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优秀3篇)

100 2023-11-05 16:19 精优范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相关内容,宣传员精心整理了3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欢迎查阅与参考。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范文 篇一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2018年月日,市委党校培训学员在党校老师带领下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现场教学课,让学员们在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接受了一场灵魂的洗礼。

以往每每经过陵园大门口,遥望雨花台顶的烈士纪念碑,青松翠柏中的纪念碑庄严、肃穆,总会不由自主放慢脚步,生怕惊扰长眠于此的烈士的英灵。今天,当我再次踏入陵园大门,缓步迈向纪念碑下的烈士群雕,这组群雕代表着成千上万革命先烈的光辉形象,雕像周围松柏常青,象征着革命烈士的忠魂永垂不朽。在老师的解说中了解到长眠于此的大多数英烈都是战斗在敌占区的秘密战线的知识分子党员,他们家境殷实、受过良好的教育,为了恪守共产党人的气节、为了心中的信仰,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义无反顾、前仆后继地英勇前行,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生命。为此,怀着沉重的心情面对群雕向千千万万的英烈们默哀、三鞠躬。

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光芒四射的红色立体字“信仰的力量”,由远及近,在视觉上给人一种震撼,进一步突显出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英勇献身的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闪耀着伟大民族精神的光芒。在一幅幅革命历史照片的上方闪耀着日月同辉的图案,象征着烈士精神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在老师的解说中,我们缓步前行,在雨花台牺牲的成千上万的革命烈士中,有名有姓的约1500人,而目前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中有照片和文字记载和介绍的仅170余人,最小的牺牲时才16岁,烈士们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74%都受过高等教育,其中不乏北京大学、中央大学、清华大学等名牌高校的高材生,还有部分人留洋海外,取得硕士、博士等学位。他们的视野开阔,思想敏锐。如牺牲时年仅17岁的石璞,为金陵大学学生,曾以“努力才是人生、颓唐只见人死”等警句时刻勉励和鞭策自己;又如袁咨桐,晓庄师范学生,生前曾两次被捕,牺牲时年仅16岁。还有如施滉烈士曾留学美国,获得博士学位;许包野烈士曾留学法国、德国。烈士们并不是盲目地走上革命道路,而是从目睹旧中国苦难之现状,为了追求真理,追求解救苦难中国的良方,苦苦思索中国的出路,进而通过阅读大量革命书籍,尤其是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著作开始的。面对凶残的敌人,不屈不饶,不为金钱、官位所诱惑、不屈服于严刑酷打,始终对革命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念,哪怕用鲜血和生命去捍卫为之奋斗的真理也在所不惜。烈士事迹有的甚至很简短,但是再次感受到他们对党忠诚、坚守信念、为了国家、民族的解放事业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共产党人一旦有了信仰,就有了精神动力,就会不断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共产党人的信仰就像一座不朽的丰碑,屹立在人们的心中。

当下,我们所处的和平年代、享有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辈们为之流血牺牲、为之奋斗而换来的。97年前中国共产党人点燃的信仰灯塔,依然照耀着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前行。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繁重的工作中不可能不遇到压力和困难,但是这些压力和困难与先辈们面临白色恐怖相比、和流血牺牲相比、和承受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相比,简直不值一提,因此把个人的努力奋斗,融入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那就成为了信仰的坚守,就会无条件地想方设法去认真完成好工作、干好工作。同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牢记我们党的宗旨,工作中要勇于担当,清正廉洁,不计交个人得失,为党和人民服务。

通过一个上午的现场学习,使我们的心灵再一次接受洗礼,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的震撼。“青山有幸埋忠骨”,英烈虽逝,但他们为真理和正义事业献身的气概却光耀千秋、永世长存。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范文 篇二

关键词:历史教学 学习兴趣 情境 自学 讨论 作业

关注生命的教育,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初中历史学科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比认为是”副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认可。如今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给我们的历史教学带来了希望和光明。新教材降低了难度,淡化了知识体系,增加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如何提升历史课堂效率,让历史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乐起来”,课堂效果”好起来”。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究:

一、注重情境创设,培养学习兴趣

历史教学提供给我们的资料是丰富多彩的,在教学中,我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创设各种情境,从课堂导入到作业的设计,我都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多种方式去刺激和感染学生,使之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录像、投影、音乐、图片、实物、歌曲、故事、谜语以及角色表演等,都是我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目的就是再现历史情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入学习主人翁的角色,并贯穿课堂的始终。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18课《和抗击沙俄》一课时,我精选了有代表性的四句历史诗:“青山有幸埋忠骨,留取丹心照汗青。未敢忘危负年华,开辟荆榛逐荷夷。”借助诗歌的魅力,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形象地展示出了如下问题:

“青山有幸埋忠骨”颂扬了谁为之献身的怎样的事业?”留取丹心照汗青”体现了谁名垂千古的怎样的气节?”未敢忘危负年华”展示了谁深明大义的怎样的志向?”开辟荆榛逐荷夷”记述了谁吞吐山河的怎样的斗争?

