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与育儿、文化之间的关系

100 2019-12-05 02:14 宣传员

 过年回家早已成为由春节这种传统节日发展演变而成的一种固定行为模式,或者说是中国每年一次的人口大迁移。过年=回家,而不是过年=假期,过年=休息,过年=舒服。显然,回家过年并不一定会是假期,会让你休息,可能反而更忙,并不一定会让你舒服,反而会产生更多的烦恼,甚至有些家庭或个人不具备举办如此盛大节日的客观条件和情景氛围,却仍要一个人累死累活操办为了过年,实属不必。

当然还有大招,与家人团聚,过年不回家即不孝。由于儒家文化对我国的影响根深蒂固,孝的地位被抬的很高,可以理解古代统治者曾将其用于维护社会安定和社会秩序,毕竟如此之大的国家,没有一套严密的社会规则是不可能被治理好的,也不可能在17世纪科学革命之前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愚孝就要警惕,父母之命必须言听计从这点就应剔除。

这里就涉及到育儿问题,往大说就是教育问题。

最近我正在阅读美国儿科学会的《育儿百科》,逐渐掌握一些孕婴知识和育儿观念,当然目前没有读完,这本书挺厚的,却仍引发不少思考。

毫无疑问,书中以“孩子是上天赐给你最好的礼物”开头的这篇引言是无比打动我的,写得实在是太好了,我觉得每个父母都应该看一看。

孩子给你的礼物:

无条件的爱

绝对的信任

“发现”的快乐

情感的巅峰

你给孩子的礼物:

无条件的爱

自尊心

价值观和传统

快乐

健康

安全的环境

技能与能力。

在价值观和传统一段中写道,“无论你是否积极地将你的价值观和信仰传递给你的孩子,他都必然会因为和你生活在一起而吸收一部分。”“在孩子年龄和语言允许的情况下,鼓励他提出问题并与他讨论,而不是把你的价值观强加给他。”

显然这是与儒家文化的孝中提倡的晚辈必须服从长辈是冲突的。那么过年回家这个行为要不要成为强制性的固定模式,我觉得与育儿问题,或者说教育问题分不开,往深了也可以说是文化问题。

但文化这种东西都是可以互相学习的,好的保留,坏的剔除,才能发生文明的进步。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提倡不尊崇儒家文化中的愚孝,提倡个人自由:过年回家只是作为春节假期的一种选择。

如果成年后的孩子认为过年回家对他来说是最好的最开心的选择,他可以选择回家一起与家人共渡春节假期;如果孩子认为独自安排假期的生活是一种最好的选择,那么就可以选择不回家,用另一种方式舒服开心地度过这一假期。

我认为父母应该有自己的生活,不应过多干涉成年后的孩子的生活,不把孩子当做自己生活中的唯一或全部。在《育儿百科》引言中提到,把孩子当成个体对待、进行自我教育、给孩子做榜样等等很多行为如果父母真的在很好地践行,是丝毫不用担心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会有多么恶劣的,过年不回家这一小问题根本也不会成为影响父母与孩子关系的因素,因为还会有其他的共度时光的机会。彼此献出自己的爱,父母对孩子从小就有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各自过好各自的生活,在一起时共享团聚时刻,才是最好的。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