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活动策划是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有效行为,尽量以较低费用取得良好效果为原则。相信写策划书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这里宣传员为大家分享了7篇企业解决方案,希望在企业解决方案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企业解决方案 篇一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随着电信重组的顺利完成与3G牌照发放,三大运营商竞相布局。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陆续推出了面向中小企业市场的3G服务,中小企业市场的巨大潜力使得他们成了电信运营商手里的“香饽悖”。但是,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重硬轻软”等种种难题制约着其信息化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了解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破解中小企业信息化迷局。
很多中小企业都会问:我们为何要进行信息化?我没有必要进行信息化么?啥时候进行信息化合适?其实,很多企业并未能够领悟信息化的真谛。企业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信息化不是赶时髦,不是做秀,要为了企业的氏久发展和利润提升而进行信息化。
然而部分中小企业基本上都是家族式企业,因此企业发展很多是依靠创始人的个人能力和魅力、拍脑袋定方向、家族式管理、粗放管理等,导致中小企业无法快速发展壮大,甚至因此而进入发展瓶颈。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其实就是一次管理模式的变革,让管理更加科学,更加高效。
P,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阻力:
],!企业文化
中小企业往往在成长初期依赖于老板的个人魅力,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会越来越不适应。没有企业文化,将不可能打造百年老店,而创建企业文化,也不是一个口号或者会议的问题,而是可以通过企业内部邮件系统、OA、企业网站、企业门户等等潜移默化的进行,只有在日常工作中点滴积累和影响的,才可能成为长久的。
],2管理思想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往往直接来源于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的变化,比如企业老板最初强调资金管理、销售与市场,再次强调质量管理,发展一定阶段又要关注成本,进入平稳阶段又开始关注客户份额或者客户满意度。这些管理思想的变化,直接导致相关软件系统的部署,比如财务与业务系统、ERP系统、成本或者项目管理系统、CRM系统等等。因此,企业老板和老板的管理思想的变化才是信息化的指挥棒。
1,3标准化
中小企业粗放习惯了,甚至手工作业、松散作业。一旦进入到工业化生产和质量管理等等快速发展的要求阶段时,自然就适应不了。更多的标准化要求,让这些手工作坊式的中小企业开始关注现场管理、看板管理、服务水平管理等等思想,相对应的信息系统或者技术也成为辅助手段,比如自动化生产线监控系统、制造执行系统、服务水平监控系统等等,这些系统或者技术有效的帮助企业进行标准化的艰难转变。
,
1,4流程化
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问题都归结到流程方面。中小企业往往是在一个粗放型的管理下,做什么事情没有一定的标准和流程,从而造成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等等都参差不齐、波动很大。每一个部门、岗位所作的事情都是一个什么流程?什么时间做?怎么做?有什么操作规范?这是可以在CRM或者企业门户的流程管理体系中有效的进行定义和管理的,中小企业要抓住对关键业务的关键流程的管理,才能更快的发展。
1,5绩效考核
从老板的个人奖惩,到业绩的考核,中小企业大多数是对结果的考核,只不过这个结果的考核是个人而为还是企业而为。要快速发展,健康成长,中小企业应该同时关注过程管理,对过程进行考核,而这个过程考核,则意味着流程体系和数据采集体系,这些也都是信息化系统或者技术来协助分析考核的。
2,中小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化
中小企业需要的信息化,并不就是简单的电子商务化,也不是使用几套专业软件就算是实现了信息化。信息化代表了中小企业管理思维和态度的改变过程,是配合了信息和资金投入的管理体系,从而达到最有效的管理和盈利的一个过程。为了能更好地实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目标,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商一定耍深入研究和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相结合的产品,注重了解信息化产品和管理的对接,而不是仅仅追求信息化产品的应用。
缺乏信息化人才、不懂运营的中小企业,不能合理利用有限资金选择信息化模式及产品提供商,更谈不上找到适合自身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最佳方案,从而难以跟上信息化发展步伐。中小企业需要的是了解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能根据企业属性和整体发展方向及企业信息化发展情况,分辨和整合当前最先进的信息化模式和工具,及时、专业地向企业提供一套完整的、最适合其发展的信息化运营方案及相关产品,并帮助企业实施此方案和使用产品的专家,以保障中小企业成为紧随信息时展的信息化企业。
3,联通“转型”业务强势助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目前市场上很多单一信息化产品提供商或单一行业信息化运营商显然做不到这一点。中小企业需要像中国联通这样的全方位业务支持的信息化运营专家。在“信息化随身化”业务理念指导下,中国联通充分挖掘企业行业应用需求,以强大的固网、宽带、3G等网络资源为保障,充分利用WCDMA的高速网络带宽和强大的多媒体业务支撑能力,结合公司系统集成优势、全业务经营优势,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软件、硬件、服务提供商,开发了移动办公、物联网、电子商务、移动视频四大类一揽子“沃”商务解决方案,为广大集团客户提供贴身、高效的信息化服务。
联通的“转型”并不是仅仅停留在纸面上,通过对技术、渠道、服务、网络等多方面资源的整合,以及在企业信息化领域多年的经验积累及对用户需求的充分把握,联通通过“沃”商务全业务服务。为广大企业用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提供“一揽子”企业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以及“一站式”的通信服务,来帮助企业改善原有的信息化环境,加快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
中国联通“宽视界一神眼”业务采用宽带等灵活的接人方式,客户端采用视频采集、编码、成像一体的ⅡP摄像头。同时,联通通过自身的电信资源和技术优势,为中小企业主提供了专用的互联网带宽以及数据存储、备份方案,实现了低成本的网络远程监控。简单、易用、易维护、性价比高,联通“神眼”视频监控解决方案不仅能够解决中小企业的安防问题,更能最大化的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能够广泛应用于超市/连锁店、幼儿园、中小学校等企业,是中小企业加强安防,提升管理的最佳选择。
