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精选15篇

100 2023-10-10 20:45 精优范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篇一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精选15篇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品词析句,感悟作者的叙述特点和表达感情的方法,内化、积累课文中的经典语言和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震资料,音乐,李博士的照片及行程安排等)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走过生命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有一种桥是用爱心、用骨髓建造的,今天我们要一起用心了解这座桥。

这座生命桥是怎样建起来的呢?我们一起去课文寻找答案。

1、找骨髓(十分不易)

(1)课件出示句子“这个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①读通句子。(指名读)

②理解“凋零、含苞、绽放”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自由读,回答。)

(2)课件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合适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血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 辗转,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①大家看看这三句话都是在说什么?

②想象一下,医生可能曾经在哪些人当中为这个患了白血病的青年寻找过 适合移植的骨髓?找到了吗?在他的家乡杭州找到了吗?在祖国大陆找到了吗?最后,在哪里找到了?像这样的寻找过程,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辗转。

③带着体会到的感情再读句子。

(用心体会“十万分之一”,用心体会寻找过程的“几经辗转”,才能体会寻找骨髓的“谈何容易”。)

2、献骨髓(遭遇地震)

(1)课件出示“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①指名朗读后再谈感受。

②看课件(播放地震片段),体会当时的中国台湾是一种什么情形,练读“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中国台湾地区。此刻,大地还在余震中摇 晃。”联系自己谈感受。

③让我们的心贴近青年的心,一起来到大陆,感受小钱那满怀着希望的期待。(配乐,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④此时此刻中国台湾青年想得更多的是海峡的彼岸,一个18岁的大陆同胞正 满怀着生的希望,期待着自己的骨髓。

⑤运用文中词语练习说话“中国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 ( )。”

⑥小钱和那位中国台湾青年认识吗?是啊,在海峡的另一边,一位素不相识的人,竟如此牵挂,这真是海峡两岸心连心。

⑦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语句子。

⑧如果是你,你会捐献骨髓吗?

3、取骨髓——(遭遇余震)

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

①就在小钱等待骨髓的同一时刻,还有谁在为小钱的生命而奔波呢?(生利用课前准备的资料回答)

②在这同一时刻,李博士在做什么呢?李博士在什么情况下还那么沉着?(指名读)

③我们来看一看突如其来的余震是怎样的情形。(播放地震的片断)

④想像一下,当时手术室里的情景?

⑤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博士是怎样表现的,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⑥说说李博士的哪些做法让你感动?(抓住“沉着”“突如其来”“空旷”“一次又一次”“涓涓”等词语体会李博士博大的爱心。)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

⑦从身躯里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

4、送骨髓(连夜奔波)

①出示李博士送骨髓的时刻表,体会“奔波”和“连夜”等词语表达出的李博士的爱心,引读第六自然段。

②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出发了„„课件出示行程时刻表(问学生一共用了多少时间)

③课文第6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表达的就是这十几个小时的艰辛、紧张与漫长,快找一找是哪一个?(指导读出艰辛、紧张与漫长的三种语气)

5、植骨髓(成功)

①出示:22:50分,骨髓移植手术开始了。第二天凌晨2:00整,手术顺利完成!

二、升华情感之桥 ,抒颂血脉亲情,理解生命桥 ,总结全文

1、品读第 7 自然段

师: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话想说(出示“这真是一座用 架设的生命桥啊!”让学生发散填空)

生:这真是一座用骨髓架设的生命桥啊!(师板书:骨髓)

生:这真是一座用爱心架设的生命桥啊!因为中国台湾青年是满怀爱心捐出骨髓的,所以我说是用爱心架设的生命桥。(师板书:爱心)

师:小钱得救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使小钱得救了!让我们和作者一道用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倾吐我们的心声!(全班齐读第 7 段)。

2、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知道是中国台湾青年用骨髓救了自己,他会如何感谢中国台湾青年呢?你替小钱写一封感谢信给中国台湾青年。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篇二

【教材解读】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中国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的含义。为了落实重难点我在设计中在力图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深入课文抓住课文关键的词句进行体会,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新词的含义,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2、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课件,收集有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给予是快乐的!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通过测试我想知道我们班哪个孩子最聪明,哪个孩子最可爱。大家看大屏幕,上面有三棵苹果树,第一棵树上结了80个苹果,第二棵树上结了100个苹果,第三棵树上结了150个苹果。现在你来到了苹果树下,要和你的对手比赛谁摘的苹果多,我们假设你们采摘的速度一样快,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果?

(学生谈怎么摘,就知比赛结果。)

师:比赛结果出来了,我们找到了最聪明的孩子。所以在比赛中不仅要有取胜的强烈欲望,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和策略,竞争是要讲究策略的,决不能想当然的蛮干。

师:还想不想再来一题?再来,请看题──还是这样三棵苹果树,你又来到了苹果树下,你的对手也是一个孩子,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了,很饿很饿。你和他比赛谁摘的苹果多,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果?

(生谈。)

师小结:看来,你们不仅很聪明,还有一个很善良很可爱,有一颗乐于付出,乐于给予的心。那么,假如你需要给于别人的不是苹果,而是你的鲜血你的骨髓你还能做到吗?如果不仅是鲜血和骨髓,还有生命,你还能做到吗?好!上课!

一、揭题导入,初谈感受

读题目,初步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了解学生是否理解海峡,海峡两岸和生命桥,解决对于海峡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说说大意

过渡语:《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发生在杭州与中国台湾之间的真实的故事。因为真实我们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会格外感动。让我们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一件怎样的事在感动着我们?

要求:放声读课文,把生字词读准,把课文读通,并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生自由读课文。

2、初读检查:

a组:凋零、含苞、绽放。读通相关句子。理解三个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凋零:(草木)凋谢了,这是用来形容小钱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含苞:花朵裹着花苞即将开放。就在生命力是最旺盛的时候小钱的生命却遭受到了死神的威胁。)

(绽放:花朵盛开,这里是比喻让让小钱重新获得健康,恢复生命力。)

b组:谈何容易。理解词义,把相关句子读通顺。

(谈何容易:是件很不容易的事,相当困难。)

c组:辗转。注意读音,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展转: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地方。)

3、谁能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怎样的事?

(这里主要是对初读的检查,同时通过对词语的理解,解决第2自然段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当时小钱情况的危急。)

三、聚焦“感激”,深层理解

过渡语: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爱心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爱的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小钱,你会怎么想?

(预设1感激,预设2感谢那名中国台湾青年。)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交流。

1、感激点1:中国台湾青年

过渡语:师: 但是,小钱感谢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找出相关的句子划出来,然后谈谈你的理解。

⑴ 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中国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① 自由谈谈感受;

② 补充地震的资料,理解袭击,余震的意思。

(余震也有一定的破坏力。)

③ 从中你感受了一颗怎样的心?根据感受朗读句子。

⑵ 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① 地震中的青年安然无恙,但是他的家人是否平安呢?

② 海峡的这头正有个年轻的小伙子正满怀希望,这是一个怎样的希望呢?

③ 现在你又看到了一颗怎样的心呢?用你的感受来读读这个句子!

⑶ 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① 你能体会到这无法预计的余震给青年带来的是什么吗?

