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

100 2023-10-08 21:28 精优范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的9篇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是由宣传员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一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4.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教学方法:

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列代数式

(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 )

(2)若三角形一边长为a,并且这边上的高为h,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

(3)若x表示正方形棱长,则正方形的体积是( )

(4)若m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 )

(5)小明从每月的零花钱中贮存x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捐款 ( ) 元。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新课程标准所赋予的任务。让学生列代数式不仅复习前面的知识,更是为下面给出单项式埋下伏笔,同时使学生受到较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2、 请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

3、 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由小组讨论后,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可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二、讲授新课:

1.单项式:

通过特征的描述,引导学生概括单项式的概念,从而引入课题:单项式,并板书归纳得出的单项式的概念,即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然后教师补充,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a,5。

2.练习: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

(1)abc; (2)b2; (3)-5ab2; (4)y; (5)-xy2; (6)-5。

(加强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单项式的直观认识,同时利用练习中的单项式转入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教学)

3.单项式系数和次数:

直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单项式结构,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的。以四个单项式a2h,2πr,abc,-m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数字因数是什么,从而引入单项式系数的概念并板书,接着让学生说出以上几个单项式的字母因数是什么,各字母指数分别是多少,从而引入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并板书。

概念:

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单项式的次数:在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

4.例题:

例1:判断下列各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如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是,请指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①x+1; ② ; ③πr2; ④-ab。

答:①不是,因为原代数式中出现了加法运算;

②不是,因为原代数式是1与x的商;

③是,它的系数是π,次数是2;

④是,它的系数是-1,次数是3。

例2:下面各题的判断是否正确?

①-7xy2的系数是7; ②-x2y3与x3没有系数; ③-ab3c2的次数是0+3+2;

④-a3的系数是-1; ⑤-32x2y3的次数是7; ⑥πr2h的系数是。

通过其中的反例练习及例题,强调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圆周率π是常数;

②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x2,-a2b等;

③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指数有关。

5.游戏:

规则:一个小组学生说出一个单项式,然后指定另一个小组的`学生回答他的系数和次数;然后交换,看两小组哪一组回答得快而准。

(学生自行编题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可以改变一味由教师出题的形式,且由编题学生指定某位同学回答,可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使学生能够透彻理解知识,同时培养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

6.课堂练习:课本p56:1,2。

三、课堂小结:

①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

②根据教学过程反馈的信息对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结。

③通过判断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已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四、作业布置:

课本p59:1,2。

2.1第2课时整式

教学内容

1、 多项式、整式的有关概念

2、正确区分单项式和多项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理解多项式的概念。

(2)使学生能准确地确定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和项数。

(3)能正确区分单项式和多项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区别单项式与多项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而服务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多项式的概念及单项式的联系与区别。

2.难点及关键:多项式的次数的确定,多项式中各项的符号问题,以及多项式与单项式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单项式的有关概念,同学们看下面一些问题。

1.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单项式?是单项式的请指出它的系数与次数。

, , ,2, , ,

2.圆的半径为 ,则半圆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半圆的总长为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回答上述两个问题,可以进行抢答,看谁想的全面,回答的准确,教师对回答准确、速度快的给予表扬和鼓励。

【教法说明】让学生通过1题回顾有关单项式的一些知识点,再通过2题中半圆周长为 很自然地引出本节内容。

师:上述2题中,表示半圆面积的代数式是单项式吗?为什么?表示半圆的周长的式子呢?