随着3c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应用日趋普及,“神眼”业务也将进一步与3c无线的方式进行深度结合,使其配置更加灵活、使用更加方便。在不久的将来,联通“神眼”将会被应用到生产制造、商品流通以及特种行业等各个领域,进一步帮助更多的企业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销售管家是中国联通依托GSM/WCDMA移动通信网络,基于S7K/07A技术推出的一种企业终端数据管理产品。通过手机SIM卡的菜单预置功能,写入企业终端数据的采集程序,从而在任意一部手机上实现终端数据的统计上报,将终端数据实时送达业务管理部门,最终实现企业对终端数量的集中管理。同时利用空中下载(OFA)技术,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变更、增加或删减卡菜单项目。
企业解决方案 篇二
[关键词]SharePoint 协作平台 任务跟踪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代最具潜力的生产力,信息资源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信息化水平也已成为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面对企业的需求,以业务流程和生产流程为导向,以现有技术和平台本地化应用,是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有益经验和重要手段。
以SharePoint为基础的协作平台是企业优化业务效率架构的基础,帮助企业员工摆脱了非结构化工作的问题。与将信息管理和访问、协作和以人为本的流程视为开发目标,可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多方面带来巨大的收益。协作平台的主要目标是实现项目案例跟踪管理,文档的高级管理和资料整合,协作知识库建设,部门流程优化和人员协作。利用信息技术减少人力资源成本,利用信息化优化企业业务流程,有效避免为信息化而信息化的错误发展,促进信息化服务于企业的水平和质量。
一、企业协作平台的功能需求分析
企业信息化的核心由信息资源规划和业务流程重组两方面要素构成。其中,信息资源规划过程的基础和关键是总体数据规划和建立主题数据库,而业务流程重组就贯穿于始终,信息资源规划发现企业业务流程中的问题,促使其再造;再造后的业务流程又落实到信息资源规划生成的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上来,二者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企业信息化的核心。部门业务流程的瓶颈如图1所示。信息化的需求及业务流的瓶颈给部门带来了对业务协作的新需求。
1.任务跟踪管理和知识库建设
在日常的客户服务工作中客户的问题往往不能在一次的通信交流中解决,依靠传统的纸质记录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及时定位和全方位了解客户问题的需求,信息了解不全面,案例跟踪和审核方面基本空白。作为管理人员,由于处理过程的不透明性,不能有效的跟踪和把握事件进程。
2.客户资料管理
如果部门是面向客户的窗口,面对庞大的客户资料库,从前的纸质存储未分类管理的资料库已经不能满足客户需求,查找效率低下,不能实现多人同时检索,修改和标识版本功能,从而造成业务流程瓶颈。
3.文档高级管理
业务流程资料和终端资料分散,新旧版本不一,仍然是传统的“专家”式客户服务,影响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同时对于业务资料的更新不能及时传递到每个员工,并且服务过程中总结的个人经验没有途径共享,导致构建学习型组织阻力增大。
4.部门流程优化和人员协作
部门内部缺乏有效的协作手段,业务流程基本靠人工口头或电话传达,这种传达方式的缺陷就是,对每个员工都不能实时、及时的掌握业务流程信息,并在可能出现问题之前解决问题,造成工作流断裂,管理成本增加。
二、SharePoint协作中心解决方案
1.部门协作平台架构
部门的SharePoint以现代企业信息化基础构架为蓝本,结合部门实际进行提炼和综合后,有针对性的部署实施,其逻辑架构如图2所示。
协作平台功能特色
SharePoint协作平台是优化业务效率基础架构的基础,帮助企业员工摆脱了非结构化工作的问题。与将信息管理和访问、协作和以人为本的流程视为挑战,可在多方面带来巨大的收益。
①简化终端用户。采用B/S结构,使用户可利用其对基于 Office 的应用程序的了解情况和浏览器环境用于所有信息型工作活动,无需考虑自身的角色或任务;
②增值和管理 IT。仅需要支持技术的统一平台,从而在整个企业内启动综合能力;
③加速和适应业务。可快速简易地在各种级别(从个性化到企业应用程序开发)自定义并扩展平台;
④为企业构建安全、可扩展的平台。
2.业务协作平台的实现办法
(1)客户资料库建立和文档高级管理的实现办法
①客户资料库组建方案
客户资料库以客户为基本储存单位,将业务进行过程中与客户有关的信息均放置在其中,包括如客户入网表,优惠信息等。在本资料库中,有关客户的信息将被创建版本和归档信息,表明文档类型,上传者的信息和文件类型将会被作为企业搜索的元数据便于业务人员查找定位文档。具体信息如图3所示。
不仅如此,根据业务办理人员职责的不同,而对文档库的操作权限也有区别,包括只读,删除,完全控制等。同时根据不同的权限和版本控制,用户可以随时恢复文档到其原始版本,保证文档的安全性和同一修改。客户资料库以SharePoint文档管理为基础,架构如图4所示:
②文档库的实现办法
从多个文件共享、个人驱动器和非标准存储库中整合内容。建立统一的内容存储仅需占用您的文档管理系统中较少的存储空间,并帮助公司建立“唯一正版”文档。此外,此整合还提供以下优点。
a.权限
协作平台根据群体分组文件,为群体提供适当权限,使其能够修改文件, 而他人无法编辑,仅能查看。信息权限管理(IRM,Information Rights Management)能够使公司限制用户对从中下载的文档进行的活动。可在文档或列表级对IRM 进行定义,还可限制允许阅读文件的用户集,从而使其无法对文档进行各种操作,例如打印文件副本或复制文本。使用信息权限管理实现更多用户访问记录。
b.版本控制
协作平台中的文档库具有跟踪文件版本的功能。该版本控制功能包括:签入、签出、查看先前版本以及从先前版本还原。
c.审核
业务协作平台中可配置为审核文件的绝大部分修改或在查看文件后进行审核。此审核功能可用于生成报告。例如,管理者可以新版《业务操作说明》,并要求相关业务办理人员阅读。管理者运行根据审计表生成的报告后,即可确定哪些员工已阅读,或哪些尚未阅读。
d.集中备份
内容数据库以常规方式进行备份。
(2)任务跟踪和企业知识库的实现办法
①客户服务案例跟踪
客户服务案例跟踪以SharePoint问题跟踪模块为基础,整合客户服务受理工作的各个阶段,详实记录案例从产生到发展直至解决和总结整个流程中的所有信息,真实再现了客户服务案例从发生到发展再到解决和总结的工作流程分配,明确了工作过程中的相关责任人,同时由于案例过程的透明性,所有员工都可以对案例进行评论和建议修改和解决方案提供,有效地使客服工作从原有的“专家”式的个人为主题的案例接手方式转变为面向案例的团队解决方案。同时客户服务案例跟踪还将自动将邮件推送至案例中规划的人负责人的邮箱中,有关该任务的进程,修改都将以邮件形式呈送给负责人,保证即使负责人不能登录内网系统的情况下也能通过邮件及时了解和跟踪事件状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参考建议。同时针对非案例负责人和管理人员,有关该列表或者单一案例的所有情况均可通过邮件订阅来自动接收案例的最近进展和完成情况,真正做到与系统互动。
