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科技创新的论文(论文《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00 2022-09-03 15:09 论文大全

1.论文《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论我国企业选择技术创新战略的依据内容摘要: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是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本文通过分析技术创新战略的类型特点、实施条件、选择条件等,为企业提供选择技术创新战略的依据。 关键词:技术创新战略 自主创新模仿创新 合作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和生存的关键因素之一。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上立住脚,就必须重视技术创新,选择适宜的技术创新战略。 技术创新战略的类型 技术创新战略决定企业创新的具体行为,因此对技术创新战略的分类是正确选择创新战略的首要条件。

对技术创新战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按技术来源分为自主开发战略、合作开发战略、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战略和模仿战略;按技术竞争态势分为领先战略、跟随和模仿战略;按市场竞争策略分为市场最大化战略、市场细分化战略和成本最小化战略;按行为方式分为进攻战略、防御战略和游戏战略。本文采用常用的分类方法,即将技术创新战略分为:自主创新战略、模仿创新战略和合作创新战略。

自主创新战略是指以自主创新为基本目标的创新战略,是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产生技术突破,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学习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吸取率先者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教训,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

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间、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通常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中间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 技术创新战略的特点 (一)自主创新战略 1.技术突破的内生性。

自主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是企业内部的技术突破,是企业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的。这样不仅有助于企业形成较强的技术壁垒,而且很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形成创新的集群现象,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2.技术与市场的率先性。要发挥自主创新的优势,只有在技术与市场方面都具有领先的优势,因此率先性是自主创新的目标。

这种率先性不仅有利于积累生产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经验,获得产品成本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取得超额利润。而且企业所制定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可演变为本行业或相关行业统一认定的标准,增强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3.知识和能力支持的内生性。创新与知识和能力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知识和能力支持是创新成功的内在基础和必要条件,技术创新的主体工作及主要过程都是通过企业自身知识与能力支持实现的;自主创新过程本身也为企业提供了独特的知识与能力积累的良好环境。 4.高投入和高风险性。

企业为保证始终有占据市场优势地位的创新产品,必须能够持续进行创新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将创新贯穿于企业整个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有较高的资金和强大的人力投入。同时,由于新技术领域的探索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资金投入具有很强的外溢效果和较强的迟滞性,所以进行自主创新的企业必须承受巨大的风险。

(二)模仿创新战略 1.模仿的跟随性。企业最大程度的吸取率先者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吸收、继承与发展率先创新者的成果。

当然这种战略不是简单模仿的战略,而是巧妙的利用跟随和延迟所带来的优势,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的一种战略。 2.研究开发的针对性。

模仿创新的研究开发不仅仅是对率先者技术的反求,更是对率先者技术的完善或进一步开发。该战略的研究开发活动主要偏重于破译无法获得的关键技术、技术秘密以及对产品的功能与生产工艺的发展和改进。

3.资源投入的中间聚积性。集中力量在创新链的重要环节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也就是在产品设计、工艺制造、装备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创新链上的资源分布聚积于中部。

4.被动性。这主要是指竞争的被动性,包括技术积累、营销渠道和实施效果等方面的被动,这是由模仿创新者只做先进技术的跟进者来决定的。

(三)合作创新战略 1.合作主体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全球性技术竞争的不断加剧,使技术创新活动中面对的技术问题越来越复杂,技术的综合性和集群性越来越强。

因此,以企业间合作的方式进行重大的技术创新,通过外部技术资源的内部化,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成为新形势下企业技术创新的必然趋势。 2.创新时间的缩短,企业竞争地位的增强。

合作创新可以缩短收集资料、信息的时间,提高信息质量,降低信息费用;可以使创新自愿组合趋于优化,使创新的各个环节能有一个比较好的接口环境和接口条件,从而缩短创新过程所需的时间;合作创新可以通过合作各方技术经验和教训的交流,减少创新过程中的因判断失误造成的时间损失和资源浪费;合作创新的成功能够为参与合作的企业赢得市场,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3.降低创新成本,分。

