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探索论文(最新4篇)

0 2024-11-07 11:40 来源:www.xuanchuanyuan.com 手机版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这4篇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探索论文是宣传员为您整理的校园文化建设论文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论文 篇一

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探索论文

摘要:通过梳理校园文化与高校全日制自考校园文化的关系,对高校全日制自考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性分析,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网络文化、校园活动等方面提出加强高校全日制自考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自考生

校园文化是文化园圃中一个结构完整且独具性格的系统,它根植于校园的土地,融入了师生的智慧,吸纳了外来的因子,最终形成一种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自新力强的为全体教职工所认同的文化理念。全日制自考助学文化建设,指的是基于知识传授并高于知识传授的一种价值追求,管理者将人文关怀、核心价值、责任追求、创新精神、审美品位、儒雅风范等要素内化为全日制自学助考学生的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精神氛围。

一、新时期高校全日制自考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一)明确了全日制自考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既是一种国家考试制度又是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制度,以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为目的。自考大学生是青年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提高专业技能、人文素养,促使其全面发展,成为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湖南农业大学积极倡导以校园文化为纽带,以稳定有序、诚信友爱、协调发展、同舟共济为主要特征,以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发展为宗旨的全日制自考校园文化。

(二)延展了全日制自考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全日制自考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中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点,扩充了校园文化的含义。全日制自考校园文化建设是指按照校园文化制度、文化方向、文化组织、文化载体、文化管理的总体规划;以学风、校风为核心导向,通过文娱、科技活动的组织,强化全日制自考助学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全日制自考助学学生享有同等的教育教学环境与资源,拥有独立成熟的教务教学及学生管理部门。学校在积极提供物质保障的基础上加强精神支持的投入量,使其具有良好的校园环境、积极的价值取向、浓厚的学术氛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丰富的文化活动。

(三)强化了“以人为本”的文化建设理念

全日制自考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文化建设中渗透人文关怀,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校之间产生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环境,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生机和活力。湖南农业大学通过学生社团活动、心理咨询、宿舍文化、学风建设、名师导学、院领导接待日、自考生夏令营、“名企行”、勤工助学等活动架通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专家与学生、领导与学生、社会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发挥其主体性。

(四)践行了积极和谐的。文化思想

践行积极和谐的文化可以凝聚人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理念的灌输,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通过加强学科建设,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于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尊重文化多元性,在实践中体现高校文化建设的“和而不同”。坚持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把高校建设与发展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新时期高校全日制自考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物质文化内涵的浅显性

高校全日制自考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把办学条件与师资力量与学科设置割裂开来,强调办学条件的重要性,忽视师资力量和学科设置的作用,实质上是对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另外,缺乏对全日制学生物质文化建设的地位认知。忽视自考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没有树立正确的自考校园文化观念,单纯求虚、求大的粗放式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模式,使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变成“表面上”的文章,失去了它提升校园精神文化这个目的的意义所在,校园文化的品位也就无法保证。

(二)校园精神文化的匮乏性

高校全日制自考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存在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功利意识浓厚,人文精神淡薄,大学精神严重缺失。在学生群体中不同程度的存在日趋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工具主义的弊端。导致青年学生出现道德失范、精神虚无、人格分裂、自我膨胀等问题,影响校园文化的层次和质量。同时,自考学生很多处于构建理想信念的初级阶段,缺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不能正视创新精神、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之间的含义与关系。另外,当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过分突出政治化,导致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价值选择独立性和批判性,导致自考生独立精神缺失,创新性无法体现。

(三)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局限性

髙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存在行政化倾向严重、制度建设不完善、系统建设和有效管理缺乏等问题。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设等割裂幵来,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层次上,使校园文化建设无法深入到对师生内在追求上的引导,缺乏对自考生客观认知、自由个性、终极关怀等精神层面的拓宽,使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同时,校园文化主体的片面性,使校园文化成了十足的学生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各部门的紧密配合和全员参与,尤其需要教师的参与。另外,目前校园文化制度在前瞻性上非常薄弱,严重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实质性改革,进而影响全日制自考文化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三、新时期高校全日制自考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措施