同时与案例分析相辅相成,随着面向案例的团队分析机制不断加深和完善,提升客户服务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转向了统一更新并共同使用的知识库的完善。因为知识库里拥有比较完善和多样的业务知识要点以及服务过程的注意事项等,知识库就是帮助用户也是面向用户积累各个业务系统的知识集合,是每次故障的解决,经验的知识积累,在下次发生同样的故障或者问题时,可缩短解决时间。大大提高了业务的可用性、恢复时间,从而提高业务的服务质量。知识库同时也是规范业务知识单元的标准操作。在业务系统发生故障时,可根据运维流程、业务规范等按标准的操作处理故障,减少了在解决故障时带来新的故障和隐患。同时结合了SharePoint的权限管理和协作管理,是知识库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和更新,保证及时有效掌握业务信息。
②企业知识库的建立
知识库的构建包含了部门全业务体系的内容,不论是新入职的员工还是经验丰富的值班员,知识库都能帮助员工更好的解决业务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客户服务知识库包括咨询查询篇、业务办理篇、资料手册篇、技术支持篇、客户服务篇等等。
(3)协作工作流支持
协作工作流要解决的任务是为实现业务办理,在多个参与者之间,利用B/S结构模型,按预定规则自动传递文档、信息或者任务。简单地说,工作流就是一系列相互衔接、自动进行的业务活动或任务。采用工作流,使用者只需通过电子化的支持手段,会按照定义好的流程自动往下跑,下一级审批者将会收到相关资料,并可以根据需要修改、跟踪、管理、查询、统计、打印等,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人员成本,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三、SharePoint协作平台实施效果
1.建立任务跟踪系统
基于协作平台建立了任务跟踪管理系统, 为员工提供了一个集中的协同工作的平台。用户通过此平台提交、分配和指派、处理问题或对问题发表建议和评论。大幅节省了人员直接相互沟通的时间。对每类问题建立表单,使得问题在提交时即包含了完整、准确的信息。相关人员可以直接查看所有问题的状态和处理进展,能够有针对性的解答和全方位的了解,更快定位问题点所在。同时,每个问题都有明确的负责人,可以有效提高问题的处理效率。所有的任务都被记录并按优先级排序,员工可以专注于当前问题的处理。
对于管理者说,方便对员工的工作进行量的评估,而且根据集中出现的故障问题和客户需求分别向其他相关部门及时提供信息,作为参考依据。对于经典的案例解决过程,所有信息都被保存下来,作为结构化处理流程的候选案例。如满足条件则进入知识库,成为业务流程给业务流程上所有员工,从而完成了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
2.基于SharePoint协作平台的客户信息库和文档库
按照业务职能,统一部署文档库,比如可划分为企业客户资料库、业务资料存储区、计费组资料存储区、客服组资料存储区、公共资料柜。在日常工作中,业务通告(如从Inmarsat获取的最新业务信息和业务文档)、技术资料、多人协作业务办理文件等相关的业务文档均被放置在相应的区块。
强大的搜索和导航功能使查找客户或者文档简单易行,用户可使用自助模型访问并检索文档。特别要指出的是SharePoint协作平台彻底解决了业务办理人员检索资料不能多人同时查看的问题,平台保证文档修改的独占性,但是对于文档的查看是允许所有拥有查看权限的用户同时关注,根本上提高了资料传播和共享的效率。
3.基于SharePoint协作平台的任务分配
在协作平台中另外一个重要模块就是部门任务分配模块,任务分配模块设计目的非自上而下的任务分配机制,而是采取扁平的任务架构。即业务员工不仅能接受任务,也能向他们安排任务。所有的协作平台用户登录后都将在主页看到与自己相关的任务情况,在任务情况列表中详细显示了任务的发起人、负责人、相关的背景资料和任务的完成状态。通过对任务的筛选和检索,部门决策人员可随时了解任务进程情况,并加以点评和指导。且随时更新任务状态和资料信息,避免了传统口头任务下达方式的进程不可控、任务指标收集困难、完成统计耗时等弊端。提高了结算中心业务办理流程的效率和任务完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做到有章可依、有据可循。
四、结束语
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协作平台)不是无计划的突然发生。用户通常不会急于拥抱一个新解决方案,除非该解决方案明确地解决其总体业务目标。该协作平台的应用应始终如一以需求为目标,进一步拓展开发其与部门业务流程相契合的应用,如商业智能报表系统模块,KPI性能检测模块和可重用的三态工作流、拓展协作平台与现有业务系统(CallCenter呼叫中心,传真平台等)的互联互通等,不断优化方案,增加SharePoint协作平台的服务人群,将企业信息化的目标落实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
参考文献:
[1](美)刘瑞等著。协作通信及网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糜正琨,王文鼎。软交换技术与协议[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3]赵慧玲,叶华。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4]王达。虚拟专用网(VPN)精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美)拜耶斯,精通Windows SharePoint Services[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6](美)阿曼。奥法特。软件测试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7](英)休斯,考特莱尔著。软件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企业解决方案范文 篇三
【 关键词 】 容灾系统;灾备中心;数据复制;方案
The Solution of Disaster Recovery for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 Industry
Zhao Lei-ting
(China Unicom System Integration Limited Corporation Beijing 100032)
【 Abstract 】 The guidelines of .building dis《www.xuanchuanyuan.com》aster recovery system for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 Industry were summarized. The six level system of information system disaster recovery standard was discussed. The methodology and system implementation procedure for building disaster recovery system were interpre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ix level system of disaster recovery, technical solutions for different level of disaster recovery and their key technology were analyzed. At last, the suggestion for building disaster recovery system for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 Industry was provided.