形势与政策关于科技创新的论文1500字,形势与政策关于科技创新的论文2000字,形势与政策关于科技创新的论文1000

2.急!!一篇关于科学技术在某一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论文有参考文献,

某区可持续发展浅析[论文] 摘要:本文以市**区为例,系统阐述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和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部署,即建立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协调机制、加大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和软环境建设的力度、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和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为党委、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区情介绍]: **区:系市南部中心城区,面积102平方公里,辖九街一镇,人口39万。前身是市的工业老区,全市绝大部分大、中型企业都集中于此,旺盛时期多达 家,年产值超过 亿元,利润达 亿元。

97年市实行区划调整,**区大部分面积调整出去,工业规模急剧减缩。 加之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成立和发展,**区仅有的部分企业迁的迁\停的停,仅剩下一部分已经风光不再, 一、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尤其是最近几十年时间内,随着人口的快速增加,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得的物质财富不断增加,促进了各地区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 与此同时,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主要表现为全球性的人口膨胀,资源过渡开采而导致资源短缺,环境质量恶化和生态危机加重,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动荡起伏,以及失业、住房和交通拥挤、治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普遍困扰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引起人们的忧虑和不安。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联合国第42届大会上首次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作出了较为科学的界定。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为全世界迎接下世纪的挑战作了必要的准备。

我国在总结建国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借鉴世界环境与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把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并把它与我国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密切结合起来。 白皮书中提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未来和下一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

并提出了《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等重大战略,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从非持续发展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它将引导我国经济社会走上一个新的更广阔的发展境界。 建国以来,作为市中心城区的**区的发展基本上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导致能源和原材料的过量消耗,产品成本高,经济效益差,且环境污染严重。

不仅付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代价,造成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而且给后代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这就决定了**区今后不能采用只注重数量增长、忽视质量提高的传统发展模式,必须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作指导,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相协调发展的高度制订**区的发展战略,在确保经济获得稳步发展的同时,谋求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素质不断提高,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并趋向良性循环,最终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和谐、高效、优化、有序发展。

二、**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和面临的困难 (一)、有利因素 1区政府已将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 在《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正在制订的《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彻底摒弃了长期以来只追求速度而不注重效益的外延式、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将**区经济社会发展引上正确健康的轨道打下了重要基础。

《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一经提出,立即得到广大民众的拥护,它不但顺应了中央关于两个转变的战略方针,也将被广大群众所接受而逐步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公众、团体和其他组织对可持续发展的认同、支持和参与程度,将决定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进程,也将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领域。

**区历年来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表明,公众、团体是积极支持和参与的,如**区人口增长率的迅速下降,绿化面积的提高,城市环境的改善,妇女地位的提高等等。有理由相信,有了区级政府对发展模式的正确选择,有了广大民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将不断增强和完善。

2。 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世界各国的知名企业、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资源都表现出了蜂涌而至的势头,香港、澳门回归无疑会更加增强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加入WTO的努力更加快了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说明中国正在获得一个罕见的发展机遇。

市作为中部地区内陆的省会,发挥着承东启西、联结华中华东(长江经济带)和华南(珠江三角洲)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目前市委市政府正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加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区市省会的南大门,同样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尤其,市委市政府明确**区为是市城市建设两个重点中的重点,再加上湖南省政府举。

科技创新,形势,政策,论文

3.有关创新与模仿的论文

模仿创新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模仿创新即通过模仿而进行的创新活动,一般包括完全模仿创新,模仿后再创新两种模式,另外模仿创新还有积极跟随性等特点。

