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率王族改为汉字单姓元”,其王族之外的拓跋氏遂成为遮姓,仍为拓跋氏。
到西魏末代帝王恭帝元廓即位后,将元氏复改回拓跋氏。隋文帝统一中原后,拓跋氏嫡系主流最佟仍然改为汉姓元氏。而庶支拓跋氏则汉化姓氏繁多,诸如长孙氏、李氏、王氏、金氏、郑氏、赵氏等等,不一而足皆世代相传。
拓跋改姓的原因:
每任君主在继承皇位之前都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以便能顺利接管朝政,管理好国家。由于当时的鲜卑族并没有自己创造的文字,但拓跋弘这一代的皇子皇孙们,他们接受的是中国传统的华夏文化,学习着华人的语言和社会习俗。拓跋弘长时间学习华夏文明,渐渐地,他开始认同了这一华夏文明,甚至认为这一文化超越了自己鲜卑族的文明。在他的眼里,华夏文化就没有不好的,他要利用华夏文化来推动自己国家的进步和繁荣昌盛。
拓跋弘认同华夏文化所付出努力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皇姓改为元。拓跋弘认为自己的祖先来源于黄帝,在所有的颜色中,黄色是万物生长和延续的根本,因此改姓为元。拓跋弘的这一举动自然引起了朝中大臣的有所不满,但孝文帝汉化政策不容推迟和质疑。除了改国姓,孝文帝也下令把大臣们的姓氏逐一进行更改,例如贺赖氏改为贺氏,尉迟氏改为誉为尉氏等。国内上下都改为汉姓之后,鲜卑族在民族文化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的融合,两个民族和谐共处。
为了鲜卑族和汉族的融合,国家的彻底统一,孝文帝的汉化政策远不止是把鲜卑族的姓氏改为单音汉氏,还有规定了其他的汉化政策。孝文帝接受儒家文化,自然也注重社会习俗,因为孝文帝下令禁止自己的族人穿胡服,改穿汉人服装,大臣改穿汉族官吏朝服。后来,孝文帝又禁止国内说胡语,一律只能说汉语。孝文帝改国姓,说汉语,融合了两个民族的文明,带动了北魏的社会进步,使北魏逐步强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