学生活动:同座进行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

师:谁能把1题中不是单项式的式子读出来?(师做相应板书)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 , , 对于这些代数式的结构特点,由小组选代表说明,若不完整,其他同学可做补充。

二、探索新知

师:像以上这样的式子叫多项式,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多项式,上面几个式子都是多项式。

学生活动:讨论归纳什么叫多项式。可让学生互相补充。

教师概括并板书

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师:强调每个单项式的符号问题,使学生引起注意。

练习:下列代数式 , , , , , , , , 中,是多项式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学生抢答以上问题,然后每个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两个多项式,同桌互相交换打分,有疑问的提出再讨论。

【教法说明】通过观察式子特点,讨论归纳多项式的概念,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参与意识。多项式的概念是本节教学重点,为使学生对概念真正理解,让学生每个人写出两个多项式,可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

师:提出问题,多项式 、 , , 各是由几个单项式相加而得到的?每个单项式各指的是谁?各是几次单项式?引导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肯定、否定与纠正。

师:在 中,是两个单项式相加得到,就叫做二项式,两个单项式中, 次数是1, 次数是1,最高次数是一次,所以我们说这个多项式的次数是一次,整个式子叫做一次二项式。

学生活动:同桌讨论, , , ,应怎样称谓,然后找学生回答。

师:给予归纳,并做适当板书:

学生活动:通过上例,学生讨论多项式的项、次数,然后选代表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师归纳:

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是几个单项式的和就叫做几项式。每一项包含它的符号,如 这一项不是 .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叫做多项式次数,即最高次项是几次,就叫做几次多项式,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教法说明】通过学生对以上几个多项式的感知,学生对多项式的特片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可逐步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一些结论,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师:提出问题:对于多项式 是几次几项式呢?多项式的项数,各单项式的次数以及各项字母的指数各是多少呢?

学生活动:讨论 (学生应都能准确回答)

师归纳:各项字母的指数,发现多项式的排列是按照字母b的升幂来排列。指出多项式的表达必须按照某个字母的升幂或降幂来排列的。

则 还可以表示为 ,还有吗?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展示各组的成果。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填表:

2、填空:

(1) 是___次___项式; 是___次____项式; 的常数项是___________.

(2) 是____次____项式,最高次数是_______,最高次项的系数是______,常数项是_______.

3、将下列多项式按照某个字母的升幂,降幂来排列。

学生活动:1题抢答,同桌同学给予肯定或否定,且肯定地说出依据,否定的再说出正确答案;2题学生观察后,在练习本或投影胶片上完成,部分胶片打出投影,师生一起分析、讨论,对所做答案给予肯定或更正。

【教法说明】在此组练习题中,1题目的是以填表的形式感知一个多项式就是单项式的和,多项式的项就是单项式;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多项式与单项式的关系,避免死记硬背概念,而不能准确应用于解题中的弊病。2题是在理解概念和完成1题单一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训练,使学生逐步学会使用数学语言。

归纳: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说明:教师边小结边板书出多项式、单项式,然后再提出它们统称为整式,并做板书,使所学知识纳入知识系统。

四、应用拓展

1、下列各代数式:0, , , , , , 中,单项式有__________,多项式有____________,整式有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观察后学生回答,互相补充、纠正,提醒学生不能遗漏

【教法说明】数学要领重在于应用,通过上题的训练,可使学生很清楚地了解单项式、多项式的区别与联系,它们与整式的关系。

2、单项式 , , 的和_________,它是____次_____项式。

3、 是_____次____项式, 是____次____项式,它的常数项_________.

4、 是_____次_____项式,最高次项是_______,最高次项的系数是_______,常数项是________.

5、 的2倍与 的平方的 的和,用代数式表示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填单项式或多项式).

学生活动:每个学生先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小组互相交流补充,最后小组选出代表发言。

师:做肯定或否定,强调3题中最高次项的系数是 , 是一个数字,不是字母,因为它只能代表圆周率这一个数值,而一个字母是可以取不同的值的。

【教法说明】本组是在前面掌握了本节课基本知识后安排的一组训练题,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多项式的次数与项数,特别是对 这个数字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6、自编题目练习:

每个学生写出6个整式,并要求既有单项式,又有多项式,然后交给同桌的同学,完成以下任务,①先找出单项式、多项式,②是单项式的写出系数与次数,是多项式的写出是几次几项式,最高次数是什么?常数项是什么,然后再互相讨论对方的解答是否正确。

