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宣传员整理了8篇《幼学纪事》教案,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幼学纪事。
幼学纪事 篇一
【关键词】徐贲;诗歌;特色
徐贲,字幼文,号北郭生。生于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其先蜀人,徙居陵,后“由毗陵徙居吴,家城北望齐门外。时称‘十才子’,幼文其一也”。1颖悟有才行,工诗文,善画山水,为“吴中四杰”之一。“为人清介有气节,立志高远,博学多闻见,喜为文词古诗歌以自适”,2有《北郭集》传世。
徐贲虽然排名四杰之末,但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法律谨严,字句熨帖,长篇短什并首尾温丽于三家,别为一格。” 朱彝尊在《静志居诗话》中亦云:“(徐贲)诗法砉然,森有纪律,长篇险韵,极其熨帖,颇有类皮、陆者。”3而张习在《北郭集》后录中更是对其赞誉有加:“先生之诗,清淳邃古,弗浊尘俗。五言古律似陶韦,七言在高岑间,乐府则上可溯汉魏回视张籍王建。” 4观其诗歌,总结出徐贲诗歌创作特色主要有以下三点:
1、清醇邃古,弗浊尘俗
闵桂在《北郭集序》中说徐贲“其诗之清也,秋空皓月,丹桂分香”。5
如:《次韵答吴宗禹》
形间久息役,心澄始宁魂。微飚轩中来,悠然对琴言。
在清净的山林中诗人摒弃一切杂念,内心澄净,灵魂纯净。诗人沉醉于明净秀美的自然风光之中,悠然拂琴,忘却了尘世的纷纷扰扰。全诗营造出一种淡然、清远的氛围,仿佛远离了尘俗一般。清醇邃古,弗浊尘俗。
如:《题画》
屿鸟鸣孤影,汀淡素香。晓来江上树,叶叶是新霜
岛屿上的小鸟孤独的鸣叫,留下一抹孤影,淡淡的香味若有若无。拂晓之时,江上树木蒙上一层层新霜,营造出一种悠然清寂的氛围。
又如:《狮子林池上观鱼》
微微林景凉,悄悄池鱼出。欲去戏仍恋,乍深惊遂逸。行循曲岛幽,聚傍新荷密。不有濠梁兴,谁能坐终日。
林景微微凉,池鱼悄悄而出,“微微”和“悄悄”用的生动传神,富有灵性,从触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入手,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颔联生动逼真的描写了鱼的动态,游鱼仿佛就在眼前。环顾四周,曲岛幽静,新荷密聚,如果没有此等闲静之兴,如何能够在此终日而坐。全诗清旷洒脱,别有一番韵味。
又如:《自南坞还蜀山途中有作》
行尽千山更有山,此身几日在山闻。桃花野水溶溶去,鸥鸟汀云舟舟还。
山重水复,鸥鹭轻舟,诗人醉心于其中的清幽。全诗呈现出一派安宁祥和的生活景象,诗人寄情山水,勾勒美妙清幽的山林生活,希望可以忘却尘世的烦忧,可以在山林生活的静谧平和中化解现实的忧愁。“溶溶”、“舟舟”叠词的运用,更加使得诗歌清静悠远,颇有韵味。
2、风韵凄朗,词彩逑丽
据陈田《明诗纪事》载:“(《国雅》:除方伯幼文,词彩遒丽,风韵凄朗,殆如楚客丛兰,湘君芳杜,每多惆怅。皋亭山作全佳,当似耿韦。余尝爱其《折莲子》绝句云:‘柔丝零落芳心苦,未及秋风已断肠。’读之颇增悲慨。集中有《送曾伯滋赴河将幕》云:‘上将初分阃,儒官解习兵。风旗春猎野,雪帐夜归营。洮水从岷下,祁山入陇平。知公能载笔,草檄报边声。’中二联并佳。” 6
《折莲子呈孟载》
落尽红衣见绿房,折来犹带水云香。柔丝零落芳心苦,未及秋风已断肠。
徐贲经历了元末明初的战乱,又接连遭遇丧妻、丧子之痛,身边的挚友也相继被害离开。千里游宦,到处漂泊,客居他乡,又是新朝之客。饱经忧患的徐贲诗歌风韵凄朗,柔丝零落,芳心之苦,未及秋风已经断肠,若有肝肠寸断之痛。“断肠”二字,读之令人心痛。
对此,《明诗纪事》里也有记载:“《木事诗》:……幼文《纪梦》诗云:‘梦绿阴芳草,画中春水人家。何处江南风景?莺啼小雨飞花。’7 又《听歌》云:‘才得听歌便泪垂,眼前不似旧题时。青春多半遭离乱,白发能消炎许悲?’”知其身伤离乱,又遭逢迁谪,故间情之作,亦复凄楚。”
此外,徐贲的诗歌善于运用色彩的搭配,词彩逑丽,有的青白对举,有的红绿相映。如:
《六月见榴花》
绛英绿叶斗炎光,艳色无多出女墙。欲借一枝来照眼,看时恨不在端阳。
清新隽永,词彩逑丽,言简意深,营造出明丽纯净的氛围。
3、笔力坚劲,法度谨严
徐贲一生奔波不停,命运多虞,“青春多半遭离乱,白发能消几度悲?” 8千里游宦,朝不保夕,如履薄冰,使得徐贲小心翼翼,恐惹祸端,因而诗歌“法律严谨,字句熨帖”。此外,徐贲曾经从军,诗歌也颇有气势,有武者的勇猛之气,因为诗歌笔力坚劲。
《明诗纪事》亦有记载:“……今得睹其草书《泰山纪游》三诗,雄紧跌宕,出入旭、素,无不淋漓快健,乃知古人之不可则也。”《北郭集》后张习自跋曰:“余观其晋冀《纪行诗》十四章,笔力坚劲,法度谨严,力矫元季绮靡之习,竹谓其‘诗法砉然深有纪律,长篇险韵极其慰,颇有类皮陆者’,余深以为知言。”
如:《右女娲墓》
空山两高冢,娲皇此中葬。焦土积层,势助殿阁壮。大哉补天手,功出千古上。
至今炼余石,火气夜犹放。轰雷常祓护,烈风日掀荡。阴林惨可畏,怪木高数丈。百鸟飞绕枝,欲止不敢向。地灵气所钟,祭祷土人仰。经过谒祠下,幸获拜神像。
流畅奔放,气势不凡,突出了气势和力度,有力的矫正了元末绮靡之习。
又如:《从军行》
装刀不用金,立身不在文。昨日破邯郸,归来论功。君王更部位,官属冯将军。
《将军行》
朝出飞狐塞,暮返云中营。提携燕代卒,意气恣纵横。屡奉天子诏,万里得专征。
霜风宝刀利,晓日炫朱明。弯弧白象斫,重铠文犀成。骑不敢向,三边尽知名。
裨校拥纛前,都护随镳行。首功不足计,当为夸擒生。
《从军行》首联“装刀不用金,立身不在文”,颇有气势,外在的条件是次要的,关键在于自身的能力,充满了自信。《将军行》刻画了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形象。首句一朝一暮的对比,即让一位英勇的将军形象跃然纸上,意气纵横。“屡奉”和“专征”写出了将军为上所用,颇被重视,更为意气风发。“骑不敢向,三边尽知名”更是直接写出了将军的勇猛无比。这之中也寄寓着徐贲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徐贲早年即颖悟有才行,少年时期即有着济苍生的愿望,怎奈身逢乱世,经历了元末的战乱之苦,并且在中年时期接连遭遇了丧妻、丧子之痛。步入新朝,仕途之路开始展开,然而千里游宦,在新朝的高压之下他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然而终究因“迂疏儒者”而下狱瘐死。丰富的人生经历使得徐贲的诗歌题材丰富,情感充沛。诗歌创作笔力坚挺,法度谨严;词彩逑丽,风韵凄朗;清醇邃古,弗浊尘俗。是故四库馆臣评曰:“其诗才气不及高杨张,而法律谨严,字句熨帖,长篇短什并首尾温丽于三家,别为一格。”
