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教案(优秀9篇)

100 2023-10-10 05:02 精优范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宣传员分享了9篇《画风》教案,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画风教学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画风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一

《画风》教案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新课标》又倡导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理解、体验,感悟、思考,以引发思考,启迪智慧,提高审美情趣。所以在教学中"释词品句,重点突出"尤为重要。例如:在教学4-8自然段时,根据"三个小朋友画风的不同思维角度,让学生赛读,让学生互相提问,教师引导思考等多样的读书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由"飘动的旗子、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引发学生想象力,还能用什么养的方式画风?在反复阅读中不但让学生理解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画风的过程,还引发学生的思考,参与其中,认识到风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最终使得学生明白遇到问题要勤学善思、分工合作、放飞想象,敢于创新。

通过多媒体的应用,促使学生更清晰的掌握理解课文内容,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认知思维能力的发展。

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就如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一样。首先在教学内容中没有拓展风的科学知识,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实属遗憾。其次,多媒体的应用应合理,应把握应用的节奏,切忌画蛇添足。

《画风》优质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

4.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1、猜谜:(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则谜语,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谜底:打一自然现象。)生答,师板书:风(风是通过空气流动形成的。以后你们会知道的更多有关风的知识)

2、那么你们知道有哪几种现象的风吗?(微风、狂风、龙卷风、大风等等)

3、那么风吹起来有声音吗?谁能来学学风吹起的声音是怎么样的?

4、我们知道了风,也听到了风的声音,那么风是怎么画出来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5课《画风》(师板书:画风)

5、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以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自己或同学吗?(谁画风?怎么画风的?)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别着急再读课文前老师有些要求请同学们注意听。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顺语句,遇到读不准的字多读几遍。(2)边读边想:课文有谁在画风?是谁提出画风的?

生:读课文。

师: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课文有谁在画风?(生答宋涛、陈丹、赵小艺。)

是谁提出画风的?(宋涛)(同学们的发音真准!师:今天呀老师把这三位小朋友也请来了,同学们你们想认识他们吗?

生:想

2、出示三位小朋友的图,识字

师:好让我们一起试着叫叫他们的名字吧!(宋涛、陈丹、赵小艺)那谁能和他们友好的打个招呼?(生:嗨,宋涛你好!)

师:宋涛他们说了我们的名字上带拼音了你们都认识,那没有拼音你们还认识我们吗?生:认识(出示没有拼音的名字)

师:没有了拼音的帮助,还能叫准他们的名字吗?我们来比赛,分男生和女生读,看谁读得准?(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3.出示单独的生字抢读并指导记忆

师:老师把他们的`名字拆开了,还会读吗?(抢读,宋、陈、涛、丹、艺、赵、显)(1)“宋”: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它?

“陈”: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老师我用加法,东方的东加左耳刀!)很不错的点子!“丹”:读了这个字,你最先想到哪个字?(舟字!)还想说点什么?(舟字多上面一撇,下面一点,还有笔画顺序也不一样?)

(2)“艺”:给它找个好朋友吧。(艺术、文艺?)

师:课文里还有一个生字宝宝在和我们躲迷藏呢,是谁?准确的读出它?(“显”!)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你想说什么?(它是上下结构,是“日”字加“业”字组成。)很会观察!(我还能用减法记:“湿”字减三点水。)竖大拇指,好办法!

4、“开火车”识字

师:我们来开小火车吧。看谁牢牢记住了它们。(小火车呀,开过来呀,一开开到你这里来呀?)

三、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同桌互读课文

师:同学们认字认的这么好相信课文读得也很通顺了,现在这群调皮的生字宝宝回到了课文里同学们看看你们还认不认识他们了。下面请同桌小朋友相互读课文,读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读课文。

师:刚看到大家读的认真,听的也认真,一起学习多快乐呀!好请同学们先告诉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讲了陈丹、赵小艺、宋涛三个小朋友画风的事。师:那用手势告诉老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生:9

2、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师:请9位同学“开火车”读课文。

师: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读通顺了语句。(学生读完找同学点评。)

3、学生自读课文2到8自然段

师:前面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顺利地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课文有谁在画风?那这三个新朋友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2到8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句子。生:读

