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优秀4篇】

0 2024-05-31 10:30 来源:www.xuanchuanyuan.com 手机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宣传员给大家整理的4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二年级语文教案的写作思路。

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一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和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三个小朋友的头像、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课题

1、同学们喜欢猜谜吗?老师出个谜大家猜猜:

耳听呜呜叫,眼看树枝摇,

要问他住哪,谁也不知道。

他是谁?(风)

2、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画风》(板书课题),看到这题目你有话要说吗?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创设情境,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弄清楚,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

课文中的三个小主人公是谁,他们都想出了哪几种画风的好方法。

3、检查初读效果:

贴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他们的名字和三幅画。结合课文帮助三个小朋友找到他们自己的名字,并说说三幅画分别是谁画的?为什么?

三、在不同的环境中识字

1、找三名同学分别戴三个小主人公的头饰,手拿带有名字的卡片。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就会认识宋、涛、陈、丹、赵、艺六个字了。)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2、想一想、找一找:

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3、用减一减的办法识字:

湿──显。

4、检查识字效果:

在游戏中继续巩固生字。

四、再读课文,纠正字音

1、自由读文:

注意读准字音,注意语气,语调。

2、自由组合:

分角色练习朗读。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汉字,引导观察:

注意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逐个范写,落到实处:

学生认真观察老师范写,指出不足,老师逐步完善。

3、学生试写,感悟交流:

学生先描红,再试写,并且圈出自己写得满意的字,同桌互相看看,相互学习。老师深入学生中间,挑选典型性作业用实物投影展示并评析。

六、课堂延伸

在大自然中不只有风看不见,摸不着,不能直接画出来,还有声音、气味,但他们都可以通过画与他们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如果由你来画,你会画什么?让我们一起去观察,看谁的收获最大。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二

《我要的是葫芦》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属寓言性质。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是深爱孩子们喜爱的一篇课文。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一至三年级“要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并能在阅读中不断积累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作了如下的几点思考:

一、明确一种思想——以读品文

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者应始终把语言的学习、体会、感悟作为重点,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且能结合各自生活的实际赋予其不同的内涵。而对语言感受的最重要手段就是“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多读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感,多读可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多读可以丰富孩子的表象。可谓是一举多得,事半而功倍,何乐而不为呢?但这所谓的“读”必须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匠心设计下,有针对性去阅读。是为着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更深层次的感受语言而选择的途径。

在《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找准一个切入点——以题导文

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有一个切入点。找准了切入点,将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这切入点犹如是照相摄影时寻求的角度,又如高明的服装设计师在衣料上最关键的一剪。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我从课题入手:“我要的是葫芦,言外之意是我不要叶子”。顺机启发学生用“我要的是,而不是”句式说话。因为切入点选得准,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纷纷提出:那个人结果得到了葫芦吗?那个人为什么得不到葫芦?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出了颇有深度的问题——“蚜虫吃的是叶子,可落下的为什么是葫芦?”

三、明确一条思路——以“变”理文

文学作品都有一条线索,或为情感线,或为叙事线。教师要善于把握这条线,并且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贴近这条线。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教学中抓了芝麻而丢了西瓜,《我要的葫芦》一文,篇幅虽短,但要落实的知识点却不少。在教学设计上,我始终抓住一条线:“变”。刚开始时叶子长得怎样?葫芦长得怎样?过了几天,叶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变化告诉我们叶子葫芦之间究竟有什么密切的关系?明确了这么一条线,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采取了分散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当学生学完第一自然段时,通过看图——学文——品文,引导得出:因为叶子长得好,所以葫芦才长得可爱。从而为后文的学习打下铺垫。当学生学完3、4自然段时,我又引导学生小结:因为叶子长了蚜虫,所以葫芦才一个一个都落了。最后通过这种变化对比,学生明白了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密切联系,重难点的突破也就势如破竹。

四、创设一种情境——以境品文

低年级学生对人物的感知通常要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巧妙地创设情境可以激活孩子们的思维,从而使之更有效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前查资料、多媒体课件、鼓励学生背诵古诗词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学习古诗吗?你们积累了哪些古诗,谁来背一首听听?

2、感谢你们的分享,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登鹳雀楼》。师板书课题,学习“楼”字。

3、请学生齐读课题,质疑。

4、简介鹳雀楼:鹳雀楼坐落在山西省永济市的黄河边上,因为楼上经常停歇着一种叫鹳雀的水鸟,所以就有了这个好听的名字——鹳雀楼。请你们再来读读它的名字吧!唐朝的时候有位大诗人,名叫王之涣。他来到这儿,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成了这首题为《登鹳雀楼》的诗。

二、初读古诗

这是一首很有名的诗,你们能读好它吗?

1、自己读两遍,再读给同桌听一遍。

2、指名读,正音。

3、试着读出古诗的节奏。

<www.xuanchuanyuan.com>

一般我们在读五言诗的时候,可以在每句第二个字的后面停顿一下。师范读,生练读。

二、品读古诗写景的诗是一幅画,这画面就藏在诗句里,还藏在我们每个人的想象里。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登上这美丽的鹳雀楼。想想你看到了什么?

1、学习第一句诗。

⑴学生汇报,师相机引导“依”就是挨着,靠着的意思。

⑵指导学生想象画面,练读诗句。

⑶出示课件,师配乐深情叙说再次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2、学习第二句诗。登上鹳雀楼向下望,你还看到了什么?

