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0 2023-12-20 01:10 Mr.xuan 手机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这10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是宣传员为您整理的六年级上册数学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一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教学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会数学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简单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原有学生35人,现转入 5人,共 40人。从去年一年教学情况来看本班的学习情况较差,特别是作业习惯和自习习惯,因此必须对此进行培养。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因此对学生的关心和思想教育也十分重要。另外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比较牢固,有一定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期重点就是抓好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景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体验式、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73~75页。

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经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温故知新

1.创设猜谜情境。

师:用以下成语各打一个数。

一分为二(1/2)百里挑一(1/100)

七上八下(7/8)十拿九稳(9/10)

[反思:以有趣的猜谜引入,增添了教学情趣,拓宽了学生视域,体现了学科之间的联系。]

2.寻找认知起点。

师:(指1/2、1/100、7/8、9/10)这些都是什么数?除了这几个分数,你还知道其他的分数吗?请你在纸上写一个分数,并读给同桌听。

师: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分数的知识?

大多数学生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且会读、写分数,有的学生还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知道真分数和假分数。

师:你还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发言,揭示今天学习的内容: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反思:通过简短的师生对话,摸清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基础,找准了教学的现实起点。]

二、合作交流,探究意义

1.操作。

师:1/2可以表示什么?为了便于大家研究,老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一些动手操作的材料:(一个圆片、一盒水彩笔、6只熊猫图、8朵花图等)请每人用拿到的材料来表示1/2。

学生操作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指导小组讨论。

[反思: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为每一个学习小组提供了丰富的、有结构的学习材料,尊重了学生的差异,做到了人尽其才,材尽其用。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使个体参与落到了实处。同时,学生在相互倾听、相互补充的过程中,能够不断丰富自己对分数的直观感受。教师参与讨论,可以了解小组讨论的真实情况,便于有效地指导小组合作,调控教学进程。]

2.交流。

师:哪一组愿意来说说,你们是怎样表示1/2的?

生:我把这个圆片对折,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

师:还有哪些同学是运用对折方法表示1/2的?

每组的1号、2号、3号同学都把材料举了起来。

生:3只熊猫是6只熊猫的1/2。

生:4朵花是8朵花的1/2。

师:(指4号同学)你是怎样表示一盒水彩笔的1/2的?

生:一盒水彩笔有12枝,把这盒水彩笔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枝,6枝是这盒水彩笔的1/2。

师:每盒水彩笔的1/2都是6枝吗?为什么?

生:我用9枝表示这盒水彩笔的1/2,因为这盒水彩笔共有18枝。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材料表示了1/2,现在老师把你们说的用图表示出来(出示图: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在每份中都写上1/2)。是不是这样?

[反思:面对各个小组众多的合作学习成果,选取一组作中心发言,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效率。把不同材料表示的1/2用直观图表示出来,有利于学生把握1/2的本质。]

3.归纳。

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1/2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板书:平均分)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分的材料不同)

师:有的是一个圆片,也就是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也有的是一个计量单位,如1米长的绳子,(板书:一个计量单位)还有的是由几个物体组成的,如一盒水彩笔、6只熊猫、8朵花,我们称它们为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你还知道哪些事物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吗?

生:一个班级。

生:一摞本子。

……

师: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在“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上用彩色粉笔覆盖板书:单位“1”)

师:既然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看作单位“1”,那么我们刚才表示1/2的过程就可以概括成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1/2(板书)。1/2还可以表示什么?

……

师:只要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都可以用1/2来表示。

[反思:对操作过程的回溯、反思、归纳、推演,使学生认识并理解了分数意义中的`两个重要内涵:平均分和单位“1”。]

4.拓展。

(1)出示:

师:红色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1/3)黄色部分、蓝色部分呢?

生:都可以用1/3表示。

师:为什么都用1/3表示?

