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作文教学设计【优秀5篇】

100 2023-10-03 10:17 精优范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这5篇八年级语文作文教学设计是宣传员为您整理的初二作文教案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八年级语文作文教案 篇一

八年级语文作文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是柳宗元紧接《钴坶谭西小丘记》之后写的。柳宗元在游小丘后数日又和他的朋友吴武陵、龚古以及他的弟弟宗玄等游西山,在小丘西边百二十步的地方发现了小石潭,他就写了这篇游记。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在这篇山水游记里作者主要是记小石潭,他写潭水、写岩石、写树木、写游鱼,宛如一幅优美风景画,通过刻画优美的景色,着力渲染了凄冷幽深的环境,借景来表达自己在贬官生涯中孤寂凄凉的心境。我认为像这样富有诗意的散文,而且又写得极为精美,可以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因此我决定在教学本文时以情感人,在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同时,体会景物描写中融注的思想情感,理解作者凄苦孤寂的心境。

今天我上的是《小石潭记》的第一课时。在教学之前,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情况,对他们提出了预习要求:

(1)利用工具书给生字注音,并自主试读三遍;

(2)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将不懂的字词句作圈划;

(3)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柳宗元和《永州八记》。

在这节课上我尝试自读的方式,学生自己读通读顺课文,通过串读来订正音韵节奏,并进行了个别词语的解释以助读。在个别处如“下见(现)小潭”“参差(cēncī)披拂”,教师一点即好。之后是自己译读,通过课下 注释和参考书翻译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线索,学生思考交流之后是课堂检测,第一节课结束。

可是在第二天上课时,我却发现学生的朗读还不过关,对课文一些字词句的理解不到位,在反思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时,发现主要问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疏忽了文言文教学诵读这个根本环节。他们毕竟只是八年级的学生,接触文言文还不多,再加上我所教两个班的学生有一半以上都是周边农村孩子,不仅语文底子单薄,而且缺少良好的自学习惯,所以他们的文言文语感很差。在课堂上没有很深入的指导学生朗读,有些句子长的也只是稍微点了一下,读的还不够。

第二,基础知识落实的还不到位,这对课文的朗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文言文的阅读要建立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只有弄懂了课文意思,读起来才会连贯、流畅。否则的话,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都将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三,对问题的设计不够理想。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石潭之美,美在______。”从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昭示了我这个问题的方向性错误。在初读课文之后,学生只是能读通课文,未能很好的理解课文,而这个问题不应出在初读课文之时,而应在理解课文之后,我相信如果在理解课文内容之后,这个问题对学生不是很难。

以后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还是要注重朗读和字词的教学,不能忽视这类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落实。另外,文言文尽管不如现代文那么明白晓畅,但学生仍然应该作为学习的主体,给他们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机会。

初二语文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在音乐辅助下,展开想象,通过听读、美读,感知诗歌的画面美和诗歌人物的形象美。

(2)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学会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个性化赏读,把握诗歌的抒情意境美。

2、情感目标:理解诗人在种种意向之中所蕴涵的情感,培养自己高尚的审美情趣。

3、过程方法:听读感知——赏读品悟——合作探究——比较拓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听读美读,展开想象,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知诗歌的画面美和人物的形象美。

2、难点: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通过个性化赏读,把握诗歌的抒情意境美。

三、教学方法:

1、美读法 2、讨论法 3、质疑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

五、教学时数:

1课时

六、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创设情境,营造美的氛围,导入新课:

师导入:同学们,盛夏时节,江南水乡最美的景色是什么?是啊,江南水乡盛夏,碧清如镜的湖面,青绿的莲蓬立于婷婷玉立的荷花和青绿如盖的荷叶间,接天莲碧,幽香阵阵。此时,采莲就是件乐事,挎个竹篮,踏上小船,一头扎进绿、白、粉、红交织成的斑斓世界,一边采莲,一边赏花,该是多么诗情画意!忽然飘来一叶莲舟,传来悦耳的歌声,那是谁?(采莲女)同学们想领略这美丽的江南水乡意境吗?让我们走进朱湘的诗歌《采莲曲》中,去尽情地体验和感受其中的美妙吧!

