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教案【优秀9篇】

0 2023-11-21 03:20 精优范文

社会生活中各种现象一般都可以找到相关典故。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亡羊补牢相关内容,宣传员精心整理了9篇《亡羊补牢》教案,欢迎查阅与参考。

亡羊补牢 篇一

《亡羊补牢》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入题

1、上学期我们学过一则寓言叫做《刻舟求剑》,讲了个什么故事,谁能说说!

2、这位刻舟求剑的人在上岸后能不能找到他丢失的剑?这个故事讽刺了──

3、像这样用一个短小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是讽刺一些人,说是寓言。

4、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第九课《寓言两则》

二、题意

1、寓就是寄托、包含的意思。言则是讲道理。

2、则的意思是?(篇)

3、这两则寓言又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或是讽刺了哪种人。先来研究第一篇,跟着我一起写课题──亡羊补牢。

三、初读课文

1、让我们先来看看这篇故事讲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讲课文,了解故事。

2、谁能不看书,用自己的话将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3、听了同学讲的故事,课题中的“亡”是什么意思?能从课中文找出一个词来解释“牢”吗?

4、牢的愿意是指关性口的圈,而课文中指的是羊圈!

5、了解了课意,再去读课文,用一句话完整的句来概括课题的意思。

四、精读课文

1、亡羊就是丢失了羊,故事中,这位养羊人,共丢了几头羊,都是怎么丢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第一次: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⑴ 这羊少的原因是什么?   ⑵ “窟窿”:注意“窿”读轻声;记字写字;理解字义──洞。

⑶ 因为__________所以养羊的人少了一只羊。

第二次: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⑴ 这回丢的原因是什么?

⑵ 依然是那个窟窿惹的祸。你想对养羊人说些什么?

2、街坊也像你们一样的热心,当他在第一次丢羊的时候,就在劝他了,找出来读读。

3、对着街坊(解释:邻居)的好言相劝,养羊人却是那么地怎样?(说出他的不在意,无所谓)

4、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心情大不一样,他非常地──后悔!此时,他又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5、是啊,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用你的话来说说看吧。

6、以后,羊圈里的羊再也不丢了!

五、体会寓意

1、试想,当然劝过他的街坊正在好路过这儿,他会说些什么?

2、丢了两次羊了,如果再不修羊圈的话,后果会?

3、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的错误,只要( ),就( )。

4、所以在“亡羊补牢”后面还有一句话,就是──未为迟也(为时不晚)。

5、在生活学习中,我们一定也有类似的现象,联系生活的实际,四人一小组说说看。(环境污染、防眼近视……)

六、认读生字

1、本文还有几个需要识字的生字:

寓、街坊、窟窿

2、书写提醒。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第一次 第二次

丢   丢

不补  赶快堵

又少  再没丢

未为迟也

第二课时

南辕北辙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寓言《亡羊补牢》的寓意,知道只要( ),就( )。

2、本节课,我们将一起研究另一则寓言,板书:南辕北辙

3、有知道这个故事的吗?来说说看(师适量补充)

二、了解故事

1、听了故事,你想说什么?

2、这位要去楚国去的人,能到到他的目的地吗?

3、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呢?(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三、精读故事

1、楚国在南边,这个人却要往北走,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他的朋友也在苦苦地相劝。找出他与朋友的对话,同学一起来读读。

2、分角色读。点评(读出了朋友的不解、诚恳,读出了他的固执……)

3、用上“虽然……但……”这个名式来解释一下,这个人到不了楚国的原因。

(虽然他的马跑得很快,但离楚国越来越远)

4、朋友一连串的问题也没有让这位固执的人方向,只能看着他越走越远,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5、看着越走越远的车夫,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四、课外延伸

1、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魏策四》,是发生在战国后期的一个故事。想听听吗?

