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动机论文
在费拉里斯和特斯拉发明多相交流系统后,19世纪80年代中期,多沃罗沃尔斯基发明了三相异步电机,异步电机无需电刷和换向器,但长期高速运行,轴承维护保养仍是难题。
二次世界大战后,直流磁轴承技术的发展,使得电机和传动系统无接触运行成为可能,但这种传动系统造价很高,因为铁磁性物体不可能在一个恒定磁场中稳定悬浮。 主动磁轴承的发明,解决了这个难题,但用主动磁轴承支承刚性转子要在5个自由度上施加控制力,磁轴承体积大、结构复杂和造价高。
20世纪后半期,为了满足核能开发和利用,需要用超高速离心分离方法生产浓缩铀,磁轴承能满足高速电机支撑要求,于是在欧洲开始了研究各种磁轴承计划。 1975年,赫尔曼申请了无轴承电机专利,专利中提出了电机绕组极对数和磁轴承绕组极对数的关系为±1。
用赫尔曼提出的方案,在那个年代是不可能制造出无轴承电机的。 随着磁性材料磁性能进一步提高,为永磁同步电机奠定了有力竞争地位。
同时,随着双极晶体管的应用,以及和柏林格尔提出的无损开关电路结合,能够制造出满足无轴承电机要求的新一代高性能功率放大器。 大约在1985年,具有快速和负载能力的功率开关器件和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出现,使得已经提出20多年的交流电机矢量控制技术才得以实际应用,这样解决了无轴承电机数字控制的难题。
瑞士苏黎世联邦工学院的比克尔在这些科技进步的基础上,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首次制造出无轴承电机。 几乎与比克尔同时,1990年日本A。
Chiba首次实现磁阻电机的无轴承技术。 1993年,苏黎世联邦工学院的R。
Schoeb首次实现交流电机的无轴承技术。 无轴承电机取得实际应用,关键性突破是1998年苏黎世联邦工学院的巴莱塔研制出无轴承永磁同步薄片电机,电机结构简单,大大降低了控制系统费用,在很多领域具有很大应用价值。
2000年,苏黎世联邦工学院的S。Sliber研制出无轴承单相电机,再一次在无轴承电机研究历史上前进了一步,降低了控制系统的费用,使得无轴承电机实际应用不仅仅是可想的,而且是经济的。
无轴承电机像机械轴承支承的电机一样简单,电气控制系统并不复杂,在很多领域采用无轴承电机也很经济。 我们认为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技术在中国将取得广泛的应用。
无轴承电机特点及应用 无轴承电机是根据磁轴承与电机产生电磁力原理的相似性,把磁轴承中产生径向力的绕组安装在电机定子上,通过解耦控制实现对电机转矩和径向悬浮力的独立控制。无轴承电机具有磁悬浮磁轴承所有优点,需要免维修、长寿命运行,无菌、无污染以及有毒有害液体或气体的传输是无轴承电机典型应用场合。
目前得到了如下应用。 1。
半导体工业 在蚀刻、制板、清洗或抛光等加工过程中需用腐蚀性化学液体,产品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化学液体质量,液体输送泵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像酸液、有机溶剂等腐蚀的化学液体,泵必须无污染可靠传输,并且泵要具有抗腐蚀和耐一定温度的要求。
传统气动和薄片泵寿命短,大多数耐温最高只有100℃左右,运动阀和薄片仍然会产生少量的微粒,液体传输也存在着不均匀的脉动,影响了工艺处理质量。采用无轴承电机密封泵能解决传统传输中存在的缺陷,大大满足精密半导体器件生产工艺要求。
目前,功率为300W的无轴承电机密封泵已经在半导体工业得到应用。 2。
化工领域放射性环境或高温辐射环境等恶劣条件下,用无轴承电机密封泵进行废料处理,能解决机械轴承磨损和维修的难题。在化学工业,对有效密封传输和生产系统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传统的转轴密封的密封泵,机械轴承需要润滑,据报道80%的故障是由于密封失效引起的,20%是轴承、连接及其它故障。
为了安全生产,免遭环境污染,使用无轴承电机密封泵是最佳选择。目前,苏黎世联邦工学院和Sulzer泵公司合作完成了功率为30kW的无轴承密封泵样机的研制和测试工作,进入了试运行阶段。
3。生命科学领域 心脏是生命的永动机,一旦发生故障难以修复。
利用人工心脏部分或全部替代心脏功能成为心脏病患者生命延续的福音。利用机械轴承的血泵会产生摩擦和发热,使血细胞破损,引起溶血、凝血和血栓,甚至危及病人生命。
苏黎世联邦工学院和Levitronix公司研制成功的无轴承永磁电机驱动的血泵和可以移植到人体内的心脏左心室辅助装置已经在临床中应用。 研究和应用前景 我国开展磁悬浮列车和磁轴承研究多年,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江苏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先后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开展了无轴承电机研究工作,在理论和实验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朱?秋与瑞士苏黎世联邦工学院J。 Hugel教授等共同开展了功率为4kW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研究和应用工作,攻克了传感器检测、功率损耗等关键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功率为4kW的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预计2004年将在化工工业、半导体工业等得到应用。
在美国、日本等国家,无轴承电机在生命科学、制药行业、化工行业、半导体工业、食品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在很多特殊的电气传动领域。
2.请各位高人谈一谈电机维修的前景怎样啊,谢谢那
任何一行只要精通都有好的前景,如电机行业,现在会修数控电机的人很少,国内产的往往要请厂家维修,国外产的有时跟本修不了,你如能精通这方面,前景很远大,现在一个好的数控机床操作工人年薪都在30000元左右。
