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的7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是由宣传员精心整理的高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一
【摘 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史料主要包括历史记录、历史著作和各种历史文物等。史料教学是目前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研究对象,也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史料的作用,锻炼学生通过史料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笔者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以及对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研究,为广大同行提供有效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借鉴。
【关键词】高中历史 史料教学方法 应用
在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还要求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正确的价值观。而史料是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的重要材料,一切历史结论都离不开史料。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科学地利用史料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一、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分析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主要特点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根据史料让学生探究历史和学习历史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主动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主要以教师和教材为课堂中心,讲解历史知识时以灌输与传授为主,没有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而史料教学则能够克服这一缺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使用史料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兴趣,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知识学习中,并且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高中历史史料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史料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亲历历史,回归历史现场,寻求历史真相,从而学习到更多的历史知识。高中历史教材中含有丰富的史料,这些史料可以真实地还原历史情境和发展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要使用代表性较强的史料,不仅使历史知识具体化,还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再次,高中历史教学中使用史料教学方法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方法要求教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充分发挥史料的优势与特点,改进和提升教学方法,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所以,高中历史教师使用史料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够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与质量。
二、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
1. 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科学地选取史料
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年的历史,留给后世的史料极其丰富,数量庞大。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史料的时候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与科学性,选择那些代表性较强并且容易理解的史料,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接受和学习。教师在使用史料教学方法时,可以利用这些史料顺利引出教材知识重点,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讲到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辛亥革命》这部影片,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多方面地了解辛亥革命时发生的历史背景,能够真正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情境,回顾历史现场。所以,高中历史教师科学地选取史料,对提升历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让学生通过影视作品与历史教材内容的相互补充学习,使其在欣赏历史影片的同时,对历史知识有着更深刻的认识理解与记忆掌握。
2. 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适当地提问解读
高中历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使用史料教学方法,不能只注重研究史料表面的历史知识,还应该深度挖掘史料背后的深层历史背景与知识。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问题情境,科学合理地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进行独立自主地思考,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历史知识。同时,高中历史教师还应该及时地给学生解读史料,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知识重点搜集相关的素材,包括图片、文学著作、影视资料等。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展示“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图片,著名文学家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也是以这一时代为背景的。教师可以提问“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五四运动有什么意义”等,学生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同时教师还应该对这些史料进行适当地解读,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史料背景,从而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历史知识。
3. 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及时地总结归纳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归纳与总结也十分重要。高中历史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和史料的归纳总结,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对于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十分重要。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进行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相关史料,分析当时我国的国情,包括国防、农业、工业和经济等,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另外,高中历史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自主归纳总结,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深层次地认识和掌握高中历史知识。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科学合理地采用史料教学方法十分有必要,对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率十分有利。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教材内容合理选择史料,两者互相结合,在课堂上及时地对学生提问和对史料进行解读,然后归纳总结,全面提升学生的高中历史学习效率,进而提升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周蒙。 浅析新课程改背景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J]. 高考(综合版),20xx(11):18.
