩态度,南方却齐唤开放。随着南方国家的加速崛起、追赶,南北方国家实力消长的格局变迁,促进经济全球化的正面因素进一步积累,负面因素进一步式微。
从贸易实力来看,无论是商品贸易还是服务贸易,均从1990年的“二八开”上升为2015年的“四六开”,南方国家货物出口额占世界比重从23.92%上升至42.1%,货物进口额占世界比重从21.51%上升至38.93%,商品贸易(含进出口)占世界比重从22.71%上升至40.51%,服务贸易占世界比重从18.48%上升至34.52%;从经济实力来看,按汇率法计算,南方国家GDP占世界比重从1990年的17.2%上升至37.6%,提高了20.4个百分点,按购买力平价法(PPP)计算,南方国家GDP总量占世界比重已经超过北方国家,未来还将进一步拉开差距。世界贸易和经济格局正在加快演变,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
总而言之,越是在“逆全球化”思潮抬头时,越要保持清醒理性。要看到,经济全球化的基本面还是好的,基础条件并没有改变,各国尤其是南方国家的规模化生产、创新性发展、大范围贸易、持续性增长,无一不需要更为广阔的国内外市场,这将成为全球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部分国家人为隔断国际贸易、跨国投资、人员流动等交流与合作的纽带,意味着“双输”或“多输”的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2.以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写一篇1000字论文
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
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
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纷纷引起研究热潮。
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
3.如何看待逆全球化现象的出现
全球化是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主张市场、自由贸易获得帕内托累计最优。
反全球化,认为全球化本质是发达国家的经济殖民,非暴力殖民。消灭了地方,迷失在全球均等化中。
全球化趋势下,分工越来越细,国与国之间优势可以互补,双方可以利益最大化。这样的模式会带来机遇,发展中国家抓住全球化的机会积极融入到全球化中,中国正是不断改革开放取得很大成绩。但全球化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角色定位容易固化尤其是发达国家。于是
整个竞争环境加剧失业率也随之攀升紧跟着这类群体就开始反对全球化。经济受到打击于是,有人就觉得全球化风险高逆全球化的言论更是甚嚣尘上,但是这些都是暂时的,全球化是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