目录 模仿创新的方式完全模仿创新 模仿后再创新 模仿创新的特性积极跟随性 市场开拓性 “看中学”的积累性 资源投入的中间聚积性 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 技术创新的动因及挑战创新是生存条件 创新面临挑战 更适合中小企业现状 可选择的模仿创新方式内部开发型方式 联合开发型方式 依托型方式 开放型方式 虚拟R&D机构方式 模仿创新应注意的问题自满是模仿创新大敌 需求是模仿创新根本 技术积累是前提 技术创新战略率先创新与模仿创新 我国现阶段宜实行的 展开模仿创新的方式 完全模仿创新 模仿后再创新 模仿创新的特性 积极跟随性 市场开拓性 “看中学”的积累性 资源投入的中间聚积性 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 技术创新的动因及挑战 创新是生存条件 创新面临挑战 更适合中小企业现状 可选择的模仿创新方式 内部开发型方式 联合开发型方式 依托型方式 开放型方式 虚拟R&D机构方式 模仿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自满是模仿创新大敌 需求是模仿创新根本 技术积累是前提 技术创新战略 率先创新与模仿创新 我国现阶段宜实行的 模仿创新的方式 模仿创新具体包括两种方式: 完全模仿创新 第一种是完全模仿创新。 即对市场上现有产品的仿制。

一项新技术从诞生到完全使市场饱和需要一定 模仿创新 时间,所以创新产品投放市场后还存在一定的市场空间,使技术模仿成为可能。但完全模仿本质上也带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很多企业发展都从模仿其他企业技术开始。

模仿后再创新 第二种是模仿后再创新。 这是对率先进入市场的产品进行再创造,也即在引入他人技术后,经过消化吸收,不仅达到被模仿产品技术的水平,而且通过创新,超过原来的技术水平。

要求企业首先掌握被模仿产品的技术诀窍,在进行产品功能、外观和性能等方面的改进,使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模仿创新优势在于可节约大量研发及市场培育方面的费用,降低投资风险,也回避了市场成长初期的不稳定性,降低了市场开发的风险。

但是同时难免在技术上受制于人,而且新技术也并不总是能够轻易被模仿的。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专利制度的不断完善,要获得效益显著的技术显然更不容易了。

模仿创新的特性 模仿创新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积极跟随性 (1)积极跟随性。 一是体现在技术方面,二是体现在市场方面。

在技术方面,模仿创新不做新技术的开 模仿创新 拓探索者和率先使用者,而是做有价值的新技术的积极追随学习和改进者。在市场方面,模仿创新者也不独自去开辟全新的市场,而是充分利用并进一步发展率先者所开辟的市场。

市场开拓性 (2)市场开拓性。模仿创新在市场方面同样具有开拓性。

开辟新市场,激发新需求是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特点和内容,模仿创新亦不例外。模仿创新不仅是抢占率先创新者已开辟的市场空间,而且包含着对新市场空间的进一步拓展和扩充。

“看中学”的积累性 (3)“看中学”的积累性。 学习积累机制是技术创新中的核心问题,是支持技术创新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

率先创新的学习积累主要依赖于自我探索,除了基础知识可来源于外部外,大部分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是企业“干中学”的结果。而模仿创新的技术积累来源是多方面的,开始主要是通过“看中学”,即通过观察、选择、节俭、模仿率先创新者的行为,从他们的成功和失败中学习,在模仿中吸取大量的外部知识,培养提高自身的技能。

这样有投资少、时间短、效率高的特点,这是模仿创新竞争力的重要根基。 源投入的中间聚积性 (4)资源投入的中间聚积性。

模仿创新省去了新技术探索性开发的大量早期投入和新市场开发建设的大量风险投入,因而能够集中力量在创新链的中游环节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物力,使得创新链上的资源分布向总部聚积。 这样一方面保证了模仿创新企业并不丰富的创新资源的集中利用,另一方面保证了在工艺改进,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大批量生产管理等方面形成强势技术积累,造成了模仿创新竞争力的又一重要根基。

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 模仿创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中小企业如何依靠技术进步求得生存与发展,如何依靠技术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而中小企业因其经营环境及自身能力的制约,常常陷入需要创新以推进企业发展却又难以承担创新风险与投入的两难困境。 模仿创新则是中小企业创新模式的一种理性选择。

编辑本段技术创新的动因及挑战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因及挑战 中小企业不可能像大型企业那样用雄厚的资金投入科研与技术开发,但是企业要生存发展,仍然需要有较高的技术创新热情。 创新是生存条件 首先,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是求得生存的必要条件,因为它们难以像大企业那样依赖于已取得 模仿创新 的产品市场。

第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们往往是企业的所有者,因此具有更强的技术。

4.对科技政策如何更好的引导企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见建?