[2]廉旭光。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J]. 教育教学论坛,20xx(05):54-55.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二
一、当前高中历史评价体系的现状
(一)目标统一性评价
所谓目标同一性评价就是给予每个学生树立同样的学习目标,建立同样的目标体系。并鼓励学生向着统一的目标发展,忽视人本身存在客观差异性的事实。违背了新课程标准人才培养多元化的要求。高中生一般接近成年阶段,对外界的事物以及思维都有着独立的见解。他们多有自己的思想及主见。假设,教师设立统一的目标评价体系,自然会迫使他们统一价值观、统一发展方向、统一目标。自然会有学生被迫使放弃自己的原始目标,甚至打消他们自身全面发展的积极性。
(二)过程同一性评价
当前很多教师,在进行学生过程评价时,大多数是建立统一的学习模式、统一的教学模式。这种评价体系自然违背了人们自身差异性的特点。学生出身不同、教育不同。那么,存在接受能力、认知能力及思维能力各不同的现象也就十分正常。那么,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评价标准一样,自然会导致很多学生接受能力不足,学习自信心受挫。从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结果统一性评价
结果一致性评价不仅出现在高中历史课堂评价中,也是当前基础教育共同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的将尽力投入到班级的升学率、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却忽视了学生的自身发展。这种结果性的评价体系必然会严重违背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阻碍自身多元化的发展,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违背了综合素质化人才的培养战略,又回到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机制下的“考试机器”培养模式。
二、高中历史教学科学评价原则建议
(一)元认知评价
所谓的元认知评价实质上就是自弗拉维尔(Flevell)于1976年在其《认知发展》一书中提出的,其本质目的就是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的认知方式。这种评价体系可以很好地符合学生自身实际,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智力发展都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就要做好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的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调节的学习方法。例如学习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教师可以对学生对于夏、商、西周的政治熟悉程度进行了解,然后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了解自我的学习不足。然后教师抓紧的引导,建立表格对比、强化概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
(二)发展性评价
所谓发展性评价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认知发展的评价。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等特点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我们知道,每个学生出身不同、家庭教育环境不同、社会教育不同,存在客观上的认知能力差距也就不足为奇。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符合学生的自身实际。例如,学习第二十六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时,这就对学生平时对于国际新闻的关注要求很高。很多学生家庭环境不同、爱好不同,有的甚至不知道什么叫世界多极化概念。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分组进行关于世界多极化的信息收集。也可以设立“关于世界多极化出现的好与坏”进行一场自主的辩论赛。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激发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多元化评价
所谓多元化评价就是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多种考核标准,告别传统的唯成绩论的评价标准。从学生价值观、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等等方面进行评价考核,促进学生自身全面发展。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锻炼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和用历史的角度分析现有的问题。然后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规划并和同学分享。引发自我的历史思考,拓展自我的历史思维及知识面。这不仅符合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符合社会对综合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标准。
三、总结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于学生自身智力的发展、历史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及借用历史角度看问题的能力都有着很好的帮助。所以,对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就十分重要。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三
历史科《考试说明》中一项重要的能力要求就是“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历史阶段特征的教学。如何加强历史阶段特征的教学呢?
首先,严密划分历史阶段,理清基本线索。一部人类历史,浩如烟海,纷纭复杂。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好历史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要求教师讲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应该让学生提纲挈领地掌握历史课本的基本脉络,从总体的高度把握教材,这就是指划分历史阶段,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以世界近代史为例,从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出现到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贯穿三条基本线索:自由主义(资本主义)、民族主义(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主线索是资本主义。然后根据对世界近代史的定性“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最终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历史”,把世界近代史划分为“前资本主义社会时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工业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等四个发展阶段。通过这样划分阶段、理清基本线索,使学生对历史发展过程有了最初的框架印象,这对以后的学习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准确揭示和概括历史阶段特征,建构知识网络。划分历史阶段、理清教材的基本线索只是历史阶段特征教学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揭示历史阶段特征,找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建立起有机的历史知识网络。这个环节贯穿于整个历史教学的全过程。一定历史阶段的知识体系是由大量的史料有序构成的,阶段特征也就蕴涵其中。采用归纳的方法就是将其抽象而出,把形象的知识抽象化,把感性的知识理性化,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基础知识,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以世界近代史第二阶段“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为例。其一,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北美及拉美的独立战争等构成了这一阶段的基本史实,可归纳出这个阶段的政治特征:少数几个国家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并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资本主义还没有达到改造整个社会更谈不上改造整个世界的`程度,在世界范围内封建势力还占有一定优势。把握住了这个特征,我们自然就可以从本质上去认识拿破仑对外战争失败的必然性。其二,此时欧美资本主义得到了很大发展。尽管它暂时还无法彻底战胜封建经济,但它已逐渐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这是本阶段的经济特征。欧美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其三,从这一时期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及16至18世纪的亚洲等史实概括本阶段的东西方关系的特征。
