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

0 2023-12-30 07:00 来源:www.xuanchuanyuan.com 手机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这里的7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是宣传员小编为您分享的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篇一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明白分数乘以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

3.通过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迁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理解意义,掌握法则。

推导计算法则。

2.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算式的意义。

通过分数乘以整数意义的学习,使我们看到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而且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基础上发展的。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1.教师逐次出示投影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正确列出算式,说出算式的意义。

投影:

的3倍是多少。)(板书)

投影:

一半。)

其中的一份。)

师:结合题说一说,把谁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1份?(把一瓶桔汁平均分成2份,取1份。)

少。)(板书)

投影:

先观察图,然后列式,结合图说出算式意义。(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并板书。

(3)不出示投影图,你自己还想知道多少瓶的重量呀?

分别列式,说意义。

列式?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5)观察概括:观察(2)、(3)、(4)几题的列式,乘数是什么数?(分数)(板书)被乘数是什么数?(分数、小数、整数)我们统一叫做一个数。(板书:一个数)

论)

汇报讨论结果,并板书:

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6)练习:说说算式意义。

2.推导法则。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那么一个数乘以分数应该怎样计算呢?

耕地多少公顷?

(把一公顷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一份,是1小时耕的。)

拿出发的纸,说明:这张纸表示1公顷,你能折出一小时耕的公顷数吗?并用红斜线表示出来。(把结果贴在黑板上)

①再贴出一张折叠后的结果。

这1份占1公顷的几分之几?怎样理解?(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1份,边说边用虚线延长5等分的线。)

论,后订正,板书)

分数有什么关系?(原式两分数的分母相乘。)

并计算出结果。

汇报、订正并板书。

贴出在折纸上表示的结果。

观察:原式和结果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概括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讨论、订正)

(分数乘以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练一练

投影订正三种做法:

比较哪种方法对?哪种方法好?注意:先约分再乘。(板书)

(做本上或投影片上)

1.计算例2中算式的结果。

投影反馈时,强调先约分。

3.第7页,第1题,看图填空。(做书上)

4.先说过程,再说结果:

5.第7页,第4题,列式计算。

6.判断: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意义是什么?法则是什么?应注意什么?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切忌结论式的教学,充分利用这节课的内容,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各种能力。教案设计重视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意义;用动手折叠、画,讨论等形式推导法则。使学生加深理解。教案中注意扶放结合,如例3第一问,是老师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分析思路,而第二问则是放开让学生依照第一题的解题思路学生自己列式、画图、说意义、推算结果。总结意义和法则的结论时,都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促进相关技能的形成,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

小黑板、课前请体育老师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测试百米跑步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进行整理和练习。

二、基本练习

1、根据下面的条件,说说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师傅每小时加工的零件比徒弟的3倍少18个。

(2)一堆黄沙运走了30车后还剩下16吨。

(3)一条围巾的价钱比一副手套价钱的2倍多25元。

2、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

(1)学校舞蹈队有x人,歌咏队的人数是舞蹈队的3倍,歌咏队有( )人;舞蹈队和歌咏队一共有( )人,歌咏队比舞蹈队多( )人。

(2)踢毽的和跳绳的每组都是x人,踢毽的有5组,跳绳的有8组。踢毽的有( )人,跳绳的有( )人;踢毽的比跳绳的少( )人,踢毽的和跳绳的一共有( )人。

三、练习与应用

1、求x的值

(1)三角形面积275cm。 (2)长方形周长9m。

第(1)小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列方程的依据以及怎样解列出的方程。

第(2)小题

先让学生独立列出方程。交流时师随机板书不同的方程,并让学生说清列方程的依据。

学生列出的方程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2x+1.5×2=9 (x+1.5)×2=9 x+1.5=9÷2

问:这几个方程哪些你会解了?请你说说应怎样解?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多加关注,注意个别辅导。)

交流完后,让学生解自己所列的方程,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理解的方程来解。

指名3位学生分别板演。再集体交流。

2、第6题、第7题、第9题、第10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引导学生说说每道题是根据怎样的等量关系来列方程的。

3、第8题

猎豹追捕猎物时的速度大约是一名优秀短跑运动员百米赛跑速度的3倍,大约比这名运动员每秒多跑20米。这名运动员每秒大约跑多少米?这只猎豹呢?