1。

1 科技成果转化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 当前,世界各国日益重视科技创新,并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抢占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而科研开发与产业化之间的距离呈现日益缩短的趋势,科技成果应用速度加快。在这种情况下,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速度和效果就成为世界各国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近年来,我国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开发投入大幅度提高,科技产出日益增加。但是,真正衡量自主创新能力的标准不只是研究开发能力,更要关注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市场化能力。

创新经济学的创始人约瑟夫·熊彼特认为,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是把发明或其他科技成果引入生产体系,制造出市场需要的商品。 所以,从内涵上看,技术创新能力不仅包括科研开发能力,还包括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能力以及创新产品的市场化能力。

进行自主创新,实际上是一个从研究开发,经设计制造,再到市场实现的价值创造过程,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需要在研究开发、产业化应用和市场运作等三个关键环节形成竞争优势。 目前,随着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产生了一大批前沿性的科技成果,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以专利、论文为代表的研究开发能力快速提高,而以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成果应用和市场化为主要指标的企业创新能力提高相对缓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整体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1。

2 科技成果转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由于科研与生产的分离,科技成果转化是世界共同致力于解决的难题。美国为了促进联邦实验室和大学的技术转移,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并建立了技术转移机构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从总体上看,西方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较高,达到80%以上。 从世界各国发展趋势来看,科技成果转化问题更多地是与科技管理体制相关的。

发达国家之所以科技成果转化率较高,一是企业在科技进步中发挥着主体作用,不仅是应用开发的主力军,也大量从事基础研究,给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大量资助,使科研开发与企业发展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二是政府财政科技投入虽然保持较大规模,但是注重围绕产业发展需求进行组织方式的创新。 一方面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进行稳定的支持,鼓励自由探索;另一方面为增强产业竞争力,通过重大科技计划的方式组织产业界和研究力量形成研发联合体,保证科技成果的创造满足市场需求以及在产业发展中得到应用。

1。3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的关键是政府科技投入产生的成果转化问题 目前,我国R&D投入主要来自于企业和政府,从主体行为特征来看,企业R&D投入更多地是市场机制配置的结果,符合市场竞争的需要。

而政府R&D投入更多是出于国家整体战略或行业竞争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指向性,比如美国R&D投入最早主要面向国防领域,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转向提高产业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所产生的科技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就十分重要。

所以,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主要是政府科技投入所产生的科技成果的转化问题。从本质上说,是使政府科技资源更加有效配置、形成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有效机制的问题。

随着政府科研投入加大,产生的科研成果不断增多,科研成果转化问题也会日益严峻。据统计,近年来,我国企业R&D投入在全社会R&D投入中比重不断提高,2008年,全社会R&D投入达到4616亿元,其中来源于企业的资金为3311。

5亿元,占71。7%;但是同时,政府R&D投入也快速增长,2008年达到1088。

9亿元。而从全社会R&D经费支出结构来看,2008年,基础研究仅占其中的4。

78%,为220。82亿元。

即使基础研究投入全部由政府支出,也仅占政府R&D经费支出的20。 3%,政府R&D经费支出的大部分还是用于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

而在当今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结合日益紧密的情况下,对政府R&D投入所产生的科研成果转化的要求会日益提高。 2 在主体功能定位明确的基础上促进产学研有效结合 目前,承担政府R&D投入的主要部门是研究院所和高等学校。

2008年,政府R&D投入64。3%用于研究与开发机构,20。

7%用于高等学校,13。4%用于企业。

而研究院所和高等学校本身距离产业化较远,这些机构承担的科研项目所取得的成果本身就存在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据教育部2005年组织的有关课题研究统计,我国高等学校的科研成果能够真正实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还不到10%。

一般说来,我们把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看作是创造知识的场所,显然,成果转化的速度如果赶不上知识创造的速度,那么成果转化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首先是要解决科技成果完成单位的功能和定位问题。