② 面对这样的一位青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③ 带着你的理解来读好这两个句子。

⑷ 师:在大地震过后,在剧烈的余震中,这位青年不顾亲人的安危,冒着生命危险,为海峡另一边的小钱捐献骨髓,小钱应该感谢他,我们也应该感谢他,是他用自己的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感激点2:李博士

⑴ 体会会小钱感激李博士的原因:

过渡句:小钱是不幸的,刚满18岁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小钱又是幸运的,终于在治疗期限内找到了适合移植的骨髓,小钱感激为他捐献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的心情,我们能够体会,也已经体会到了,那么我们能不能更细心的体会小钱心中的那份感激,他还会感激谁呢?(李博士)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抓住了哪些词句?

① 抓住:

步履匆匆、沉着,体会不顾安危,一心救人。

② 抓住:

奔波、连夜,体会不顾劳累,急人所急。手术艰难,更显真情。

⑵ 单介绍李博士。

⑶ 让我们把对李博士的感激和尊敬融入在深情的朗读中吧!

(读课文第5,6自然段。)

⑷ 是啊,李博士用他高尚的医德,用他的爱心为小钱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3、激感点3:两岸的医护人员和众多的好心人

过渡句:师:我们已经两次走进小钱的心里,感受到了他心中感激,我们现在还能不能在一次走进他的心里,小钱还会感激谁?

⑴ 在小钱被确症为白血病,急需骨髓做移植手术时。

⑵ 当李博士取到骨髓到为小钱做移植手术之间。

(医护人员、朋友、亲人、一些素不相识的人……)

师:同学们是小钱的父母和朋友给了在病床上的小钱以最大的安慰。当他急需骨髓时新闻媒体给予极大的关注,社会各界为了给小钱找到合适的骨髓而四处奔波,又是医护人员不眠不休日夜奋战才将小钱从死亡的边缘拯救回来。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人付出和努力,奇迹才会发生;正是因为海峡两岸这么多人的爱心才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四、配乐朗读,激情结尾

过渡句: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一朵即将凋零的生命之花重新绽放,让两岸同胞的血脉相融。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深情的朗读最后一自然段,让我们在爱心的拥抱下结束今天的课。起──

【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新词的含义,把学习新词和理解课文主旨两者结合了起来。在操作的过程中效果还算是可以的,学生能够比较扎实地掌握了新词同时又来学生体会到了小钱当时情况的危急。但是在设计时没有非常严谨地对板块进行梳理,所以在教学时显得较为随意。如果能够在预设时能更为周全一点,让板块的思路再清晰一点,过程的重点在突出一点,可能教学效率会再高一点。

在整节课中我一直努力去调动学生的情绪,关注学生对于文本的体验,与学生平等地进行交流。我想如果我对具体环节的预设再充分一点,这样在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会更自如一些。

可能在最初的设计时我没有把握好节点的选择,为了追求课的完整性,导致整节课的容量过满,使学生对于课文重点部分的理解浅尝辄止。如果设计为第一课时只要求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台湾青年的行为,从中国台湾青年的身上体会到海峡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的话,学生的学习会更为有效更为扎实。把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改为“青年静静的躺在病床上……”为主线的话,思路也许会更加清晰。

另外对于过渡语的设计还欠缺考量,我的语言不够精练,应当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孩子。

以上是我对这节个一个简单的思考。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篇三

【设计意图】

本文讲述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中国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中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冒着生命危险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中国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但感人的事例要借助语言文字向人们传递着感动。本课教学力求把语言文字训练贯穿到课堂中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和用对比的方法理解句子,在品词析句中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海峡、桂树、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彼岸、中国台湾、袭击、空旷、暂停、同胞、血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梳理文章结构,品词析句,感悟作者的叙述特点和表达感情的方法,内化、积累课文中的经典语言和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

【教学难点】  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课前准备】收集一些关于地震、白血病、骨髓移植、李政道博士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懂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同时抓住小钱和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床上”两个场景来品词析句,从而体会骨髓移植的不容易和对小钱的重要,以及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第二课时:体会李博士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梳理文章结构,拓展口语交际,积累内化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把握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请教老师,可以和附近的同学讨论,也可以查查字典。

2、检查读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

(2)、指导读好难句。

(3)、检查词语意思。

3、抓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关键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师相机板书。

(3)指导用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关键词把故事内容说得明白、完整。

三、 再读课文,理解感悟,指导朗读。

(一)、课件出示图片:中国台湾青年和小钱在同一时刻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情景。明白同一时刻指什么时候?回顾大地震的情景?

(二)、快速默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哪些语句让你觉得小钱和中国台湾青年心情不平静?划出有关的句子,边读边体会。

(三)、深入对话,朗读体验小钱的“静”。

1、哪些句子让你觉得小钱的心情不平静?

出示句子: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huàn)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diāo)零的含苞 (bāo)的花朵,唯有骨髓(suǐ )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zhàn)放。

(1)句子中哪三词语经常用来描写花?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还是写花吗?指什么?

(2)出示白血病、骨髓移植的资料,学生浏览,谈感受。

(3)再读句子,说说小钱当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讨论交流。

(4)指导朗读。

2、小钱心里如此不平静,那他为什么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呢?

(四)、深入对话,朗读体验中国台湾青年的“静”。

(1)那位中国台湾青年的心里为什么不平静?

(2)讨论交流,引出句子“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自己的骨髓。”并多次引读这个句子。

(3)你觉得这位中国台湾青年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回扣课题。

1、故事读到这里,对刚上课时提出的两个的问题,你找到答案了吗?

2、引读课题。

五、作业。

1、除了中国台湾青年,还有哪些人帮助过小钱,他们都做了什么?

2、想像一下,一年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和中国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口语交际)

板书: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杭州 中国台湾

小钱 捐献骨髓 同胞

白血病 余震中

亲情、爱心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篇四

设计理念: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组“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感淳厚感人。教学时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朗读品味,通过圈点勾划,品析词句;图文结合,想象感悟;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让学生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生字词。

2、读懂课文,理解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理解课题“跨跃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务人员的奔波劳碌,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具准备:地震场景的录像片断

教学过程设计:

(一)紧扣课题,酝酿情感

1、板书“桥”,问:“桥是我们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同学们见过哪些?追问:“生命桥你见过吗?说说你对生命桥的理解。”

2、教师板书完整课题,再问:课文为什么说是“生命桥”?为什么又说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师以学生熟知事物“桥”诱发话题,谈“桥”,叩问“生命桥”,激发阅读探究兴趣,为走进文本酝酿情感。〗

(二)感知大意,诱发情感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感人的故事?