先让学生算一算自己在体育课上测试百米跑步时的速度大约是每秒多少米?

再让学生解答问题,然后说说自己有什么感想。

四、思考题

盒子里装有同样数量的红球和白球。每次取出6个红球和4个白球,取了若干次以后,红球正好取完,白球还有10个。一共取了几次?盒子里原来有红球多少个?

学生读题后可引导学生画线段图来理解“取了若干次以后,红球正好取完,白球还有10个”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说明“取出的红球比白球多10个”。

再让学生列方程解答。交流时说说是根据怎样的等量关系来列方程的。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些什么收获呢?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明白分数乘以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

3.通过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迁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意义,掌握法则。

教学难点

推导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算式的意义。

(二)导入新课

通过分数乘以整数意义的学习,使我们看到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而且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基础上发展的。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1.教师逐次出示投影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正确列出算式,说出算式的意义。

投影:

的3倍是多少。)(板书)

投影:

一半。)

其中的一份。)

师:结合题说一说,把谁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1份?(把一瓶桔汁平均分成2份,取1份。)

少。)(板书)

投影:

先观察图,然后列式,结合图说出算式意义。(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并板书。

(3)不出示投影图,你自己还想知道多少瓶的。重量呀?

分别列式,说意义。

列式?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5)观察概括:观察(2)、(3)、(4)几题的列式,乘数是什么数?(分数)(板书)被乘数是什么数?(分数、小数、整数)我们统一叫做一个数。(板书:一个数)

论)

汇报讨论结果,并板书:

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6)练习:说说算式意义。

2.推导法则。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那么一个数乘以分数应该怎样计算呢?

耕地多少公顷?

(把一公顷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一份,是1小时耕的。)

拿出发的纸,说明:这张纸表示1公顷,你能折出一小时耕的公顷数吗?并用红斜线表示出来。(把结果贴在黑板上)

①再贴出一张折叠后的结果。

这1份占1公顷的几分之几?怎样理解?(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1份,边说边用虚线延长5等分的线。)

论,后订正,板书)

分数有什么关系?(原式两分数的分母相乘。)

并计算出结果。

汇报、订正并板书。

贴出在折纸上表示的结果。

观察:原式和结果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概括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讨论、订正)

(分数乘以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练一练

投影订正三种做法:

比较哪种方法对?哪种方法好?注意:先约分再乘。(板书)

(四)巩固练习

(做本上或投影片上)

1.计算例2中算式的结果。

投影反馈时,强调先约分。

3.第7页,第1题,看图填空。(做书上)

4.先说过程,再说结果:

5.第7页,第4题,列式计算。

6.判断: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意义是什么?法则是什么?应注意什么?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切忌结论式的教学,充分利用这节课的内容,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各种能力。教案设计重视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意义;用动手折叠、画,讨论等形式推导法则。使学生加深理解。教案中注意扶放结合,如例3第一问,是老师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分析思路,而第二问则是放开让学生依照第一题的解题思路学生自己列式、画图、说意义、推算结果。总结意义和法则的结论时,都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四

第一单元 方 程

教学内容:P7“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逐步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对所学知识分阶段进行整理的习惯。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体会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激发学生进一步信息方程、应用方程的兴趣。

教学资源: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有关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将这些知识进行整理一下。

二、回顾与整理

1、出示小组讨论题:

(1)像3.4x+1.8=8.6、5x-x=24这样的方程各应怎样解?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怎样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举例说明。

2、让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独立思考。

3、把各自思考的情况在小小组内进行交流。

4、全班交流。

讨论题(1) 可以让学生说说首先要将这样的方程作怎样的变形,并提醒学生解方程时要养成检验的习惯。 讨论题(2)可以引导学生举例说说本单元学会了用方程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并结合所举例子说明解决每一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三、练习与应用

1、解方程

180+6x=330 27x+31x=145 x-0.8x=10

2.2x-1=10 15x÷2=60 4x+x=3.15

(1)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集体交流时要关注学生解这些方程的准确率,并及时引导学生总结解每一类方程的基本方法,反思解这些方程时可能遇到的问题。

2、解决实际问题

(1)南京长江大桥的铁路桥长6772米,公路桥长4589米。它的铁路桥比武汉长江大桥铁路桥的5倍多197米,公路桥比武汉长江大桥公路桥的3倍少421米。

① 武汉长江大桥铁路桥长多少米?