(一)夯实物质文化建设,强化育人环境

第一,做好校园建筑的规划设计。校园整体规划布局过程中需要融入学校发展历程、治学理念、办学精神等人文价值,让校园建筑在与校园环境融合的过程中突出学校自身的色彩基调以及规划特色。注重建筑与景观小品在精神层次上的一致性,内容形式上的差异性,让师生在建筑规划设计中体验学校的人文情怀。第二,完善教学文化设施及阵地建设。加强对教育教学、科技创新、实验实践、文艺体育、饮食起居等场所的规划设计,完善电视广播、网络媒体、校报校刊、宣传橱窗等固有阵地的建设,积极拓展文化建设的新渠道,为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与保障。第三,注重校园环境的园林绿化。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坚持“因校制宜”,在绿化设计的生态性、美学性、延续性等原则下,力求与校园的各类建筑与设施上达到实用与审美的有机结合,体现校园物质环境的场所精神。

(二)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营造科学氛围

第一,弘扬校园文化的优良传统。一个学校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层积着各个时期的校园文化生活,因此,要正确认识学校的历史传统、历史使命,明确学校定位、办学理念、治学精神,进而转化为自考学生对自身的目标定位、身份定位、价值定位。在认同学校优良文化传统的过程中培养爱国爱校的家园情感,激发自考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第二,抓好学风教风校风建设。注重加强对自考学生学习目的和意义的教育,引导他们将自身学习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相结合,找到真正适合自考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湖南农业大学通过“进德修业”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名师导学”专题辅导、“弘毅致远”实验班精品工程、“力学笃行”实习实训技能项目等文化建设工程,营造浓厚学习风气,培育自强不息精神,使学生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的共同理想。第三,开展经常性的职业道德教育,制定完善的师德建设规范,充分发挥辅导员、教师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中的带头作用。

(三)加强制度建设,保障文化特性

第一,建立科学有效的高校校园规章制度。制度建设坚持“以师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制定出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师生实际的、科学性的规章制度。善于将校园文化融入到制度建设之中,利用文化上的归属性凝聚、激励师生员工的积极性。第二,建立引导激励机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恰当运用激励机制,湖南农业大学利用“奖优济困”奖助学金体系,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注重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激发他们的拼搏精神、进取意识。第三,建立与时俱进的制度创新。结合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要求,结合校园文化的发展轨迹,结合自考学生的性格特征,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强化创新能力,发展自身特色,提升综合竞争力。

(四)构建网络文化,发挥新媒体优势

第一,加大校园网络建设力度,建设一批学校学院德育网站,打造新闻信息平台,使学校网站成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同时充分研究学生层次和学生心理,发挥校园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氛围。第二,利用现代网络信息的便利、高效、灵活的特点,不断创新教育教学形式,拓宽教育的纵向横向空间,促进高校文化建设新的飞跃。第三,加强校园网络建设的制度管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文化中的积极作用,优化学生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的媒体环境。

作者:潘俊宇 唐琳茜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张顺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3).

[3]王艳芳.论构建和谐校园与高校的发展[J].成都:中国西部科技,2008(12).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篇二

一、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首先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虽是意识形态领域的范畴,必须立足于现实,依托人、物、社会环境才能得以开展,而校园文化客观地创造了一种育人的环境和氛围,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肥沃的土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互为指导和促进作用。我国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主要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的价值导向,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以此为核心,与地区和学校特色相结合,积极开展以此为中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不仅要传承和创造文化,而且要体现出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属性和原则,因此就教育内容及导向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身心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学生在高校学习生活期间主要侵染在学校营造的文化氛围中,因此积极健康正确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对学生成长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促使学生避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

二、当前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

由于当今社会发展呈现全球化、一体化发展态势,社会思想也趋于多元化,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也受到了冲击,尤其是西方国家对我国青年大学生进行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民主观方面的渗透,其利用留学、电影、媒体、商品等生活化的渠道,将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逐渐向青年学生推广,极大的动摇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

(二)校园文化建设形式大于内容

校园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个方面,两个方面应该相得益彰、互为依托。但近年来各大高校一味的建高楼修大厦,校园规划和楼宇建设渐趋世俗和庸俗化,以追求在全国“高大全最”为目标,却忽略了校园文化的人文素养的建设,这不但影响了高校的形象,也对师生的思想风貌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师生中形成了一切以利益为衡量标准,功利化、实用化倾向加剧。受当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校园文化活动也一味逢迎学生的娱乐心态,思考性、艺术性的活动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并且校园活动往往与商业活动相结合,已失去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的作用。