也就是说,承担了政府科研项目的机构本身是否具有将科技成果进行转化的动力和能力。 目前,科研单位在成果转化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科研单位对于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高。

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热衷于承担纵向课题,据统计,我国研究与开发机构R&D经费支出中,政府资金所占比重逐年提高,2008年达到86。2%,比2001年提高了。

5.论文一篇

我国企业国际营销现状及对策浅探是流星毕业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而发布的,我国企业国际营销现状及对策浅探是篇高质量的论文,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希望此文章能对您论文写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我国企业国际营销现状及对策浅探为免费毕业论文提供,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摘要】中国已加入WTO,企业必须拓宽国际市场,积极开展国际营销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随着我国企业纷纷走向国际市场,企业在国际营销活动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急需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国际营销 现状 对策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中国已加入WTO,我国经济将更多地融入世界,企业将更直接地参与国际竞争,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国际市场对产品的多方面需求促进我国企业积极开展国际营销,市场导向也已成为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中心。 我国部分企业将受到激励,以其自身实力走向国际市场。

激励企业进行国际营销、拓宽国外市场,不仅可以挣得外汇,而且可以吸引外资,还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生产与流通日趋国际化,国际营销对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许多企业在立足国内发展的同时,纷纷走向国际市场,但企业在国际营销活动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我国企业国际营销的现状 1、国际营销观念尚未建立 一些陈旧观念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企业的发展。

我国企业受几千年传统文化和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影响,国际营销意识淡薄,具体表现在缺乏主动的开拓精神。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拥有客户和销售渠道,这需要企业主动去争取。

在长期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主动出击常被认为是侵略、不友好的象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这种保守思想必将被市场经济所淘汰。 2、对市场调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不重视市场调查,主要原因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品从投产到销售完全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市场调查对失去自主权的企业来说已毫无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企业虽然花了很大的精力进行广告宣传,但对市场调查仍重视不足。 如果把现代企业营销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经济链条,市场调查就是其最基本一环,它直接影响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甚至售后服务,不了解市场行情就不可能建立的合理、顺畅的营销体系,更为严重的是产品积压,不仅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影响企业经济效益,而且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

3、出口渠道不畅,出口产品竞争力不强 目前在我国出口产品中附加值低、加工程度浅、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较大比重,加上我国产品向来是一流的质量、三流的包装,这将严重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的形象。我国企业的产品出口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专业外贸公司收购,然后通过转售给香港等地的中间商实现的,这是一种典型的产销分离渠道。

专业外贸公司没有实体相依托,生产企业又缺乏必要的销售渠道,两者的作用均受到限制,加上国家对工贸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缺乏协调,常导致工贸间矛盾激化。外贸公司为垄断出口常封锁信息,这对生产企业不利,进而对外贸公司自身造成更大影响,严重影响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4、缺乏科学的产品质量观 产品竞争力最终取决于产品的质量,我国企业缺乏科学的产品质量观。科学的产品质量应包括核心产品的优质化、形式产品的高质量和多样化、优质的服务,企业往往以生产技术质量标准作为产品的代用质量标准,常导致核心产品质量下降。

我国企业出口产品的质量问题突出反映在忽视后两方面的质量内容。比如,作为我国出口强项的机电产品,由于售后服务未跟上而直接影响到该类产品的出口。

除了以上两大方面问题外,我国企业在国际营销中还存在着诸如异国文化的适应性较差,企业间开展国际营销活动时缺乏支持、配合等问题。 二、完善我国企业国际营销的对策 我国企业在国际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是体制上、观念上等多方面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采取相应的对策。

1、树立全球化营销观念 观念创新是企业营销的先导,我国企业不能仅满足于树立市场营销观念,而应追求与环境相适应的新的营销观念。 一些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早已把全球市场置于自己的营销范围内,以一种全球营销观念来指导公司的营销活动。