2、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概括出主要内容,并相机板书: (杭州) 骨髓移植 (中国台湾)

小钱 余  震 李博士、青年

〖此环节通过教师范读,营造课文情感氛围,在整体感知后,指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读悟交流,抒发情感

感悟场景一:杭州某一医院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教师指导学法:勾画自己认为重点的句子,在重点的词语下加着重号,并说说体会。

2、抓住重点语句交流

重点语句一:“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1)指名读,学生谈体会。

(2)教师联系生活讲述:同学们,在许多诗人笔下都同样出现过这样一个词:生命如花!生命像玫瑰一样热烈,像紫丁香一样缤纷,像丹桂一样芬芳。瞧我们,健康活泼!朝气蓬勃!操场上,我们伸展开胳膊腿奔跑、追逐;走廊里,我们展开歌喉,尽情唱上一回……可是现在——(生齐读此句)

(3)比较句子:出示落掉“含苞的”一词的比喻句,生读、议,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体会小钱在人生花季却因病魔缠身,生命之花即将凋零的可悲遭遇。

(4)让生找出句中“唯有……才……”这一组关联词,联系上下文深刻理解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3、观看插图,想象躺在病床上的小钱会想些什么?此刻,你最想对小钱说什么?指导学生分别怀着难过、心痛、惋惜的情感多次朗读这一重点语句。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抓住比喻句、重点词,品词析句,通过观图想象,再入情入境地朗读,将悟到的情外化于朗读中,让情与文水乳交融。〗

感悟场景二:中国台湾花莲慈济医院

教师导语:小钱是幸运的,他找到了适合自己骨髓移植的人,这个人就是远在中国台湾的一位不知名的青年。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台湾花莲慈济医院,走近那位青年,去看看那感人的一幕幕……

1、学生自由读3至5自然段,学法同上。

2、全班交流。(抓住两个感动点开展对话式阅读)

感动点a:冒着生命危险来捐献(5自然段)

重点语句二:“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1)播放地震录像(旁白:这就是大地震发生时的场面!在人们毫无准备中,猝然间,大地轰鸣,山崩地裂,倾刻间高楼大厦摧枯拉朽,人们在惊慌中奔跑着、哭喊着,乱作一团;在恐惧中无助地哭泣、号叫……距统计,这次地震中,死亡人数2735人,伤10002人,房屋倒塌不计其数,无家可归的达20万人以上。

(2)谈感想:假如你就在大地震的现场,你会做什么?想象自己在现场的种种表现,体验地震的恐怖、可怕,想象地震时人们的惊慌和恐惧,

(3)教师引读:

·大地在余震中摇晃,人们惊慌失措,奔跑着、哭喊着,乱作一团,而此时此刻——学生接着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前,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大地在余震中摇晃,钻进了防空洞的亲人不停地向外张望:我的儿子,我的妻子,我的爸爸妈妈是否安全呢?而此时此刻——学生接着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前,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4)说说从“沉着”“静静”两个词中感受到什么。

(5)带着感受再次诵读,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在危急关头临危不惧,为救同胞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伟大精神。

过渡: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的内心世界会平静吗?课文中哪一处还在直接写这位青年——引入对重点语句三的学习。

感动点b: 不顾亲人安危来捐献(4自然段)

重点语句三:“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1)指名读。

(2)换位想象:躺在病床上的中国台湾青年会想些什么,他为什么能如此安然地躺在床上?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教师示例:“他知道,他的骨髓就是希望,就是大陆同胞生的希望,生的火种。”请学生继续补充说:“他知道……”

〖在想像与朗读后,学生继续以相同句式补白文本,更能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让心灵与文本展开对话。〗

师问:骨髓抽取成功了吗?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引出对重点语句四的学习。

重点语句四:“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1)指名读,读中想象出抽取骨髓的艰辛。

(2)讨论:从中国台湾青年身躯里流出的难道仅仅是骨髓吗?从他的身躯里还流出了什么?〖让学生深度体会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对小钱的关爱,体会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

(3)骨髓移植手术成功进行,还少不了哪些人的共同努力?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一人物说上几句话?齐读6、7自然段。

教师总结:大陆和中国台湾虽然被海峡所隔,但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种血脉亲情就是生命的火种上,它必将永远驻守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它必将经久不息,世代流传。(板书:骨肉同胞,爱心救助)

〖此环节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设身处地进行设想、教师深情讲述等手段,多维度地挖掘文本,再现文本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声情并茂地读,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深化情感体验,使语言、情感、精神三者和谐共振。〗

(四) 重温课题,升华情感

1、再读文题,问:“在你的心中,这还一座普通的桥吗?”

2、讲述:这岂止是一座桥、一个故事,这简直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一首爱的诗篇,拿起笔,我们一起来记录下我们的感动吧!

3、学生写感言,交流。

〖重返课题,回归整体,在开放性的写感言活动中,由读到写,将情感体验内化、升华,让课堂蕴意深远,言尽而意未尽。〗

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杭州) (中国台湾)

小钱 骨肉同胞 爱心救助 李博士、青年

凋零、含苞   沉着    静静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篇五

说教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第三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杭州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章语言朴实却字里行间饱含着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饱含着两岸同胞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深切地感受到这种情感,并在彼此心间埋下善的种子,爱的幼苗。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中国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重难点:

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说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袭击、平安无事、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

2.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和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说教法学法

我们说,每一个语言都表述着一种思维,表达着一种情感,所以对于语言的理解,就是对思维的训练,对语言的运用则是对情感的最好传递。所以在课文的学习上我毫无疑问的选择了抓本课的关键词,关键句。这也是四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

在词语的理解上我采用想象法,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来体会;在品读过程中则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和读书指导法。如我在引导理解“辗转”这个词语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可以查字典理解,也可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理解。在出示上下文时我提问:“他们都到哪儿找过了?”引发学生想象理解“辗转”。同时还让学生感悟到寻找合适的骨髓多么艰难。引导学生进行理解,积累,感悟。再比如说,引导学生体会李博士的爱心时,我运用的是把一个自然段的几个句子跟“沉着”联系起来朗读体会的方法。还用了追问的方式“什么在摇晃?””“哪儿最安全?”“手术室里什么在摇晃?”青年怎样的表现,李博士呢…(教给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

说过程

根据四上学生阅读能力,我设计了两个层面的阅读实践: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个层面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把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概括的把内容说明白。分成三个小环节来完成。

•自由读。(读正确)

•自主提醒词语(有生字的,带多音字的,关键词)(详见幻灯片)

•检查读书效果,概括主要内容。

在第二个环节自主读词语中,学生可自由说需提醒的方面,可以是字音,字形,字意,课文中的一些长句子和难句子,随机就出示读一读,简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随机教给学生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后面的深入感悟内容,作好铺垫。

第三个环节检查朗读情况,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主要内容。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教师教给方法:把时间,地点,人物和几个关键词连起来说通顺,就是主要内容了。

通过以上环节第一层面,初读课文就差不多就完成了,接着是第二个层面:品读,理解内容,感悟精神。

这个层面,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及追问的方式。设计了两个环节来感悟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博大爱心。提醒读书方法(在课文中感人的部分,我们要静心细读,尤其是一些让你感动的句子,词语,划下来好好体会体会。)  第一个环节:默读3-5自然段,划出令你最感动的语句,简单的在课文的空白处写上关键词。而后就是交流感受环节。老师随机评价和板书。交流过程中,教师配乐范读,激发孩子的情感。引导孩子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迁移到中国台湾青年的内心世界的想象当中去。设计了一则说话内容: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床上,心里想着( )。

也许,小钱和这位中国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齐读)  第二个环节:进行拓展,日子一天天过去,小钱慢慢康复了,他心里充满了感激……(小练笔)

附加

板书设计

杭州 中国台湾

小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同胞

白血病 捐献骨髓 余震中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篇六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地震的图片、课文片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正在震区,你会怎么做呢?1999年9月21日,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中国台湾地区,它给中国台湾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展示图画。9月22日,余震继续发生,大地仍在摇晃,然而,在中国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里却静静地躺着一个健康的青年,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自由读课文,力求读正确、读通顺。

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跨越海峡连接的是哪两端,又连接着谁?(板书:中国台湾 杭州 中国台湾青年 小钱)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小钱患了白血病,一位中国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捐献了骨髓,最后小钱得救了。)

三、再读,深入中心。

1、中国台湾青年和小钱是亲人还是朋友?他们认识吗?两个素不相识的年轻人因为什么而联系在一起了呢?(白血病、骨髓……)

2、健康的中国台湾青年与患了白血病的小钱现在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想想他们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静是不是一样的?