(三)网络科技时代的负面影响

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新科技产品应运而生。现代的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但在大学校园里,手机除了为大学生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之外,也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教室里、宿舍里时时处处看到大学生“低头一族”,学生所有的关注点都在手机上,用手机除了看电影、玩游戏、聊天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用途。同时,由于校园内互联网接入条件的改善,为大学生提供了强大的资料和信息服务。但是职业院校学生有效利用网络查阅资料进行学习的凤毛麟角,更多的是游戏娱乐,而且网络和手机散布不良信息非常迅速,学生很容易受到蛊惑和煽动,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政治观念、价值取向等。

三、加强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

校园文化是新时期职业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规划校园文化建设时应当充分考虑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和新疆地方特色,进一步增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始终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指导思想

青少年聚集的高校历来都是我国思想动态的风向标,青年崇尚的价值观念和政治思想都将对我国发展带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职业院校总体面对的学生在整体素养和客观理性看待事物上有所欠缺,因此职业院校更应该时刻秉承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阐述和诠释我国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让学生在校熏染主流意识形态,在外实践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实现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从而帮助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看待事物,传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在学生团体活动和主题教育中,可以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去表达主题,寓教于乐,让学生自发的去思考和践行,认识到我国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自觉地抵制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侵蚀和民族分裂分子、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

(二)始终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内涵建设共同发展

校园文化既要坚持物质文化建设,让学生得到直观感受,也要坚持文化内涵建设,避免空洞浮华、形式主义的校园环境。当今高校不良风气盛行,也影响到了职业院校的发展,因此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物质建设和精神内涵同时兼顾,也应该注重职业教育的特点,贯穿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育,也要注重新疆地方特色和学校自身的追求,切忌盲目跟风、铺张浪费。同时,物质文化建设具有延续性和适应性,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时刻结合社会变化和学生发展适时地进行调整,但是还要注重文化内涵的一脉相承,时刻体现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

(三)始终不断创新校园精神文化活动形式

精神文化建设不同于物质文化建设,它不是可以直观体验到,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得以实现,因此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该通过何种方式表现给学生就显得尤其重要。一直以来,职业院校党团组织始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活动内容和形式也较固定,但是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兴趣和触动点已经发生了变化,活动内容和形式就必须跟随教育对象的特点有效开展。首先,要认真研究职业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选择有效的形式将教育内容进行传达;其次,内容的选择上应该与时俱进,不应该老调重弹,学生没有新鲜感,自然也不会有感知上的刺激,认可的程度会相对降低;另外,精神活动的组织者也可以多元化,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组织进行,让与学生更接近更熟悉的教师或学生工作和去策划实施,学生的参与度会比较高,接受程度也会提升。最后,要积极发现好的典型,树立典范,让学生去模仿和学习,以榜样和偶像的力量感召学生传承优秀的精神文化。

(四)始终利用好学生喜闻乐见的媒介和载体

手机、电脑是学生普遍拥有并且喜欢依赖的科技产品,微信、QQ、微博、论坛等是学生交流沟通、发表个人观点和意见的媒介,这已经是趋势,我们既然认识到了这一现象,也应该毫不避讳的利用好这些媒介。传统的教育载体应该继续巩固和加强,但是新兴的媒介的作用也不应该忽视,高校应该率先占领这个领域,让大量积极向健康的教育内容以崭新的面貌呈现给学生,通过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步形成网上信息传播的良好风气,要规范管理、积极引导,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在今天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知识经济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大背景下,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而此时在职业院校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职业院校在教授职业技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充实校园文化内涵,切实加强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寓教于乐,使之更具活力和效率。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篇三