⑴学生汇报,师指导学生想象画面读。

⑵出示黄河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再出示相关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句。⑶指导朗读。让我们再来欣赏这滚滚的黄河水,想像它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老师相信,你们能把这句诗读得更好!出示课件,指名读,齐读。

3、请大家想象画面,再来读读这两句诗。

过渡:看到如此壮观、美丽的景象,诗人不禁心潮澎湃,他在想些什么呢?读出下面的诗句。

4、学习第三、四句诗。

⑴理解“欲穷”的意思。

“欲”字右边的“欠”是一个人唉声叹气的样子,因为在他的心里有一个像山谷那样巨大的空缺。他总是感觉不满足,你知道诗人不满足的是什么吗?是的,他想要看得更高更远,看到尽头看到极点就是欲穷的意思。理解了诗意,请同学们再来读读第三句诗。

⑵要想看得更高更远怎么做呢?

再登上一层楼。真的只登上一层就够了吗?为什么呢?因为站得高才能望得远。齐读第四句诗。

⑶试着背诵古诗。指名背,集体背。

5、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登鹳雀楼》这首诗。用一边读诗,一边想象的方法,读懂了诗句,读出了画面,还明白了古诗背后的含义。并且很多同学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背会了古诗,你们真是学诗的高手。

三、指导写字

1、学写“依”、“尽”两个生字。

写好生字有两个诀窍,一是认结构,二是找主笔。观察它们是什么结构,找出主笔“捺”,比较有什么不同。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提醒学生注意:“依”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捺笔不能写落地。“尽”字上下结构,上大下小,捺笔要写的稳稳当当。

3、学生练写,师矫正坐姿。

4.师生、生生互相评价交流。

5、写好这两个生字,可以用认结构,找主笔的方法自己学写第二组生字。

五、课外作业

1、把《登鹳雀楼》背给爸爸妈妈听。

2、用上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再来积累诗人王之涣的另外一首古诗《凉州词》。

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四

科学的初二年级语文教案设计是教学取得成功的有力保证。那么初二年级语文教案怎么编写呢,以下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二年级语文教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初二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

(1)、了解小说文体知识。阅读课文后,复述《最后一课》故事情节。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3)、品位作品中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而分析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两个人物的形象。

(4)、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学情分析

以四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目标2、目标3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生活阅历贫乏,再加上时代背景久远,因此,我把热爱祖国语言是一种爱国的理解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1)《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因此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制造语文学习的自由空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大力提倡小组自由研讨,交流意见。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可以强化视觉和听觉效应多种感官共同协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另外,

一个优质的课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感情熏陶,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贯彻寓教于乐、快乐教学的原则。

(3)根据“大语文观”的要求,将课外与课内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写作相结合,以深化对文章的感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2、说学法

自主探究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学会的,没有教会的。可见,学习的基础是自主,而学习的关键也是自主,所以,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学习法,进行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同时指导学生善提问题,进行质疑交流,充分地给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鼓励学生想说、敢说,让他们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意见,小组内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三、说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通过师生共同交流所搜集的普法战争、以及作者的有关资料导入新课。(对于此文来说,背景的理解相当重要,不可忽略)

2、屏幕显示普法战争的历史画面,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阅读兴趣和理解。

第二环节:预习交流

1、屏幕显示生字,采用点名读、齐读的方式。

2、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

学生通过预习初步感知课文,扫清文字障碍。通过预习笔记,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他们读完一篇文章之后,有自己的独特看法,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有自己的疑问。这对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自主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

1、通读全篇后简要地说出本篇小说中的人物和主要的故事情节。

这一问训练学生概括复述,要求:能体现情节发展的脉络。

2、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怎样的不同?

3、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教师出示投影,供学生考。

4、根据故事情节可把课文划分成哪几部分?

5、小弗郞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找出描写其心理变化的语句。

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教师进行调控,组织讨论“小弗郎士是一个由于这是最后一课而变得认真听课的人的孩子”一种见解。明确:小弗郎士是由一个贪玩、不爱学习、怕老师、幼稚不懂事的孩子变成一个爱学习、同情理解老师,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

学生合作讨论,诵读小弗郎士的大段心理描写,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究竟是什么使这样一个活泼、调皮的孩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讨论,点拨) 教师点拨:是朴素的爱国情感使这样一个活泼、调皮的孩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

第四环节:课堂检测。这一环节能有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初二年级语文教案的反思

繁文简教的很有效的一个途径就是图表法,小说一般篇幅较长人物众多,图表可以让文章的脉络更加清晰明了,教案《最后一课教案及反思》如《最后一课》文章以普法战争为背景,以小弗朗士的口吻叙述了几个典型形象对待最后一课的情感和表现,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图表展示学生可以容易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厘清作者的情感基调(变化轨迹等)、文章线索或中心思想等。

待把握文章的主要脉络后可以对图标对进行延续利用深入挖掘课文的内涵和外延,如问题2、3、4都是针对人物身份的特殊性提出的。"可怜"一词在文中多次出现,是作者无意识的情感流露还有意的安排呢?通过对主要人物典型身份的分析使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更加深刻。而第5个问题的提出则是站在课文所体现的现实意义的角度提出的,《最后一课》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之外,对于现在中学生而言最现实的教育还有懂得"珍惜",珍惜身边的一切。当然,这种设计形式也考虑了对教材的使用和挖掘,若每讲一课都能对学生的知识和情感有所启迪的话,那我们的语文课上的就有价值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4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就是宣传员小编为您分享的二年级语文教案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