4、指名汇报。

师:有答案了吗?谁来第一个和大家分享?(生读。)

5、结合回答出示课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1)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回答得很好那这里面哪个词让你感受到风?(飘)师相机板书:旗子 飘 旗子为什么会飘动呢?因为有风吹它。好谁能再读读这句话,让我们都感觉到风来了。

(2)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哪个词让你感受到风?(弯)、师相机板书:小树 弯

(3)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哪个词让你感受到风?(斜)师相机板画:雨丝 斜

(4)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哪个词让你感受到风?(转)师相机板书:风车 转

6、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在小组内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2到8自然段,去体会一下她们画风的乐

趣吧。(刚才读得多带劲啊!想换一种方式读课文吗?)

师:谁想来试试?点名选代表,。其它的孩子也有任务:我们共同来当评委,认真听他们读完后,说说他们读得怎么样?

四、小结

师:红旗在飘动,小树弯弯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斜飘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师:你们喜欢课文中3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生:答

小结:是呀,三位小朋友爱动脑筋,善于观察,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都画出来了,真能干。师板书:爱动脑。

五、拓展

1、出示课件(展示生活中的风)

2、那你们想画风吗?你打算怎样画风呢?说说看。指名说。(小草弯腰了。)好主意。(我到广场放风筝,风筝飞很高。)好办法。(海里有船翻啦,风吹的。)好大的风啊!(树叶被吹掉了。)

3、总结:同学们的创意可真多啊!看来我们也是一群善观察、爱动脑、爱想象的好孩子!其实,生活中我们遇到其它难题时,也应该象今天这样做一个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孩子。

六、作业

1、喜爱画画的你: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

2、喜爱游戏的你:做风车,课间到草地上放飞你的快乐。

3、喜爱写日记的你:把你想到画风的办法写下来。板书: 15 画风

旗子 飘

小树 弯

雨丝 斜 风车 转

爱动脑

《画风》教学设计 篇三

【学习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会正确书写“艺、涛”。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了解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图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绘画设境,谈话导入

老师知道你们个个都是小画家,老师想请小画家到前面画一幅画,需要画房子、太阳和大树,谁愿意来画?

老师还想画风,怎么画呢,谁愿意告诉老师?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说的方法真好,我们到课文中找一找答案吧。(板书:画风)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读?(自由读、默读、同桌互读)

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有什么办法认识它?学生说方法(问同学、问老师、、查生字表)。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尤其是那些你刚认识的字。

3、准确朗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三、自主实践,互动感知

1、你读课文时认识了哪些字?用什么办法认识的?还有许多同学的方法很好,为了让大家互相学习,请同学们小组内互相介绍识字方法。出示生字和图片并且板书,小组合作认识七个生字,指导书写两个学生挑出来的字(从结构上讲可以是生字“艺、涛”,也可以是其它的字)。

巩固生字:

出图片猜人名:赵本山、宋丹丹。

背诵姓氏歌,巩固生字“陈”。

读词闯关:艺术人生、文艺节目、综艺大观。

读句子说句子:

海水(显得)更蓝了。

涛声(显得)更近了。

()显得()。

2、课文中三个朋友说了哪些画风的方法,请你读一读画一画。

3、找出自己认为最好的画风的方法读一读。

4、听一听风声(课件放一段风的声音),指导朗读几种画风的方法,请读得好的学生示范读,也可以给教师一个机会读。你从这句话中哪个词读出有风?

重点读好词语:飘、弯弯的、斜斜的、呼呼地转。

5、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读一读,读中感悟画风的几种方法。

6、同学们最想听哪一个小组分角色读?推荐一组分角色读。

四、拓展课文,积累语言

1、同学们,三个小同学说出了几种画风的方法,你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画风吗?可以到黑板来画也可以直接说。

2、再读课文,看看书中怎么说的画风的方法,假如你是书中人,你会怎么说?试一试,看你会不会这样说:

课件出示:刘聪问:“你想怎样画风?”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你说的写在书上,也许将来的课文中就用你说的方法呢。