欧洲各殖民国家在亚非拉各地开展了更大规模的殖民扩张,而亚洲一些古老的封建国家仍然闭关自守,充分显示了难以摆脱落后挨打的命运。其四,这一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的旗帜,提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等新思想,对未来的理想社会设计了一些构想,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这是本阶段的思想特征。把以上四个具体特征总结起来,就反映出这一历史阶段总的本质时代特征——资本主义的成长和封建制度的衰亡。 最后,立足阶段特征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历史阶段特征既可以作为学科知识来掌握,又可以上升为一种方法论,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历史阶段特征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这一阶段为例。首先可以把本阶段的基本史实概括为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活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尼德兰革命等。如果把教学目标只停留在这些知识点上,显然是不够的,那么,怎样达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呢?采用历史阶段特征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首先,应指出,14—16世纪是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的时期,是世界近代历史的前夜。由于14、15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欧洲兴起,引起了欧洲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各个领域的巨大变化,新兴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寻找满足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于是欧洲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然后要求学生抓住这一特征,充分利用史料,透过历史现象的表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准确把握以下历史概念: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在教与学的合力下,学生形成了客观而全面的认识:这三者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着,而是都依存于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和发展,又反过来对它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以上概念的准确把握来源于同一指导思想,即14—16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运用了知识点概括、史料分析、联系比较等方法剖析了历史现象,从而抽象地概括了历史现象,揭示了其全体的本质的属性以及历史现象之间内在的联系,真正实现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总之,历史阶段特征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和巩固记忆知识,还可启发学生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弄清获取知识的方法,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能较好地把握历史阶段性特征,对教材重点内容进行纵横联系、前后贯通、左右并串、中外交错、纵横比较、异同对比,就能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比较、评价等方面的能力。特别是能够突出历史教学的时空性特点,让学生达到一定的知识迁移,从史实由表及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启发,从而抓住历史知识的本质属性。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辨别和联想能力,甚至能使学生引起学术研究和发明创造的冲动。加强历史阶段特征教学是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在学习中把握历史脉络的一个基本方法。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四
一、背景篇
高一年级上学期快结束了,截至期末考前,我们高一历史备课组组织了三次考试:两次单元考和一次期中考。这三次考试前后学生提问的频率波动很大,尤其是期中考前后。在平常我值班的自修时间里,来问问题的学生寥寥无几,但是期中考试前的一周,在我值班时很多学生很频繁地拿书、拿练习册来问我,甚至有学生还跟我预约,要我在其他自修时间里来班级为他们答疑解惑,学生学习、钻研的热情让我动容,我也在所教的几个班级来回奔波,忙得不亦乐乎。期中考试结束后,学生又回到了考前的平静状态,我坐了一节课,都没有一个学生上来问问题。我曾戏谑他们说:“考试真是灵丹妙药啊,一场考试就可将考前所有的问题全都解决了。”在学生会心的欢笑声中,我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学生这种考试前后问问题频率大波动现象背后,暴露了高一年级历史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问题。
二、问题篇
1.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学习态度不端正
尽管已经进入高中,但大多数学生还是带着初中的心态对待高中的各门功课,认为除了语、数、英是主科,其他都是副科。此外,由于社会上重理轻文风气严重,很多学生抱定读理科的心态。所以,很多学生平常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上课不用心听,不愿意做笔记,下课后就将书和笔记扔到一边去,等到下次上课才再拿起来。所以,平常不钻研也就没问题可问。
2.不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学习方法不科学
初中历史是开卷考试,很多学生在考前的几天熟悉知识点在课本的位置就能考个不错的分数。因此,很多学生是带着初中学历史的方法来进行学习的,以为考前背一背,练习册做一做、看一看就可以了,平常不重视复习、消化知识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因此也就没有问题来讨教老师。
3.不重视学科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学习效率不高
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三个被动”,即被动听课、被动记笔记、被动写作业,没有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没有研究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所以,无法培养阅读、分析、归纳材料以及论从史出等学科能力。没有自己主动对知识点整理、理解和应用的过程性训练,就没办法发现学习上的问题,更谈不上提出建设性问题来与老师交流。
所以,尽管考前有很多学生来找老师问了很多书本、练习册上的问题,但期中考试成绩并不尽如人意,很多学生甚至考出了非常低的分数,主要是因为学生不重视平常的积累和钻研。
针对高一年级学生在历史科的学习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作为历史老师,我们有必要在反思的基础上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更科学、合理地进行历史学科的学习。
三、对策篇
1.重视开学第一课的引导
在高一年级上学期开学第一堂历史课上,最好不要教授课本内容,而是要做好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工作。比如,要讲讲初高中历史学习的内容、难度要求、考试形式等方面的差异,让学生对高中历史学习有整体全面的了解,改变轻视历史学科的初中思维,做好适应高中历史学习的准备。
2.重视课堂教学中学习方法的引导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既要讲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爱上历史课,更要注意渗透历史学习方法的引导。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对同一时间段的不同历史事件、现象进行横向比较,对相似、相同的历史事件、现象进行纵向比较,还可以引导学生用表格等图示法来归纳知识点,等等。通过种种学习方法的启发、应用,引导学生学得更深入透彻,这样可以在深入的学习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实现对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逐步培养。例如,比较公元前3世纪左右的中国和希腊地区的政治制度。在学习第二单元的内容时,能将第一单元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起到复习旧知识的作用。