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衰,可是国君魏安厘王仍想出兵攻伐赵国。谋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来求见安厘王,劝阻伐赵。季梁对安厘王说:“今天我在太行道上,遇见一个人坐车朝北而行,但他告诉我要到楚国去。楚国在南方,我问他为什么去南方反而朝北走?那人说:‘不要紧,我的马好,跑得快。’我提醒他,马好也不顶用,朝北不是到楚国该走的方向。那人指着车上的大口袋说:‘不要紧,我的路费多着呢。’ 我又给他指明,路费多也不济事,这样到不了楚国。那人还是说:‘不要紧,我的马夫最会赶车。’这人真是糊涂到家了,他的方向不对,即使马跑得特别快,路费带得特别多,马夫特别会赶车,这些条件越好,也只能使他离开目的地越远。”说到这儿,季梁把话头引上本题:“而今,大王要成就霸业,一举一动都要取信于天下,方能树立权威,众望所归;如果仗着自已国家大、兵力强,动不动进攻人家,这就不能建立威信,恰恰就像那个要去南方的人反而朝北走一样,只能离成就霸业的目标越来越远!”魏安厘王听了这一席话,深感季梁给他点明了重要的道理,便决心停止伐赵。

2、古人还用文字记录下这个故事:

出示: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3、读这篇古文,感知古文的不同。几千年前的故事,你来品味品味,看能不能理解。

五、寓言故事

1、说说你收集到的寓言,看看大家能不能领会你所说的故事说,含着一个怎样的道理。

2、听了这么多的故事,的确让我们受益非浅。在生活中,这些道理将让我们变得更加的明智。

亡羊补牢 篇二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是用两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揭示出深刻的道理。教学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自由讨论并交流读了这两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最后让学生谈一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像《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样的事情。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寓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相关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板书:寓言)

“寓”,是寄托的意思(板书);“言”,讲道理。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寓言。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亡羊补牢。(板书)

2、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

(“亡”的意思是失去。“牢”畜的圈。)

3、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

(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二、初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边读边思考,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检查复习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读音方面:

“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 juàn ”,不要读成“ quān ”。

“窟窿”的“窿”读轻声。

字形方面:

“叼”:左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撇”。

“悔”:左右结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词语解释:

叼走:衔在嘴里拖着。

街坊:邻居。

劝告:说服,讲清道理,使人感动听从。

后悔:懊恼过去做得不对。

四、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1、出示课件,思考:《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2、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⑴ 读书,小组讨论。

⑵ 班上交流:

开始想:羊丢了,修圈已晚,没用。

后来想:如果现在不补羊圈,就不是丢一只、两只的事,而会丢得更多。因此现在修还不晚。做:动手,堵上,修得结结实实。

结果: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五、小结

1、明确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

2、联系实际,谈感想。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羊丢了 不听劝告 羊不断的少

及时改正 为时不晚

后悔  堵窟窿  羊再没少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述《亡羊补牢》的内容和寓意)

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找找生字的特点。

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三、再次朗读,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边读书边思考)

2、我们要想解决刚才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车下的人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可以反复读或老师范读)

4、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

四、讨论

同学们,到底是谁不明白,谁来谈一谈?

不是车下的人不明白,是而车上的人不明白。因为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是车下的人告诉车上的人去楚国应该往南走,往北走错了。所以,是车上的人不明白。

(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

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体会寓意:通过学习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五、表演课文

下面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学生分角色表演)

六、课堂延伸

1、假如车上的人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该怎么办呢?

亡羊补牢 篇三

片段一:

我上课前准备了一只“羊”的图画。上课铃响了,我拿着这只“羊”走进教室,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我把“羊”贴在黑板上,问:“谁能用羊组词?”许多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有的说:“羊圈”,有的说“养羊”,有的说“山羊”,有的说“绵羊”,还有的说“亡羊补牢”。学生既扩充了词语,又巧妙地引导了出“亡羊补牢”这个寓言题目。

片段二:

课文中有一个词“窟窿”,“窟窿”是指什么呢?学生说是洞。我又问道:“谁能用手比画一个窟窿的样子出来?”一个平时上课就很活跃的男孩站了起来,比画了一个脑袋大小的洞,接着,其他学生就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比划出了更大的洞。我紧接着问:“大家为什么觉得洞有这么大呢?说说你的理由。”一个学生激动地站起来,说道:“他的洞太小了,狼不可能钻进去,应该是这样大的洞,因为狼得从这样大的洞里钻进去,最后才可以叼走羊啊!