《画风》教学设计 篇四

1、 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风动的现象,引起学生对周围景物留心观察的兴趣。课中画风一环节,唤起已有经验,学生对生活的再现比较丰富,使教学有了很高的升华。

2、 用谜语激趣,提供给学生对风的感性表象。学生自主设计作业,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网络是学生间交互的工具,及时反馈,个案分析,互相帮助,共享学习成果及时修改,提高作品质量。

4、 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学生的充分自学为主,发挥网络和多媒体的多向交流功能,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看、读、想、讨论等方式,逐步深入学习课文。

5、 课上,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根据学习所获和主观认识,畅所欲言,阐发议论,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独立见解,从而达到学用结合,课内课外结合。

《画风》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我会认“涛、陈”等7个生字。

2、我们要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们要懂得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要懂得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仔细来听: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打一自然现象,是什么呢?(风)

2、你都知道哪些风?(生自由说:春风、龙卷风、北风等等,引导学生用动作来表现。)

3、看不见、摸不着的风能画出来吗?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三位小朋友画风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过渡:同学们的声音真响亮,把风姑娘也吸引来了,她还给我们带来了任务呢!

4、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

大家好,我是风姑娘,今天和我一起探寻风的足迹吧!我们每到一站还有任务哦!

第一站:我会认“涛、陈”等7个生字。

第二站:我们要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我们要懂得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过渡:大家有信心完成吗?真棒,每个小朋友都信心十足,就让我们带着这份自信和智慧进入学习的第一站吧!

二、自学导航一

1、小组合作学习课后“我会认”的生字。

方法: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组词,并说一句话。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文中都有谁在画风,用——画出他们的名字。

方法:自己完成。

(一)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

(二)汇报展示

1、小组派代表交流识字方法。

过渡:听到你们说的这么好,生字宝宝都开心地跳起来了。瞧,他们跳到了小朋友的名字中了,你认识吗?

2、出示:赵小艺、陈丹、宋涛(指名读、齐读)

师:第二个问题解决了吗?文中都有谁在画风呢?看,这三个小朋友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让我们和他们一起进入学习的第二站吧!

三、自学导航二

1、读一读,想一想:文中的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用曲线画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2、试着用下面的句式,说说他们的画。

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

方法:先同桌对学,再组内交流。

(一)小组合作学习。

(二)汇报展示

1、学习赵小艺的画

(1)指名读第四段

师: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风?

生:飘。(板书:飘)

师:这儿有一幅赵小艺的画,想看吗?(出示课件)从这幅图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谁能给这幅图配上书上的话,美美的读一读?(指名读、评价)

(2)出示句子,对比

A、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

B、赵小艺说:“我能!”

(第一句话比第二句话具体,而且第一句话是经过思考说出来的,第二句话没有思考直接就说出来了。)

师: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读第4小节。

过渡:赵小艺还画了什么?

(3)指名读第8段。

师:你从哪个词中可以感受到有风?(板书:转)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指名读,评价)

师:赵小艺真聪明,她用旗子飘和风车转的方法吧风表现出来了,你用下面的句式说说她的画吗?

风来了,风把旗子吹起来,风藏在飘着的旗子里。

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转动的风车里。

过渡:瞧,现在你成了一名小诗人了,那陈丹又是怎样表现风的呢?

2、学习陈丹的画

(1)指名读第6段

师: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风?(板书:弯弯)

师:想不想看看陈丹的画?你觉得陈丹的画怎么样?她的画中有风吗?

师:谁能给这幅图配上书中的文字读一读?(指名读,评价)

(2)补充句子

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

过渡:我们来看看宋涛的画吧!

3、学习宋涛的画

(观察图画)你从他的画中感受到了风吗?那文中是这么写的?

(1)指名读第7段

师:你从哪个词中感受到了风?(板书:斜)

(2)指导朗读

(3)补充句子

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

过渡:我们把这几句话连起来就是一首小诗了,一起来读一读吧!

4、齐读小诗《风来了》

过渡:我们欣赏了三位小朋友的画,还给他们的画配上了一首小诗,现在我们都是小诗人了。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风声)风来了,所有的景物都动了,想看看这些动起来的景物吗?