【 Keywords 】 disaster recovery system; disaster backup center; data replication; solution
1 容灾建设意义及方针
现代企业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并逐步成为其生存运转的命脉。而火灾、水灾、爆炸、地震、雷击或设备线路故障等自然原因,以及黑客破坏、人为破坏等非自然原因引起的各种灾难,时刻萦绕在企业周围,使企业无法做到高枕无忧。尤其是对政府、金融、电信、电力、交通等重点行业,企业的关键应用系统与核心业务息息相关,加之目前数据、业务大集中的趋势使得企业IT系统的风险高度集中化,因此系统的安全性和持续性尤为重要,容灾系统的建设成为一项紧迫的工作。
容灾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组织保障、管理机制建设、技术支撑、工程实施、运营维护等多个方面着手进行,这些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造企业的完整的容灾备份体系。在容灾备份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本着如下的建设方针:
预防为主:政企客户应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突发事件风险防范体系,对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风险进行有效地识别、分析和控制,并对风险指标动态、持续监测,建立有效的技术支撑与保障体系,减少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明确职责:政企客户应加强容灾应急处置队伍建设,明确相关部门与个人在容灾备份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制定有效的问责制度,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反应快速、报告及时、措施得力、操作准确,降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
持续改善:政企客户应建立统一指挥、协调有序的容灾应急管理机制,主动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定期演练和评价应急预案,持续改进本机构的容灾应急预案和相关协调机制。
2 容灾标准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11月1日正式实施了《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以下简称“国标”),在此国标中,规定了一个灾难恢复的六级体系,灾备级别按照从第一级到第六级的顺序依次升高,如表1。
容灾系统的建设需要规划先行,政企客户应结合自身的业务需求和信息系统的发展状况制定自己的容灾系统的发展规划与规范,根据国标的灾难恢复的六级体系,规划建立与企业相适应的灾备保护等级,并以业务持续性计划(BCP)作为容灾系统建设的方法论。
3 容灾建设方法论
目前在容灾系统建设方面业界普遍采取如下原则:遵循业务持续性管理(BCM)要求,制定企业的业务持续性计划(BCP),分步骤的实施容灾系统建设,并不断完善企业的BCP,以企业的BCP为基础指导企业的容灾系统运行维护和灾难恢复。
企业的BCP的制定要求有周详的规划,尤其是灾难所引起的对业务的冲击程度的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灾难恢复策略,分析目前最新的、最成熟的信息技术,提出最佳的灾难恢复方案。在企业的BCP建立以后,还必须事后反复测试,并随时调整、加以改进,完整的企业BCP才能得以建立。
企业应根据业务连续性管理标准,结合自身在容灾领域建设和维护的特定需求,形成自己的容灾建设标准规范和实施步骤,图1给出了中国联通在容灾系统建设方面所采用的一个信息系统容灾建设总体方法论的参考模型。
该参考模型将容灾系统建设划分为分析评估、设计实施和维护管理三个主要阶段,并制定了七个主要实施步骤。
1)项目启动:其主要工作是就灾难恢复与管理层及相关的业务部门达成共识,认可业务连续性对企业的价值,以获得最大的支持,因此本阶段的主要工作重在沟通。需要管理层接受业务连续性项目的相关成本,对容灾建设的策略、范围、组织架构调整及项目计划进行批准。
2)灾难类型分析:也称为风险分析,本阶段的目的是针对当前企业核心业务流程、企业IT系统环境所存在的潜在风险确定系统可恢复能力级别,最终要得到带有优先级别的需要防护的灾难列表,并制定可能的处理方法或转嫁策略。本阶段需要做的工作是:确定当前业务环境中的客观存在的威胁和薄弱环节;评估灾难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定性(业务中断与数据丢失)的分析,评估风险的影响;提供在现有条件下,降低风险和改进薄弱环节的建议;形成需要防护的灾难列表或象限图。
3)业务冲击分析:业务冲击分析的目的是定量或定性地分析由于业务中断和预期灾难可能对企业业务造成的影响(经济上和业务操作上),并由此确定关键功能、恢复顺序和相关性,以便确定灾难发生后的容灾系统的恢复时间目标(RTO)和恢复点目标(RPO)。本阶段需要做的工作是:识别关键业务功能和应用系统;识别应用系统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支持关系(相关性);确定当在预定的时间内无法正常运行时,对关键业务造成的损失及影响(定性和定量);确定灾难恢复和业务连续需求(恢复时间目标RTO和恢复点目标RPO);确定恢复顺序;识别关键的服务时间段和可容忍的性能下降程度。
4)容灾策略制定:结合以上各阶段的分析结果,以及本企业自身在容灾上的投入能力,制定本企业自己的短期、长期范围内的容灾策略和目标,并有意识地对企业组织架构和人员职责进行调整以适应策略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制定出容灾实施的步骤,优先解决最为重点的问题。在制定容灾策略时,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需要考虑企业现有的容灾环境;需要考虑企业容灾中心建设的选址;需要考虑企业的短期、长期目标;需要考虑容灾模式的选择,如容灾层次、容灾范围、运营方式、容灾规模等。通过以上方面的综合考虑,形成本企业自身的信息系统容灾建设演进路线。
5)方案设计实施:容灾方案可供选择的范围很大,但所有的容灾方案都必须考虑的因素包括恢复时间、实施和维护容灾策略所需的投入等。容灾恢复时间的需求越短,所需的实施成本就越大,实施难度也就越高。目前,业界存在的各种方案可以分别满足不同的数据恢复点目标(RPO)和恢复时间目标(RTO),需要根据业务冲击分析的结果,针对每一种业务流程,综合选择能够满足容灾目标的方案。
6)测试、培训、演练:制定的灾备计划,需要经过不断的测试和演练,满足企业不断发展的需求。同时,通过测试过程,使企业内部各部门及人员熟悉自己在业务连续性计划中所扮演的角色,做到胸有成竹,在灾难真正发生的时刻有条不紊地开展恢复的过程。
7)计划审核维护: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升级以及新的内部和外部的需求变化,IT系统也将随之变化。要确保业务连续性计划的有效性就需要定期进行检查;每当计划涉及到有重大改变的时候,需要对业务连续性计划做相应的修改。
4 容灾系统技术方案选型
根据国标不同的灾备级别,容灾方案分为数据级和应用级两大类灾备解决方案,数据级灾备解决方案是针对国标1~4级的技术方案,而应用级灾备解决方案可以涵盖国标第5级和第6级的灾备技术内容。