(二)听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画面美:

1、多媒体播放配乐诗歌朗诵,学生静静聆听,默默感受,走入诗歌的画面。

2、教师提问:听着动情的朗读录音,你听出了美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画面?听到了什么声音?嗅到了什么味道?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看到了:美丽的农家采莲少女划着一叶轻舟,在溪水中采莲;莲叶碧绿田田,荷花鲜红妖娆,微波荡漾,杨柳摇摆,蜂蝶飞舞……;听到了浆声应答着歌声,风声和着浪声;嗅到了花香和衣香;感受到采莲女在时时思念着自己的心上人)

3、师引导:是啊,这首诗歌的画面不仅有色、有声,而且有味、有情,它就像一幅精致优美的水彩画,一支典雅悠扬的古典乐曲,让我们共同朗读诗歌,去具体品读这闪光欲滴的奇丽世界!

(在古典音乐背景中,学生分小节美读诗歌。)

(三)美读诗歌,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形象美:

1、师导入:通过刚才你的朗读,你读出了美吗?在这幅迷人的水彩画上,有景有人,你认为谁最美?(采莲女)

2、师提问:是啊,诗歌描绘了采莲少女,她的美无处不在,你感受到了吗?请你说说她美在何处,让我们共同分享她的美。

(明确:美在外貌:荷花般妖娆;

美在劳动的情态:轻盈、欢快

美在采莲的歌声:婉转悠扬

美在采莲过程的情感:羞涩、甜蜜、喜悦

美在……)

3、师引导学生边朗读,边赏析,尝试着说说心中采莲女的形象,感受诗歌人物的形象美。

(四)赏读诗歌,领会诗歌的抒情意境美

1、师质疑:读完这首诗,为什么我们眼中的采莲少女如此纯美,你明白是什么原因吗?作者主要通过什么艺术手法把人物形象完美精致地呈现出来?

(明确: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以画面迷人的景色来衬托采莲少女的形象美,体现了诗歌的意境美)

2、教师引导学生赏读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师先进行示范赏读:(多媒体展示)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美读-把握诗歌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以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积累去充实画面的内容,品读自己心目中的诗歌意境。

3、请学生选择自己欣赏的画面进行美读,个性赏析,相互交流,品读采莲女那欢快甜蜜而又羞涩的感情,感知诗歌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4、师提问:这首诗歌把纯美的采莲少女与优美的景色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奇丽的境界,这种景象仿佛只在天上才有,那么作者在诗歌中描绘这样的景象目的是什么呢?

(明确:寄托了作者对宁静、详和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刚才的赏读,我们领会到了诗歌的美吗?让我们在典雅的音乐声中,选择你喜欢的诗节带着情感去朗读,随着采莲女的小舟飘摇到天上人间交融的绮丽世界。

(五)迁移拓展,合作探究,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采莲文化:

1、师引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采莲是江南常见的农事民俗活动,自古以来,采莲的诗作就非常多。现在让我们来欣赏另一首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同样是描绘采莲女的美丽和劳动场景,但是它与朱湘的《采莲曲》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多媒体在音乐声中出示王昌龄的《采莲曲》)

请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赏析,探究体会两首诗歌的写作方法的异同点。

2、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采莲诗文?请读出来让我们共同分享描写采莲的美丽文字,共同领略采莲文化的无穷魅力!(学生交流朗读)

(六)布置回家作业:

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改写《采莲曲》,领会不同文学样式的艺术魅力。

附板书设计:

采莲曲

朱湘

(情景交融)

人(纯美)———————— 景(优美)

采莲女:外貌美 迷迷人脱俗的江南水乡

歌声美

情感美

心灵美

劳动的情态美

……

寄托:作者对宁静理想生活的向往

八年级语文作文教案 篇三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一直有这样一种观点,就是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根据文章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能力的传授,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对教材的处理,我也一直坚持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原则。

在上《社戏》这篇课文时,我也是这样做的。

一、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充分考虑教材特点。

本篇文章是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话题是《幸福的滋味》,单元阅读要求是“阅读本单元课文,揣摩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但这篇文章,就体裁而言,它属于小说;就内容而言,它是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文化活动为线索,表现了作者的一段童年生活经历。课文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生活经历,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所以本文定位在“文化生活”上,体现了语文同文化生活的密切关系。因此教学本文除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工具外,还有就是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培育学生对课外生活的关注。