3.重视练习的训练和落实
很多学生平常不重视做历史练习册,被动抄写应付,因此,平常要加强对学生练习册的检查,既要他们及时做完,还要求他们用红笔对答案批改,老师再定时抽查批阅,不合要求的要重做或者另外布置作业。此外,还要由备课组老师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定时定量组练习卷,学生做完后要第一时间收上来批改并挑出典型题目来讲评,做到及时、保质、保量、有针对性、常规化训练,让学生能及时应用、消化知识点,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不至于所有的问题都积压到考前那几天,而平常无题可问。
总之,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并对他们进行深入的剖析,分析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从中找出解决的办法,不断地调整我们的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五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和探究,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高中历史是一门以过去发生的事情为研究对象的科目,很容易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历史;兴趣教学;探究;途径
高中历史的知识点比较多,内容也比较零碎化,这就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历史的知识也是有规律的。下面就高中历史兴趣教学的几点途径进行探讨:
一、注重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智商方法的衡量,各项基本素质的衡量也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新课改以来,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成了社会和教育部关注的焦点。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历史教材知识,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可以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也能培养起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历史素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切实的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而不是流于形式,教师应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根本出发点,引导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发展能力。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建立在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的,高中历史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发展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意识到全面素质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快乐、享受的过程。
二、挖掘教学素材,提高学生兴趣
高中历史教材是经过专家和教育学者精心编写和实践而成的,其中的例子和事件一般都比较具有代表性、知识性和启发性。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素材,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还原历史的真实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探究。比如在进行“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的时候,有关于“海禁”“闭关锁国”的素材内容选取,教师可以选取教材中的唐代“丝绸之路”和宋元时期的“海上交通图”,再结合清代时期的贸易路线,学生很容易就发现,清朝的对外贸易相比较唐宋元时期,规模小多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清朝的对外贸易量减少?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是,明清时期,海上倭寇猖獗,清朝实行闭关锁国。这个答案显然不能令人信服。教师可以继续给学生展示乾隆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回信“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锦为西洋各国必要之物,是以恩加体恤”,通过学生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兴趣高涨的进行学习,对历史进行探究,可以容易的总结出清朝海禁和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思想。
三、转变教师角色,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改实施以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新课改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技能为目标,以逐步取代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积极的转变教师角色,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把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的进行适合学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问题情境、多媒体、教学铺垫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活跃教学气氛,让学生踊跃的参加课堂教学活动,积极的探讨,寻求问题的答案。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做好引导和辅助工作,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讨论中,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更高效的进行探究,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性。
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树立远大理想
通过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文化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就高中历史学科来说,学生学习不只是为了有个好的成绩,而是在学习中进行知识的融会贯通,做到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的境界,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够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指导,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报负和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以现实为基础,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断的发展和提自身的高各项素质,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为了理想的实现而努力学习和探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需求加剧,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专业的知识水平,更需要学生具有各项基本素质。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通过教师期望效应,挖掘学生潜能