片段三:

课文最后一段有一个词 “从此”.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从现在开始。我又进一步问 “从什么时候开始?” 学生又答到 “从养羊人修好羊圈开始”.

解读:

无论在什么时候, 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生活,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人。

一、形象直观, 激发兴趣

《亡羊补牢》是一则寓言,内容比较简单,如何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浓厚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呢?于是我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在引入课题时出示了羊的图形,粘贴在黑板上,学生很感兴趣。再用羊组词,学生非常感兴趣,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出了

“亡羊补牢”这个词,也就切入了我们的主题。

二、联系生活, 自感自悟

我经常提醒自己每天的学习还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主动感悟自主选择的机会,促成他们的个性发展才行。 学习

“窟窿”一词时,我想如果由老师直接讲出意思来,学生的印象就不会太深刻。于是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先让孩子了解

“窟窿”就是洞,再让孩子联系生活,联系课文情节进行理解。然后用手势表示。 孩子们互相讨论着,都在比划着。整个过程,

孩子们非常认真和执著。 通过他们的自感自悟,得出: 本课的 “窟窿”是能钻得过一只狼和一只羊的大洞。

当他们得到我的肯定后,脸上都露出了高兴的笑容。多可爱的孩子! 我想:

学生获得的绝不仅仅是“窟窿”一词的意思,而是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啊!

三。、感悟体验,理解字义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本这一蓝本,让学生感悟到课文中内容的丰富。例如:在理解“从此”一词时,我先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得到“从此”是指从现在开始。为了使学生感悟“从此”一词在文中丰富的含义,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充分理解:“在这一课中,从此是指什么意思?”学生们纷纷说道:“从此在这里是指羊圈修好以后。”

在这个环节中,形成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教学以词义的感悟为核心,融字音、体验、情境、语言内容融为一体,让学生对文本抽象的语言有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感悟。

四、教学模式

1.利用鲜活、生动的情境帮助学生领悟课文的内涵,能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的意思。

2.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开发学生的潜在智力,让他们通过积极参与活动,提高识字的能力。

3.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想,使教学变成有吸引力、有趣味、有哲理、有意义的集体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识字”教学模式还在探索形成阶段,我们还将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完善、研究出现的新问题,使这一教学模式不断发展,形成特色。

亡羊补牢 篇四

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走入课文,走进使我们变聪明的学习之路了。看板书: 言两

谁上来不题目补充完整 下面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写。

生(吴纪宏):上黑板写上"寓"和"则"

师:写得怎么样呀

生(纷纷说):好漂亮呀,很好呀。

师:你们看老师的表情感受到什么呀

生:很惊讶,很惊喜。

师:他写得跟老师的天衣无缝呀,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课题。

生:齐读两遍。

师:考考同学们的记忆,我们二年级时学过寓言两则,你还记得是哪两则吗 点名叶名洋说不出来。

师:你的记忆跟林老师一样糟糕。

生(黄悦华):《拔苗助长》和《守株待兔》.

师:是"拔"吗 古代写的是什么字

生:"揠".

师:谁能告诉我,什么是寓言

学生纷纷翻书(前两天布置回去预习过。)

师:别翻书,要从你的小脑袋里直接说出来。

学生举手聊聊。

师:你怎么样理解就怎么样说,我以前讲过的。大胆举手,不要怕讲错。

生(范宁宝):是指那些以后的事。

师:今天是2006年3月17日,以后就是2006年3月18日的事,你的意思是"从前的故事"是吗 生点头。还有谁来说说

生(张逸菲):每一个故事讲一件事

师(打断,提醒几个不专心听的同学):等一下,有四双小手开始蠢蠢欲动了,他们不懂得尊重同学,小手往往带着耳朵走,回来了吗

张逸菲(继续):寓言说的每个故事都讲一个道理。(当她讲话声音太小时,建议她向叶名洋发言一样响亮。)

师:同意吗

生齐说:同意!

