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是受爸爸重视的孩子。我是老大,老爸把老大的作用看得很重。在他的经验里,只要老大走正路,走对了人生路,其他的孩子都会有样学样,走正路。因此,在老爸眼里,我是变形的,我不是自己,而是泥,老爸喜欢怎么和、怎么捏、怎么塑,全系于他一念。读书没成绩,回家就挨打,打的多了,不是成绩上去了,而是我被打得学会了弄虚作假,把60分改成80分了。被发现之后,会被没收书包,会被赶到山上去挖土,会被吊打,不许吃饭,在所有关注我的人面前,把我数落得一文不值。更严重的是,成绩不好吧,书没读好吧,重来,三年级读两次,四年级读两次。乃至见到熟人,就会被问:老师死了没有?其意是老师被我读死了,我还没小学毕业。我只有尴尬的份,根本感受不到尊严。这些,都是老爸给的,他从不把自己的孩子当人,他把孩子当自己的荣誉。
上了初中,远离了爸爸的管制,我像失控了的汽球,东飘飘,西飘飘,偶尔想家。没想到的是,爸爸会带着妈妈来看我。妈妈眼泪浅,一看到我,说不到三句话,就眼泪汪汪了。爸爸没说什么,直到离开,说的话也不超过五句。他或许是来看我,或许是来探监,看我有没有改变。乡村中学不是他的目标,他一直相信我会考上县立中学。我没考上,但因为年龄大了不能再读小学,于是带着他未完成心愿进了这间乡村中学。我不知道未来,爸爸的未来就是要我考大学。不知道未来的少年像孩子一样天真烂漫,烂漫的孩子喜欢文学,文学喜欢骗人远离现实。爸爸不知道,以为我读书是进步,因此我看《静静地顿河》、《铁流》、《十里洋场》、《水浒英雄传》什么的,他都不反对。爸爸识字,但识字不多。他鼓励我读书,我要钱,他却舍不得多给,乃至我订的几本月刊老师垫了钱,我却没钱还他,每次见到老师都像见到债主。
读中学的时候,开始从家里背米到学校,带咸菜,从星期天晚上吃到下星期六中午。读初一时住大寝室,教室改的,两个班的男生四十几个人住一间,寝室里弥漫着酱味、辣椒味、酸萝卜味、臭味。老师在经过寝室门的时候,几乎都自觉的用手捂住嘴。读初二的时候搬进新校舍,有了整栋楼的教室,有了独立的寝室,也有了宽敞的食堂。老师们开始动员同学们吃食堂,一个月只交八块钱伙食费。我家里也不穷,但爸爸的意思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另一个原因是当时爸爸为了显示家底,耗尽积蓄,在村里盖了一间新的红砖瓦房,争了一个第一,但是,当我要八块钱伙食费的时候,拿不出来了。老师为了学生吃食堂,在吃饭的时候限制学生回宿舍,只能把从家里带来的咸菜带到食堂里,与一起从家里带咸菜的同学一桌吃。整个食堂里,从家里带咸菜的人凑不齐一桌,令我觉得十分的郁闷、难堪和没面子,又不得不接受。同学们或者老师说我叛逆,估计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叛逆是以付出学习成绩为代价的,愈叛逆,愈堕一落,成绩从班里前五名,直落到三十几名,中考名落孙山,爸爸不知道,去学校问,还被当时的郑姓校长奚落一回,回去倒在床上,蔫了,仿佛我一场考试带走了他所有的精神与活力。不读书了,我该干什么?我不知道。爸爸托曾是老师的三叔去找以前的同事,收留我复读。我在一间乡村学校读了一年,仍然考不上一间普通的高中。父亲还是不放弃,给我交高昂的学费去读私立中学,我却不知道,我那样生活下去是为什么。我从不考虑明天,或者我早已把自己定位为农民、民工、流浪汉。从私立中学转到宁远四中,读了一年,感觉前程渺茫,于是放弃高考,自己去谋生。我已经长大,我要远走他乡。一个人离开家乡的时候,在路上我看见了爸爸。那是一个?光柔和的夏末早上,车从柏家坪往清水桥开,我在车窗里,看到了穿蓝色汗背心的爸爸,手臂如柴,灰灰的,如将要枯槁。我感到有些凄凉,但又不能跟他说,只有默默无言,心情暗淡。