生:因为都是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

师:黄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共占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2/3)

(2)出示:○○○●●●

师:请用分数表示3个红色的圆。

生:1/2。

生:3/6。

师:为什么同样是3个红色的圆,可以用两个不同的分数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生:把6个圆平均分成2份,3个红色的圆是1份,占1/2。

生:把6个圆平均分成6份,3个红色的圆是3份,占3/6。

[反思:从1/2扩展到几分之一,从几分之一扩展到几分之几,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变得更加丰富、厚实。用分数表示3个红色的圆,既有利于学生体会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之间的关系,又为后继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作了铺垫。]

5.概括。

师:我们通过动手操作表示了1/2,并且能根据图意说出相应的分数。知道了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几分之一,表示这样几份的数就是几分之几。那么,到底什么是分数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师:他说得完整吗?谁来补充?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师:打开书第74页,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还有什么问题?

[反思:在学生对分数形成了丰富体验的基础上,教师通过问题及板书的引导,及时让学生概括分数的意义,教材的逻辑意义成功地转化为学生的心理意义。]

6.解释。

师:(指1/100、7/8、9/10)根据分数的意义,你能说说这几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吗?(学生回答)

师:你能结合这几个分数说一说,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在一个分数中,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师: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板书:分数单位)

师:1/100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1/100?7/8、9/10呢?

指名回答后,同桌互相交流自己写的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是什么。

[反思: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之后,让学生由抽象回到具体,结合具体的分数解释意义,能深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感悟了分子、分母的意义。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自己写的分数和分数单位,扩大了参与面,增加了练习量。]

三、巩固反馈,深化理解

1.书面练习。

完成练习十三第1~3题。

其中阴影部分不能用1/3表示。让学生猜测,可以用几分之几表示,并利用教科书第74页“练一练”第1题的图形,验证猜测是否正确。

[反思:这样处理,一方面用活教材,使分散的习题成为有机的整体,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有时表面上没有平均分的图形也可以进一步细分,进而用分数表示,深化了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2.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1)请发过言的同学站起来,发过言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2)找一个未发言的同学站起来,问:你占小组人数的几分之几?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占全校人数的几分之几?同样是一个人,为什么表示的分数在变化?

(3)现在发过言的人数占全班的几分之几?为什么变化了?

[反思: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既是对课堂学习状况的调查,又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升华。由于问题来自于学生的学习实际,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又对部分发言不够积极的学生进行了恰当的教育和引导。]

四、课堂总结(略)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三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认识成数、折扣的含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3、使学生在理解百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本单元的重点是百分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本单元的难点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关键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把哪一个量看做单位“1”,用“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单位“1”)多(少)几的数除以“另一个数”。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

2、掌握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正确解答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

3、会把乘法运算定律数,并能进行分数的简便运算。

4、初步认识倒数的意义,会正确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分数乘以整数,一个数乘以分数,带分数乘法,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

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是乘法意义的扩展。

学习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3、使学生能正确地解答分数(百分数)除法的应用题。

本单元内容包括: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带分数除法,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一个数除以分数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特别是“已知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是本单元的另一个重点,关键是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

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理解、掌握两步计算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用算术方法或用方程解答这样的应用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之一。

第五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学会用工具画圆,掌握圆的特征,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

2、使学生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

4、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的特征。

5、使学生学会求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6、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四

第四课时:和倍问题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65页内容和练习十六的第4-7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和倍”、“差倍”问题变形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题中出现的两种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会用x表示两种数量并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口答:(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

果园里有苹果树x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 ,

(1)梨树有多少棵?( x)

(2)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x+ x)

(3)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x- x)

2.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18只,其中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5倍,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

二、新课。

(一)学习例3.

问:“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5倍”还可以怎样说?

出示例3: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 ,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

(1)说说它与复习2有什么异同?

(2)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3)“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你怎样理解?

(4)把题目中所存在的数量关系找出来。

(5)应该怎样解答,请你完成。

(6)订正:说说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

(7)想一想,怎样检验做得对不对?

(二)变式练习。

将例3的第一个条件变为“白兔比黑兔多16只”。

(1)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2)应该如何解答?讨论、交流。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65页“做一做”题目。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应用题?