3、探讨。

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⑴ 过渡:

听你们读着这些感人的句子,我们大家的眼前仿佛也浮现出了这感人的一幕幕。其中,有这样一个画面显得特别的清晰,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这个画面上。出示:那位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句子中那位青年指的是──中国台湾青年。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躺在病床上的?

⑵ 出示: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① 读,再读。

② 此时此刻是什么时刻?咱们认认真真地去读课文的3、4、5自然段。哪些句子触动了你的心,去读,去体会。

课件出示:

(  ),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⑶ 交流:

读出相关的句子或段落。

(第一层:在怎样危险的情况下。)

① 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读出文中的句子: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中国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学生读)(大家都找到这个句子,一起读。)(我们来看:出示地震录像)面对地震,你想说什么──(带着刚才的画面,刚才的体会再读这个句子)(老师接,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可能会发生什么危险?)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读)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② 青年不清楚自己的家人是否平安的情况下……句子:(学生读)(老师接)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他静静地(板书)躺在病床上,心中有多少的牵挂啊!他牵挂着什么?(家人是否平安?)

在这场地震中,也许他的家人会怎样?也许……也许……

而此时,他心中纵有千般挂念,万般担心,他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⑷ 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袭来的情况下……(读第5自然段)(学生读)(老师接)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⑸ 你们说,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又在忍受着多少的痛苦:

① 皮肤针刺:

读句子,这是在忍受肉体上的痛苦;

② 家人是否安康尚不知道,这是在忍受内心的煎熬;

③ 自己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余震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

⑹ (第二层:为什么?)但是,这一切的痛苦、这一切的煎熬都阻止不了他捐献骨髓的勇气和决心。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⑺ 为了小钱;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说:“……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出示:齐读,范读,再齐读。

镜头推向大陆,感受小钱生命的垂危和对骨髓的迫切需求:

⑴ 在中国台湾青年的心里,他把海峡彼岸的小钱深深地牵挂。现在,就让我们的心贴着中国台湾青年的心,把目光移向大陆,去看看小钱。

出示: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板书:静静地

⑵ 他为什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去读读课文的1、2两个自然段,哪些句子在这个瞬间触动了你的心?

⑶ 交流:

出示句一: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① 你来读,你来读,齐读。

② 读着这样一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③ 现在,你再去读读这句话。

(如有必要,范读、齐读。)

④ 面对着这样一段文字,你想说些什么?

⑷ 拓展:

是啊,小钱才刚满18岁,出示:如果不是严重的白血病,18岁的生命就像……(初升的太阳、草原上奔驰的骏马、蓝天上飞翔的雄鹰、山间快乐奔流的小溪水……)而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学生接读)生命就象……唯有(引读:骨髓移植)……才能(引读: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唯有(引读:骨髓移植)……才能(引读: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⑸ 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

容易吗?不容易!课文是怎么写的?(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作者用可能这个词告诉我们,有时候十万人里也不一定能找到一个有适合的骨髓的人。多么精确的用词写出了多么残酷的事实啊!)

⑹ 在残酷的事实面前,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⑺ 此时,对于小钱来说,谁,就成了他生命之花得以绽放的十万分之一的可能?(中国台湾青年!)现在,只有谁才能救得了小钱了?(中国台湾青年!)

⑻ 请你用上“唯有……才能……”来说说这件事:

① 唯有中国台湾青年才能救小钱。

(能象课文那样,把句子说得生动感人吗?)

② 唯有中国台湾青年,才能使小钱的生命之花得以绽放。

⑼ 唯有中国台湾青年,才能使小钱的生命之花沐浴在阳光下;唯有中国台湾青年,才能使小钱享受到生命的阳光;唯有中国台湾青年,才能使小钱的扬起生命的风帆。

3、焦点聚合:

⑴ 你们说的,你们想的,海峡彼岸的那位中国台湾青年他都知道。所以,忍受着肉体和心灵的双重煎熬:(出示)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⑵ 此时此刻,你从“静静地”一词中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中国台湾青年的不容易、伟大、无私的爱……)

⑶ 是的。正因为这一切,正因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李博士风尘仆仆地带着骨髓赶到杭州,连夜地为小钱做了移植手术。

⑷ 你们看──     (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⑸ 齐读。

四、结课,沉淀下的是爱

结束语: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板书)为小钱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画桥)。这座生命桥跨越了海峡、跨越了生死、跨越了心灵,在我们的心中沉淀下一个字,爱!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篇七

【预习要求】:

学生预习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1.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

的故事,这个故事让人 ,让人 。

2.面对一个需要骨髓移植的大陆青年,中国台湾青年顾不上

,顾不上 ,依然 ,因为他知道 ;李博士 走进手术室,冒着

的余震的危险, 地站在手术台旁, 的努力,终于让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 。这时候,他们的心中唯一想着的是 ,而丝毫没有 。是大家一起用爱心架起了 ,这一座 ,这座写满爱字的 。

家庭作业:

基础题:

1. 自主积累词语10——20个。

2. 文章哪些描写让你深受感动?请选择两处分别写出让你感动的理由。

选择题:

1.如果有一天,小钱和这位中国台湾青年见面了,会是怎样的情景?请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2.课后收集类似课文一样的感人报道,然后讲给同学听。

附板书: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爱心

中国台湾 大陆

————————————

青年 钱畅

血脉亲情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篇八

1999年9月20日,早晨的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但晨风中似乎已经飘来甜丝丝的气息。他,钱畅,这个才刚满18岁的年轻人,静静的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他患了严重的白血病,他的生命就像含苞的花朵,不曾开放就面临着凋零的危险。唯有移植骨髓,才能使这朵垂危的生命之花,重新绽放绚丽的光彩。然而,要找到可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这样的骨髓,在没有亲缘关系的十万个人里,大概才能找到一个。但是,钱畅是幸运的,几经辗转,这样的骨髓终于找到了,就在一位中国台湾青年的身上。

1999年9月21日,一场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整个中国台湾地区,中国台湾大地人在余震的摇晃中。慈济医院的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中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一位中国台湾青年,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把他的骨髓抽出来。

余震不断,这个青年依然神清气定。他在这场灾难中没有受伤。然而他的家人呢?在昨夜的天崩地裂中,可曾安然无恙,没有人能够知道。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变,有一名叫钱畅的青年,正怀着十万分之一的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针头满满的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是枕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也许,此时此刻,大家都应该跑出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所有地震知识都教人们这样做。但是利博士庄严的站着,青年人静静的躺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后,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像生命之泉,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经过10几个小时奔波,李博士带着骨髓,赶往杭州市,连夜为钱畅作了移植手术。最后,钱畅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也许,钱畅和这位中国台湾青年永远也不会见面,但是,能不能见面并不重要,因为两岸的骨肉同胞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会一代一代传下去,永远不会熄灭。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篇九

陈心子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中国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二。引导学生读课文:

你可以读一段,也可以读几句话,只要是令你感动的,让你心中有所触动的。

三。学生自由读课文。

四。学生交流感受。

生:我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这里你为什么而感动?