【参考文献】
[1](清)钱谦益。列朝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明)王行。蜀山书舍记[A].半轩集(卷三)[C].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3](清)朱彝尊著,黄君坦校点。静志居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4][5](明)徐贲撰《北郭集》,《四部丛刊》影印本,上海:上海书店1986。
[6](清)陈田。明诗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7]注:《北郭集》卷八《记梦》后两句为:“昨夜纱窗细雨,银灯独照梨花。”
幼学纪事 篇二
关键词:幼儿园;常规教育;问题;对策
一、当前幼儿园常规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师的过度行为
(1)过多地使用灌输。在常规教育的过程中,传统的灌输教育方法运用非常普遍。杜威认为:“这种灌输教育主要是通过外部‘训练’的方法,将成人的标准、要求和方法强加给正在逐渐成长并趋于成熟的幼儿。”在幼儿园常规管理中,幼儿需要遵守的规则大多数是成人教授的,往往要求幼儿不求甚解的死记住某些规则条例。教师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也往往是采用说教、命令、监督、奖惩及变相体罚的方式进行规则灌输与教育。灌输教育完全把幼儿当成了接受和执行命令的机器,孩子的主体性地位荡然无存,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也被完全否定。
(2)过多地使用限制。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常常走向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教师对幼儿的高压控制,使得幼儿能力低下和主见丧失,从而对教师唯命是从,这又加剧和强化了教师对幼儿的控制。这些教师把常规教育等同于“管住孩子”。同时,教师非常善于对幼儿说“不”,不准随便下位置走动、不许打人等。幼儿在教师一项项的限制下,畏手畏脚,什么事情都不敢做,毫无自,自我判断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另外,教师为了减少安全隐患,也会限制幼儿的行动。这样,教师限制了幼儿的活动,也就减少了幼儿的社会刺激,减少了幼儿智力水平提高的机会,减少了幼儿的动手操作机会。
(3)过多地使用奖惩。笔者在工作中就曾看到有的教师非常喜欢使用奖励和惩罚的方式来管理幼儿,如当幼儿吃饭吃得又快而桌面又干净的时候,教师便会奖励小贴画;当幼儿在教室大喊大叫或打人时,教师则会训斥、批评。教师通过奖励与惩罚左右着幼儿的行为,让幼儿做老师希望他做的事情,不做不允许的事情。奖惩是行为主义理论在实践生活中的运用,它的优点是便于教师控制全局,见效快,所以是教师们最喜欢用的一种方法。但是过度地使用奖惩不利于幼儿规则的主动建构和良好习惯的主动养成,外在的控制离不开成人的监督,所以奖惩只能起到暂时的、短期的效果。
2. 教师的不足行为
(1)榜样示范作用不足。榜样示范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榜样力度不足。教师往往对幼儿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但自己却是另外一种做法。比如,有的教师要求幼儿保持安静,自己却和另一个教师肆无忌惮地聊着与工作无关的问题。教师这样的做法就如同自己抽自己嘴巴,显然对幼儿不能起到什么说服力。二是教师没有创造幼儿相互学习的良好环境。教师没有通过树立幼儿中的良好的榜样形象来让幼儿明白最合适的行为是什么样的,自己应该向谁学习。如果幼儿有了学习的榜样,那么幼儿的自我约束和积极行为都会增加。
(2)处理纪律问题时忽视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纪律问题的发生往往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但很多幼儿教师在处理纪律问题时却只处理症状,而忽视问题产生的原因。幼儿纪律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幼儿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二是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引起纪律问题,三是环境布置的不合理引起纪律问题。
(3)教师缺乏有效引导幼儿的方法。由于教师在教授常规和处理幼儿不合理行为时缺乏有效的方法,只得机械地运用某一种方法来解决遇到的所有问题。如不管是什么样的规则,教师所用的教授方法都是:引出集体范式的规则——个别提醒幼儿——重复指导幼儿遵守规则。教师不管规则所涉及的问题是否是全体幼儿共同的问题,都对全班幼儿提出同样的要求。这样做能起到预防幼儿同样的不当行为,但也势必会让幼儿背负累累规则,畏手畏脚;同时教师还一相情愿地认为只要是自己向幼儿讲过的规则,幼儿就没有理由明知故犯。事实上,没有产生问题的情境,幼儿很难有将规则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并在相同情况下灵活运用的本领。当幼儿出现纪律问题时,教师也不管纪律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只是一如既往地使用呵斥、训诫或惩罚的方法。
二、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1. 教师理论知识匮乏,对常规教育缺乏全面理解