远离家乡,我在社会的最底层学习社会规则和生活技能。全副身心投入战斗,只为找一份工作。工作不分份高低贵贱,说实在的,那时候我们也没有注意到是否需要尊严,要的只是一份工作。因此,被当地社会所歧视,被当地社会所教育,被当地社会所排斥,无所谓,我们都笑脸相迎。当然,我们也有哭泣的时候,有时候眼泪流在眼里,有时候流在心里。向往的远方与现实的远方是两回事,但因为陌生,令我激发出了全部的潜能和舍弃所有的自尊来为生存奋斗。在这里回头没有岸,只有向前,如果放弃,将是一种淹没,灵魂或者信心会因此窒息。为了使自己坚强,我不给任何人写信,忍受着一个人在异乡的孤独和煎熬,直到我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坚强,无惧于爸爸的打击和痛恨的时候,我才给他们写信,报一声平安。我不知道的是,此时,在那个安静的湘南小村庄里我已经声名狼藉,并且成为坏的榜样,成为教育人的典型。爸爸并没有像我设想的那样暴跳如雷,要请家法,而是老气横秋似的,要我在乎生命,注意保护自己。而妹妹描述的是:爸爸似乎在一朝之间,老去了几岁。
我没有闲暇理会家庭得太多,社会与学校完全不同。学校用学习成绩将人划为三六九等,社会用财富权势将人划为三六九等。学习成绩完全在于个人能力,财富权势却是一张网,需要巧取豪夺的手段。我是鱼,人家看不上的鱼,因此获得小小的自一由,可以在潮汕大平原、深圳、东莞、粤西山区、广州自一由的迁徙。我微不足道,承载着微不足道的艰难、灾祸、喜悦与幸福。爸爸也不怎么理会我,只是一句很朴实的话:如果在外混不下去,要挨饿受冻,就回乡下种你那一亩三分地,也能混个温饱。在爸爸眼里,在这个世界里,我只能混了。还好,人生不长,容易混。上一页12下一页
上了初中,远离了爸爸的管制,我像失控了的汽球,东飘飘,西飘飘,偶尔想家。没想到的是,爸爸会带着妈妈来看我。妈妈眼泪浅,一看到我,说不到三句话,就眼泪汪汪了。爸爸没说什么,直到离开,说的话也不超过五句。他或许是来看我,或许是来探监,看我有没有改变。乡村中学不是他的目标,他一直相信我会考上县立中学。我没考上,但因为年龄大了不能再读小学,于是带着他未完成心愿进了这间乡村中学。我不知道未来,爸爸的未来就是要我考大学。不知道未来的少年像孩子一样天真烂漫,烂漫的孩子喜欢文学,文学喜欢骗人远离现实。爸爸不知道,以为我读书是进步,因此我看《静静地顿河》、《铁流》、《十里洋场》、《水浒英雄传》什么的,他都不反对。爸爸识字,但识字不多。他鼓励我读书,我要钱,他却舍不得多给,乃至我订的几本月刊老师垫了钱,我却没钱还他,每次见到老师都像见到债主。