4.1 数据级灾备解决方案
数据级灾备解决方案又分为两种。
1)运输介质模式:此灾备方案是数据级灾备方案中的低端方案,可以满足国标1~2级中的技术需求。该模式需实现:a) 本地数据备份 b) 备份介质出仓 c) 远程运输备份介质,并进行介质管理。该模式下的技术方案利用备份软件以及相应选项功能,将客户生产中心的业务数据和应用系统数据定时备份到本地,再人工运送至灾备中心。该方案是一种非实时的离线方式,技术难度不大,但不能保证生产中心与备份中心间数据的实时一致性。
2)链路传输模式:此灾备方案是数据级灾备方案中的高端方案,可以达到国标3~4级中的技术要求。该模式需实现:a) 本地数据备份 b)定时数据传输,通过数据链路批量将备份数据传输到灾备中心。该模式下的技术方案需要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之间有电子通讯链路连接,利用备份或复制软件将生产中心的业务数据和应用系统数据定时备份或复制到灾备中心。
4.2 应用级灾备解决方案
应用级灾备解决方案也可分为两种。
1)实时数据复制模式:此灾备方案是应用级灾备方案中的常用解决方案,可以满足国标5级中的技术需求。该模式需实现:a) 数据远程实时复制 b) 通信网络自动或集中切换功能。该模式下的技术方案需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之间有电子通讯链路连接,将生产中心的业务数据和应用系统数据实时传送到灾备中心,并提供网络的自动或集中切换能力。换而言之,本方案应具备数据远程实时复制和通信网络的自动(或集中)切换的核心功能。数据远程实时复制分为磁盘复制和软件复制的两种实现方式。磁盘复制由分别处于主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的磁盘阵列之间通过磁盘阵列的控制器以数据同步或异步的方式在专有数据链路上进行数据复制。磁盘阵列的异步数据复制方式对应用系统性能的影响较小,但是灾难发生时,数据损失较同步数据复制的方式大。生产中心与灾备中心的通信线路的物理距离所产生的数据传输时间会对写操作造成影响,这和光或电波的传播速度有关,例如,光或电波在150公里距离上的一个来回需要1ms,因此对数据延迟较敏感的同步数据复制一般用于100公里内的同城容灾,而异步数据复制方式对数据在异地之间的复制延迟不敏感,因此可以用于不受物理距离限制的异地容灾。磁盘复制具有不占用主机的计算资源,可靠性高,性能好等特点,由于使用专用的数据复制通路,例如在同城域内一般用光纤通道(FC),因此可以进行大容量的数据实时复制。但是磁盘复制对进行数据复制的位于生产中心和备份中心的对等磁盘阵列的型号有严格要求,一般必须是同一厂商的特定型号,因此异构的兼容性较差。而软件方式的数据复制可以规避这一缺点,其具有可以跨异构存储系统的特点,但是软件复制需要占用少量的主机系统计算资源。
2)零丢失模式:此灾备方案是应用级灾备方案中的最高端方案,可以达到国标第6级灾备的技术要求。该模式需实现:a) 数据远程实时复制且实现数据零丢失 b) 系统自动或集中切换功能 c) 支持远程集群系统的实时监控和自动切换能力。该模式下的技术方案需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之间有电子通讯链路连接,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之间进行磁盘数据的同步复制,或者利用灾备软件相应套件,进行远程磁盘逻辑卷镜像,实现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之间磁盘数据实时一致的功能,从而保证客户数据零丢失,并提供系统自动切换能力和实时监控的功能。由于通信物理距离对数据远程同步复制的数据写操作的延迟影响,零丢失模式应用级容灾一般用于100公里内的同城容灾。同时,组建可实时无缝切换的高级集群系统,也是实现该模式的必备条件,如图2展示了零丢失模式应用级容灾的一个实现示意图。
5 结束语
政企客户的容灾系统的建设要有条不紊地分步进行,即要立足长远,具有优良的发展路线图;又要做到因地制宜,不因系统过度超前而造成投资浪费。我们需要在企业整体IT发展战略下,为不同类型的企业应用量身定做不同级别的灾备,将企业IT投资的效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 中国网通集团。 容灾建设指南[R] .2006(8).
[3] IBM中国信息支持中心。 IBM容灾白皮书[R].
企业解决方案范文 篇四
戴尔大中华区企业解决方案总经理曹志平表示:“在互联网+时代,许多传统企业都在进行变革、转型,给企业IT部门带来了诸多挑战,也对企业IT解决方案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对戴尔而言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机遇,我们致力于不断的技术创新,开发出具有更强性能、更高兼容性的产品,为客户打造出真正符合客户需求的全套解决方案,并提供更稳定的供货及服务,成为他们最可靠、最可信赖的合作伙伴。”
戴尔企业级解决方案家族
再添多名新成员
今年上半年,戴尔公司在企业级解决方案领域连续发力,推出了一系列重磅产品,涵盖服务器、存储、网络等领域,全方位、多层级满足各种规模企业的定制化需求。
在存储方面,全新戴尔SC系列存储阵列SCv2000系列,将高性能与低价格完美融合,打造出最具性价比的入门级存储产品,重新定义企业存储的经济效益,为各种规模的客户提供世界一流的存储解决方案。新的SCv2000系列提供同类最佳的性能和保护,并集成了数据保护功能,以支持特殊项目、数据库和测试环境,或者简单的存储集中。它把Dell Storage Center软件扩展到入门级阵列,使客户能够在通用平台上实现标准化,从而帮助他们节约时间、管理成本和运营开销。
稳定、可靠的供货及服务体系,让用户无“后顾之忧”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的传统及新兴企业都面临着向信息化时代转型的巨大挑战,稳定、可靠的IT系统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这使得企业IT部门对于IT解决方案供应商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客户的需求,是对戴尔既有供应链体系与渠道销售体系的极大考验,当然,挑战同样也意味着机遇,戴尔公司通过持续、稳定、可靠的供货及渠道系统,能够让客户毫无后顾之忧地专注于业务发展,成功实现业务转型。
戴尔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是一套由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组成完整系统,通过它们之间的紧密协调、共同管理,戴尔不仅可以更有效的管理库存,更能控制成本并获得在行业领先的价格优势。
第一,零库存。传统的库存管理仅仅是对自身库存物资的数量管理与控制,而在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管理则应把视野从自身扩大到由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网络上来,和它们之间充分交换库存信息,相互协调,共同管理库存,实现整体库存水平的下降,甚至零库存。戴尔公司所涉及的IT行业是一个更新速度非常快的产业。据悉,该行业原材料每周都面临着1%的贬值,如果能有效控制库存,那么企业就能够获得超越竞争对手的价格优势。