一方面,由于理论学习的不足,教师不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到底是什么样子。另一方面,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教师往往很难考虑到事物的关联性,孤立地看常规。另外,还有一些教师由于理论学习的不足,还错误地以为常规教育就是管住孩子。
2. 教师对幼儿能力的低估以及对安全的考虑,不敢放手
有些幼儿教师认为幼儿是没有能力的,大多数事情都要亲力亲为。教师迫于安全的压力,采用高控制的手段管理幼儿,涉及到安全问题的事情就尽量不让幼儿做。
3. 教师追求省力和速效的方法来实施常规教育
由于教师的“惰性”在作怪,使得他们在常规管理的过程中采用省力的方法。教师不愿费力去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也不愿意去寻找和分析纪律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而教师追求速效的方法则主要表现为倾向于使用外在的奖惩和示范,倾向于规则的直接灌输和强制执行。另一方面,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的成果也很难给幼儿教师带来什么即得利益,因为幼儿园的评估标准并不关注这些,所以教师缺乏动力。
4. 教师缺少榜样示范的正确认识和有效方法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儿童影响最显著的榜样是给儿童温暖和关爱的人,拥有更多权力、影响或技能的人,以及与儿童相似的人,或同性别、同龄的人。教师是幼儿最好的行为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被幼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但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也没能成为幼儿良好的学习榜样。另外,幼儿同伴的观察学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常规教育中也有浪费这一资源的做法。
幼学纪事范文 篇三
【关键词】幼儿;教育;纪律问题;心罚;兴奋灶
在幼儿园,常常可以听到都是这样“善意”的提醒:“你怎么还说呀?”、“好好吃,别说话”……吃饭不说话,有利于加快进食速度。教师可以及时将用过的餐具给食堂送去,教师也可以及时地让幼儿做好午睡的准备,不耽误教师的换班。由此,基于各方面的考虑幼儿园的这一项保育制度受到了普遍的认可。
一、幼儿进餐时说教带来的影响
幼儿的身体发育迅速,却又十分稚嫩,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进食中,教师往往不厌其烦地提醒幼儿:“别说话,好好吃”、“快点吃”、“不要把饭粒撒在桌上”、“保持桌面的干净”、“注意细嚼慢咽”等等,使原本愉快的进食顿时严肃起来。而且,幼儿必须运用较低的记忆能力记住相当数量的规矩,这势必造成兴奋灶的抑制与弱化,消化腺分泌减少,食欲下降。从生理解剖特点来看,当人的情绪低落时,消化腺受到抑制,就没有食欲。教师对吃得慢的幼儿的催促,以及对规则不时地提醒,使幼儿的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影响了食欲,甚至会引起幼儿情绪上的反感、恐惧、紧张,造成食欲不振、厌食、畏食。这是在幼儿进餐时说教所带来的生理方面的影响。
在幼儿进餐时说教还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损伤了儿童的自尊、打击了他们的自信、更有可能使他们产生心理障碍。影响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进餐时说教会使幼儿的行为出现明显的双重性。在教师管理下能较好地要求去做,如碰巧其他老师同该老师说话,幼儿往往有说不完的话,表现出异常兴奋。如果老师不在或是管理松懈时,他们还常伴有攻击性或发泄行为的产生。
(二)幼儿进餐时说教会影响幼儿同伴交际能力的提高。在幼儿园生活的8个小时中,由教师控制的时间占去了绝大部分,幼儿很少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在共同进餐活动中,小朋友们被要求“自己管好自己,自己吃好自己的饭”,幼儿之间极少能够交流,其中“听话”、守本分的幼儿常常能得到老师的表扬,成为全班幼儿学习的榜样。这不仅强化了“乖”孩子的行为,而且使其他幼儿为了取悦老师纷纷模仿。不说话加快吃饭的速度,自我封闭式的进食环境,使幼儿特别是缺少伙伴的幼儿,再次失去了形成良好同伴关系的机会。
(三)幼儿进餐时说教不利于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4至6岁是幼儿进入了第一反抗期,既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有十分强烈的主体意识,有了自己的意志和愿望,想说话,想用语言来表达意愿是其重要的表现。教师屡次强令禁止,给幼儿心理造成相当大的精神负担,产生厌恶甚至逆反心理,并在其他活动中发泄出来,幼儿变得不愿意接受教师的意见或是公然违抗。幼儿的可塑性很强。从古至今,人们都十分重视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幼儿园里,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从小班开始就十分注意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吃饭不说话,保持安静就是其中之一。在进食期间,幼儿只有一件事可做--专心吃饭。而这种习惯是否因此形成?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小班的孩子说话不多,而大班的孩子往往在吃饭时悄悄说话。生活中也不例外,尽管许多人受过幼儿教育,但人们往往喜欢在吃饭的时候交谈,甚至一些重要的事往往是在饭桌上决定的。边吃边聊是社会的普遍现象,即使是幼儿园老师在进餐时也经常在一块交谈。为什么幼儿就不能说话呢?