生:小钱得救了。

师:这是一个美丽的结果,患有严重白血病的小钱最终得救了,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刻容易留下幸福的眼泪,这是一种感动。

生:我读课文的第五段。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把最后一句话再读一遍,要读通顺。

生: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要想读好课文,首先要看清楚词语,不能读破了。你仔细看看,轻轻练练,相信你一定能读好,大家都试一试。

生: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很好,坚持这样读课文,就一定能把课文读得很流利。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生:突然发生。

生: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突然发生了。

师:就是说发生的时间很突然。余震突如其来,还有别的意思吗?“余震”是说大地震后的小地震,让我想起一个数学课中的一个词“余数”,数学中还有一条规则“余数一定除数小”,但是小多少并不确定……

生:我读课文的第二段。朗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师:先说说什么地方感动了你。

生:小钱只有18岁,就患了白血病,很可怜;骨髓很难找,终于找到了,真让人高兴。

师:正是大悲大喜,悲喜交加。小钱患的是白血病,白血病又叫血癌,很难医治,小钱的生命就像——你再读读这句话,刚才没有读通顺,这次看仔细。

生:朗读:“生命就像不曾开放就将面临凋零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重新绽放。”

师:你能在这句话中找到一组反义词吗?

生:“凋零”和“绽放”,凋零就是凋谢,绽放就是开放。

师:人们常说“生命如花”、“岁月如花”,那是比喻生命的美好,让生命更加美好是人类永远的追求,于是你就有了这大悲大喜的感动,你的感觉是和全人类的感觉一致的。

生:我读课文的第四段。朗读:“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你读得很投入,说说你的感动。

生:这位青年不顾家人的安危捐献骨髓,我很感动。

师:他之所以这样做,那是因为他知道——

生:拯救生命更重要。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二、学生读课文,思考,讨论

1、小钱感谢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有人说“看文如看山”,从不同的角度读课文能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2、学生读课文

3、师:读出新的发现了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读一读

4。学生朗读“在抽取骨髓的过程中,发生了余震……”

5、师:是啊,余震有大有小,房屋随时都可能倒下来,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这样的时刻,人们最应该做的是——

6、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又一次余震发生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身体下的病床吱吱作响……但是,这个青年人——

7、师:我不评价,也不想让别人评价,你自己说说你在读的时候,哪些地方在尽力表现自己的感动,也就是说你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努力?

8、师:但是,小钱非常感激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捐献骨髓,仅仅是因为他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捐献骨髓吗?还有别的理由吗?在读读课文,仔细地找一找。

9、师:不知道,并不表示他不关心,不牵挂,不担心。他静静地趟在病床上,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中国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听到了就写下来。

10、师:根据国际上骨髓资助的有关规定,骨髓资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可以想象,也可以和其他同学配合表演。

11|、师:(出示李博士一天的工作安排表)我们来看看李博士这一天的工作,你想到了什么?

12、师: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中国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中国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尽管中国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

生:

师: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再深情地读一读最后一句话。

生:(朗读)“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13、师:是啊,这些人就在小钱的身边,时时刻刻给予小钱关心、爱护和支持,他们是怎样做怎么说的呢?课文中并没有具体描写。怎么办?

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师:对,我们可以重点想象两个时间里人们对小钱的关心。这两个时间是很特殊的,一个是当小钱知道自己患了白血病的时候,另一个是骨髓移植这一天,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这两个日子里,小钱身边的亲人、朋友以及医护人员是怎样想小钱传达他们的爱心的。并把他写下来。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篇十

教材分析: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中国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文章告诉我们,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设计思路:紧扣课题展开教学,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情景交融,让学生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与文中人物产生强烈共鸣,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课题卡片

课程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引入文本

1、老师出示板书《跨越海峡的桥》: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

2、桥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毛主席曾在一首词中写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而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却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生命桥是什么意思?围绕海峡两岸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齐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力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

3、交流初读所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初读课文,你对“生命桥”一词是怎样理解的?

4、这座生命桥联接着大陆和中国台湾,让我们跟随作者手中的笔,一同走进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三、品读课文,深入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完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2、当我们从甜美的梦乡中醒来,打开窗子,灿烂的阳光洒在身上呼吸着带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气,你会油然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1)老师范读,请同学们闭着眼睛想像一下:在这样的一个早晨,城市的各个角落会有哪些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呢?

(2)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3、换位思考:同学们所描绘的这些画面,使我们感到生活是多么美好,然而这一天,对于小钱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1)第2自然段,学生用准确词语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

(2)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4、指导朗读,课件出示: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入。

(1)感情朗读: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这个充满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充满生机,而小钱,却只能躺在病床,命运对他是如此的残酷,让十八岁的他得了白血病。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文中把十八岁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岁太年轻了,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然而可恶的白血病却要使这朵含苞的花“即将凋零”。感情朗读这段话。

(2)创境引读:假如小钱没有得白血病,此时此刻,他会做些什么呢?

老师引读: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

当同龄人吃过晚饭后,携着父母的手在绿荫道上漫步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在球场上奔跑追逐,为每进一个球欢呼跳跃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的脚步走过祖国各地,尽情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时,然而小钱……

(3)合适的骨髓对小钱来说那么宝贵,是挽救他生命的唯一途径,然而找到合适的骨髓,容易吗?

课件出示:

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指导朗读这段话

(4)朗读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患了白血病,生的希望是如此渺茫,小钱有没有一线希望获得重生呢?

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有的同学可能会发出感叹,小钱真幸运呀;有的同学可能会提出疑问:小钱怎么会在中国台湾找到合适的骨髓呢?在这里我们必须提到一个人,也就是下文所提到的李博士。

出示课件:李博士照片及简介

正是因为有了像李博士这样热心公益的人,还有许多自愿捐献骨髓的热心人,才会使像小钱这样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向他们表示敬意!

四、小结激趣,铺垫下文

同学们,这场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是否能够成功?小钱最终能否获得新生?海峡彼岸又发生了哪些惊心动动魄的故事?下一节课,我们将把镜头切换到祖国宝岛台湾,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相信你对“生命桥”这个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

上一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并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到小钱所遭受的不幸,以及合适的骨髓对小钱的重要性。我们在为小钱感到惋惜的同时,也为他感到庆幸,因为在海峡彼岸,有一位中国台湾青年,正无私地为小钱捐献骨髓,来挽救他十八岁的生命。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吧。

二、深入阅读文本

1、默读3—6自然段,了解海峡彼岸的中国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所发生的一切,请你用一个词来谈谈你的感受。

2、为一个毫无关系的陌生人捐献骨髓,对于这件事,你是怎么看待的?