第二,组织严密的供应商网络。戴尔有一整套十分完整和严格的供应商遴选和认证制度。要想成为戴尔的供应商,企业必须证明其在成本、技术、服务和持续供应能力等多个方面具有综合优势,特别是供应能力必须长期稳定。只有满足上述条件戴尔才能在生产中获得稳定的保质保量的材料来源,并快速反应客户的订单需求。不仅在供应商的选择上戴尔有严格的要求,对于供应商的选址戴尔亦有其特别的规定。如果达不到要求随时都有被替换和淘汰的可能,但是戴尔的供应商们愿意与其合作,因为戴尔可以利用自身品牌优势给他们带来充足的订单和有效的预测保证。据此,戴尔与供应商的合作达到了理想的双赢状态。
第三,成熟新技术迅速推广的产品策略。戴尔很少在一个新技术或新产品刚出现时把它推向市场,而是要等技术已经标准化,产品已经成熟时才大规模进入市场并成为领导者。要做到成熟新技术迅速推广就要做到产品的敏捷开发和模块化设计,做到零部件标准化、模组化设计、业务流程再造。这样才能快速反应市场需要。
企业解决方案 篇五
关键词:终端准入 网络安全 802.1x EAD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6-0014-02
1 引言
在创新无处不在的IT世界里,从要求可用性到安全性再到高效率,只经历了短短的几年时间。如何对终端设备进行高效、安全、全方位控制一直都困扰着众多IT管理者,由于终端设备数量多、分布广、使用者素质及应用水平参差不齐,而且终端设备所接入的网络环境异构化程度很高,导致了终端成为整个IT管理环境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一环,对终端问题的响应业已成为IT管理者日常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它同样遵循着从可用性到安全性再到追求效率的发展规律。
终端作为网络的关键组成和服务对象,其安全性受到极大关注。终端准入控制技术是网络安全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它通过身份认证和完整性检查,依据预先设定的安全策略,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控制终端的访问权限,能有效限制不可信、非安全终端对网络的访问,从而达到保护网络及终端安全的目的。终端准入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提高网络安全性,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机构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终端准入控制技术已经得到较大的发展和应用,在安全领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发展现状
为了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安全专家相继提出了新的理念。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提出了主动防御、可信计算等概念,认为安全应该回归终端,以终端安全为核心来解决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
3 终端准动模型
H3C终端准入控制解决方案(EAD,End user Admission Domination)从控制用户终端安全接入网络的角度入手,整合网络接入控制与终端安全产品,通过智能客户端、安全策略服务器、联动设备以及第三方软件的联动,对接入网络的用户终端按需实施灵活的安全策略,并严格控制终端用户的网络使用行为,极大地加强了企业用户终端的主动防御能力,为企业IT管理人员提供了高效、易用的管理工具。
4 终端准入控制过程
EAD解决方案提供完善的接入控制,除基于用户名和密码的身份认证外,EAD还支持身份与接入终端的MAC地址、IP地址、所在VLAN、所在SSID、接入设备IP、接入设备端口号等信息进行绑定,支持智能卡、数字证书认证,支持域统一认证,增强身份认证的安全性。根据实际情况我们采用基于域统一认证,与接入终端MAC地址和接入设备IP信息进行绑定的严格身份认证模式。通过身份认证之后,根据管理员配置的安全策略,用户进行包括终端病毒库版本检查、终端补丁检查、是否有等安全认证检查。通过安全认证后,用户可正常使用网络,同时EAD将对终端运行情况和网络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和审计。若未通过安全认证,则将用户放入隔离区,直到用户通过安全认证检查。EAD解决方案对终端用户的整体控制过程如图2所示。
5 终端准入控制策略的实现
5.1 接入用户身份认证
为了确保只有符合安全标准的用户接入网络,EAD通过交换机的配合,强制用户在接入网络前通过802.1x方式进行身份认证和安全状态评估,但很多单位已经建立了基于Windows域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Windows域管理用户访问权限和应用执行权限。为了更加有效地控制和管理网络资源,提高网络接入的安全性,EAD实现了Windows 域与802.1x统一认证方案,平滑地解决了两种认证流程之间的矛盾,避免了用户二次认证的烦琐。该方案的关键在于两个“同步”过程:一是同步域用户与802.1x接入用户的身份信息(用户名、密码),EAD解决方案使用LDAP功能实现用户和Windows域用户信息的同步。二是同步域登录与802.1x认证流程,EAD解决方案通过H3C自主开发的iNode智能客户端实现认证流程的同步。统一认证的基本流程如图3所示。
5.2 安全策略状态评估
EAD终端准入控制解决方案在安全策略服务器统一进行安全策略的管理,并在安全策略管理中提供黑白软件统一管理功能。管理员可根据IT政令,在安全策略服务器定义员工终端黑白软件列表,通过智能客户端实时检测、网络设备联动控制,完成对用户终端的软件安装运行状态的统一监控和管理。如果用户通过安全策略检查,可以正常访问授权的网络资源;如果用户未满足安全策略,则将被强制放入隔离区内,直至通过安全策略检查才可访问授权的网络资源。
5.3 EAD与iMC融合管理
EAD通过与iMC(开放智能管理中枢,Intelligent Management Center)灵活组织功能组件,形成直接面向客户需求的业务流解决方案,从根本上解决多业务融合管理的复杂性。EAD实现了对用户的准入控制、终端安全、桌面资产管理等功能,iMC平台实现了对网络、安全、存储、多媒体等设备的资源管理功能,UBAS、NTA等组件实现了行为审计、流量分析等业务的管理功能,这几者结合在一起,为企业IT管理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融合用户、资源和业务三大要素的开放式管理体验。
6 结语
在未实施终端准入解决方案之前,本企业网络管理模式被动,虽制定完善的IT管理制度,但不能有效实行,比如不能及时升级系统补丁,不能及时升级杀毒软件病毒库,不能实时监控用户软件安装,不能实时监控计算机硬件信息等问题。通过实施终端准入解决方案,降低了来自企业内部网络的威胁,规范了终端准入安全策略,提高了IT管理员工作效率,从而保障了企业网络环境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周超,周城,丁晨路。计算机网络终端准入控制技术。计算机系统应用,2011,20(1):89—94.
[2]马锡坤。医院网络终端准入控制解决方案。医院数字化,2011,26(11):30-32.
[3]成大伟,吕锋。支持802.1x的网络准入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中国科技博览,2012,27:296.