二、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充分考虑文章特点。

有人说教《社戏》课文最后一段是理解本文的钥匙。在备课的时候,我也在考虑,作者为什么把文中的戏和豆说的那么好?我们知道,这篇文章是作者对童年生活回忆。大抵来说,回忆的总是美好的事物。那么,该如何来引导学生来理解这篇文章呢?从《社戏》文章来看,那晚的戏并不好看,豆呢也仅仅是水煮豆。而作者呢,却说是:“我实在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为什么作者如此难忘呢?

三、在教学过程的落实上,充分引导学生参与。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堂课我十分注重让每个学生全员全程参与。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学时,我抓住课文的文眼,即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引发学生去认真读书,充分地和文本进行对话,去思考、讨论、交流。

我尝试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质疑,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如果经常有意识的让学生质疑,我相信,学生质疑的能力会得到充分的提高。会使课堂成为一个充满创造和发现的乐园。

当然,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对学生的课前准备没有足够的重视。虽然有要求,但是学生是否认真落实没有认真的去检查,也没有去细致的去搜集学生的疑问,以致于在课堂上不可能很好的解决学生中很有价值的问题。

二是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进行很好的分析。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生活与作者的生活的时代差异,整个教学过程中感觉有些教学要求有些拔高。

八年级语文作文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字词在文中的特殊语义。

2、能力目标:体会叙事的详略、学习人物与景物刻画的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从写人、叙事、绘景中领悟作者的情感取向(人情美、风情美、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2、难点:如何通过语句与事件表情达意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童年生活中有过什么有趣或好玩的事情呀?(让几个同学起来发言,跟大家分享下,老师不做阐发,意在勾起同学们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好,同学们的童年果然是丰富多彩,下面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看看他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有趣的事情,作者又是怎么把这些事情呈现在纸上的。

(板书课题,播放课件:有关社戏的图片,同时,播放课文的录音)

(二)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整体感知,请两三个同学用一句话简短地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我”在乡村和农村小伙伴看戏的一次经历)

(三)研读课文

1.默读——划分段落、理清情节

(1)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

(2)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3)看社戏钱的波折

(4)夜航去看戏途中

(5)赵庄看社戏

(6)归航偷豆

(7)六一公公送豆

(让学生自己完成,完成后,请同学站起来说出自己划分的段落与概括的段意,最后从几个同学中选出一个划分的写在黑板上,老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发表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与理解)

2.在文章中做旁注——品味文章重点词语、句子、语段。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有寓意的词语语段勾出来,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并追问学生觉得文章哪里写得好,为什么觉得写得好。最后请同学发言。

A 例子(词语):“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只橹……”

几个动词,将少年开船的动作合作划船表现得颇为详细,显示了熟练的驾船技巧和勤劳肯干的品格,心情愉悦。

B例子(语段)“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留了艇子看着连喝起彩来……”

运用的手法:比喻。好处:富有童话色彩;反映了儿童富于幻想的特点和愉悦的心情,而老渔父的喝彩是通过旁观者的赞美来衬托孩子们的驾船技术。

C语段例子(11段)这是月夜行船的一段,景物描写,分别从色彩、声音、视觉、听觉、嗅觉各个侧面着笔,景物立体感由此而生。(让学生进一步分析)

最后一段:“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真的是豆子好吃?戏好看吗?

明确:“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老人孩子那份朴实真挚的感情和那份特有的农村风光,以及人与人之间诚朴、祥和、亲密的关系。这是我童年时代在城镇未曾见过的,在后来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见到,这正好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深情回忆,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

3.重点品评偷豆的是与非

“偷”是不好的行为,为什么在我这个有修养的城里人看来却是有趣的?

偷的豆:贬——褒——(作者觉得)好吃——为什么?可以看出什么,体现了作者什么情感取向?向往什么(人情)?讨厌什么?

送的豆:褒——贬——(作者觉得)不好吃——为什么?体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取向?向往什么?讨厌什么?