二、创设良好的幼儿进餐条件
在进食活动中毫无纪律的约束也是不利的。幼儿园生活是一种群体生活,为保证群体生活有序进行,就必须对不同个体进行约束。维护其他幼儿享受自由的纪律是必要的。但纪律有内部纪律与外部纪律之分。在幼儿园教育中,常常是对外部纪律强调有余,特别是对纪律的权威性强调有余,而对内部纪律重视不足。外部纪律只是一种表面的、暂时的、脆弱的、不可持久发挥作用的。只有被幼儿主动、自觉、自愿接受的纪律,才会在需要纪律时发挥作用。然而,我们也看到幼儿的心理尚不成熟,自律源于外部纪律的内化。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就在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外部纪律,并将之转化为幼儿的自律,从而帮助幼儿通过自律使自己充分享有个性发展的自由。由此,教师必须明白何时何事需要维持纪律。如果每个幼儿都能在四五十分钟内吃完饭,而且吃得很快乐,并形成类似于工作餐的氛围,相信比硬性“快吃饭,少说话”的纪律对幼儿的发展更有利。那么,我们应为幼儿进餐做些什么呢?
(一)创设宽松的就餐环境,有助于促进食欲。在膳食活动中,幼儿可自由选择座位,选择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共进午餐,教师只在幼儿请求帮助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教师多给幼儿一些吃饭时间,不在就餐活动中处理有关纪律的问题,让幼儿保持一个轻松愉快的就餐心情,可以促进消化腺的分泌,增进食欲。同时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有利于幼儿积极适应社会。
(二)可以为幼儿创造一个自我服务的机会。在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的今天,很多幼儿乃至青少年被过度地保护起来。实际上幼儿在3岁左右有了自立欲。他们愿意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常听见孩子说:“我自己来”。让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如何进餐,如收放餐具,自取食物,互相鼓励不浪费粮食,不挑食等。要使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成人的好习惯。教师往往重视“保”,给幼儿无微不至的照顾,忽视了“育”--教育幼儿独立、自信。过多的保护剥夺了幼儿积极主动探索的权利,导致了幼儿在自主感的发展上的失败。
(三)为幼儿创造一个与同伴融洽交往、师幼积极互动的场所。使幼儿在语言能力、知识经验、人际交往等方面有所发展。孩子喜欢孩子,幼儿有相同的思维方式,能够相互理解与沟通。小伙伴对孩子而言如同空气和水,在自由开放的时空中,幼儿可以逐步学会与人交往的技能技巧。这种技巧是在与成人交往中学不到的。撒娇、霸道在这里不受欢迎,幼儿必须习惯于使自己适应他人和环境的需要。教师是幼儿的大朋友,在积极的师往中可以引导幼儿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同伴关系及师幼关系。还可以了解当前幼儿的兴趣、特点和需要,这对于改进及进一步开展教学十分有利。
由此可见,创设一个宽松的就餐环境,多给一些就餐时间,边吃边聊,是一种本质上不同于当前幼儿园普遍实行的“过多强调纪律”的就餐活动,而这种不同源于不同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幼儿身心虽然尚处于稚嫩状态,但具有发展潜能。教师允许并积极鼓励幼儿提出合理的愿望和要求,主动参与自由自主的活动,从而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给幼儿自由说话的权利,体现了教育的开放性。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必须做的是帮助儿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教育不应限于对幼儿提供成型的观念、知识技能,更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充满探索的机会,富于个性化的环境,引导幼儿根据自身特点去思考、尝试、发现、创造,让幼儿挖掘自身潜力,获得不断学习和积极适应社会生活的态度和能力,从而为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幼儿的进餐活动反映出人们长期以来对幼儿教育中的“保育”和“纪律”的认识,教师往往重视“保”,给幼儿无微不至的照顾,忽视了“育”--教育幼儿独立、自信。过多的保护剥夺了幼儿积极主动探索的权利,导致幼儿在自主感发展上的失败。这正说明我们应该反思今后如何对待儿童的教育。
【参考文献】
[1]万钫。学前卫生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薛烨。小朋友们,吃饭不许说话[N].中国青年报,1999-9-13.
[3]张博。正确认识学前儿童的主体性[J].学前教育,1996(4).
[4]唐华。幼儿的进餐环境及其创设[J].学前教育,1995(5).
[5]姚念玖。孩子为什么不快乐[J].启蒙,1994(11).