一、校园文化建设中呈现的问题

(一)网络文化兴起对校园文化的挑战

互联网是一个无边无际的世界,全球各种各样的文化和社会状态呈现在网络环境里,人们所获得的往往需要理论和实践结合,这点在网络上显然非常的局限,只通过网页上的文字和视频,没有活生生的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思考是脆弱,甚至会脱离实际,这样的认知是不全面、不牢固的。大学生一旦陷入某些不良事物的漩涡,将很难自拔。比如个别学生上了大学远离家乡,没有了父母的束缚,往往沉迷网络,乐不思蜀,严重的还会荒废学业。网络上鱼龙混杂,没落腐朽的价值观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认知,这是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长期的网上活动和注意力高度集中,对视力和心脑血管都有着严重的危害,对网络生活沉迷的可诱发“网络强迫症”,其表现为上网高度集中、反应敏捷,不上网时魂不守舍、反应迟钝等,严重影响到高校学生的身心发育。网络交往的虚拟性有时会使人丧失正常的交往能力,在现实生活中不知如何与人交流,显得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因此而产生的人际关系淡漠,疏远,渐渐地性格变得孤僻、古怪。

(二)商业文化的进驻对校园文化的冲击

大多举办校园活动的单位都会寻找资助单位,借以宣传商品来获得赞助费,在此同时,虽然会锻炼相关寻找赞助商的学生的外联能力,但是,与之俱来的商业化信息和功利思想也会充斥着校园。在大学校园中,学校一面强调着无私奉献、普济天下的思想,同时还要适当调节着商业化带来的价值观念。商业化往往要付出最少而获得最大的利润收益,那么“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也在感染着高校学生,使得对金钱物质的追求与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发生碰撞。部分学生只讲利润和收益,不讲奉献和原则。有些教师为了追求物质,托关系办理停薪留职或者长期请病假去外地兼职工作,部分教师为了科研成果,不惜违背事实,背叛应有的道德和科研精神,窃取成果、抄袭等。这种功利思想还会影响学生,使他们在职业生涯规划或面临择业时过分追求物质条件而忽视了自己适合的方面和自身所长。这种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倾向必须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三)对校园文化理解的误区

首先,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实物呈现,其真正内涵是所蕴含的精神文化。这种文化反映着学校的特点、个性和面貌。物质文化主要表现为教学楼、图书馆、绿化环境等,而精神文化则是长期的发展而形成的,比如校风、教风、学风等无形的校园风气,校园文化通过校园风气和校园活动、人文环境共同作用,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这种文化是超越口头的知识传授的一种高层次的教授方法,校园文化具有高尚的价值取向,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其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过于狭隘,有的高校把校园文化简单地认为是单纯艺术节、文化节、音乐会、运动会等活动,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物质文化建设和娱乐活动开展的效果,而忽视了作为校园文化核心和灵魂的精神文化建设,而在整个精神文化建设当中,校园则是最好的教育场所。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客体不明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校园文化应该是师生员工共同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每个人应该乐在其中并且积极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在参与接收和改造校园文化活动中,教师与学校管理人员起着主导的作用,学生是学校的主要群体,是校园文化的聚焦点,学生的求知过程和人际活动都折射到校园文化当中,既是校园文化的营造着,又是校园文化的受益者。各种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有学校批准的正式社团,也有学生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社团,这些社团活动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勤于学习书本之外的知识,乐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代老师都有自己的风貌,教师的教风影响着学风。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也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担任着传播文化知识和培养合格人才的繁重任务。还有一类默默奉献的后勤服务人员,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师教学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后勤服务人员一直担负着沉重、繁杂、琐碎的膳食、校园清洁、维修等工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真正的客体是环境清幽的校园环境、政治、经济、风气蓬勃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但是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的根源在于人员结构不健全,大多数教师可能没有这种意识,单纯地把学生当做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教师和其他人员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不明显,教师大多忙于科研或教学等活动,并且迫于成绩压力,还会压制学生过多的举办校园活动,学生的各种文化活动往往单纯依靠学校的职能部门去实施,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被激发。教师和管理者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不明显,使校园文化变成了单纯的学生文娱活动。