如可口可乐公司在世界几十个国家布有生产据点,在100多个国家拥有市场,成为一个总部设在美国的全球公司。 2、加强产品创新,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提高产品竞争力主要是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获利能力,从我国出口产品状况分析即要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确立整体产品观、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产品创新是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产品创新应从产品整体概念出发,包括产品标准创新,产品品种、花色、样式创新,产品包装创新,产品品牌创新,产品服务创新等。

狠抓产品质量,确保核心产品优质化。另外,企业应不断吐故纳新,确保产品形式的多样化,其重点是做好产品包装工作。

要结。

6.形势与政策的论文怎么写

(一)题目 形势与政策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

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形势与政策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署名 形势与政策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

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

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

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三)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

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

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

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

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 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

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

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六)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

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七)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

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参考文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

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

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

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

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

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

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

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

(九)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

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摘要或提要: 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

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

7.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高等学校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当前,国内外高校都希望通过开展创新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国高校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主要反映在学生崇尚科学,但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思维活跃,但缺少创新性思维方式;有灵感,但缺少创新技能;有创新热情,但缺乏独立创新目标[1]。

1 当代大学教育现状

传统的教学方式大都是通过课堂中的讲解传授知识,尽管该方法传播的知识比较丰富也比较适合于知识量较大的课程,但是过于枯燥,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和学习动力。中国的应试教育过于强调背诵记忆、应付考试,要求学生循规蹈矩地重复旧的知识,造成学生每天拼命地读书,把成绩当作唯一的人生目标,这样的教育模式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成功背道而驰,扼杀了学生创造性。其次,当代大学生大都是被动的,由于学生总是被家长、老师告诉该怎么做,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大大降低了把握学习和知识的主动性。再次,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几乎是空白,这种与实际社会的脱节直接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

2 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原因

2.1 思维惰性 思维惰性[2]是标准化思维的后果,它使得学生不愿意也不善于对学习内容作深入的思考。在统一考试制度之下,求异思维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种功利性的教学对创新的阻滞非常明显。

2.2 见树不见森林 学生的综合能力比较差,不能很好地将所学到的知识整合起来,形成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这就会很容易形成一种不好的现象,我们称之为见树不见林,这种情况会使学生不能全面、灵活的掌握各科知识,使这些知识都处于一种独立、不相关的状态。而且还会使他们不能接受自己专业外的知识,对跨专业的想法不以为然。

2.3 被动实践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生相比,缺少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创新能力也较差。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众多的原因中最不容忽视的就是“被动实践”。它主要是指由老师来制定实践的对象、方法、程序等内容,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种种规定去完成实践任务。学生如果遵循老师的这些规定进行被动实践,他们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创新思维。被动实践严重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3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教育不仅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更重要的是培养成为一名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的思想者,教育者不应该主观的决定学生应该学什么,而是要通过社会需求来反馈,因此教师不仅是提供知识的人也是训练运动员的教练。只要我们选对了方法,就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因此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3]。创造性教学就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把握创造活动的一般规律,逐步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吸引更多优秀文化成果,更好地解决一些难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8.科技创新论文1500字

节能减排的形势 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去年以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做出了工作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去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

更为严峻的是,今年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

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扭转,不仅今年节能减排工作难以取得明显进展,“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也将难以实现。 节能减排的意义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

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

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9.求一篇科技创新论文

不好意思了,论文里面含敏感词汇你还是自己去看 浅论科技进步与县域经济发展 /product.free.10018449.1/ 关于我国创新现状与成因浅析——大学生看创新 论文关键词:“创新型国家” 大学生 高新技术产业化 成因 现状 竞争优势 20世纪中期 科技创新 进入 20世纪以来,一种有别于统“资源型”、“依附型”的国家发展新战略亮相:以科技创新为发展之本,依靠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这样的国家被称作“创新型家”。

20世纪中期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意识到,综合国力的竞争已集中到创新领域,并以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公认竞争的关键。各国政府纷纷制定新的创新扶持政策,走上创新型发展之路。

目前我国在创新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相距甚远。香港《经济导报》曾刊登学者寒山的文章指出,中国号称“世界工厂”,制造业经济总量占全球的6%,但研发投入只占全球的0.3%在制造技术领域,中国的专利发明数只有美国、日本的三十分之一和韩国的四十分之一。