2.这样的应用题解思路和方法是怎样的?

五、堂上练习:

练习十六的第7题(1)、(2),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它们各用什么解答好?为什么?

六、作业。

练习十六第4、5、6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五

一、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共有八个单元。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单元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

1.数与代数(共3个单元)第2单元比和比例。第3单元百分数。第5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2.空间与图形(共3个单元)。第1单元圆和扇形。第4单元比例尺。第6单元圆的周长和面积。

3.统计与概率(1个单元)。第7单元统计。

4.综合应用(共5个活动)。测量旗杆高度结合比和比例单元设计、卧室设计结合比例尺单元设计,学会理财结合百分数的应用单元设计,学会购物——结合百分数的应用单元设计,喜欢数学情况的调查——结合统计单元设计。

二、方法措施

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

1.理解百分数、比例尺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百分数应用题。

2.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利用比例尺解答实际问题。

3.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圆和扇形设计简单的图案。

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方法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作到课堂上能深入浅出进行教学,特别照顾到后进生。

2、平时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对于后进生和优秀的学生要分别出一些适合他们的练习。

3、加强操作、直观的教学,例如教学圆和轴对称图形时,就要利用操作、直观教学,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4、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加强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迁移类推能力;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从而正确利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列出等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二)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了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还学过了解比例,应用这些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例的应用.

教师板书:比例的应用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例1(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例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1.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14025

=705

=350(千米)

2.利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1)思考:这道题中涉及哪三种量?

哪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样知道的?

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教师板书: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教师追问:两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什么相等?

怎么列出等式?

解:设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千米.

答: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

3.怎样检验这道题做得是否正确?

4.变式练习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行驶多少小时?

(二)教学例2(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例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1.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2.那么,这道题怎样用比例知识解答呢?请大家思考讨论:(投影出示)

这道题里的路程是一定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__比例.

所以两次行驶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_________是相等的.

3.如果设每小时需要行驶千米,根据反比例的意义,谁能列出方程?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七

一、学生情况简析

本班有学生43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24人。五年级时期末考试成绩:学生有43人,最高分100分,最低分17分,平均分82.3,及格率89%。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总体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共9个单元,其内容包括:分数乘法、圆、分数除法、比和按比例分配、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分数混和运算、负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总复习。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4个领域。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套教科书注意突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注意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基本线索,注意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这四个步伐的内容穿插安排,有机结合,注意体现课程目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整体要求,是数学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本册教科书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一方面,继续遵循《课标》的要求,努力体现课改精神,另一方面,有注意与前面各册教科书的衔接,保持体例的连续性,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数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使教科书既符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又有利于教师教也学生的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2)能合作探究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分数乘法、分数除法以及分数混合运算;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了解圆的基本特征;知道扇形;在操作中探索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与圆的周长、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

(4)在实际情景中理解比及比例分配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5)能利用方格纸等方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6)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出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7)能根据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8)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数学思考

(1)经历解决分数乘、除法,按比例分配,圆周长与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采用多种方式分析问题中蕴涵的数量关系,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并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一定说服力的说明。

(2)经历探索圆的特征、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探索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过程,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3)能感觉解决分数乘法、分数除法、按比例分配、圆的周长与面积等问题的需要,收集有关的信息,在观察、猜想、试验、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4)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性质。

3、解决问题

(1)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综合运用分数乘除法、比及按比例分配、圆的周长和面积等只是加以解决。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并努力寻找其他解决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在解决问题、综合运用的调查、访谈等活动中,从事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对自己的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回顾及有简单的评价、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经历整理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活动。

4、情感和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分数、圆、比等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探求这些知识的活动。

(2)能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与引导下,积极克服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探索出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正确性。

(4)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乐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能发现学校过程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三、本期教学目标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特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教学中积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推行“自主、合作、探求”的教学方式,尽可能提供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初步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创新思维的能力。