【教学说明】自编题目的训练,一是可活跃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

师:通过上面编题、解题练习,同学们对整式的概念有了清楚的理解,下面再按老师的要求编题,编一个四次三项式,看谁编的又快又准确,再编一个不高于三次的多项式。

学生活动:学生边回答师边板书,然后学生讨论是否符合要求。

【教法说明】通过上面训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多项式项数、次数的概念,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五、归纳小结

学生归纳,教师点评

“多项式”的有关概念;在掌握多项式概念时,要注意它的项数和次数。前面我们还学习了单项式,掌握单项式时要注意它的系数和次数。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1.判断题

(1)-5不是多项式( )

(2) 是二次二项式( )

(3) 是二次三项式( )

(4) 是一次三项式( )

(5) 的最高次项系数是3( )

2.填空题

(1)把上列代数式分别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 , ,0, , ,

; ;

; ;

.

(2)如果代数式 是关于 的三次二项式则 , .

3、把下列各整式填入相应的圈里:

2m,xy3+1,2ab+6,ax2+bx+c,a,

单项式 多项式

4、下列多项式分别有几项?每项的系数和次数分别是多少?

(1) (2)

5、多项式 是 次 项式,最高次项是 ,常数项是 ,按字母y的降幂排列为 。

6、下列运算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7、 是 次 项式,其中最高次项的系数是 。多项式2x2-3x+1是 次 项式。

8、多项式1-x3+x2是 (    )

A.二次三项式 B.三次三项式 C.三次二项式 D.五次三项式

9、多项式x3-2x2y-xy2-1的最高次项是 (    )

A.x3 B.2x2y C.-xy2 D.x3,-2x2y,-xy2

10、52x2-x是 (     )

A.一次二项式     B.二次二项式

C.四次二项式    D.五次二项式

11、多项式3xy2-2x2y+x3y3中,按x的指数从大到小各项依次是 ,按y的指数从小到大各项依次是________

12、当a= ,b= 时, 是关于x、y的三次二项式

13、若x+y=3 ,则4-2x-2y = 。

14、一个关于字母x、y的多项式,除常数项外,其余各项的次数都是3,这个多项式最多有几项?你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一个多项式吗?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平行线的特征,能灵活地利用平行线的三个特征解决问题.

2.继续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数学语言的训练,使学生能用数学语言叙述平行线的特征,并能用初步的数学语言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3.使学生理解平移的思想,知道图形经过平移以后的位置,并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4.通过利用“几何画板”所做的数学实验的演示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即在图形的`运动变化中抓住图形的本质特征,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课堂设疑,培养学生勇于发现、探索新知识的精神.

6.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直观感知并操作确认,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使之爱学、会学、学会、会用.

二、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三个特征.

三、教学难点

灵活地利用平行线的三个特征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老师:同学们,如图所示,是我们大连的马栏河,河上有两座桥:新华桥和光明桥.河的两岸是两条平行的公路:黄河路与高尔基路,某测量员在A点测得.如果你不通过测量,能否猜出的度数是多少?

王亮:.

老师:他到底猜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要先做一个实验,拿出尺子,画两条平行的直线a、b,第三条直线l和这两条直线相交,标出所得到的角,用量角器量出各个角的度数,观察当两直线平行时,各种角有什么关系.

学生动手按要求做实验.

老师:将你发现的规律与组内同学进行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与研究.

老师: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将你们得到的规律写到黑板上,并结合你画的图讲解你们组的结论.