二、改善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增强对校园文化的投入

在高校扩招的形势下,谁拥有足够的办学空间,谁就可以吸纳更多生源,其规模效益就能凸现,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是学校教育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在营造校园环境时要注意软、硬件的有机结合,近年来,我国很多学校的管理者们都在不同程度地加强在硬件方面的建设,这固然是正确的,但不同程度地忽视了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等软环境建设,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对它的营造也能反映出校园文化主体在营造校园文化是所拥有的文化观念、文化品格。现在大量的扩招,致使老校区不能容纳大量的学生,学校不得不采用置换土地的方法,把新校区建立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城区。大量的学生涌入,给基础设施和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基础设施方面一般能够一步到位,但崭新的校区缺乏大学传统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建设个性化校园文化

传统的艺术节或文艺演出,提前一两个月就通知开始准备,精心的排练,但并不是所有的节目都能如愿表演,这就会损失很多人力和时间,也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许是学校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而没有实施,其实学生内心深处会向往自己动手、贴近生活的活动,比如将学生带到野外,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演唱或表演各种风格的节目,所有的食宿安排除了由学校提供的基础的帐篷和炊具以外,其余由学生自己安排。这样的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促进学生间的互帮互助,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只有真正的体味过,才知道父母给予的衣来伸手的生活,体会到父母的辛苦。高校应根据自身条件,确定自己的办学特色,现在一些高校存在着盲目攀比的心理,在学校目标、职能、办学规模上刻意追求与国内一流的高校看齐,忽略甚至抛弃了自己的传统和特色。许多高校为了变身综合性大学,千篇一律地设置了很多与其他高校相同的专业,忽视了将人才培养、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本校特色的有机衔接。

(三)建设高水准的大学生社团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它把生命个体的需求分为满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生活需求、赢得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赢得尊重和自我实现属于较高层次需求,社团的发展同样有自我实现的需求。社团不仅是会员发展兴趣爱好的阵地,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去引导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使他们也受到教育和熏陶,也只有这样,社团才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校园文化生活中赢得一席之地。从更高的角度看,学生社团的使命也在于使更多的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接受教育。社团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心理氛围,将极大地激发所有的成员为着目标齐心协力,积极拓展活动阵地,办出精品活动,参与者还能够间接感受到社团文化对他们的影响。社团作为一条有效的途径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在共性的基本原则上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和提高,而社团则主要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独立进行活动。社团的日常活动从不同的方面为大学生提供充裕的锻炼机会和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了解社会生活学会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社团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大学生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人文素质的提升,既需要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学习,更需要校园整体氛围的熏陶。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学生社团活动,其拥有普及面大、自我特色较浓的特点,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继而感染引导甚至塑造一个整体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新世纪人才群体。社团有助于学生自我规划人生,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社团成员较易于完成自我规划和自我实现。

(四)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素质包括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在大学德育的教材中不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但是许多大学生都不以为然,对于入学的心理健康测试也是草草了事,甚至有些问题学生不愿意面对心理工作室的老师,不愿意敞开心扉,也怕被同学知道自己的秘密。德育的根本任务是端正人的品行,完善人的人格,培养健康的学生。道德不只是外在的遵守,而要从心而发的自觉参与。心理素质的培养,就是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度过青春期困境的有力保障。学校应加强心理咨询机构的师资建设,利用课堂内外的力量,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铸造健康的人格,更好地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带来的压力,更好地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三、小结