5、理解最后一小节

(1)播放动画

(2)瞧,这些景物都动了,显得更美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3)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这是说他们画得好,是对他们的赞美。)

6、是啊,这三个小朋友经过认真的思考,画出了这么美的画,得到了大家的赞美,那你喜欢这三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7、说的真好,老师知道你们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下面我们就来大显身手,也来说说你想怎样画风?(生自由说)

师: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设计了一个个精妙的创意来画风,我们又成了一名小画家了!

四、回顾目标,谈收获

1、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风姑娘给我们提出的任务完成了吗?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3、师总结: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少,我们知道了这三个小朋友经过动脑筋、想办法,从不会画风到学会了画风,这件事告诉我们(出示课件,齐读)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勤思考,想办法,才能获得成功。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能做到吗?

过渡:下面到了考验大家的时候了。

五、达标检测

1、我会选

gǎn gān zhuàn zhuǎn kōng kòng

旗杆( ) 转身( ) 天空( )

一杆秤( ) 转动( ) 空地( )

2、我会填

一( )风 一( )雨丝 一( )风车

一( )树 一( )红旗 一( )云

《画风》教案 篇六

荣成市实验小学  二 年级  语文  学科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15、画风

课时

2课时

设计人

教学目标 设计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会正确书写“艺、涛”。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学做生活的有心人, m.huzhidao.com 用心观察和发现,懂得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方法 设计 1、“读——悟——说——画”的学法导向,层层推进教学。

2、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及动口说、动手画,在读中积累了语言,说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又在画中培养创新精神。 3、创造出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3、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听、乐思、乐说。 一、猜谜激趣,导入课题。

1、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画风》一课的导入可采用猜谜的方法“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学生兴致勃勃地猜出谜底是:风。

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猜谜导入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课一开始就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风看不见,摸不着,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却是《画风》。(板书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指名质疑。

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围绕课题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很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促进主体的发展。

过渡:小朋友们真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认真读书,善于思考的孩子一定能够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答案。请大家打开书,翻到15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内汇报朗读,评评小组内的“小播音员”。 一、激趣

1、猜谜:看不见它影子,摸不着它身子,有时会抖动树枝,有时会推倒房子。

2、是啊,风看不见摸不着,有三个小朋友却能画风,是谁呢?(课件出示)请同学们赶快把他们的名字拼一拼吧。

拼音去掉,你们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也出现了。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显”字呢?(加一加、减一减等)

二、读文

1、他们这三位小朋友是怎么来风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你们身边的小老师。

2、学生自由读文。

3、他们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来吧。4、交流。

5、出示三幅画,现在同学们看这三幅画,你们知道这都是谁的画呢?请你找出课文里的句子把它配在每一幅画上吧。

指导朗读

6、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

7、你们喜欢这三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4、与以往所学课文相比,本文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因此,第一课时中,我重点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并引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弄清三个小朋友分别是怎么画风的,为第二课时理解课文、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5、考虑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画风》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能力目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6、设定“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为教学重点;“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为教学难点。 三、复习旧知,巩固识字。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人教版实验教材对此十分重视。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中有6个出现在课文人物的姓名中。为进一步巩固对生字的识记,我通过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及名字,让学生与他们打招呼。如果喊对了,小伙伴就会回应。就这样,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巩固了对生字的记忆。

四、驰骋想象,描绘美景。 三个小朋友画了风,为什么我们不能画画风呢?“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竟然将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了出来,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我们可以想象,这简简单单的一“问”,将激起多少层浪。也许,孩子们的笔法不那么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和谐,但在这愉悦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五、总结延伸,拓展认识。

展示了自己画的风以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画出声音、气味,对学生的思维将是更好的训练。 三、识字

1、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3、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4、想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吗?

四、指导写字。

1、出示书写的4个生字,指名读一读,组词。

2、仔细观察,说说有什么发现?

