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宣传员给大家整理的3篇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的认识与实践,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教学做合一的写作思路。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的认识与实践 篇一
摘 要:陶行知在杜威“从做中学”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经过两次认识上的飞跃, 创造性地提出并充分论证了著名的“教学做合一”思想。“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方法。本文对“教学做合一”思想作了理论探析,紧密结合中职教学实际,阐释了“教学做合一”的具体实践模式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213-02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平民教育家、职业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师从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杜威,接受并改造了“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的实用主义教育观,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回国后,曾担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主办《新教育杂志》,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和山海工学团,不遗余力的改造乡村教育,发展大众教育,积极探索职业技术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他在大力提倡生活教育的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了“教学做合一”思想,是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伟大贡献。
一、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探析
我们认为:教学做合一思想是以先进的哲学思想、科学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是教育实践的总结和概括,因此,时至今日,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仍然具有研究和运用价值。
(一)它符合唯物主义实践认识论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普遍规律。马克思主义者一贯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活动,人们就不可能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的规律,也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技能。在哲学上,陶行知受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思想的影响,故改名“知行”为“行知”,字序之差,表明他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笃定。在教学做合一思想中,“做”就是“行”,就是实践。在他看来,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比如种稻,为种稻而讲解,讲解也是做,为种稻而看书,看书也是做,这是种稻的教学做合一。
(二)它符合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规律。现代心理学认为,一个目标行为的建立必须通过观察、模仿、矫正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等一系列心理和行为过程,然后,再通过强化训练达到熟练,如果只通过描述性的讲解是难以达成技能形成目标的。职业教育学和工业心理学研究成果也表明,第一线生产和服务人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是通过工作实践获得的。职业技术教育是直接面向“做”的教育,是培养“做”的人才的教育,因此,必须重视“做”,必须如陶师所说的“在做上学”、“在做上教”。
(三)它是长期教育实践的科学概括。杜威大学毕业后,为验证自己的实用主义思想,曾开办过一所学校。这所学校没有教室、没有固定教材,只由老师带领各小组学生开展各种生活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老师负责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教给他们实用的知识。这是“在做上学”的最初尝试。行知先生回国后,先后创办晓庄学校(今晓庄师范)和育才学校,实践自己的教学做合一法。他把“教学做合一”定为晓庄校训,并且说过:“教学做合一是我们的根本主张。经过这一年的试验,我们知道它是最有效力的方法。”他还将传统教学中先理论后实习的做法形象地比作“早上烧饭晚上请客”,只能让客人吃冷饭。他说,教学做合一就是要把“理论和实习合为一炉而冶之”。
考察现代成功的职业教育,无一不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特点。如:德国“双元制”教育就是把学生到企业实践与学校学习结合起来,使“做中学”和“学中做”交替进行,学生在做做学学、学学做做中提高职业技能,增进职业认识,养成职业习惯;美国和加拿大等北美国家的CBE教育模式中,学校把行业专家请进来,共同研究课程计划,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也是“理论和实习合为一炉而冶之”的一种实现形式。
二、教学做合一的师生互动模式
杜威指出:“尤其重要的是,只有把学校与社会统一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因为学校中为了训练而设的感官训练学科,总不能与每天亲切有味的普通的职业活动中得来的那种生动的、丰富的感官生活相比。”在学校教育中,要让学生体验到亲切有味的普通的职业活动的生动与丰富,就是要以“做”为中心来组织和规划教学,陶行知说:教学做有一个公共的中心,这就是事;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现在看来,“事”有两种:一种是已经做过的事,从已经做过的事中遴选出来的、有一定教育意义的事,通常叫做“案例”;另一种是尚待完成的事,通常叫做“任务”。根据陶先生教学做合一思想,结合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的成功经验,我们设计了如下师生互动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教学过程大体可分为五个步骤,现以《秘书》教学为例,简要说明:
(一)创设问题情境: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社会需求决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必须掌握的岗位技能和知识只能来自于现实生活。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获取正面或反面经验、增强对岗位职业特点的感性认识的基础。案例可以由教师在相关资料或将实际中的真人真事中遴选引入,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对岗位群职业行为的观察、认识、理解、思考和实践直接提出来,供师生共同讨论与研究。在秘书教学中,我们根据秘书职业活动特点,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商务活动、会议服务、办公室事务、文书与档案管理等四大块,根据各块的活动进程安排教学进度,各类公文的撰写、接待、沟通、笔录(包括速记)、环境选择与维护、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技能穿插其中,分组分层进行教学。每一个教学块都设定为一个具体任务,在每项任务中,各组学生分批轮流担任不同的角色。进入角色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角色的特点,提出自己在角色扮演中已经遇到、可能遇到的问题,这就是教学做合一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教师或同伴也可以给扮演者设置“角色障碍”,即对角色提出要求或对“表演”提出质疑,供大家研究、探讨。这看起来有点象儿童游戏中的“扮家家”,但它正是“做中学”的基础。