幼学纪事 篇四
关键词:故事教学;幼儿园;幼儿;活动
收稿日期:2007―12―25
作者简介:张彩丽(1975-),女,汉族,河南省漯河市人,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师和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研究。
故事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开展故事教学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园的故事教学从目标的制定、到教学的实施、到活动的评价都是为了幼儿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处理好目标与幼儿的发展,活动中的纪律与幼儿的发展,活动的过程与幼儿的发展,教师与幼儿的发展的关系,故事教学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处理好活动的目标与活动中的幼儿之间的关系
目标是活动的准绳,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故事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在故事教学中,教师制定的目标,要以幼儿应有的发展水平为依据,既适合幼儿现有的理解、接受能力,又略高于现有水平,制定最适当的教学目标。目标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要善于观察活动中幼儿的实际情况,根据幼儿的真实表现,随时调整教学的目标,或适时生成新的教学目标。“应该随着教育活动的开展而自由调节,在寻求平衡过程中不断生成”。①不能死死地抱住目标不放,更不能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而忽视幼儿听故事的情绪,甚至牺牲整个教学过程。比如,原计划讲两遍故事以后,大部分幼儿就能复述故事,结果未能如愿。为了达到原定的目标,教师就暂时放弃接下来的环节。继续反复讲述。原本动听的故事,也会变得索然无味。使幼儿“听故事本身所具有的愉悦感大打折扣”。②这种死抱既定目标不放,不能灵活应变的教学,不但不能实现预定的目标,而且对幼儿的发展也不会产生多少益处。最终只能算失败的教学。因此,教师在故事教学中最忌局限于预定的目标,硬逼幼儿达到“应然”的状态,而应该时刻关注活动中幼儿当前的需要,把握幼儿“实然”的状态,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只有这样才能找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真正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二、处理好活动中的纪律与活动中的幼儿之间的关系
纪律与幼儿的自由发展是辨证统一的。良好的纪律可以有序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但纪律不能限制儿童活动的自由,影响儿童身体的健康。蒙台梭利在论述自由与纪律时谈到:“如果纪律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的,那么纪律本身也需要是灵活的。我不认为,一个人只有当他像哑巴一样不出声和像瘫痪病人一样不动弹才是纪律。此时,他只是一个失去自我的人,而不是一个守纪律的人”。③故事教学本身应是一个生动有趣的过程,在故事教学中,幼儿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表情、动作,或赞或叹,或捧腹大笑,或手舞足蹈,都是幼儿身心活动的自然流露,是自我发展的真实体现。教师如果忽视了儿童的这些内在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所谓的纪律,限制儿童活动的自由,不许孩子乱说、乱动,让孩子长时间正襟危坐、呆若木鸡地去听故事,久而久之,将会危害孩子身体的健康发育。
故事教学又是促进幼儿多种能力发展的有效手段。幼儿在听故事时,总会根据教师的讲述,积极地去思考、去想像,从而促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的发展。他们通过复述故事、自由交谈,发展自己的记忆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可以充分展示、张扬自己的个性。因此,在故事教学中,纪律条款应尽可能的精简,只要能够维持个体基本行为规范和群体基本活动秩序就足够了。“假如某一教育体系-而很少涉及纪律和常规,那么这个体系就具有发展上的优越性”。④过严过繁的纪律还很容易束缚儿童积极活跃的心理活动,对儿童造成心理压力,影响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
三、处理好活动中的教师与幼儿发展的关系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幼儿的双边活动。“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双主体,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实现的活动”。⑤杜威更形象地认为,教学活动就好比师生共渡一条船去旅游,那么怎样才能使渡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地航行?使船员旅游愉快?只靠船长一个人的力量,显然是不可能的。船长必须和全体船员一起努力,一起去经历、去体验。旅途中大家不断地相互欣赏、相互激励,共同努力、共同享受旅途的愉快,可见船长和船员都是活动的主体。这一比喻告诉我们,在幼儿园教学中,师幼互动的质量是衡量幼儿园教学活动效果的重要指标。教师和幼儿目标一致、步调协调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幼儿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故事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首先,要善于激发幼儿的兴趣,要让幼儿感受到故事教学的魅力,体验到故事教学的轻松和愉快,使每个幼儿都真正积极主动地融入活动,并成为活动的主体。可以通过师流、幼流等互动形式让幼儿畅谈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其次,要给幼儿提供自由思考、自由想像的时间,让幼儿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中。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语速要快慢适度,用心去关注活动中幼儿的行为取向,要耐心倾听幼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要让幼儿在听的过程中,能够展开思维和想像的翅膀自由飞翔。第三,要善于引导幼儿复述故事。教师只有把握好这些关键要素,使幼儿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感到有趣事要听,有趣闻要想,有自己的趣话要说,才是真正地把主人的地位还给了幼儿,使幼儿真正地享受到故事的乐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
四、处理好活动的过程与幼儿发展的关系
讲述是故事教学的基本环节。教师讲述故事时要充分发挥好自己的言语技巧,力求做到讲述生动形象,绘声绘色,态度亲切感人,表情丰富自然,动作大方得体。讲述要能够激起幼儿的兴趣,扩展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的想像。讲述过程中应伴随不时地交谈和提问,与幼儿沟通心灵,分享情感。通过讲述,应使幼儿在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都有收获和发展。
幼儿复述故事也是故事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师的讲述,幼儿对故事中的动物、人物、事件都会产生自己的理解,这时,教师应鼓励幼儿积极地复述故事,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与记忆,发挥自己的思维与想像,使用自己的语言去复述、评价、改编故事。通过这种活动,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对于促进幼儿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思维、想像能力以及言语沟通能力的发展都是大有益处的。
故事教学的压轴戏是角色扮演。角色扮演不仅能够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多种需要,而且它还是幼儿最欢迎、最喜欢的活动形式。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获得极大程度的相对自由,他们自由地说话、自由地活动、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尽兴地张扬自己的个性,尽情地满足表现的欲望。他们语言、身体、个性等方方面面的潜能都将因此而激活,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动静搭配,也是故事教学的重要特点。皮亚杰认为:活动是儿童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幼儿是在活动中获得发展的,离开了活动,幼儿的发展就无从谈起。“知识乃是主体对客体活动的结果-还要给儿童提供活动的物质环境,给儿童提供活动进行学习”。⑥故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围绕有利于幼儿发展的主旨去设计、去实施。各个环节要相互衔接,动静搭配,合理安排。比如:将上述环节设计成这样的教学过程:1.教师说出故事的名字,先让幼儿设想一下故事的内容。2.引导幼儿观看图片,根据图片的暗示,猜想老师要讲的故事。3.教师讲述故事。4.让幼儿角色扮演,展示幼儿听故事的收获和问题,引起幼儿再次认真听故事的兴趣。5.教师再讲一遍故事,这一遍,教师要放慢“讲”的速度,以幼儿“学”的速度来调整自己“讲”的速度,并注意纠正前面角色扮演中出现的不协调。6、再次角色扮演,让幼儿看见自己的进步。7、师生共同复述故事。这样有动有静的安排,不仅符合幼儿好动、好说、好表现的心理,而且让幼儿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变被动地接受“死知识”,为主动探究“活知识”,必将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当然,这一安排还可以做其他更好的调整。
综上所述,幼儿园故事教学中,只有处理好了以上几种关系,故事教学才能真正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注释:
①唐德海,周西安,韦莉娜。论教育目的的预设与生成。高等教育研究,2007,(8).