3、老师范写,学生跟写,并评议。 五、再读课文,看看书中怎么说的画风的方法,假如你是书中人,你会怎么说?试一试,看你会不会这样说:

出示:刘聪问:“你想怎样画风?”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

六、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生活中看似很难办的事情,只要认真观察,不断实践,一定会有所发现。 板书设计

画风 飘舞的旗子 弯弯的小树 斜斜的雨丝

课后反思

《画风》这篇课文,直接让学生感悟到“风,看不见,摸不找,很难画。”这对于平时生活经验缺乏的少年儿童来说是很难的。于是我让学生进行体验,利用电风扇这一直观的形式,学生很容易便理解了风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突出了重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画风教学设计 篇七

一、激情导入

1.猜谜:耳听鸣鸣叫,眼看树枝摇,要问他住哪,谁也不知道。板书:风。

2.那你们会唱关于风的歌吗?能背与风有关的诗吗?那平时,你感受到的风是什么样的?

3.风能唱,能感受的到,那么风能画下来吗?今天我们来学习15《画风》

二、识字

1.现在我们来认识三位小朋友,(贴)谁能读出他们的名字,和他们打声招呼吧!

2.(去拼音)你还能读吗?谁当小老师领读。

3.你们读的真棒!瞧!他们三个在望着你们笑呢?那你们是怎么记住他们名字的?

4.你们真了不起,有这么多方法,下面,我们就和他们一起去看看吧!打开书15课,画生字,标自然段,并且把课文读正确。

5.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6.下面让我们再次与他们打声招呼

7.生字娃娃跳出来了,你还认识吗?火车读,组词。

8.下面,我们把这些生字再送回课文来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9.那他们到底是怎样画风的呢?默读课文,并拿出铅笔画出你自己的答案。

10.他们画了这么多美丽的画,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你看到了什么?谁能给她们配上课文中的句子,齐读,评读。

11.刚才读了课文,也欣赏了她们的画,想不想换一种方式来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评议。

12.文中的三个孩子,你们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13.老师也喜欢他们,他们敢想,敢做,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

14.那你想画吗?想怎么画,再把画的内容写下来。

15.指导写字。

16.有感情齐读。

《画风》教学设计 篇八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来猜个谜语:看也看不见,摸也摸不着,能让树跳舞,能使土飞扬。(打一自然现象)。学生回答后,师评价: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

就是[风][出示一幅学生画]请大家看画面:圆圆的荷叶、美丽的荷花,两个小青蛙正在打电话,画面充满了童真童趣,真是太美了!这时一阵风吹来,池塘里的景物就会动起来,想不想把它画下来?下来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画风。板书[画风]

可是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今天我们就和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探讨。请大家把书打开,翻到六十六页。

二、初步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听课文录音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

3、课件出示生字词、多音字,学生认读、交流识字方法。

三、学文

1、这么一会儿功夫你们就学会了生字,真了不起!大拇指送给你们。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A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B你喜欢文中的哪个小朋友?为什么?学生读后汇报

[喜欢宋涛,因为他爱思考爱提问;喜欢陈丹,因为她善于向别人学习;喜欢赵小艺,因为她爱动脑筋,第一个画出了风。]师提问:“从文中哪里能看出赵小艺爱动脑筋?”学生在文中找、读抓住:“眨眨眼睛”“想了想”去体会。师追问:“经过思考赵小艺画出风了吗?”学生汇报,师板书[飘动的旗子]师追问:“旗子为什么会飘动?”学生汇报,师说:“原来风就在飘动的旗子上。”

师接着问:“看到赵小艺的画,宋涛是怎么说的?”学生汇报,师指导朗读宋涛说的话。师继续问:“受到赵小艺的启发宋涛是怎样画风的?”学生汇报,师板书[斜斜的雨丝]

师接着问:“看到赵小艺画的风陈丹是怎么说的?”学生汇报,师追问:“之前陈丹是怎么说的?”学生汇报,师引导学生体会陈丹善于向别人学习,知错就改的好品质。师继续问:“陈丹是怎样画风的?”学生汇报,师板书[弯弯的小树]这时赵小艺又想出了一种画风的方法,她是怎样画的?学生汇报,师引导学生体会赵小艺善于动脑的好习惯,相机板书[转动的风车]

2、师引导启发学生学习文中小朋友的好习惯。师说;“文中的小朋友都画出了风,解决了画风的难题。其实在生活中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难题,当遇到难题时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汇报,师相机引导学生对比,学习文中小朋友的好习惯,并板书[勤于动脑善于创新]

3、指导朗读。范读、分角色朗读。

4、实践活动:学生动手、动脑、画风。

四、布置作业:一阵香味飘来,香味怎么画?