这些问题,从一个新颖的角度,把岳飞、文天祥、戚继光、郑成功四位英雄志士的志向和胸怀与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想象,使得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

二、注重学生自学,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主动地担负起这个责任,主动地寻求知识、利用知识,做出自己的发明创造。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方法和能力,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通过阅读思考,将教材内容问题化,答案内容要点化,要点内容条理化。为此我在导入新课后,首先出示明确的自学目标,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自学时间,指导学生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自学提纲一般包括简要提示、教材基本线索和具体要求。如讲授七年级下册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课时,①以主要内容作为提示:A、郑和下西洋B、戚继光抗倭C、葡萄牙占澳门②基本线索:郑和──七下西洋,最伟大的航海家,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戚继光──抗倭英雄,平定倭寇,永载史册;葡萄牙占澳门──我国领土遭破坏③具体要求:阅读教材、划出重点知识、分析郑和远航成功的主要原因和戚继光抗倭取胜的主要原因。让同学们带着问题看书,对于不明白的问题标记出来,在讲课中注意听。通过精心设计自学提纲,使学生在阅读和讲述的自我学习中,既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也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三、注重问题讨论(包括辩论),培养思辨合作能力

课堂讨论或辩论,就是教师或学生提出有商榷性或探讨性的问题,然后由教师组织学生全班或分组进行充分讨论,经过教师的诱导、点拨,得出结论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便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堂讨论或辩论时,对于问题的设计要立足教材,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加强学科渗透,强化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和思考,拓展思维空间。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内容:“你对古代科举制有什么看法?你所期盼的考试改革是怎样的?结合现在的考试制度,提出对考试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就这个问题,学生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畅所欲言,很有见地进行交流展示。发现了很多问题,使学生看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课堂效果明显有了质的的飞跃。

四、注重作业设计,培养综合归纳能力

作业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适当的作业对于学生巩固知识是有益处的,而有些设计较好的作业又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我在教学中常采用多种形式加以训练:

一是通过教师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如设立快速抢答、请你来判断、图说历史、放飞思维、展示才华等小栏目,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读图题、材料题、简答题等,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不仅兴趣高,而且巩固了所学知识。

二是学生自主演练习题,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或编制、改造)一些习题,然后由学生有选择地进行练习。这是一种学生自主参与式学习,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开发学生的潜能,而不仅仅是以巩固知识为主要目标的课堂练习。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范文 篇三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全国各地许多热血青年响应抗日救亡的呼唤,纷纷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这使得当局又急又恼,他们害怕共产党的力量不断增长,对己不利。于是在1938年1月,以“抗日救国”为名,在武昌成立了“国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战时干部工作训练团”,简称“战干团”。兼任团长,陈诚任副团长,桂永清任教育长。“战干团”打着“抗日救国”幌子诱骗爱国青年,对入团学生进行法西斯式训练,企图把他们培养成反人民的工具。“战干团”学员多是从沦陷区逃到武汉的青年学生。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战干团”南迁陪都重庆。这时,“战干团”已经有两个学员总队和一个女生队,共4千余人。团部及特务连驻在江津广兴乡彭桥村綦河岸边的兴隆场(今江津市广兴镇彭桥村兴隆店子);政治部和桂永清驻在不远的桥河场;两个总队则分驻河下游的广兴场和五福场,下属各大队和中队分驻在附近的农家大院。