(二)案例剖析与讨论:根据不同的任务,教师选择相关案例供学生学习、讨论。由于资料有限,我们主要选择了近年来国家四级秘书考试中案例分析部分的相关录象片段作范例,不仅要求学生指出秘书钟苗职业行为中的正误点,而且要求学生进行模仿与纠正,再将正确的职业行为带进自己的角色。例如:在观看了2004年3月考题中的一段录相后,学生提出了办公环境布置中电脑朝向、电线安装、案头文件整理、盆景摆放等的5个问题,并逐一提出了改进方案。为强化办公室环境管理中各知识点的运用,我们还组织学生到学校各办公室进行现场观察,然后对照要求,写出观察分析报告。
(三)任务完成与评价:有案例分析作基础,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都比较牢固,然后,组织学生按要求完成预先设定的任务。我们为商务活动预设的任务是:龙腾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食品生产与销售的企业,2004年9月8日是公司成立20周年庆典,你作为总经理秘书全面负责庆典筹备、接待等工作。根据任务,我们把筹备工作分成收集资料、设计方案、宣传发动、实务(包括实物)准备、迎宾接待、庆典服务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组织学生完成一项项的工作。经过二个多月(共30多个课时)的“筹备”(即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商务礼仪、与来访者沟通、庆典场地选择、会场布置、文书管理与利用、物质采购与保管、宴请、工作日志编排及会议记录、会议通知、请柬、传真、贺信、定货单的撰写和简报编辑等方面的知识、技能。
(四)技能巩固与强化:秘书工作是一项实操性很强的工作,从仪表着装到言谈举止,从公文撰写到文档管理,从接待来访到服务领导,都有严格的职业化要求,这些要求必须一一落实到技能训练之上,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完成每阶段的任务时,还要“提取”相应的职业技能进行单项强化训练,使之巩固、熟练,并成为习惯。同时,秘书所面对的主要是千差万别的人和不断变化的新环境、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秘书还必须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对秘书而言,办事必须按章法,但有时又无定法。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深切的体验到其中的“奥秘”。
(五)方法创新与个性发展:参加秘书学习的人个性差异是很大的,有的谨慎谦和,有的敏捷活泼,有的善于交际,有的沉稳克制。一般说,无论何种性格类型的人都能担当秘书工作。问题是秘书教学与培训要能因人而异地发展每个人的良好个性品质,培养与秘书工作相适应的职业习惯和创新精神。在任务完成与角色轮换过程中,我们注意有区别地指导学生找准自己的形象定位,树立自己的职业形象,发挥自己的个性。如:接待来访时,热情型的人会主动迎上前去,紧握对方的手,寒暄之后,再进入谈话主题;而稳重型的人则可能先起立,礼节性的问好握手,然后就进入正题。在职业行为中,这两种做法都是得体的。如果颠倒过来,则前者显得冷淡,后者又显得做作。这些具体而实用的指导,也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能顺利完成。
三、教学做合一的现代意义
在我国教育史上,陶行知和黄炎培第一次把“做”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学概念纳入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之中,具体而明确地阐述了“做”在职业技术教育中意义和作用,这是对我国重道轻术、重知轻能、重讲授轻践行的传统教育思想全面而深刻的反叛,是我国传统教育向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统一的现代教育迈出的最关键的一步,是选拔教育、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素质教育转化的理论先导和成功探索。即使今天,我们用现代职业教育的眼光审视教学做合一,它仍然闪烁着熠熠夺目的思想光辉。
(一)教学做合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有利于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是“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尽其对群众的义务”的教育,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教育,是“个人谋生之预备、为个人服务于社会之预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力之预备。”陶行知在《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一文中,阐明了职业教育必须以“生利为主义”的观点,他奋起高呼:“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中国现在不得了,将来一定了不得。”把国家的振兴与民族的强盛寄托在职业教育对人的培养上。他们较早提出了发展人的个性,培养健全人格(黄炎培称之为“金的人格”,陶行知谓之“真善美人格”)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基础。在教学做合一模式中,“做”的过程就是品德养成和技能形成的过程,也是全面素质提高的过程,是让学生在学会做事的同时、学会做人的过程。
(二)教学做合一体现了主体教育思想,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师根据“做”的需要教学,学生根据“做”的需要学习,教与学在“做”上统一,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和教师密切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同时,他积极提倡手脑联盟,学用结合,在劳力上劳心,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发挥学生特长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做合一体现了终身教育理念,有利于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关键能力”培养。关键能力是德国“双元制”模式发展中提出的,主要指学生在立业和创业中所需的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获取新信息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在教与学、学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完成任务所需的实用技能,而且增长了分析判断案例、寻求合作伙伴、共同制定问题解决方案等方面的见识和才干。陶行知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和学在“做”上有机统一。果如此,做的技能形成之时,也就是学的方法掌握之时,也是教师教学成功之时。有人把学习方法比作“金手指”,学生一旦拥有这样的“金手指”,又何愁他们不能释放出“点石成金”的能量呢?