这节课,我根据二年级学生逻辑思维差,但天生爱画、爱说的特点,对课文的感知主要通过朗读理解。通过实践,我觉得我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画风》教学设计 篇九

《画风》教学杂谈

中国语文网 编辑整理

【湖北省南昌市豫章路小学 李 燕】

〖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新教材设计精美,图文并茂。为了让学生读懂故事,理解课文,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并通过训练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教学中教我们可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或运用儿歌、谜语、游戏、课本剧等活动,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在阅读中思维的积极性。

如教二年级下册《画风》一课时,以自编风的儿歌这一环节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长征小学 余少平】

〖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创新性发展的机会〗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几乎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表现出良好的创新性。教师应该要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各种手段挖掘隐藏在学生中的创新潜力,学生的这种潜力在教师的引发和培养下是完全可以挖掘并得以很好发展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平等地给每个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尤其要给后进生更多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把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获得创新性发展。

当然,孩子们的作品存在差异,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特别是给后进生以创新的机会,激励后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创新,保护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比什么都重要。如,我教第四册《画风》这篇课文时,合理地利用课文中三位小朋友通过动脑筋画出风的故事,提出“你会画风吗?你想怎样画风?”的问题,鼓励孩子们积极开动脑筋,把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风中的景物说一说,画一画,孩子们画出了弯了腰的小草,飘在空中的气球,被风吹起的花裙,烟囱上歪了的烟等等,每个同学都能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不同的内容。尤其优先让后进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图画,既满足了学生口头表达的欲望,同时使每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和发展。

【黑龙江省大庆市八百晌创业小学 杨秀英】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而说与写的能力在当今社会又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教委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就告诉我们,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是符合小学语文学科性质的,因为,语文不仅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而且更重要的是一门交际性的基础工具学科。2005年的上半年,我们学生正处于二年级下学期,主要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针对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表达欲、表现欲的特点,我在教学中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说一说,演一演,议一议,写一写来进行说话和简短的写话练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完整通顺的话的能力。如学习《画风》一文,请学生用“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随后又将几个相同句式的句子连成一首小诗,起名为《风来了》,学生各抒己见,写得好极了。

然后在请学生拿起笔来动手画一画风,并引导学生写一写自己画的风,从而不但培养学生了的想象力,还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说话及写话的能力都得到了加强,为三年级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湖北省洪湖市太阳岛中英文学校 周春香】

〖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以往上课教师讲学生记,全属被动状态。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宰作用。通过课改,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每当上课时让学生自由选择想了解什么,尽量满足他们的欲望,这样他们学习起来,更有兴趣。如学《画风》这课时,有人问“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能画风呢?”、“风有什么作用?”、“我想说说如果我画风该怎样画?”等等。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的个性自主张扬。当学生提问后学生能解决的自由解决,不能解决的小组合作解决。一堂课下来同学们的观察力得到培养,都能善于观察有风的现象,一人能说好几种呢!有“学习园地的试卷被风吹起来了,”有“流动红旗被风吹得飘起来了”,还有 “老师的裙子被风吹得飘起来了”……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我真正感觉到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身上效果就是不一样。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第一小学 魏平兰】

〖多听不如多读〗

学生不爱语文教育的失败,而现在不爱语文的学生确实存在,我认为原因之一是教师没让学生多读,忽视学生的“读”或“读的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听二年级老师上完《画风》,这种想法更坚定我在阅读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对语言现象及其文化内涵进行切身的感悟一读的决心。

记得当老师指名让学生读,那个孩子站起来大声地读着,听着那字音准、声音美,看着她脸上的表情随文本内容出现的变化,我也情不自禁地小声跟着讲习起来,这一刻,每个孩子听得是那么认真,也许他们在静静地思考“我应该怎样读?”也许他们早已被感染,正默默地在心里读。新课程标准指导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何况中华民族素有重视诵读的优良传统呢。