师: 她说出了特点,寓言肯定是——讲道理,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讲道理;那通过什么来讲道理呀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故事;那通过一个怎么样的故事来讲道理启发学生选择"虚构"还是"真实",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虚构,巩固"虚"字,全班书空第三画,(平时第三笔容易写错。)表扬袁心悦:她很想说话,但是能控制自己不会冲口而出,而是高高举手。

师:带着同学总结:寓言就是编一个虚构的故事来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师:指名同学用"通过什么干什么"来复述寓言的特点,说话简练一点。

师:懂得道理,是不是就会变得聪明一点呢

生齐说:是。

师:第一个聪明在哪里呢

生:在书本。

师:板书"亡羊补牢",我记得昨天有个字同学们读不准的,今天能读准了吗

生:"亡羊补牢",重读"亡".

师:大家都会读了,到底这个题目什么意思,有谁知道呢 "亡","牢"什么意思

钟晓东举手说:"亡"就是死的意思。被狼叼走了一只羊。(全班笑)

师:(批评)我现在是站在钟晓东的这边批评那些笑的同学,钟晓东这么认真,有什么好笑的呀 紧张说错了,很正常。

生吴纪宏:死亡的羊被狼叼走了。

师:第一,二,三组的同学多么认真呀,一双双眼睛闪耀着学习的欲望,第四组有同学开始开小差了。

师:还是死亡的羊吗 同学纷纷举手。

师:别急别急,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读完之后,看看钟晓东还是吴纪宏能从课文中找出哪个词来告诉这个答案的。

生:齐读。

师:刚才读的时候,林老师听到一把真实的声音,怎么只有黄铭浩牢牢记住"街坊"的轻声读音呢 齐读这个词。

生:再读有这个词的句子。

师:到底亡什么意思 就用课文一个字来说。

钟晓东:少

吴纪宏:丢

师:对呀,在古代,亡不是死的意思,在这里是"丢"的意思呀。

师:那"牢"又是什么意思

生:羊圈。

师:黄若非,请你上黑板,把这个"圈建"起来,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建",看看谁"建"得最漂亮。——写"圈"字。

生:写字。师强调动作:停笔,拿笔(挺直腰),动笔!

师:(黄若非写完后)修好了,漂亮吗

生:漂亮,结实。

师:检查下面同学写的,同学纷纷举着本子"我的更结实".

师(小结):带着同学说"亡羊补牢是说丢失了一只羊,然后去修补那个羊圈。"

师:你会说这个故事吗 会的请举手 那么多呀 好,我给你们三分钟时间,讲给你的同桌听。

生:同桌互相讲故事。

师:时间到,谁来打头炮

生纷纷:我……

生(王寅初)从前……

师打断提醒:咦,怎么讲个无头故事

生继续:今天我讲的故事叫《亡羊补牢》,从前……

师指名张逸菲评价,黄悦华非常踊跃,争着要说,就把机会给了他。

黄悦华:刚才王寅初说得不大流利,而且把"羊圈"说成quan.

师提醒王寅初把这个词读两遍。黄悦华刚才说得很流利呀,还有什么问题吗

黄铭浩:她把整个故事讲出来,……

吴纪宏说:太罗嗦了,

师:那怎么样才不罗嗦呢,吴纪宏你来说这个故事。

吴纪宏:讲故事。(讲得很不错)大家鼓掌。

师:时间关系,不能给太多同学讲了,刚才据老师观察,朱凯很棒,姚睿雅很棒,范宁宝都很棒,听说读书的"听"他们都做得很好,第四组比较差。

师: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什么道理呢

杨梓宏:这个故事告诉我要听别人的意见,如果是好的意见,要接受,如果是不好的意见,也要向别人提出自己的意见。

胡志:这篇故事告诉我们错了就应该吸取教训,不能再有下一次。

毛姝格:知错就改就是一个好的习惯。

郭宇轩:我觉得我们要吸取别人的意见,即使不好的意见,要留着,以后或许会有用。

同学鼓掌。

师:刚才同学一个说得比一个精彩,我想问一下:如果那个街坊是你的邻居,你喜欢他吗 为什么

黄雪雯:我喜欢他,因为他的眼光不会很短浅,知道明天会再丢一只羊,所以他去劝告他(养羊人).

