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在他的散文《荷塘月色》里面,以安静又充满活力的笔吻,向我们讲述夜深人静,月光下面的丰富想象。其中他写道:“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朱自清文笔细腻,处处体现自己“隐逸”的性格特征。隐逸,多么有仙气的形容词。内心细腻,能够时刻安静下来,仔细体验周遭,体会“天人合一”的感觉,是大自然和生命赋予我们最好的灵魂附属品。
隐逸是我最喜欢的性格特征。而百度中内向的解释是:内向属于心理学上是指气质中指向性的一种,人的言语、思维和情感常指向于内者为内向,表明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占优势。典型的内向性格描述为:安静,离群,内省,喜欢独处而不喜欢接触人。
网上很多关于内向性格人的辩解,包括“内向人更有行动力”、“内向并没那么可怕”、“内向的人,做好你自己就行”等等类似心灵鸡汤的文章。还有更多父母对“孩子很内向怎么办?”、“我和老公都内向孩子会不会也内向?”这样的焦虑,看到这些信息,我更清楚的认识了自己,也更担心和我一样内向的更多人。外人怎么了?总是迫不及待地贴上“内向”的标签,在以一种看另类的眼光,否定你许许多多的能力。其实每个人的缺点优点都那么明显,为什么要“五十步笑百步”?
寒假和爸爸开辩论会的时候,他说我太内向,对我人生有很大的影响。我好气,气他身为一个家长不从孩子角度出发,这样着急的下评论。更是指责他,对我这样评价没关系,因为我了解自己,我也研究过好多内向方面识,让我达到了最佳的平和状态,我不在乎他怎么说。乎的是他这样想我弟弟,我弟弟在他眼里极度内向,甚至一再怀疑他有自闭症,外祖父从小就说我弟可能有毛病,赶紧治疗吧。但是,我弟弟我了解,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制力,他自己偷玩玩游戏杠杠的,凌晨五点睡不着起床看书也是真的。和我们吵架从来不记仇,10分钟忘记的那种。表姐和他交流后说他是逗比,给我朋友讲过他的一些事,她们夸他有个性。他这样有什么不好?但是,我怕,怕别人借此打击他,让他否认自己种种有个性、有潜力的东西。怕他为了成为别人眼中的正常人,亲手扼杀自己的天赋。
内向和外向不是互斥的,外向人也会有内向的表现,内向人也有时候表现的很外向。内向和外向这一形容词只是来确定哪个的表现更明显。内向人存在的比例不小,如果人类都必须表现的外向,内向人为什么不全消失了呢。况且人是会变的,并且程度多种多样。其实我觉得很多暴力事件来源于大众的偏见,大家习以为常,整个社会有这样的发展趋势,就形成了民众的价值取向。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普遍不读书,喜热闹,随大流。
初中高中时别人对我的总是默默无闻,不爱说话。一直视为榜样的语文老师也说过很多让我不舒服的话。但是,我这几年没变,还是原来那个不爱说太多话的我,但改变了的是我的内心,迷茫地绕了一圈,不断了解发掘自己的优点缺点,回到内向本身。这么多年我平凡的度过,很好啊,我不后悔。
高三时,每周去校园里荒废的池塘边随手捡起白灰块或是小砖头,在围墙旁边写下几句最想说的话,一周后再去看那被风、被雨磨光的字。有次看到有人在我写的话旁边留言,多么奇妙的事情。在弥漫整个校园的晚餐音乐中,围着池塘四周,在随风飘扬的柳树下面散步,蹲下身仔细观察石缝里新开的黄色小花,一点都不善良的把它摘下,握在手心,带回教室,卡在笔夹下。池塘里碎石很多,麻雀在底下肆无忌惮的叽叽喳喳。偶尔看到一两只猫在杂草深处下面嬉戏打闹。一个人静静地吹着风,在金色夕阳里享受这一切,多么美好。我不是哪一天这样,而是作为一个习惯坚持了很久。
高中晚上,自习下课,我都会立马放下笔,到阳台上吹风,看星星。有时候风大很凶,也要站在外面,被吹得站都站不稳。正是这个坚持了很多天的习惯,让我每天都可以眺望远方,审视自己,也一直在感受自然。所以有天在看一个飞机会不会撞上星星,突然看到一颗流星转瞬即逝,叫一起的朋友赶快看时,她说只看到流星的尾巴。那时候好开心,感觉自己好幸运。回忆起高中在校园里一个人独处看草看花看夕阳,吹风淋雨的日子,真的用“美好”这个词来形容都不够。我该庆幸的是,过去快三年了,这样的心境,我还保留着,并且都永远要保留着。
朱自清看到蝴蝶和蜜蜂飞舞,感慨“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而我想说“热闹是他们的,但我什么都有。”外向人热热闹闹不会累,但我感觉自己能守住内心的宁静最轻松。喜欢看其他人热热闹闹的,静静地看着、听着,他们说话的样子真好看,我也会和他们一起笑,但是除非必要,我真的没什么可说的。有的人是不敢说,有的人是不爱说。让不爱说的人开口也可以,那得真的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