学生谈自己感受,老师引导:帮助他人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3、捐献骨髓的事例,并不止这一件,而作者却单单写了这件事,那这件事例有什么特别让人感动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作上记号。

(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地方以及感动的原因。)

——这例骨髓移植手术跨越海峡两岸,有着深远意义。

抽取骨髓的工作是在剧烈的余震中进行的。

4、有那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余震的可怕?找出来读一读。

5、同学们,我们可以想像余震每一次发生时的情景:大地颤抖,房屋摇晃,玻璃破碎。人们惊慌失措……这一切让人感到多么可怕,而此时,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反应如何呢?

课件出示: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6、此时此刻,他们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更深入体会台湾同胞不顾亲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来帮助小钱的精神的可贵。

7、中国台湾青年的爱心和骨肉同胞的亲情,伴随着那涓涓流出的骨髓,被带到海峡彼岸,给小钱带来生的希望,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三、点明主题,想像拓展。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再次感受“生命桥”一词的深刻内涵。

师:你认为这仅仅是一座生命桥吗?

课件出示:

它还是一座 桥,因为 。

学生根据提示,用此句式说出自己的感受。

2、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小钱在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后,他的身体一天天恢复健康,苍白的脸也红润起来了,生命之花傲然绽放,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感激。假如你就是小钱,你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情感得到升华。/

3、 老师小结。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第十一篇

【说教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中国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文章用深情的笔触讴歌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赞美了中国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是一篇教育学生感受爱、学会爱的好教材。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与学生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生字词。

(知识与技能。)

2、学习用朗读品味法、圈划批注法、重点词句品析法等方法读懂课文,理解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理解课题“跨跃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说设计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感淳厚感人,教学设计以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体会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说教法学法】

1、朗读品味法;

2、圈划批注法;

3、想象法;

4、讨论交流法。

【教学准备】

1、与中国台湾有关的资料和图片。

2、与白血病有关的知识。

3、有关李政道博士和他的中华骨髓库的知识。

【教学环节设计】

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第一课时主要分以下几个环节:

1、质疑导入,提示课题;

2、检查预习,自学生字词;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引发爱

播放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一些片断。教师引导:爱是亲人之间的一句亲切叮咛,爱是公共汽车上一次平凡普通的让座,爱是人与人之间一句简单的“请让我来帮助你”……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爱,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去感受中国台湾人民和祖国同胞之间那种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去感悟那种超越了生命高度的人间至爱。

二、自主阅读,感受爱

这时我出示自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课文,划出你感受深刻的语句,想想你最感动的是哪些人,把自己的感受记在旁边。

这里,我强调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课文,是因为课标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还需要引导他们使用最有效的学习方法,陈大伟教授在指导我校的观课议课活动时也建议:在多样性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学习的有效性,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我还教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边读边想、边读边批注等。

三、全班交流,品味爱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抓住以下几点让学生深入研读:

1、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得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十八岁的年青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品读时,我穿插讲解或是让学生交流他们搜集到的白血病的有关知识,抓住“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这个比喻,让学生深切理解到骨髓移植对这位年青人来说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从而反衬出中国台湾青年捐献骨髓这一行动中包含的伟大爱心。

2、“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前,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即文章第五自然段。

我先让学生想象地震时人们的惊慌和恐惧等种种表现,之后引读:

⑴ 大地在余震中摇晃,人们惊慌失措,奔跑着、哭喊着,乱做一团,而此时此刻──学生接着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前,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⑵ 大地在余震中摇晃,周围又有几座建筑物轰然倒塌,病床也在余震中摇晃,而此时此刻──学生接着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前,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⑶ 大地在余震中摇晃,钻进了防空洞的亲人在不停地向外张望:我的儿子、我的爱人、我的爸爸是否安全呢?而此时此刻──学生接着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前,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通过想象、引读,让学生从沉着、静静这两个重点词中体会到李博士与中国台湾青年在危急关头临危不惧、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伟大精神,在多次品读中,李博士与中国台湾青年的形象也会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得到了深化。

3、“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这一处让学生带着赞美的感情多次诵读。最后教师总结:祖国和祖国宝岛台湾虽被中国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这种血脉亲情就是生命的火种,必将经久不熄,代代相传!

四、拓展延伸,畅谈爱

1、补充李博士和他的中华骨髓库。

2、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救助行动圆满成功。

3、组织讨论;

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怎样?

五、欣赏歌曲,深化爱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教师深情旁白:(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让我们学会爱、奉献爱吧!生命因爱才会更有意义,人生因爱才会更加幸福!

(让学生在欣赏《爱的奉献》中结束本堂课的教学,使课堂教学得以有效延伸。)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第十二篇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

李博士相关资料、照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切入课文内容,指导朗读,理解感悟

1.《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和中国台湾花莲之间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小组交流:给小组内同学读一读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

4.全班交流。(交流令你感动的句子以及感动的原因)

范例:

(1)最后一段。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感动的原因是小钱得救了。这是一个美好的结果,患有严重白血病的小钱最终得救了,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刻容易留下幸福的眼泪,这是一种感动)

(2)第五段。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经过一次又一次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发生很突然。余震的大小事先也不知道,可能很小,也可能很大。在突如其来的余震中,还要进行手术,真是令人感动)

(3)第二段。朗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小钱只有18岁,就患了白血病,白血病又叫血癌,很难医治;骨髓很难找,终于找到了,真让人高兴。)

小钱患的是白血病,他的“生命就像即将枯萎的花苞,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花朵绽放。”

(4)第四段。朗读:“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这位青年无法顾及家人的安危捐献骨髓,因为他知道——拯救生命更重要。给予是快乐的!很令人感动。)

四、深入阅读文本,整合资源,深刻体会

1.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全班交流。

(1)感谢为他捐献骨髓的那位中国台湾青年。

(小钱患的是严重的白血病,目前,最有效的医治方法就是移植骨髓。很多人对捐献骨髓怀有恐惧心理,害怕会影响自己的健康,其实目前还没有发现捐献骨髓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但是即使是这样,也有很多人没有捐献骨髓的意愿。而这位中国台湾青年是一位志愿捐献骨髓的先行者,小钱应该感谢他,我们也应该感谢他!余震有大有小,房屋随时都可能倒下来,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他却冒着生命危险捐献骨髓,并且当时无法顾及亲人的安危。)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又一次余震发生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身体下的病床吱吱作响……但是,这个青年人仍躺在病床上。这需要多大的勇气,需要多大的决心。

有感情地朗读第4、5自然段,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动。

在大地震过后,在剧烈的余震中,冒着生命危险,为海峡另一边的小钱捐献骨髓,用自己的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感谢李博士。

(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从中国台湾青年身上抽取骨髓,并一路奔波送到杭州,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这位李博士就是中国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是那样令人尊敬。他主持创办了中国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他已经上百次携带着台湾同胞捐献的骨髓来到大陆。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的老人!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

深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中国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中国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能到香港中转。尽管中国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条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理解“奔波”,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想象拓展,启迪心灵