②朱立新。幼儿园故事教学模式化的危害。幼儿教育,1999,(1).
③[意]玛丽亚•蒙台梭利著。邵夏珍主编,万信琼译。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全书[M].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201.
④冯夏婷,胡金娇,吴冬梅。建立新型师幼互动关系,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幼学纪事 篇五
爱国主义是我国人民崇高的美德,是人们崇高思想和品德的源泉,是共产主义觉悟的起点,是人们开拓前进的强大动力,为了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思想品德,必须从小就向幼儿进行爱祖国的教育,培养幼儿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
1、教育幼儿热爱自己的父母、老师、小伙伴,逐步扩大到爱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认识他们劳动的意义,知道他们是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辛勤地工作,培养幼儿尊敬并热爱他们。热爱解放军,学习他们勇敢守纪律的优良品质。
2、培养幼儿从爱家庭、爱幼儿园,逐步扩大到爱家乡、爱祖国。引导幼儿认识家乡的名胜古迹,自然风景,建筑,了解家乡的建设和变化,培养幼儿热爱自己美好、富饶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幼儿知道我们的国家是中国,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国家很大,人口很多。教幼儿认识国旗、国徽;能识别国歌的曲调,知道国歌的主要内容。
4、认识祖国的首都——北京。知道北京有******、******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和人民大会堂。北京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办公所在地,是我国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
5、向幼儿介绍一些我国或本地区的革命历史和人物事迹,使幼儿初步懂得热爱英雄、学习英雄。
6、根据我国和当地民族传统习惯,有选择地认识一些节日,以增进儿对劳动者的尊敬,激发活泼愉快的情绪和爱祖国的情感。
7、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国际主义教育,教育幼儿爱不同的国家,不同种族的人民和小朋友。
二、幼儿爱集体教育
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但不是个人的简单相加,是群体的一种表现形式。培养幼儿关心集体利益,为集体的进步和成就作出自己的贡献,并为集体取得成就而喜悦,幼儿爱集体教育有以下三方面:
1、培养幼儿喜欢并逐步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进而热爱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与小朋友友好相处,感受共同生活的愉快与欢乐。不独占、不争抢玩具、图书等到物品。不打人、不骂人,能互相谦让,逐步学会自己解决与同伴的争执和纠纷。
2、培养幼儿关心别人,关心集体,愿意为集体做好事。让幼儿学会关心别人,对同伴富有同情心,当别人有困难时能去帮助解决,给予同情和安慰。并爱护比自己年幼的同伴,还会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行为。
3、培养幼儿遵守集体活动的规则,养成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三、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和守纪律教育
讲礼貌和守纪律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体现出来的文明行为,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每一个公民提出的要求。我们必须从小对幼儿进行讲礼貌和守纪律的教育。
1、对老师、小朋友、家里人、客人有礼貌,知道有礼貌是好孩子。
2、会使用礼貌用语:请、您、早、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
3、别人说话时不随便打断,不乱插嘴。
4、不需成人更多的提醒,能较主动地遵守本班和幼儿园的各项规则。
幼学纪事 篇六
关键词:陌生化
“陌生化”这一理论是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中最早提出来的。他认为“陌生化”是相对于习惯、传统而言的,它产生于变形与破环,产生于差异与独特。通俗来说,就是推陈出新,变习见为新知,化腐朽为神奇。所谓语言的陌生化现象,则是指作者在语言运用和表达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违反一般的语法规律、违背正常的逻辑原则的非常规语言现象。即以各种方法和手段,使普通语言被强化、凝聚、扭曲、缩短、拉长、颠倒,这便是“陌生化”的语言。这种语言现象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经常出现,且形式多种多样。当下就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语言陌生化现象作简要的介绍。
1 语词运用的陌生化
文言文中的陌生化现象主要体现为词类的活用。在现代文里,这种活用也常常出现,不管是名词、动词、形容词还是数量词,都被非常规的运用着。
1.1 名词活用为动词或直接作状语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友邦惊诧”论》)这原是国民党政府通电全国的电文内容,第二个“国”字被动词化处理(前面有了一个副词“不”,使之变成了“成为一个国家”),使语义变得尖刻起来,语气也显出一种威逼之势。反动派妄图用“国将不国”来恶意中伤学生运动,不想被作者直接引出,反而使人们认清其狼子野心和卑鄙伎俩。