丘心如:我喜欢他,因为我做错了事,别人就会不理不睬,但是街坊会主动来说,来帮助我。

林紫薇:我不喜欢街坊,因为街坊劝过一次他,说完之后,就再也没有劝告了,如果他能继续劝告,另一只羊就不会丢了,你看又损失了一只羊。

师:紫薇说她不喜欢那个街坊,因为他只提醒了一次,没有继续再提……学生纷纷说"还有,还有",老师只好给同学说。

张一帆:我也不喜欢,如果街坊真的想帮忙的话,他应该去帮他修好羊圈。

师:我明白了,张一帆的意思是,如果真的想去帮助别人的话,不仅仅说了算,还是用行动去帮助,对不对

生齐声说:对!

师:那你们喜不喜欢那个养羊的人呢

曹健松:不喜欢,因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

师:对吗 别急,打开书本,你用课文的话来反驳他。

袁心悦:他很后悔……纠正"结结实实"的读音。

李东燊:我喜欢,因为他知错就改,虽然他开头没有听街坊的话,不过,他第二次就改过来了,这种知错就改的习惯非常好,所以我喜欢他。

师:我也很喜欢你,你说得很棒!

个个争着要说。

师:如果跟他意见相同的就不说了,听听不同意见的。

黄亮:我喜欢他,他修羊圈时,不需要别人帮,自己去修,而且知错就改。

郭伟健:我喜欢他,因为他后悔了就马上去改。

何梓铭:我不喜欢他,因为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因为他自己不知道,还责怪别人。

师:我们来读读养羊人这句话。

生:齐读。

师:他是什么态度呀

聂晶:我觉得他是很不耐烦的语气。

师:那你来读读好吗

聂晶读。

师:还有什么不同的语气 你觉得呢

董浩扬:我觉得他好像不大喜欢羊,不大爱惜羊

师:他不爱惜羊吗 再用课文的话来告诉他。到底那个养羊的人爱不爱惜羊

王圳安:如果他不爱羊的话,就不会去修那个窟窿了。

师:好,我们来找找"窟窿",张一帆,你到黑板去写,其他同学在本子里写,看看谁写的"窟窿"真正像"窟窿".

生:写"窟窿".

师:点评书写"你的窟窿太大了"——写出格;你的窟窿有点歪;你的窟窿头太小,羊丢不了的;

张一帆不会写,张逸菲帮忙写。张一帆在旁边跟着写,受到老师表扬:张一帆有个聪明的行为,能跟着别人学。

师:刚才紫薇说,如果那个街坊真正是忙人忙到底的话,还会在劝,是不是 现在你就是那个街坊,你还会怎么样劝 打开书本继续写:街坊又劝告……街坊继续劝告……

生:续写。

下课前,有几个同学写完了,下课后,还有很多同学拿给老师看。

亡羊补牢 篇五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低段阅读教学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对小学低段阅读教学提出的目标是:“学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比较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们也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利于发现问题,增强思考,从而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古诗古文,成语故事、神话4篇课文,让学生从小就接触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本文讲的是一个养羊人丢了羊,开始不在意,后来又丢了羊,最后补好羊圈不再丢羊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孩子在上学之前听过成语故事,对《亡羊补牢》的故事情节并不陌生,但对其中的道理不够明确,深入理解欠缺。在孩子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情况是听众的角色,在课堂中,初步完成角色的转换,把故事完整、清楚地讲给别人听,成为一位讲述者。

依据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的道理。

这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下面我就结合具体教学设计及以说明。

一、检查生字,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第一屏:羊圈 钻 叼 邻居

第二屏:满不在乎 后悔极了

养羊人在第一次丢了羊之后是:满不在乎

第二次丢了羊之后是:后悔极了

第三屏: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亡羊补牢

2、激趣,回忆课文内容

老师知道你们特别喜欢听故事,很多同学还喜欢讲故事,上节课我们了解到楚国的楚襄王不听大臣庄辛的劝告,遭到了秦国的攻打,庄辛就给他讲了这个《亡羊补牢》的故事,楚襄王听后改变了以前的做法,成为了一个好国王。

回忆一下《亡羊补牢》讲的是什么故事?