读中学的时候,开始从家里背米到学校,带咸菜,从星期天晚上吃到下星期六中午。读初一时住大寝室,教室改的,两个班的男生四十几个人住一间,寝室里弥漫着酱味、辣椒味、酸萝卜味、臭味。老师在经过寝室门的时候,几乎都自觉的用手捂住嘴。读初二的时候搬进新校舍,有了整栋楼的教室,有了独立的寝室,也有了宽敞的食堂。老师们开始动员同学们吃食堂,一个月只交八块钱伙食费。我家里也不穷,但爸爸的意思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另一个原因是当时爸爸为了显示家底,耗尽积蓄,在村里盖了一间新的红砖瓦房,争了一个第一,但是,当我要八块钱伙食费的时候,拿不出来了。老师为了学生吃食堂,在吃饭的时候限制学生回宿舍,只能把从家里带来的咸菜带到食堂里,与一起从家里带咸菜的同学一桌吃。整个食堂里,从家里带咸菜的人凑不齐一桌,令我觉得十分的郁闷、难堪和没面子,又不得不接受。同学们或者老师说我叛逆,估计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叛逆是以付出学习成绩为代价的,愈叛逆,愈堕一落,成绩从班里前五名,直落到三十几名,中考名落孙山,爸爸不知道,去学校问,还被当时的郑姓校长奚落一回,回去倒在床上,蔫了,仿佛我一场考试带走了他所有的精神与活力。不读书了,我该干什么?我不知道。爸爸托曾是老师的三叔去找以前的同事,收留我复读。我在一间乡村学校读了一年,仍然考不上一间普通的高中。父亲还是不放弃,给我交高昂的学费去读私立中学,我却不知道,我那样生活下去是为什么。我从不考虑明天,或者我早已把自己定位为农民、民工、流浪汉。从私立中学转到宁远四中,读了一年,感觉前程渺茫,于是放弃高考,自己去谋生。我已经长大,我要远走他乡。一个人离开家乡的时候,在路上我看见了爸爸。那是一个?光柔和的夏末早上,车从柏家坪往清水桥开,我在车窗里,看到了穿蓝色汗背心的爸爸,手臂如柴,灰灰的,如将要枯槁。我感到有些凄凉,但又不能跟他说,只有默默无言,心情暗淡。
远离家乡,我在社会的最底层学习社会规则和生活技能。全副身心投入战斗,只为找一份工作。工作不分份高低贵贱,说实在的,那时候我们也没有注意到是否需要尊严,要的只是一份工作。因此,被当地社会所歧视,被当地社会所教育,被当地社会所排斥,无所谓,我们都笑脸相迎。当然,我们也有哭泣的时候,有时候眼泪流在眼里,有时候流在心里。向往的远方与现实的远方是两回事,但因为陌生,令我激发出了全部的潜能和舍弃所有的自尊来为生存奋斗。在这里回头没有岸,只有向前,如果放弃,将是一种淹没,灵魂或者信心会因此窒息。为了使自己坚强,我不给任何人写信,忍受着一个人在异乡的孤独和煎熬,直到我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坚强,无惧于爸爸的打击和痛恨的时候,我才给他们写信,报一声平安。我不知道的是,此时,在那个安静的湘南小村庄里我已经声名狼藉,并且成为坏的榜样,成为教育人的典型。爸爸并没有像我设想的那样暴跳如雷,要请家法,而是老气横秋似的,要我在乎生命,注意保护自己。而妹妹描述的是:爸爸似乎在一朝之间,老去了几岁。
我没有闲暇理会家庭得太多,社会与学校完全不同。学校用学习成绩将人划为三六九等,社会用财富权势将人划为三六九等。学习成绩完全在于个人能力,财富权势却是一张网,需要巧取豪夺的手段。我是鱼,人家看不上的鱼,因此获得小小的自一由,可以在潮汕大平原、深圳、东莞、粤西山区、广州自一由的迁徙。我微不足道,承载着微不足道的艰难、灾祸、喜悦与幸福。爸爸也不怎么理会我,只是一句很朴实的话:如果在外混不下去,要挨饿受冻,就回乡下种你那一亩三分地,也能混个温饱。在爸爸眼里,在这个世界里,我只能混了。还好,人生不长,容易混。上一页12下一页
下一篇:姐弟情深 - 描写姐姐的散文
上一篇:父亲节祝福短信大全