通过教育实践研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教师态度的影响比较大,这种现象称作是教师期望效应。具体的说,假如教师对学生满怀期望,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比较关心学生,那么就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让学生感到被认可的荣誉感,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拥有热情高涨的探索欲望。相反,假如教师对学生充满失望,不重视学生的思想,没有有效的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就会导致学生的消极学习态度。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系和鼓励,多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建立其积极的期望,对一些比较调皮的学生,也要进行适应的鼓励,挖掘学生的潜能,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让学生在教师的关怀中,进行积极的学生,挖掘出应有的潜能,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素养的发展。
六、总结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师所面临的问题。高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进行学习和探究,达到教学效果的理想状态。
参考文献:
[1]任世江。关于深化历史课程改革的探讨[J].历史教学(中学版).20xx(09)
[2]张静轩。关于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历史教学(中学版).20xx(08)
[3]任印录。历史探究教学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xx(04)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六
自从新课程改革开始实施以来,全国教育系统的日常教学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课程改革注重发现如何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培养的方法,而不是传统应试的死记硬背,因此要求学校和教师应更新过去一成不变的教学理念,调整师生的各自定位,转变过去死板且激发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这些要求在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过程中尤为突出。本文从新课改的意义及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影响、高中历史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新课改要求下如何对高中历史教学进行改进与创新等几个方面讨论了在新课程改革中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改变,从而增强高中历史的教学效果与成果。
一、新课改的意义及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影响
1.新课改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让学生改变过去的只会学不会用的状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却又不失个性的发展。然而,真正涉及到如何推进新课程改革,则是需要学校及教师甚至全社会都要深刻思考和积极参与的事情。作为在新课改中起重要作用的教师,应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能够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影响。
新课改从课程结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方面来讲都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不同,它要求学生均衡全面的发展,有主动参与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这一点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讲尤其重要。高中历史课程通过对历史重大事件及人物的发展等方面展示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它注重对人文文化的普及,这些知识对于高中生来说接受起来并不容易。新课程改革根据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坚持历史知识的时代性和基础性,并注重发掘社会发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历史知识,并主动探索历史原貌和历史发展。
二、高中历史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形式单一,学生无学习兴趣。
人文学科都有文字多且趣味性小的特点,高中历史也不例外。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坐在台下被动的灌输,为了应付考试突击死记硬背,考试过后可能就忘得一干二净。这种教学模式单一且枯燥,根本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历史学科作为副科地位得不到重视。
传统教学中由于考试的原因,大多数师生都认为没有必要花大心思在副科上,于是就出现历史教学课时少、学生学习兴趣小、临试前死记硬背等现象,甚至由于教师的不够重视产生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这些现象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没有真正地接纳历史知识,不具备认识历史现象及规律,从而塑造自己历史观念的能力。
3.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死板,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被学生视为高高在上的形象,课堂形式也只是教师讲授学生听,学生大多不敢说、不敢做、甚至不敢想,教学气氛死板且较为压抑,师生关系并不平等,也不和谐,导致学生学习热情降低。
4.评价体系不完善。
传统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大多只是采用考试的方式,这种形式如果频率过高则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导致有抵触情绪后失去学习热情,但是考试较少又不能达到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的目的。
三、新课改要求下如何对高中历史教学进行改进和创新
1.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参与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应当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形式,使教授过程形式多样化、丰富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高中历史学科的地位与作用。
历史学作为人类对以往积累的经验及智慧的研究的一门学科,对人们人文素养的熏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合理安排适量的历史课时,提高对历史学科的重视对师生来讲都是必要的,学习历史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要从历史这面“镜子”中总结学习什么是正确的。
3.调整师生关系,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改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种教育理念促进师生关系向着平等、民主的方向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发问和讨论并得出结论,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4.建立丰富且有效的评价体系。
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所以运用单一的评价形式并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效果,应当重视综合评价。眼光不可拘泥于学习成绩,而是应对学生的探索过程、日常的发展、阶段性的进步等都进行评价,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学习发展的轨迹,从而进行自我评价与改善。总之,新课程的颁布和实施,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了原有的教学标准,形式不再狭隘于单一的课堂。学校和教师应该树立学生的主体位置,完善新课改要求下建立相应的教学体系的目标,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增强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效果。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七