校园文化必须有健全的保障机制,加强校园管理是发展和繁荣校园文化的关键所在。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艰巨的工程,教职工队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助力军,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不断拓宽视野,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学校教育责任,充分发挥文化传递功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对指导校园文化实践,培养新一代高科技人才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篇四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近些年来,医患关系间的不和谐因素不断凸显和升温,医学类高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工作更为重要和紧迫。本文从图书馆影响校园文化的四个方面即物质条件、制度文化、精神建设、馆藏文献的前三个方面出发,阐述图书馆在促进医学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引导作用和具体实施方法,以期达到服务育人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医学类高校;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医疗水准和服务质量的要求大幅度提升。但与之不对应的是医疗行业从业人员的医德和精神文明程度相对低下,从而一度导致了医患关系的紧张。这一情势给培养医用人才的医学类高校敲响了一记警钟,让医学类高校意识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生医师医德和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医学类高校三大支柱之一和担负校园文化建设主阵地的高校图书馆也面临着更为重大和严峻的任务。然而遗憾的是虽然关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早在20xx年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曾就高校如何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以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过详细的阐述和指导[1],但针对医学类高校如何更为有效快捷地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至今很少涉及。使得众多医学类高校没有行之有效的模式可遵循,仍沿袭着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无形中削弱了自身的校园文化建设。本文基于这一缺失,在总结现有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实际,加以综合和延伸,着重探讨医学类高校在促进自身文化建设中特殊而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的同时,期望可以有效地促进医学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达到服务育人的目的。高校校园文化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导下的,由高校师生共同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可以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和校园制度文化四个部分[2]。其中与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紧密相关的是前三个部分。医学类高校图书馆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要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四个部分中具有自身特色的方面,既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更应该把如何建立学生的医德和提高精神文明水平通过适合的活动和实践寓教于乐地灌输给学生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进行[3]。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物质文化方面,图书馆应尽力为师生提供一个技术先进、使用方便和层次性高的借阅环境。在这方面,除了更新馆内硬件设施,美化室内环境,增大医学类图书购进数量和范围等基础工作外,分馆还要注重细节管理,如定期购进有关提升学生素养、减轻心理压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或是针对医护人员素养和建立与患者信任关系等方面的图书,放置于显眼的位置,并通过展板、微信平台等媒介进行大力宣传,提升这类图书在学生中的借阅率[4],也可以在分馆独立出一片空间,放置舒服美观的座椅和绿色植物,并为之取名研讨休息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可以以书会友,方便师生进行交流,进行互相了解或就某个议题进行探讨,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成长[5]。同时,可以制作精美的借阅提示语展牌,在常规的说明前面加入一些激励警醒的名言,如“视自己为患者的家人,爱戴、尊重每一位患者”、“为了让患者早日康复而努力学习”、“今天你在这里挥汗如雨,明天你将收获患者的信任”等。这些提示语的目的是在鼓励学生不要荒废时光、要勤奋学习的同时,提醒他们作为一名未来的医务人员应早早树立以患者为亲人的责任意识[6]。

对学生进行精神文化教育是分馆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教育的重头戏。但是精神文化教育的开展说起来简单,真正执行起来却有难度。如果仅仅进行宣传,难免会变成形式主义,学生也会感觉枯燥,达不到应有的目的。为此分馆将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相结合,主打通过宣传与活动相结合的方式,生动深刻地对学生进行教育[7]。分馆首先举办了吉祥物海选,组织全体学生为分馆设计一个吉祥物作为“形象代言人”,这个吉祥物需要具备的特质是可爱、博学和亲和力,易于为学生们接受,通过评选最终确定吉祥物的样子,这样做既方便分馆开展活动,也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为了更进一步加深图书馆与各院系及学生间的沟通合作,分馆还进行了两项前期准备工作:一方面加强与各院系间的联系,即除了进行正常的工作沟通外,分馆还每年邀请各院系有关领导进行联谊活动,如文艺表演、图书馆知识PK、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等,目的是让各院系更加了解图书馆工作,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另一方面加强与各院系学生会的联系,建立读者协会,由学生和分馆共同主持活动,目的是让活动更亲民、更具时代特点,让更多的学生有兴趣参与其中[8]。在分馆举办的各项活动中,分馆采取边进行、边探索和边改进的策略,即如果活动比较成功,就作为经典活动保留下来;如果有缺陷,就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同时,根据学校每年教学目标的不同添加或删除相应的活动。下面就推荐几个分馆近几年举办并成效不错的活动。第一个推荐活动是以宣传为主的“今日报告厅”活动,即聘请专家或资深人士来馆作报告。报告会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前辈医务工作者在专业和医德方面的言传身教,邀请医学界技术精湛并且医德高尚的专家作报告;另一类是为了指导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尽快适应社会的能力,邀请有关社交、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专业人士作报告。