2、培养学生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迁移等能力。

3、多方调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学习方法。

4、通过教学,寓教于乐,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

5、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6、对学生进行“读书有用”的教育,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社会实践活动。

四、具体措施:

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我决定这样做:

1、走进新课程,决胜新课程。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在教学中尽量运用以下方法:直观描述法、情璄引入法、类比推理法、知识迁移法、实践操作法等,向课堂要质量。

2、教学相长,多向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请教,多阅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

3、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4、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力,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5、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6、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7、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8、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9、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0、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建立好师生错题库,以备有针对性的教学。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逐步提高。

11、正考风,严肃考纪,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树正气,树标兵,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杜绝学生的侥幸心理。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八

设计说明

本课时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解决问题。本节课的设计突出了统计图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学生身边的实例,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经历选择统计图的过程。

1.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集体交流,合作学习。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合作交流。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组织一些“合作学习”的活动,使学生在探讨中比较、体会每种统计图的特点,并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3.注重渗透德育于教学当中。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德育和智育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刻刻地渗透德育。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学到新的知识,而且在思想上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搜集24~28届奥运会的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奥运会吗?今天老师带来了北京奥运会期间我国运动员夺取金牌的画面,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出示课件)

学生看完后老师提出问题:

(1)你知道是哪一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吗?

(xxxx年)

(2)在北京举办的是第几届奥运会?(第29届)

(3)我国是从第几届奥运会开始获得奖牌的?(第23届)

师: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看一看近几届奥运会我国获奖牌的情况。(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同学们感兴趣的奥运画面,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本节课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读取信息,了解数据。

(课件出示统计表)

第24~30届奥运会我国获金牌情况统计表

届数

24

25

26

27

28

29

30

金牌/枚

5

16

16

28

32

51

38

师:看了这个统计表,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

师:统计表能呈现出大量的数据信息,有时为了更直观、具体地表示数据的特点,我们往往会把统计表中的相关数据绘制成统计图。我们已经学过三种统计图,分别是什么统计图?

师小结:这三种统计图都有各自的特点,使用时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和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分析统计图,理解统计图的特点。

(1)引导学生观察这组数据,思考:

要把第24~30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绘制成统计图,你们觉得应该选择哪种统计图?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的选择?

(我们小组选择的是条形统计图。因为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每一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量的情况)

师:(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观察条形统计图,说一说它的特点是什么。

(能够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师: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选择吗?

(我觉得也可以选择折线统计图,这样可以看出这几届奥运会我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变化情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九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99页例2、练习十九第1——3题。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实世界为百分数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例1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第一层次,呈现学校篮球队3名队员在投篮练习中投篮次数和投中次数的统计表,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表中分数的大小作出判断。第二层次,将表中的几个分数分别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初步体会百分数的特点和作用。第三层次,在学生初步感知百分数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揭示百分数的概念,介绍百分数的读、写方法。在“试一试”与练习中进一步完善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初步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百分率,为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积累经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反站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用百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准备]

课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谈话:同学们喜欢看篮球赛吗?说到篮球就会让我们想到一个人,你们知道是谁?(姚明)这里有一项关于姚明的数据统计

(出示)

据统计:姚明在nba比赛中的罚球命中率一向很高,前两个赛季罚球命中率高达81%,但上赛季下降到了78.3%。(两个百分数用红色表示)

教师:大家认识红色的数吗?看到这两个数能知道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共同认识这个新朋友,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

(出示课题:认识百分数)

教师:关于百分数的知识,你想了解些什么?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二、例题教学,引出概念。

1.出示例题,引发探究。

例1:学校篮球队组织投篮练习,王老师对其中三名队员的投篮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教师:我们来看看比赛的数据显示。

(出示表格)

姓名

投篮次数投中次数

16

13李星明25张小华20

吴力军

3018

教师:如果你是教练,根据这张表格里的数据,你能判断出哪个队员投篮的成绩好一些?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中交流想法。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讨论,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比较方法,如:谁投中的次数多,谁的成绩就好一些;谁失球的次数最少,谁的成绩就好一些;算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投中的比率),再比较这几个分数,谁大就表示谁的。成绩好一些。