企业解决方案范文 篇六
企业信息化,企业网络的建设是基础,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应用发展的现状来看,Intranet是得到广泛认同的企业网络模式。Intranet并不完全是原来局域网的概念,通过与Internet的联结,企业网络的范围可以是跨地区的,甚至跨国界的。
现在,Internet的发展已使世界成为电子信息的地球村,人们不在有地理空间上的交流限制。随着网上商业活动的激增,Intranet也应运而生。企业都已感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陆续建立起了自己的企业网和Intranet并通过各种WAN线路与Internet相连。国际互联网Internet在带来巨大的资源和信息访问的方便的同时,它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的危险,至今仍有很多企业仍然没有感到企业网安全的重要性。在我国网络急剧发展还是近几年的事,而在国外企业网领域出现的安全事故已经是数不胜数。我国网络安全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防御意识的落后。对网络安全的防护,意识和观念须先行。但现实中无论是网民还是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网络安全的维护意识薄弱得让人痛心。据调查:在我国电脑应用单位80%未设立相应的安全管理组织,58%无严格的调存管理制度,59%无应急措施,48%无事故发生后的系统恢复方案。因此,我们应该在积极进行企业网建设的同时,就应借鉴国外企业网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建设完善网络安全体系,将企业网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和漏洞降到最低。应该提供7*24小时的网络安全及VPN网络业务运营。
安全威胁的种类和破坏力在与时俱进,这是安全领域最令人不安的事实之一。与安全隐患作斗争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过去,企业IT团队使用多种工具的组合解决各种安全问题。现在这种方法已因成本过高和无法扩展而变得不合实宜,而非集成工具的维护工作过于复杂正是造成上述缺陷的首要原因。因此,IT团队开始将目光转向具有高可靠性的集成安全解决方案。
安全管理的现状促使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SME)转而青睐统一威胁管理(Unified Threat Management/UTM)相关解决方案。在大型组织机构的数据中心及隔离区(DMZ)等数据集聚点,巨大数据流量的压力和用户对高速度的追求使专门的威胁管理解决方案成为必需。
就目前而言,无论是少林金钟罩,还是武当铁布衫,需要双管齐下:将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运用于分支机构,同时将专门的高性能威胁管理设备运用于核心中枢部门,这种“两手都要硬”的策略不失为分布式企业的最佳选择。
为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辩明真身
将高性能放在首位的客户可能会选择单一功能的安全产品;但是,多种专业设备的部署和管理将会耗费大量成本。除支付购买多种产品单元的初期投资外,IT团队可能还要花费精力应对五花八门的用户界面与管理工具,而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则能够在大多数情况下为用户提供性能、成本与可管理性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不过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并不是出门去随便购买一套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就万事大吉。各家厂商生产的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大相径庭,因此我们强烈建议客户,在为基础设施选定具体的安全解决方案之前,首先要仔细比较各种产品在性能和技术规范上的不同之处。
产品功能的质量是否统一
市场上出现的各种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设备可能并不具备统一的强大功能。厂商可能只是将来自不同开发者和第三方供应商的防病毒软件、防火墙和网页过滤功能集合在一起,作为整套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出售。受低成本或劣质产品设计的影响,具体的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产品可能会含有设计不合理的技术,进而导致最终产品的质量良莠不齐,使性能的可靠性受到损害。
考虑到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在保护企业数据安全方面扮演的关键角色,我们建议IT经理人选择顶级质量的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以使企业享受到市场领先供应商提供的先进功能,从而确保针对安全威胁的有效防御。
是否拥有全面的安全保护功能
选择优秀的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意味着客户将坐拥整套安全保护功能,包括互为补充的主动反应机制与被动反应机制,以及具有可视性和可控制性特点的网络层机制。
真正的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不仅能够满足上述全部要求,还要具备以下功能:虚拟专用网络(VPN)、多层防火墙、多方位侵入监测与预防机制、多协议防病毒软件、反间谍软件(anti-spyware)、反网络钓鱼软件(anti-phishing)、反垃圾邮件(anti-spam)以及网页过滤等。
是否应用虚拟技术
虚拟功能是强大的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所应具备的重要特点之一。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采用的虚拟技术允许管理员将不同的“虚拟”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部署到不同的网络分区或用户组,从而利用统一界面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这一重要功能帮助管理员应用不同种类的接入请求,根据不同的安全策略以简易而安全的方式划分用户组和数据通信种类。虚拟技术的本质在于模拟网络中拥有多部设备,而无需真正部署设备,从而节约了管理成本与部署成本所需的人力物力。
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采用的部分虚拟技术包括:
-安全区域(Security Zones),即分布在逻辑区中的网络逻辑分区。安全区域可分配给物理接口,也将整部设备分配给虚拟系统。在后一种设置中,多个安全区域共享同一个物理接口,从而增加接口密度,降低设备成本。
-虚拟系统,即分区附加层次,能够创建多个独立的虚拟环境。各个虚拟环境都拥有自己的用户、防火墙、VPN、安全策略和管理接口。虚拟系统允许管理员迅速将网络划分为由单一设备管理的多个安全环境,从而帮助网络操作员创建多用户解决方案,同时减少防火墙数目,降低管理压力。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与运营开支。
-虚拟路由器。此功能帮助管理员对单一设备进行分区,使其起到多部物理路由器的作用。各个虚拟路由器可对各自的域提供支持,确保路由信息不与建立在其他虚拟路由器上的域进行交换,从而避免了通信混乱。
-虚拟局域网(VLAN)。即子网络的逻辑(而非物理)分支,帮助管理员确认通信并对其进行细分。安全策略可以具体规定由各个虚拟局域网(VLAN)至安全区域、虚拟系统或物理接口的通信路由,从而帮助管理员确认并组织多个部门之间的通信,并确定哪些资源可被访问。
是否具备网页过滤方法的选择
市场上的大多数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都具有网页过滤功能。IT经理人必需对哪一种网页过滤功能最适合企业需要有清醒的认识。
某些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拥有外部网页过滤功能,能够使通信流量由设备转而流向专用的网页过滤服务器,以执行网页过滤策略。还有一些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具备集成式网页过滤功能,能够帮助企业建立自己的网页访问策略,通过一个不断更新的数据库有选择地阻止对某些网站的访问。
无论选择哪一种过滤方法,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都应能够使企业组织将所选方法迅速付诸实施。此外,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还应帮助IT经理人使用黑名单、白名单及其他各种预定义及用户定义策略定制网页过滤解决方案。
专门的威胁管理解决方案
许多拥有大型数据中心的大企业或公司需要部署额外的威胁管理工具,如防火墙、防病毒网关、防入侵系统等,以满足对系统大容量和高性能的需要。
企业解决方案 篇七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职工培训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今天,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离不开高素质人力资本。但随着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我国国有企业的培训投入不但没有增加, 反而不断减少。而当前全国范围内企业职工培训存在的困惑, 不利于企业职工素质的提高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企业职工培训的困惑