学生对课文内容早已不陌生,对其中的道理理解还不够深刻,我通过在朗读中理解内容,在比较中明白道理,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分以下步骤进行。

1、默读画批,反馈交流。

(1)提出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思考养羊人两次丢了羊之后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2)反馈画的句子:那个人满不在乎地说:“着什么急呀,过两天再说吧!”

他后悔极了,说:“都怪我呀,我不该不听邻居的话。”

★第一次丢羊后--------满不在乎。

当养羊人发现羊圈上有一个大洞,狼钻进洞叼走一只羊, 养羊人对此是什么态度?(满不在乎)

①邻居看见了是怎样说的?

出示:“赶快把羊圈修好吧!” 读一读,说说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抓住 “赶快”一词、句尾的“!”体会邻居关心他,为他担心,为他着急,想让养羊人赶紧修羊圈。

②角色体验:你们一下子就听懂了邻居的话,他是在让养羊人修羊圈,而且还要及时修!那你们现在就是这个邻居,我是那个养羊人,快来劝劝我吧!

③教师根据学生相劝的话,适时说出“着什么急呀,过两天再说吧!”

你觉得养羊人是什么态度?(满不在乎、不听劝告)

为什么会满不在乎呢?你们猜一猜我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引读: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我才会满不在乎的说:(“着什么急呀,过两天再说吧!”

谁能把养羊人满不在乎地样子读出来?

④同桌分角色朗读,体会对话双方的不同的心情。

⑤正是因为养羊人满不在乎不听劝、不补羊圈,结果第二天羊又丢了,这就是亡羊(板书亡羊)。这个“亡”就是丢失的意思。

过渡:那个人又丢了一只羊,他是什么态度?

★第二次丢羊后------后悔极了。

①“都怪我呀,我不该不听邻居的话。”

“都怪我呀,我应该听邻居话。”

读读两句话,比较哪一句更能表现他后悔的心情。

②想象养羊人当时的表情、动作、语气、语言体会养羊人特别后悔的样子。

读一读、评一评。

③你就是那个养羊人,请你把当时的情景说一说。

2、改正错误,补好羊圈

养羊人不仅知道自己错了,是怎么做的?读一读、说一说。

3、梳理归纳,比较不同

(1)回想两次丢羊后,养羊人的态度、行动、结果一样吗?你从中明白什么道理?态度 行动 结果

第一次亡羊后 满不在乎 没补羊圈 又丢一只羊

第二次亡羊后 后悔极了 立刻补好 再也没丢过

【设计意图:在这里老师和学生一起梳理归纳,进一步比较两次丢羊后态度、行动及结果的不同,使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2)这个养羊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自己说一说。

★再读读第三自然段。

★结合生活实际,自己或他人的实例谈谈理解。

预设:1、如果学生说不出来老师就引导“亡羊补牢”与“知错就改”意思相近。

2、老师举一个实例引导。

三、指导评价,讲好故事

1、我们学得这么好,不仅了解了内容,还明白了道理。

指导:

(1)用自己的话把故事的内容讲清楚:讲出养羊人两次丢羊后的不同态度、不同做法、不同结果。

(2)在讲的过程中加上自己的想象、人物的对话、表情、动作等。

今天评选出“讲故事小能手”。那就来练练这个故事吧。练讲故事,互相练,指名讲

2、评价讲故事情况:故事的内容讲清楚

讲的是否生动(人物的对话、表情、动作、心理)

四、识写“应该”,正确书写

养羊人终于明白了: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我们来学习“应该”二字

(一)记字形: 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该”字利用“刻”“孩”换偏旁来学习)

(二)书写:

1、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想一想要把“应”写漂亮,该注意什么?