第1组学生代表:如果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就相等。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三

【学习目标】:

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正数和负数概念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阅读课本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二、自主学习

〔xuanchuanyuan.com〕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 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2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堂练习】:

1. P3第1,2题(直接做在课本上)。

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数:?13,?2,3.14,+3065,0,-239; 54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C.0是最大的负数

【要点归纳】:

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拓展训练】:

1.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O℃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

2.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

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

3.“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

【课后作业】P5第1、2题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的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解下列方程:

(1)5x—2=8(2)5+2x=4x

2、去括号法则是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如44x+64=328 3+x=(45+x)y—5=2y+1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1、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x= 3x—2 x—=—1

5x2—3x+1=0 2x+y=1—3y =5

例2、解方程(1)—2(x—1)=4

(2)3(x—2)+1=x—(2x—1)

强调去括号时把括号外的因数分别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若括号前面是“—”号,注意去掉括号,要改变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

补充:解方程3x—[3(x+1)—(1+4)]=1

说明: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9页,练习,1、2、3。

四、小结

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中的项,并且不要搞错符号。

五、作业

1、教科书第12页习题6。

2、第1题。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 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2, 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

3, 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知识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探索新知

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数,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又知道了现在的数包括了负数,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任意写出3个数(同时请3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

问题1:观察黑板上的9个数,并给它们进行分类.

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

学生可能只给出很粗略的分类,如只分为“正数”和“负数”或“零”三类,此时,教师应给予引导和鼓励.

例如,

对于数5,可这样问:5和5. 1有相同的类型吗?5可以表示5个人,而5. 1可以表示人数吗?(不可以)所以它们是不同类型的数,数5是正数中整个的数,我们就称它为“正整数”,而5. 1不是整个的数,称为“正分数,,.…(由于小数可化为分数,以后把小数和分数都称为分数)

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和不断完善,以及学生自己的概括,最后归纳出我们已经学过的5类不同的数,它们分别是“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按照书本的说法,得出“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看书了解有理数名称的由来.

“统称”是指“合起来总的名称”的意思.

试一试:

按照以上的分类,你能作出一张有理数的分类表吗?你能说出以上有理数的分类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吗?(是按照整数和分数来划分的) 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这个引入具有开放的特点,学生乐于参与

学生自己尝试分类时,可能会很粗略,教师给予引导和鼓励,划分数的类型要从文字所表示的意义上去引导,这样学生易于理解。

有理数的分类表要在黑板或媒体上展示,分类的标准要引导学生去体会

练一练

1,任意写出三个有理数,并说出是什么类型的数,与同伴进行交流.

2,教科书第10页练习.

此练习中出现了集合的概念,可向学生作如下的说明.

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类似地,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所有负数组成的数集叫做负数集……;

数集一般用圆圈或大括号表示,因为集合中的数是无限的,而本题中只填了所给的几个数,所以应该加上省略号:。

思考:

问题1:上面练习中的四个集合合并在一起就是全体有理数的集合吗?

创新探究

问题2:有理数可分为正数和负数两大类,对吗?为什么?

教学时,要让学生总结已经学过的数,鼓励学生概括,通过交流和讨论,教师作适当的指导,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标准不一样时,分类的结果也是不同的,所以分类的标准要明确,使分类后每一个参加分类的象属于其中的某一类而只能属于这一类,教学中教师可举出通俗易懂的例子作些说明,可以按年龄,也可以按性别、地域来分等。

小结与作业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数都是有理数(圆周率除外),有理数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物体,认识基本的几何体。

经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察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教学过程:

1、引入:(1)幻灯投影P2的彩图,利用现实生活的背景让学生说出熟悉的几何体(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

(2)展出圆柱、圆锥、正方体、棱柱、球的模型,让学生分别说出这几种几何体的名称。

2、过程: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圆柱、圆锥的共同点与异同点,然后学生回答。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棱柱、圆锥的共同点与异同点,老师巡场指导。

(3)学生回答问题。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答案,并对每一种答案再交由学生共同讨论它的正确性。

(4)幻灯演示,棱柱的'两种类型:直棱柱与斜棱柱,一般棱柱仅指直棱柱。

(5)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对以上几何体进行分类:

(1)按底面

(2)按侧面

学生上台动手将这几种几何体进行分类,老师让学生试着说明归类的理由是什么?无论学生说什么老师都应用鼓励的目光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

3、议一议:

投影P3的图片让学生感知这是现实生活中的一角,可能是书房的一角可能是教室的一角,让学生分组讨论:

(1)、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

(学生在回答桌面时老师应指出桌面是指整个层面)

(2)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挂篮球的网袋是否类似于圆锥?为什么?