(根据国际上骨髓捐助的有关规定,骨髓捐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

五、总结全文内容,点明主题,深化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人需要我们去帮助,也许仅仅是一句温暖的话,或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但是,却能给别人很大的鼓励和帮助,也会给我们自己带来很大的快乐,因为给予是快乐的!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第十三篇

一、教材解读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静静地等待着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中国台湾莲花的慈济医院,李政道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为了挽救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之桥。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理清小钱接受骨髓移植的经过,领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二、教前准备

1、搜集有关白血病、骨髓移植、李博士、莲花慈济医院等方面的资料,为学习课文作铺垫。

2、准备课件。

三、设计理念

围绕“生命桥”这一主题,营造多次多层螺旋回环的研读场,引领学生品析语言,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寻求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的结合点,从中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和人文素养。

四、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移植、间隔、袭击、空旷、暂停、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语句及“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4、领悟作者分两个不同地点交代故事内容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阅读能力。

四、过程预设

(一)故事引入,调动情感。

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大家知道姚明吗?他是国际大球星,身价上亿。在今年9月4日,他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骨髓捐献志愿者,当时与记者有这样一段对话:

记者问:姚明,你是真捐呢,还是作秀呢?

姚明答:一旦需要,马上就捐。

记者又问:如果正在举行一个重要的比赛呢?

姚明反问: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吗?

学生听后,畅谈感受。(生命高于一切;比赛可以重来,而生命却只有一次;生命是金钱不能估量的……)

(二)、初读课文,结合课题概述课文大意。

课题中的海峡指哪儿?(中国台湾海峡),

在海峡两岸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杭州的一个青年得了白血病,中国台湾青年捐献骨髓来拯救他;中国台湾青年捐骨髓给患了白血病的杭州青年小钱,最后小钱得救了。)

(三)、细读课文,品文悟情。

(1)、走进杭州,感受小钱对生命的渴望。

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觉得特别打动自己的语句反复多读几遍。

反馈:1、“这个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理解“即将”的意思;(将要;马上要;马上就要)

◇理解“凋零”的意思;(花儿枯萎;花儿凋谢)

◇理解“即将凋零”在文中的意思;(是指小钱快要死了;小钱像花儿一样随时都可能凋谢)

◇我们以前学过成语“含苞未放”“含苞欲放”,指花儿还没有开放,理解“含苞”在文中的意思(小钱很年轻;小钱还没有成年,他只有18岁呢。)

师:18岁应该是最浪漫、最美好的年龄;18岁,应该是编织梦想,放飞希望的年龄。可小钱呢……,当你读到这里,你的心里是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在品读中身同感受,对即将消逝的美好生命油然而生痛惜怜悯之情。

反馈:2、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联系上下文理解“几经辗转”,感受找到合适配对的骨髓费了很多周折以及小钱经受了多次绝望的打击,才迎来这生的希望。

◇引领学生走进小钱的内心,为他的患病而痛惜,为他的一线生机而庆幸,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2)、走进中国台湾,危急中感受人间真情。

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与时间赛跑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与死神争夺生命的拯救行动,骨髓能不能顺利到达呢?手术能不能保证成功呢?让我们走进中国台湾那一头,看看此时此刻中国台湾青年他在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3、4、5小节。

1教师在学生回答中进行梳理。(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捐献骨髓。)

2杭州的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无奈,是等待。那中国台湾青年又是在怎样的环境中,怎样的情况下,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呢?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是隐含在文字中的,请同学们细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划一划,连起来说说:

在情况下,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捐献骨髓。

(在杭州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大地余震频发的情况下,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不知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的情况下,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大地震动,针头从肌肤里脱落的时候,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大家都跑到空旷地方寻求安全的情况下,中国台湾青年还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3期间对文中学生比较难读的语句随机指导朗读。如:“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等

4在这样的危险的情况下,他却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捐献骨髓。是什么力量让他这么做呢?他心里是怎么想呢?我们再细细品读3、4、5自然段,穿过字里行间,努力走进中国台湾青年的心里。在学生品读基础上模拟“对话”栏目进行契合感悟,挖掘人物内涵:

◇师(模拟记者):你的事迹感动了我,也感动着所有的中国人。请问:在当时大地余震时,你躺在病床上,你害怕过吗?

◇师(模拟记者):你很勇敢。你知道吗?这次地震,造成了2400多人死亡,几万人受伤。地震过后,大家都忙着寻找亲人,抢救亲人。可你并没有这么做。有人说,你根本不爱自己的家人。是这样吗?

◇师(模拟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据我所知,你这次捐献对象是大陆一位青年,也许这辈子你们都不能相见,也许他都不能向你当面致谢。你不遗憾吗?

◇同学们已读懂了中国台湾青年的那颗善良的心,那颗无私的心,他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学生深情地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3)、两岸奔波,感受高尚医德。

研读李博士的动作词语:“步履匆匆”、“沉着”、“奔波”,感受人物品质。

◇其间,有个了不起的人一直在默默地工作着,他就是李博士。请同学们划出描写李博士的句子,自己读好。

◇步履匆匆

“履”在古时候就是鞋子,那么“步履匆匆”呢?

(快速行走;急匆匆地走)

◇“奔波”在文中的意思

(就是来回奔走;忙忙碌碌地在大陆和中国台湾不停地奔走。)

◇从这三个词语“步履匆匆、沉着、奔波”上,你读出了什么?

(当时时间紧迫,李博士在和时间在赛跑;我觉得李博士是一心为病人着想;李博士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这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李博士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政道博士。他主持创办了中国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帮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的老人吧!

(四)融情朗读,感受生命的喜悦

◇同学们,当医院手术室的门禁闭的时候,大家都在焦虑地等待着,殷切地期盼着。这时手术室的门忽然打开了,告诉了大家一个好消息:小钱得救了!你听到这个消息心情怎么样?请同学们融入你们的那份感情,自己试着读最后一自然段,用心感受文中语言流露出的那份真情。

◇如果你就是小钱的同学,和他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的同学。你听到消息后的心情怎样呢?不用说,让你的朗读告诉我。

◇如果你就是小钱的父母,为他担惊受怕、操碎了心的父母。你听到消息后的心情这样呢?不用说,让你的朗读告诉我。

(五)回归课题,感悟爱心。

现在我们对课题中的“生命桥”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畅谈体会,交流反馈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第十四篇

【教学设计说明】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在教学课时的安排上,我根据课文先后描写的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分两个课时完成学习目标。第一课时就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再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生命垂危的小钱迫切需要移植骨髓;第二课时主要从第二个场景的描写中感受人们对小钱的爱心,并在读中感知,读中想象当时的情景,从而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学定教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以爱贯穿整个课堂,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与学生,与教师的对话,鼓励学生认真读,大胆想,自由表达。在引导学生读书、对话的过程中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语来指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并利用课件适度拓展了课文内容,结合音乐渲染了课堂气氛,让学生们在读中,想象中,感受中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理解了海峡两岸骨肉同胞是用爱心,用血脉亲情架设起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过程除了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之外,在作业设计方面还把课外阅读延伸与读写结合在一起,并且注重了积累和运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和寻找合适骨髓的不容易。