由此不难得出这是一种什么种写作手法,体现了作者什么感情。

讨论——学生把自己不懂得地方提出来,由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解答

(四)拓展延伸

A:选择一件让你印象深刻的童年趣事,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B:以说故事的形式复述本文。让同学们给文章改变标题,分析“社戏”这标题好不好,由好在哪里?有没有更好的标题?为什么要换标题?

(五)小结作业

回顾本课所学,给同学们传授记叙文的学习方法,学习详略得到的写作手法以及写景、叙事、写人的表现手法。背诵喜欢的段落、句子。

八年级语文作文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初步引导学生掌握“入题要快、主旨向善、语言精炼、画龙点睛”的一些写作技法。

2、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3、逐渐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相对自觉的语言能力,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引导学生掌握微作文的一些写作技法。

2、逐渐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相对自觉的语言能力,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佳作欣赏,导入新课。

赏析本班学生作品:《感恩的人生最美丽》(“泰国17岁女孩获选美冠军后跪谢路边拾荒母亲”的感想:),引出微作文话题。引导学生质疑:什么是微作文?怎样写好微作文?

二、重温经典,邂逅“微作文”。

以学生本学期学过的文章《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金色花》、《蚊子和狮子》为例

引导学生明白微作文并不是新鲜的话题,并概括归纳微作文的特点。

三、方法探究,明晰写法。

1、入题要快

研读《咏雪》第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个字,却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2、主旨向善

简介泰戈尔写作《金色花》的背景。引导学生得出微作文的写作,主旨要积极向上、崇德向善。

3、语言精炼

出示教师作品,指导学生评价赏析:精炼的语言是微作文的最大特点。

4、画龙点睛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作文虽篇幅有限,但在写人记事,绘景说明后,我们要学会说点道理,或者点明写作本文的写作意图。

四、总结归纳

微作文,小块头可以有大智慧。微见其真,写之所写。感受你心头的小悸动,路过你心上美好的诗句,写下你心中最幸福的小事。不以篇幅论英雄,不因长短判成败。微作文,写便是……

五、学以致用,妙笔生花

(一)、出示情境:

1、这堂课真______

2、电话情深……

二选一当堂写作

(二)、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同学互评,教师总评。

六、布置作业

根据老师教给的写法,修改完善自己的随堂作文。

教学反思

今年我校初中部文科组积极申报了《“微作文”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并已获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立项批准。《微作文之旅》是课题开题仪式上的一节研讨探究课。因为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脚步难免有些歪歪扭扭。

这堂课自己比较满意的地方是因为所有的。内容均是原创,所以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是比较贴合学生实际。另外通过开学到现在两个月的努力,师生之间已经形成了积极交流研讨的良好风气。有几个学生的精彩发言,已经给听课老师留下了非常良好的印象。学生金明芳在朗读自己的随堂作文时先是哽咽,最后泣不成声,我及所有在场的师生都深深地受了感动。我手写我心,真情最美丽。感谢这些可爱善良的孩子,他们用他们的善良,成全了课堂的高潮和精彩。

课堂是遗憾的艺术,这堂课也有许多遗憾和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整堂课我的碎问碎答显得有点多,许多的问题应该可以整合,这样就可以节约许多的时间来给学生完成课堂随笔。前面的内容显得有点臃肿,以致后面的教学环节因为时间的关系不得不仓促。

另外就是有老师在评课的时候提到:四个写法探究(入题要快、主旨向善、语言精炼、画龙点睛),除了第一个“入题要快”跟微作文有直接的关系,后面三个似乎联系不大。其实这也是我在备课过程中的困惑和焦虑。《微作文之旅》,我究竟要教给学生一些什么知识?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能够得到怎样的锻炼和提升?微作文和平时我们所写的作文到底有多大的区别?目前为止,我短浅的目光和寡漏的见闻,还只能以这堂课的设计来呈现。还好,我们学校申报了这个课题,以后有的是向同行、向专家学习进步的机会。

xx老师说:“我们要敢于在公开课上死去活来!”是的,善待这次的失误,生成下次的精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宣传员为大家分享的5篇八年级语文作文教学设计就到这里了,希望在初二作文教案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