再说一下家电行业,这一行发展较快,知识需要不断更新,用一句话来说叫"弟子不必不如师"。 我的几百个弟子中,现在有十几个干的很好,他们的水平远远超过我,许多问题我都要找他们解决,他们的知识更新较快,而没有超过我的,慢慢地就跟不上行业的发展,因为我自己的东西己经很老了,我都需要更新,停留在原地当然不行。
总之,干电器这一行需要精,修制冷设备,洗衣机,电机之类相对简单,利也大,修电视,显示器较复杂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干这一行,我的体验是,首先要精,得到社会的认可,以服务于人的态度对待事情,想大富大贵不可能,但养家糊口没问题,别人能吃上干的,自己也吃得上。
呵呵。
3.机电专业毕业论文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自电子技术一问世,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就开始了,只是出现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尤其是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代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后,"机电一体化"技术之后有了明显进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1.数控机床的问世,写下了"机电一体化"历史的第一页;2.微电子技术为"机电一体化''带来勃勃生机; 3.可编程序控制器、"电力电子"等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坚强基础;4.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使"机电一体化"跃上新台阶.(二)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 1.光机电一体化.一般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传感系统、能源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机械结构等部件组成的.因此,引进光学技术,实现光学技术的先天优点是能有效地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传感系统、能源(动力)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光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2.自律分配系统化——柔性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控制和执行系统有足够的“冗余度”,有较强的“柔性”,能较好地应付突发事件,被设计成“自律分配系统”。
在自律分配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是相互独立工作的,子系统为总系统服务,同时具有本身的“自律性”,可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作出不同反应。其特点是子系统可产生本身的信息并附加所给信息,在总的前提下,具体“行动”是可以改变的。
这样,既明显地增加了系统的适应能力(柔性),又不因某一子系统的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3.全息系统化——智能化。
今后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全息”特征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这主要收益于模糊技术、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及芯片技术)的发展。
除此之外,其系统的层次结构,也变简单的“从上到下”的形势而为复杂的、有较多冗余度的双向联系。4.“生物一软件”化—仿生物系统化。
今后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对信息的依赖性很大,并且往往在结构上是处于“静态”时不稳定,但在动态(工作)时却是稳定的。这有点类似于活的生物:当控制系统(大脑)停止工作时,生物便“死亡”,而当控制系统(大脑)工作时,生物就很有活力。
仿生学研究领域中已发现的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机构可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新型机体,但如何使这些新型机体具有活的“生命”还有待于深入研究。这一研究领域称为“生物——软件”或“生物——系统”,而生物的特点是硬件(肌体)——软件(大脑)一体,不可分割。
看来,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有向生物系统化发展趋,但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5.微型机电化——微型化。
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当将这一成果用于实际产品时,就没有必要区分机械部分和控制器了。
届时机械和电子完全可以“融合”,机体、执行机构、传感器、CPU等可集成在一起,体积很小,并组成一种自律元件。这种微型机械学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分系统(整机)和基础元、部件两大类。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有: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CAD/CAM系统等。
典型的机电一体化元、部件有:电力电子器件及装置、可编程序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微型电机、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伺服机构等。这些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分析从略。