〖重难点〗

抓住“严重”、“凋零”、“辗转”等重点词语完成学习目标中的第三点。

〖课前准备〗

有关白血病的常识、补充阅读《陈霞日记》。

〖教学过程〗

一、 质疑导入,初读课文

1、板书课题,学生书空练写课题。

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相机解决、疏理。)

3、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4、重点指导书写“移植”、“袭击”、“血脉”等词语。

(结合讲解白血病的常识。)

5、指名逐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读通顺。

二、再读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发言,教师引导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小结。

三、三读感悟

1、小钱的病到底有多严重?怎样才能救他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1、2自然段,边读边想刚才的问题。

2、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谈感悟并读出体会:

⑴ 引导学生从“脸色苍白”、“即将凋零”等词语体会小钱身体的虚弱并读出自己的体会。

⑵ 结合《陈霞日记》体会病人对生命的留恋。

⑶ 引导学生从“唯有”、“谈何容易”、“几经辗转”等词语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和寻找过程的艰辛,读出体会。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词;

2、读课文,读补充材料之《大地震作证》;

3、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去阅读有关白血病的事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理解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在危险的余震中完成捐髓手术,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人们的爱心。

2、读出自己的体会。

〖重难点〗

体会中国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用爱心和血脉亲情搭建的生命桥。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受“爱心”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个故事,谁来说说这个故事和谁有关系?为什么和他们有关系呢?

2、引导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3、小结:

是的,两岸骨肉同胞血浓于水的血脉亲情使他们为了救小钱而走到了一起,是他们的爱心使得小钱这朵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重新绽放了。

二、再读课文,体会“爱心”

1、可见,这句“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课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让我们把它划下来。(师生导读)

2、课件:

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把感受到“爱心”的词语或句子划下来,还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3、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并相机指导。

4、现在让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读你划的句子并谈谈你的体会。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结合课件引导学生谈出体会并指导朗读。)

5、小结:

刚才我们从课文中的这些词句体会到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真是有爱心的人。他们不顾家人的安危,冒着余震的危险,在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之下终于使小钱这多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重新绽放了。

三、总结全文,升华“爱心”

1、(音乐《感恩的心》片段)你们看,生命象花朵一样美好,你们听,生命象歌声那样美妙。当小钱苍白的脸慢慢红润起来,身体也渐渐康复的时候,他的心中一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疏导。)

2、是啊,小钱的心中充满了感激,我们的心中也充满了感激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用血脉亲情架设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桥使小钱还有许多象小钱这样的白血病患者得救了,让我们怀着感恩,带着祝福再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3、(音乐《爱的奉献》片段)小钱的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此时此刻,当我们被他们的爱心感动的时候,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

4、总结:

那就让我们把这这座用爱心浇灌,用血脉亲情连接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永远地铭刻在心中吧!

四、布置作业,表达“爱心”

必做题:摘抄课文中感动你的词句。

选做题:

1、假如一年后小钱和那位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可能说什么呢?请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来。

2、这个感人的故事使你想起自己经历过的或听说过的哪些事呢?你能把它描述下来吗?

五、板书设计

步履匆匆

等候

沉着地 不顾家人

静静地 爱心 冒着危险

一次又一次

奔波

血脉亲情

大陆 中国台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第十五篇

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理解"辗转"等部分词语的意思。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

3,在朗读中理解余震中抽骨髓的艰难历程,感受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4,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设疑激趣

1,指名读题目,我们见过石桥,木桥,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生命桥 预习了课文,你知道什么是"生命桥" 谁和谁架起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板书:杭州小钱===中国台湾青年)

2,出示中国台湾海峡图,介绍中国台湾背景。同学们,这就是我国的台湾海峡,在他的两旁是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虽然只相隔300千米,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如今依旧不相往来,而且连乘飞机都得从香港转机。但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却在大陆与中国台湾之间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这是为什么呢

二,初读探究,感受生命的脆弱

1,师:请打开书,让我们走进这个发生在杭州和中国台湾之间的真实的故事。因为真实,我们在读时会格外感动。让我们再来读读它,请放声读,读准读通,看看到底是一件怎样的事在感动我们。

2,词语反馈,理解

1) 出示词:凋零 含苞 绽放 骨髓 移植

辗转 暂停 身躯

2) "凋零"是什么意思 屏幕中的哪个词正好和它相反 "含苞"是怎样的

这三个词在文中的哪句话里 出示句子: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这3个词语还是在写花吗 自由读,想想这3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含苞"在这指什么 "凋零"呢 "绽放"呢

理解了词语,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练读,指名读 齐读)

3)但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出示句2: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你知道"辗转"这个词的意思吗

联系上下文理解:光读这句话还不行,找找前两句话,同学们边听边想这几句话在说什么

想象一下,小钱家人会在哪些地方找骨髓

我们理解了这一点,能将它读出来吗 读句子。

第二课时

三,锁定"感动",深层解读

过渡:找到骨髓的小钱正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同一时刻,身处海峡彼岸的中国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1,自由读3,4,5自然段,课文的哪些语句打动了你的心 做做记号多读几遍。

2,交流,出示句3: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l 说说你的想法。

l 课文告诉我们这是一场怎样的灾难 边说边播放地震图片边解说: 1999年9月21日1时47分,在台湾省花莲西南突然发生7.3级大地震,这是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地震,死亡人数2735人,伤11305人,房屋倒塌不计其数,无家可归的达20万人以上。

师:看到这些数字,你最想说的一个词是什么 (恐怖,可怕……)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台湾青年会不牵挂自己亲人的安危吗 他为什么不去看看自己的家人,仍旧这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呢

l 朗读句子:这位青年不顾家人的安危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这位青年这么坚定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这位青年愿意这么冒着生命危险做手术,是因为——他知道……

引读句1: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3, 出示句4: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句话为什么打动了你

l 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是怎样的余震 (大地在颤抖,突然,急,快

面对这样的余震,博士和青年本应怎么做 但现在呢 (指名读句子)

l 想象说话:在这紧张,危险的情况下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中国台湾青年会想些什么呢 让我们用心去贴近中国台湾青年的心,同桌说一说,他在想什么。

l 朗读:我们感动于中国台湾青年的爱心,感动于李博士那高尚的医德。让我们用朗读再现李博士与青年的沉着与冷静。

l 引读:为了能让18岁的小钱重新绽放生命之花,在这样的环境中,经过——利用——终于——.

l 从中国台湾青年的身躯里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 还是——(爱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

四,再明题意,朗读抒情

文章学到这,让我们再一次回头细细品味文章的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你觉得这座"生命桥"只是连接着生命吗

师:这岂止是一座桥,岂止是一个故事,这简直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一首爱的诗篇。把我们的感受融进去读。(出示诗的形式,并播放音乐)

两岸骨肉同胞,

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也许,

小钱和这位中国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

这并不重要,

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那血脉亲情,

如同生命的火种,

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五,拓展延伸,表达感激

小钱得救了,小钱康复了,当他的父母告知他海峡对岸那感人的一幕后,小钱凝望着窗外,此时此刻,小钱的内心激动万分,让我们将他的想法诉之笔端。

生命在延续——

小钱苏醒后,得知海峡那头地震中感人的一幕,内心激动万分,他……

考括坟籍,博采群议。宣传员为大家整理的15篇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