(3)请找出上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

(4)请找出上图中与地球形状类似的物体?

4、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柱、圆锥与球。

5、小结:

与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感知不同的物体体验现实生活中原来有如此多的几何体,几何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也学会简单地区别不同的物体。

6、作业: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

2.学生设疑

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

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

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

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

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⑤棱柱的分类

⑥几何体的分类

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

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

说说它们的区别

二、解疑合探

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探

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

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

3.课堂小结

4.作业布置

五、教后反思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函数的概念,弄清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函数概念的过程,感受函数的模型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交流、分析的思想意识,体会函数的实际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认识函数的概念。

2、难点:对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

3、关键:从实际出发,由具体到抽象,建立函数的模型。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升函数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聚焦问题

1、变量(P94)中5个思考题。

教师提问

同学们通过学习“变量”这一节内容,对常量和变量有了一定的认识,请同学们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变化的实例,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踊跃发言。(先归纳出5个思考题的关系式,再举例)

教师活动激发兴趣,鼓励学生联想,

2、在地球某地,温度T(℃)与高度d(m)的关系可以挖地用T=10—来表示(如图),请你根据这个关系式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这个关系式中的变量和常量。

(2)填写下表。

高度d/m 0,200,400,600,800,1000

温度T/℃

(3)观察两个变量之间的联系,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______。

3、课本P7“观察”。

学生活动四人小组互动交流,踊跃发言

二、讨论交流,形成概念

函数定义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教师活动归纳出函数的定义。强调在上述活动中的关系式是函数关系式。提问学生,两个变量中哪个是自变量呢?哪个是这个自变量的函数?

学生活动辨析理解,如:T=10—这个函数关系式中,d是自变量,T是d的函数等。弄清函数定义中的问题。

三、继续探究,感知轻重

课本P8探究题。

学生活动使用计算器进行探索活动,回答问题,理解函数概念。(1)y=2x+5,y是x的函数;(2)y=2x+1,y是x的函数。

四、范例点击,提高认知

例1一辆汽车的油箱中现有汽油50L,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y(单位:L)随行驶里程x(单位:km)的'增加而减少,平均耗油量为/km。

(1)写出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式子。

(2)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汽车行驶200km时,油箱中还有多少汽油?

教师活动讲例,启发引导学生共同解决上述例1。

五、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99练习。

六、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表达式法(解析式法),它只是函数表示法的一种。

2、求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方法。

(1)要使函数的表达式有意义;(2)对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3、把所给自变量的值代入函数表达式中,就可以求出相应的函数值。

七、布置作业,专题突

课本P106习题14。1第1,2,3,4题。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九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期我担任的数学教学工作。七(5)班共有50名学生,通过小学的升学成绩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好,不及格的同学较少;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学生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在近日的学习中,后面的学生掌握的非常不好,可能是刚开学还没有完全适应过来,或初中知识比小学的难度大一些。总之,我会和孩子们共同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二、教材基本结构分析

本学期初一数学教学工作共分为6章。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三章代数式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

1、利用图形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认识并能字母表示算式,初步认识角并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消元”思想初步理解化“未知”为“已知”和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化归思想。

4、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总之在每一章中都要与学生一起认真的来研究学习。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4、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

5、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全面发展。

6、在教学中注意既要使用好教材,又要走出教材,同社会实践相结合。

7、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在合作交往中学习。

8、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进步。

9、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涵的潜能,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的一点小进步。

五、教学进度安排: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上面的9篇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是由宣传员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