陶行知自上世纪初提出“教学做合一”思想,兹后三十余年,经过了广泛实验,并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符合我国职业教育实际的“经典”教育模式。解放以后,他亲手创办的晓庄师范及相关院校实践这一思想,对培养学生的职业个性和职业技能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天,通过教学做合一的再认识和再实践,我们应如陶先生在育才学校校歌中所写的,要让现代职校生“修练智慧之眼,磨出金刚之啄,展开大无畏之翼,涵养一心向真之赤心。观!静观大千世界。啄!啄开未知之门。飞!飞入神秘之宇宙。找!找出真理之夜明珠。衔回人间,饰在每一个人的额前,照着人类在狂风暴雨的黑夜里,走到光明,迎接东升的太阳!得到光,得到热,得到力,创造幸福的新中国,新世界。”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200.
[3]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二卷[M].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教、学、做合一 篇二
【摘 要】本文通过在课程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的教学中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结果发现,该教育模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教学方式,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智能特点,是当今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教学改革 教学做合一 计算机基本操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1-0051-02
一 何为“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源自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场合陶先生对于“教、学、做合一”作了多次表述。其中,较为严谨的表述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各级各类教育,其教学脱节、教学做分离的现象大量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加快改革、强化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改变职业教育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教育教学现状,教育部启动了高职示范建设工程。明确指出:“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于是“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的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顺应展开,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可喜的成绩。
二 一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课的教学过程
本次课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次计算机基本操作课程。教学内容:Word 2010图文混排。上课地点:多媒体机房。
1.课程技能与学生专业岗位要求分析
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从事护理工作的医疗卫生单位。现代医疗卫生单位大部分管理方式都实行医学信息化管理(无纸化管理),这样既节约资源,同时也能提高办事效率。如医嘱执行单的书写、护理记录书写、三测单的书写以及医学简讯和相关报道等都是用计算机进行处理的。医疗机构急需大量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医院业务的护理人员。故本次课要求学生在掌握Word 2010字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Word 2010图文混排技术,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
2.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展示
首先,教师通过屏幕展示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及由教学目标分解出的教学任务:(1)能合理运用绘图工具修饰文档;(2)会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等对象;(3)能熟练地编排对象,实现图文混排。
任务一:现在你是住院部某病房的一位护士,你的病人中有一位可爱的小女孩,对医生和护士感到害怕,不配合治疗,现在你要对她进行心理护理,请用Word 2003的绘图功能制作一幅可爱的图画,其包含简短的文字说明,标题请用艺术字表示,通过图画给她讲故事,从而取得小女孩的信赖。
任务二:现在护理部要办一份简讯――电子报,报道护理部的感人事迹以及近期医院对护理部改革的一些
措施等;或帮医院办公室做一份医学宣传――电子报,宣传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请你选择一种完成。要求用A4纸型,电子报内要有文字、图片、文本框、艺术字等多种基本元素,要做到整体和谐漂亮。
分析完成任务一和任务二所应具备的操作技能,教师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相关文字及图片素材,并提供给学生一个范例。
3.新课教学
接下来进行新课教学(实际上是对完成任务所需技能进行示范操作):
第一,介绍绘图工具的使用:新建Word 2010文档,点击“插入”菜单,点击“形状”,画出各种图(线条、基本形状、箭头、流程图、标注、星与旗帜等),在自选图形中加文字、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填充颜色、叠放次序、自由旋转、设置图形的阴影和三维效果、多个图形的组合等。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操作,学生一边看大屏幕听讲,一边跟着做。(8分钟)
第二,介绍插入艺术字:新建Word 2010文档,点击“插入”菜单,点击“艺术字”,讲解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如何利用艺术字工具栏改变艺术字的版式、形状、摆放以及重新填充颜色等。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操作,学生一边看大屏幕听讲,一边跟着做。(7分钟)