三、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机电一体化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目的是节能、节材,提高工效,提高产品质量,把传统工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一步;二是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一)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面临的形势1. 我国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工作量大而广,有难度2. 我国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呼声高,有压力。
3. 我国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取代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耗能、耗水、耗材高,污染、扰民产品的责任重,有意义。在我国工业系统中,能耗、耗水大户,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还占相当大的比重。
近年来我国的工业结构、产品结构虽然几经调整,但由于多种原因,成效一直不够明显。这里面固然有上级领导部门的政出多门问题,有企业的“故土难离”“死守故业”问题,但不可否认也有优化不出理想的产业,优选不出中意的产品问题。
上佳的答案早就摆在了这些企业的面前,这就是发展机电一体化,开发和生产有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强、性能好、质量高、成本低,且具有柔性,可根据市场需要和用户反映时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做必要的调整、改革,而无须改换设备。
这是解决机电产品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重要出路。同时,可为传统的机械工业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活力,把机械生产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文明生产。
另外,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由于我国研制、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历史不长,差距较大,许多产品的品种、数量、档次、质量都不能满足需求,每年进口量都比较大,因此亟需发展。(二)。
4.机电类毕业论文如何写
机电类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流程与写作技巧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
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
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
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
(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
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
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
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
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
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
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
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
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
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
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
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
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
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
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
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
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
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
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
5.打算考电机与电器专业(研究生)但是听别人说研究的都是一些老的
好吧,本人虽不是什么前辈但也算有几年心得,就说说我的看法吧。
1. 背景: 本人正是毕业于某211大学的电机与电器专业的硕士,在电机控制行业混了3年了。 2. 想学东西的话,不要对国内的大学抱太大希望。