(1)整体看:帮包围结构。 广字旁里面的笔画容易写散。

重点笔画:

(2)教师范写(强调重点笔画的位置)

(3)学生描红,独立写。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书写情况。

(4)投影反馈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字。

(5)学生修改自己写的字,再对照范字独立写,争取比前一个写得更漂亮。

2、“该”的言字旁应该写得窄一些,右半部分的两个撇一大一小,最后一笔是点。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五、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归纳总结:看来“亡羊补牢”还真是个好办法啊。看来有的事情出了差错及时补救还来得及,不会再造成损失。这就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们不仅学会了故事,懂了个道理,还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呢!

2、布置作业:必做: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小伙伴听。

选做:把自己知道的一个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满不在乎

15 亡羊补牢

后悔极了 修好羊圈

为时不晚

亡羊补牢 篇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⑴ 羊圈破了个窟窿:

① 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② “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③ 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④ 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⑤ 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⑥ 指名背。(指导方法)

⑵ 街坊劝告,他不听:

① “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② 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③ 引导评议,齐读。

④ 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⑤ 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⑥ 指名读,评议。

⑦ 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⑴ 指名读第4节,评议。

⑵ 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⑶ 齐读第4节。

⑷ 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⑴ 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⑵ 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⑶ 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⑷ 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⑸ 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⑹ 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⑺ 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⑻ “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⑼ 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

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

六、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

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七、作业

1、背诵这则寓言。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亡羊补牢 篇七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

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作业设计:

1.背诵这则寓言。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亡羊补牢 篇八

一、图画导入,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图,请大家看黑板(贴上羊、画上羊圈),图上画的是什么呀?(生说,师板书:羊 圈)

古时候人们把这种养生口的圈就叫牢(板书:牢),“牢”是一个生字,请你认真观察,想想用什么方法来记这个字。(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可根据字义记)

2、古时候围绕着羊和牢还发生过一个故事呢,这个故事的名儿就是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生说:亡羊补牢 师板书:亡 补)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成语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这篇课文到底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呢?请你们自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2、故事里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些生字词(投影出示词语)

羊圈(圈字还有其他读音吗?)、邻居、差错(这个字还念什么,它也是一个多音字,在这个词中读什么?一起把这个词读一遍。)应该、及时、损失、满不在乎、亡羊补牢(这个补字都能组成什么词呀?你知道它为什么是衣字旁吗?谁想提醒大家写衣字旁时要注意什么?我们一起写一遍。“亡”这个字有这样几种解释:

⑴ 逃;⑵ 丢失;⑶ 死。

谁给大家读读,“亡”在亡羊补牢中应该选那种?生说。

师板书:丢失,课文里是怎么写的,你能给大家读读吗?生读时,师擦去一部分圈、摘掉一只羊)

3、羊圈破了,羊丢了,该怎么办呀?那个养羊人又是怎么做的呀?

4、那个养羊人在羊丢了以后都说过什么呀?请你们自己先默读1、2自然段,画出他说的话,再把他说的话读一遍。

5、他说什么了?谁给大家读读。投影出示句子。

6、你们看同样都是丢了羊,但他前后两次说的可完全不一样,他两次丢羊以后都是怎么想的呀?学生汇报,进行朗读指导

7、现在养羊人又是怎么说的呀?(生说,师把羊圈补好)

出示句子,两句都是写养羊人把圈修好了,自己读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那句好,为什么?

正是因为他这次立刻把圈补好了,所以从此以后,他的羊再也没被狼叼走过。

三、领悟故事道理

1、如果你是这个养羊人,经过了这样一件事,你想对我们说什么?个别说

这就是这个成语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书上给我们总结出来了,谁给大家读读?

出示最后一段话。

所以说出了差错以后,能及时想办法补救,还不算晚。

2、你想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谁听,为什么?