第三,综合操作练习。完成一幅具有中国元素的图片:在一个页面上画出一个红色的菱,上面插入一个黄色的艺术字“福”,并且要求字是倒着的。给学生展示一个范例(如图2所示)。学生运用刚学到的知识,很快完成了此操作练习,老师通过大屏幕展示几位学生的作品,并表扬很有创意的一位学生,因为这位学生不仅完成了指定内容,并且在图片周围还加了一对春联。(8分钟)
第四,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完成任务一。(13分钟)
第五,老师展示并评讲学生提交的作业(任务一)。(8分钟)
第六,介绍插入文本框:新建Word 2010文档,点击“插入”菜单,点击“文本框”,讲解插入文本框的方法,横排、纵排、版式、颜色与线条等。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操作,学生一边看大屏幕听讲,一边跟着做。(7分钟)
第七,介绍插入图片:新建Word 2010文档,点击“插入”菜单,点击“图片或前贴画”,讲解插入图片的方法,图片可以是剪贴画,也可以来自文件,设置图片格式、版式、位置、大小、颜色等。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操作,学生一边看大屏幕听讲,一边跟着做。(8分钟)
第八,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完成任务二。(给学生展示一个范例)。(15分钟)
第九,老师展示并评讲学生提交的作业(任务二)。(10分钟)
三 结束语
纵观这次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不是单纯地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更深层次上整合、挖掘其职业资源,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所学知识在运用过程中得到了内涵和外延的发散,让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感受职业情境,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性很高,学生体验了获取知识的快乐,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职业性和实用性。在整个课程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高,学生间相互指导、比较各自的作品,融洽了同学关系。
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性、实践性、职业资格性和专业应用性决定了在其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与社会、企业、现代农业的紧密结合与合作。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是其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类型标志性的特征与突出特点,其教学内容的特征突出表现在科学与技术性、职业性和实用性。教学组织的特征是呈现教、学、做合一,边教、边学、边实践、边生产、教学和生产一体化等特征,从而使其教学组织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体验性,强调个别化教学,重视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练结合。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在于:倡导学生实际参与到真实的工作和生活中,在相关的社会形态里学习。所以其教学方法主要有:行为导向、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等等,把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实现“教、学、做”有机结合为一体的教学形式,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
基于高职教育的目标和课程特点,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理实一体”“教学做一体”,或称为“行动导向”和“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教师既是企业岗位能手,又是合格的教学老师。职业活动导向教学,实质上是指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引导组织学生心、手、脑并用,教、学、做结合,身体力行地获取知识与技能,自行完成学习任务,自行进行反馈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学习效果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同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贯穿行动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余浩、陈年友、周源著。教学做合一论[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教学做合一 篇三
中国人挺讲究悟道。那我们搞教学的人也会问:教学的本质是什么?现在我说出来好象很自然,可是这个问题在我的脑子里转了很久,却并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那我先从陶行知谈起吧。陶行知,中国人民教育家,民主革命家。原名文,早年信仰王阳明“知行合一”说,改名知行;后主张“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遂又改名行知。听了我的介绍,大家可能会问,这“行”与“知”到底有什么魅力,使得陶先生不惜在名字上大费周张,在此我就不做介绍了,我只讲一下他之所以被称为教育家,恐怕有下面的这一条就够了。
“教学做合一”是晓庄师范学校的校训,这是陶先生杰出的创造。
“教学做合一”的确立:
①陶行知自回国以后,看见国内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情形,就认定中国教育有改革之必要,当时就主张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
②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务会议上辩论两小时未能通过。
③“”爆发,陶先生发表《教学合一》一文,南京高校受此影响一律改为教学法。
④两年后,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最终成立,以“做”为中心。教是单边的教,教学是双边的配合,教学做合一是完整的结合。它是晓庄学校的校训,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中心。
陶行知所讲的教学理论有点文言,我还没有理解,怎样教学生学?好在新课程理念里有这样一句话:“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句话似乎比较浅显,可当我往深里想的时候,又有许多问题出现了。