在学术界我国的科学技术创新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诺贝尔奖由欧美科学家一统天下,至今没有一个中国科学家摘取桂冠。 创新,不仅需要开放的思想、聪明的智慧、还要有良好的环境。

笔者试图以一个在校大学生的视角从两个方面讨论中国缺乏创新的原因。 一、历史、文化与社会环境成因 1.历史、文化、政治影响。

秦之专制自不必言,汉则开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始。自此,儒家文化主导了中华大地。

首先,儒家文化“大一统”思想影响了我们的创新思维。“大一统”强调国家在政治和文化上的高度统一她的积极意义是强调集体意识,但却抹杀了个人的主体意识和意志的由。

“大一统”思想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教育界常常追求现成结论或知识成品,表现出一元化的价值取向同时,儒家文化倡导的“中庸之道”也约束了我们的创新思维。“中庸”以和谐统一为前提,讲究无论人还是事物的发展都要适度,并且在适当的限度内发展,没有“过”与“不及”的毛病。

2.学术传统。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不注重创新的国家,古之学者即使有所创新也都是采取所谓 “六经注我”的方法,即把本人的创见通过绍述经典的方法表现出来,中国古代的学术著作有多半是采取这种形式,比如《论衡》、《文心雕龙》之类。

在“六经注我”之外,更有一种叫“我注六经”的学术著作法,即把本人的见解完全放在对经典著作的注释上,典型的就是《水经注》。这种学术传统对文人学者和社会大众都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

严复曾说过:“东学以博雅为主,西学以创新为高。大家对钱钟书先生的喜欢,出发点可能就是博雅,而不是他提出了多少重大的创见。”

此种“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的著作法绵延不绝之下终于在上世纪下半叶和 80年代前发展到极致 ,那时期的中国学术著作和讨论文章,往往并不讨论理论本身的对错 ,也不阐述本人的思想,而比的是谁对马克思或列宁的思想理解得更准确,或讨论到底是马克思前期的观点还是后期的观点更符合马克思主义此种学风的延续是否多少影响到了中国的学术创新?是否导致了中国学人创造力缺乏、学术能力整体低下呢?我认为肯定是有其内在联系的。 3.教育传统及现状。

“中庸”思想表现在教育层面最突出的现象就是教师对乖巧听话、循规蹈矩的学生偏爱有加,对言语出格、思维另类的学生极力打压,力求将他们改造成符合规范的标准部件。这样的规范不知扼杀了多少天才少年?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往往异想天开,如美国科学家都被鼓励以不同于常人的方式去思维,并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向各种假设提出挑战。

在小学和中学阶段,美国在世界上的排名仅在第 28位或 30位,但在诺贝尔奖的排名上美国是世界第一而且这个第一还将多年保持下去。学生创新精神的缺乏也是由我国的现行教育体制所决定的。

现行教育体制下衡量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唯一指标就是升学率。领导、教师和学生统统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转动,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提高升学率,对考试成绩的追求已经达到一种疯狂的境地,死记硬背成了夺取高分的法宝。

虽然我国中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频频获奖,但那也是预做了大量高难度的习题后的结果;事实上选手们的创新思维没有升华,没有形成真正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型思维。中小学生创新精神的缺乏从根本上制约了中国科技的创新与发展。

4.科研风气。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佑寿认为:“我们的科技环境中形成了一种‘不允许失败的原则。”

科研人员害怕失败 ,失败意味着研究员评价、科研经费等诸多方面都会受影响,研究人员也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创新精神是获得科学成果的重要前提,不敢创新、不敢尝试自然就没有新的想法、新的成果;同时,在科学界还充斥着一股急功近利的风气 ,不能吃苦、不甘寂寞,不能定下心来好好做学问。

这方面与国家政策导向关系密切。 二、我国的创新及环境现状 1.科研创新水平不高。

中国目前依然以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优惠政策拼得在世界中的竞争优势,而在原创能力和关键技术 自给等方面则相形。

形势与政策关于科技创新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