摘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仅有助于师生之间的联系,而且能更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因此,以人为本视阈下的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改革要做到: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交流地位;还原历史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以学生为本,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借助多媒体手段,真正实现师生共赢。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中历史;改革;多媒体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师能够更有效地了解学生想要学习的知识,进而结合学生的兴趣,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历史事实,从而保证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积极实现以人为本视阈下的教育教学改革。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现以人为本的意义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具有以下几方面意义:一是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传统教学理念下更重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在课堂中仅仅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在运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后,教师能够更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教师在课堂中能够积极与学生互动,促使班级形成更和谐的氛围,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教学效果。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教学背景下,教师更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还原历史知识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更感兴趣,在课堂中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保证了历史学习的效果。
二、以人为本视阈下的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策略
(1)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交流地位
要想实现以人为本视阈下的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改革,教师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班级中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的交流地位。在以往教学理念的支持下,教师常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常常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学生的地位较低,这也是造成高中历史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教师需要建立师生平等的教学关系,在课堂中认识到自己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领路人。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更高的地位,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授高一必修三“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课时,由于该课属于近现代历史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让学生讲述自己在生活中常用的交通工具以及通讯工具,使学生能够具有平等的地位。
(2)还原历史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部分高中生认为历史知识枯燥无味,且记忆量较大,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众所周知,只有当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兴趣时,才能将自己的身心投入到历史课堂中,从而学习到更多的历史知识。据此,历史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详细分析在历史知识中包含的趣味性内容,并以此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教师也需要按照高中历史整体教学目标开展教学,保证学生能够有效学习到高中历史知识。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授“‘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课的知识时,就可以搜集“百家争鸣”时期有趣的历史故事,从而使学生对该内容更感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3)以学生为本,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学习《www.xuanchuanyuan.com》好的学生,这不仅会造成班级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同时还会打消学习相对较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以人为本视阈下的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改革时,教师需要以班级中每一位学生为主体,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平等对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课堂提问时教师需要尽可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被提问到,且被提问的次数相差不大。这样,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都可以被当作优等生看待,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高。二是针对历史方面的学困生,教师需要走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该类学生的学习效果。
(4)借助多媒体手段,真正实现师生共赢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学生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自身的学习效果。要想真正实现师生共赢,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一方面,教师使用多媒体手段,能使学生被形式新颖的知识所吸引,在一定程度上紧跟老师的教学思路,保证他们的课堂学习时间。另一方面,教师使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在课前做好教案,更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讲授知识,减少自己在写板书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由此可见,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果,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师生共赢。
三、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改革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能使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交流关系,平等对待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及进行趣味性教学,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真正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欧翔。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策略谈[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xx(14).
[2]陈其。明确中国高中历史教育的核心目标[J].课程教材教法,20xx(06).
[3]李英花。浅谈高中历史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xx(05).
[4]张勇。浅谈历史课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原则[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xx(03).
考括坟籍,博采群议。上面就是宣传员给大家整理的7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高中历史教学论文的相关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