② 武汉长江大桥公路桥长多少米?

** 让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后找出相关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说一说。师随机板书:

武汉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5+197=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

武汉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3-421=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

** 问:在列方程时应该怎样表示题中的两个未知数量?

(2)练习与应用第3题

** 先让学生看图后说说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 问:这棵树苗从80厘米长到104厘米,经过了几个月?你怎么知道的?

** 问:你能说说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

(学生如有困难,教师可以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

随机板书:

小树原有的高度+6个月长的高度=小树现在的高度

(3)学校印制画册一共用去1740元,其中制版费300元,其余的是印刷费。每本画册的印刷费是3.6元,学校印制了多少本画册?

** 学生读题后,教师先结合图书的印刷过程向学生介绍“制版费”和“每册印刷费”的含义,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印制画册用去的总钱数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制版费,另一部分是印刷费,也就是每本印刷费与本数的乘积。

** 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 交流时让学生结合所列的方程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总结:通过今天的整理与练习,你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四、作业: P7“练习与应用”第2、3题。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学与问》 篇五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18 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 养成习惯

好问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18 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 养成习惯

好问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18 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 养成习惯

好问

最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应用广角

1、问:你在生活中发现过哪些数学问题吗?

你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吗?

2、完成第27题

(1)课前预先布置学生按要求去调查

(2)课上,让学生分组汇报调查得到的数据

学生根据数据计算,完成填空

(3)分析:从这些信息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用百分数或比表示相关的信息有什么好处?

3、完成第28题

收集一些用百分数或比表示的信息,在小组里交流

4、完成第29题

根据本校一年级的班级数,让学生分成相应的小组,让每个小组调查一个班级的数据。

全班交流,统计分别知道三个应急电话号码的人数,再让学生按要求计算。

5、完成第30题

(1)每位学生带一张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

读题,思考:剪去的每个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几厘米?

(2)学生动手剪一剪、折一折

找一找:这个纸盒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算一算:

制作这个纸盒用了多少硬纸板?

这个纸盒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6、完成第31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二、自我评价

1、回顾自己本学期学习的表现,对照书上的几个要求,给自己评一评,看看分别能得几颗星。

2、在学习中,你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特别成功的?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和经验同大家交流一下。

3、在学习中,你觉得自己又有了哪些收获和进步?还有什么地方也有所欠缺,需要改进和努力的?

最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教材第32页例2、例3,练一练和试一试练习六第6-11题,练习六后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做第32页复习题。

让学生先思考可以怎样想。根据思考的方法在括号里填上数。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日答)

4:3=2:1.5X:4=1:2

3、引入新课

在上面两题里,第1题是求比例里的未知项。从第2题可以看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里另外一个未知数,这种求比例里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例。

现在,我们就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提问: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求出未知项X吗?自己先想一想,有没有办法做,再试着做做看。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教学例3

出示例题,让学生用比例形式读一读。

让学生解答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指名口答解比例过程,老师板书。

3、教学试一试

出示例3,提问已知数都是怎样的数。

让学生自己解答。

4、小结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指名四人板演。

2、做练习六第8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

3、做练习六第10题。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4、做练习六第11题。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看能写出多少个比例。

四、讲解思考题。

提问:根据题意,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你想到什么?

两个外项的积已知是1,你能求另一个内项吗?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解比例?

六、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6题(1)-(4)题,第7题。

家庭作业:练习六第6题(5)、(6)题,第9题和思考题。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以上就是宣传员给大家分享的7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