引导学生比较这些方法,并明确最后一种方法是合理的,并在表格的右边增加“投篮的比率”一栏。

2.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学生独立计算三名队员投中的比率。

指名报计算结果,教师完成统计表。(出示书上完整的表格)

让学生说一说16/25、13/20、18/35分别表示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几分之几。

提问: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你能比较出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

学生自主探索比较的方法。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交流,学生的方法可以是把三个分数,先两个两个比较,再确定哪个分数最大,或者先把三个分数一次性通分,再比较大小,也可以把它们都改写成小数再比较大小。

谈话: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通常把这些分数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

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改写。

指名口答改写的结果,教师板演。

提问:64/100表示哪两个数量比较?表示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

再让学生说一说65/100、60/100的实际含义。

提问:现在能很快看出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

学生:张小华投中的比率高一些。

说明:像上面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提问:百分数怎样写,怎样读呢?

学生自学课本99页“试一试”上面的内容。

组织学生说一说读法和写法,教师进一步示范64%的读、写法。

提问:百分号相当于分数中的什么部分?用百分号形式写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学生模仿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照样子表示出65/100、60/100,先写出来,再读一读。

提问:读百分数时要注意什么?

说明:百分数不读作“一百分之几”,而要读作“百分之几。”

提问:你能说说黑板上百分数是什么意思?(尽量引出投篮命中率为后面的“百分率”作铺垫)教师:请大家在规定的时间里写些自己喜欢的百分数,要求一个比一个写得好。记时开始。(停,时间不是很长)

师:如果老师要求写十个,请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描述一下你写了几个。

学生1:我写了5个,我完成了50%

学生2:我写了7个,我完成了70%

教师:如果不直接告诉别人,让别人猜猜你写了几个?

学生1:我还有70%没有完成;

学生2:我写好的接近50%;

学生3: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感兴趣话题入手,根据统计表提出“谁的成绩好一些?”引发学生思考,在交流中认识到通过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作出判断,并将分数再分别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从而初步体会到百分数的特点和作用,揭示百分数的概念,在学生自学基础上讨论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学生自主写喜欢的百分数的环节,让学生再次感受了百分数的意义和作用。]

三、分层练习,加深理解。

“试一试”

指导学生做一做。

第(1)题

引导学生: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45%,如果把女生人数看作100份,那么男生人数相当于这样的多少份?

指名回答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分之几,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几比几?

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近视率的含义是什么,再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通过解答这两题,谁能说一说对“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的理解吗?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后,在班级里说一说。

明确:百分数的本质是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因此把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是合适的。

“练一练”第1题

学生看题,理解题意,独立做一做。

做好,交流填写结果。并具体说一说某个百分数表示的实际含义。

说明:百分数可以表示一个整体中的部分与这个整体的关系。

第2题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百分数?

在小组里说一说,并说出这些百分数的含义,再组织学生在班级中交流。

练习十九第1题

同座同学互相读一读,并说出每个百分数的含义。

指名分别说一说每个百分数的含义。

教师:从三幅图中分别能知道些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些与100%有关的例子吗?

练习十九第2题

学生独立写一写,写好在小组中交流。

组织学生交流写法,并说一说百分数表示的含义。

教师:分母是一百的分数都可以用百分数表示吗?

练习十九第3题

出示题,让学生试着判断,并说明理由。

明确: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不用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后面不带单位名称,而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在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时,分数后面可以带单位名称。

四、全课总结。

教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一个人的收获不仅来自于1%的灵感,更重要的来自于99%的汗水,如果每一节课同学们都能有一点收获,日积月累你们100%会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出示:成功=99%的汗水+1%的灵感)

教师:你能用百分数来描述你这节课的感受吗?