1.2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雨中登泰山》)中,形容词“小”动词化后成了“使之变小”(形容词不能带宾语,而“小”字后却有)。这里用对比和反衬手法赞美了泰山的雄伟高峻。
“…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的小来。”(《一件小事》)句中的“小”字由形容词变成名词的过程中,就包含了“我”这个进步知识分子的自惭、自责、自悔和自新等多种含义。
1.3 动词活用为名词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登褒禅山记》)句中的“至”本是动词“到达”,此处应理解为“到达的人”,作名词讲。
此外,还有数量词的活用,如“六王毕,四海一”“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二句中的“一”,前者活用为动词“统一”,后者活用为形容词“一样的”,在句中均作谓语。
2 词句顺序的陌生化
按语法要求,单句的次序常常是先主语后谓语,先修饰成分后中心词;复句则先因后果,先条件后结论,先顺说后转折。如果把它们倒置过来,则形成了这种陌生化现象。教材中这种倒装的句式一般以文言文为多,但现代文中也不乏其例。以单句为例,常常表现为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前置或后者等。
如《荷花淀》中,水生嫂见夜半归来的丈夫笑得不寻常,就机警地问:“怎么了,你?”谓语前置,充分表现了水生嫂的机敏以及对水生的关切之情。《幼学纪事》中:“多么美呀,多么精巧呀,我们祖国的语言!”也是倒置了谓语(“美”“精巧”),强调了祖国语言的个性特点,并抒发了作者强烈的赞美之情。又如《春》:“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常规语序应该是“春天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笑着走着。”作者把定语后置了,起到了协调音节、强调春天迷人可爱的特征的作用。
词句的倒装,均可起到突出或强调倒置的那个成分或句子所表达的内容的效果。
3 语言习惯的陌生化
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往往有着固定的语言习惯,但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或为了渲染、烘托某种气氛、情绪,往往改变这种习惯的语言,使之陌生化。语言习惯的陌生化,主要体现在词语的精心配置上。
3.1 大词小用
《幼学纪事》里作者写自己小学三年级时,替拉洋车的老郝叔写了份“请会通知”,然后引经据典地把它说成是一篇“为人生的文学”,而且是“发表了的”。作者这里故意大词小用,夸大其词,既符合儿童心理,又表现了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辛酸,意味丰富而深长,还使行文显得幽默、意趣横生。
3.2 贬词褒用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观察,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我的老师》)“狡猾”在这里体现了儿童的机灵纯朴,它深刻地揭示了师生之间的深挚感情,已无丝毫的贬义了。
3.3 褒词贬用
“屠戮妇婴的伟绩,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纪念刘和珍君》)“伟绩”“武功”显然是褒义词,却用来形容反动派对学生的残酷屠杀,深刻的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反动派无耻暴行的极端愤懑与揭露,讽刺效果十分突出。
3.4 化庄为谐
“(傻二哥)上街卖糖,要穿上一身专用的行头。”(《傻二哥》)“行头”原指演员演出时的专门穿戴,事实上,傻二哥在外出卖糖时只是在上身套上件干净点的白衣服以示卫生而已。由于作者新凤霞是评剧演员,傻二哥又爱唱上几句戏,所以就把这件衣服戏称为“行头”。
4 修辞手法的陌生化
这里所说的修辞手法的陌生化,主要是指作者运用一些不常见的但却又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如通感、移就、互文、仿词、拈连、顶针等。如: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的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琐忆》)这里的“倔强”用的是“移就”修辞格。显然作者是借用头发的形象,来表现鲁迅倔强的性格和不屈的战斗精神。
又如“仿词”,鲁迅常常使用这种手法。“满心‘婆理’而满口‘公理’的绅士们…”(《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以上两例中的“婆理”“他信力”是故意仿照现成的词语“公理”“自信力”生造出来的。前者改“公理”之“公”为“公母”之“公”,使词语变得不伦不类,又借“婆理”二字活画出这批绅士们不男不女的形象;后者则说明一些“中国人”原本没有自信过,却在叫嚷“失去了自信”,企图掩饰他们无力治国的真相,却被鲁迅先生一眼洞穿,揭露批判了当权者的无能腐败和御用文人的真面目。
除此之外,语言的陌生化现象还有表达方式的陌生化、书写形式的陌生化等,由于中学语文教材里体现的不够鲜明,这里就不一一赘叙了。
语言的陌生化现象由来已久,今后仍将会出现并呈现出旺盛的活力。陌生化使语言不仅新颖别致,且更准确精炼,生动而富有文采。同时,这种超常规的语言陌生化运用得当,能激发读者的参与意识,调动读者的思考力,启发读者的想象力,使之沉浸在“再创造”的审美享受中。
参考文献
[1] 孙际垠。 王培学。 例说散文语言的“陌生化”[J]. 写作。 2013(11) .
[2] 林卫星。 张日明。 诗歌语言陌生化的审美意蕴[J]. 文学界(理论版). 2014(01) .
[3] 薛金金。 意象与诗歌语言的陌生化[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04) .