首先词性有问题,“主体”显然是一个名词,而“主导”呢,它是一个名词吗?我们学过“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瞧,这句话听着多顺耳。
其次,这一命题背后隐含有这样一种判断,即“学生是主体,教师不是主体”。正如有人挑明的那样:“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唯一主体”。在这一判断的支持下,所以有人认为:课堂教学进行得怎么样,只要看学生就行了。
第三,说教师是“主导”,所以有人认为教师要少讲,毕竟人家没有说教师是“主讲”。课堂教学可以这样进行: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练习为主线。
事实上,“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一说法并非西方教育家的表述,亦非我国历史上教育理论的总结。应该说,为了超越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和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克服它们各走极端的弊端,“主导主体说”“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一致起来”,其出发点是对的。但我们同时也不应忌讳就医。“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一命题确实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什么是教学?这本是一个极为简单的问题,可有的人偏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说得玄而又玄。还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最好最明了:“教学”就是“先生教学生学”。即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教学指导下的一种学习活动。它是由教师“教”与学生“学”共同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和学相统一的活动”,彼此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教学的优劣,评价标准不是什么主导作用,主体地位,这并不是问题的本质。
马克思说:“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此而已。”这两位先哲的话,道出一个真理:教学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教”与“学”是对立的统一。陶行知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他还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所以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
我理解这个“做”便是做学问。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做教师的,几十年、十几年教同样的教材,现在教材虽然换得比较快,可大部分内容仍然和过去一样,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一遍又一遍的“温故”,可尴尬的是,未必每每能“知新”。这样连我们自己都觉得所教的知识没有什么价值,那怎么指望学生会认真学,会学有所成?于是我不由又想到了“知”和“行”的关系,陶先生所谓“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以求知,强调了“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先生一向强调“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啊!
我们也知道一些个名师,如:易中天、纪连海,他们无不是做学问的高手。现在易中天品三国是很火了,可在他1999年出版的《品人录》里,就有一章是曹操。纪连海1986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在昌平四中教初中,后调昌平二中,2001年在北师大二附中历史老师招聘中脱颖而出(据说当时有上百位老师应聘)。上百家讲坛之前与人合著的教学用书、练习册就有十几本。后来他们都凭百家讲坛而红,靠媒体出名的人多了,但他们靠的是实力。
虽然他们的名声如日中天,可我认为他们并未达到“师”的最高境界。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话往往被当作一句话来读,通常将传道、受业、解惑理解为“老师”的三种职能,可我认为它也可以作为“师”的三个境界讲。传道是最高境界,受业其次,解惑是第三个层次。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而这里所谓的“真”,是指关于宇宙人生的洞见,即智慧。它比知识更重要,因为它的核心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古人所说的“道”,也无非是这个意思。
受业是第二个层次,比如说李小龙的授业恩师是咏春掌门叶问大师。何谓授业恩师,就是传授你一门手艺,让你求得生存之道的老师。看了周星驰的长江七号吧,他在里面当一个建筑工人,可建筑工人也要分大工,小工,瓦工,很多工种。别看这么辛苦的活计,可找到一个大工师傅跟班可不容易,所以一般学徒都对师傅必躬必敬,学成之后每年过年过节都要拜见师傅。另外有一身独门技术的老中医,他的方都不会轻意给别人的,因为他要靠这个吃饭,他如果传授了给学生,那么这个学生一定是老中医的至亲的人。这老中医也是授业恩师,他能把忍痛割爱,把技术告诉别人,也就说明他们之间的信任有多大了,这老中医就如同弟子的再生父母。
与授业恩师相比,我们只是职业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第三个层次――解惑。虽说这已经是第三个层次了,可要做好也并不简单。有这样一些课堂:①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就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创新,可后果是学生只解决了鸡毛蒜皮的小事;②有些课堂对知识的讲解轻描淡写,照本宣科,看似学生没有问题,可下来学生才发现障碍重重。
经常听到有学生反映,上课都听懂了,可下来还是不会做。这说明,作为职业教师,我们的基本任务就是解惑,这个惑也许是学生自觉产生的,也许是学生可能会产生的,也许是其他人曾经经历过的。所以我认为一节好课,肯定是解决了知识体系中的诸多问题,学生得到了美或力(知识就是力量)的体验和享受。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宣传员为大家分享的3篇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的认识与实践就到这里了,希望在教学做合一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