[设计意图:选择现实的素材,让学生读、写百分数,说百分数的含义,既练习了百分数的读法,又巩固了百分数的意义,还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百分数,感受百分数的应用价值。在练习三的第3题学生通过判断,了解了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再次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课的结束前学生用百分数描述学习的感受,检验了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和体会。]

课后反思:

《百分数的意义》是第九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是体会百分数、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

借助例题的学习,我先出示了三名运动员的投篮情况的统计表,统计表中呈现的是每一名运动员投篮次数和投中次数,然后请学生思考:如果你是教练,怎样判断哪名运动员的投篮成绩好些?学生们经过思考马上想出了办法,交流时即刻有学生说出应该通过比较每人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来比较。此时,我立即追问学生为什么,学生们联系以前学习的知识说出了理由:因为每一名运动员投篮次数不相同,不能只看投中次数来判断成绩的好坏。应该说这一部分的导入是相当顺利的。

课前我还布置学生去生活中收集一些百分数,所以课上让学生进行了交流。有些学生找到了衣服商标上的百分数,如:100%羊毛;97.4%棉;葡萄汁70%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我请学生们同桌之间先互相说说收集到的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然后再请几位学生全班交流,应该说课堂上的学习氛围较好,学生们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也能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上完本课后觉得不足之处是对于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仅仅借助练习十九的第三题是不够的,很多学生还是不理解两者的区别。我想在第二课时中要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十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52的内容及P53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含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比的化简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比的化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引新。

(一)复习铺垫。

1、比的意义以及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师:什么叫比?请你举个例子。(生说完举例比如4:5 8:9)

师:师举一个例子问“:”叫?4呢?5呢?

2、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在除法中,我们学过了商不变性质,谁还记得?

在分数中,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

(2)师:你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设计意图:比的化简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复习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新课的认知。]

(二)激趣,揭示课题。

过渡:昨天我们学习了《生活中的比》,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这个《比的化简》。比应怎样化简?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中的商不变性质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某某同学说的是否正确呢,学完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了。)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激趣、让学生猜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学生主动探究加点动力。]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学一学。

课件出示主题图:淘气和笑笑的对话。

学生带着思考题,看书学习与思考。(思考题

①有什么方法比较哪杯水更甜?

②如何化简比?

③比的化简与分数的约分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让学生带着思考题自学看书,学习有目的性、针对性,提高学生自学的质量。]

活动二:说一说。(反馈看书、自学情况)

①学生汇报比较方法,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②教学比的`化简。40:360= 40/360= 1/9 =1:9 2:18=2/18= 1/9 =1:9

③比较:(生说,师重点强调,突出对应思想:

A、比的前项是分子,后项是分母,然后约分。

B、约分是写成最简分数,化简比到最后应化成最简整数比。

C、引导学生小结化简比的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思考题中的3个问题展开,让学生逐一说一说,任务明确、思路清晰,学生忙而有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活动三:化简比。14:21 0。5:2。5 2/9:1/3

(1)请三位同学上去板演,其他做在练习本上。

(2)反馈,集体订正:请这三位同学说说,你是怎么化简的?

(3)请同学们观察这3道题,带着思考讨论题小组讨论(先思考再讨论:

①3道题有什么不同点,它们各用什么方法进行化简的?

②1、2题化简比的过程中,比的前项和后项如何变化的?请小组讨论后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整数比:可以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或像分数约分那样进行化简。

小数比:可以先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将其转化为整数比,然后在化简

分数比:可以前项除以后项,再根据比值写出最简单的整数比。

相同点: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或乘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4)回顾:比有什么性质,现在谁知道?(生说师课件出示比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比的化简的方法基础上让学生练习三种不同情况的化简比,加深学生对比的化简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活动四:练一练。

1、化简比。15:21 0。12:0。4 2/3:1/2 1:2/3

2、连一连,完成P53的第1题。

3、大正方形边长是4厘米,小正方形边长是3厘米。

大、小正方形边长的比是(答案),比值是(答案);大、小正方形周长的比是(答案),比值是(答案);大、小正方形面积的比是(答案),比值是(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练一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活动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上面这10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就是宣传员为您整理的六年级上册数学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