[4] 田文强。 语言陌生化与文学语言形式审美[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
作者简介
幼学纪事 篇七
十岁以内的年龄别称大致有周 、垂髫、始龀、幼学等。
周就是周岁,袁枚的《祭妹文》里有此称代:“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耳。”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人不剃发,童子自然下垂的短发谓之“髫”。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垂髫”即为这个年龄段。始龀,又叫“童龀”,刚刚换牙之意,代七八岁,如《愚公移山》:“邻人京城氏之霜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幼学为十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而于是之的《幼学纪事》,则是幼年求学意,不能与十岁划等号。
总角年龄跨度较大,八九岁至十三四岁。古时儿童头发分成左右两半,在头顶上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像《林黛玉进贾府》:“这院门也有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这里的“总角”已能伺候人,起码十岁开外。
十到二十范围内的年龄称谓主要有豆蔻、志学、束发、及笄、二八、弱冠等。
豆蔻本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杜牧《赠别》诗用“豆蔻梢头二月初”形容少女的美丽,现今仍有“豆蔻年华”之说。志学,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老舍自传》中云:“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归有光《项脊轩志》里“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即这个岁数。及笄是女子十五岁。笄,就是簪;女子十五岁许嫁时行笄礼,结发插簪,源于《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而笄。”二八十六,成语“二八佳人”即十六岁美女,语出苏轼《李钤辖座上题戴花》诗:“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女渭城歌。”弱冠指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弱,年少,因二十岁的人体骼尚未发育健全;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束发戴帽,以示成人,可娶妻室。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也。”左思《咏史》诗云:“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三十岁至一百岁之间的年龄全为整数代称。而立代三十岁,不惑代四十岁,知命代五十岁,耳顺及花甲代六十岁,古稀代七十岁,八十称耄,九十称耋或胡,一百岁叫期颐。其中好几个代称出自《论语》。
《论语•为政》:“子曰:‘……(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大意是孔子说:“我三十岁确立自己的观点,四十岁不受外界言行的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顺从天命,七十岁心里怎么想就可以怎么做,不会超越规定的规范。”六十称花甲,古人用于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七十称古稀,源自杜甫《曲江》诗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至于耄耋,历来解释不一,有说“七十曰耄”,有说“七十曰耋”,有说“八十曰耋”,也有说“八十、九十曰耄”,最通行的是两字相连指八九十岁。九十岁又称胡,《左传•僖公二十二年》里有例,“虽及胡,获则取之。”胡,老之称;,寿之意。一百岁称期颐,因为百年为人生之极,故曰期;此时起居生活待人养护,故曰颐。见《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
幼学纪事 篇八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精神,按照《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行校方责任保险完善校园伤害事故风险管理机制的通知》(教体艺〔2008〕2号)的要求,2009年我省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实施了校方责任保险工作,为化解学校在学生安全方面的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完善校方责任险体系,确保中小学、幼儿园的正常教学秩序,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幼儿园(含学前班)实施园方责任保险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幼儿园责任保险工作的意义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保证学龄前儿童健康、平安地成长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社会的稳定。学龄前儿童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尚未形成,幼儿园儿童的伤害事件时有发生,幼儿园意外伤害风险不断增加,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做好幼儿园安全稳定工作责任重大。园方责任保险的实施,有利于幼儿园实现风险转移,及时化解因幼儿意外伤害给幼儿园带来的风险隐患经济赔偿责任;有利于保障在园幼儿的权益,解除幼儿园和家长的后顾之忧,维护幼儿园正常的办学秩序;有利于各幼儿园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幼儿教育的有关政策、法规,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二、幼儿园责任保险工作内容
(一)投保范围
全省各市、县(区)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公办、民办幼儿园(学前班)。
(二)保险责任
在幼儿园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由幼儿园组织的活动中,以及在幼儿园负有管理责任的园舍、场地及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园注册幼儿人身伤害,依法应由幼儿园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具体情况参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部〔2002〕12号令)相关章节列举的学生伤害事故类型。
(三)保险期限
幼儿园责任保险的保险期限为一年,一般为一个学年度,期满续保。
(四)保费来源
由幼儿园统一购买。其中公办幼儿园(学前班)在保育费中列支,民办幼儿园由举办者支出。
(五)保费标准和赔偿限额
保费按在册幼儿数计费,保险费标准为每个幼儿每年人民币5元。
赔偿限额:在园幼儿因同一事件或同一原因造成的人身伤亡视作一次事故,每名受伤害幼儿每年累计赔偿限额为人民币30万元,每所幼儿园每次事故最高赔偿限额为人民币450万元,每所幼儿园每年累计赔偿限额为人民币800万元。
(六)赔偿范围和依据
依据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意外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法律法规和《陕西省校方责任保险条款》确定。
(七)理赔程序
根据事故性质和损失程度,建立省、市、县三级理赔渠道。陕西康全教育保险经纪公司为陕西省教育厅聘任的学校风险顾问机构。在发生保险责任事故后,幼儿园应立即组织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保护现场,并向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承保的保险公司和康全教育保险经纪公司报案。保险公司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勘查,会同康全保险经纪公司定责定损,出具理赔意见,最后根据协商、仲裁或诉讼的结果进行理赔。
(八)投保要求
投保范围内的幼儿园均以县(区)为单位,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投保。
三、实施园方责任保险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幼儿园责任保险工作纳入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责任险的管理范围,实施“统保统管”,要把维护幼儿园安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好抓实。明确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深入抓的工作机制。幼儿园园长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承担起实施园方责任保险工作的首要责任,并指定专人负责这项工作,按规定程序和时限要求上报各类表册及其相关资料,特别是抓好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等,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二)广泛宣传,提高幼儿园、家长和社会对园方责任保险工作的认可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幼儿园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宣传园方责任保险的相关政策、有关知识和其社会管理职能和风险化解与转移的重要作用,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努力营造安全教育与责任保险相结合的良好氛围,加快幼儿园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服务体系的步伐。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建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良好环境。
(三)完善理赔程序,提高理赔效率。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的通知》(陕教体〔2009〕25号)精神和目前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校方责任保险的实施情况,我省仍然由陕西康全教育保险经纪公司负责园方责任保险的相关服务工作,人保财险陕西省分公司为承保单位。康全保险经纪公司和人保财险各级公司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完善服务内容,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加强风险管控,切实抓好园方责任保险的宣传、培训及风险提示、风险防范、预防检查等工作,特别是要加强事故发生后的施救及理赔服务,减少理赔环节,提高理赔效率,使园方责任保险工作在保障幼儿园安全稳定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联系人:严公建
电话:029-87336051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上面的8篇《幼学纪事》教案是由宣传员精心整理的幼学纪事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