20xx年分馆曾请到了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首席医师、82岁高龄的陈教授来馆报告。这位“德艺双馨”的老教授技术精湛、责任心强并富有同情心,经常替困难的患者垫付药费;退休后仍坚持学习,在图书馆经常可以见到他头发花白的身影。很多学生反应在听完报告会后对这位老前辈的敬意油然而生,相信这会对他们励志成为合格和优秀的医药工作者产生深远和积极的影响[9]。第二个推荐活动是以分馆与学生互动为主的“齐欢乐”活动。如评选分馆“年度十佳读者”,在肯定爱读书学生的同时,鼓励更多的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还有我们举办的“读者见面会”,定期邀请各院系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听取学生对分馆建设和图书购进方面的好的建议;在每年年底我们都会举办“师生文艺汇演”,邀请优秀教师、学生和馆员共同表演节目,通力完成游戏项目[10]。这项活动虽然传统,但却有效地消除了图书馆与师生间的隔膜,鼓励了更多学生走进图书馆,畅游书海。推荐的最后一个也是分馆的主推活动是以学生参与为主的“读书节”系列活动。活动宗旨是促进学生对读书的热爱,并通过历届学长与学弟学妹间的传承,激发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11]。首先,分馆每年会在年底举办“搜书比赛”,即分别在不同的书库内指定三本书,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将这三本书找出,用时最短和准确率最高的学生获胜[12]。这项活动的初衷是加深学生对图书及书库的了解。而事实证明,学生在熟悉书库各类图书位置的过程中认识了更多的图书,从而间接地扩充了知识面。其次,图书馆会定期举办“我的大学生活征文比赛”,征文主题既有与时下热点话题有关的内容,也有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实习工作有关的内容。如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学生对莫言作品的阅读兴趣大增,为此,分馆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后举办了“走进大师,诵读经典”的征文活动。此次活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图书的借出率由于过高,学生不得不提前预定。

学生们通过比赛,在了解大师作品的同时,也对大师的写作历程和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激励了他们为了理想而努力的斗志[13]。在每年毕业季前后,分馆还会举办针对实习期学生的“我的实习生活”征文活动。鉴于医学专业毕业生必须进入各类医院进行实地实习,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即将走进社会的学生静下心来总结大学经验、了解工作性质、做好应对心理的同时,与仍在校学习的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些求学和工作经验,让这些还处于懵懂期的学弟学妹们得到专业和思想上的传承[14]。同时为了更进一步教育学生,分馆还会联络各院系团委组织“医者仁心”的活动,即组织各院系老师和学生走进周边养老院和福利院,为老年人及孤儿举行义诊和义工活动,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医德和责任心。这项活动最为深入人心,其实际感召力最大,深受学生的喜爱。通过医学部分馆这几年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边探索边实践,校园的学习和精神文明风气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学生更勤奋地入馆学习借阅,阅览室常常座无虚席,图书借阅量每年以每生4%的比例逐年上升。读者协会的入会率以每年20%以上速度递增,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增加了和患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对患者的切实需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做义工的过程中树立了医德意识,提升了自己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实践证明,只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医学类高校图书馆必然可以在边探索边改进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主阵地的作用,更高效更有力地推进医学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社会输送更多技术水平和文化素养双过硬的复合型高尖端医用人才。

参考文献:

[1]余秋冉。新形势下高职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初探———以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展开(J)科技资讯,20xx(6):249-251

[2]李旭东。高校图书馆有效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xx(7):122-125

[3]刘建平,毛兰香。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湘南学院学报,20xx.33(4):82-84

[4]唐艳霞。浅析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以钦州学院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xx.27(8):85-87

[5]孟繁中,唐淑娟,郭江山。也谈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xx(2):55-56

[6]赵夏丽。试论当代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xx.22(5):45-46

[7]孙秀娟,柳延东。图书馆主动参与良好校园文化构建的途径(J)贺州学院学报,20xx(3):112-114

[8]刘金,何飞,张燕,李凌,张峰。对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xx(32):34-35

[9]何飞,张燕,李凌,刘金,高峰。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导向作用———以湖北经济学院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界,20xx(3):65-70

[10]兰雁。做好图书馆自身建设,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J)经济师,20xx(11):142-143

[11]王晶晶。图书馆介入医学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xx.13(4):72-74

[12]袁明伦。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xx(8):140

[13]徐钊,张慧,王霞。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发展研究———兼谈成功学院图书馆建设和发展思路(J)科技信息,20xx(22):59

[14]陈凡。论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河南科技,20xx(07):225-226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面就是宣传员给大家整理的4篇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探索论文,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校园文化建设论文的相关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