到底怎样理解“多读”?我认为是让出多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让学生多读课外书,从低年级的年龄特征考虑,首先应是让学生养成自读课文的习惯。

扣题生疑 以疑促读 导探导创──《画风》教学谈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凤江小学 黎肖红

《画风》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李卫、丹丹、小艺一起画画儿时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谁能画风”,是小艺首先动脑筋想出办法,最后还是三人合作,用不同景物的变化描绘出风的样子。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及课型特点,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一开始,我投影“看不见,摸不着,不声不响走过,小草见它弯腰,小花见它摇头,红旗见它招手,风车见它欢呼,似乎在说:‘谢谢你!’”请学生猜一种自然现象,学生马上猜出是风,我板书“风”字。接着,让学生用“风”字组词,看谁组得又多又准确。顿时,课堂热闹了,学生如雨后春笋站起来发言。虽然是二年级学生,但是他们积累词语很丰富,四字词语也说了不少,如:风起云涌、风云变幻、风山水起、风高物燥、风雨同路等。看见学生兴致这样浓,于是顺势引入课题:“你们开动脑筋组了那么多‘风’字好词,能否把风画出来呢?”板书:画风。

二、扣题生疑,激趣明标

齐读课题后,问学生: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同学们有的说课文写谁画风,他们怎样画风,画得好吗?有的说风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画呢?有的说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这就是我们学习《画风》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这样扣题生疑,不仅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自己提出学习目标。

三、借疑促读,演示解难

《画风》这篇课文比较易懂,对话较多,不必要花太多的时间逐句逐段的讲解。在教学中,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带着疑问读课文。通过多读,特别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质疑,用疑问去驱动学生思维、探索,并通过cai课件演示风来的时候东西如何起变化,解决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既直观形象,又能吸引学生。

第一个问题:

“李卫、丹丹、小艺一起画画时遇到了一个什么难题?”这个问题可放手让学生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在读中找答案,并适时诱导学生朗读,读出遇到困难时焦急、烦恼的语气。此时,我把握机遇问:读到这,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紧接着说出他们的疑问,情绪高涨。

第二个问题:

三个小朋友怎样动脑筋画风?画得好吗?这个问题是解决文章的重点、体会中心的关键之处。于是我创设了一个表演氛围,让学生自荐扮演角色,通过形式各样的分角色朗读,如四人小组、男女生和老师合作或自己挑选对手合作表演等,在读中、在表演中领会三个小朋友借助飘动的旗子、弯弯的树、斜斜的雨丝和转动的风车来表示风。尽管这些事物是学生生活中见过的,但是要一下子感悟它的动,还是比较抽象的,尤其是理解“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为了解决这些难点,我利用课件演示飘动的旗子、弯弯的树、斜斜的雨丝,增强形象性,符合二年级学生直观思维的特点。

四、归纳明理,情感升华

1、让学生角色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三位同学的创新精神,然后畅谈学了《画风》这课后的收获。教师相机板书:

观察生活

开动脑筋

合作创新

请学生自己归纳小结,不仅能及时反馈信息,而且可以进一步促进主体性的发展。

2、三位小朋友那么爱动脑筋,请你用一、二句夸夸他们。教师也要及时表扬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扩展活动,导探导创

人常讲“情随心动,趣从内生”,低年级学生对竞赛活动非常感兴趣,因此我设计了一项创新性画画比赛活动,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之情。

二年级学生好像刚破土而出的笋芽,对自然对生活充满好奇,但观察、思维能力却不强,要逐步拓展、延伸。我把这项活动分解成几个环节:

1、大自然中有哪几种风,它们各有什么作用?请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图片展示出来,并说一说。

2、风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很多,但台风、龙卷风、风暴等给人类造成一定的危害,你有什么方法防治?

3、你准备用什么东西来表示风?接着让学生动笔画风,并把所画的说一说。看谁画得好,说得好。这三个环节的设置,宛如一把金钥匙,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探索创新。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上就是宣传员给大家分享的9篇《画风》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画风教学设计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