1.1国有企业职工培训缺乏正确理念
由于企业管理者不能看到培训产生的经济效益,因此,对待职工培训重视不够,不会从企业的战略角度来看待培训的重要性,只是强调短期效应,使职工培训缺乏长期化和系统化,往往只是一种形式。很多企业的领导认为培训仅仅是员工的事情,领导不需要培训。导致培训没有层次性,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政府的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很多地方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职工培训机构和资格认证机构;缺乏相应的职工培训经费,认为职工培训仅仅是员工和企业的事情,特别是在当前,大量农民进城打工,苦于没有钱学技术考职业资格证书;政企缺乏必要合作,没有沟通交流的平台。因此,职工没有感觉到工作的竞争,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把培训作为简单应付的差事,更有甚者,将培训视为离开岗位作短暂休息的难得机会。
1.2培训体系存在诸多问题
培训体系存在诸多问题:第一,很多企业缺乏培训需求的分析,即我们这个企业员工究竟需要提高什么?领导需要学习什么?企业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第二,培训内容和方法不适宜,当前很多企业的员工文化素质比较低,其技能的获得往往是靠师傅的传授,仅仅是经验学习,缺乏理论。第三,培训质量差,缺乏相应机制促使员工重视培训。第四,培训师资素质差,师资的知识结构难以跟上知识技术更新的速度,难以满足员工学习发展的需要,造成培训低效。
1.3缺乏培训网络
现在有些企业需要培训员工却难于找到相应的培训机构,有些不需培训的项目,结果此项目的培训机构却多如牛毛,反映出培训机构结构性矛盾,造成资源的浪费。企业和政府、大学、职业技术学校缺乏沟通与互动,不能实现资源互补。同时在企业内部各个层面缺乏相应的学习培训网络体系,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培育,缺少技术学习和技术创新的氛围。
2. 职工培训工作的解决方案
针对上问题,经过认真分析、思考,我认为今后职工培训工作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解决方案。
2.1培养形成正确的培训理念
2.1.1改变传统观念
改变传统观念,高度重视企业职工培训,实施“培训、考核、聘用、待遇”一体化的制度。作为企业要将人才的培训放在企业管理的优先地位,将大量的资金与人力投入到员工的培训中来,以更好地开发头脑资源,保持竞争优势,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需要。日本经济正是由于高度重视企业培训和教育才使其企业在全球化的竞争中独占鳌头,我们确实应该向日本企业学习其职工培训的经验。
2.1.2加强职工教育
加强职工教育,要让职工明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存竞争日益激烈,如果不从学校学习转向终身学习,不断地去获取新知识,那无疑将会被时代所淘汰。教育职工有强烈的危机意识,自觉实现“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的转变。努力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加大培训宣传力度,让培训的任务、目的、意义深入人心,营造一个人人能学习、人人爱学习的氛围,使尊重人才、渴望成才蔚然成风。要让职工认识到,只有在这样的企业,才能够工作下去,有所发展,干出成绩。
2.1.3切实出台一些激励措施
对学有所成者予以重奖,将培训效果与工作机会挂钩,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让拔尖人才脱颖而出。让职工感到培训是一个提高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宝贵机会,从而创造出一种气氛,让职工感到培训机会来之不易。
2.2建立健全的培训体系
应切实加强培训体系的建设。首先在培训前应进行培训需求的分析,各个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应首先主动出击,对领导层、中层管理者、员工、专家进行培训需求的调查,从知识、技术、态度三个方面来对组织发展规划、工作需求和员工素质三个方面进行需求分析;其次在前一阶段调查分析基础上制定培训方案,应包括培训的目标、培训的内容、参加人员、师资力量的配备、培训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等等。
2.2.1制定切实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企业职工培训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对整体培训结果进行评价;同时对受培训员工的培训表现及成绩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对于培训成绩优异且工作业绩突出的学员给予奖励,加薪晋级,以此来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培训的时效性。
(1)对培训工作进行程序化管理,年度培训工作按照“培训需求分析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培训效果评估培训总结反馈”的模式,实行环闭式管理。
(2)项目培训工作,按照“确定培训项目要求拟定教学计划大纲设置课程、聘用教师组织培训实施控制考核记录总结反馈”的方式,实行环闭式管理。
(3)为保证培训计划有效实施,达到预期培训目的,要把培训计划列入绩效考评体系中,培训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和实施完毕后,不仅培训实施部门要对培训对象进行考核,而且企业内部也要对培训实施部门的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估;不但要督查培训部门的工作绩效,还要检查培训归口部门的工作质量。层层分解,实行部门领导负责制,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制约机制。
2.2.2加强培训评价体系
为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须建立有效的培训评价方案,重点对培训活动的下列问题进行评价。
(1)受训者现有职业能力状况评价。通过对受训者已有职业素质、能力的分析评价,了解培训对象的培训起点。
(2)培训目标分析。分析受训者在现岗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明确找出每个学员存在的差距,帮助学员确定培训目标,并将其作为制定培训计划的重要依据。
(3)培训效果认定。通过评价准确地回答所实施的培训在什么内容上、多大程度上提高了受训者的水平,是否达到了培训目标要求等问题。如可对受训者前后的工作态度、操作能力、故障处理能力、质量判定能力等进行比较来加以评价。
(4)对培训目标、内容、方法、培训管理等环节在内的培训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提出还需要调整、补充、改进的方面,以促进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如通过组织学员讨论、问卷调查或相关测试等形式,了解他们对课程的反映,对培训计划是否满意、是否认为有价值,包括对培训内容、老师及主持人的水平、培训方式、时间安排、环境设施等方面的反应程度。
2.2.3注重培训效率、提高培训产出
培训的根本目的是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因此,企业应积极培育培训成果转化的工作环境,从而达到提高培训效果的目的。首先,积极提倡将培训运用到工作中并奖励运用得好的员工,关注新的受训员工,与他们讨论如何将培训成果运用到工作中;其次,了解培训内容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有多少,再根据测量结果变更培训内容或者工作环境。确保培训内容最大限度地为工作实践服务。
2.3建立培训网络
建立相应的全方位的、分层次、多环节的人力资源开发的职业培训体系。首先, 企业、政府、大学或职业技术学校应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资源互补, 共同致力于企业员工的培训。其次, 针对企业不同层次的人, 应建立不同的培训体系和资源库。在日本, 培训分为新员工教育培训、基础管理指挥骨干人员教育培训、专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中层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调、高级领导人员的教育培训, 针对不同的层次, 有不同的培训方案和培训重点。再次, 应该加强企业内部培训网络体系的建设, 建立学习型企业,树立学习的榜样, 形成相互学习和“ 比赶超”的氛围, 促进企业员工的技术提高和企业的科技创新。
结束语
在国有企业职工培训工作中,我们虽然面临的困惑很多,但我深信,一个企业有了明确的培训政策,并有企业自上而下的支持。以培养和发现符合时展要求的职工队伍为目的,更新观念,认清发展方向,在人力资源开发上多做探索,企业职工培训一定会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杨振宇。对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思考[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7(01).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宣传员为大家整理的7篇企业解决方案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企业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