早在“战干团”南迁时,就有部分学生已经开始觉醒,感到“战干团”的真正目的不是抗日救国,而是为了对付共产党。这使他们很是惶惑、忧虑。于是,团内一些文艺积极分子沿途就通过表演文艺节目,向群众进行抗日宣传,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迁徙途中的气氛。教育长桂永清当时很欣赏这一行动,在“战干团”进驻广兴场等地后,经桂永清批准,学员们成立了“忠诚剧团”。广兴场离重庆很近,在当时重庆文艺界著名戏剧家马彦祥等人的大力支持下,剧团于1939年底开始排演新编历史话剧《李秀成之死》。1940年1月,该剧开始在学员驻地的河坝操场搭台向百姓演出,同时还到綦江县城的剧院进行了公演,甚至还到陪都重庆的“国泰”大剧院演出了。这是一部以古鉴今的话剧,用太平天国失败的教训来警示当时的抗战。因此,演出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情称赞和进步文艺界的高度评价。但这却引起了驻在兴隆场的特务连的注意。他们向桂永清诬告说《李秀成之死》是在宣传共产主义,忠诚剧团不“忠诚”,内有共产党在利用电台开展地下活动等等。桂永清不敢怠慢,上报陈诚后立即令特务将剧团里的50多名男女演员秘密逮捕,由总队长杨厚彩等人负责审讯。被抓的学员都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但巧合的是前不久广兴场街上出现了“打倒军阀周化成”、“打倒土豪乡长幸攀贵”、“到前线抗日去”等标语,加上“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漏掉一个”的训导,特务们深信剧团里一定有“共党”分子,于是对演员大下毒手,除饰演忠王娘的女学员等少数几人逃脱外,李秀成的扮演者李英惨遭活埋,胡思涛等22名演员惨遭杀害。而这仅是血雨腥风的“綦河惨案”的第一夜。

事实上,广兴场街上出现的那些标语是广兴场时化中学的进步师生所为。这所学校是在重庆和成都中共党组织遭到破坏后,疏散到这里的进步文化人士、戏剧评论家、《华西晚报》主编赵铭彝所办。

按说风波本该就此平息,不想4月份一个叫李可林的学员因受不了“战干团”法西斯式的训练开了小差,他与忠诚剧团往来频繁,总队部就将与他较为亲密的学员舒汉仪关押审讯。舒汉仪惨遭毒打,并被灌以烈性白酒,在昏昏然中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并胡乱招出了所谓的同党。

由于“清共”有功,桂永清下拔了6千多元“清共”经费。这下,特务们的胃口越来越大,魔爪也越伸越深,凡在团部刊物上发表过抗日文章、写过抗日诗歌、阅读和宣传过中共“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与忠诚剧团有往来以及家中来信和汇款汇物遭扣押或吞占后提过意见的人,几乎都被抓去审讯和殴打。甚至赞扬《李秀成之死》剧本写得好、戏演得好,对该剧内容、人物进行过评论的也概莫幸免。特务们对被抓的人实施6种酷刑逼讯:一是棒打,二是鞭抽,三是悬吊,四是电击,五是灌烈性白酒,六是挖眼挖鼻。许多人熬不过这样的折磨,只好屈招并供出所谓同党。对被“招认”是共党的人,特务们一是枪杀,二是沉河,三是活埋,四是乱刀戳杀。残酷的逼供使受牵连的人越来越多,全团上下人心惶惶,朝不保夕。特务们常趁着夜色将“共党”分子押到广兴场綦河下游的“丁岩石”边捆石沉河;有的则押到广佛村的庙岗、红碑岗和五福场的青山岗等地活埋。深更半夜,广兴总队部里常常传出撕心裂肺的惨叫,有些被关押的学员因忍受不了酷刑而跳楼投河自杀。

虽然屠杀是在秘密进行的,但由于剧团里逃走的演员到重庆后,向文艺界和教育界的知名人士阳翰笙、陶行知等人控诉了特务以“莫须有”的罪名残酷杀害青年学生的滔天罪行,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属的《新华日报》立即对此进行了披露,一时舆论大哗。新任军政部长张治中命令教育长周振强,迅速彻查此案并限期拿出结果。最后,清查结论是“共党案”证据不实,处理结果是桂永清降职调离“战干团”;“凶手”杨天威等7人送军法司惩办;通缉在逃的第一总队长杨厚彩等人;释放在押学生并慰问伤残的学生;重新组建大队……

“綦河惨案”中,在册可查的被害学生210名,没有名册可查的50多名。此外,受刑致残的有40名,被认为有“共党”嫌疑受到监视的有300多名。这批渴望奔赴抗日前线的热血青年,想不到还没有走到抗日战场就先落入了特务的魔掌。

而后来发生的事则更为荒唐。军政部第一厅厅长批示查办此案的周振强:被害学生只报20名,其他以开除、逃跑等名义分期上报备案;对桂永清、杨天威、杨厚彩等名义上降职或法办,实际是调任他职。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宣传员为大家整理的3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