小组说、个别说。

3、小结:

希望大家都能受到启发,记住: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板书〗

丢失 圈

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 篇九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2、学习《亡羊补牢》,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一、导入新课。

1.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你们想看吗?(想)一起来说说吧,都有那些礼物呀!出世图片,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坐井观天刻舟求剑

小朋友,表现得真棒!谁来说说王老师带来的礼物是什么?

生:王老师带来的礼物是寓言!

你回答得真好!对,是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就接触过,你们还记得,寓言是什么意思吗?(不记得没关系)寓言中的寓是包含的意思;言就是讲道理得意思,那么寓言就是包含某种深刻道理的小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则寓言故事,寓言两则中的“则”是什么意思?谁来说?(“则”相当于“篇”)我们这节课先学习《亡羊补牢》。板书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或比较难理解的字吗?

指名解释。亡:丢失。牢:关牲畜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2.谁能用自己的话完整的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小朋友表现真棒!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kūlongjiēfangdiāo

窟窿街坊叼走

quànquān

劝告圆圈后悔

结结实实

(1)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提醒注意窟窿的窿是轻声,街坊的坊是轻生,圈是多音字,另外读音是juàn)

2.本课的生字、生词我们都弄清楚了,现在相信小朋友能更好的读通课文(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小朋友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羊丢了两次后才修补羊圈的故事。)

四、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老师想问一下课文中哪几小节是写丢羊?(第1小节~第4节)

请小朋友自由地读读第1小节~第4节,思考一下,养羊人为什么丢了第一次,还会丢第二次呢?

1.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羊圈破了个窟窿。(小朋友们,王老师太紧张了,有点糊涂了,听不懂,谁能用“因为……所以……”句式来说说。)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所以第一次养羊人会丢了一只羊!

(哦,总算听懂了)齐读:“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1)窟窿是什么意思?(洞),怎么样记住这两个字呢?

(2)齐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过渡:小朋友,王老师真不明白,为什么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第二次还会丢羊呢?第一次丢羊后发生什么事情!

1.街坊劝告,他不听。

a.“街坊”就是邻居

b,街坊是怎么劝这个养羊人的呢?

出示:街坊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2~3个)

街坊对养羊人这么关心,可是养羊人呢?养羊人是怎么说的呢?

出示: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指名读)

1)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羊丢了就算了,修好了羊圈,丢失的羊也不会回来。)

2)你能用四字词来表示他当时的心情吗?(板书:满不在乎或毫不在意)

3)看,好心的街坊真情意切,养羊人却满不在乎,不听劝告。我们分角色来读读。

(指名一两个,男女对读)

唉,养羊人不听街坊的劝告,把街坊的话当做耳边风,那我们再来看看,不听劝告的结果。

出示: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1)读,(你读得真好,特别是这个两个“又”字?这个“又”说明了什么?

————说明羊又丢了,养羊人又犯错了,说明不改正错误的结果是再次犯错)

2)齐读第4段

刚才我们学了第一段到第四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3)我一起再来读读第1小节~第4节吧。

第一次丢羊,养羊人满不在乎的样子,但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划出有关句子。

出示: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的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1)自由读。说说养养人态度发生什么变化了?(后悔)你是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的?

(2)读出后悔之情。

(3)幸亏不晚,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晚,为什么?

(4)课文里面用了一个词语“赶快”如果把它去掉,好不好?(不好,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5)养羊人这一转变好不好(好),从哪里看出来?(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6)“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造句。

五、体会寓意

1.小朋友,想象一下,要是养羊人在修补羊圈的时候,原来那个曾经劝他的街坊刚好经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样说,养羊人又会怎么样回答。

2.如果养羊人不修补羊圈,会出现什么结果?

3.揭示寓言

出示: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及时改正),就(不算太晚)。

4.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情。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交流,再指名说。(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5.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

2、其实呢!“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下节课我们来学习《南辕北辙》。下面我们写几个字。

七、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窟、窿

窟:上面“穴”,下面“屈”。

窿:上面“穴”,下面“隆”。

2、教师范写,学生跟着练写。

八、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满不在乎后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上面的9篇《亡羊补牢》教案是由宣传员精心整理的亡羊补牢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下一篇:没有了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