现在的导师基本上都是应付学生,所以要想学东西只能靠自己。 3. 专业嘛,电气工程内的专业其实都差不多,因为选择的很多主修课程是相同的,而且在就业上也都可以交叉的(因为学的很多东西都差不多)。
真到了找工作,如果是国企可能会指定专业,但如果是外企或私企,就看你面试的真本事了。所以,最好先物色几个国企单位,看看他们哪些招聘专业吃香,就选哪个。
若以后不进国企,反正这个专业名字对面试和签约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4. 至于你说的“电机已经很成熟了”,虽然你说得很模糊,但是总体说来你是担心以后找工作的问题吧。
这个不必担心。电机行业只有两个大方向:电机设计和电机控制。
不论哪个方向都很缺真正的人才,因为要精通都超难嘛。所以,请先确定你要在那个方向上发展,这点从你选定的时刻开始会影响你下半辈子(当然,如果以后你根本都不在电机行业干的话,当我没说过)。
我不是很懂电机设计,但是就我在电机控制方面招人的经验看,总结如下:要招个应用开发的人不难,基本都不用找硕士;要招个研发的人超级难,就是来个国内大学的博士都不一定称职。在就业方面,只要你真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也有较好的动手能力,不但找工作不是问题,而且以后的长期发展也不是问题。
如果多干几年的话,想自己出来干,也是很不错的。 5. 在学习上给点个人建议。
必须学好的(只谈控制方向):高数、线代、模电、数电、电路分析、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电机统一理论、控制理论(经典控制和现代控制)、电机拖动、Matlab仿真、一种电路制图软件、C语言、英语。另外有兴趣的话可学一下数值分析。
尽量在一年的时间内学完(快速学习不是要背书,理解了基本原理,以后用的时候回来再加深理解,而且很多课程大学都学过了吧),第二年开始找个单位实习,虽然在单位一般都会是应用为主,但是那仅仅能把你培养成应用开发工程师。想要成为研发工程师,必须要有自己创造新算法的雄心,不断运用学过的理论尝试新的算法、仿真、编码、调试,重复这个过程,一定能进入比较高的研发层次的。
学好英语是为了阅读IEEE上的资料,尽量少看国内的论文,很多抄袭而且还有错。好好珍惜学校的资源吧,毕业了就很难再上IEEE了。
千万记住,如果打算走技术发展路线,一定要有长期的耐心,要有至少艰苦5年的心里准备(反复的学习、仿真、调试),然后就可以看到光明的前途了。 6. 前面虽然说的是电机控制,但是所学的东西可不是只用于电机控制的。
比如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理论学好了,也可以做电源设计。总之,只要是电的反馈控制系统,都是可以做的。
7. 有了几年技术基础后,可以考虑向技术管理发展。如果你有职业发展长远规划的话,应该尽可能了解一些技术管理的东西,有意识的向这边靠,才能走在别人前面。
这个就是另外的话题了,就不细谈了。 8. 最后,给你另外一种选择。
可以暂时考虑不要考硕士,先找个公司做2年电机开发或控制,然后再去读书(记住,最多工作2年即可,否则年纪大了去读书在国内真的很吃亏)。我是先工作了几年然后再去读的,起码从读书的那天开始就知道自己是来学什么的,要达到什么目标。
很多直接读上去的很难搞清这些,太亏了。
6.机电系的毕业论文怎么写啊
汽车再生制动系统机电制动力分配 摘要:对汽车制动能量再生系统的机电制动力分配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以电机制动效能为依据 划分制动模式,提出了常规液压制动与再生制动力(电机制动)协调控制方法,建立了相应的再生 制动系统机电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模型,并且对控制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再生制动 系统机电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能够保证汽车前后轴制动力分配随理想制动力分配I曲线变化,实 现良好制动性能,制动过程中增加了电机制动率,从而提高了汽车制动能量的回收率.关键词:再生制动;液压制动;机电制动力分配模型;制动性能;能量回收率 汽车制动能量再生系统把制动动能转化成电能 回收再利用,提高了汽车能量综合利用率[1].再生 制动力矩受到电机功率、转速、充电电流大小等多种 因素的影响,电制动相对常规液压制动来说具有制 动力矩小、制动稳定性较差等缺点,需要对电制动力 进行合理控制,根据车辆制动要求适当分配常规制 动力矩与电制动力矩之间的比率,在保证制动性能 良好的条件下,优化制动能量回收率.目前汽车再生制动机电制动力分配方式主要有 固定比例式和最优回馈能量控制方式[2-4].固定比 例式机电制动力分配方式是根据车速与制动强度来 控制电制动力大小,该分配方式?略了路面状况及 车辆工况的变化,很难达到回收能量的优化.最优回 馈能量控制方式是在满足制动需求与前后轴都不抱 死的条件下,机电制动力分配按保证回馈制动能量 最大化来分配.这种分配方式没有考虑车辆制动效 能,影响制动效果.笔者在理想制动力分配Ⅰ曲线的基础上以电机 制动效能为依据划分制动模式,建立机电制动分配 策略模型,以获取较高的能量回收率及较好的车辆 制动效能.1 系统原理及制动力分配调节方法1. 1 系统原理 采用如图1所示的制动能量再生系统,常规制 动为双管路(前后布置)四通道四传感器液压ABS 制动系统,车辆前轴的制动力由电机和常规液压制 动力并联提供. 在制动过程中,控制器获取储能器状态信号,对 轮速、车速、制动踏板信号、管路压力信号等进行综 合处理,进而确定制动模式,按照制动控制策略对电 机及常规制动系统进行控制,实现常规制动与能量 再生制动的协调运行.1. 2 液压制动力分配调节方法 液压制动力大小分配由如图2所示的制动力分 配调节装置来实现,它由高速开关阀1和蓄能器2 组成,高速开关阀采用脉宽调制方法(PWM)以获得 不同的有效开关时间,可实现不同的前后轴管路液 压压力大小.当两个高速开关阀完全处于通态时,制 动系统处于纯液压制动.在制动控制器获取了前后 轴液压制动需求和管路上压力传感器PS信号后,发送PWM控制信号控制高速开关阀实现管路上提 供相应的液压制动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